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程与教学论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科学课程设置和类型

◆学习目标1.了解课程含义,了解当代科学课程性质、特征与范围;2.了解学校科学课程设置特点、设置类型和设置形式;3.了解当代科学教育课程改革新思想与新进展,能够应用这些新理念来分析、解释和探讨科学课程实际问题。1/34◆关键概念科学课程;课程设置;课程类型2/34第一节科学课程概述一、课程含义①在学校建立一系列含有潜力经验,目标是训练儿童和青年以群体方式思索和行动。这类经验被称为课程(史密斯等Smithetal.,1957);②学习者在学校指导下所学得全部经验(福谢伊Foshay,1969)3/34③学校传授给学生、意在使他们取得毕业、取得证书或进入职业领域资格教学内容和详细教材总计划(古德Good,1959);④我们坚持课程是一个对教师、学生、学科和环境等教材组成部分范围方法论探究(韦斯特伯里和斯泰默WestburyandSteimer,1971);4/34⑤课程是学校生活和计划……一个指导生活事业,是组成一代又一代人生活生气勃勃活动流(鲁格Rugg,1947)⑥课程是一个学习计划(塔巴Taba,1962);⑦经过有组织地重建知识和经验而得到系统阐述有计划、有指导学习经验和预期学习结果,在学校帮助下,推进学习者个人社会有力不停地、有目标地向前发展(坦纳和坦纳TannerandTanner,1975)5/34我国课程理论学者对课程概念定义探讨

课程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内容和设置各种详细教学科目,即课程“概括了各种意义:教学内容(学科、活动等),安排,进程,时限,也包含纲领和教材。(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01)6/34“课程”含义归并为6个基本方面:①课程即教学科目;②课程即有计划教学活动;③课程即预期学习结果;④课程即学习经验;⑤课程即社会文化再生产;⑥课程即社会改造。

(施良方.课程理论[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7)7/34“课程”含义三个维度★着眼于从课程形式组成上来定义课程概念:学校教育中设置各种教学科目统称为课程,既能够泛指理科、文科等教育科目,也能够指数学科、语文科、物理科、化学科等一类详细学习科目;★着眼于从课程逻辑组成上进行定义:课程就是与实施教育相关那些教育教学材料,如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纲领、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指导书籍等等8/34★着眼于从课程功效价值组成上来定义:把学校教育过程中所授予学习者作为学习结果经验、学校所设置种种教育活动统称为课程。9/34二、科学课程性质与范围

1.科学课程是学校科学教育门类结构三级设置结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2.科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知识系统和学习经验3.科学课程也是实施科学教育各种计划10/34三、科学课程本质涵义1。科学课程首先是承载科学教育目标科学知识信息起源与载体。

2。科学课程还是科学教育课程设置结构表达

3。科学课程也是学校中为施行科学教育而建构科学知识探究领域与科学学习体系4.科学课程还是人为设定科学教育过程。

11/34第二节科学课程设置与类型

一、科学课程基本组成

1.科学课程形式组成

(1)从所依据课程理论及编制思想来划分

:

学科结构型科学课程

学生中心型科学课程

社会中心型科学课程

12/34从所表示科学课程内容组成方式与组成特征来划分:

学术中心课程

;

跨学科科学课程

;

综合科学课程等类型

13/342.科学课程内在组成

(1)科学课程“逻辑组成”

①科学思想体系;②科学知识体系;③科学方法体系

14/34(2)科学课程“历史组成”

主要以认识科学史和科学过程为关键,把与学习科学概念、科学原理相关科学史实、科学思想,以及科学标准、科学过程、科学技能等作为学习组成

15/34二、科学课程基本属性

1.从科学教育目标看科学课程属性

包含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广泛知识领域,由此也决定了科学教育不是局限于科学学科教育,而是“相关科学”教育。2.从科学教育过程看科学课程属性

教师主动作用于课程;学生主动地作用于课程16/343.从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看科学课程属性

培养科学素养需要;传输科学精神需要;继承科学文化需要

17/344.科学课程信息传递功效

科学课程既是实施科学教学基本信息起源,也是学生学习主要知识依据。

科学课程也是反应科学教育目标,表达科学教育要求载体。

18/34三、科学课程基本类型

1.科学课程分类(1)按照科学课程存在形式

“显在科学课程”“潜在科学课程”

(2)按照科学课程学习特征

学科型课程、个别化课程和活动课程;

学术中心课程、跨学科课程和综合科学课程

19/34(3)按照科学课程内容建构方式分为关键课程广域课程。(4)依据于科学课程教育针对性特征划分为学问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5)依据于科学课程修业性质划分为必修类选修类

20/34(6)依据于结构课程时认知特征

划分为经验型科学课程;学术性科学课程;活动性科学课程。21/342.科学课程主要类型

(1)学科型科学课程

(2)活动型科学课程

(3)探究性科学课程

(4)跨学科科学课程

①学科间交叉

②学科内交叉

(5)综合型科学课程22/34第三节科学课程形式一、科学课程设置

1.科学课程设置基本思想

(1)科学课程设置要符合科学发展次序;(2)科学课程设置要符合学习者认知发展次序;(3)科学课程设置要符合科学教育规律性次序。23/342.科学课程设置主要方式

(1)分科渐进式设置

(2)分科分段式设置

(3)分科与综合交叉式设置

24/34

二、科学课程计划

1.科学教育计划

(1)教学计划

25/34年

级科

目一二三四上

课总时数与现行教学计划总课时数比较占上课总时数百分比地

理物

理化

学生

物3

22

2

322

222170166132204=+2+36+44.3%4.2%3.9%5.2%26/34(2)科学教育标准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1996)英国《国家科学教育课程标准》()27/34

资料卡片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组成

第1章导言第2章标准与定义第3章科学教学标准第4章科学教师专业进修标准第5章科学教育中评价第6章科学内容标准第7章科学教育纲领标准第8章科学教育系统标准

28/342.科学课程标准

①要求科学课程目标、学习目标和教学要求

②设置科学课程教育范围及知识内容体系;

③要求所设课程体系教学次序及其教学安排;

④提出教学法方面基本要求,说明编制教材标准。

29/34

二、科学教材类型与特征

1.科学教材组成

①教科书:表达科学课程知识内容体系书本。它可分为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两类。②教学参考书:为教师从事科学教学而编制教学指南型指导用书。③辅助教材:如学生用练习册,补充读物,参考资料,音像资料,电子媒体等。30/342.科学教材特征

第一,它也是依据一定学科教育任务与学科性质来编选和组织含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科学知识学习体系或者说知识系统。第二,科学教材也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所使用一切教学材料和学生用于学习参考读物。

①科学教材是科学知识集合体

②科学教材有着确定科学内容结构、学习过程结构和实践训练结构。

31/34③科学教材也是表现科学思维形式和科学学习特征范本,即科学教材要以知识、方法、范例等内容形式来表示科学本身特征及其做法。

32/343.科学教材类型

(1)通用型科学教材

指学校科学教育中作为主体使用基本型教材。

(2)专门型科学教材

指以表现科学教育专门化要求而编制教材

(3)组合型科学教材

特点:按内容主题组合组成整部教材,因而含有使用上可选择性。

33/34小结:

科学课程理论是以科学教育为背景专门研究领域,因而科学课程研究不一样于普通课程研究,它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