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壹重要名词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波斯帝国、《荷马史诗》、《几何原本》、蒙古西征、《马可·波罗行纪》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本课重点扑克中的K代表KING国王,数值相当于13,是图案牌中最大的。红桃K:建立查理曼帝国的查尔斯一世国王黑桃K:公元前10世纪以色列的国王所罗门的父亲大卫方块K:古罗马恺撒大帝梅花K: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一、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㈠亚历山大远征1.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⒉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⑴破坏:战争给被征服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些地区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①反抗马其顿统治的希腊城邦底比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②腓尼基名城推罗被攻陷后,成年男性居民几乎都被屠杀,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③波斯古都波斯波利斯被劫掠一空,城市被付之一炬,波斯历代国王的宫殿被烧成焦土;④在中亚,大量当地居民或被屠杀,或被强制迁移到亚历山大建立的城市中。⑵推动了希腊化世界的希腊化。阅读子目一下所有内容,说一说亚历山大远征的概况,分析其影响。㈡“希腊化时代”1.“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其部下陷入混战,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2.“希腊化时代”: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三)“希腊化时代”的表现: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子目一下2、4、5、6段,概括希腊化时代的表现。试着阐释概念:何谓“希腊化时代”?1.亚历山大统治期间,试图以希腊文化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①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②在波斯A.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B.他还鼓励马其顿人和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的方式训练波斯士兵。

⒉亚里山大死后,“希腊化时代”的民族融合和文化发展

⑴民族融合①在希腊化世界中,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他们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占有大量土地,并享受税收优惠,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作为殖民者,他们生活于希腊风格的城市中,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②被征服地区原有的上层人士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部分人跻身统治阶级行列,成为国王的顾问和官员。⑵希腊文化的中心东移: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①亚历山大城位于尼罗河河口,由亚历山大规划修建。托勒密占据埃及后,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都城。②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⑶文学、科学等领域的发展①原因: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②表现:A.学者们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基本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B.欧几里得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C.阿基米德提出了著名的物理学定理;D.埃拉托斯提尼利用探险家提供的资料,对地球周长作出了精确的计算;E.医生通过解剖尸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进行了基础研究。㈢西亚、北非文化的长期影响:另外,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在广大的乡村地区,农民仍如过去一样,说着他们祖先的语言,保持他们原有的宗教和风俗。蒙古帝国的对外入侵一度被欧洲称为“黄祸”。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东到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为20世纪时苏联的1.5倍,现今俄罗斯的1.9倍。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蒙古西征(13世纪)①1219年灭掉花刺子模,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②1235--1242年,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金帐汗国(钦察汗国)建立。③13世纪中叶,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伊利汗国建立。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第二次西征(拔都)第三次西征(旭烈兀)①过程:三次西征

四大汗国

“这个国家的某些部分,山岭极多,在其他部分,则是平地,但是,实际上它的全部土地都说是由砂砾构成的,土壤不多,几乎都是沙漠。在某些地区,有一些小树林,但是在其他地区,则完全没有树木。肥沃的土地不及百分之一,而且除非用流水来灌溉,是不能有收获的,而那里溪流和小河不多,大河更是十分稀罕。”——罗马教皇的使者加宾尼《出使蒙古记》

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其职责便在于对内能保证部民的安全,对外则能掠夺更多的财物。成吉思汗是当时最能胜任这两种职责的第一人选。他的理想就是对外征服和掠夺。12世纪末期,中国四分五裂的版图和互相征战的纷杂局势为成吉思汗的征服提供了有利条件。——《略论蒙古西征的原因和影响》纪宗安

李强自然条件恶劣雄才大略的人物诸国纷争,东西无强国根据材料分析蒙古西征的原因①中国正处于长期分裂的局面(宋、金、夏、蒙古多民族政权并立)②花刺子模帝国内讧不己③中东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奄奄一息④东欧拜占庭帝国日趋衰弱⑤西欧各国王权软弱无力,互相争斗对世界:①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但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传教士、马可·波罗、列班·扫马)②蒙古西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对蒙古:发展为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性帝国(形成了四大汗国)②西征影响

“蒙古人西征,将以前闭塞之路途,完全洞开,……中世纪满天黑云,使人不得望见天日。至是乃因蒙古西征,而重现光明。当时战争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类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霹雳,将几百年之酣睡懒病,自梦中警醒。”

——法国学者麦撒西迁:迁徙的移民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

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东迁: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色目人”;

形成新的民族——回族(纲要上p58)材料一“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为首的蒙古封建主,在差不多七十年的时间里,血洗了亚欧国家。前所未有的灾难落到了被征服国家人民群众的身上。征服,破坏了他们的城市,践踏了他们的田野,消灭了他们的生产力和文化。”

——摘编自苏联1957年出版的《苏联域外的东方中世纪史》材料二“蒙古人西征,将以前闭塞之路途,完全洞开,……中世纪满天黑云,使人不得望见天日。至是乃因蒙古西征,而重现光明。当时战争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类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霹雳,将几百年之酣睡懒病,自梦中警醒。”——法国学者麦撒【自主思考】两则材料对蒙古西征的评价有何不同?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有哪些?

给我们怎样的启示?不同:前者否定,认为蒙古西征带来了灾难,中断了被征服地区原有的文化进程;

后者以肯定为主,认为蒙古西征促进中世纪思想解放,社会进步。因素:主观上有评价者的阶级立场、教育背景、主观情绪等;客观上受到时代背景、史料

状况、史学研究方法等影响。启示:尽可能搜集多种史料进行相互印证;对史料进行科学辨析;公正客观进行评价。P64【思考点】: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对中亚和西亚:①伊斯兰文明受到战争的沉重打击,不过后来又逐渐恢复了。②一批蒙古人(主要是军队)移居至此,使该地区受到了蒙古文化的影响,但他们的后裔逐渐被当地的文化和民族同化。对中国:①大批色目人进入中国,促进了多民族交融。②基督教、伊斯兰教在中国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元朝灭亡后,基督教的影响基本消失,但伊斯兰教的影响得到部分延续;③中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中国人对外部世界,特别是对西方的了解有明显进步。西征之后,亚欧大陆再也没有其他国家、政权、部落来阻拦交通,于是商路畅通无阻。加上蒙古大规模建设驿站,使得东西方的交流更加方便了。“从塔那(顿河河口)旅行到中国的这条道路——据走过这条道路的商人们说——无论白天或黑夜都是很安全的。从塔那到萨莱这段路在整个旅程中是较不安全的,但即使这条路在最坏的情况下,如果你有60人结伴同行,那么你在通过时就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安全”——来自14世纪中叶一本意大利手册对蒙古统治下的描述学案探究二:蒙古西征对近代欧洲的影响(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伊利汗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印刷术和火药对欧洲近代社会的影响。历史背景:蒙古西征后,蒙古在西方的统治区实际上脱离了控制,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权,包括伊利汗国。影响: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成为争论已久的话题,请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阐释你的观点。(示例二)论题:马可·波罗未真正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是著名的旅行家。他的行记记载的中国的情况是失真的。中国是有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但在浩若烟海的史籍中,只有个别学者找到说服力不强的零星记载;行记中没有提及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如中国日常喝的茶、经常使用的汉字等都无记载;秦以来修建的长城也无记载。中国学者都承认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这是其民族感情的一种体现。《马可·波罗行纪》很可能是旅行家粉饰虚构之作,是道听途说的记载。因此,马可·波罗未到过中国。(示例一)论题:马可·波罗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是意大利的著名旅行家,他在中国生活多年,其回忆录反映了他到过中国的经历。他有关中国的大量记载是不可能凭想象编造出来的。他的行记并不是历史学家的历史考察报告,只是一位长期在中国生活过的商人的回忆录,因此,不能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著作来衡量。书中无长城的记载更证明了他到过中国。马可·波罗生活年代大致为元朝,此时的秦汉长城因多是土堆的,早已毁坏,其遗迹一般不易找到,我们现在所见长城是明代所修,他是不可能看到的。因此,马可·波罗是到过中国的。当堂检测1.从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帝国起至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消灭残存的托勒密王国,在近300年期间,自地中海至中亚的广袤疆域经历了希腊化的时代。对希腊化文明在政治上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亚历山大在东征中摒弃东方君主的绝对权威B.结合马其顿与东方王权制度建立君主专制政体C.希腊化文明是希腊古典文明的衰落与延伸扩展D.希腊化文明中的社会政治结构绝对整齐划一B2.苏联学者巴托尔德说:“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中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该学者认为蒙古帝国建立的意义在于A.统一了远东和近东各国

B.促进了不同地区的交流和发展C.维护帝国的专制统治

D.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B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前334年前2世纪前1世纪1218年1235年13世纪中叶1271年前后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