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药21春1班综合知识(中基部分)_第1页
中药制药21春1班综合知识(中基部分)_第2页
中药制药21春1班综合知识(中基部分)_第3页
中药制药21春1班综合知识(中基部分)_第4页
中药制药21春1班综合知识(中基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中药制药21春1班综合知识(中基部分)中药制药21春1班综合知识(中基部分)

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1分]

A.《木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神农本草经》

D.《木草求真》

E.《五十二病方》

2.以下不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的是()[1分]

A.《温病条辨》

B.《伤寒杂病论》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黄帝内经》

3.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1分]

A.阴阳五行学说为其理论框梁

B.脏象学说为理论核心

C.生理学与病理学不能截然分开

D.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E.望、闻、问、切为诊病方法

4.中医学整体观念指的是()[1分]

A.人自身结构的完整性,脏腑功能的整体性

B.人体生理功能的整体性

C.机体与外环境的统一性和自身的整体性

D.人体病理的相互影响

E.内外环境的一-体性,情志与脏腑的相关性

5.下列不属于辨证的是()[1分]

A.辨病因

B.辨病位

C.辨病性

D.辨病势

E.四诊

6.“恶心、呕吐”所属的是()[1分]

A.证候

B.体征

C.症状

D.疾病

E.状态

7.“感冒”所属的是()[1分]

A.证候

B.体征

C.症状

D.疾病

E.状态

8.证候的含义是()[1分]

A.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B.疾病中表现的个别或孤立的现象

C.阴阳失调的完整生命过程

D.脏腑组织损伤的完整生命过程

9.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脏()[1分]

10.主行水,朝百脉,主节治指的是()[1分]

11.主四肢,在窍为口的是()[1分]

12.五体与五脏具体联系不正确的是()[1分]

A.心猪脉

B.肝主筋

C.脾主肌肉

D.肺主皮肤

E.肾主发

13.“司外揣内”所反映的是()[1分]

A.异病同治

B.同病异治

C.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D.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E.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4.同一种疾病,因病人体质的不同而治疗有异所属的是()[1分]

A.辨症论治

B.同病异治

C.辨征而治

D.异病同治

E.辨病而治

15.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所属的是()[1分]

A.辨症论治

B.同病异治

C.辨征而治

D.异病同治

E.辨病而治

16.夏季易患暑病,冬季易患寒病,所反映的是()[1分]

A.辨证论治

B.同病异治

C.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D.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E.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7.久泄脱肛和胃下垂都可采取补中益气的方法治疗,所反映的是()[1分]

A.辨症论治

B.同病异治

C.辨征而治

D.辩证论治

E.辨病而治

18.人体之精的功能不包括()[1分]

A.繁衍生命

B.濡养

C.化血

D.化气

E.生气

19.气机变化的失常不包括()[1分]

A.气机顺畅

B.气逆

C.气闭

D.气脱

E.气郁

20.人体最根本的气体()[1分]

A.元气

B.邪气

C.营气

D.卫气

E.宗气

21.具有“懔疾滑利”特点的气是()[1分]

A.卫气

B.营气

C.元气

D.宗气

E.清气

22.由水谷之气和自然界的清气结合得到的气是()[1分]

A.卫气

B.营气

C.元气

D.宗气

E.清气

23.营养全身的气体是()[1分]

A.卫气

B.营气

C.元气

D.宗气

E.清气

24.防御外邪和调控腠理的气体是()[1分]

A.卫气

B.营气

C.元气

D.宗气

E.清气

25.宗气的主要功能()[1分]

A.推动作用

B.温养心脉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26.血的运行必备条件不包括()[1分]

A.心气充沛

B.脉道完好无损

C.血液质量好

D.血液粘稠

27.以下哪些不属于津液()[1分]

A.汗液

B.尿液

C.唾液

D.泪液

E.不正常水液

28.津液代谢不包括()[1分]

A.生成

B.输布

C.排泄

D.挥发

29.气为血之帅包括()[1分]

A.血能养气

B.血能载气

C.血能生血

D.气能生血

30.血为气之母包括()[1分]

A.血能养气

B.气能生血

C.气能行血

D.气能摄血

31.气与津液关系不包括()[1分]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气能载津

32.血与津液由水谷精微所化生,二者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是指()[1分]

A.精血同源

B.津血同源

C.精津同源

D.津血同生

33.精与血由水谷精微所化生和充养,二者之间相互滋生,相互转化是指()[1分]

A.精血同源

B.津血同源

C.精津同源

D.津血同生

34.阴阳平衡依据的阴阳关系是()[1分]

A.对立制约

B.交感互藏

C.互根互化

D.相互转化

E.相互为用

35.导致阴阳俱损的理论根据是()[1分]

A.阴阳互根

B.阴阳对立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

E.阴阳制约

36.依据“阴阳转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1分]

A.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B.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C.物之生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

D.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E.动复则静,阳极反阴

37.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的关系是指()[1分]

A.对立制约

B.交感互藏

C.互根互化

D.相互转化

E.相互为用

38.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是指()[1分]

A.对立制约

B.交感互藏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为用

39.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变化的关系是指()[1分]

A.对立制约

B.交感互藏

C.互根互化

D.相互转化

E.相互为用

40.以下属于阳邪的是()[1分]

A.寒邪

B.湿邪

C.暑邪

D.情志失调

E.饮食处居

41.以下属于阴邪的是()[1分]

A.寒邪

B.风邪

C.暑邪

D.火邪

42.阴阳学说与人体的病理关系不包括()[1分]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共生

43.阴阳偏盛的治则()[1分]

A.实则泄其余

B.阳病治阴

C.阴病治阳

D.阴阳双补

44.阴阳偏衰的治则()[1分]

A.实则泄其余

B.阳病治阴

C.热者寒之

D.阴阳双补

45.根据阴阳学说,药用五味,下列属阳的是()[1分]

A.辛、甘、酸

B.酸、苦、咸

C.辛、苦、甘

D.辛、甘、淡

E.辛、淡、咸

46.根据阴阳学说,药用升降浮沉,下列属阳的是()[1分]

A.升、降

B.浮、沉

C.沉、降

D.升、浮

47.根据阴阳学说,药用药性,下列属阳的是()[1分]

A.寒、凉

B.寒、热

C.热、温

D.温、凉

48.阴阳学说对养生的指导正确的是()[1分]

A.春夏养阴

B.秋冬养阳

C.春夏养阳

D.冬病冬治

49.脾的阴阳属性是()[1分]

A.阴中之阴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至阴

D.阳中之阳

E.阳中之阴

50.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不包括()[1分]

A.五行相生与相克

B.五行制化

C.五行相乘

D.五行相侮

E.五行运动

51.五行中相生的次序正确的是()[1分]

A.木生火

B.金生火

C.木生土

D.土生水

52.五行相克的次序正确的是()[1分]

A.木克土

B.木克水

C.金克水

D.水克木

53.健脾生气以补益肺气的治法有()[1分]

A.抑木扶土法

B.滋水涵木法

C.培土生金法

D.泻南补北法

54.五行制化的含义()[1分]

A.五行相生相克的自我调节

B.报复性制约

C.过度制约

D.反向克制

55.五行相克的关系中,火的“所不胜”是()[1分]

56.下列属“相侮”传变的是()[1分]

A.心病及肝

B.心病及肺

C.心病及脾

D.心病及肾

E.肾病及心

57.按五行相克规律,肺之所不胜者是()[1分]

58.以下属于按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1分]

A.培土生金

B.益火补土

C.泻南补北

D.滋水涵木

E.金水相生

59.五脏包括()[1分]

A.心、肝、脾

B.心、小肠、大肠

C.胆、胃、小肠

D.脑、髓、女子胞

60.六腑包括()[1分]

A.心、肝、脾

B.心、小肠、大肠

C.胆、胃、小肠

D.脑、髓、女子胞

61.奇恒之府包括()[1分]

A.心、肝、脾

B.心、小肠、大肠

C.胆、胃、小肠

D.脑、髓、女子胞

62.《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称心为“君主之官”的主要依据是()[1分]

A.心主血脉

B.心主神明

C.心在五行属火

D.心开窍于舌

E.心在志为喜

63.“五脏六腑之大主”指的是()[1分]

64.“华盖”所指的脏是()[1分]

65.下列各项,与脾相关的是()[1分]

D.筋E、骨

66.在志为怒的脏腑是()[1分]

67.血液运行主要依赖的是()[1分]

A.心气的充沛

B.脾气的充足

C.肝气的旺盛

D.肺气的充足

68.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功能是()[1分]

A.肺朝百脉

B.心主血脉

C.肝主藏血

D.脾主统血

E.肾主纳气

69.“脾主统血”的含义是()[1分]

A.控制血液的生成

B.控制血液的流速

C.调节外周血容量

D.控制内脏血容量

E.控制血液在脉内运行

70.重新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是指()[1分]

A.小肠泌别清浊

B.脾主运化

C.小肠主液

D.大肠主津

71.脾为“后天之本”的依据是()[1分]

A.脾主运化水液

B.脾主运化水谷

C.脾主升清

D.脾主统血

E.脾喜燥恶湿

72.五脏与五志相关,脾之志是()[1分]

D.思E、恐

73.与胆互为表里的是()[1分]

74.主运化,统摄血液脏是()[1分]

75.“先天之本”的脏是()[1分]

76.为“阳中之阳”的脏是()[1分]

77.肝的疏泄功能表现不包括()[1分]

A.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

B.促进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

C.调畅情志活动营气

D.促进排精和排卵

E.充养皮肤之毛发

78.防止精、血、津液等物质流失,主要依赖的气的功能是()[1分]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79.具有“水谷之海”的脏()[1分]

80.小肠的生理基础是()[1分]

A.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B.主运化

C.主受纳腐熟

D.主通降

E.主传化糟粕和主津

81.大肠的生理基础是()[1分]

A.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B.主运化

C.主受纳腐熟

D.主通降

E.主传化糟粕和主津

82.女性内生殖器的是()[1分]

C.女子胞

D.天葵

83.脑的主要生理功能()[1分]

A.主精神意识和主管感觉运动

B.主运化

C.主受纳腐熟

D.主通降

E.主传化糟粕和主津

84.奇经有几条()[1分]

85.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不包括()[1分]

A.外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相兼性

E.内感性

86.以下不是火邪的致病特点()[1分]

A.其性趋上

B.易扰心神

C.易伤津耗气

D.易生风动血

E.发病急骤

87.疠气的致病特点()[1分]

A.其性趋上

B.易扰心神

C.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D.易生风动血

88.七情内伤影响脏腑气机()[1分]

A.怒则气上

B.喜则气消

C.恐则气乱

D.思则气缓

89.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是()[1分]

A.瘀血

B.痰饮

C.结石

D.疮脓

90.体内血液积停的病理产物是()[1分]

A.瘀血

B.痰饮

C.结石

D.疮脓

91.体内某些部位形成并停滞为病的砂石样病理产物()[1分]

A.瘀血

B.痰饮

C.结石

D.疮脓

92.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主要取决于()[1分]

A.禀赋的强弱

B.合理的饮食

C.邪正的盛衰

D.邪气的性质

E.感邪的轻重

93.胖人或痰湿内盛者易患眩晕、中风的发病因素是()[1分]

A.地域因素

B.气侯因素

C.体质因素

D.生活、工作环镜

E.精神状态

94.下列各项属于治则的是()[1分]

A.温阳

B.利水

C.祛邪

D.祛痰

E.解表

95.下列各项,不属于治法的是()[1分]

A.利湿

B.活血

C.攻下

D.化瘀

E.扶正

96.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机理即()[1分]

A.病因

B.病位

C.病机

D.病理

97.“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所属的治则是()[1分]

A.逆治

B.从治

C.治标

D.三因制宜

98.血瘀的形成病机不包括()[1分]

A.气虚血瘀

B.气滞血瘀

C.血寒致瘀

D.血热致瘀

E.气逆血瘀

99.正治的定义是()[1分]

A.调整阴阳的治疗法则

B.顺从疾病的某些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

C.逆着疾病现象而治的治疗原则

D.扶助正气的治疗方法

E.正确的治疗法则

100.下列属于祛邪治法的是()[1分]

A.发汗

B.益气

C.养血

D.滋阴

E.填精

101.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1分]

A.疾病过程的症状

B.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

C.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和体征

D.疾病过程中的体征

E.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102.“病”的概念是()[1分]

A.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B.疾病过程的症状

C.疾病过程中的症状和体征

D.疾病过程中的体征

E.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

103.“症状”的概念是()[1分]

A.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孤立的现象

B.疾病总过程的病理概括

C.疾病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D.疾病的全过程

E.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104.同样是感冒,但是所采取的治疗方法可不一样,所体现的是()[1分]

A.辨症论治

B.同病异治

C.辨征而治

D.异病同治

E.辨病而治

105.人类昼寤夜寐的生活规律,所反映的是()[1分]

A.辨证论治

B.同病异治

C.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D.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E.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106.从冬至春及夏的气温变化,说明阴阳之间的关系是()[1分]

A.阴阳平衡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交感互藏

107.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肾的属性是()[1分]

A.藏元阳为阳脏

B.阳中之阳脏

C.阳中之阴脏

D.阴中之阳脏

E.阴中之阴脏

108.与“重阴必阳”相关的理论是()[1分]

A.阴阳的对立制约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消长平衡

D.阴阳的相互转化

E.阴阳的平衡关系失调

109.肺的阴阳属性是()[1分]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主气属阳

110.五行相侮的基本概念是()[1分]

A.某行之气亢盛传及母脏

B.某行之气亢盛传及子脏

C.某行之气虚衰传及“所胜”

D.某行之气亢盛侵及“所不胜”

E.某行之气虚衰传及子脏

111.下列属“相侮”传变的是()[1分]

A.心病及肝

B.心病及肺

C.心病及脾

D.心病及肾

E.肾病及心

112.按五行相克规律,脾之所不胜者是()[1分]

113.按五行相生规律,肺之“母脏”()[1分]

E.三焦

114.根据五行相克的关系,土的“所胜”是()[1分]

115.五行相生的关系中,木的“母行”是()[1分]

116.“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中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可用的治疗方法()[1分]

A.培土生金法

B.滋水涵木法

C.益火补土法

D.泻南补北法

117.下列各项,与肺相关的是()[1分]

D.筋E、骨

118.血液运行主要依赖的是()[1分]

A.心气的充沛

B.脾气的充足

C.肝气的旺盛

D.肺气的充足

119.主藏神,主宰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脏()[1分]

120.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节治指的是()[1分]

121.在体合肌肉而主四肢。在窍为口的是()[1分]

122.下列各项,与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脏是()[1分]

123.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的是()[1分]

124.五行属水,为阴中之阴的是()[1分]

125.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的调节作用是指()[1分]

A.肺主通调水道

B.肺性清肃

C.肺司呼吸

D.肺朝百脉

126.五脏与五志相关,心之志是()[1分]

127.肾主水的含义指的是()[1分]

A.肾为五脏阳气的根本

B.肾主水液的蒸腾气化作用

C.肾摄纳肺吸入清气的作用

D.肾为五脏精气的根本

128.五体不包括的是()[1分]

C.肌肉

D.皮肤

129.水谷精微在体内的布散主要依赖的是()[1分]

A.胃主腐熟

B.脾主运化

C.小肠主受盛

D.大肠主传导

E.肾阳主温煦

130.五脏与五志相关,肺之志是()[1分]

131.五脏与五志相关,肾之志是()[1分]

132.一身阳气之本是()[1分]

A.心阳

B.脾阳

C.肝阳

D.肾阳

E.胃阳

133.五脏与五液相关,错误的是()[1分]

A.心在液为血

B.肺在液为涕

C.脾在液为涎

D.肝在液为泪

E.肾在液为唾

134.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的是()[1分]

A.受盛和传化水谷

B.通降下行

C.实而不能泄

D.主泌别清浊

E.受盛、传化水谷和通降下行

135.具有“排泄糟粕”功能的脏腑是()[1分]

A.膀胱

B.大肠

C.小肠

136.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府”的是()[1分]

E.女子胞

137.五脏与五体相关,肾在体是()[1分]

138.脏与五体相关,心在体是()[1分]

139.似脏非脏,似腑非腑的是()[1分]

A.五脏

B.六腑

C.奇恒之府

D.三焦

140.“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气血”的气是()[1分]

A.胃气

B.元气

C.营气

D.卫气

E.宗气

141.于邪气相对而言的气是()[1分]

A.宗气

B.元气

C.营气

D.卫气D胃气

142.治疗血虛病证时常配用益气药,其理论依据是()[1分]

A.气能行血

B.气能生血

C.气能摄血

D.血能载气

E.血为气母

143.调控脏腑,形体,五窍生理活动的气体是()[1分]

A.宗气

B.元气

C.营气

D.卫气D胃气

144.气与津液的关系不正确的是()[1分]

A.气能生津

B.气能行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气津同源

145.心与肺的关系是()[1分]

A.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

B.血液生成与运行

C.行血与藏血以及情志调节

D.阴阳互滋互拥

146.心与肝的关系式是()[1分]

A.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

B.血液生成与运行

C.行血与藏血以及情志调节

D.阴阳互滋互拥

147.脾与肾的关系是()[1分]

A.血液运行与呼吸吐纳

B.血液生成与运行

C.行血与藏血以及情志调节

D.先天与后天的互助互促

148.经脉有几条()[1分]

C.10

D.11

E.12

149.十二经脉的分布特点()[1分]

A.阴经行于内侧

B.阳经行于内侧

C.手三阳经从头走手

D.足三阳经从足走头

150.六淫不包括()[1分]

151.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和致病性的外感病邪是()[1分]

A.六淫

B.七情

C.疠气

D.饮食起居

152.发病的基本原理是()[1分]

A.六淫

B.七情

C.疠气

D.正气与邪气的作用

153.正气的防御作用不包括()[1分]

A.抵御外邪的入侵

B.自我修复调节能力

C.防止七情内伤

D.维持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

154.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是()[1分]

A.正气与邪气的斗争

B.邪盛而正未衰

C.邪气

D.正气不足

E.正衰邪盛

155.感邪后缓慢发病,这种发病形式是()[1分]

A.复发

B.继发

C.合病

D.并病

E.徐发

156.发病的类型不包括()[1分]

A.感邪

B.徐发

C.继发

D.实热

E.合病

157.决定中医临床病证虛实变化的是()[1分]

A.气血的盛衰变化

B.气机升降出入的失常

C.阴精与阳气的偏盛偏衰

D.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

E.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变化

158.虚症常见现象()[1分]

A.积食不化

B.水湿泛滥

C.气滞淤血

D.面色无华

159.实症常见现象()[1分]

A.壮热狂躁

B.面色无华

C.自汗

D.畏寒肢冷

160.阴阳失调不包括()[1分]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亡失

E.阴平阳秘

161.“邪气盛则实”是阴阳失调中的()[1分]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亡失

E.阴平阳秘

162.肝阳上亢证是阴阳失调中的()[1分]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亡失

E.阴平阳秘

163.阳气突然大量脱失,全身机能严重衰竭是指()[1分]

A.阴阳偏盛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亡阳

E.阴平阳秘

164.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导致运动的失常是()[1分]

A.气滞

B.气陷

C.气逆

D.气脱

E.气闭

165.直接伤及内脏的致病因素是()[1分]

A.痰饮

B.瘀血

C.七情内伤

D.疠气

166.下列阳虚证中,病情最重的是()[1分]

A.肾阳虚

B.心阳虚

C.胃阳虚

D.脾阳虚

E.肺阳虚

167.气与血关系的失调不包括()[1分]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气不摄血

D.气随血脱

E.气血两失

168.由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功能失常而导致的病理变化是()[1分]

A.六淫

B.七情

C.疠气

D.内生五邪

169.起病于内,同时与风、寒、湿、燥、火外邪所致病证的临床症状相似,故被称作()[1分]

A.五邪

B.七情

C.疠气

D.六淫

170.疾病传变的形式有()[1分]

A.病位的传移

B.病因的改变

C.病机的转变

D.病理的改变

171.疾病传变的影响因素不包括()[1分]

A.体质因素

B.病邪因素

C.地域因素

D.生活因素

E.病位因素

172.采用与疾病的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治疗疾病的治疗原则是()[1分]

A.正治

B.反治

C.扶正

D.祛邪

173.内生五邪不包括()[1分]

A.内风

B.内寒

C.内湿

D.内暑

E.内燥

F.内火

174.不属于疾病基本病机的是()[1分]

A.邪正盛衰

B.气血失常

C.外感六淫

D.阴阳失调

E.津液代谢失常

175.“寒者热之”的所属的治法是()[1分]

A.反佐法

B.正治法

C.反治法

D.从治法

E.扶正法

176.顺从疾病的外在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1分]

A.正治

B.反治

C.扶正

D.祛邪

177.“热因热用”的治疗原则适用于()[1分]

A.真寒假热证

B.真热假寒证

C.塞闭不同证

D.气虚血瘀证

178.以下属于“从治”的是()[1分]

A.热者寒之

B.虚则补之

C.实则泄之

D.热因热用

179.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邪能力的治疗原则是指()[1分]

A.正治

B.反治

C.扶正

D.祛邪

180.气虚患者,复感外邪,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1分]

A.治其标

B.治其本

C.标本兼治

D.先治标后治本

E.先治本后治标

181.以下不属于中医基础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的是()[1分]

A.《温病条辨》

B.《黄帝内经》

C.《神农本草经》

D.《难经》

E.《伤寒杂病论》

182.血的生成描述错误的是()[1分]

A.心主血脉

B.水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