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及简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蜷曲/疲倦

侍奉/对峙

惆怅/膨胀

血压/血雨腥风B.辍学/点缀

蜕变/兑换

喧嚣/渲染

平和/随声附和C.提防/大堤

称职/称呼

气概/慷慨

沾染/拈轻怕重D.捆扎/扎实

雾霭/和蔼

诙谐/楷书

渗透/参天大树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沙洲

狭隘

惬意

走头无路 B.怂恿

镌刻

聘任

风云变换C.吝啬

幼稚

干躁

豁然开朗 D.鄙视

诅咒

衔接

骇人听闻3.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①我们乘车沿潍河东岸的堤坝向北前行,不远处便能看到一处荷塘。②满池的荷花竞相绽放,叶绿花红,格外美丽。③我们从不同角度拍摄图片,荷叶、荷花之美在镜头中展现得淋漓尽致。④放眼荷塘,一朵朵荷花从碧绿的荷叶中间冒出,如仙女般亭亭玉立。⑤盛开的荷花,露出金黄色的花蕊和酒盅儿状的莲蓬,向着游人微笑致意,让人陶醉。A.从汉语词性角度看,第①句中的“堤坝”是名词,“一处”是数量词。B.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看,第②句中的“绽放”是中性词,“美丽”是褒义词。C.第④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荷叶”,喻体是“仙女”。D.第⑤句中“向着游人微笑致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荷花”人的动作情态。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人谈诗论文常常说“诗言志”“文以载道”。这里的“志”“道”包含的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厚。B.在复排传统戏曲名篇时,我们要做到尊重经典而不能墨守成规,追求创新而不能毫无原则地颠覆篡改。C.陈教授的发言很有影响力,其他人纷纷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主持人热情地说:“陈教授真是抛砖引玉啊!”D.新质生产力更加依赖高素质、创新型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关键在于让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长。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例如,隋人薛道衡在《人日思归》中写道:“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这首诗通过鸿雁的迁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______。______。______。①此外,在我国古代,鸿雁常被用作传递书信的使者②这一故事使得鸿雁成为了书信的象征,广泛应用于古代文学作品中,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深情厚谊③在古代诗词中,鸿雁常常被用来寄托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人们对远方亲友的期盼和祝愿④《汉书·苏武传》记载了汉使者通过鸿雁传书的方式,最终使长期滞留匈奴的苏武得以获救A.③①④②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6.下列句子的表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济南大明湖畔,有一座超然楼,它拥有内涵深厚、特色鲜明的大量的匾额楹联。B.我们缅怀先烈,是为了避免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同时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C.这次展览中,很多传统手工艺作品继承和发扬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令人赞叹不已。D.该微信公众号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给基层干部提供表达心声、碰撞思想的平台。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记录孔子的言行,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B.《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文言小说集,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他被称为“聊斋先生”。C.安徒生是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白雪公主》《丑小鸭》等。D.伊索是古希腊的作家,善于讲寓言故事讽刺权贵。《伊索寓言》记录了众多古希腊的寓言故事。二、名句名篇默写8.请根据提示填写表格横线处的内容。诗句出处内容理解①,。《论语·为政》辩证地阐释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②,。《诫子书》用双重否定句,阐明明确志向、实现目标的条件。③,。王湾《次北固山下》描写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表现出新事物出现在旧事物即将消退时这一生活的真理。④,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⑤《》作者想象夫妻团聚、共话今宵的情景。三、综合性学习学校开展“革命文化·红色旅游”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后面的任务。【材料一】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之三)》【材料二】为持续推动全省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近日,由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省文物局)主办的吉林省第二届红色旅游节在白山市临江市开幕。本次红色旅游节邀请来自韶山、延安等革命老区代表,以及周恩来故居、邓小平故居、红旗渠等红色景区代表,以及河北、山西、江西、湖南、黑龙江等研学机构,签署红色研学旅游合作倡议,加强省内外游客交流互换,增强红色旅游市场活力。【材料三】红色旅游的底色是红色。它以红色资源为内涵,包括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形成的重要旧址、遗址、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红色资源,重要档案、文献、手稿、声像资料等可移动红色资源,以及文艺作品、口述记忆等非物质红色资源。通过探访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游客可以更直观地看到革命先辈奋斗的环境,真切感知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广大游客对红色旅游的热衷与期待,在消费端显露无遗。年轻人云集的小红书,有关延安的旅游攻略就高达2万篇。据《2023年上半年度红色旅游消费报告》显示,18岁以下出游人次占比16%,18~35岁游客占比50%,35~55岁游客占比20%,56岁及以上游客占比14%。这些数据充分说明:______。9.(1)根据“材料三”内容判断,“材料一”中的《梅岭三章(之三)》属于红色资源,位于潍坊市城区的“潍县战役指挥部陈列馆”属于红色资源。(2)请你为“材料二”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10.(1)从“材料二”看,吉林省邀请外地代表、机构参加旅游节的目的是什么?(2)请你在“材料三”的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乙】绝句(南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①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注释】①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坚硬,可做拐杖。1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句的“润如酥”,以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腻、润滑的特点。B.甲诗第二句,写春草刚刚发芽时稀疏、矮小的特点,紧扣题目中的“早春”。C.甲诗第三、四句,将早春与盛夏相对比,突出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D.乙诗第四句描写春风拂面、杨柳摇曳的情态,“不寒”表现了春风温暖的特点。1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乙诗第二句“扶”字的表达效果。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甲】狼(节选)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乙】犬负米救主杨光远之叛青州也,有孙某居围城中,其田庄在青州西。城闭既久,食且尽,举族愁叹。有犬徬徨于侧,似有忧思。孙某曰:“家无粮,人且死,奈何?尔能为吾至田庄取米耶?”犬摇尾应之。是夜,以一布囊,并简,系于犬背。犬即由水窦出,至田庄吠。庄人启门,识其犬,取简视之,乃令负米还,未晓入城。如此数月,孙某举族得不馁。(选自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有删改)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一狼洞其中

洞: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3)以一布囊,并简

简:

(4)庄人启门

启: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杨光远之叛青州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B.以一布囊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C.屠乃奔倚其下

乃令负米还D.其一犬坐于前

识其犬,取简视之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2)“尔能为吾至田庄取米耶?”犬摇尾应之。六、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在烈火中永生①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陈列着一块仅有成年人手掌大小的棉衣残片。它整体呈现黄褐色,边缘有明显的灼烧痕迹。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了不暴露目标,志愿军战士邱少云烈火焚身却岿然不动。这块棉衣残片,见证了邱少云为了胜利毅然选择牺牲的壮举。②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今重庆市铜梁区)人。1951年3月,他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的教育磨炼,使他很快提高了政治觉悟,明白了“为人民扛枪、为人民打仗”的道理。③“到朝鲜后一定要拼命打仗,不怕死。为了让所有的受苦人都像我们一样过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个啥子么。”这是邱少云在家书中写下的肺腑之言。④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的作战任务。⑤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10余公里处。这里可以俯视我纵深平原和敌我间的开阔地带,直接威胁着我部与友邻接合部的安全,是敌人楔入我前沿阵地的一个“钉子”。高地山势狭长,南北两峰形若屋脊,四周都是悬崖陡壁。高地上还布有地堡、明暗火力点等野战工事,周围有铁丝网,外围埋有各种地雷,形成了环形野战防御阵地。敌人以一个连及一个火器排的兵力防守。⑥必须拿下391高地!这是命令,更是铁的纪律!为了缩短部队冲锋距离,减少伤亡,经研究,指挥部决定派出邱少云所在的第3营潜伏在391高地前的草丛中,配合大部队攻打391高地。⑦11日深夜,潜伏突击队出发,500余名志愿军官兵潜伏在391高地前的草丛里,邱少云潜伏的位置距离敌人阵地只有60多米。夜里,整个潜伏区显得异常宁静。天刚蒙蒙亮,志愿军官兵透过草丛,不但可以看到敌人设置的铁丝网,还可以看到敌人主阵地上的地堡和火力点,以及从地堡里伸出来的机枪和瞭望孔里缩头缩脑向外张望的敌人,甚至连敌人的讲话声都听得见。潜伏在草丛中的志愿军官兵已经坚持了很久,浑身酸痛,他们静静等待着进攻时刻的到来。⑧第二天,敌人在我军潜伏区扔燃烧弹,火越烧越大,烧毁了邱少云身上的伪装物。火势迅速蔓延到全身,邱少云的衣服很快也燃烧起来。他身旁有一条水沟,只要翻身一滚,就可把身上的烈火熄灭。但这样一来,潜伏突击队就会被敌人发觉。邱少云强忍着剧痛,把冲锋枪和手榴弹、子弹小心翼翼地埋压在身体下面。火猛烈地燃烧着,邱少云的身体一动不动,直到壮烈牺牲。⑨傍晚时分,空中升起了进攻的信号弹,志愿军官兵怒吼着“为邱少云报仇”向敌堡猛扑过去,很快全歼守敌,将胜利的红旗插上了391高地。⑩邱少云牺牲后,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怀着深深的敬意,在391高地崖壁刻下鲜艳夺目的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为了表彰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⑪邱少云的英雄壮举,不仅树立了严守纪律的光辉典范,也在一代代官兵心中铸就了“纪律重于生命”的精神丰碑。而今,这块紧贴英雄身躯的棉衣残片,依然在无声中让人们感受到那“在烈火中永生”的英雄精神。16.文章以“棉衣残片”开篇,又以“棉衣残片”结尾,有什么好处?17.第③段画线句介绍了邱少云家书的部分内容,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④—⑩段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整个事件发生的先后进程,具体表现了志愿军战士邱少云的光辉形象和伟大精神。B.第⑦段画线句写出了邱少云潜伏的位置与敌人非常接近,从而表现了他潜伏时不暴露目标的重要意义。C.第⑧段画线句中“小心翼翼”“一动不动”等词语,侧面描写邱少云强忍烈火焚身的剧痛依旧严守纪律的英雄壮举。D.第⑪段总结了全文内容,表达了作者对邱少云的热情歌颂,点明了邱少云精神的具体内涵和现实意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勇敢的心①小雪兔布鲁堪和哥哥阿林津津有味地啃食着树皮。在暴风雪停下之前,趁着凶猛的食肉动物没有出来觅食,它们必须赶紧吃饱喝足。住在这座山谷里的动物不仅有雪兔,还有吃草的鹿和狍子,当然还有雪兔的天敌狼和狐狸。对雪兔来说,野兽还好对付,最可怕的还是猛禽金雕,可怜的兔子在它们面前不堪一击。②“不好,快跑!”发现敌情,母兔首领发出撤退号令。一只金雕紧追上来时,阿林已经钻回洞穴里,可布鲁堪落在了后面。③“布鲁堪,快跑!快跑啊,布鲁堪!”发现弟弟落在后面,急得阿林大声叫喊。随后它跑回来,带着布鲁堪奔逃。④金雕扇动翅膀,紧追不舍。还在逃跑中的阿林突然转过身来,迎着冲上来的金雕直立起来。在那个瞬间,随着一道暗影罩了上去,布鲁堪听见阿林的尖叫声。⑤布鲁堪呆在那里,望着金雕远去的影子,大声地呼喊:“哥哥,阿林哥哥……”阿林再不能回应布鲁堪的呼喊了。⑥为了保护弟弟布鲁堪,阿林死在金雕的利爪之下。但是,布鲁堪感到那颗勇敢而无畏的心,在怦怦跳动。⑦在没有哥哥的日子里,布鲁堪一直顽强地成长着,是哥哥给了它继续生存的勇气。⑧一场暴风雪过去了,两只金雕在蓝色天空中一圈圈地翱翔,搜寻着猎物。⑨发现金雕,布鲁堪立马跳起来,起身朝白桦林外跑去。其他雪兔也发现了金雕,都着急地“吱吱”大叫,招呼布鲁堪躲到白桦林里!布鲁堪好像没有听见同伴们的呼喊,一边往树林外奔跑,一边不时高高跳起来。它似乎被凶悍的金雕吓昏了,这哪里是逃命呀,简直是送死!⑩雪兔们远远看见布鲁堪出现在树林外的灌木丛前。那是一小片苕条。布鲁堪把苕条一棵棵咬倒,丢弃在一旁。⑪苕条是一种灌木,不仅木质坚硬,而且富有弹性。布鲁堪留下了一棵最粗最高的苕条桩。那苕条桩已经被啃得像一根锋利的枪刺,直插向湛蓝的天空……⑫很快金雕穿出了那片白桦林,来到宽敞的雪地上。看着金雕飞过来,布鲁堪脚下一滑,趴在雪地里。只见滑倒的布鲁堪两步一跳,两条前腿带着十趾尖猛地扳住那根苕条,弯成一张弓,对准迎面冲来的金雕。⑬看见布鲁堪躲在苕条身后,金雕嘿嘿冷笑。它毫不犹豫地猛扑过去。⑭刹那间,布鲁堪两只前爪猛地一松,那根苕条弹了出去,立即传来“哇”的一声。伴随着金雕这声惨叫,弹起的粗壮老条深深刺进它的胸膛。随着它一次次拼命挣扎,浑身羽毛纷纷扬起,一丝不可思议的光芒从它眼睛里一闪,随即就弥散了。⑮布鲁堪看着插在苕条上的金雕,脑海中又闪现出那年夏天的情景。夏天,雪兔家族曾和草兔群爆发过一次战争。草兔占了上风。逃跑中,布鲁堪被一棵粗壮的苕条绊倒,那棵苕条随即弹起来,正打在追赶的草兔王眼睛上,当时就把那家伙的眼睛打瞎了。因为草兔王受伤,草兔群紧急撤退,雪兔家族逃过一劫。这意外的一击让布鲁堪豁然开朗了。⑯金雕在这座山谷从没有遇到对手,甚至连狼和狐狸都捕获过,怎会在意小小的雪兔?它绝对想不到,自己会落入布鲁堪的陷阱。⑰动物世界虽然是弱肉强食的世界,但是谁又敢忽视弱小者的智慧呢?19.围绕雪兔、金雕和草兔,文章写了三个小故事。请你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概括第三个故事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20.第④段画线句很有表现力,请你从描写的角度加以赏析。还在逃跑中的阿林突然转过身来,迎着冲上来的金雕直立起来。21.文章第⑮段画线句中,“意外的一击”指代的内容是什么?这意外的一击让布鲁堪豁然开朗了。22.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试作简要概括。七、选择题23.下列关于《西游记》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A.《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一路降妖除魔,最终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B.唐僧的前世是如来佛祖的二弟子金蝉子,他性情善良仁爱,取经过程中意志坚定,经受了各种诱惑和考验。C.猪八戒原是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帅,后被玉帝贬出天界,在高老庄拜唐僧为师,取经后被封为“净坛使者”。D.沙僧原是灵霄殿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被贬到通天河,后随唐僧取经,被封为“金身罗汉”。八、名著阅读24.阅读《西游记》选文,回答问题。①行者喝道:“我老孙生的是这个笑容儿,莫成为你不见了甚么果子,就不容我笑?”三藏道:“徒弟息怒,我们是出家人,休打诳语,莫吃昧心食,果然吃了他的,陪他个礼罢,何苦这般抵赖?”行者见师父说得有理,他就实说道:“师父,不干我事,是八戒隔壁听见那两个道童吃甚么人参果,他想一个儿尝新,着老孙去打了三个,我兄弟各人吃了一个。如今吃也吃了,待要怎么?”明月道:“偷了我四个,这和尚还说不是贼哩!”②八戒道:“阿弥陀佛!既是偷了四个,怎么只拿出三个来分,预先就打起一个偏手?”那呆子倒转胡嚷。③二仙童问得是实,越加毁骂。就恨得个大圣钢牙咬响,火眼睁圆,把条金箍棒搭了又措,忍了又忍道:“这童子这样可恶,只说当面打人也罢,受他些气儿,等我送他一个绝后计,教他大家都吃不成!”好行者,把脑后的毫毛拔了一根,吹口仙气,叫“变!”变做个假行者,跟定唐僧,陪着悟能、悟净,忍受着道童嚷骂;他的真身出一个神,纵云头跳将起去,径到人参园里,掣金箍棒往树上乒乓一下,又使个推山移岭的神力,把树一推推倒。(1)孙悟空说他“打了三个”人参果分吃了,“明月”说他“偷了四个”。这中间有什么误会?请你结合原著,做出解释。(2)孙悟空推倒了人参果树,最终这棵树是怎么被救活的?九、作文25.请以“有你陪伴,我很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思路清晰,突出中心;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等信息。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及简析1.答案:B简析:A选项中,“蜷曲”的“蜷”读quán,“疲倦”的“倦”读juàn;“侍奉”的“侍”读shì,“对峙”的“峙”读zhì;“惆怅”的“怅”读chàng,“膨胀”的“胀”读zhàng;“血压”和“血雨腥风”的“血”都读xuè。B选项中,“辍学”的“辍”读chuò,“点缀”的“缀”读zhuì;“蜕变”的“蜕”读tuì,“兑换”的“兑”读duì;“喧嚣”的“喧”读xuān,“渲染”的“渲”读xuàn;“平和”的“和”读hé,“随声附和”的“和”读hè。C选项中,“提防”和“大堤”的“堤”都读dī;“称职”的“称”读chèn,“称呼”的“称”读chēng;“气概”的“概”读gài,“慷慨”的“慨”读kǎi;“沾染”的“沾”读zhān,“拈轻怕重”的“拈”读niān。D选项中,“捆扎”的“扎”读zā,“扎实”的“扎”读zhā;“雾霭”和“和蔼”的“霭”都读ǎi;“诙谐”的“谐”读xié,“楷书”的“楷”读kǎi;“渗透”的“渗”读shèn,“参天大树”的“参”读cān。B选项每对读音都不同,所以选B。2.答案:D简析:A选项中“走头无路”应为“走投无路”,“投”是投奔的意思,而不是“头”。B选项“风云变换”应为“风云变幻”,“幻”有变化、莫测的意思。C选项“干躁”应为“干燥”,“燥”表示缺少水分。D选项书写完全正确。3.答案:C简析:A选项中,“堤坝”是表示事物名称的名词,“一处”是数量词,判断正确。B选项,“绽放”是客观描述花朵开放的状态,是中性词;“美丽”是对事物美好状态的赞美,是褒义词。C选项中,第④句“一朵朵荷花从碧绿的荷叶中间冒出,如仙女般亭亭玉立”,本体是“荷花”,喻体是“仙女”,C选项表述错误。D选项“向着游人微笑致意”把荷花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4.答案:C简析:A选项“源远流长”形容“诗言志”“文以载道”中“志”“道”包含的思想历史悠久,使用恰当。B选项“墨守成规”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用于说复排戏曲不能守旧,正确。C选项“抛砖引玉”是谦辞,用于自己先发表意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主持人用来形容陈教授的发言,属于谦敬误用。D选项“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用于说让人才发挥优势,合适。5.答案:A简析:③句先提出在古代诗词中鸿雁常被用来寄托游子的思念等情感,引出话题,应为首句;①句“此外”表示补充,进一步说明鸿雁在古代还常被用作传递书信的使者;④句通过《汉书・苏武传》中鸿雁传书的故事,具体解释了①句;②句“这一故事”承接④句,说明这个故事使鸿雁成为书信象征并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所以正确顺序是③①④②,选A。6.答案:C简析:A选项语序不当,应将“大量”放在“内涵深厚”之前,改为“它拥有大量内涵深厚、特色鲜明的匾额楹联”。B选项否定不当,“避免”和“不再”表意重复,可去掉“避免”或“不再”。D选项句式杂糅,“目的是”和“是为了”重复,可删去“的目的”或“为了”。C选项没有语病。7.答案:D简析:A选项《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并非只有孔子的言行。B选项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不是明代。C选项《白雪公主》出自《格林童话》,不是安徒生的作品。D选项关于伊索和《伊索寓言》的表述正确。8.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何当共剪西窗烛;夜雨寄北简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论语・为政》,辩证地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只学习不思考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会疑惑。(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用双重否定强调了明确志向和实现目标需要淡泊名利、保持内心宁静。(3)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描绘了江上行舟、黎明将至的景象,蕴含新事物在旧事物消退时出现的哲理。(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通过想象与亲人团聚时的情景,表达思念之情。9.-(1)答案:非物质;不可移动简析:根据材料三对红色资源的分类,《梅岭三章(之三)》属于文艺作品,所以是非物质红色资源;“潍县战役指挥部陈列馆”是具体的建筑场所,属于不可移动红色资源。-(2)答案:吉林省第二届红色旅游节开幕简析:材料二主要讲了吉林省第二届红色旅游节在白山市临江市开幕,以及邀请外地代表、机构参加等内容,“吉林省第二届红色旅游节开幕”能概括核心内容,且不超过15字。10.-(1)答案:加强省内外游客交流互换,增强红色旅游市场活力。简析:从材料二“签署红色研学旅游合作倡议,加强省内外游客交流互换,增强红色旅游市场活力”可直接得出答案。-(2)答案示例:红色旅游的游客以年轻人为主。简析:材料三提到小红书上有关延安的旅游攻略数量多,且18-35岁游客占比50%,18岁以下出游人次占比16%,这些数据表明红色旅游的游客中年轻人占比较大,所以可补充“红色旅游的游客以年轻人为主”等类似内容。11.答案:C简析:甲诗第三、四句是将早春的景色与“烟柳满皇都”的晚春景色作对比,突出早春的美好,并非与盛夏对比,C选项理解错误。A选项“润如酥”把春雨比作酥油,写出春雨细腻润滑的特点;B选项“草色遥看近却无”体现春草刚发芽时稀疏矮小的早春特征;D选项“吹面不寒杨柳风”中“不寒”准确表现了春风温暖的特点。12.答案:“扶”意为“搀扶”,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或将“杖藜”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杖藜的陪伴、搀扶作用。简析:“杖藜扶我过桥东”中“扶”字将“杖藜”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人的动作,仿佛杖藜像人一样搀扶着诗人过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杖藜对诗人的陪伴,也体现出诗人游玩时的悠然闲适心境。13.答案:-(1)挖洞、打洞-(2)从通道-(3)书信-(4)开、打开简析:(1)“一狼洞其中”中“洞”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挖洞、打洞。(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中“隧”是名词作状语,表示“从通道”的意思。(3)“以一布囊,并简”中“简”结合语境,在这里指书信。(4)“庄人启门”中“启”是“开、打开”的意思。14.答案:C简析:A选项中,“杨光远之叛青州也”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之”是代词,指代学问与事业。B选项中,“以一布囊”的“以”是介词,可译为“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以”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C选项中,“屠乃奔倚其下”和“乃令负米还”的“乃”都表示“于是、就”。D选项中,“其一犬坐于前”的“其”是代词,指代其中的;“识其犬,取简视之”的“其”是代词,指代这只。所以选C。15.答案:-(1)时间长了,它好像闭上了眼睛,神情很悠闲。-(2)你能替(给)我去田庄取米吗?”狗摇动尾巴答应(回应)他。简析:(1)翻译时,“久之”表示时间长了;“瞑”是闭眼的意思;“意暇甚”中“意”指神情、态度,“暇”是空闲,整句话就是说狼好像闭眼,神情悠闲。(2)“尔”是“你”;“为”可译为“替、给”;“应”是答应、回应的意思,翻译时注意语句通顺。16.答案:①引出下文对邱少云的具体描写。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简析:文章开篇写“棉衣残片”,自然引出下文对邱少云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事迹的叙述;一块有灼烧痕迹的棉衣残片会引发读者好奇,想知道它背后的故事,从而激发阅读兴趣;结尾再次提到“棉衣残片”,与开头呼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完整。17.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