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之《论语》十二章
『知识梳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掌握重点词语及一些文言句式,背诵全文;
2.学习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的特;
3.体会文中倡导的“为学之道”;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文本解读】
原文课本注释
《论语》十二章①选自《论语译注》,《论语》,儒家经典著
隹」是记录沉壬及其第一壬宣的二部书口_共20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一《太
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乎?”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③(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④〔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
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⑤(愠(y>n))生气,恼怒。
【译文】⑥(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⑦(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
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这些篇名都是
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从各篇第一章中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
不也是君子吗?”义。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⑧(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主壬
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奥£—春秋末期看国人,一孔子的弟主~
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⑨(吾〕人称代词,我。
⑩(日〕每天。
⑪(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
省。
⑫(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⑬〔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⑭[信)诚信。
⑮(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土旦;―土叠土有五面走土舞—三士面至工―①〔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数和零数之间。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____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惑)迷惑,疑惑。
____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
____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物的主宰。命,命令。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
回也!”得进不同的意见。
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⑥(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乐之者。”⑦(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⑧(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
【译文】新的理解和体会。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⑨(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⑩(殆)疑惑。
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上⑪(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
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⑫〔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会越过法度。”⑬(堪)能忍受。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⑭(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
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指仁德。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⑮(者)代词,……的人。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⑯(好〕喜爱,爱好。
疑惑。”⑰(乐〕以……为快乐。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
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不能
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好学)
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
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
乐的人。”
至且二__上坂毯食」—优丞,一一曲肱面才艺之工—乐.①(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
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____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热水为“汤”。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③(于)介词,对,对于。
____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④(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⑤(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在其中矣。”⑥(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⑦(川上)河边。川,河流。
【译文】⑧(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
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
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叹。
样。”⑨(三军)指军队。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⑩(夺)改变。
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而学习,⑪(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
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姓。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⑫(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
去,日夜不停。”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⑬(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⑭(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前的事情。切,恳切。
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⑮[仁]仁德。
在其中了。”
一、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论语〉十二章》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十二条语录,
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2.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
3.知识链接
《论语》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内容包括孔子的政
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和学习方法等。《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文字简约质朴。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将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二、基础知识
(-)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
(二)古今异义
1.学而即习之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不亦苕于乎古义:指有才德的人今义: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3.吾目二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4.温改而知断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5.择其普考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6.匹来不可夺志也古义:泛指平民百姓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2.吾目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日)
3.温敢而知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馋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年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1.为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2.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3.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由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2)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1)贤哉,回也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六)成语梳理
(1)不亦乐乎:不也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了很厉害的程度。
(2)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也指重温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3)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
(4)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表示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5)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向他学习,也指采纳并实行正确意见。
三、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
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
四、写作特色
❶语言精练,生动传神。
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虽然都是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表情达
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甚至使说话人的神态、动作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句式的变化也
很生动,有的是排比句、反问句,对弟子进行耐心的启发;有的是对偶句,从正反两个方面道出学和思
的辩证关系;有的是用感叹句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和追求。
❷思想深刻,富含哲理。
课文选取的这几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乐学精神,温故知
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个人修养,至今仍是人们学习和做人的
基本准则。这十二章都可以算作格言,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点。
五、考点探究
L《论语》十二章分别阐述了哪几个方面的道理?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答:《论语》十二章分别阐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等三方面的道理。
阐述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教训。)
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
阐述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复习)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
阐述品德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宽以待人)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忠实守信)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顺心而为)
④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安贫乐道)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安贫乐道)
⑥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坚守志向)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学仁德)
温故二和一f知就。是并到一的一两件事吗?一
答:“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
“温故”而不独立思考,绝对达不到“知新”的目的。《礼记•学记》中记录了孔子的话“记问之
学,不足为人师”,这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
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
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
一堂面丕思则良—思面丕堂则施,,_一娑与思改仕么关系.?一请结佥实际施以分施—
答:学与思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为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
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此意。而如果我们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
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
则就会收效甚微。我们读书学习也一样,光听课而不动脑筋思考,就不会掌握规律,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温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进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25届中考英语试题模拟题及解析(全国卷I:)含答案
- 江西省高安五中学2025年初三寒假模拟(二)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土壤微生物》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生物技术制药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深圳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联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厦门大学《高级俄语I》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技术经济评价与项目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考历史试题模拟卷(二)含解析
- 2025年植物保护专业考试试卷及答案
- 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复习题及答案
- Cpk 计算标准模板
- 【小升初】2023小学六年级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升学毕业试卷及答案(时政+上下册考点)04
- 乳化液废水处理方案
- 军事航天技术
- 慢阻肺的管理课件
- 新媒体实验影像课件
- HP系列培训手册
- 游戏王统一规则
- 毕业论文-原油电脱水方法与机理的研究
- 陕西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