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29分)1.(10分)默写古诗文。(1)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2)欲渡黄河冰塞川,。,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3),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4)戍鼓断人行,。露从今夜,。(杜甫《月夜忆舍弟》)(5)我欲乘风归去,,。(苏轼《水调歌头》)(6)请将刘长卿《过长沙贾谊宅》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诗句写在横线上。上联:秋山坐看水穷处下联:(7)“忠君报国”一向是古代士大夫的执念,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诗句“,”都体现了这一点。2.(2分)古人写诗,常于诗中借景抒怀,于景中表达自己的身世情怀、人生感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表达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请结合诗句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其蕴含着怎样的哲理。ㅤㅤ链接材料: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答谢。3.(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ㅤㅤ作为是最后一个春季的节气,谷雨意味着细腻的春天将远。如果春是尘世的一卷诗章,那么谷雨就是最后的白描。谷雨,不若惊蛰烘托豪壮,她以素净又______的白描之笔记叙着暮春,字里行间透出一种质朴饱满的意蕴。谷雨,“之”取“到”义。这一天,雨水是谷物们的救赎。这一天开始,而是有了蓬勃的生命力。谷粒的成熟,是大地______的结果,大地依旧默默地kèshǒu着自然之道。这样的气度让太阳都zìcánxínghuì,失了光芒。ㅤㅤ谷雨是春的白描,也是春的尾声。在播种移苗、种瓜点豆之余,别忘了看柳条yáoyè,待______,终也了无遗憾。(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kèshǒu②zìcánxinghuì③yáoyè(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安逸蓄谋已久春意阑珊B.飘逸蓄谋已久春意盎然C.安逸深思熟虑春意盎然D.飘逸深思熟虑春意阑珊(3)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最后一个春季的节气,谷雨象征着细腻的春天将远。B.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意味着细腻的春天将远。C.作为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意味着细腻的春天将远。D.作为是最后一个春季的节气,谷雨象征着细腻的春天将远。4.(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ㅤㅤxx网广东新闻7月18日电重塑广州“十大名鸡”品牌邀请赛18日在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举行,数十名“粤菜师傅”同台竞技,经过角逐,同时还授予烹制菜肴的师傅们“广州名鸡主理粤菜师傅”称号。ㅤㅤ食在广州,无鸡不成宴。本次邀请赛,要求参赛厨师以鸡为主要食材,广州酒家文昌鸡、白天鹅宾馆葵花鸡等数十款菜式经过师傅们的精心烹制摆盘后呈现在观众面前。ㅤㅤ据活动专家组介绍,此次活动主要是在兼顾传统与现代的基础上,结合现在餐饮市场,重塑广州美食品牌,希望通过举办“粤菜师傅”相关的一系列活动,以故乡之味留住乡愁和回忆,推动岭南传统饮食文化焕发新活力。(1)上述材料是某网发的一则新闻,请为其拟写标题,不超过15字。(2)请你用上至少一种修辞手法,拟写一条包含“粤厨”一词的宣传标语,向广大市民推介本次比赛的广州粤菜名厨5.(3分)《艾青诗选》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其中,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作于七十年代,通过歌颂光明表达诗人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的思考的长诗是______。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诗名,正确的一项是()A.《复活的土地》《火把》 B.《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 C.《我爱这土地》《光的赞歌》 D.《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6.(3分)班级开展诗文朗诵比赛选拔参加校级比赛的同学,有人欢喜有人愁,请从甲乙丙丁四组诗句中任意引用恰当的几个句子【甲】黎明,/为了你的到来/我愿站在山坡上,/像欢迎/从田野那边疾奔而来的少女,/你有她的纯真的微笑,/和那使我迷恋的草野的清芬。【乙】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丙】属于你的是/光明与黑暗交替/黑夜逃遁/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群星已经退隐/你依然站在那儿/期待着太阳上升/被最初的晨光照射/投身在光明的行列/直到谁也不再看到你。【丁】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傻瓜也得到教训:/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二、阅读(41分)7.(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甲】ㅤㅤ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ㅤㅤ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余拏一小舟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③客此(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ㅤㅤ吾辈始舣①舟近岸,断桥石磴②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湖复靧③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杯箸安,竹肉④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选自张岱《西湖七月半》,有删改)【注释】①舣:同“移”,移动。②磴:台阶。③靧:洗。④竹肉:乐声歌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此时月如镜新磨/庭下如积水空明B.匿影树下者亦出/至于负者歌于途C.吾辈往通声气/独往湖心亭看雪D.竹肉发/野芳发而幽香(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5)根据【甲】【乙】两篇选文,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小语:两篇选文都描写了西湖美景,但我读出了它们所描绘西湖的具体景象不同:①小文:你说得对,我还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情感也不同:②8.(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奋跃而上,激扬青春力量张凡ㅤㅤ①青年者,人生之华也。人们总是把最美好的词语赋予青春,把最热忱的希望寄予青年。一代代青年在心系家国、无畏向前的奋斗中,一批批有志青年以舍生忘死的呐喊,推动暮霭沉沉的中国步入“觉醒年代”,新时代青年满怀“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自信,与时代共同成长……无数青年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创造,塑造青春中国最美的模样。ㅤㅤ②历史波澜壮阔,镌刻下青年的名字;未来长空万里,希望寄予青年。”国家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民族复兴呼唤青年接力奔跑。广大青年珍惜青春、积极进取,在广阔乡村挥洒汗水,在工厂车间争创一流,在风雪边关威武守护,在各行各业竞展风流、尽显风采,明天的中国才会更加美好。ㅤㅤ③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而梦想需要与奋斗同行。当年,一支支青年垦荒队奔赴荒原冻土、战天斗地;新时代,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像一棵棵红柳、一株株格桑花一样,为广袤的土地带去无尽的生命力。置身民族复兴的关键一程,处于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只有立根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奋斗也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显担当。奋斗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都是对青春最有效的磨砺。向下扎根,向上拼搏,广大青年一定能扬起人生理想的风帆、抵达梦想的彼岸。ㅤㅤ④青年是常为新的,最具创新热情,最具创新动力。十几年如一日深耕坚守,为“中国碗”装“中国粮”增添底气;孜孜不倦探索,探索出雷达未来发展的可行途径……放眼神州大地,一大批青年在创新创造中挑大梁、担重任,我们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一个探索性事业,广大青年尤应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激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善作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锋,在助力人民美好生活上勇探索ㅤㅤ⑤青春孕育无限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新征程上,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力量,才能不负时代,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强国建设添砖加瓦。(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4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开篇作者首先引出话题“青年”“青春”,认为从过去到现在,青年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创造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B.选文画线句运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只有根植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春才能绽放绚丽之花”的观点C.选文两次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表达了祖国对青年的殷切期盼,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同时对新时代青年有极强的感召力。D.纵观全文,青春应与梦想相伴,与奋斗同行,这样才能不负时代,不负华年(2)如果将链接材料的内容作为事实论据放在选文的第③段或第④段中,你认为放在哪里合适,请简述理由。ㅤㅤ链接材料:邓小燕,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东宝镇双西村两委委员、广元耕鑫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曾经她考取大学,可以在大城市扎下根,更是一种幸福!”她成功引入“互联网+农业”模式,带动剑阁县菜籽油、木耳、腊肉等农特产品年销售破5000吨(3)班级拟组织一次“激扬青春力量”主题班会,请你结合选文,并联系生活实际9.(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攥一把芳香的泥土厉彦林ㅤㅤ①故乡三面环山,土地不贫瘠也不肥沃,依然保留着传统农耕文明的习俗和风貌。置身故乡的田间地头泥土的故乡,扎满我生命的根须,是我心灵皈依和朝拜的圣地。ㅤㅤ②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早饭后,跨进父母精心打理的菜园,只见一片片韭菜、大蒜、小葱、白菜、生菜,我挨你,长得亲密而兴旺。夜晚与爹娘拉呱半宿,甘美香甜,余味悠长。盖着母亲提前晾晒过的被子,勾起许多记忆。ㅤㅤ③难忘童年时代,我放学后扔下书包就去沟底岭剜菜、割草、放羊。麦苗浇过返青水,麦苗间弥漫着薄薄的雾气,沁人心脾。夏季,田间、沟底、河沿上的野草紧紧抓住大地,那是上等的牲畜饲料。ㅤㅤ④我深爱土地,缘于我的祖辈,尤其是我的爷爷。爷爷一生坎坷,有了自己的土地,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都精掐细算,妥妥帖帖。每次下地,直接光着脚板。爷爷说,地是通人性的,地就喘不动气了,庄稼也就不爱长了。因而全家人把土地当作恩人、亲人,义无反顾地爱惜、保护着。ㅤㅤ⑤父亲就像能感觉到土地的体温和脉动。他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刨垄调畦,体味土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记得那年播种前,父亲走到地中央,轻轻跪下右腿,将十指插入泥土中,看一看土地的墒情,放到鼻子前闻一闻“这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这土,种啥都成!”那是父亲一生重复了许多次的庄重礼仪和独特享受。人勤地不懒。那普通的土坷垃,在串串汗珠的浸润下,长出一茬茬小麦、地瓜、苞米,在父母布满老茧的手里,飞快地收割生活的希望。ㅤㅤ⑥记得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每项游戏都离不开泥土。山地上的土壤是砂土质的,干净,手里抓满温软的浮土,让土从指缝里慢慢漏下来,挂在密密的汗毛上,一会工夫,都成了“泥娃娃”。然后跳到池塘或河溪中冲洗干净,周身光滑。那是多么惬意和幸福的童年!ㅤㅤ⑦游子在外,根依然扎在故乡的泥土中,血液依然流淌在那片土地上。因为心里装着乡村的碾磨、土坯房、庄稼地和亲人ㅤㅤ⑧年复一年,土地一声不吭地奉献着。只要用犁深翻,依然露出一层层新土。万物生长于泥土,有我的祖辈辛勤耕耘的足痕和生活艰辛的泪滴,记载着一代代人的苦乐、荣辱与辉煌;又孕育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常有婴儿清脆的啼哭划破山乡的黎明……ㅤㅤ⑨赤脚走在故乡的土地上,攥一把芳香的泥土,一股地气从脚底板一下传遍全身(选自《厉彦林散文精粹》)(1)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述作者回忆了哪些与土地相关的事情。(2)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作用。(3)赏析文中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这土,多润呀!这土,多香呀!这土,种啥都成!(4)有同学认为可以将原文题目《攥一把芳香的泥土》改为《难忘家乡的土地》。你赞同吗?请联系全文内容说明理由。三、作文(50分)10.(50分)请以“其实,路就在脚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九年级语文第6页(共6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积累运用(29分)1.【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解答】(1)佳木秀而繁阴(重点字:繁)(2)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重点字:钓)(3)鸡声茅店月(重点字:茅)(4)边秋一雁声月是故乡明(重点字:雁)(5)又恐琼楼玉宇(重点字:琼)(6)寒林空见日斜时(重点字:斜)(7)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欲为圣明除弊事【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2.【分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其代表作之一。此诗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先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诗人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诗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虽屡遭贬低,但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点名酬赠之意,表达了诗人坚韧的意志与乐观的精神。全诗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之上品。【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于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沉舟侧畔千帆过,有千帆竞发,正万木皆春,用“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蓬勃的新生力量、失意之情,又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答案:诗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比现在好的深刻哲理、旷达的情怀。【参考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点评】体会诗歌思想,要注意紧密结合诗人的遭遇、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再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具体分析。3.【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①“kèshǒu”应写作:恪守。②“zìcánxinghuì”应写作:自惭形秽。③“yáoyè”应写作:摇曳。(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第一处:“安逸”的意思是安心舒适;“飘逸”的意思是洒脱自然。根据“白描之笔”可知,应选用:飘逸。第二处:“蓄谋已久”的意思是指为了某件事情谋划了很久;“深思熟虑”的意思是反复细致地思索考虑。根据语境“谷粒的成熟,是大地______的结果”可知,应选用:深思熟虑。第三处:“春意阑珊”的意思是指春天就要过去了;“春意盎然”的意思是春天的意味正浓。根据语境“待______,终也了无遗憾”可知,应选用:春意盎然。故选:D。(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该句语序不当,应改为:作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意味着细腻的春天将远。故选:B。【解答】答案:(1)①恪守②自惭形秽③摇曳(2)D(3)B【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4.【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学生需根据新闻标题的特点和导语“重塑广州‘十大名鸡’品牌邀请赛18日在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举行,数十名‘粤菜师傅’同台竞技,经过角逐,主办方为广州‘十大名鸡’颁发奖牌、证书,同时还授予烹制菜肴的师傅们‘广州名鸡主理粤菜师傅’称号”,可拟写标题为:广州“粤菜师傅”厨艺大比拼;或:新“十大名鸡”重塑广州美食品牌。(2)本题考查拟写广告语。学生需根据广告语的特点和要求分析作答。【解答】答案:(1)示例:新“十大名鸡”重塑广州美食品牌(2)示例:粤厨甲天下,名鸡香万里。【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5.【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等,结合选项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解答】《我爱这土地》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地抒发诗人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通过歌颂光明表达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故选:C。【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6.【分析】本题考查劝说。从甲乙丙丁组中引用合适句子劝慰认真准备但落选的小东同学,例如引用丁中“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甲中“黎明,/为了你的到来/我愿站在山坡上,/像欢迎/从田野那边疾奔而来的少女,/向你张开两臂”句子进行劝慰。注意语言表达。【解答】答案:示例:小东,虽然你没有选上,努力了。艾青在《鱼化石》中不是说“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相信你的努力不会白费的、黎明的曙光一定属于你的,/为了你的到来/我愿站在山坡上,/向你张开两臂”。【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二、阅读(41分)7.【分析】参考译文:【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好几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湖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能(清晰)见到的倒影,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船上米粒般的两三个人罢了。我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他们)邀请我一同喝酒。我尽情喝了三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的姓氏,原来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情(于山水),还有像您一样(甚至比您更)痴情(于山水)的人呢!”【乙】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大家坐在上面,招呼客人开怀畅饮。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才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解答】(1)本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古今异义。①句意:我撑着一叶小舟。拏,撑(船)。②句意: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焉,哪能。③句意:在此地客居。客,客居。(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①重点词: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一,全,天和云和山和水。②重点词:莫说,不要说,旧时对士人的尊称,还有;似,像,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A.相同,两个“如”都是“像”的意思。B.相同,两个“者”都是“的人”的意思。C.相同,两个“往”都是“去”的意思;D.不同,管乐和歌喉的声音一起响了起来。故选:D。(4)本题考查断句。句意为: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清梦非常舒适。(5)本题考查理解、比较文本内容及蕴含的情感,空间开阔的美景;《西湖七月半》描写的是西湖月夜月光如镜,拉别人一起喝酒、快乐。答案:(1)①撑(船);②哪能。(2)①(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②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啊!(3)D(4)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5)①甲文所描绘西湖的具体景象是白雪皑皑,空旷深远(雪景),山水秀丽。②甲文表达了作者巧遇知音的兴奋、惊喜、尽兴。【点评】文言文翻译“六字诀”: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职称、器具名称等,可照录不翻译;2.直。即将文言中的单音节词直接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3.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出来;4.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5.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6.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8.【分析】这是一篇热情奋发、激扬澎湃的议论文,于2023年5月4日五四青年节这一天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文章内容激情澎湃,对新时代青年有极强的感召力。文章首段开宗明义地提出了话题,然后从“青春要与奋斗同行”“青年要有创新的热情与动力”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归纳论点,总结全文。【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奋斗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论证了“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从而论证中心论点。故选:B。(2)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链接材料中“邓小燕,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东宝镇双西村两委委员。曾经她考取大学,这个山里娃却选择反哺家乡,更是一种幸福’”内容叙述了大学毕业后回家乡扎根,可以论证“青春要与奋斗同行”。材料中“她成功引入‘互联网+农业’模式,带动剑阁县菜籽油、腊肉等农特产品年销售破5000吨,创新引入‘互联网+农业’模式,所以可以放在第④段后。(3)本题考查阅读的拓展能力。从“青春要与奋斗同行”“青年要有创新的热情与动力”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B(2)材料中“她成功引入‘互联网+农业’模式,带动剑阁县菜籽油、腊肉等农特产品年销售破5000吨,创新引入‘互联网+农业’模式,所以可以放在第④段后。(3)我们的青春梦想从寿春中学起航。美丽的校园、丰富的学习资源。青春不允许浪费;青春一闪而过。从生动的课堂学习,从校园青年志愿者活动;处处让我们张扬青春的美丽、修正我们的青春梦想。【点评】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9.【分析】文章记叙了“我”和妻子借假日回到地处沂蒙山区东部的老家,在父母的菜园,“我”回忆起童年时代,帮父母做农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捏泥巴、塑泥哨、摔跤等游戏的事,写出了作者对家乡的依恋,以及对土地带给人们的力量的赞美。【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联系“后来,便把土地当作命根子、管理,都精掐细算。每次下地,直接光着脚板”“爷爷说,可不能用鞋踏,地就喘不动气了、当作命根。联系“他经常把责任田深翻整平,体味土地苏醒的喧哗与冲动,多润呀,多香呀,多肥呀,种啥都成”可以看出父亲对土地的喜爱陶醉。联系“难忘童年时代、割草。麦苗浇过返青水,伴随各种野花的清香。(2)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联系“泥土的故乡,是我心灵皈依和朝拜的圣地”可知,第一段点出“泥土的故乡”肯定是照应题目,表现了“我”对故乡深深的眷恋。(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联系“这土!这土!这土!肯长庄稼,通过描写父亲反复说的话、庄重虔诚,强烈表达父亲对土地深深的热爱之情。(4)本题考查文章标题。联系文章内容可知,表面义是指闻得到芳香,砂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