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上海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上海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上海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上海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2023.4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文言文(24分)(一)(12分)1.

默写(1)双兔傍地走,____?(《木兰诗》)(2)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逢入京使》)(4)____,明月来相照。(《竹里馆》)(5)《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答案】

①.

安能辨我是雄雌

②.

此夜曲中闻折柳

③.

凭君传语报平安

④.

深林人不知

⑤.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⑥.

濯清涟而不妖【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辨、雌、淤、染、濯、涟”等字词容易写错。(二)古诗文阅读(12分)【甲】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安贫乐道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⑤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选自《晋书》)【注释】①耽:非常爱好。②营:谋求。③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④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⑤哂:讥笑。⑥通儒: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惟吾德馨_____

(2)其妻患之____3.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4.

比较【甲】【乙】两文,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

)A.

【甲】文中写陋室的环境,是为了突出陋室之简陋的程度,从而反衬自己品德高尚。B.

【乙】文中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是为了表达对妻子的不满和埋怨。C.

【甲】和【乙】文中,都写出了刘禹锡和王欢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的精神。D.

【甲】文中的刘禹锡,虽身居陋室,但主人品德高尚,故陋室不陋;【乙】文中王欢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答案】2.①.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②.

以……为患;为……担忧

3.

(1)没有世俗的音乐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2)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一位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生。

4.D【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1)句意: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句意: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患:意动用法,以……为患,为……担心。【3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1)“丝竹”,代指音乐;“乱”,扰乱;“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形”,身体。(2)“守”,坚守;“弥”,更加;“固”,坚定;“遂”,于是;“为”,成为。【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分析主旨的能力。A.

“【甲】文中写陋室的环境,是为了突出陋室之简陋的程度”错,写陋室的环境,意在表现居住环境的清幽;B.

“是为了表达对妻子的不满和埋怨”错,【乙】文妻子对于王欢过于沉溺于学问而不经营财富的态度感到不满,而王欢则以朱买臣妻子嫌弃他贫穷而最终朱买臣做了太守的例子进行反驳,反衬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同时表现出王欢相信有朱买臣之才,他日能达到朱买臣的地位。C.

“都写出了刘禹锡和王欢安于过贫困的生活,专心求知的精神”错,【甲】文并未写刘禹锡专心求知的精神,而是写了自己品德高尚、行为高雅。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著书时居住过的草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王欢,字君厚,是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研究学问,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即使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贮存,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一位博学的人。二、现代文阅读(30分)(一)(13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2)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3)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4)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5)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6)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7)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8)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A(修整、修补、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9)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B(闪、跳、跑)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10)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11)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12)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13)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14)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15)“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16)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17)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节选)5.

请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并填在A、B处。A.___B.____

6.

请赏析选文第(7)段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7.

概括第(13)段内容,并分析该段在文中的作用。8.

作者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结束全文的作用是?【答案】5.①.

修葺

②.

6.

第(7)段是景物(环境)描写;①虚实映衬,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②表达了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③照应题目,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7.

第(13)段是插叙;补充交代了小茅屋的来历,以及梨花姑娘被解放军和雷锋精神感动而照料小茅屋的事情。

8.

结构上,题文相应,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诗句既承接和总结上文中多处描绘利花林的美好景色,又以花喻人,寓人于花,雷锋精神像梨花一样处处开放,传承发扬雷锋精神。【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解答时要根据词意,结合语境分析选择。修整:修理整治。指检点,约束,也指严谨。修补:修正补充;修理破损之物使之完好。修葺:指对建筑物进行的修理。根据文章内容,修理的是茅屋,所以A处选“修葺”。闪,指突然显现,出现。跳:以脚蹬地,使身体往上或向前的动作。跑:急走的意思。根据“突然”分析,B处选“闪”。【6题详解】考查句子赏析。解答此题要选好赏析角度,语句赏析一般从这几个角度分析:修辞、词语、描写方法,句式,手法、内容、情感,表达方式等。由“这天夜里……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在梨花丛中歌唱”可知,划线句是环境描写,“我”在梦中恍惚看到漂亮善良的梨花姑娘在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中漫步,香气四溢的梨花林与梨花姑娘相映生辉,营造一种景和人融合的意境,虚实映衬,是对人的赞美,表达了对小茅屋“主人”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结合第(13)段“‘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第(17)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分析,为下文赞美这群人的雷锋精神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同时也照应了题目。【7题详解】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段落作用的分析。阅读第(13)段,根据“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分析,第(13)段是插叙,补充交代了小茅屋的来历,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照料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为下文赞美这群人的雷锋精神作铺垫,为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8题详解】本题考查引用诗句作用。我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从内容方面看,根据最后一段“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分析,“驿路梨花处处开”,诗句既承接和总结上文中多处描绘梨花林的美丽景色,又是人花相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虚实相映,诗句中梨花喻示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深刻地揭示了主题。结构上看,与题目“驿路梨花”,开头对梨花的描写相照应,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二)(17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掌心化雪丁立梅①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②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③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④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⑤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⑥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⑦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句。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⑧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⑨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⑩在热烈的掌声中,她fēi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⑪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⑫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9.

看拼音写汉字fēi(

)红10.

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中“压”字用得精练、准确,请作具体分析。11.

语文老师之所以把“她”描写的“雪是美的,也是冷的”确定为唯一的一等奖的原因是(

)(多选题)A.

她的描写语言质朴自然,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一定的哲理,获得一等奖实至名归。B.

语文老师知道她家穷,非常可怜她,故意把一等奖给她。C.

语文老师想帮助她,但又不想伤害她的自尊,出于关怀爱护她,所以给她一等奖。D.

语文老师特别喜欢她简洁文字,又出于同情,所以给她一等奖。12.

选文中语文老师形象鲜明,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分析语文老师的品质特点。13.

分析选文的题目“掌心化雪”的妙处。【答案】9.

10.

“压”字写出了“她”深知家境的贫寒,理解母亲的愁苦,为帮助家庭解压,强行压制内心的欲望。突出女孩的懂事。

11.AC

12.

例:“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让她感动温暖,还让她得了一等奖。”体现了老师关怀爱护学生,教育方法科学、巧妙,保护学生自尊心。

13.

题目“掌心化雪”用了比喻的手法,有诗情画意。写出了女孩受语文老师的影响,用实际行动温暖孩子们的心,回报社会。该题目也是全文的行文线索。【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fēi——绯,绯红:鲜红色。【10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赏析。结合第②段“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可是想到母亲愁苦的脸,只好“压”住自己的想法,“压”字写出了“她”知道家庭经济困难,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只好强行抑制住内心对暖和羽绒服的欲望,表现了女孩的懂事。【1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雪是美,也是冷的”的句子是她家庭情况的真实反映,家庭贫困,买不起抵御严寒的物品。这句话虽然简单,却含有一定的哲理;老师窥见她的贫穷,把她的作品评为唯一的一等奖,是想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她的关爱与鼓励。故选AC。【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由第③段“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可知,老师看到学生的异样,立刻走来关心,可见老师关怀爱护学生。由第⑧段“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可知,老师巧妙地传递温暖,给她鼓励,可知老师教育方法科学巧妙。【13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题目“掌心化雪”一语双关。从表层意义上,结合第⑧段“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可知,标题“掌心化雪”指的是雪在掌心,会慢慢化成水。从深层意义上,结合第⑧段“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第⑩段“在热烈的掌声中,她fēi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第⑪段“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第⑫段“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可知,文章指老师用悄无声息的爱温暖了女孩冰冷的心,帮助了女孩的同时又很好的保护了女孩的自尊心,女孩工作后因为受到语文老师的影响,用实际行动温暖孩子们的心,回报社会。“掌心化雪”本来是指雪在掌心,会慢慢化成水。这里比喻老师对学生那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关爱,能让学生觉得温暖,感受到鼓舞,后来她也把这种爱的方式传递了下去。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在寒冷的冬季,“她”穿着单薄的棉衣去学校,语文老师发现后,特意举行了一次作文竞赛,“她”获得一等奖得到奖品帽子、手套和围巾,“她”感受到来了老师的爱。工作后,她经常去福利院,通过游戏给孩子们送礼物。“掌心化雪”指老师用悄无声息的爱温暖融化了女孩冰冷的心。老师在帮助女孩的同时又很好地保护了女孩的自尊心;同时老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女孩,她把这种爱的方式无声地传递下去。“掌心化雪”是全文的行文线索。三、名著阅读(6分)14.

《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_____(名字)的代表作。【答案】老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该著作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15.

下列有关祥子与洋车的人生“三起三落”,搭配且排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②“起”: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100块钱,买了辆新车。③“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④“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⑤“落”:小福子上吊自杀后,祥子彻底堕落。⑥“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⑦“落”:连人带车被大兵抓去做壮丁。A.

④①/②⑦/⑥⑤

B.

②⑦/④③/⑥⑤

C.

④①/②⑦/⑥③

D.

②⑦/④①/⑥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把握。解答时,根据阅读积累,结合各个选项排序进行辨析。《骆驼祥子》讲述普通人力车夫祥子,为实现能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堕落沉沦的故事。揭示了二三十年代战乱频繁、黑暗混乱的社会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摧残与迫害。祥子的人生可以概括为“三起三落”。一起:当车夫后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努力存钱,对应②;一落:车和人都被当兵的抓走了,对应⑦;二起:为了买新车再次存钱,还有一部分卖骆驼的钱,对应④;二落:孙侦探抢走了买车钱,买车失败,对应①;三起:祥子有了一辆虎妞给他买的车,对应⑥;三落:虎妞难产死后,祥子为办丧事又卖掉车,对应③。所以搭配正确的排序为:②⑦/④①/⑥③。故选D。16.

作者在《我怎样写的<骆驼祥子>》一文中写道:“我的眼一时一刻也不离开祥子,写别的人正可以烘托他。”这种巧妙的构思引发了文学社小梅同学极大的兴趣,她画了一张图,来梳理主要人物与祥子的关系。请你帮她填写完整。

(1)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答案】

①.

孙侦探

②.

老马

③.

曹先生【解析】【详解】考查对名著内容和人物的识记。解答时,结合名著的阅读积累,根据图表中的提示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