外科学小结(10年版上)_第1页
外科学小结(10年版上)_第2页
外科学小结(10年版上)_第3页
外科学小结(10年版上)_第4页
外科学小结(10年版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大学医学院外科学总论复习纲要

第一周麻醉

第一节概述

1全身麻醉(名词解释):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人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临床表现

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包括吸入麻醉、

静脉麻醉。通常是先给予静脉麻醉药完成麻醉诱导、再给予吸入麻醉药和肌肉松弛药维持麻醉。

2局部麻醉:是指麻醉药物作用于脊髓的某节段或某些外周神经,使机体的某部位暂时失去疼痛的感觉,包括表

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神经丛阻滞和椎管内阻滞(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即腰麻,硬脊膜外腔阻滞和

舐管阻滞)

3手术中还有一些特殊处理方法:控制性降压、人工低温、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第二节:麻醉前准备

分为四个部分:病人准备、麻醉选择、药品和器械准备、麻醉前用药

第一部分:病人准备

(1)病情评估:美国麻醉学医师协会分级标准

1级没有全身性疾病,仅有局部病理改变

2级轻至中度脏器病变,功能代偿良好

3级严重脏器病变,功能尚能代偿

4级有危及生命的全身性疾病

5级处于频死状态

急诊加E,如IE、2E

(2)病人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准备

麻醉前病人的准备要特别注意麻醉过程中不致因胃内容物反流、呕吐或误吸造成呼吸道梗阻和吸入性肺炎。正

常人胃排空时间为4-6小时,要求麻醉前6小时内应禁食,2小时内禁止饮水,小儿应在4小时内禁止给予母乳,

不能耐受长时间禁食的小儿应给予静脉输液。小儿有高热者,事先将体温将至38.5C麻醉才安全。

(1)营养不良者:血红蛋白>80g/L;血浆白砥白230g/L.

(2)心脏病:心脏衰竭病史、心房纤颤或心脏明显扩大者以外地贲类药物治疗;术前以洋地黄维持治疗者,

手术当天停药;长期服用?受体眼滞药者术前应停药24〜48,

(3)高血压:术前血压控制住低于180/100mmHg;避免用中枢性降压药或防抑制药;可持续至手术当日.

以免血压波动.

(4)呼吸系统疾病:停止吸烟至少2周;应用有效抗生素3〜5d以控制急、慢性肺部感染,

(5)糖尿病:择期手术者应控制空腹血糖<8.3mmol/L,尿糖低于(++).尿的体阴性,急诊伴的症酸中

毒者静脉滴注胰岛素。

(3)非外科疾病的治疗

患者用药情况和自身疾病情况,病人日常活动情况、营养状态、贫血等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能力会有•定的影

响,术前应予改善。

第二部分:麻醉选择

必须根据病情、手术种类、以及麻醉科医师的计数及理论水平和可供使用的麻醉药物、麻醉及监测设备来决定

麻醉的方式,选择麻醉时应首先采用麻醉科医生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和药物。

一些原则:

小儿不易合作,以采用全身麻醉较多,也可行全身麻醉符合局部浸润或椎管内阻滞,特别是舐管阻滞。

老年人各个脏器呈现退行性变化,且常合并有心、肺、肝、肾等脏器疾患,选择麻醉时应考虑周全,麻醉诱导

和维持期用药应十分小心,并注意适当减量。

休克病人不宜选用椎管内阻滞。

第三部分:药品和器械准备

①麻醉期间必须监测病人的基本生命体征:心电图、血压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

②3级以上病人、心血管手术、胸科手术和长时间复杂手术病人应采用多种有创监测:动脉内测压、中心静脉

压、肺动脉压、心输出量、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C)2)

③必须抢救药品:阿托品、麻黄碱等【有创用于大手术之中】

第四部分: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用药一般在麻醉前30-60分钟肌肉注射

(-)麻醉前用药的目的(问答题)

(1)镇静和催眠:消除病人紧张、焦虑及恐惧的心情,使病人在麻醉前能够情绪安定,充分合作。同时也可

增强全身麻醉药的效果,减少全麻药用量及其副作用。对一些不良刺激可产生遗忘作用。

(2)镇痛:提高病人的痛阈,缓和或解除原发疾病或麻醉前有创操作引起的疼痛。

(3)抑制腺体分泌:给予抗胆碱药物,抑制呼吸道腺体的分泌功能,减少唾液分泌,保持口腔内的干燥,以

防发生误吸。

(4)抑制不良反射:消除因麻醉药物、麻醉操作或手术引起的不良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因激动

或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以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以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二)麻醉前常用药物

(1)安定镇静药:苯二氮卓类

主要特点:抗焦虑、镇静、催眠、顺行性遗忘、抗惊厥、中枢性肌松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局部麻醉药中

毒阈值。

代表:地西泮(安定),咪达哇仑

(2)催眠药:巳比妥类

主要特点:镇静、催眠、抗惊厥,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

代表:苯巴比妥

(3)镇痛药:阿片类

主要特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疼痛阈值,可进入胚盘循环,哮喘不能使用。

代表:吗啡、哌替唾

(4)抗胆碱药:毒翻碱样受体拮抗类

主要特点:松弛多种平滑肌,抑制多种腺体分泌,减少呼吸道粘液和唾液的分泌,便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全

身麻醉时常规使用。亦用于椎管内阻滞。

代表:阿托品(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者禁用;心脏病,特别是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冠心病、二尖瓣

狭窄等慎用)、东葭若碱

(三)麻醉前特殊用药

抗高血压药物使用至手术当日

接受抗高血压或抗心绞痛药物的病人:舐管内阻滞,即使补充循环血容量

糖尿病患者停用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

支气管哮喘:使用氨茶碱

准备选用普鲁泊福(异丙酚)或硫喷妥钠行全麻者、椎管内麻醉者、术前心动过缓者、行上腹部或盆腔手术者,

除有使用阿托品的禁忌证外,均应选用阿托品。

(四)注意事项

一般状态欠佳、年老、体弱、恶病质、休克、甲低:吗啡、哌替啜、巴比妥等药物减量或省却;

呼吸功能欠佳、颅内压升高、产妇禁用阿片类镇静药

哮喘不适用阿片类药物

情绪激动、高血压、冠心病或甲亢:麻醉前用药适量加量

心动过速者、甲亢、高热、暑天或炎热地区:不宜用阿托品、改用少量东葭若碱

心动过缓者、椎管内阻滞施行上腹部手术,阿托品剂量应增加。

小儿腺体分泌旺盛,全身麻醉前抗胆碱药物剂量应增加(小儿阿托品0.02mg/kg)

第三节:全身麻醉

主要特点:可控、可逆、无后遗症

分类: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

第一部分: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药经呼吸道进入肺泡,再通过肺泡膜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全身麻醉作用。

(1)吸入麻醉药的吸收进入体内的影响因素:

麻醉药的吸入浓度、肺泡分钟通气量、心输出量、麻醉药的物理特性。

麻醉药物理特性:主要是它在不同组织中的溶解度,血/气分配系数,油/气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是麻醉药分压在两相中达到平衡时麻醉药的浓度比,血/气分配系数愈低,麻醉药愈容易离开血液,返回肺

泡排出体外,可控性愈好。

(2)吸入麻醉药的麻醉强度

其与麻醉药的油/气分配系数有关,其反映药物的脂溶性。吸入麻醉药的麻醉强度以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

表示,MAC(名词解释)是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

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油/气分配系数越高,麻醉强度越大,MAC则越小。为满足手术需要,通

常需要1.3MAC。

(3)吸入麻醉药的实施

主要用于全身麻醉的维持。

(4)吸入麻醉药的优缺点

优点:①作用全面:挥发性吸入麻醉药

②麻醉深度易于控制:与静脉麻醉相比,吸入麻醉的可控性更强

③心肌保护作用:恩氟烷、异氟烷、七氟烷等能增强心肌耐受缺血能力

缺点:①环境污染

②肝毒性:氟烷,代谢的无机氟化物与肝细胞表面蛋白结合后具有抗原性,再次使用氟烷后,可以引起肝细

胞的损害

③抑制缺氧性肺血管收缩:有可能导致低氧血症

④恶心呕吐

⑤恶性高热:骨骼肌的代谢急性异常增加

(5)常用吸入麻醉药

①氧化亚氮:镇痛作用较强,麻醉作用弱,毒性最小的吸入麻醉药,长时间使用会引起贫血,和其他吸入麻醉药合

用,可减少对其他麻醉药的需要量。麻醉时必须维持吸入氧浓度(F,O)高于0.3,以免发生低氧血症。肠梗阻者不

宜应用。

②氟烷:麻醉性能较强,麻醉诱导迅速。氟烷具有显著扩张血管作用,且能直接抑制心肌和阻滞交感节,麻醉稍深,

血压便下降,同时心动过缓。

能使心肌对外源性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在氟烷麻醉期间禁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降低气道阻力

对肝细胞可能有损害作用

由于其麻醉性能强,诱导迅速对呼吸道无刺激,常用于小儿麻醉的诱导以及哮喘患者的麻醉维持

③恩氟烷:麻醉效能较强,麻醉诱导比较迅速,苏醒较快且平稳。

扩张外周血管,抑制心肌。不易引起心律失常。

显著提高呼吸中枢对CO?的反应阈值,产生明显的呼吸抑制。

明显的肌松作用,并能增强非去极化肌松弛药的效果。

深麻醉时,可诱发癫痫样异常脑电活动。不宜用于癫痫病人。神经外科手术时,不宜吸入过高浓度。

恩氟烷体内生物转化率低,不致引起肝肾功能的改变。

④异氟烷:麻醉性能强,麻醉后苏醒较恩氟烷快。

异氟烷能明显扩张外周血管,对心肌抑制轻微,不影响心排出量。增加异氟烷的吸入浓度,可用于术中控制性降压,

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异氟烷能够扩张支气管平滑肌,对呼吸中枢抑制较轻,还有肌松作用。

体内生物转化率较低(0.2%),对肝肾功能无影响。

有刺激气味,不宜用于麻醉诱导,主要用于麻醉维持,特别是心血管功能障碍病人的麻醉维持。

⑤七氟烷:麻醉性能较强,MAC为2.0%,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

七氟烷可使心肌收缩力和外周血管阻力下降,但对心血管的抑制轻微,对心率影响不大,也不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

的敏感性。

对呼吸道无刺激,但有呼吸抑制作用。

肌松作用较好,也能增强非去极化肌松剂的肌松作用。

体内生物转化率较低(2%),没有肝肾毒性作用。

七氟烷适用于小儿的麻醉诱导,用作维持麻醉时,术中血流动力学易于稳定,麻醉苏醒后迅速,术后恶心和呕吐发

生率低。

⑥地氟烷:地氟烷麻醉性能较弱,MAC高达6%。

心肌收缩力无明显抑制,对心率和血压影响轻,不增加心肌对外源性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对呼吸有抑制作用。与非去极化肌松药之间有明确的协同作用。

对肝肾无毒性作用。

有较强的呼吸道刺激作用,不宜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

吸入麻醉药中血/气分配系数最低的,使用地氟烷维持麻醉后,病人苏醒最快,苏醒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较低,特别

适用于短小手术和门诊手术的病人。

第二部分:静脉麻醉

(1)静脉麻醉的实施:静脉麻醉药经过再分布、生化转化和排泄,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浓度下降,麻醉作用逐渐

消退。时-量半衰期(t1/2cs)表示药物持续血药浓度稳定停止给药后,每个药物从血浆中浓度减少一半的时间。t”2cs

短的药物,用于短小手术,32cs长的用于较长时间的手术或长时间的镇静和镇痛。

(2)静脉麻醉的优缺点

优点:起效快、诱导平稳迅速

没有刺激,呼吸道刺激小

不需要通过呼吸道给药,设备简单,特别适用于气管和支气管手术

不污染空气

缺点:麻醉作用弱,依赖药代动力学,主动干预能力有限

镇痛、肌松差,除氯胺酮

消除慢,单独使用难以完全满足手术的需要,必须同时给予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

(3)常用静脉麻醉药

①硫喷妥钠

理化性质

麻醉特点:作用快、消失快,其超短作用并非在体内迅速降解,而是体内的再分布,即从脑组织转向其他组织,使

脑组织中硫喷妥钠浓度迅速下降的结果。

仅适用与麻醉诱导和短小手术。

副作用:硫喷妥钠对呼吸中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喉头、气管和支气管的刺激,易引发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不

用于哮喘患者。

硫喷妥钠对交感神经中枢和心肌有抑制作用,对于心功能不全和血容量不足的患者,血压下降明显。

适应症:颅脑手术(降颅压、降低脑组织氧耗)

短小手术、全麻诱导、电复律、抗惊厥

禁忌症:严重心功能不全〃呼吸道阻塞

②异丙酚(丙泊酚;普鲁泊福):起效迅速的超短效静脉麻醉药

麻醉特点:诱导效果好、起效快30秒〃苏醒快而完全7分〃无蓄积作用

副作用:血压短暂下降〃一过性呼吸抑制〃注射痛。当大剂量、快速注射,或用于低血容量及老年人时,有引起严重

低血压的危险。

适应症:异丙酚能使颅内压降低,脑灌注压轻度减少,脑氧代谢率降低。

可以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ICU镇静,特别适用于短小手术。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过敏者禁用(和溶剂有关)、脂肪代谢紊乱者慎用(和溶剂有关)、12

小时内用完(溶剂是良好的细菌培养基,使用时应该无菌操作)

③苯二氮理类

代表:地西泮、咪哇安定

麻醉特点:诱导效果好、起效快30秒;苏醒快17分(0.2m/kg)。会有顺行性遗忘

副作用:剂量相关血压下降(如果和芬太尼合用,血压下降更为明显)

剂量相关呼吸抑制(呼吸中枢抑制)

适应症:术前用药,麻醉诱导

抗惊厥(苯二氮卓类药物能降低脑血流量和脑氧耗量,提高局麻药的中枢惊厥阈值)

诊断性操作

禁忌症及注意事项:

合并慢阻肺的病人慎同时用阿片类镇痛药(和两个主要副作用有关)

④氯胺酮

药理特点:目前唯一个同时具有镇痛和麻醉作用静脉麻醉药,非竞争性拮抗NMDA受体。

分离麻醉麻醉浅深度镇痛

选择性抑制大脑联络径路、丘脑和新皮层

注:分离麻醉:氯胺酮注射后,病人并非处于类似正常的睡眠状态,而是呈现一种木僵状态,即对周围环境的变化

不敏感,表情淡漠,意识丧失,眼睑或张或闭,泪水增多,眼球震颤,瞳孔散大,对手术刺激有深度镇痛作用,表

现出与传统全身麻醉不同的意识与感觉分离现象。

副作用:血压升高〃颅压升高〃呼吸抑制〃恶梦或精神症状(注射前给予苯二氮卓类药物,能有效减少氯胺酮的不良

心理反应)//唾液增多(麻醉前抗胆碱能药物不能省去)

适应症:用于烧伤换药和浅表手术(烧伤病人的植皮和换药)〃小儿麻醉〃低剂量具有明确的镇痛效应,可作为镇痛

药用于危重病人和哮喘病人。

禁忌症:严重高血压〃高颅压〃眼压过高(青光眼)

⑤依托咪酯

药理特点:起效快几秒//维持3-5分〃对循环呼吸影响不大

适应症:特别适合用于重症心脏病病人、危重病人、老年病人的诱导

临床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感染性休克等危重病人的诱导,

麻醉剂量0.2-0.6mg/kg,同时给予芬太尼3ug/kg。

副作用:肌震颤〃影响皮质醇合成//其脂肪乳制剂会造成恶心

全麻药临床特点

硫喷妥钠容易引起喉痉挛和支气管痉挛;应用于短小手•木、全麻诱导、小儿基础麻醉

氯股丽可增高血压及眼内压.因此禁用于高血压及青光眼病人

依托咪酯插管诱导,短效催眠药,对心血管系统T•扰小,适用于心血管疾病病人

丙泊酚对心血管系统抑制作用大

羟丁酸钠镇静和催眠作用.镇痛作用弱;适用于小儿、年老、体弱者

第三部分:肌松药在麻醉中的应用

1肌松药的分类:分为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

①去极化肌松药:代表为琥珀胆碱

A使突触后膜呈持续去极化状态:

B首次注药在肌松出现前,有肌纤维成串收缩,是肌纤维不协调收缩的结果;

C胆碱酯酶抑制药不仅不能拮抗其肌松作用,反而有增强效应。

②非去极化肌松药:代表药物:筒箭毒碱、泮库澳筱、维库滨钱、阿曲库镂、哌库澳镀

A阻滞部位在神经-肌结合部,占据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B神经兴奋时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的量并未减少,但不能发挥作用

C出现肌松前没有肌纤维成束收缩

D能被胆碱酯酶抑制药所拮抗

2代表药物分析:

①琥珀胆碱:起效迅速的短效肌松药,高血钾病人禁用,截瘫病人禁用,穿透性眼损伤及青光眼禁用,可引起肌颤

搐,主要用于全身麻醉和抢救病人的气管内插管,特别是气管内插管困难的病人,需要使用肌松药进行快速插管时,

应该首选琥珀胆碱。

②泮库浪铁:长效肌松药,可引起心率增快,甚至心动过速,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病人慎用。

重症肌无力患者禁用。临床主要使用于手术时间长或术后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完成气管内插管和维持术

中的肌松弛。

手术后要拔出气管内导管的病人,必须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拮抗其残留肌松作用。

③维库滨铁:肌松作用强,临床用于全身麻醉时气管内插管和术中维持肌松弛,是目前临床麻醉中使用最多的肌松

弛药。

④阿曲库镀:在生理的酸碱状态和温度下,自发水解,主要由尿和胆汁排泄。能引起一定程度组胺释放,出现支气

管痉挛和类过敏反应,故不适合用于支气管哮喘及过敏体质病人。临床用于全身麻醉时气管内插管和维持术中肌松

弛,尤其适用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手术后要拔出气管内导管的病人,必须给予胆碱酯醉抑制剂,拮抗其残留肌松作用。

⑤哌库溪筱: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特别适用于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动过速和心血管功能不全长时间手

术的病人,以及术后需要呼吸机治疗的病人。

手术后要拔出气管内导管的病人,必须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拮抗其残留肌松作用。

⑥罗库滨镂:和维库浪镂相似,临床上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肌松弛。

手术后要拔出气管内导管的病人,必须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拮抗其残留肌松作用。

第四部分:并发症及处理(问答题)

并发症常见原因防治

反流与误吸全麻后病人意识丧失,反流物造成误吸减少胃滞留,促进胃排空,降低胃内压

上呼吸道梗阻上呼吸道的机械性梗阻防止舌后坠.预防喉痉挛.注射阿托品

挑选合适的气管导管,及时清除呼吸道分

下呼吸道梗阻气管导管扭折、阻塞

泌物

麻醉机故障•呼吸道视阻•弥散性缺氧•

低氧血症进行相应治疗及处理

误吸.肺水肿

麻醉过深、失血、变态反应,肾上腺皮质病因治疗,减浅麻醉,补充血最,恢复血管

低血压

功能低下等张力

原发病、手术探查、气管插管、COz潴

高血压芬太尼减轻心血管反应

留、氯胺酮等药物

高热、抽搐、惊厥小儿麻醉尤其是手术时间长者及时物理降温

补充: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与高血压同时出现时,常为浅麻醉的表现,应适当加深麻醉。手术牵拉内脏(如胆

囊)或心眼反射时,可因迷走神经反射致心动过缓,严重者可致心跳骤停,应立即停止操作,必要时静注阿托品。

第四节:椎管内麻醉

一、解剖基础

⑴脊柱与椎管:椎管上至枕骨大孔,下至做裂孔视卧时GL最高,丁、$最低。

⑵解剖:依次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便腹外隙、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腔、软

胰、脊鼠

(3)腰穿节段:脊髓下端平L,下缘或L,上缘,新生儿平U下缘;成人腰穿应在L,以下,儿童U以下。

(4)姝网膜下船上端与脑蛛网膜下隙相连,下端止于$;在冬水平硬脊膜和蛛网膜封闭而成便膜囊.

(5)硬膜外隙:上端在枕骨大孔处闭合,下端止于能裂孔。

⑹能管:内有丰富的前啾丛;般裂孔至硬脊腴囊为47mm,穿刺进针过深,可误人蛛网膜下隙致全脊髓

麻醉。

⑺脑脊液:蛛网膜下隙充满胸脊液,容量120〜150ml,比由1.003〜1.009.

二、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一)药物作用部位腰麻时,局麻药直接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表面。而硬膜外阻滞时局麻药作用的途径可能

有:

①通过蛛网膜绒毛进入根部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

②药液渗出椎间孔,在椎旁阻滞脊神经。由于椎间孔内神经鞘膜很薄,局麻药可能在此处透入而作用于脊神经

③直接透过硬脊膜和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同腰麻一样作用于脊神经根和脊髓表面。

(三)麻醉平面与阻滞作用麻醉平面(名词解释)是指感觉神经被阻滞后,用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

交感神经被阻滞后,能减轻内脏牵拉反应;感觉神经被阻断后,能阻断皮肤和肌的疼痛传导;运动神经被阻滞后,

能产生肌松弛。交感神经最先被阻滞,且阻滞平面一般要比感觉神经高2-4个节段;运动神经最晚被阻滞,其平面

比感觉神经也低上4个节段。不同部位的脊神经支配分别为:胸骨柄上缘为T2,两侧乳头连线为T4,剑突下为T6,

肋弓处为T8,平脐线为T1O,耻骨联合上2-3cm为T12,大腿前面为L1-3,小腿前面和足背为L4-5,大腿和小腿

后面以及肛门会阴区位S1-5。如痛觉消失范围上界平乳头连线,下界平脐线,则麻醉平面表示为T4-T10。

三、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

直入法或侧入法穿刺。成人穿刺点•般选L3-4间隙。当针穿过黄韧带时,常有明显落空感,再进针刺破硬脊

膜和蛛网膜,出现第二次落空感。普鲁卡因成人一次用量为100-150mg,鞍区麻醉为50-100mg。如只需阻滞肛门

和会阴区,可使病人取坐位在L4-5间隙穿刺,以小量药液(约一般量的1/2)作缓慢注射,则局麻药仅阻滞骸尾神经,

称鞍区麻醉。

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

神经阻滞区域血管犷张,与麻醉平面穿刺针及穿剌技术相关;脑脊液外

血压下降腰麻后头痛

相关流致低颅内压

平面心加速神经被阻制,迷走神支配膀胱的副交感神经易阻滞且恢

心率减慢尿潴留

经亢进复慢;疼痛

呼吸抑制肋间肌麻痹;平面过高呼吸中枢抑制脓性脑膜炎皮肤感染、脓毒症者的麻醉手术

低血压呼吸抑制致脑缺血缺氧而兴奋脑脊液外漏;外展神经最易受损致

脑神经麻痹

呕吐中枢斜视、复视

恶心迷走神经亢进.胃肠蠕动增强;牵拉腹软膜、蛛网膜的慢性增生性炎症反

粘连性蛛网膜炎

阴吐腔内脏应;感觉障碍、瘫痪

对术中麻醉辅助用药敏感,如哌替喘会阴区和下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

马尾丛综合征

催吐作用尿潴留;尿失禁

腰麻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和肛门会阴部手术,如阑尾切除、庙修补、半月板摘除、痔切

除、肛瘩切除术等。禁忌证:

①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脑脊膜炎、脊髓前角灰白质炎、颅内压增高等

②休克

③穿刺部位有皮肤感染

④脓毒症

⑤脊柱外伤或结核

⑥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

对老年人、心脏病、高血压等病人应严格控制用药量和麻醉平面。不能合作者,如小儿或精神病病人,一般不

用腰麻。

四、硬膜外阻滞

(一)并发症(问答题)

1.术中并发症

(1)全脊椎麻醉(totalspinalanesthesia):是由于硬膜外麻醉所用局麻药大部分或全部意外注入到蛛网膜下

隙,使全部脊神经被阻滞的现象。病人可在注药后几分钟内发生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或消失,继而呼吸

停止。一旦发生全脊椎麻醉,应立即以面罩加压给氧并紧急行气管内插管进行人工呼吸,加速输液,并以血管加压

药维持循环稳定。

(2)局麻药毒性反应

(3)血压下降。

(4)呼吸抑制

(5)恶心呕吐

2.术后并发症

(1)神经损伤(2)硬膜外血肿⑶脊髓前动脉综合征⑷硬膜外脓肿(5)导管拔出困难或折断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最常用于横膈以下的各种腹部、腰部和下肢手术,且不受手术时间的限制。还用于颈部、

上肢和胸壁手术,但麻醉操作和管理技术都较复杂,采用时要慎重。禁忌证与腰麻相似。凡病人有穿刺点皮肤感染、

凝血机制障碍、休克、脊柱结核或严重畸形、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等均为禁忌。对老年、妊娠、贫血、高血压、心脏

病、低血容量等病人,应非常谨慎,减少用药剂量,加强病人管理。

五、舐管阻滞

经撕裂孔将局麻药注入舐管腔内,阻滞舐脊神经,称舐管阻滞(caudalblock),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适用于

直肠、肛门和会阴部手术。可用1.5%利多卡因或0.5%布比卡因(均加适量肾上腺素),成人用药量一般为20ml。可

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与尿潴留。

第五节:局部麻醉

一、理化性质

1.离解常数(pKa)①起效时间:pKa愈大,离子部分愈多,不易透过神经鞘和膜,起效时间延长。②弥散性能:pKa

愈大,弥散性能愈差。

2.脂溶性脂溶性愈高,局麻药的麻醉效能愈强。布比卡因和丁卡因麻醉效能最强,利多卡因居中,普鲁卡因最弱,

罗哌卡因的脂溶性略低于布比卡因。

3.蛋白结合率结合率愈高,作用时间愈长。

二、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1.毒性反应局麻药吸收入血液后,当血药浓度超过一定阈值,就会发生局麻药的全身毒性反应,严重者可致死。

程度和血药浓度有直接关系。引起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问答题):

①一次用量超过病人的耐受量

②意外血管内注入,使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迅速升高

③注药部位血供丰富,未用缩血管药物,使吸收增快

④病人因体质衰弱等原因而导致耐受力降低。

用小量局麻药即出现毒性反应症状者,称为高敏反应(hypersusceptibility)。

【表现】(问答题)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且中枢神经系统对局麻药更为敏感。

①轻度毒性反应:病人如醉汉、表现为多语、吵闹、无理智、头晕目眩、血压升高、脉压变窄等。如发现,应立即

停止用药、同时吸氧,加强通气。

②中度毒性反应:临床上表现为病人烦躁不安,血压明显升高,但脉搏趋于缓慢,并伴有缺氧和脊髓刺激症状。此

时除停药和吸氧外,应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安定100-200mg

③重度毒性反应:表现为肌震颤,发展为肌痉挛抽搐,如不处理,可导致死亡。

处理关键在于尽快解除惊厥,用2.5%硫喷妥钠缓慢静脉推注直至惊厥停止,必要时注射琥珀胆碱,快速气管内插

管维持呼吸道通畅,进行人工或机械通气,并同时维持循环稳定。如发生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处理。

局麻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主要是对心肌、传导系统和周围血管平滑肌的抑制,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

血压下降。当血药浓度极高时,周围血管广泛扩张,房室传导阻滞,心率缓慢,甚至心搏骤停。

【预防】一次用药量不应超过限量,注药前应回吸无血液,根据具体情况和用药部位酌减剂量,药液内加入适量肾

上腺素,以及给予麻醉前用药如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物等。

【抢救】(问答题)一旦发生毒性反应,应立即停止用药,吸入氧气。轻度毒性反应者可静注地西泮0.lmg/kg,有

预防和控制抽搐的作用。如出现抽搐或惊厥,一般主张静注硫喷妥钠厂2mg/kg,对于惊厥反复发作者也可静注琥

珀胆碱lmg/kg后,行气管内插管及人工呼吸。如出现低血压,可用麻黄碱或间羟胺等维持血压,心率缓慢则静注

阿托品。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是指使用很少量局麻药后,出现尊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和血

管神经性水肿,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处理】如发生过敏反应应首先中止用药;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维持循环稳定,适当补充血容量,紧急时可适

当选用血管加压药,同时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但其预防措施尚难肯定。

三、局麻方法与并发症

局麻的方法和麻醉方式、适应证等

1.表面麻醉将穿透性强的局麻药施用于黏膜表面;常用丁卡因或利多卡因。

2.局部浸泗将局麻药注射于手术区的组织内;常用普普长因或利多卡因。

3.区域阻滞包围手术区,在其周围和底部注药;常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

4.神经阻滞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药;常用含1:20万肾上腺素(5fzg/ml)的利多卡因。

麻醉方式适应证并发症或局麻药不良反应阻滞神经

膈神经、喉返神经麻痹.霍纳综合征,高

肌间沟径路上肢和肩部

位硬膜外阻滞,全脊椎麻醉.毒性反应

臂丛〜和

膈神经、喉返神经麻痹,雷纳综合征.气ac,

锁行上径路上肢手术的前支

阻滞胸(最常见).局麻药毒性反应T,

腋径路前臂和手部局麻药毒性反应

毒性反应.膈神经•喉返神经麻痹.霍纳

深丛阻滞甲状腺、气管切开、

综合征.蛛网膜下腔或硬膜外腔麻醉<C\

阻滞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浅丛阻滞少见

气胸•局麻药误入肋间血管产生的毒性T,〜T

肋间神经阻滞肋骨角或腋后线12

前支

在指(趾)及阴茎等处使用局麻药不可指(趾)

指/趾神经阻滞手指或脚趾手术

加肾上腺素,可引起组织缺血坏死神经

第二周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概述

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的目的是重建病人的呼吸循环功能;积极防治脑细胞的损伤,力小脑功能的完全恢复。

1.初期复苏即心肺复苏,呼吸循环暂停时的现场急救措施。

(1)主要步骤:A保持呼吸道通畅;B人工呼吸;C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2)呼吸循环骤停的判断:病人神志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无自主呼吸;大动脉搏动消失是最迅速可靠的

指标。

(3)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时频率是12次/分;单人复苏11〜13次/分;双人复苏16〜20次/分。

(4)心搏骤停:可表现为心室停顿、心室纤颤或电-机械分离。

①胸外按压

a.部位:胸骨上2/3与下1/3的交点处。

b.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时,按压与放松的时间之比为1:1;按压频率80〜100次/分;复苏时心脏按压与

人工呼吸比例为30:2;不应以腌孔大小判断是否继续复苏。

c.脑细胞4〜6min即产牛.不可逆损伤,胸外按压时应使动脉压>80mmHg,以防脑组织损伤。

d.并发症:肋骨骨折。

②胸内心脏按压:按压频率60〜80次/分.

2.后期复苏借助于器械和设备的宽苏。

(1)呼吸道管理:托下颌、自主呼吸已恢复者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导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

(2)监测:心电图以明确心搏骤停的类型;维持Pa。?>60mmHg,PaC()z36〜40mmHg;尿量;中心静脉压;

血气分析。

(3)药物治疗

①肾上腺素:心肺复苏中的首选药物;心血管活性药物首选多巴股。

②阿托品:严丽窦性心动过缓。

③氯化钙:高血钾或低血钙引起的心脏停搏者。

④利多卡因: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除颤后乂复纤颤者。

⑤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4)电除颉:治疗心室纤颤的最佳措施;胸外电除颤成人剂量200J,小儿2J/kg;胸内电除颤成人20〜80J,

小儿5〜50J。

3.复苏后治疗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确保循环功能的稳定;防止肾衰竭;脑复苏。

脑复苏:防治心脏停搏后缺氧性脑损伤所采取的措施。

①脑代谢:血流曷占心排血量15%〜20%;需要量占全身的20%〜25%。

②措施:脱水、低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1基本概念:

CPR(心肺复苏)(名词解释):即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

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

心搏骤停(名词解释):心脏因急性一过性的原因突然终止搏血而致的循环和呼吸停顿的“临床死亡”状态。凡原

有严重心脏病或其他治疗乏术的慢性病晚期发生的心搏停止不属此范畴。

①类型:心室停顿:def:心脏大多处于舒张状态,心肌张力低,无任何作用,ECG呈一直线

心室纤颤:心室呈不规则蠕动而无排血功能。

再分为:细纤颤:张力弱、蠕动幅度小;粗纤颤:张力强、蠕动幅度大

电机械分离:心电图仍有低幅的心室复合波,而心脏并无有效的搏血功能。

②病因:原发性心搏骤停:最常见,有冠状动脉缺血、药物不良反应、触电、麻醉药物过量、牵拉内脏引起的迷走

反射、急性高钾血症(烧伤)等。

继发性心搏骤停:可快可慢,继发于肺泡缺氧、急性气道梗阻、或快速大量失血导致CA发生较快,因低

氧血症,低血容量休克而继发的发生较慢

③安全时限:心肺脑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时间。安全时限是指心搏骤停后大脑尚未出现不可逆损伤的时间。心搏

停止时间是从心搏骤停起算,至有效CPR开始而止,以此作为判断脑损伤程度的依据。一般心搏骤停的时间为5

分钟。安全时限的长短与心脏骤停的病因、基本疾病的性质有关。

④诊断(问答题):三失一停止(神志、脉搏、呼吸、反射)快和准

情况一:原有ECG和直接动脉压监测者,在其发生的瞬间即可报警和确诊。否则凭一下征象在30秒内诊断:①原

来清醒的病人神志突然丧失,呼之不应;②摸不到大动脉(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测不到血压,心音消失;③自

主呼吸在挣扎性叹息样呼吸1-2次后随即停止;④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

情况二:全身麻醉和肌松药作用下,1、3没有意义,使用缩瞳或扩瞳药物,则4没意义,故全麻主要靠2。

2复苏的阶段和步骤

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不仅是自主呼吸和心跳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而且只有使脑功能

恢复正常方能称为完全复苏,故把逆转临床死亡的全过程统称为心肺脑复苏。

复苏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复苏阶段(basiclifesupport)>后期复苏阶段(advancedliffesupport)、复苏后治疗

(post-resuscitationtreatment)

第二节复苏

1初期复苏(名词解释)

初期复苏(BLS)是呼吸、循环骤停时的现场急救措施,一般都缺乏复苏设备和技术条件。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

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可归纳为ABC:A(airway)指保持呼吸

道顺畅,B(breathing)指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C(circulation)指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是

初期复苏时的主要措施。

一个循环CPR为30次胸外按压和两次人工呼吸。

(1)呼吸道的管理:头后仰、张口、推下颌

(2)人工呼吸和机械通气:保持病人的PaCh和PaCOz接近正常。

①口对口人工呼吸:每5s吹一次。注意需要一手压迫病人前额保持病人头部后仰,同时以拇指和示指将病人的鼻

孔捏闭。另一手置于病人颈部后方并向上抬起。实施过程中应检查胸壁是否起伏,吹气所遇阻力是否过大。吹气氧

浓度达16%以上,病人潮气量500-800ml/次

②简易人工呼吸:口罩-呼吸囊人工呼吸器使用最为广泛

③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多是经气管内导管或气管切开进行

(3)心脏按压(人工循环)

初期复苏的关键是在于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

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要领(问答题):

病人必须平卧,必要时还可将下肢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病人背部必须有坚实的地面或其他物体支撑。施行

按压之前,术者立于或跪于病人一侧,沿季肋摸到剑突,选择剑突以上4-5cm以上部位,即胸骨下半部为按压点。

确定按压部位后,术者将一手掌的根部置于此部位上,将另一手掌的根部再置于前者之上,手指向上方翘起,两臂

伸直。然后术者凭自身前倾重力通过双臂和双手掌向胸骨下半部加压,使胸骨下陷3-5cm,然后突然放松,减压时

与胸骨接触的手掌不离开胸骨。如此施行的按压频率为100次/分

有效的心脏按压能使动脉收缩压达60-80mmHg,心排量达到正常心排量的1/4-1/3

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用于判断CPR的效果更为可靠。

PETCC)2升高表明心排量增加,肺和组织的灌注改善。

还有一些新措施,如: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等

开胸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以60-80次/分,可使心脏有较适当的充盈时间

成人1-8岁儿童婴儿

放气道仰头举颁法仰头举顾法仰头举颠法

2次有效呼吸2次有效呼吸2次有效呼吸

工晒

(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每次持续1研中以上)

10-12次份钟10-20次/分钟10-20次/分钟

吸频率

(约5-6秒钟吹气一次)(约3-5秒钟吹气一次)(约3-5秒钟吹气一次)

查循环颈动脉股动脉肱动脉

胸部胸骨下切迹(胸口剑突处)

压位置乳头连线下一横?旨

上两指胸修正中部位或胸部正中乳头除水平

2指(以环绕胸部双手

压方式两只手掌根重叠两只手掌根重叠/一只手掌根

的拇指,二人法)

压深度4-5cm2-3cm1-2cm

压频率[口0次/分1。0次/分

E通气比30:2(单人或双人)30:2/单人或15:2徼人30:2/单人或15:2/双人

气量比500ml-600ml每公斤/8ml(约150ml-200ml)30ml-50ml

R周期2次有效吹气,再按压与通气五个循环周期CFR

有AED设备•条件情况下,请先使用AED除颤一次,

不推荐使用

然后进行5个周期CFR

2后期复苏

后期复苏是借助器械和设备、先进的复苏技术以争取最佳疗效的复苏阶段。D:Drug药物治疗E:ECG心电图F:

Fibrillation(defibrillation)电除颤G:Gauge评估监测

(1)监测尽快检测心电图。根据心电图分辨心脏停搏时的心律是心室停顿还是心室纤颤,进行适当的治疗

血气监测可提供呼吸和循环的.重要指标,应维持PaO2至少不低于60mmHg(8kpa)和PaC0230-40mmHg

(4.8-5.3kpa)之间

还有血压、尿管监测、中心静脉压(CVP)

(2)电除颤: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使室颤终止的方法。提倡早期电除颤。粗纤颤时才进行AED,细

纤颤时不除颤,继续CPR,加用肾上腺素、使之成为粗纤颤后,进行AED

标准位:胸骨右缘2肋间、左侧第五肋间腋前线:

前后位:胸骨右缘2〜3肋间、背部肩胛骨下角

胸外直流电除颤:一般首次除颤电能为200J,第二次可加至200-300J,第三次可加至360J。小儿胸外除颤电

能为2J/Kg

胸内直流电除颤:成人为20-80J,小儿为5-50J。若电除颤无效,不宜无限制增加电能,而需给药物如肾上腺

素、利多卡因以及碳酸氢钠或乳酸钠纠正严重酸血症后,再进行电除颤。

(3)药物治疗目的:激发心脏复跳并增强心肌收缩力,防治心律失常、调整体液、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首选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其次气管内给药。

①肾上腺素:心肺复苏中的首选药物。作用:恢复已停跳心脏的心电活动,辅助电除颤,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组

织灌流压力。复苏用大剂量肾上腺素并不改善病人的最终结局

②阿托品:促进房室传导,对窦性心动过缓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适应于因心肌梗死而致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合并有

低血压时。心脏停搏时阿托品用量为1.0mg静注,心动过缓时的首次用量为0.5mg,每隔5分钟可重

复注射,直到心率恢复达60次/分以上。

③利多卡因:使心肌纤颤阈值提高,并与心室舒张期时、使心肌对异位起搏点刺激的应激阈提高,故有抗心律失常

的作用,尤其适用于抗室性期前收缩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剂量lmg/kg

④碳酸氢钠:复苏时纠正急性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作用在于对抗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肌的不利影响。盲目大量

使用碳酸氢钠对复苏不利。速度为15ml/min0

(4)液体治疗解决低血容量问题。液体治疗以晶体液为主,适当输入胶体液,除非有明显的失血外,一般不主张

输血。

3复苏后治疗

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确保循环功能的稳定、防治肾衰竭、脑复苏

(H:Humanmentation脑复苏I:Intensivecare重症监护)

心脏缺氧损害是否可逆,决定病人是否能存活;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能否恢复取决于脑缺氧损伤的程度;

肺、肾和肝功能损伤的程度,决定整个复苏和恢复是否平顺

核心:脑复苏

脑复苏的病例都应施行机械通气,目的在于保持病人氧合良好,还在于借轻度的过度通气,造成呼吸性碱中毒

引起脑血管收缩以减轻脑水肿的发展。

体温升高及肌张力的亢进、痉挛、抽搐乃至惊厥,都是脑缺氧性损伤的体征。

脑复苏的原则在于防止或缓解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脱水、低温、肾上腺皮质激素是目前较为有效的防治急性脑水肿的措施。

第二周显微外科

一、概述

显微外科(名词解释)是指在光学放大设备下(手术放大镜或手术显微镜),应用精细的手术器械和材料对细

小组织进行精细手术的学科。

开展显微外科需具备的条件:1.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2.显微手术器械与显微缝合针线3.显微外科技术训练。

二、显微外科的设备和器材

(一)手术显微镜或放大镜

1.放大倍数在6-30倍之间自动变化,变倍时保持视野清晰,无需调整焦距。

2.工作距离200-300mm,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具有手术者和助手主、副两套双筒目镜,能各自调节屈光度和瞳孔距离,且视场直径较大。两套双筒目镜处

于180°对立位,其视场合一,放大后的影像呈正立体像。

4.具有同轴照明的冷光源,有足够的亮度,且可予调节。

5.显微镜安装在合适的支架上,操作灵活,轻便。

6.具有连接参观镜、照相机和摄像系统的接口,以便教学和参观。

常用的放大镜为望远镜筒式,又称镜组式放大镜。放大倍数为2.5-6倍,工作距离200-300mm,视野直径20-401nm,

瞳孔距离调节范围为50-80mm。这种放大镜使用灵活、方便,适用于缝合直径2mm以上的血管、神经。

(二)显微手术器械显微手术器械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小型、轻巧,一般长度为14-16cm,大部分采用弹簧式把柄,操作轻便、灵活

②纤细,特别是器械的尖端;并能紧密接触,夹持细小组织

③不反光

④无磁性

最重要的是:

①镶子:其尖端应尖而不锐,边缘无棱角,对合好,能牢固地夹住汗毛。可用来提取、分离微细组织和夹提缝

线打结。

②持针器:咬合面宜光滑无齿,宽窄适宜,对合紧密,能稳固地夹持7〜11-0显微缝合针线。

③剪刀:有弯、直两种,弯剪用来分离组织,直剪用来修剪血管。

④血管夹:各种不同大小适用于不同口径的血管,要求既能阻断血流,又不损伤血

管壁。

(三)显微缝合针线(重点)适用于缝合不同口径的血管。

表15-1常用的显微缝合针线规格

针线

型号-用途

直径(pm)长度(mm)直径(*m)拉力(g)

7-020065050吻合口径>3mm的动、静脉.神经

8-015063850吻合口径1~3mm的血管

9-010052525吻合口径1〜3mm的血管

11-07041810吻合口径VI.0mm的血管、淋巴管

三、显微外科基本手术技术

(一)显微血管吻合显微血管吻合(microvascularanastomosis)有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以端端吻合最为常

用。血管端端吻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下:

1.严守无创技术稳、准、轻、巧

2.彻底清创血管距血管断端5-10mm用血管夹阻断血流,彻底切除损伤的血管残端,使其达到完全正常为止。

用合拢器使两断端靠拢,使血管处于无张力状态。

3.切除血管外膜

4.血管冲洗扩张

5.缝合血管

(1)缝合针数:采用两定点或三定点间断缝合法,要求在达到不漏血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缝合针数。一般直径大

于3mm的血管缝10-14针;直径2-3mm的血管缝8-10针;直径1-2mm的血管缝6-8针;直径在1mm以下的血管

缝4-6针。

(2)边距与针距:针距与边距应根据血管的口径、管壁的厚度与管腔的血压而定。一般动脉缝合的边距相当于该

血管壁厚度的2倍,针距为边距的2倍。静脉血管由于管壁较薄,边距的比例可比动脉稍大。

(3)进针与出针:进针应尽量与血管壁垂直,使管壁内、外的厚度相等,以便断端间边缘良好对合。出针时应顺

缝针的弧度拉出。

(4)打结:打结时应将缝线轻轻上提,使管壁轻度外翻,血管内膜达到良好对合。第一个结应松紧适度,打第二、

三个结时应紧,以免结扣松脱。

(5)缝合顺序:常用180。两定点法,即在血管的上、下方各缝一针,打结作为牵引,根据缝合针数在其前壁顺

序均匀加缝2-4针-。然后把血管翻转180。,用同样方法缝合后壁。

(6)缝合完毕,放松血管夹,血流通过吻合口。如吻合口漏血不多,用小块湿纱布轻轻压迫片刻,即能自行停

止。如吻合口有喷射状出血,不易制止时•,应补加缝针。

(二)显微神经缝合显微神经缝合有神经外膜缝合法、神经束膜(束组)缝合法、神经外膜、束膜联合缝合。基

本要求如下:

(1)术野良好的显露及止血

(2)于正常的神经部位缝合

(3)准确对合神经束

(4)无张力下缝合神经

(5)选择适宜的神经缝合方法

(6)修复后的神经应有良好的血管床

四、显微外科的应用范围(问答题)

(一)断肢(指)再植o

(二)吻合血管的组织移植

(三)吻合血管的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或手指

(四)吻合血管的空肠移植重建食管

(五)周围神经显微修复

(六)显微淋巴管外科

(七)小管道显微外科

(八)吻合血管的小器官移植

五、显微外科手术适应证选择原则

1.能用简单传统手术方法就不用复杂显微外科手术

2.能用邻近组织转移修复就不用远处组织移植

3.能用带蒂局部转位就不用吻合血管游离移植

4.只能用次要部位的组织作供区来修复重要受区部位

5.尽可能减少供区外观形态与功能的损伤

六、显微外科术后处理

显微外科术后一般处理

设置专门监护室、室温保持在25〜28℃(书本说23-25℃)

病人及陪护严禁吸烟

通常卧床休息5〜7天,禁止侧卧,保持大便通畅

肢体防止受压,略高于心脏水平

术后使用镇静及止痛药物

显微外科术后“三抗治疗”

抗痉挛抗血栓抗感染(血栓形成是血管手术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显微外科术后血循环监护的监测指标(问答题)

(1)皮肤颜色

血液循环正常时皮肤红润略带微黄。皮肤颜色是显微外科术后最容易观察又是最可靠的客观指标。

IF:指体或皮瓣由红润变为苍白,说明指动脉痉挛或栓塞造成再植指或移植皮瓣缺血。

IF:指体或皮瓣山红润变为暗红,继而转为青紫色,甚至皮下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