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训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1页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训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2页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训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3页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训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4页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 综合训练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与社会变迁和医疗与公共卫生(第五、六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3·辽宁抚顺高三一模]宋朝在疫情发生的时候,免费向疫区染病的疫民施药,以此来帮助疫区的百姓渡过难关。只要有疫情或者灾害发生,宋廷都会对疫民或者灾民提供救助。这反映出宋代()A.社会救助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B.北宋已经有了尚未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C.民本思想在当时社会广泛传播D.对疫民或灾民的救助体现了政府的人文关怀2.清代医学家王清任(1768~1831)曾亲至刑场,观察人体脏器,发现古书所绘与实际不符之处,绘成《亲见改正脏腑图》二十五种。他还在医学实践基础上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新说。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医学的经验性特征B.西学东渐影响医学发展C.中医医学的近代化趋向D.经世致用成为时代精神3.郑和堪称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A.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B.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C.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4.[2023·山东济南诊断考试]秦国曾对外来入城宾客乘坐的马车用火燎来防止病菌的传播。云梦秦简中记载,秦代设立了“疠迁所”,作为专门用来安置麻风患者的机构。《王彪之传》记载,“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由此可知中国古代()A.建立了疾病防治体系B.形成了疫病预警制度C.确立了疫病应对机制D.完善了医疗服务体系5.[2023·江苏如皋高二调研]根据下表信息,可知20世纪初()时间状况1870~1910年全球船的总吨位由1680万吨上升到2620万吨1870~1913年全世界铁路总长度由21万公里增加到110.2万公里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A.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B.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同时开展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制度化D.欧美国家对亚非拉加大投资力度6.[2023·湖南郴州月考]《汉书·五行志》载:“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黥”。《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上述材料体现了()A.古代统治者推崇“外儒内法”使得刑法严苛B.严刑峻法是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C.古代统治者重视以法律手段防范疫病流行D.法律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7.有学者对秦“直道”遗址做了实地考察,确认了“直道”的位置和走向,发现许多路段残存路面的宽度在30米至50米之间。秦朝这一工程的主要作用是()A.加强了北部地区的边防B.完成了对岭南地区的征讨C.加紧了对西南夷的控制D.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管理8.[2023·山东聊城高二期末]1874年,李鸿章上奏清廷《筹议海防折》,指出“南北洋七省,自须联为一气,方能呼应联通,何况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一日数百里,则统帅当不至于误事”。在此,李鸿章奏请修建铁路的主要理由是()A.师夷长技,以夷制夷B.填补空白,求强求富C.效法西方,发展交通D.南北联动,加强国防9.[2023·广东省清远市期末考试]下表所示为部分唐代医学成就简介唐高宗时期宰相长孙无忌等人主持、苏敬等人参与修订《新修本草》唐玄宗时期敕令郡县长官精选《开元广济方》于村坊要塞榜示宣传唐德宗时期制定《贞元集要广利方》,颁行州县据表推断,唐代()A.理论化医学开始萌发B.政府积极推动医学发展C.中医学得到系统总结D.医学知识已实现了普及10.“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这个时期形成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交通建设的主要目的是()A.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B.提高行政与军事能力C.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D.适应大规模经济贸易11.近代有报章载,沪上“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其行如风,较马车尤迅疾,然须练习多时,方能疾趋”。下列选项中与“铁轮小车”相关的信息是()A.机械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出现B.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C.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D.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此发生根本性改变12.[2023·山东寿光现代中学月考]南北朝时期的“六疾馆”,有学者认为可用以隔离患病之人。南宋真德秀知泉州时,鉴于“淤泥恶水,停蓄弗流,春秋之交,蒸为疠疫”,作《开沟告诸庙祝文》,兴工清理沟渠。这说明了中国古代()A.中国最早出现了专门机构来隔离病人B.已出现从公共卫生角度对疫病防和治C.疫情导致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动D.中医药学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的经验13.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身患疟疾,病情严重,御医百治无效。此时,西方传教士刘应等人用金鸡纳治好了康熙的病,因此受到了康熙的重视,康熙还把金鸡纳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这说明()A.西药比中药更科学B.西药逐步影响中国C.中西医学交流频繁D.西药成为侵华工具14.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如唐朝孙思邈提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A.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B.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C.重在教化病人的心理D.受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15.[2023·天津市滨海新区期末考试]1917年有报纸报道,“此疫(华北蒙绥鼠疫)传播全国乃意中事耳。政府所采取之计划如何……实则以予所知,政府独未尝有所举动耳”。同时驻华外交团特开联席会议,“促请我政府赶即采取积极办法,务期从速扑减,勿任蔓延”。这些主要说明当时()A.政府对疫情扩散控制不力B.报纸对疫情的报道客观公正C.鼠疫蔓延引发百姓的恐慌D.外交团关心中国民众的健康16.[202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期中考试]下面为陕甘宁边区防疫工作统计表(节选)。这些措施反映出当时()时间具体措施1941年11月《解放日报》开设“卫生专栏”,重点介绍传染病的预防和一些卫生保健知识1942年4月边区设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1942年5月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规定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1944年7月开办了规模庞大的卫生展览会,历时八天,参观者万余人A.陕甘宁边区疫病的泛滥B.探索建设近代医疗卫生体系C.近代卫生体系更加成熟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3·江苏苏州高二调研](14分)交通运输在英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国内经济活动日趋活跃,对道路的要求有了迅速的提高,道路管理问题日益成为难题。英国从中世纪晚期开始重视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根据法律,由教区的住户每年义务工作6天,或提供代理人服务。16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收费公路法案,即在某些道路上征收通行税的法令,此项税收款必须专用于道路工程。进入18世纪以后,道路管理方式逐渐按商业化的方式运作,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和维修养护。在1760~1774年间,议会通过了不下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道路系统的完善对于商品运输能力、商品流通速度以及商业效率和扩张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材料二自1825年至1835年年底,英国国会通过了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870年,联合王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英国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铁路通车后,可以从特伦特河畔伯顿快速地运出啤酒,从格里尔姆斯比等新型港口迅速地运出鱼等海鲜产品。一座座小村庄在进入铁路时代后,成为了铁路枢纽,快速发展起来。铁路也使人们快速地来往于不同的地区成为可能。——摘编自胡晓莹《英国工业化时期的铁路建设对社会的影响》(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英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管理上的措施,并说明英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工业革命爆发的影响。(7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认识。(3分)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不但在种族上,而且在经济上被欧化。1763年以前,这些大陆上的欧洲殖民地主要限制在沿海一带。但在后一世纪中,大陆的内地被横越。工业革命通过提供必需的机械和技术,使由陆路入侵成为可能。如果没有从海岸导向内地的道路、没有连接河道的运河、没有横跨大陆的铁路和电报、没有往返于大河和沿海航道上的汽船、没有能割除大草原草皮的农业机械、没有征服诸土著民族的连发枪,荒野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自己所拟的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有史有据。)19.[2023·北京顺义区期末考试](12分)材料欧洲的“黑死病”据估计,在14世纪的100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约占当时全欧洲人口的1/4。面对黑死病的肆虐,以意大利为代表的欧洲一些城市的市政当局,通过相关法律禁止集会以防瘟疫传播;对丧葬进行规范管理,以杜绝病源扩散……加强基础卫生设施建设,重视对垃圾的处理,人们懂得了许多卫生习惯。黑死病给世界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欧洲乃至世界各国从此非常注意对传染病的防治,国际上通常称其为“第一次卫生革命”。——《世界:一部历史》依据图文材料和所学,以“瘟疫与人类发展”的角度进行解读。20.[2023·浙江省高二期末考试](14分)新冠疫情给21世纪的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挑战,让我们省思瘟疫与人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麦克尼尔《瘟疫与人》无疑是部极具开创性的论著,作者通过揭示各种疫病循环的模式对过去和当代历史的影响,将疫病史纳入历史诠释的范畴。他认为传染病乃是“影响人类历史的基本参数和决定因素之一”。第一章“狩猎者”,介绍史前时代人类在征服自然过程中与传染病的关系及传染病对人类文化形成的影响。第二章“历史的突破”,探讨了公元前3000年~前500年间人类所遭受的疫病以及与疫病逐渐调试的过程。第三章“欧亚疾病的大交融”,论述公元前500年~公元1200年的疫病史,提出地中海岸、印度和中国间的贸易,在公元200年左右已运作稳定,这暗示着在交换物资的同时,传染病也一并交换。大约在900年左右,欧亚大陆发展出了相当稳定的疫病模式,人口再度增长。第四章“蒙古帝国颠覆旧有的疾病平衡”,阐述了1200年~1500年间世界各地遭受的疫病。直到1500年前后,新的平衡才在各地陆续达至。第五章“跨越大洋的交流”,讨论1500~1700年世界疫病状态。在这一时期,世界各地的传染病模式还出现了均质化倾向,即世界各地的致病微生物与人类共生模式更趋稳定。第六章“近代医学实践的影响”,探讨1700年以后的人类疾病史。随着天花接种的发明推广、近代医学和公共卫生制度的出现和发展,使人类第一次能够通过科学原理在卫生行政上的运用,彻底打败逾越传统地理疆界的传染病。但疾病与人类的竞争依然存在,直到今天,而且还将会和人类长久共存。——摘编自余新忠《瘟疫与人·译者序》(1)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疫病”的含义。根据第一段材料,说明《瘟疫与人》是“极具开创性的著作”。(6分)(2)请为第四章提供一个符合其主旨的史实。结合材料和所学,谈谈瘟疫与人的关系。(8分)参考答案1.解析:宋代政府在发生疫情时,主动帮助疫区和灾民,这说明宋代政府有较为强烈的爱民意识,体现了政府的人文关怀,D项正确;题干未涉及社会救助系统和社会保障,排除A、B项;题干中只能体现出政府的行为,不能证明当时社会流行民本思想,排除C项。答案:D2.解析:科学近代化,不仅指科学发现和科学成果,更是指科学研究方法。近代科学是实验科学、理论科学,王清任的医学探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特点,C项正确;材料体现实验和观察,A项排除;材料未能体现受到西方影响,B项排除;经世致用是为学求务实、以济世安民为己任,D项排除。答案:C3.解析:由“郑和下西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的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A项正确;郑和没有到达欧美,排除B项;郑和远航是宣扬国威的和平外交活动,排除C、D两项。答案:A4.解析:据材料“秦国曾对外来入城宾客乘坐的马车用火燎来防止病菌的传播……秦代设立了‘疠迁所’,作为专门用来安置麻风患者的机构”体现了中国古代已经建立了疾病应对机制,故选C项;据材料“防止病菌的传播……麻风患者……染易三人以上”可知材料主旨是疫病,疾病扩大了范围,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出现疫病后的处理措施,不是预警,排除B项;D项夸大了影响,排除。答案:C5.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全球交通有了很大发展,贸易额显著增加,说明全球的联系加强,故选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多国同时开展说法正确,但从表格中无法得出这个结论,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制度化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主要加大对亚非拉国家的侵略力度,排除D项。答案:A6.解析:材料中对乱扔垃圾的人处以“黥”“杖六十”,而乱扔垃圾容易导致疫病流行,因此材料体现了古代统治者注重以法律手段维护环境卫生,防范疫病流行,C正确;秦朝并不是实行的“外儒内法”,排除A项;B与题无关,排除;D脱离材料主旨,排除。答案:C7.解析: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阻止和防范北方匈奴的侵扰,令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用两年时间修筑了南起陕西林光宫,北至今内蒙古包头九原郡的一条南北长达700多公里的军事通道,秦直道是由咸阳通往北境阴山间最捷近的道路,大体南北相直,故称“直道”。因此直道起到的作用是加强了北部地区的边防,A项符合题意;直道修建和讨伐岭南及控制西南夷无关,B、C两项排除;郡县制的设置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8.解析:依据材料,1874年,李鸿章上奏朝廷《筹议海防折》,指出南北洋七省,必须联为一气,方能呼应联通,特别是有军情时,有火车和铁路,能够一日数百里,统帅方不至于误事,这说明李鸿章请修建铁路的主要理由是军事方面的需要,故选D项;材料反映开设铁路,不误军情,有师夷长技之虑,但并非以夷制夷,排除A项;材料反映李鸿章请修铁路是因为军情瞬息万变,主要是军事方面的考虑,未涉及要填补空白,求强求富,排除B项;效法西方,发展交通是李鸿章的主张,并非修建铁路的原因,排除C项。答案:D9.解析:依据材料,唐朝时期医学成就主要有宰相长孙无忌等人主持修订的《新修本草》,唐玄宗时期敕令各郡县长官精选《开元广济方》,唐德宗时期制定《贞元集要广利方》,颁行州县,这说明在唐代医学发展中政府发挥了积极作用,故选B项;《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唐代理论化医学萌芽说法错误,排除A项;唐政府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但并未得到系统总结,排除C项;唐代注重医学知识的普及但并非已经普及,排除D项。答案:B10.解析:材料提到,“古典文明”时期的中国汉朝、古希腊、古罗马帝国,都投入很多资源开辟道路、修建桥梁、改善交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统治者进行交通建设的主要着眼点是行政与军事方面,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控制本国广阔的疆域,与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不符合,排除A项;促进各地文化的交流,与政治军事相比不是主要目的,C项排除;经济贸易也不是主要目的,D项排除。答案:B11.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依据材料“铁轮小车,不用推挽,而以足蹴之”可得出这一交通工具是自行车,20世纪初出现在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故B项正确;自行车又称脚踏车,并没有采取机械牵引,故A项错误;标志着中国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起步应该是航运业、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报道了“西人每于闲暇时,喜乘铁轮小车”并不能证明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B12.解析:南北朝时期出现用以隔离患病之人的“六疾馆”,南宋地方官员为防范水灾引发疠疫,兴工清理沟渠等,说明了中国古代已出现从公共卫生角度对疫病防和治,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国“最早”出现了专门机构来隔离病人,A项错误;疫情导致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中医药学具有丰富的临床诊疗的经验,D项错误。答案:B13.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康熙身患疟疾,被传教士治好,康熙把金鸡纳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说明西药逐步影响中国,故B项正确;仅以一个事例不能得出西药比中药更科学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出中西医交流频繁,排除C项;西药不是侵华工具,排除D项。答案:B14.解析:根据“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并结合所学可知,儒家主张“仁”,说明古代中国医术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故选A;中国古代医术以“仁”为行医准则,并不能说明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排除B项;中国古代医术以“仁”为行医准则,并非教化病人,排除C项;“仁”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中国古代医术以“仁”为行医准则,值得肯定,D表述错误。答案:A15.解析:据材料“政府独未尝有所举动耳”“请我政府赶即采取积极办法”可知,北洋政府对疫情风险认识不足,控制不力,故选A项;“此疫(华北蒙绥鼠疫)传播全国乃意中事耳”表明这种推断明显不符合实际,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涉及百姓对鼠疫的态度,排除C项;外交团认为政府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因为疫情蔓延会危及其利益,而非关心民众健康,排除D项。答案:A16.解析:报纸介绍卫生保健知识,设立卫生防疫委员会,通过《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可知,陕甘宁边区对卫生防疫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故选B项;卫生防疫有预防的效果,并不意味着边区疫病泛滥,排除A项;近代卫生体系在探索过程中,不是更加成熟,排除C项;卫生医疗防疫方面的建设,不能说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壮大,排除D项。答案:B17.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根据法律,由教区的住户每年义务工作6天,或提供代理人服务。16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收费公路法案,即在某些道路上征收通行税的法令,此项税收款必须专用于道路工程”得出住户义务工作或提供代理人服务;征收通行税;据材料一“进入18世纪以后,道路管理方式逐渐按商业化的方式运作,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和维修养护。在1760~1774年间,议会通过了不下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得出实行商业化运作;逐步加强相关法律法令的制定。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提高运输能力,促进市场拓展,加快资金、技术、劳动力的流动方面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回答。第(3)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府和国家立法在交通运输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交通运输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方面回答。答案:(1)措施:住户义务工作或提供代理人服务;征收通行税;商业化运作;逐步加强相关法律法令的制定。(4分)影响:提高了商品运输能力;促进国内消费市场的拓展;加快了劳动力、资本、技术的流动。(3分)(2)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议会立法的保障;股份制提供了资金支持;经济发展的需要。(4分)(3)认识:政府应在交通运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立法的手段能有力促进交通发展;交通运输的发展是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3分)18.解析:根据材料“工业革命通过提供必需的机械和技术……如果没有从海岸导向内地的道路……运河……铁路和电报……汽船……农业机械……连发枪,荒野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并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后交通工具革新对欧洲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英国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方式进行分析阐述即可。答案:论题:火车、轮船等的发明与使用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2分)阐述:火车、轮船等高效运输工具的出现,带动了冶铁业、采矿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发展,密切了英国城乡各地的联系,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扩大了英国的国内市场,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促进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交通工具的进步也间接壮大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推动了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火车、轮船等运输工具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念,推动了平等意识的形成,同时方便了人们的出行。(8分)结论:综上所述,交通工具革新与进步,推动了社会政治、经济、人们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从而有利于英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变。(2分)19.解析:首先,结合材料对题干“瘟疫与人类发展”进行分析理解,根据材料“在14世纪的100年中,黑死病在欧洲共夺去了2400多万欧洲人的生命”“黑死病给世界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欧洲乃至世界各国从此非常注意对传染病的防治,国际上通常称其为‘第一次卫生革命’”可知,材料强调瘟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尤其突出其积极作用。其次,围绕“瘟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这一观点,结合材料中欧洲黑死病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进行阐述即可。答案:解读:通过地图我们可以看出,14世纪,黑死病在欧洲迅速传播,范围不断扩大,遍及整个欧洲;黑死病造成了欧洲人口迅速减少,劳动力短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动荡不安;欧洲各国为了应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