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娄底市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4届湖南省娄底市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4届湖南省娄底市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4届湖南省娄底市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4届湖南省娄底市高考仿真模拟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高中娄底市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用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姜寨聚落遗址总体布局分为居住区、窑场和墓地三部分。其中居住区有一百多座房屋,分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小型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所有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集会和祭祀的场所),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这种聚落格局A.蕴含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B.可佐证长江流域先民的定居生活C.基于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D.体现了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2.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篇大约属于文帝时期的年表,采用“秦、张楚”的纪年顺序;《史记》立月表记秦末事名曰“秦楚之际月表”,撰《陈涉世家》《项羽本纪》;班固《汉书》中把二人合为一卷置于列传中,名为《陈胜项籍传》。材料折射出A.政权更替规范了修史方式B.文献与实物史料的相互印证C.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化D.政治立场不同影响史书体例历史试题第1页(共7页)3.下图为北魏前期、后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数量分布情况柱状图。图示中官员籍贯数量的变化推动了A.政权政治中心的转移B.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C.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D.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4.宋初先后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司分既异、各自为政;元朝的行省实行一署多员(一署指行省督政区的官署只有一个,多员指一个行省官署由丞相、平章等六七位官员组成)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这一变化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保障了国家政令畅通C.客观上加强了中央集权D.埋下社会危机的隐患5.明清时期,江南、湖南、四川、江西、两广、台湾等地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太湖流域的苏州、松江、杭州,河南、河北、湖北等地是重要的棉布产区;丝绸产区主要在江南的嘉兴、湖州、杭州以及广东、四川等地。这种生产格局A.根源于市场需求的区域差异B.反映社会经济分工的发展与加强C.拓宽了社会生产的领域范围D.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6.1814年从中国流入印度的白银为130万两,1827年共计流入2358万两。1830年至1839年,总数增长至3176万两。这一变化A.与清政府关税自主权丧失有关B.表明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使清政府的统治危机日益严重D.表明中印两国经济存在较强互补性7.1908年,《民报》刊出汤增璧所写的《崇侠篇》认为:“儒为专制所深资,侠则专制之劲敌”,“侠之不作,皆儒之为梗”,并讴歌了具有武勇之风的侠士精神。这A.表明儒法思想互相排斥B.表明民族资产阶级“托古改制”C.源自清朝基层治理混乱D.与科举制废除和局势变化有关.8.九一八事变后,钱昌照等人推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谋划创办钢铁、机械、电器、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门类的国有企业,甚至仿效苏联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三年计划,力图启动重工业建设。这A.表明大危机使中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B.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C.表明南京国民政府试图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D.解决了中国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的问题历史试题第2页(共7页)9.1950—1953年春,土地改革共没收了地主阶级约7亿亩(约合4700万公顷)土地和大批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分给了约3亿无地少地和缺少生活资料的农民,约占农业人口的60%至70%。这A.表明我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B.有利于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新生政权C.彻底结束了我国土地私有制的存在D.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10.下图是我国《对外援助数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摘编自于涌泉《中国对外援助状况研究》A.十年探索时期我国对外援助不断增长B.改革开放以来对外援助数额开始减少C.对外援助状况与国内外形势密切相关D.亚非拉国家是我国对外援助主要国家11.在古代印度,由种姓制度衍生出现的印度教是主要宗教;佛教也深受民众喜爱,并且影响广泛;受伊斯兰教影响而形成的锡克教在其北部地区则拥有很多信徒。这表明古代印度A.种姓制度与佛教相互渗透B.对伊斯兰文明影响深远C.印度教促进了国家的形成D.具有文化多元性的特点12.研究拜占庭文化的学者普遍存在困惑,即很难概括出其核心价值。其文化既带有强烈的基督教文化因素,又具有古代希腊文化的因子。他们既没有纯粹的基督信仰,也没有压倒一切的安拉崇拜。这A.深受独特的地理环境影响B.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度影响C.带有鲜明的理想主义倾向D.彰显了近代文化的演变倾向13.下图为英国画家约瑟夫·赖特(1734--1797)的绘画作品——《抽气泵之内的小鸟试验》。画中演说者用气泵将空气从倒扣的碗里抽走造成真空,画面定格了演说者在鹦鹉死前一瞬放入空气的戏剧性时刻,利用光——微弱的蜡烛照亮了周围人不同的反映。该绘画A.体现理性与感性的结合B.与欧洲的宗教传统契合C.确立了自由主义的原则D.注重光与色的瞬间变化历史试题第3页(共7页)14.以下是1883年美国联邦法院的一份判决书:当一个人刚从奴隶制下走出来,并因一些特别有利的立法而摆脱了那些奴隶制的限制之后,在向上进步的过程中(他)必须要经历某种阶段,才能成为一个同等的公民。这A.有利于美国社会的重建B.受到南北战争进程的影响C.不利于社会认同的构建D.一定程度缓解了种族冲突15.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据此可推知英国占有北起埃及、苏丹,中经乌干达和东非,直到南非的广大地区法国除占有北非大片土地外,还占领了西非和赤道非洲的广阔地区以及马达加斯加岛等德国占领西南非洲、喀麦隆、坦噶尼喀等意大利占有利比亚和索马里等葡萄牙占有安哥拉、莫桑比克等西班牙占有摩洛哥、部分撒哈拉A.列强激烈争夺世界市场B.柏林会议加速了对非洲的瓜分C.英法殖民霸权得到巩固D.奴隶贸易刺激了欧洲殖民扩张16.二战后,德国社会保障由战前的8种开支项目逐渐增加到1973年的18种,给付金额由1950年的99亿马克猛增到1973年的2526亿马克。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德国A.威廉一世皇帝对社会保障的重视B.罗斯福新政的影响C.战后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快速发展D.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赐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据杜佑《通典·食货典》材料二是时(583年)山东尚承齐俗,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高祖(隋文帝)令州县大索貌阅……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开皇十七年(597年),户口滋盛,中外仓库,无不盈积。……高祖(隋文帝)遂停此年正赋,以赐黎元。是时(613年)百姓废业……无以自给。然所在仓库(粮仓),犹大充牣(殷实),吏皆惧法,莫肯赈救,由是益困。初皆剥树皮以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煮土或捣稿(秸秆)为末而食之。其后人乃相食。——据魏征《隋书·食货志》材料三(唐)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硅曰:“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历史试题第4页(共7页)

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据《贞观政要·辩兴亡》(1)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一、材料二所述的历史现象。(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隋代兴亡”中蕴含的唯物史观原理。(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1938年,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从中国近代对外关系的角度,考察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把李鸿章与左宗棠之争定义为“剿夷与抚夷之争”“防日与防俄之争”,认为当时国内已是“兵疲力尽”,无力顾及新疆,更无力经营新疆;把收复新疆归因于“左宗棠运气好”。他盛赞李鸿章的海防主张,对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之不以为然。1944年,萧一山在其《清代史》则更多的是批评李鸿章不该随便放弃新疆,赞扬左宗棠在新疆问题上“见识宏远,议论激昂”。秦翰才的《左文襄公在西北》、卢凤阁的《左文襄公征西史略》也都把海防与塞防之争和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壮举联系在一起,将其视为爱国之举。20世纪70年代,海防与塞防之争被史学界定性为淮系和湘系集团的利益之争。1976年出版的《近代中国史稿》可谓此论的集大成者。在“利益之争”中,李鸿章是卖国贼,但左宗棠也不是爱国者。1987年杨策发表《论所谓的海防塞防之争》一文,认为李鸿章主张暂时放弃新疆与左宗棠主张立即收复新疆,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两种主张,其终极目标都是维护国家安全。1988年黄顺力发表《重议海塞防之争》,认为海塞防之争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因防务问题所引起历史试题第5页(共7页)的策略之争(即“策略之争说”)。1990年杨光楣也认为,双方“都具有抵御外侮的意义,出发点都是爱国的”,“它仅仅是一般认识上、策略上不同意见的争论”。此后“策略之争说”逐渐占了上风,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摘编自尹全海《学术视野中的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末,学界的“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1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史料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考工记》史料二古代雅典城市集公共建筑、私人居所、神庙、街道等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于一体,城市整体布局不苛求对称。其城市布局以卫城和广场以及市场为核心,诸多宗教、市政、民居等建筑环绕。整个城市分为宗教性空间、市政性空间和文体性空间。—据解光云《述论古典时期雅典城市的公共空间》等整理史料三注:上图为发掘于两河流域绘制于公元前1500年的《尼普尔城邑图》楔形文字泥板地图。图历史试题第6页(共7页)高中高中的中心为尼普尔城,西南部及西北部有河流、河渠,渠道将城市一分为东西两半,三面有城墙,护城河及河流屏障清晰可见。城中绘有神庙、宫殿、公园,居民区未标注。材料二英国作家本·威尔逊所著《大城市的兴衰——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通过二十余座城市勾勒人类文明进程。书中每章讨论一个或几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城市,以下是该书的部分目录:第2章伊甸园与罪恶之城哈拉帕和巴比伦(前2000—前539)第3章国际大都市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前507—前30)第4章巍峨帝都罗马(前30—537)第5章饕餮之都巴格达(537—1258)第7章世界之城里斯本、马六甲、特诺奇蒂特兰、阿姆斯特丹(1492—1666)第8章社交之都伦敦(1666—1820)第9章地狱之门?曼彻斯特和芝加哥(1830—1914)(注:亚历山大里亚是亚历山大城)(1)对材料一的三则史料进行分类,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8分)(2)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城市,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0分)历史试题第7页(共7页)娄底市2024届高考仿真模拟考试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ACBADCDCDCDAACBC1.A【解析】居住区每个单元的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而中心广场是举行集会和祭祀这些公共活动的场所,反映重视集体生活,故选A项。姜寨聚落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区,处于黄河流域,排除B项;材料图中河流、围沟具有防御功能,但基于军事防御功能的布局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布局中有窑场只能说明存在手工业生产,材料未反映与其他生产的地位比较,排除D项。马迁认可项羽建立的楚政权并将项羽列为本纪,否认陈胜张楚政权的正统性、只认可其诸侯地位,反映已受到汉武帝尊崇儒学的影响;东汉班固则对陈胜和项羽及其政权都否认了,只认可从秦到汉的法统,反映儒家纲常伦理对史学的影响加强,故选C项。材料未反映修史方式的规范,排除A项;3.B【解析】材料反映北魏前期中枢机构长官籍贯多为漠南燕代地区,后期多为河南河东地区,这受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影响,政治中心的转移是原因不是影响,排除A项;迁都洛阳、河南河东籍贯中枢机构长官的数量增加,有利于北魏进一步汉化,B项正确;华夏认同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排除C项;此时经济重4.A【解析】材料反映由宋朝地方权力过度分散到元朝行省只有一个官署,利于集中处理地方事务,多员又能防范行省一官专擅局面,圆署会议制体现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兼顾行政效率和中央集权,故选A项。B项不是材料主旨,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国势积弱且积重难返,元朝吸取宋朝教训较好地处理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D项。5.D【解析】材料反映了生产的区域分工、生产的专业化,从而有利于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生产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社会经济分工主要是农工商、体力与脑力6.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此时已沦为英国殖民地,英国为扭转中英贸易逆差,在印度大量种植鸦片输入中国,导致中国对印贸易出现逆差。大量白银外流使国内银价高企,百姓税收负担日益沉重,社会矛盾丛生,且鸦片贸易本就危害巨大,因此C项正确,D项错误。A、B两项不符合史实,关税自主权丧失的时间在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也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成为列强商品倾销地,从而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7.D【解析】题干信息意在展示清末以侠士精神为代表的尚武之风渐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科举制被废。科举制不仅是一种官吏考选制度,而且是一种包含着对知识阶层的作用、价值即地位积极认同的制度,是一种在实践上保证知识阶层作为社会精英受到政府重用、受到社会普遍尊敬的制度。科举废除后,随着观念的变化,知识阶层地位受到冲击。而近代以来,无论是清廷内部还是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又都使重武之风渐起(摘编自杨天宏《中国的近先发展重工业,而此前我国工业体系并不健全,主要是轻工业,C项正确。题目强调九一八事变这一军事侵略对中国的影响,而并非大危机,且材料重在重工业的发展,并非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调的国家对整个经济的宏观调控,A项 主义性质;C项错误,土改在这一时期,只是将地主土地私有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也是一种私有,此后通过三大改 造,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D项正确,该举措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后续的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