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信息传递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1页
一轮复习信息传递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2页
一轮复习信息传递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3页
一轮复习信息传递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4页
一轮复习信息传递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信息传递的种类来源传递形式举例物理信息___、___、____、_____、磁力等____过程萤火虫的光、哺乳动物的体温光声温度湿度物理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_________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______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化学信息生物的代谢活动化学物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昆虫的性外激素、狗利用小便气味作标记行为信息动物的特定行为特征动物的____行为蜜蜂跳舞、孔雀开屏生物碱有机酸性外激素特殊生命活动繁衍种间3.信息传递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2)对____________进行控制。有害动物【判断】(1)信息可来源于无机环境或生物,传递方向均为双向的。 (×)【提示】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也有单向的。(2)鸟类鸣叫属于行为信息。 (×)【提示】鸟类鸣叫应属于物理信息。(3)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信息表达了信息传递起调节种间关系的作用。 (√)1.含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3.调节根底——_________________。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功能自我调节负反响调节4.表现比较抵抗力稳定性(自我修复)恢复力稳定性(自我延续)实质_____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_____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_________________,恢复原状影响因素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______,________稳定性就越高,反之亦然保持恢复保持原状遭到破坏越强抵抗力【网络构建】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一、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信息的种类举例来源生态系统中信息类型比较表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光、声、温度、湿度、电磁等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性外激素等动物的特殊行为特征无机环境、生物生物动物判断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方法1.从信息传播的途径判断。如涉及声音、颜色、温度等物理因素,可判断为物理信息;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可判断为化学信息;涉及特殊行为,可判断为行为信息。2.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如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那么属于行为信息;如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那么属于物理信息。属于物理信息的是〔〕属于化学信息的是〔〕属于行为信息的是〔〕1.哺乳动物的体温2.鸟类鸣叫3.红外线4.萤火虫发光5.植物分泌的化学物质6.电磁波7.昆虫发出的声音8.昆虫的性信息素9.植物开花10.蓟的刺11.紫外线12.蜜蜂跳舞1、2、3、4、6、7、9、10、115、812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EP93要点3,例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思考: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例1利用模拟的动物信息吸引大量的传粉动物,可以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P108相关信息例2

养鸡业在给鸡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产蛋率。10:01三、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例3例4

利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扰乱某些动物的雌雄交配,使有害动物种群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少有害动物对农作物的破坏。10:03定义: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稳定性的调节过程(如图)2.稳定性两个方面的比较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概念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如河流轻度污染的净化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如水灾后草原的恢复影响因素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态系统的成分越简单,则越容易恢复,与自我调节能力有关联系①一般呈现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如图所示:3.稳态的维持性机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净化作用: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的分解三个方面,是河流生态系统抵抗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2)反响调节:完善的营养结构使生态系统具有反响调节机制,进而抵抗外界干扰,维持自身稳定。①反响调节的含义: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②反响调节的方式:正反响和负反响。负反响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两者比较如下:比较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作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相对稳定加速生态系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向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即人们常说的良性循环或恶性循环实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局部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2.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强弱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如热带雨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受到相同干扰,草原生态系统的y值要大于热带雨林的y值。3.x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强。4.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那么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根底实验19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1.实验原理(1)生态缸中必须包括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特别需要注意必须有足够的分解者。(2)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生物之间要有适宜的食物链结构,生物的数量不宜过多。(4)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这样可保证生态缸中有充足的太阳能。当然,生态缸一定要封闭,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2.实验流程铺垫细沙↓注水:注入适量的河水或池塘水,使缸内有陆上与水下之分↓放置动植物:根据生物本身的生活习性正确放置适量的生物个体↓密封生态缸:用胶带将生态缸口密封

↓移置生态缸:将生态缸放置在光线良好的散射光下

↓观察记录:每周定时观察生态缸中生物的存活和水质变化情况3.实验本卷须知(1)实验设计要求: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2)生态缸稳定性观察与分析①观察稳定性,可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基质变化等判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②由于生态缸中的生态系统极为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极差,所以抵抗力稳定性极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极易被破坏。因此,生态缸内的生物只能保持一定时间的活性。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缸(如下图)。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课堂练习A.甲缸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B.乙缸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C.丙缸中的分解者主要存在于河水及池泥中D.假设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缸不应放在黑暗中【解析】甲缸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缸内消费者数量过多。【答案】A2.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缸,各缸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缸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光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生态缸编号甲++++-+乙-+++-+丙++++--丁++++++注:“+”表示有;“-”表示无。请答复以下问题:(1)乙缸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丙缸比甲缸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丁缸与甲缸相比,氧气含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据表格分析可知:乙缸无光照,藻类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种群密度下降。丙缸与甲缸相比,少泥沙,分解者很少,无法将该缸中动植物遗体、动物的排出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丁缸与甲缸相比多小鱼,小鱼进行呼吸作用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因此丁缸与甲缸相比,氧气含量低。总结结论的方法:找出该组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归纳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据表格分析甲缸为对照组,乙缸、丙缸、丁缸都为实验组。乙缸与甲

缸相比少光,不久稳定性被破坏,说明光照是维持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的必要条件;丙缸与甲缸相比少分解者,不久稳定性被破坏,说明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丁缸与甲缸相比多小鱼,消费者过多,也造成稳定性被破坏,说明生态缸中动物不能过多,过多会使生产量小于消耗量,造成生态系统崩溃。【答案】

(1)下降缺乏光照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有机物累积不能被分解(3)低(少)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4)①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②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典例透析】(2013届广州普通高中高三二模)南极自然环境是地球仅有的人类干扰少的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Crooked湖是南极的淡水湖之一,该湖的主要生物以及这些生物的营养关系如以下图所示。请答复:(1)与太湖相比,Crooked湖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所示生物之间的关系有________。占有两个营养级的生物是________。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3)鞭毛藻同化的能量最终有三个流向:①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局部,②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③________。鞭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适宜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生物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在以下图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5)现阶段有人想利用Crooked湖来大力开展极地淡水养殖,请对这种想法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析】此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中同化量的三个去向、物质循环图解的构建、信息传递的作用及稳定性等。解答过程如下:审题信息1:观察题干的营养关系示意图的构成——可知组分少,结构简单信息2:图示显示的只是生产者、消费者——则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信息3:由设问(3)鞭毛藻感受光刺激的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可知此物理信息的作用是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信息4:由极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图——可推断不可大力发展养殖业,原因是此生态系统的物种少破题思考1:生态系统的结构除了包括营养结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包括哪些成分思考2:某一营养级同化量的能量流动去向思考3:信息传递的作用思考4:碳循环的具体应用即某一特定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图解的构建答题(1)只观察到图示的捕食关系,而忽略了桡足类、变形虫都以鞭毛藻为食而建立的竞争关系,漏答竞争关系(2)忽视设问信息未标出的生物成分,错答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忽略设问(3)的一个关键词“能量最终流向”,把其中的一个流向“被分解者利用”答成“未利用”【答案】

(1)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2)捕食、竞争枝角类动物分解者(3)被分解者利用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4)(5)这样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要保护南极洲的生物多样性(因为要保护南极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评价正确分析合理即可)1.(2012·株州模拟)农田中存在水稻、螟虫、青蛙三种生物,其生物量的变化如以下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甲是水稻,乙是螟虫,丙是青蛙B.从第一年到第五年,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C.第六年,由于大量捕捉青蛙,三种生物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D.假设第七年适量喷洒农药,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水稻减产【解析】由不同生物的生物量比照可判断:甲、乙、丙分别为水稻、螟虫、青蛙;由三种生物的生物量变化知,前5年生态系统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由第六年生物量变化情况可知:青蛙的减少是稻田施用农药的结果,如果青蛙被大量捕杀,会导致螟虫数量快速上升与曲线乙不符;假设第七年再施用农药,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减产。【答案】C2.(2011·海南高考)关于生态系统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故A正确;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可能只对捕食者有利;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的上下与体型大小没有必然联系。【答案】A3.(2013届青岛模拟)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加以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A.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B.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C.化学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解析】

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光对生物的影响属于物理信息的传递。【答案】

A4.(2009·天津高考)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②甲生态系统一定是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受气候影响较小③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④乙生态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