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B版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B版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B版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B版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B版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B版必修1地理下册月考试卷261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2014年3月26日,天文学家在冥王星更外侧的太阳系边缘发现一颗太阳系的新成员,这颗“冰冻星球”的发现暗示在那个寒冷的区域很有可能还隐藏着比冥王星更大的天体。材料中关于“冰冻星球”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体即宇宙中一切球状的固态物质B.该天体在宇宙中是静止不动的C.“冰冻星球”所在区域寒冷是因为距太阳远D.材料中的“冰冻星球”为恒星2、风蚀是雅丹地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但在特定环境中,其它环境因素也可能起重要作用。新疆罗布泊楼兰地区发育雅丹地貌,该地雅丹体为黏土质粉砂岩,干燥条件下较为坚硬,抗风蚀能力较强。研究发现该地雅丹体表层岩性发生明显软化,与其它地区相比较为矮小。下图示意楼兰地区气温;降水及相对湿度变化(相对湿度指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楼兰地区雅丹体较为矮小的原因是()A.夏季降雨集中,流水侵蚀作用强B.风化作用强烈,雅丹体易被风蚀C.太阳辐射强,土层干燥,抗风蚀D.温差大,空气对流显著,风蚀强3、以下省份中,最适合推广光伏节水灌溉的是()A.辽宁省B.甘肃省C.四川省D.浙江省4、下图屋顶的黑色“硅板”;就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小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主要是因为()

A.上海经济发达,能源开发能力强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集中D.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5、地球自转一周的真正周期和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A.都是24小时B.都是23小时56分4秒C.分别是24小时和23小时56分4秒D.分别是23小时56分4秒和24小时6、正午时,地球上垂直的物体始终有影子且影子只朝南的地区在()A.南回归线以南至南极圈以北之间的地区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C.北回归线以北至北极圈以南之间的地区D.南回归线以南地区7、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下题。

关于A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A.1月,受季风影响当地易出现旱灾B.1月季风的形成主要与东南信风有关C.7月季风性质暖热、干燥D.7月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8、下列示意图中符合热力环流原理的是()A.B.C.D.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风带);常年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______,对应的自然带是______带。

(3)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_为基础的。

(4)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其中“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一日须携四季装”说明这里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下图)。

(1)上图中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_____;

材料二:下图。

(2)根据上图所示的信息,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该城市规划的造林重点应选在上图中①、②两地中的_______地,理由是____________。

(4)该城市要把大气污染严重的某大型企业从市区迁出。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你认为最适合该企业的新厂址应选在上图的①、②两地中的_______________地。在该处建设新厂对环境影响的利、弊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由于城市化的影响而使城市气候呈现出所谓的“多岛效应”;即“热岛”“湿岛”“雨岛”“混浊岛”

(5)请在“热岛效应”或“雨岛效应”中任选其一,简要说明成因。_____________1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C处参与的水循环类型____,并说明产生水循环的原因____。

(2)一般降水强度____(大、小),时间____(长、短),地面坡度____(大、小),植被覆盖率____(高;低);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

(3)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河流净流量年内波动____(变大/变小)可能会对该地区的水循环造成什么影响____?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字母代表的事物名称填在下面:

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

(2)下列自然现象是图中什么作用的结果。

①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____(填字母)

②夜间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____(填字母)

③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通过____(填字母)实现的。13、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4、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若画出晨昏线,那晨昏线可能是_____(晨线或昏线),A地是_____(白昼或黑夜)。

(2)图中C、D两点所在的平面叫_____平面。

(3)ABCD四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_____,最慢的是_____。15、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甲和乙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向斜是_______,图中共有______条断层,B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2)图中的虚线圈F属于板块的______边界,该地带往往形成___________。(3)图中E岛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D,C,B,A中的_____处,若在D、B两处要选择一处打隧道,应该选择在______处,因为___________。16、填图。

(1)写出①;②两省的名称、简称和省会城市。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③;④山脉的名称。

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3)写出⑤;⑥河流的名称。

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7、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有关(_____)A.正确B.错误18、在水的三态中,液态水的数量最大。(_____)A.正确B.错误19、石油、煤炭、风能、水能等能源均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_____)A.正确B.错误20、石油、煤炭、风能、水能等能源均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_____)A.正确B.错误21、地壳和地幔构成地球岩石圈________。(判断正误)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天体即宇宙中一切物质总称,可以是固态或气态物质,A错。该天体在宇宙中是绕太阳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质,B错。“冰冻星球”所在区域寒冷是因为距太阳远,C对。材料中的“冰冻星球”为太阳系的成员,属于小天体。太阳系只有太阳一颗恒星,D错。故选C。2、B【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图文资料可知,楼兰地区夏季降雨集中,但降水量较少,流水侵蚀作用不强,故A项错;由题干资料可知,楼兰雅丹体为黏土质粉砂岩,成岩程度不高,地表没有植被或松散沉积物等覆盖,地层裸露,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烈,促进了风蚀,导致雅丹体较为矮小,故B项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太阳辐射强,土层干燥,楼兰雅丹体为黏土质粉砂岩,干燥条件下较为坚硬,抗风蚀能力较强,故C项与题意不符;昼夜温差大,不会增强空气对流,D错。所以本题选B。3、B【分析】【分析】

【详解】

适合推广光伏节水灌溉的省份;应该同时具备太阳能资源丰富;水资源短缺两个特点,四川省是中国太阳能资源最不丰富的省份;浙江省水资源不短缺;辽宁省和甘肃相比,辽宁省位于沿海,降水较多,太阳能不如甘肃丰富,因此,最适合推广光伏节水灌溉的是甘肃省,B正确。故选B。

【点睛】4、D【分析】【分析】

【详解】

上海的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蕴藏量小,A不符合题意;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在青藏高原,B不符合题意;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可再生,但能量不稳定,也不是推行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上海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可以缓解其常规能源短缺的局面,D正确;故选D。

【点睛】5、D【分析】【详解】

以恒星为参照,则地球自转360°,周期为1个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为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而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了360°59",时间为24小时,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故D项正确。6、A【分析】根据地球的运动规律;南北回归线上和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直射现象,前者一年有一次直射,后者一年有两次直射。太阳的照射方向不同,则物影的朝向不同。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从正北方照过来,物体的影子朝南,故A符合题意;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从正南方照过来,物体的影子朝北,故B不符合题意;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正午时太阳从正南方照过来,物体的影子朝北,故C不符合题意;赤道至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两次直射,物影的朝向会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难度较大,理论联系实际,真正理解物影的朝向与太阳照射方位之间的关系是关键.7、A【分析】A在非洲西北部,1月盛行由陆地吹向海洋的东北风,干燥少雨,受其影响当地易出现旱灾;7月受来自海洋的西南风影响,湿润多雨;7月的西南风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不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迟早问题不存在。选A正确。8、B【分析】【分析】

该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

【详解】

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白天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陆地,A错。夜晚山坡降温速度快于山谷,山谷气温高,气流上升,B对。城区温度高于郊区,风从郊区吹向城区,C错。地面受热气流上升,D错。故选B。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略

【分析】【分析】

题目通过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气候分布和自然带分布图;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应用。

【详解】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中不同要素的相互影响和联系,体现了环境的整体性。(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盛行西风带。受其常年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由热带自然带、亚热带自然带到温带自然带,其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纬度或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由森林带到草原带、荒漠带、森林带,其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经度或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4)青藏高原地势高、落差大,其中“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的是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日须携四季装”说明这里气候的特点是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光照强,温度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昼夜温差大,要准备厚薄不同的衣物。【解析】整体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由赤道向两极热量从沿海向内陆水分垂直昼夜温差大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市中心气温最高;居民区;城郊居民区气温次高,公园、农田、麦田是低温区,据此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①。

(2)市区与郊区相比;郊区是冷源,气压高,故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自郊区吹向城市。

(3)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特点;造林重点应选在上图中①地,理由城市与郊区间的近地面的风向是自郊区吹向城市。在郊区造林,可以通过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起到调节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净化空气等作用。

(4)该企业有大气污染;因此应选择处于郊区的②地。在该处建设新厂可以避免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市区但会对当地的环境产生污染。

(5)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关联性很大。热岛效应是因为城市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汽车等交通工具多、经济发达、绿地少等,使得城市气温高,犹如浮于郊区之间的一座热岛;雨岛效应是指城市因气温高,多上升气流,而尘埃等凝结核多,易成云致雨。【解析】①自郊区吹向城市①在郊区造林,可以通过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起到调节城市气温,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净化空气等作用②利:避免工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市区弊:对当地的环境产生了污染热岛效应: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汽车等交通工具多、经济发达、绿地少等雨岛效应:城市多上升气流,而尘埃等凝结核多,易成云致雨11、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水循环分类;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

读图可知;C为海洋上空的水汽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因此参与的是海陆间水循环。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陆地;海洋和大气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就是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等环节。因此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条件下气态、液态、固态易于转化的特性,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2)

H垂直向下由地表进入地下;代表水的下渗。一般降水越多,强度越小,历时越长,就越利于水的下渗;地面坡度小,地表径流流速慢,在地表停留的时间长,利于水的下渗;绿色植物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覆盖率高,下渗量越大。

(3)

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森林植被破坏后,地表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下渗和地下径流减少,降水多数转化为地表径流,且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加快,雨季快速汇入河流,导致河流径流量大增;而旱季时河流因缺少地下水补给而径流量大减,因此导致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增大。【解析】(1)海陆间循环。水循环的产生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受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的影响。

(2)小长小高。

(3)变大植被破坏了,会导致蒸腾减弱,降水减少,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12、略

【分析】【分析】

本题以大气的受热过程图背景材料;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保温作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三个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是射向地面的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读图可知,图中字母代表的事物名称依次为A为太阳短波辐射,B为地面长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反射作用,E为吸收作用。

(2)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①白天多云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比晴天低,反射和吸收为削弱作用的表现;②夜间多云时,会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比睛天高。③大气逆辐射是射向地面的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所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通过大气逆辐射实现。【解析】(1)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反射吸收。

(2)DECC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14、略

【分析】【详解】

(1)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如图示);图示晨昏线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表示的是昏线;A地在昼半球上,是白昼。

(2)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与公转轨道面之间有一夹角а;图中C;D两点所在的平面即是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也叫黄道面。

(3)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ABCD四点中纬度最低的是A,自转线速度最快;纬度最高的是B,自转线速度最慢。

【点睛】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是晨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是昏线;

太阳照射的一面是昼半球;晨昏线过地心与太阳光线是垂直的。【解析】昏线白昼黄道AB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甲和乙从地质构造上看;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属于向斜。图中共有2个断层带,有2条断层,B处地形为山地,其形成原因是因为B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易形成山地。

(2)图中的虚线圈F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该地带往往形成海沟。

(3)图中E岛多地震的原因是该处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4)若开采石油;天然气;应在D,C,B,A中的背斜,对应D处。若要打隧道,应该选择在D、B两处中的D处,因为D处为背斜,背斜处岩层受张力影响,岩石松散,易开凿;不易积水、渗水;岩层向上拱起,支撑作用强。

【点睛】

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地质构造规律有很强的实践性;对生产有指导作用。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在向斜槽部打。

(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的密度大,分布由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搬运走了,因此岩层中若含有某种矿产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钻矿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因此选址应避开断层。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