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1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2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3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4页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2分,共521.某外国朋友想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A.云南元谋B.浙江河姆渡C.北京周口店D.湖南道县2.下列远古人类,还不懂得人工取火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3.如图所示装饰品采用的是磨光和钻孔技术,它出土于(ꢀꢀ)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人遗址4“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过着群居生活5.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下列组织(ꢀꢀ)①部落②氏族③部落联盟。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①②6.“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粟B.水稻和小麦C.水稻和玉米D.粟和小麦7.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8.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A.彩陶B.黑陶C.白陶D.黄陶9.相传发明养蚕缫丝技术的是(ꢀꢀ)A.黄帝B.仓颉C.嫘祖D.伶伦10.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生产的发展B.阶级的产生C.社会组织的进步D.男子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11的年代尺.其中空格部分应填(ꢀꢀ)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C.平王迁都D.西周灭亡12.俗语说:“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时姜尚等待的一位贤明君主是(ꢀꢀ)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文王第1页(共17页)1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中学到的是(ꢀꢀ)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战争,是历史的倒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4.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B.国王迁都C.爆发平民大起义D.少数民族攻破都城15.用齐鲁代表山东、燕赵代表河北,这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A.纳贡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161986年83843簇327个果实和9“九日居下枝”A.河南殷墟B.四川三星堆C.陕西西安D.浙江余姚17.下列关于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处境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B.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地C.没有人身自由D.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18800170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适者生存D.统一19.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即位的周恒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时期(ꢀꢀ)A.周天子经常对诸侯王发号施令B.周天子彻底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局面C.诸侯王还要承担向周天子交纳贡赋的义务D.周天子威望下降,已很难对诸侯王发号施令20.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如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②处是(ꢀꢀ)第2页(共17页)A.齐国B.燕国C.楚国D.秦国21.商鞅变法后,秦国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途径是(ꢀꢀ)A.努力种田织布B.在战争中立功C.努力开垦荒地D.经商发财22.下面关于甲骨文(见图)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晚期。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3.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及科技成就说法不正确的是(ꢀꢀ)A.战国时期,我国历法取得重大成就,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B.今天的农历,又称“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C.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望、闻、问、切诊断法一直为后世中医所沿用D.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这一时期的整套编钟最为著名24.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A.B.C.D.25“百家争鸣”与教材中各家的主张作了比较.下列有关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有(ꢀꢀ)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②数学马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③历史王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④思品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6“吴中之巅”“天下第一兵书”(ꢀꢀ)第3页(共17页)AꢀBCD二、连线题27.连线:ꢀ三、材料分析题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材料二:丹朱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尧的长子。因为丹朱个性刚烈,欠和顺及政治智慧,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了舜。──1“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方一大强国。(1)齐桓公和晋文公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2)有人说:“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地位”,你觉得齐国凭借的“政治威势”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大国争霸产生哪些影响?30.这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第4页(共17页)(1)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2)这个水利工程在当时的哪个诸侯国?在今天我国的哪个省份?因这个伟大工程的存在而该地区又获得了什么美誉?(3)它为什么会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呢?31回答问题。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1)春秋时期的哪一史实被誉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2)各个学派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了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3)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材料二】某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三人最后入围。入围人员:庄子韩非墨子节目类型:ABC育论坛》DE(43分)庄子﹣﹣ꢀꢀ韩非﹣﹣ꢀꢀ墨子﹣﹣ꢀꢀ【材料三】阅读如图(5怎么看?ꢀ第5页(共17页)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分,共521.某外国朋友想考察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应该去(ꢀꢀ)A.云南元谋B.浙江河姆渡C.北京周口店D.湖南道县【考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分析】本题考查了元谋人的历史地位与生活地区.【解答】由题目可得出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选A.ꢀ2.下列远古人类,还不懂得人工取火的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考点】北京人.【分析】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解答】学会人工取火.故选A.ꢀ3.如图所示装饰品采用的是磨光和钻孔技术,它出土于(ꢀꢀ)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人遗址【考点】山顶洞人.【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的知识.【解答】──品采用的是磨光和钻孔技术,它出土于山顶洞人遗址有关.故选C.ꢀ4“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过着群居生活第6页(共17页)【考点】历史文化常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解答】当时的社会环境恶劣,生产力低下,古人必须群居生活才能生存.据题意,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5.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下列组织(ꢀꢀ)①部落②氏族③部落联盟。A.①②③B.②③①C.②①③D.③①②【考点】人类的起源.【分析】本题考查史实出现的先后顺序.【解答】族、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形成于原始社会晚期.部落之间联合起来形成部落联盟.故选C.ꢀ6.“民以食为天”。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A.水稻和粟B.水稻和小麦C.水稻和玉米D.粟和小麦【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农耕生活的知识点.【解答】和粟的国家.故选A.ꢀ7.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考点】山顶洞人.【分析】本题考查半坡人的农耕文明.【解答】的代表,主要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还饲养猪、狗等家畜,种植蔬菜,还从事渔猎,已经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会制作彩陶.故选C.ꢀ8.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A.彩陶B.黑陶C.白陶D.黄陶【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分析】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解答】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故选A.ꢀ第7页(共17页)9.相传发明养蚕缫丝技术的是(ꢀꢀ)A.黄帝B.仓颉C.嫘祖D.伶伦【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发明养蚕缫丝的人.【解答】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丝技术.故选C.ꢀ10.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生产的发展B.阶级的产生C.社会组织的进步D.男子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考点】人类的出现与进化.【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解答】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出现了贫富分化.故选A.ꢀ11的年代尺.其中空格部分应填(ꢀꢀ)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C.平王迁都D.西周灭亡【考点】商朝的建立与灭亡.【分析】本题考查了夏、商、周更迭.【解答】在题目给出的禹建夏朝、商汤灭夏和东周中间的史实为武王伐纣.盘庚迁殷不是王朝建立,西周灭亡是在公元前771年,和平王迁都东周开始是在公元前770年极为相近.故选B.ꢀ12.俗语说:“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时姜尚等待的一位贤明君主是(ꢀꢀ)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文王【考点】西周的建立及疆域.【分析】本题考查周文王.【解答】王决心乘商朝政治混乱,伐纣灭商.他联合西方和南方的小国、部落,向商纣进攻.故选D.ꢀ1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中学到的是(ꢀꢀ)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②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第8页(共17页)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④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战争,是历史的倒退。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考点】夏朝的灭亡;商朝的建立与灭亡.【分析】本题考查了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启示.【解答】排除含④的ABD三个选项.故选C.ꢀ14.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B.国王迁都C.爆发平民大起义D.少数民族攻破都城【考点】夏朝的灭亡;商朝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分析】本题考查夏商西周灭亡的历史史实的识记.【解答】的.故选A.ꢀ15.用齐鲁代表山东、燕赵代表河北,这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A.纳贡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考点】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解答】是通过分封制,燕赵、齐鲁这些政权名称都源自西周分封制时的诸侯国.故选B.ꢀ161986年83843簇327个果实和9“九日居下枝”A.河南殷墟B.四川三星堆C.陕西西安D.浙江余姚第9页(共17页)【考点】青铜器.【分析】本题考查三星堆文化.【解答】举世闻名的“三星堆”士的瞩目.故选B.ꢀ17.下列关于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处境的描述,错误的是(ꢀꢀ)A.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B.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地C.没有人身自由D.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考点】夏商周时期奴隶的悲惨生活.【分析】本题考查夏商周奴隶的悲惨生活.【解答】关于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处境的描述,错误的是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地.故选B.ꢀ18800170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C.适者生存D.统一【考点】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分析】本题考查了春秋争霸的影响.【解答】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故选D.ꢀ19.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即位的周恒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时期(ꢀꢀ)A.周天子经常对诸侯王发号施令B.周天子彻底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局面C.诸侯王还要承担向周天子交纳贡赋的义务D.周天子威望下降,已很难对诸侯王发号施令【考点】春秋五霸.【分析】本题考查春秋五霸.【解答】听从周天子命令,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史料“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特征.故选D.ꢀ20.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二是“变”。如图是战国形势图,图中②处是(ꢀꢀ)第10页(共17页)A.齐国B.燕国C.楚国D.秦国【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分析】本题考查了战国七雄的方位.【解答】具体方位的口诀为东南西北到中央;图中②处是齐国.故选A.ꢀ21.商鞅变法后,秦国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途径是(ꢀꢀ)A.努力种田织布B.在战争中立功C.努力开垦荒地D.经商发财【考点】商鞅变法.【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点.【解答】旧贵族的特权.因此商鞅变法后,秦国农民想获得爵位最好的途径是在战争中立功.故选B.ꢀ22.下面关于甲骨文(见图)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晚期。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考点】文字的演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商朝的甲骨文的知识.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说法均正确,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商朝.从发现的甲骨文看都是殷商时期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晚期说法不正确.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23.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及科技成就说法不正确的是(ꢀꢀ)第11页(共17页)A.战国时期,我国历法取得重大成就,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B.今天的农历,又称“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C.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望、闻、问、切诊断法一直为后世中医所沿用D.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这一时期的整套编钟最为著名【考点】【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及科技成就.【解答】“殷历”说法错误.故选B.ꢀ24.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A.B.C.D.【考点】诗经和楚辞.【分析】本题考查了屈原.【解答】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对应图片为A.故选A.ꢀ25“百家争鸣”与教材中各家的主张作了比较.下列有关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有(ꢀꢀ)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②数学马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③历史王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④思品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A.①②【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B.①④C.②③D.③④②③历史王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主张,不是墨家.①④说法正确.故选B.ꢀ26“吴中之巅”“天下第一兵书”(ꢀꢀ)第12页(共17页)ABCD【考点】百家争鸣.【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解答】《孙武传》是后人根据孙武的事迹编写的著作;苏州的穹窿山历史悠长,人文景观早的兵书,有“天下第一兵书”“天下第一兵书”著作是故选B.ꢀ二、连线题27.连线:【考点】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知识点.【解答】商朝灭亡.城濮之战中,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诱敌深入,打败了楚军,从此,平之战,赵军战败.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法抵挡秦国的进攻.故答案为:ꢀ三、材料分析题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第13页(共17页)材料二:丹朱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尧的长子。因为丹朱个性刚烈,欠和顺及政治智慧,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了舜。──1“轩辕”指哪位历史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的战役是什么?这一战役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4)上述材料中的“轩辕”、“尧”和“舜”的共同点有哪些?【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尧舜禹的“禅让”.【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黄帝历史贡献的知识点.(2)本题考查的是涿鹿之战的知识点.(3)本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知识点.(4)本题是综合、概括性的题目,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1)由材料“中华开过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轩辕”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制造舟车等,被后世尊称为“人文初祖”.(2)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乱”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3)由材料“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已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禅让制.禅让制的实质是一种原始的民主推举首领的制度.(4“轩辕”“尧”和“舜”都生活在黄河流域;都是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都具有高尚的品质,都受到百姓的爱戴敬仰.故答案为:(1)黄帝;人文初祖.(2)涿鹿之战;历史影响: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3)禅让制.(4)共同点:传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及后人敬仰.ꢀ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域。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方一大强国。(1)齐桓公和晋文公生活在哪一历史时期?(2)有人说:“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地位”,你觉得齐国凭借的“政治威势”是什么?根据上述材料,分析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大国争霸产生哪些影响?【考点】春秋五霸.【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春秋争霸的知识点.(2)本题考查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第14页(共17页)(3)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影响.【解答】(1“”可知材料一反映“桓公”楚国,确立晋国的霸主地位,齐桓公和晋文公生活在春秋时期.(2)秋时期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齐国很快富强起来;齐桓公稳定内政以后,又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6517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从此,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3)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彼此混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但的融合,加强了统一的趋势,便利了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故答案为:(1)春秋时期.(2“尊王攘夷”点)(3)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是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形成较大的国家,出现局面统一趋势.ꢀ30.这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1)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2)这个水利工程在当时的哪个诸侯国?在今天我国的哪个省份?因这个伟大工程的存在而该地区又获得了什么美誉?(3)它为什么会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呢?【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都江堰.【解答】(1)观察图片可知,这是都江堰,这是战国时期李冰修筑的.(2)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四川岷江中游主持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采取了中流作堰的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3)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江堰防洪、灌溉并举;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代表了要作用,可灌溉土地上千万亩,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