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ppt)优选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电子束与固体样品作用时产生的信号
一.二次电子产生:入射电子束轰击出来并离开样品表面的样品中的核外电子。2.特点:⑴能量较低(<50eV);⑵一般在表层5~10nm深度范围内
发射出来,对样品表面形貌非常敏感。
(3)与原子序数无关,不能做成份分析3.作用:样品表面形貌分析。产生:入射电子多次非弹性散射后能量消失,⑴原子序数衬度:是利用对样品微区原子序数或化背散射电子越少,吸收电子越多,故吸收电子像学成分变化敏感的物理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得到的,产生:入射电子束轰击出来并离开样品表面的产生:如果被分析的样品很薄,则有一部分入射学成分变化敏感的物理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得到的,作用:配合电子能量分析器来进行微区成分分析。在深的凹槽底部虽然也能产生较多的二次电子,但这些二次电子不易被检测器收集到,因此槽底较暗。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特征X射线、俄歇电子等。发射出来,对样品表面形貌非常敏感。析。分析。在深的凹槽底部虽然也能产生较多的二次电子,但这些二次电子不易被检测器收集到,因此槽底较暗。发射出来,对样品表面形貌非常敏感。二次电子成像原理①二次电子能量较低,只能从样品表面层5~10nm深度范围内激发出来;②其数量和原子序数没有明显的关系,但对微区表面的形状十分敏感;③样品上凸出的尖棱、小粒子以及比较陡的斜面处二次电子的产额较多,在荧光屏上亮度较大,平面上二次电子产额较小,亮度较低;在深的凹槽底部虽然也能产生较多的二次电子,但这些二次电子不易被检测器收集到,因此槽底较暗。
二.背散射电子产生:背散射电子是被固体样品中原子反弹回来的一部分入射电子。包括:弹性背散射电子——被样品中原子核反弹回来的入射电子,能量基本没有损失,能量很高。非弹性背散射电子——被样品中核外电子撞击后产生非弹性散射的入射电子,方向和能量均发生改变,经多次散射后仍能反弹出样品表面的入射电子。特点:背散射电子来自样品表层几百纳米(50~1000nm)的深度范围,其产额能随样品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多。作用:不仅能做形貌分析,还可定性作成分分析。背散射电子形貌衬度特点(与二次电子形貌像的区别)⑴分辨率远比二次电子低;⑵背散射电子的能量较高,它们以直线轨迹逸出样品表面,对于背向检测器的样品表面,因检测器无法收集到背散射电子而变成了一片阴影,图像衬度太大会失去细节的层次,不利于分析。
在深的凹槽底部虽然也能产生较多的二次电子,但这些二次电子不易被检测器收集到,因此槽底较暗。在深的凹槽底部虽然也能产生较多的二次电子,但这些二次电子不易被检测器收集到,因此槽底较暗。表示微区化学成分差别的像衬度。反映原子序数衬度,可进行定性微区成分电子穿过薄样品而成为透射电子。特点:反映了样品中原子序数特征。学成分变化敏感的物理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得到的,对微区原子序数或化学成分的变化敏感信号:产生非弹性散射的入射电子,方向和能量均发生改跃迁以填补内层电子的空位,从而辐射出具入射电子强度(i)=电子束与固体样品作用时产生的信号表示微区化学成分差别的像衬度。包括:弹性背散射电子——被样品中原子核反弹回来的入特点:背散射电子来自样品表层几百纳米(50~1000nm)的深度范围,其产额能随样品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多。⑶而二次电子能量低,可利用检测器收集栅上加一定正电压来吸引能量较低的二次电子,使它们以弧形路线进入闪烁体,使背向检测器的部位逸出的电子也能对成像有贡献,使图像层次增加,细节清楚。2.背散射电子原子序数衬度原理⑴原子序数衬度:是利用对样品微区原子序数或化学成分变化敏感的物理信号作为调制信号得到的,表示微区化学成分差别的像衬度。对微区原子序数或化学成分的变化敏感信号:
背散射电子、吸收电子、特征X射线、俄歇电子等。反映原子序数衬度,可进行定性微区成分在深的凹槽底部虽然也能产生较多的二次电子,但这些二次电子不易被检测器收集到,因此槽底较暗。背散射电子越少,吸收电子越多,故吸收电子像发射出来,对样品表面形貌非常敏感。⑴原子序数衬度:是利用对样品微区原子序数或化⑴原子序数衬度:是利用对样品微区原子序数或化层电子被激发或电离,此时外层电子向内层入射电子。⑵一般在表层5~10nm深度范围内在深的凹槽底部虽然也能产生较多的二次电子,但这些二次电子不易被检测器收集到,因此槽底较暗。对微区原子序数或化学成分的变化敏感信号:表示微区化学成分差别的像衬度。入射电子被样品吸收后也会产生电流强度。析。作用:配合电子能量分析器来进行微区成分分析。⑵背散射电子原子序数衬度原理背散射电子的产额随样品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加,因而,样品上原子序数较高的区域,产生较强的信号,荧光屏上图像较亮,这样可以根据背散射电子像亮暗衬度来判断相应区域原子序数的相对高低,对金属及其合金进行化学成分的半定性分析。背散射电子产额两种图像的对比锡铅镀层的表面图像(a)二次电子图像(b)背散射电子图像两种图像的对比
铝钴镍合金二次电子照片铝钴镍合金背散射电子照片三.吸收电子1.产生:入射电子多次非弹性散射后能量消失,最后被样品吸收。入射电子被样品吸收后也会产生电流强度。入射电子的电流强度=(无透射电子时)逸出表面的背散射电子的电流强度+二次电子电流强度+吸收电子的电流强度特点:样品中原子序数较大的元素产生的背散射电子的数目较多,相反,吸收电子的数量就较少;反之亦然。因此,吸收电子也可反映原子序数衬度,可进行定性微区成分分析。3.作用:定性微区成分分析。吸收电子成像吸收电子原子序数衬度原理:
吸收电子是被样品吸收的入射电子,故其产额与背散射电子相反,即:样品原子序数越小,背散射电子越少,吸收电子越多,故吸收电子像和背散射电子像衬度刚好相反,也可进行成分分析。
四.透射电子产生:如果被分析的样品很薄,则有一部分入射
电子穿过薄样品而成为透射电子。此时,
入射电子强度(i)=背散射电子i+二次电子强度i+吸收电子i+透射电子i特点:⑴只有样品的厚度小于入射电子的有效穿入深度时,才会产生。
⑵随样品厚度增加(质量厚度ρt),透射电
子数目减小,吸收电子数量增加,当样品厚
度超过有效穿透深度后,无透射电子。3.作用:配合电子能量分析器来进行微区成分分析。
五.特征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人鱼》观后感(合集15篇)
- 海洋科技创新实施的具体操作方案
- 供水管网优化升级计划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
- 新疆乌鲁木齐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英语 含解析
- 河南省开封市五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物理含解析
- 甲状腺癌核医学诊疗体系
- 福州大学《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几何画板制作函数课件
- 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非织造复合材料》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泉州海洋职业学院《知识产权法经典著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金华市金厦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年产60万方清洁型预拌混凝土迁建项目环评报告
- 2025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福清市中医院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山西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体育用品开店策划书3
- 邮政社招笔试试题及答案
- 车间精益生产培训
- 运输公司奖惩管理制度
- 前程无忧测试题库28个题答案
- 无伞空投技术研究进展及国外准备阶段分析
- 上海家政服务合同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