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060.30CCSZ0132范forwaterenvironmentandwate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IDB32/TXXXX—XXXX前言 I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 2系统结构 2组网结构 25传输链路协议 5现场机与上位机专用传输链路协议 5现场机与上位机基于物联网通用协议的传输链路协议 9通信安全要求 6通讯协议 通讯协议数据结构 通讯流程 代码定义 7在线监测仪器仪表与数采仪的通讯方式 总则 在线监测仪器仪表与数采仪的电气接口标准 18在线监测仪器仪表与数采仪的串行通讯标准 18串行通讯传输内容(可扩充) 附录A(规范性)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 21附录B(规范性)常用监测因子和设备信息编码表(可扩充) 23附录C(资料性)污水污染源监测点主要污染物计算方法 34C.1污水排放量 34C.2水污染物排放量(加权法) 35C.3水污染物排放量(算术平均法) 35参考文献 37DB32/TXXXX—XXXX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苏省环保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本文件起草单位: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南京大学、浪潮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首创嘉净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江苏蓝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禾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海大学等。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任洪强、许柯、耿金菊、孙捷、黄中庆、陈晨、许明等。1DB32/TXXXX—XXXX水环境与水处理自动监测系统通信技术规范本文件规定了水环境与水处理自动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传输链路协议、通讯协议、在线监测仪器仪表与数采仪的通讯方式。本文件适用于水环境与水处理自动监测系统中,现场机与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以及在线监测仪器仪表与数采仪之间的数据传输。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SL61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水环境与水处理自动监测系统automaticmonitoringsystemforwaterenvironmentandwatertreatment由对水环境与水处理中的监测因子实施在线自动监测的仪器设备、数采仪、自动监控设备和监控中心组成。[来源:HJ212—2017,3.1,有修改]3.2监控中心monitoringcenter安装在各级环保部门、通过传输网络与自动监控设备连接并对其发出查询和控制等指令的数据接收和数据处理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以下简称“上位机”。[来源:HJ212—2017,3.2,有修改]3.3在线自动监测设备onlinemonitoringequipment安装在监测点现场及影响污染物排放的工艺节点,用于监控、监测并完成与上位机通讯传输的设备,包括监测仪器、流量(速)计、水处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等,以下简称“现场机”。[来源:HJ212—2017,3.3,有修改]3.4数据采集传输仪equipmentofdatacollectorandtransmission采集各种类型监控仪器仪表的数据、完成数据存储及与上位机数据传输通讯功能的单片机、工控机、嵌入式计算机、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rogrammableAutomationController,PAC)或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等,以下简称“数采仪”。[来源:HJ212—2017,3.4]2DB32/TXXXX—XXXX3.5水处理设施watertreatmentfacilities用于治理水污染物所需的设备、装置等。[来源:HJ212—2017,3.5,有修改]3.6水处理过程监控monitoringofwatertreatmentprocess根据工艺设计,对影响污染物排放的生产设施和水处理设施运行的关键参数(包括诸如流量、温度、含氧量、压力等工艺参数和诸如电流、电压、频率、转速等电气参数)进行的监测;结合企业生产工艺和末端监测数据,全面监控企业的生产设施和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污染物治理效果和排放情况,判定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的合理性、真实性和可接受性。[来源:HJ212—2017,3.6,有修改]4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4.1系统结构水环境与水处理自动监测系统从地层逐级向上可分为现场机、传输网络和上位机(平台)三个层次。上位机通过传输网络与现场机进行通讯(包括发起、数据交换、应答等)。水环境与水处理自动监测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图1水环境与水处理自动监测系统结构图4.2组网结构4.2.1端对端组网端对端组网结构端对端组网基本结构宜按照图2构建。3DB32/TXXXX—XXXX图2端对端组网基本结构图端对端组网工作模式.1现场机与上位机基于专用数据传输规约的端对端组网工作模式可选用自报式、查询/应答式或兼容式,符合下列规定。——自报式:.监测站告警、被测参数值发生变化或定时等事件触发,现场机向上位机主动发送数据;.自报触发条件及优先级顺序为:告警自报、要素值变化自报、特定条件自报、定时自报等;.可分为无确认自报和确认自报。无确认自报表示现场机发出数据,上位机只需接收无需应答。确认自报表示现场机发出数据,上位机接收正确应发出“数据正确”确认响应。——查询/应答式:.上位机发出指令对现场机进行数据查询、参数(状态)设置或设备控制,现场机应响应指令发送所查询的数据或状态、设置参数或执行控制设备指令并返回执行结果;.査询的方式有定时顺序轮询,随机顺序轮询或定点査询等;.随机查询的优先级高于定时查询。——兼容式表示同时包括查询/应答式和自报式,可根据应用需求设定工作模式。.2现场机与上位机之间采用物联网数据传输协议时,数据交换可釆用物联网端对端组网工作模式,其逻辑结构宜满足图3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上位机宜部署LWM2M服务器和Bootstrap服务器;——上位机数据接收处理机与现场机均作为客户机,与LWM2M服务器连接,并通过Bootstrap服务器获得消息接收端的真实地址,再通过CoAP协议下的URL指令进行通信。图3物联网端对端工作模式结构图4.2.2扁平化组网扁平化组网结构扁平化组网基本结构宜按照图4构建。4DB32/TXXXX—XXXX图4扁平化组网结构图扁平化工作组模式.1现场机与上位机采用物联网通用数据传输协议通信时宜采用扁平化组网架构,可采用数据中心工作模式或通信中心工作模式。.2数据中心工作模式逻辑结构宜满足图5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数据中心应具备监测数据接收、存储、分发和查询服务的基本功能;——现场机和上位机可根据需求选择数据中心提供服务的链路类型和物联网数据传输协议实现与数据中心的互联互通;——现场机和上位机通过数据中心提供的API接口和SDK在数据中心上完成注册,向数据中心分别发布监测数据、控制指令;——上位机采用数据中心提供的API接口和SDK向数据中心查询监测数据的实时值和历史记录;——数据中心在接收到现场机数据或上位机控制命令后,向上位机或现场机推送数据通知。图5数据中心工作模式逻辑结构图.3通信中心工作模式逻辑结构宜满足图6规定,并符合下列规定。——通信中心只负责现场机与上位机间的数据报文转发,为现场机与上位机提供透明的传输信道。该模式下通信中心作为服务器,现场机与上位机作为客户端,数据上传、存储和分发可采用订阅分发方式。——现场机和上位机均应通过物联网数据传输协议与通信中心建立连接,宜采用MQTT协议。——现场机在低功耗要求下,与通信中心连接可采用CoAP传输层协议及LWM2M应用层协议。5DB32/TXXXX—XXXX——在采用MQTT协议通信时,现场机发布的上行报文通信质量参数应釆用QoSl®;上位机发布的下行报文通信质量参数应采用QoS2®。——在采用CoAP协议时,现场机与上位机均应采用需要被确认的请求(CON)消息类型。图6通信中心工作模式逻辑结构图5传输链路协议5.1现场机与上位机专用传输链路协议5.1.1物理层通信传输信道应根据系统组网需求确定,物理层传输接口、速率等技术指标应根据信道特性确定。通信组网应按照SL61有关规定执行。5.1.2链路传输模式及协议对于非透明传输通信方式,专用传输链路协议宜建立在所选用的通信方式传输层协议之上。链路传输模式规定见表1。应根据监测系统需求、通信信道特点和系统工作模式选定链路传输模式。一个系统中可以混合使用多种链路传输模式。表1链路传输模式种类——对于多包发送/一次确认模式M3和査询/多包发送响应模式M5,适用于传输的数据量比较大,通信信道是双向通信,通信可靠性和数据传输畅通率比较高的应用场景。数据发送方(不一定是通信发起端)是现场机或监控站,数据接收方是上位机。——传输流程为:数据的发送方与接收方建立连接后,发送方将要发送的数据分包后,依次全部发完,接收方在接收到最后一帧数据包后,如果全部正确,接收方只给发送方发送一次“确6DB32/TXXXX—XXXX认”回答,告知发送方数据包全部正确;如果有数据包错误或者丢失,则将错误或者丢失的数据包序号等信息回复至发送方,发送方根据错误或丢失的包序号将相应的数据帧再次发送。接收过程中,如果超过一定时间没有接收到后续报文,按照丢包方式处理。——发送方在依次发送分包数据时,需要设定两帧数据包之间的帧时间间隔,以免造成发送信道拥挤而导致数据丢失;帧时间间隔应考虑通信发生时通信信道带宽、接收方的接收缓冲、接收方的数据接收处理能力、中间环节延时等因素。——在进行数据分包时,分包长度应根据通信信道类型、一次通信的最大负载长度、信道繁忙状况等因素进行确定。传输链路协议包括自报式和查询/应答式报文帧传输链路协议,其报文帧传输链路协议分别按图7和图8的规定执行。链路传输模式应用符合下列规定。a)Ml,现场机为通信发起端。现场机发出报文后,上位机只需接收不需应答响应。可用于特定信道发送单帧自报报文,没有下行确认帧。Ml自报式报文传输链路见图7(a)。b)M2,现场机为通信发起端。现场机发出报文后,上位机接收报文正确,应响应发送“确认”报文;上位机接收报文无效,则不响应。现场机收不到响应报文应启动重发机制,最多重发2次。多帧报文有一包传输不正确,该份报文下次通信重发。M2自报式报文传c)M3,现场机为通信发起端。现场机连续发出多包报文后,上位机正确接收全部数据包,仅应回答1次确认报文;若有错误或丢失数据包,上位机应发送包括错误或丢失的数据包序列号(1个包序列号,每包单独重发)的响应包,现场机重发相应序列号包数据,此时重发应改为由上位机控制,最多重发2次;接收过程中,如果超过一定时间没有接收到后续报文,按照丢包方式处理。M3自报式报文传输链路见图7(c)。d)M4,上位机为通信发起端。上位机发出查询请求报文后,现场机接收请求报文正确,应发送响应帧;如现场机接收请求报文无效,则不响应。上位机发出命令后收不到响应报文应启动重发机制,最多重发2次。上位机未能接收到第2包及以上包响应报文,应重新发起通信,最多重发2次;上位机接收第2包及以上包报文出错,则应发送“接收错误”否认帧,现场机重发对应帧,上位机控制最多重发2次;重发2次不成功,结束本次通信。M4用于查询现场机监测数据,设置(修改)现场机运行状态参数、控制现场机运行。M4查询/应答式报文传输链路见图8(a)。e)M5,上位机为通信发起端。上位机发出査询请求报文后,现场机接收请求报文正确,应发送响应帧;如现场机接收请求报文无效,则不响应。现场机收到查询请求后,现场机连续发出多包报文,上位机正确接收全部数据包,仅应回答1次确认报文;若有错误或丢失数据包,上位机应发送包括错误或丢失的数据包序列号(1个包序列号,每包单独重发)的响应包,现场机重发相应序列号包数据,最多重发2次;接收过程中,如果超过一定时间没有接收到后续报文,按照丢包方式处理。M5查询/应答式报文传输链路见图8(b)。7DB32/TXXXX—XXXX图7自报式报文传输链路图8DB32/TXXXX—XXXX图8查询/应答式报文传输链路图9DB32/TXXXX—XXXX5.1.3传输规则帧传输间隔遵守下列规则:——报文帧的字节之间不设线路空闲间隔;——在两个数据帧之间应至少等待一个线路空闲间隔;——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应根据信道网络延时、中间环节延时、终端响应时间、传输速率等因素确定。通信超时处理遵守下列规则:——超时等待时间应根据信道类型、传输速率以及报文单帧长度等因素确定;——发起端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正确收到响应报文,应作为超时出错处理;——接收端在刚建立的链路上接收帧信息错误,接收端直接退出,发送端作超时处理;——自报式工作模式中,现场机发起多包报文传输时,上位机接收第2包及以上包报文,应等待到超时退出;——查询/应答式工作模式中,现场机发出报文包后需等待上位机回复。回复是“确认”信息,进入下一个进程;回复是“否认”信息,重发该包,并应继续等待,收到“确认”信息进入下一个进程,否则超时退出。报文传输重发机制符合下列规定:——通信出现超时,一般由通信发起端控制启动重发机制,最多应重发2次;——对应接收端未正确收到的任何一个报文包,发起端均应启动重发机制,最多应重发2次;——若连续三次重发均未被成功接收,应退出通信,等待下次重新建立链路;——自报式重发机制见图7(d),査询/应答式重发机制见图8(c)。半双工信道应采用非平衡传输规则,并符合下列规定:——在前一次数据通信服务结束后,方可启动新一次数据通信;——对于单向信道,在前一次通信的传输过程结束后,应选择适合的帧传输空闲间隔等待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的发送传输,现场机发完报文即退出通信;——对于双向信道,宜由上位机负责控制是否退出通信状态。全双工信道传输可釆用平衡传输规则,允许同时建立一个或多个通信服务。同时建立多个通信服务时,由通信发起端进行数据流控制。5.2现场机与上位机基于物联网通用协议的传输链路协议5.2.1物理层通信传输信道可采用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宜采用NB-IoT组网。注:NB-IoT,即NarrowBand通信传输信道及其技术指标应根据扁平化组网或物联网端对端组网工作模式确定。通信传输信道应能实现更加广泛的互联功能,将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5.2.2链路传输规则针对扁平化组网工作模式,传输链路协议符合下列规定。——现场机与数据中心或通信中心间宜采用基于物联网MQTT等传输协议的通信传输链路协议。现场机具有低功耗要求时,宜采用基于CoAP协议的通信传输链路协议。——上位机与数据中心或通信中心间宜采用基于物联网MQTT等传输协议的通信传输链路协议。DB32/TXXXX—XXXX针对物联网端对端组网工作模式,宜采用基于物联网CoAP或LWM2M等传输协议的通信传输链路协议。5.3通信安全要求5.3.1现场机与上位机釆用MQTT协议通信时,釆用下列安全方式:——应提供客户标识和用户名、密码进行应用层安全保障;——宜采用基于证书加密的WSS或TSL的加密通信方式。5.3.2现场机采用CoAP协议通信时,宜釆用DTLS加密通信方式。5.3.3上位机采用数据中心提供的API或SDK查询监测数据时,宜采用基于证书加密的HTTPS加密通信方式。6通讯协议6.1通讯协议数据结构所有的通讯包都是由ASCII码(汉字除外,采用UTF-8码,8位,1字节)字符组成。通讯协议数据结构如图9所示,不含其非必要内容。图9通讯协议数据结构6.1.1通讯包结构组成通讯包结构组成见表2。表2通讯包结构组成表24数据段的ASCII字符数,例如:长255,则写为“0255”426.1.2数据段结构组成数据段结构组成见表3,表3中“长度”包含字段、“=”、字段内容三部分内容。DB32/TXXXX—XXXX表3数据段结构组成表579MN=设备唯一标识,这个标识固化在设备中,用于唯一标成88Flag=标志位,这个标志位包含标准版本号、是否拆分包答V5V4V2V0DAV5~V0:标准版本号;Bit:000000表示本次标准986.1.3数据区数据区结构定义字段与其值用‘=’连接;在数据区中,同一项目的不同分类值间用‘,’来分隔。不同项目之间字段定义.1字段名字段名要区分大小写,单词的首个字符为大写,其他部分为小写。.2数据类型数据类型如下:——C4:表示最多4位的字符型字符串,不足4位按实际位数;——N5:表示最多5位的数字型字符串,不足5位按实际位数;——N14.2:用可变长字符串形式表达的数字型,表示14位整数和2位小数,带小数点,带符号,最大长度为18;——YYYY:日期年,如2016表示2016年;DB32/TXXXX—XXXX——MM:日期月,如09表示9月;——hh:时间小时;——mm:时间分钟;——ss:时间秒;——zzz:时间毫秒。.3字段对照表字段对照表如表4所示,表4中“宽度”仅包含该字段的内容长度。表4字段对照表N14N3N3N4N2N14N14———— ————— A-Z/0-9A-Z/0-9—值N1N2.2间DB32/TXXXX—XXXX表4字段对照表(续)N14N14N14NewPW—N2N2N2N6N2N4xxxxxx-Info——“xxxxxx”是现场端信息编码,详见表B.66.2通讯流程6.2.1请求命令(三步或三步以上)请求命令流程图见图10。图10请求命令流程图6.2.2上传命令(一步或两步)DB32/TXXXX—XXXX上传命令流程图见图11。图11上传命令流程图6.2.3通知命令(两步)通知命令流程图见图12和图13。图12现场机通知上位机命令流程图图13上位机通知现场机命令流程图6.3代码定义6.3.1系统编码(可扩充)类别划分DB32/TXXXX—XXXX系统编码分为四类,每个类别表示一种系统类型:——10~29表示环境质量类别;——30~49表示环境污染源类别;——50~69表示工况类别;——91~99表示系统交互类别;——A0~Z9用于未知系统编码扩展。系统编码方法系统编码(见表5)由两位取值0~9、A~Z的字符表示。表5系统编码表—— ——6.3.2执行结果定义(可扩充)执行结果定义如表6所示。表6执行结果定义表1 2 3—4—5—6 —6.3.3请求命令返回(可扩充)请求命令返回如表7所示。表7请求命令返回表1—2—3 4—5—DB32/TXXXX—XXXX6—7—8 9 —6.3.4数据标记(可扩充)数据标记如表8所示。表8数据标记表NFMSDCTB6.3.5命令编码(可扩充)类别划分共有四类命令(即请求命令、上传命令、通知命令和交互命令),命令编码分为以下四组:——1000~1999表示初始化命令和参数命令编码;——2000~2999表示数据命令编码;——3000~3999表示控制命令编码;——9000~9999表示交互命令编码。命令编码方法命令编码用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如表9所示。表9命令编码表—————DB32/TXXXX—XXXX—— ——— ———————— ——— —— —— ——— —DB32/TXXXX—XXXX—— ——— —— —————————— 7在线监测仪器仪表与数采仪的通讯方式7.1总则在线监测仪器仪表与数采仪之间采用RS-485串行通讯标准实现数据通讯。7.2在线监测仪器仪表与数采仪的电气接口标准7.2.1推荐在线监测仪器仪表与数采仪采用两线制的RS-485接口,关于RS-485接口的电气标准,参照RS-485工业总线标准。7.2.2在线监测仪器仪表和数采仪的RS-485接口应明确标明“RS485+”、“RS485-”等字样,以指示接线方法。7.3在线监测仪器仪表与数采仪的串行通讯标准7.3.1串行通讯总线结构在线监控(监测)仪器仪表与数采仪通讯总线结构为一主多从,见图14所示。DB32/TXXXX—XXXX图14RS485总线系统结构7.3.2串行通讯传输协议推荐在线监控(监测)仪器仪表与数采仪的通讯协议采用ModbusRTU标准。ModbusRTU协议定义了一个与下层通信层无关的简单协议数据单元(PDU)。串行链路上的ModbusRTU帧如图15所示。图15串行链路上的Modbus帧串行链路上的Modbus帧,应按以下规定:——在ModbusRTU串行链路上,地址字段只含有从机地址;——功能码指示指令要执行何种操作,功能码的后续数据是请求或响应数据字段;——差错检验字段是“报文内容”数据进行“循环冗余校验”计算所得结果,采用CRC16循环冗余校验算法。7.4串行通讯传输内容(可扩充)串行通讯传输内容如表10所示。表10串行通讯传输内容表123456789对超标污染物进行留样保存,由具体仪器确DB32/TXXXX—XXXX对在线监控(监测)仪器仪表进行零点校准,由具体仪器仪表确设置在线监控(监测)仪器仪表的采样时间周期,由具体仪器提取在线监控(监测)仪器仪表的采样时间周期,由具体仪器仪表对在线监控(监测)仪器仪表量程校准,由具体仪器仪表确DB32/TXXXX—XXXX(规范性)循环冗余校验(CRC)算法CRC校验(CyclicRedundancyCheck)是一种数据传输错误检查方法。本文件采用ANSICRC16,简称CRC16。CRC16码由传输设备计算后加入到数据包中。接收设备重新计算接收数据包的CRC16码,并与接收到的CRC16码比较,如果两值不同,则有误。CRC16校验字节的生成步骤如下:a)CRC16校验寄存器赋值为0xFFFF;b)取被校验串的第一个字节赋值给临时寄存器;c)临时寄存器与CRC16校验寄存器的高位字节进行“异或”运算,赋值给CRC16校验寄存器;d)取CRC16校验寄存器最后一位赋值给检测寄存器;e)把CRC16校验寄存器右移一位;f)若检测寄存器值为1,CRC16校验寄存器与多项式0xA001进行“异或”运算,赋值给CRC16校验寄存器;g)重复步骤d)~f),直至移出8位;h)取被校验串的下一个字节赋值给临时寄存器;i)重复步骤c)~h),直至被校验串的所有字节均被校验;j)返回CRC16校验寄存器的值。校验码按照先高字节后低字节的顺序存放。CRC校验算法示例:/************************************************************************************函数:CRC16_Checkout描述:CRC16循环冗余校验算法。参数一:*puchMsg:需要校验的字符串指针参数二:usDataLen:要校验的字符串长度返回值:返回CRC16校验码************************************************************************************/unsignedintCRC16_Checkout(unsignedchar*puchMsg,unsignedintusDataLen){unsignedinti,j,crc_reg,check;crc_reg=0xFFFF;for(i=0;i<usDataLen;i++){crc_reg=(crc_reg>>8)^puchMsg[i];for(j=0;j<8;j++){check=crc_reg&0x0001;crc_reg>>=1;if(check==0x0001)DB32/TXXXX—XXXX{crc_reg^=0xA001;}}returncrc_reg;}示例:##0101QN=20160801085857223;ST=32;CN=1062;PW=100000;MN=010000A8900016F000169DC0;Flag=5;;CP=&&RtdInterval=30&&1C80\r\n,其中1C80为CRC16校验码,是对数据段QN=20160801085857223;ST=32;CN=1062;PW=100000;MN=010000A8900016F000169DC0;Flag=5;CP=&&RtdInterval=30&&进行CRC16校验所得的校验码。DB32/TXXXX—XXXX(规范性)常用监测因子和设备信息编码表(可扩充)B.1水监测因子如表B.1所示。表B.1水监测因子编码表w00000N5.2w01001pH值—N2.2w01002—N3.2w01006—N4w01009——N3.1w01010——N3.1w01012N4w01014——N3.1w01017N5.1w01018N5.1w01019—N3.1w01020N3.1w02003—N9w02006——N9w03001—N3.1w03002 N3.1w19001 N3.2w19002N3.2w20012钡N3.3w20023硼N3.3w20038钴N3.4w20061钼N3.4w20089铊N4w20092锡N3.1w20111克N3.2w20113N4w20115克N3.1w20116N3.3w20117克N2.3w20119克N2.3w20120克N4w20121N3.2DB32/TXXXX—XXXX表B.1水监测因子编码表(续)w20122N3.2w20123N3.3w20124N3.3w20125N3.3w20126N3.3w20127克N3.3w20128克N4.2w20138铜 N3.3w20139锌—N3.3w20140硒—N3.3w20141砷—N3.3w20142汞 克N3.3w20143镉 克N3.3w20144铅—N3.3w21001N4.2w21003N4.2w21004N3.1w21006N2.3w21007N2.3w21011N3.2w21016N3.3w21017N4.2w21019N3.3w21022N3.1w21038—N6w22001N3.2w23002N3.4w25043克N3.1w33001N4w33007N4w99001N3.1B.2水处理过程监控处理工艺如表B.2所示。表B.2水处理过程监控处理工艺表1—12—2DB32/TXXXX—XXXX3—3DB32/TXXXX—XXXX表B.2水处理过程监控处理工艺表(续)4—45 56—67—78—89—9注1:AO法:即厌氧-好氧法,英文全称为Ana注2:A2O法:又称AAO法,即厌氧-缺氧-好氧法,英文全称为Anaerobic-An注3:SBR法:即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英文全称为sequencingbatchreactoractivatedsB.3水处理过程监控监测因子编码如表B.3所示。表B.3水处理过程监控监测因子编码表N6.2N5.1N3.2N3.2N5.1N2.2N6.2N5.1N3.2N3.2N2.2N4.2N4.2N7N5.1N5.1N4.2N4.2N7N7N4.2N1米N2.3DB32/TXXXX—XXXXN5.1DB32/TXXXX—XXXX表B.3水处理过程监控监测因子编码表(续)N7N4.2N4.2N5.1N5.1N5.1N5.1N4.2N4.2N4.2N4.2N4.2N1N1N7N7米N2.3米N2.3N5.1N4.2N4.2N1N5.1N5.1N5.1N5.1N4.2N4.2N7N1N1N7N7米N2.3米N2.3N5.1N4.2N4.2DB32/TXXXX—XXXXN5.1DB32/TXXXX—XXXX表B.3水处理过程监控监测因子编码表(续)N5.1N4.2N4.2N7N7N4.2N4.2N7N1米N2.3米N2.3N4.2N4.2N5.1N5.1N4.2N7N4.2N1米N2.3米N2.3N5.1N4.2N4.2N5.1N5.1N4.2注:xx代表污水处理过程中同一工艺中使用的相同设备的编号,取值范围为01~99。B.4现场端设备分类编码如表B.4所示。表B.4现场端设备分类编码表1122334DB32/TXXXX—XXXXB.5现场端信息分类编码如表B.5所示。表B.5现场端信息分类编码表1122334B.6现场端信息编码如表B.6所示。表B.6现场端信息编码表 N2N1N1————N4—N3.1—N2—— ———— N1N1N1N1N3.3—DB32/TXXXX—XXXX—DB32/TXXXX—XXXX表B.6现场端信息编码表(续)型N1N4—N4—N4 N6 N6—N6—秒N4—N4.2 N13—N7—DB32/TXXXX—XXXX(资料性)污水污染源监测点主要污染物计算方法C.1污水排放量C.1.1时间片内(秒)污水排放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特色农业社区协议
- 环保技术服务合作协议书重点报告
- 退税代收协议书模板
- 路面承包协议书范本
- 道路消防井采购合同协议
- 部队食堂承包协议书模板
- 进口小电梯订购合同协议
- 无偿漏水协议书
- 狂犬疫苗协议书
- 造纸设备出售合同协议
- 上海2025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招聘7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GB/T 45135-2024钛合金板材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件通用技术规范
- 临床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护理要点及健康教育
- 【含听力9英一模】合肥市蜀山区2024年中考一模英语
- 人有远近情有亲疏-《差序格局》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保利拍卖行合同模板
-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题共10087题
- 开发绿色建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 国家建设部110号文件《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
- 第五课+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中职专用】中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 课件 项目一 多旋翼无人机组装调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