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结合已有知识,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3、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4、通过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在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我
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
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
意义。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及划分标准
教学难点:
知道我国四大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或者随家长到外地探亲?你所
去的地方与盐城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不同?
(多媒体打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
大家所说的外地与盐城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地与盐城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中国地
域广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学习完中国地理总论的
基础上,专门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以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了解。
二、地理差异显著
A、学生活动:看书2、3两页,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气温、降水、地势有何
差异。结合5.1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由规律的变化,反映了我国自
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学生讨论交流,整理学习的成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回答,师总结
B、学生活动:比较图5.3和5.4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村落的自然
景观和人类活动等方面,有哪些明显的差异?
学生讨论交流,师总结
书上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以北不同的景观,比较陈述,并且分析原因
三、四大地理区域
问题:
(1)各小组根据课文和已学知识举例说说我国的不同地理区域。要求说明划分这些类
型区域的主要依据。
(2)以学校所在的城市为例,分别从地形、农业等方面让学生来划分该市的地理区域。
学生交流,师总结
请看第四页图5。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
(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
(2)由名称,你能了解四大区域哪个方面的特点?(地理位置)
(3)本图由哪几种地图综合而成?(地形图、一级行政区划图、河流与湖泊分布图)
(4)这说明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涉及哪些方面?(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
的特点)
完成第四、五两页上的“活动”1、2、3题,了解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认识各区域最主要
的自然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请看第四页图5。5“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
(1)界线A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
该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季风)
主要位于季风区的区域是?它们与非季风区的差异主要是什么?(降水)
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
(干旱,因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基本不受夏季风的影响)
(2)界线B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
该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即气候)
该界线与什么山脉、河流分布大体一致?(秦岭、淮河)
南、北方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北方地区为温带半湿润气候,南方地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3)界线C是哪两大地域的分界线?
该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地形和地势)
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是?(高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位置和范围,正是由于不同地理
区域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而同一地区域存在着较大差异性,而同一地理区域内相似点较多,
我们才有必要对祖国进行区域划分,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人类的生产、生活。
五、作业
第五章单元检测及地理填充图册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能够运用图表资料说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地理差异。(基础
目标)
3.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升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分析,学习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
影响。(基础目标)
2.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升目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基础目标)
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2、分析北方地区的春旱的原因、影响及其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沁园春•雪》引入北方地区的学习。你知道我国北方地区有哪些自然特
征吗?让我们一起去探讨吧!
(板书)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请学生完成导学案之自主学1至4。明确北方地区
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范围: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一
线以北,东临海和海。
2.地形:以和为主。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和平
原;西部有的黄土高原。
3.气候:地跨我国的和,大部分地区属于。
大部分属于(干湿区)。
4.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
分别请学生发言指图展示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
(板书)1、范围
重点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位置:北方地区位于大兴安
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一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主要省区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
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等。
(板书)2、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
请学生指图课本P9图6.3说明北方地区的地形。主要从地图上明确一下地
形
♦山地: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太行山脉;
♦高原:内蒙古高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以西;
♦平原: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之间,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
脉以东。
(板书)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1,解决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及其差异。小组合作
完成后,请学生指图讲解。
1、读下图(课本P10图6.5),探究北方地区的气候差异:
(1)根据齐齐哈尔、石家庄、延安的气温和降水在时间上的配合情况,可
以判断三地的气候类型是,气候特征
是。
(2)比较石家庄和齐齐哈尔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
原因是。
(3)比较石家庄和延安的气候差异,试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
(4)归纳: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带和带,大部分
气候属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下,冬季;最热
月平均气温在20°C以上,夏季o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
-毫米,属于区。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集中于
季。
小结: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春旱和冬春季节多沙尘暴。由于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北方地区
的气候具有明显的南北差异和东西差异。
(板书)4、土壤:“黑土地”和“黄土地”
承转:由于北方地区的这种自然特征深刻的影响了北方地区人们的生产、生
活。例如北方地区的农业就形成了明显得以旱作农业为主的特点。
(板书)二、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请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完成5、6两题。
【北方地区的农业】
5.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主要种植_____、、等
粮食作物,以及、、等经济作物,称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
区。
6.找到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在书中做标注)
请学生发言进行展示。
(小结)北方地区具有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夏季雨热同
期等发展农业生产大的优势,但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夏季,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有极大的限制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
(承转)我们以华北平原的春旱为例进行一下分析。
请学生完成合作探究2,认识华北平原的春旱成因及其影响。
2、阅读课本P12图6.8,探究华北平原春旱的
成因及其影响:
(1)以济南为例,说出华北平原春季(3〜5月)
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
(2)华北平原春季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有
什么影响?华北平原的人们该如何应对春旱?
请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及时进行反馈总结。
(小结)华北平原降水集中夏季,春季降水
极少;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
用水量大;华北平原河流较少,水量小;华北平原耕地多,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1/5,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华北平原春旱严重。目前,国家采取了跨流域调水调节
降水的空间变化、修建水库调节降水的时间变化等措施解决华北平原的春旱,但
是从长远来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华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明确了北方地区的自然
特征对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堂检测详见导学案之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1.北方地区东临()
A:渤海和黄海B:东海和南海C:黄海和东海D:渤海和东海
2.下列属于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
A:内蒙古高原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3.下列不属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
A:平原面积大B:土壤肥沃C:降水偏少D:耕地集中连片
4.下列属于北方地区气候类型的是()
①④
5.为缓解华北地区深水溶源不足的问题z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一河流ruu长城
-M运河----山脉(、号建水库D海水淡化技术的广泛应用
()
C.台风D.干旱
1(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山脉:A_________;B__________;E_________;
1地形区C_________,有“______”之称;
D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
_______和F________又常被称“_______SF地
形其特点是___________;濒临海洋
G___________;H____________o
(2)本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_______,粮食作
物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经济作物
有、、。
第二节“白山黑水”一一东北三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重点
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运用图文资料说
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
这首著名的诗句是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景观的正式写照。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读图•析图
1.读“东北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
(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
2.读“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原因是()。图中-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
(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
(),原因是()。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毫米,为什
么降水多?
(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由于纬度(),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
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夏季()o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季,冬季降雪较多。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探究•思考
读“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a.北极村、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南向北的变化规律。
b.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北极村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从
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
c.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
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
吧!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说出东北三省名称的含义
(1)“白山黑水”(2)“林海雪原”(3)“北大仓”
2.东北林区
3.范围
4.地形
(1)地形(2)地形区(3)山脉(4)界河(5)地形特征
5.气候
(1)气候类型(2)气候特征
(3)影响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1.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的是()
A.内蒙古B.黑龙江C.吉林D.辽宁
2.下列山脉不在东北三省的是()
A.大兴安岭B.小兴安岭C.长白山D.昆仑山
3.下面对于东北农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雨热同期,农作物能一年二熟
B.地势平坦,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粮食基地
C.气候寒冷,经常遭受低温冻害,粮食产量较低
D.土壤肥沃,水稻、小麦、油菜、甘蔗产量最多
4.下列表述东北三省气候正确的是()
A.气候冷湿B.雪期自北向南越来越长C.冬短夏长D.降水集中于秋季
5.不属于东北三省农业发展有利条件的是()
A.地势平坦B.土壤肥沃C.人口稀少D.雨热同期
6.在春秋季节,东北三省经常受到哪种灾害的影响()
A.干旱B.寒潮C.台风D.洪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L了解东北农业发展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2.了解东北三省的工业分布及发展状况。
3.通过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学习,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东北三省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及工业分布。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与气候密切相关。这里的人们春种、夏忙、秋收、冬藏,以适应
四季气候的变化。那么这里的农业发展是怎样的情况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读图•析图
1.读教材图6.19,探究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粮基地的原因
知识点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读图•析图
1.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
(1)读图“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写出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这些东北三
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2)东北三省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对照图“东北三省铁路与城市的分布
“和图“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看看主要矿产地与铁路线的关系,讨论铁
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东北三省的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读图“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
说出大庆、伊春、鞍山工业特点,并对照图“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分别说
明这种工业特点的形成原因。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
吧!
一、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影响农业的条件:
2.“北大荒”:
3.“北大仓”
(1)优势条件(2)主要农作物(3)地位
4.保护湿地
(1)湿地的含义(2)湿地的作用(3)环境(4)措施
二、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地位:
2.工业:
⑴优势⑵部门(3)工业发展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
1.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
2.东北工业发展条件:东北三省有丰富的、、等矿产资源。
3.东北三省依托丰富的资源,形成了以、、、
为主导,包括、电力、、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
善的体系。
4.20世纪90年代,由于、、等原因,
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
5、下列不属于东北三省形成产业是()
A.钢铁、机械B.石油、化工C.煤炭、电力D.轻纺、电子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一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
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能力。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形成原因,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能
力。
4、知道黄土高原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懂得进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认识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
的读图、分析、归纳等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真理的执着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
黄土成因和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地理区域,假如从飞机上看这一区域,那几乎看不
到一丝绿色,那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窑洞居住。黄河也流经其中,因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
“黄”河,这区域就是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引导读图:黄土高原在哪儿呢?请同学们P24”黄土高原的地形图”,明确其经纬度位
置和相对位置。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引导读图:黄土高
原主要跨越哪些省区呢?
2、主要跨越省区:晋、陕、甘、宁等
引导阅读:说起黄土高原,很多人不仅会想起它那千沟万壑的景观,而且还会想起这片
古老黄土地上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
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请阅读课文24-25页内容。
3、文明的摇篮:古文明、革命圣地、黄土风情设疑: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
堆积区,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厚度一般超过100米的黄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
怎么来的呢?
讲述: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得到了
最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是吹来的。
二、风吹来的黄土
引导思考:虽然我们不能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周密严谨的研究,但我们也能客观地对这一
学说进行分析。请大家合作完成P27的活动题。
1、黄土高原成因一风成说
过渡:黄土高原因此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面我们看看它的样子。读图归
纳:读P27黄土高原的嫄、梁、崩,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貌特点。
2、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读图:P27黄土高原的川。
小结全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了
解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下课我们进一步来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成因及地貌特征,本课我们
首先来探究它为什么会呈现出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
设疑:风把黄土均匀地覆盖在这一高原上,但现在却沟壑纵横,那么多黄土怎么就没有
了呢?
讲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引导分析:学生读图P2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P29活动题,分析原因,学生
归纳。
1、水土流失原因:明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归纳:
(1)自然原因:A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B植被差C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D
地面坡度较大
(2)人为原因:A人多地少,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B修路、开矿等活动破坏
地表讨论:“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和“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两句话是否矛盾?过
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
2、带来后果:提问思考,教师后小结。
(1)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对农业产生
什么影响?
(2)结合P28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思考会出现什么情形?
(3)结合P29活动3思考。小结:水土流失带走了肥沃的土地,导致农业产量下降;
破坏了农田和村庄,生态环境恶化;给防洪和河道整治带来困难。
过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已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那又该如何解决
这问题呢?
四、水土保持提问归纳:生活中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他们是怎样加强水土保持的呢?
小结: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2、合理安排
生产活动。完成P30活动题
小结本课: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水土流
失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水土保持,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黄土
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五、水土保持
1、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和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2、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
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
教学难点:
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
星红旗。从此,北京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向往的地方。
二.自主学习
学习主题一:政治文化中心
1、提问: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和我国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首都是祖国的心
脏?让学生自由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北京是国家政治中心;北京是国家文化中心;北京
是国际交往中心。
2、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分别阅读教材选择与本小组
探究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
3、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为什么说北京是国家政治中心?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北京是国家政治中心?
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国家领导人在北京办公。党和国家许多重要会议(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都在北京举行。
为什么说北京是国家文化中心?
高校,中央电视台和春节联欢晚会,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北京图书馆,北京军事博物
馆。
为什么说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
各国驻中国大使馆,中国外交部,国家元首来访,国际间友好合作。
学习主题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一)阅读课P36——42页回答:
1.北京最早的城镇叫什么?先后有那些朝代在北京建都?
2.作为古都,北京还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你又知道哪些呢?
3.根据你对北京的了解,你认为作为一名国内游客什么时节最适宜去北京旅行?
4.北京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建,新建了那些地面建筑?
(二)读课本36页和图6.46,勾画重点内容1
、北京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之一。
2、北京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
有、、、、等。
3.北京故宫又名,是世界上现存、的宫殿建筑群。
4.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两代。呈现独特的“”字形轮廓,面向南方是
旧城布局的主导方向,这既有利于,又体现了“”的传统观念。
学习主题三:现代化大都市
1.查找北京的交通概况
(1)市区形成了的快速道路网。
(2)北京地铁因为、,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发挥越来越
来的作用。
(3)首都国际机场是北京对外交往的窗口,是我国、运输最繁忙的国际
航空港。
(4)北京是我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有、京哈线、京九线、在此交汇。
2.了解北京的城市建设
(1)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建筑的保护和的改善。北京
把大型钢铁企业“”迁出了北京。旧城改建成了。在紫禁城和王府井
商业街之间构筑了一条绿色长廊。
(2)北京正朝着“国家首都、、文化名城、”的目标迈进。
三、合作探究
课本38页活动
课本42页活动1
四、讨论与交流
课本42页活动2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
学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习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目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标
学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习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重
点
学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习
难
点
(一)出示南方地区的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创设情
境,明
确任务一一现
课红土地香蕉园
水田桂林山水
(二)知识点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自主学
堂
习,合
作探究
警/「可澧二
出点鼠初七—5/______——•'■、中
■■■K3,二二,.,蹙U^^***"、,衣
1.位置范围
南方地区位于一以南,以东,南临。
2.地形
南方地区地形,东西差异明显。
学
西部以和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
和,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和。
3.气候
(1)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纬度地区,属于带和带。
(2)南方地区最热月气温在之间,最冷月气温在以上。受的
影响,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气候。本区的
气候特征。
(3)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覆盖着
(植被类型)。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
,,
aO
知识点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形条件:平原地区,,
,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
和。
习
(2)气候条件:南方地区气候,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耕地多
为。
2.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
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油料作物是,主要水果
有、、
;除此之外,南方的农作物还有
、、、等。
3.合作交流
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的三种常见食材。根据下面的资料,完成连线,并解释原
因。
孑3H
髭卷神:篷的根茎.横生G哥子:姆子M的毛实,合竹笋:竹的幼苹.第茎.
荏匍墙的浅漆决混中嗝产于热嘴度俸地区多分布在国设谆洱、地玲
相时校高的地区
海南岛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1)疑点、难点、分歧点
展示交(2)知识归纳总结
流,自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核J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主构建:位置:秦岭-淮河以
/.南,吉藏高原经
//地龙:复杂多样,
!东西差异明显
自然特征与农业人,
二土壤:红壤)
1_、f-X1,条件__:_湿_热'
[水田农业卜J耕地类型:平原
水田,山区梯田
(四)探究
巩固训一、单项选择题
练,拓1.有关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展提高A.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B.一月份0℃等温线
C.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热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2.南方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山地和丘陵为主
B.平原和盆地为主
C.盆地和高原为主
D.平原、盆地、高原和丘陵交错分布
3.我国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诗中写道:“……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中“海峡”是指()
A.琼州海峡B.朝鲜海峡
C.台湾海峡D.渤海海峡
4.关于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同时受到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
C.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寒潮
5.下列景观属于南方地区的是O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草原
D高山草甸
二、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地形区:A
,B,Co
山脉:
D,Eo
(2)图中F为(河流),其入海处是
我国的市(直辖市),该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是。
该地区的耕地类型是,粮食作物是
【拓展创新】请你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分析将此种作物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原因。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学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其他区域的带动作
习用。
目分析同城效益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标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学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并能利用资料说出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对其他区域的带动作
习用。
重
点
学说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习
难
点
(一)创
设情境,
明确任
务
课
杭州西湖
苏州园林周庄
出示图片,这些都是长江三角洲的代表建筑,大家说得出他们的名字吗?
堂
。自知识点一、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主学习,1.最大的城市群及主要城市
合作探(1)目前,—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
究市群一城市群。
(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还有、等许多的历史
文化名城。
(3)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300万,是我国______的城市,也是我国重
要的_____工业城市。
(4)上海不仅对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地区的
开发,使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
2.区域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口益密切,交流日益频繁。借助发达的和
,这里的人们就像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读上海与杭州的“同城效益”图与资料一,回答问题:
同城效益
此图反映了长江三角洲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借助发达的和,
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一个城市,这种现象被称作
((,,
资料一: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
晚上都回到昆山的家。下表列出来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
探究•思考
(1)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利弊呢?
(2)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
(3)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的生活方式呢?如果有,请给同学讲一讲。
知识点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文化特色
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和深厚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
前来观光旅游。
2.主要景点及特色文化
(1)世界文化遗产:长江三角洲众多的旅游景点中,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
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他们都属
于遗产。
(2)水乡风貌:江苏的、0浙江的、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
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3)特色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和,满足了不同人群
的旅游需求。
(三)展(1)疑点、难点、分歧点
示交流,(2)知识归纳总结
自主构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建一、最大的城市群
主要城市
1二、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发展旅游的有利条件
世界文化遗产
主要景点水乡风貌
特色文化
(四)巩探究
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
拓展提1.下列区域城市密度最高的是()
高A.长江上游B.长江中游
C.长江下游D.长江三角洲
2.我国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地区是()
A.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
C.长江中游地区
D,渤海地区
3.有人把长江比作一条“龙”,一条经济发展的“巨龙”,那么“龙头”是()
A.上海B.南京C.扬州D.苏州
4.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它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辐射和带动作用,以下对上
海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B.是我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C.它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D.它的煤炭资源丰富
5.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带发育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O
A.气候温和湿润
B.河湖密布
C.矿产资源丰富
D.临江面海的地理位置
二、综合题
读“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
A,B,
C,D
(2)写出字母代表的铁路线的名称。
E,Fo
⑶写出湖泊、河流的名称。
M,No
⑷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三大平原中的
,位于亚热带湿润区,耕地类型是
(水田、旱地),农作物熟制为«
(5)该地区的核心城市是,它濒临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长江入海
口宽阔,便于江海联运。长江因通航里程长、运量大,素有“”的美称。
【拓展创新】长江三角洲地区铁矿资源、煤炭资源并不丰富,
但钢铁工业发达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三节“东方明珠”一一香港和澳门
学1.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习2.运用教材提供的数据计算并说明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特点,并了解港澳地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
目与如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标3.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理解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
位与竞争力以及长期高速发展的基本保障
学1.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习2.运用教材提供的数据计算并说明港澳地区“人多地狭”的特点,并了解港澳地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
重与如何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点
学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理解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
习竞争力以及长期高速发展的基本保障
难
点
(一)创播放1997.7.1,香港回归的视频播放,增强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应当好
设情境,好学习,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引出“一国两制”政策。
明确任
务
课(二)自知识点一、特别行政区
主学习,1.“一国两制”政策
合作探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______行使主权,成立了________特别行政区。
究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_______行使主权,成立了_______特别行政区。
堂
我国政府制定了“一国两制”的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资本
主义制度。
2位置和范围
(1)香港和澳门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端,分别位于东西两侧,与省相邻。
(2)香港由_______、、和附近的很多岛屿组成。澳门由_______、和
_______组成。
3.宝贵的城市建设用地
习香港地区为了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现状,采取了“上天”一一,和“下
海”一一两种扩展方式。
二、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东方明珠
(1)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有利条件:。
在“1*修A4寸国
(2)经济地位:香港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也是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
中心。澳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_____________o
2.优势互补
(1)举例说明香港和内地的经济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2)内地与香港的经济合作模式一一“前
店后厂”
“店”指__________,“厂”指_____________。
在这种合作模式中,盈利较多的是_________o
(三)展(1)疑点、难点、分歧点
示交流,(2)知识归纳总结
自主构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建人多地狭
r
香港和澳门彳香港: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
务中心,航运中心
澳门:支柱产业是博彩旅游业
湃澳为祖国内地提供__________
与祖国内地的联系1
祖国内地为港澳提供__________
(四)巩探究
固训练,一、单项选择题
拓展提1.与香港和澳门相邻的省区的简称是()
高A.粤B.桂C.云D闽
2.香港和澳门地处祖国大陆的()
A.北端B.东南端
C.南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物业租赁合同补充协议
- 2025家庭全包装修合同样本
- 2025赠与合同范本模板
- 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天宝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 电梯定期检验合同协议
- 瓷砖加固工程合同协议
- 电商居间协议合同协议
- 特殊钢板采购合同协议
- 白酒代理经销合同协议
- 玻璃窗施工合同协议
- 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译文
- 旅馆业特种行业许可审批告知承诺书
- 鼻前庭囊肿摘除术后护理查房
- 幼儿园中班美术《疯狂的头发》课件
- 2023自然语言处理导论
- 南京文化与历史课件
- 半月板损伤的护理查房
- 沪教版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二次根式的运算》教学设计
- 缓交诉讼费申请书模板
- 粮库出租合同书本
- 皮肤科治疗知情同意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