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
A90
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2092—2023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Genaralregulationofsafetymanagementfortheuserofspecialequipment
2023-12-24发布2023-0175实行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度建设、特种交备使
用管理、节能管理、重点监控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治理、应急管理与事故解决、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评
价与改善、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
本标准合用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献
下列文献对于本文献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献,仅注日期的版本合用于本文献。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献,其最新版本i涉及所有的修改单)合用于本文献。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DB13/T1831河北省车用天然气气腋充装安全管理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本文献。
3.1
特种设备Specialequipment
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怛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
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注: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目录管理,特种设备具体的种类、类别、品种由《特种设备目录》规定。
3.2
使用单位User
具有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注1:其既可以是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也可以是受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委托、具有在用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
义务者。
注2:个人或者家庭使用特种设备,且不涉及公共安全的,不属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范围。
注3:出租的特种设备.租赁协议约定由承租人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承租人为特种设备使用单
位。租赁协议约定双方分别负有安全管理义务、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双方均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租费协议
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清的,出租人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承担法律责任。
注4:共有产权的特种设备.产权共有人或者实际管理人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履行管理义务,承担相应责
任。产权共有人聘请或委托单位或者个人进行管理的,受委托的单位或者个人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承担安全
管理义务和法律责任。
注5:住宅社区在未向物业管理单位交接前.该住宅建设单位承担安全管理义务和法律责任。
注6: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实行协议管理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该专
业技术服务机构为使用单位。
3.3
安全附件Safetyaccessory
用于控制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温度、压力、容量、液位等技术参数的测量、控制仪表或装置,通常指安
全阀、爆破片、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等及其数据采集解决装置。
3.4
安全保护装置Safetyprotectionsetting
用于控制载荷、位置、速度、防止坠落、倾覆、机械伤害的装置,通常是指载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限速
器、安全钳、缓冲器、制动器、限位装置、安全带(压杠)、防坠器、门锁及其联锁装置等。
3.5
监督检查Supervisionandinspection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程中,由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查机构对恃种设
备的安全性能进行的验证性检式。
3.6
定期检查Regularinspect
由国务院及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查机构实行的特种设备定期检查,以及特种设备安全附
件、安全保护装置等的定期校验或检定。
3.7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SpeciaIequipmentoperatingpersonneI
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
3.8
改造Reform
改变承压类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重要受压元件的结构致使设备运营参数、盛装介质、用途
等发生变更,或改变机电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大型游乐设施、客达索
道)受力结构、机构(传动系统)或者控制系统,致使特种设备的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发生变更的活动.
3.9
重大修理Majorrepair
更换或修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受压元件;更换或修理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影响强度的重要受力构件、安全保护装置,不改变特种设备原性能参数与技术指标的
活动。
3.10
重点监控特种设备Focusonronitoringofspecialequipment
发生事故后也许导致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并被纳入重点监察的特种设备。
4基本规定
4.1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组织网络、授予充足的职贡和权限。
4.2建立健全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并实行。
4.3配备足够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并提供充足的岗位培训,保证作业人员具有必要的岗位技能且考核合格持
证上岗。
4.4采购和使用符合法律法规以及相应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规定的特种设备。
4.5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安装、改造、修理特种设备。
4.6按规定申报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对的使用登记标志。
4.7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4.8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并作出记录。
4.9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检修。
4.10对在用特种设备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申报并接受定期检查。
4.11组织实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4.12制定特种设备应急专项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4.13按规定及时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工作。
4.14建立健全安全投入机制,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抗风险水平。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特种设
备的检查检测、更新改造、维修保养,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安全防护及应急救援设施配备和隐
患治理等。
4.15接受并配合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开展的监督检查工作。
5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
5.1安全管理机构设立和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5.1.1使用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运营使用单位,应设立特种设备安
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情况设立特种设品安全管理机构或
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
5.1.2符合卜列条件之一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设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a)使用超高压容器的;
b)使用5人以上医用氧舱的:
c)使用电站锅炉的:
d)使用易爆介质、毒性限度为高度危害及其以上介质、液化气体介质的压力容器或
者压力管道,并且从业人数超过100人的;
e)使用50台以上特种设备的:
f)使用长输管道的,
5.2操作人员配备
5.2.1一般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规模、特种设备数量、特性等配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并保证所有操作人员持证
上岗。
5.2.2锅炉操作人员
5.2.2.1每台在用锅炉当班持证的司炉工、水解决操作人员应按下列数量配备:
a)蒸发量小于4l/h(热水锅炉供热量2.8MW)的锅炉,司炉工、水解决操作人员各不少于1
名:
b)蒸发量小于10t/h(热水锅炉供热量7MN),大于或等于4t/h(热水锅炉供热量2.8MN)的
锅炉,燃煤、生物质锅炉司炉工不少于2名,燃油(气)锅炉司炉工不少于1名,电锅炉司炉工
不少于1名:水解决操作人员不少于1名:
c)大于或等于10t/h(热水锅炉供热量7MW)的锅炉,燃煤、生物质锅炉司炉不少于3名,燃
油(气)锅炉或电锅炉司炉不少于2名,水解决不少于1名。
5.2.2.2锅炉房内有多台同时运营的锅炉,其持证司炉工应为每台锅炉人数总和的70%以上。有机载热体锅
炉每班持证司炉工数量,参照热水锅炉配备。
5.2.3压力容器操作人员
5.2.3.1压力容器每班次持证操作人员应不少于1名。
5.2.3.2对于连续运营的生产公司应根据其装置来拟定。因每个装置复杂限度不同,每个车间(工段)、每
班应配备持证压力容器操作人员不少于2名。
5.2.3.3气瓶充装每套装置每班应配备持证充装人员不少于2名、充装检查人员不少于1名。
5.2.4压力管道操作人员
根据压力管道的分类,每个车间(工段)、每班每个种类的压力管道应配备持证压力管道巡线维护人员不少于
1名。
5.2.5电梯操作人员
医院提供患者使用的电梯、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速度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以及采用司机操作的电梯,由
持证的电梯司机操作。其他电梯由使用单位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拟定.
5.2.6起重机械操作人员
起重机操作人员配备如下:
d)地控式起前机械每班每工位配备不少于1名司机:除地控式起用机械以外的起有机械每台每班配备不少于
1名司机;
e)架桥机每台每班配备不少于1名司机和1名指挥。
5.2.7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操作人员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操作人员配备不少于每台/班持证操作人员应不少于1名。
5.2.8大型游乐设施操作人员
A级大型游乐设施每台每班持证操作人员不少于2名,B.C级大型游乐设施每台每班持证操作人员不少于1
名。
5.2.9客运索道作业人员
每条每班的司机、维修岗位应持有相应的作业人员证。其中,脱挂抱索器客运索道司机应同时持有司机和维修
作业人员证。
5.3上岗规定
5.3.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重要负责人应熟悉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知识,了解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
全状况。
5.3.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负责人应为使用单位最高管理层中主管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的人员,
按照有关规定协助重要负责人履行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领导职责,保证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使用。
5.3.3特种设备作业岗位人员年龄应在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60周岁以下(含60周岁),具有完全
民事行为能力;具有与申请作业项目相适应的文化限度:号体健康并满足从事的作业项目对身体的特殊规定;
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具有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5.3.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5.3.5持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应经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者其授权人雇(聘)用后,
方可在许可的项口范围内作业。
5.3.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应按照国家规定每4年复审一次。
5.4安全培训教育
5.4.1使用单位应拟定安全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并实行安全培训教育计戈小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加强
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有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作业技能。
5.4.2本单位没有培训能力的: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培训。
5.4.3作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内容应涉及:特种设备安全基本知识、生产工艺及操作规程、新技术、特和设备
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规章制度、作业场合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源、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5.4.4使用单位应对本单位持有作业证书的人员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档案和内部培训教育档案,并按规定
及时组织作业人员参与证件复审。
5.4.5作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的和实行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的特
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及时进行相应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进行知识更新。
5.4.6使用单位应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建设,采用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
安全行为,实现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规定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水平连续提高。
6制度建设
6.1总体规定
使用单位应制定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贡任部门和人员,及时辨认和获取合用的
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其他规定,并将相关规定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管理制
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6.2特种设备岗位责任制
6.2.1重要负责人岗位职责
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使用单位的重要负贡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负责人,对本单位特种设
备的安全全面负贲,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灭证本
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投入的有效实行,督促、枪存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制定并实
行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专项应急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6.2.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岗位职责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任命1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受重要负责人委托,全面负责本单位
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管理。
6.2.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贲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掌握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持证上岗,并覆行
以下职责:
f)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参与编制并且适时更新安全管理制度:
g)参与制定各类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h)参与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i)参与特种设备验收,负责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变更手续;
j)编制特种设备平常安全检查、年度检查计划并组织贯彻:
k)编制特种设备的年度定期检查计划,督促安排贯彻定期检查和隐患治理:
1)参与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并且组织演练;
m)按照规定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蔼后解决;
n)协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检查检测机构实行安全监督检查、检查检测和作业人员考核,督
促施工单位履行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告知义务和申报监督检查;
o)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发现问题应立即解决:情况紧急时,有权决定停
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p)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6.2.4操作人员职责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所操作特种设备的技术特性、以及也许发生的事故和应采用的措施等,并按照规定持
有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其重要职责如下:
q)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听从指挥,保证本岗位设备的安全,
不随意拆除安全保护装置,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r)按照规定填写运营、交接班等记求;
s)对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及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平常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
及时解决并记录,保证本岗位的设备和安全设施齐全、完好;
t)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
有关负责人报告:特种设备运营不正常时,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采用有效措施保证安
全:
u)参与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v)参与应急救援演练,掌握相应的基本救援技能,参与特种设备事故救援。
6.2.5安全管理部门职指
在负责人领导下,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w)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贯彻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检杳执行情况:
X)传达、贯彻上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
y)定期、不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z)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解决、记录、上报等工作:
aa)明确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维保、检查等)的各个环节及负责人员,做好相关作业人
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及管理:
bb)负责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制、修订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
6.2.6特种设备相关使用部门及负责人员岗位职责:
具体岗位职责涉及:
cc)配合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对本部门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贡:
dd)掌握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满足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对其任职资格的规定,并经特种设
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ee)贯彻本单位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贯彻本部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
操作规程等,并检查执行情况。
ff)传达、贯彻上级及安全管理部门的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
gg)负责本部门特种设备的平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上报:
hh)明确本部门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维保、检查的各个环节的负责人员,并协助安全管理部门
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及管理;
ii)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以及安全附件、仪器仪表的检测、校验工作: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
定期检查规定,在安全检查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查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查规定。
并配合检查机构做好检查工作。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
jj)具体负责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响应、解决、调查和报告等;
kk)拟定特种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
6.3重要安全管理制度
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肌度股应涉及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1)相关人员岗位职责:
mm)安全管理机构职责:
nn)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涉及停用、报废)制度:
oo)特种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
PP)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及调试制度;
qq)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与管理规定:
rr)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ss)特种设备定期检查申报和实行规定:
tt)特种设备平常维护保养和运营记录规定:
uu)特种设备定期安全检查、年度检查和隐患治理规定:
vv)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解决规定:
WW)接受安全监察管理制度。
6.4安全操作规程
6.4.1使用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操作维护规定,结合生产及工作环
境,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并悬挂于操作场合。
6.4.2安全操作规程内容一般应涉及:
XX)该岗位应具有的工作条件:涉及人员资质、工作环境、工作场合、个体防护等);
yy)该岗位工作对设备运营前检查、操作程序、过程安全规定的规定(涉及也许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应急蚱决
程序)。
6.5管理制度的修订
为保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和合用性,使用单位应明确评审和修订的时机和频次,定期
进行评审和修订。
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
7.1采购
7.1.1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制造许可制度,采购特种设备应符合以下规定:
7.7.)选型、技术参数、安全性能、能效指标等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强制性规定以及设计规定;
aaa)所采购特种设备由取得相应制造资质的单位制造并经检查合格:
bbb)所采购特种设备应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设计文献、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制造
监督检查证书等出厂文献。
7.1.2不应购买国家明令淘汰和已经报废的特种设备。
7.1.3采购旧特种设备应符合以下规定:
ccc)具有原使用单位的注销登记证明:
ddd)具有完整的安全技术档案:
cee)经定期检查合格。
7.2安装、改造和重大修理
7.2.1使用单位应对从事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修理、检查检测等活动的作业单位及其作业人员是否
取得国家布•关法定的资格进行确认,并选择取得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安装、改造或修理。
7.2.2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修理以及场(D
内专用机动车辆的改造、修理,应由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取得许可的单位进行。
7.2.3电梯的安装、改造、修理府山电梯制造单位或者其通过协议委托的依法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电
梯制造单位委托其他单位进行电梯安装、改造、修理的,应对其安装、改造、修理进行安全指导和监控,并按
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校验和调试。电梯制造单位对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
7.2.4使用单位应督促和协助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将拟进行的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情况书面告知设区市
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委托的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7.2.5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安装、改造、重大修理过
程,应经特种设备检查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监督检查;未经监督检查或者监督检查不合格的.
不应交付使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向特种设备检查检测机构申请监督检查。
7.2.6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对施工作业单位在本单位场合内对特种设备开展的相关活动进行监督和检芒,涉
及其人员和作业活动。
7.2.7特种设备安装、改造、修理竣工后,使用单位应及时向施工单位索取技术资料,并将其存入该特种设
备的安全技术档案。
7.3使用登记
7.3.1特种设备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的30日内,使用单位应向设区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或经委
托的县(市、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使用登记手续,取得使用登记证书。气瓶(.乍用气瓶除
外)使用登记工作由充装单位负责。租用设备的使用登记工作由产权单位负责,登记后符有关资料及时移交设
备使用单位。
7.3.2办理特种设备登记时,虫提供使用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特种设条注册登记表、产品质量合格证明
书、安装质量证明资料、监督检查合格证书、电梯维修保养协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i正件等有关资料。
7.3.3登记标志应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具体规定见表1。当无法悬挂或者固定期,可以
存放在使用单位的安全技术档窠中,同时采用喷涂、悬挂标示牌等方式将使用登记证编号标注在特种设备可见
部位。
表】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或者登记标志放置位置表
序号设备名称放置位置
1锅炉使用登记证悬挂于锅炉房内或锅炉房控制室内
1.使用登记证悬挂或者固定在压力容器显著位置。
2.当无法悬挂或者固定期,使用登记证可存在使用单位的安全技术档案。同
时,将使用登记证编号标注在压力容器产品铭牌上或者其它可见部位,
2压力容器
3.汽车槽车、长管拖车及车用气瓶的使用登记证应随车携带。
-1.气瓶使用登记证应悬挂在充装站内或者存放在安全技术档案中。
4.气瓶使用登记证应悬挂在充装站内或者存放在安全技术档案中。
3工业管道使用登记证编号标注于每个压力管道登记单元的始端。
4电梯使用登记证编号印制于《电梯使用标志》上。
使用登记证置于起就机驾驶室内,对无驾驶室的,使用登记证可存在使用单
位的安全技术档案。同时,将使用登记证编号标注于该起重机的显著位宣。
5起重机械
6客运索道使用登记证悬挂于客运索道售票处或者其他显著位置。
7大型游乐设施使用登记证悬挂于大型游乐设施售票处或者其他显著位置。
使用登记证可存在使用单位的安全技术档案,同时,忌拄车辆号牌。
场(厂)内专用机
8
动车辆
7.3.4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使用单位应将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和安全检查合格标志(或使
用管理标志)理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
7.4登记变更
7.4.1移装
7.4.1.1特种设备在登记机关行政区域内移装的,使用单位应在移装完毕后投入使用前向登记机关中清变更
登记。特种设备使用变更申请表参见附录A。
7.4.1.2特种设备跨原登记机关行政区域移装的,使用单位应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手续。移装完毕后,
向移装地登记机关申请注册登记,领取新的使用登记证。
7.4.2过户
特种设备产权发生变更时,原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办理注销手续,并符设备所有文献资料移交新使用单位,新
使用单位应按7.3条的规定办理手续。
7.4.3停用及重新启用
7.4.3.1除气瓶外,特种设备拟停用1年以上的,使用单位应封存设备,并在封存后30日内向登记机关办理
报停手续,并且将《使用登记记》交回登记机关保存;俄新启用时,应参照定期检查的有关规定进行检直。检
查结论为符合规定或者基本符合规定的,使用单位到登记机关办理启用于•续,领取新的《使用登记证》。
7.4.3.2使用单位在设备停用期间应对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7.4.4变更使用参数
特种设备安全状况发生下列变化的,使用单位应在变化后30日内持有关文献向设区的市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
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
fff)特种设备通过改造、审大修理;
ggg)压力容器改变用途、介质的。
7.4.5报废
使用单位在特种设备报废后,应按相关规定进行破坏性解决,采用必要措施消除该特种设备的使用功能,不得
再作为特种设备转让和使用,入到原注册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7.4.G安全性能技术鉴定
7.4.6.1电梯的使用时间达成2023或者工业管道、客运索道的使用时间达成2023时,使用单位应委托特种
设备检查检测机构进行安全性能技术鉴定。特种设备检查检测机构应依法作出继续使用、维修、改造或者报废
的鉴定结论。
7.4.6.2特种设备达成设计使用年限可以继续使用的,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通过检查或者安全评估,
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变更,方可继续使用。允许继续使用的,应采用加强检查、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措施,保证
使用安全。
7.5定期检查
7.5.1使用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查规定,在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合格有效期届满前(或停用•年以
上设备重新启用时)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查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查规定。特种设备定期检查中清表参见附录
B。特种设备定期检查周期见表2。
表2特种设备定期检查周期一览表
序
设备种类检查周期
号
水压实验:检查人员或使
内部检查:一般每2年一次:电用单位对设备安全状况有
外制检查:每年进
站锅炉结合检修同期进行,一般怀疑时进行,因结构因素
行一次。
锅炉
1每3年一6年进行一次。无法内检的,应每3年进
行一次。
按照《压力容器使定期检查:首检周期不超过三水压实验:按《压力容器
压力用管理规则》规年;安全状况等级为、级的,
12定期检查规则》规定。
2固定式
容器定,定期安全检查每6年至少一次:安全状况等级
每月一次,年度检为3级,一般每3年至6年检查
查每年至少一次。一次。
年度检查:每年至全面检杳:按《压力容器定期检水压实验:按《压力容器
少一次。查规则》规定。定期检查规则》规定。
移动式
表2(续)
序
设备种类检查周期
号
全面检查:首检周期不超过三
年:安全状况等级为1级和2级
压力实验:按《在用工业
在线检查:每年至的检查周期一般不超过6年;安
管道定期检查规程》规
少检查一次。全状况等级为3级的,检查周期
工业管道定。
一般不超过3年;安全状况等级
为4级的,应判废。
耐压(压力)实验:当内
全面检查、合于便用评价:按检测或直接检测不能实行
年度检查:每年至
《压力管道定期检杳规则一一长时,可以采用耐压(压
少一次。
长输管道
压力输(油气)管道》规定。力)实验的方法进行检
3
管道查。
耐压(压力)实验:当直
全面检查、合于使用评价:按
年度检查:每年至接检测不能实行时,可以
《压力管道定期检查规则一一公
少一次。采用耐压(压力)实验的
公用管道》规定。
B1方法进行检查。
用
管
道年度检查:每年至按《压力管道定期检查规则一一公用管道》规定,参照工业
少一次。管道、压力容器或中压燃气管道的规定进行。
B2
-4电梯定期检查周期为1年。
定期检查周期为2年,其中冶金起重机械、流动式起重机械和升降机定期检查周期
为1年。
5起用机械
年度检查每年一次,全面检查三年一次。
6客运索道
大型游乐设
7定期检查周期为1年。
施
场(厂)内机动
8定期检查周期为1年。
车辆
7.5.2使用单位应积极配合检杳检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检查检测工作条件,告知检查检测人员安全注意事
项。特种设备定期检查时,使用单位应派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等相关人员到现场做好安全监护和配合工作,保证
检查人员的安全及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7.5.3现场检查检测结束后,使用单位应对•存在的问题按照规定尽快进行整改,直至消除事故隙患后,方可
重新投入使用。同时,使用单位还应及时向检查机构反馈整改情况,索取特种设备定期检查报告、安全装置校
验报告和安全检查合格标志,弃存入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7.5.4使用单位应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衣进行定期
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保iE其灵敏、可靠。
7.5.5未经定期检查或者检查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7.6延期检查
7.6.1因生产工艺长周期运营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进行定期检查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在其安全检查合格
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提出延期检查的书面申请,延期检查申请应经使用单位重要负责人批准,说明因素并承诺
采用相应监控措施,以保障需延期检查的特种设备安全运营,明确监控负责人,书面说明上次检查所发现问题
的整改情况以及计划检查时间,并承诺对延期期间的特种设备安全负完全责任,征得原检杏机构批准,向使用
登记机关备案后,方可延期检查。
7.6.2申报延期检查的,由定检机构在延期检查申请表上签署意见,抄送登记机关和本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
构备案。
7.6.3申报延期检查的特种设备或使用单位应符合以下相关条件:
hhh)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良好,能自觉执行定期检查申报制度,无端意拖检、逃检和拒检
行为;
iii)使用单位近两年没有发生因违法行为而受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以上行政处罚的:
jjj)锅炉上次检杳结论为允许运营或上次检杳发■现的缺陷已蚣改完羊: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上次检杳安全状
况等级为3级以上;或特种设备经检查机构安全评估或者风险评估结论为可以使用的:
kkk)延期检杳申请按规定程序报经检查机构批准后,检查机构应将延期检杳信息录入安全监级平台,
以便调整检查计划。延期检查期间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安全监察机构利定检机构不因延期检
查承担相应责任。
7.7特种设备安全档案
7.7.1使用单位应建立本单位持种设备安全档案,至少涉及设备台账、作业人员台账、设备安全技术档案,
并指定专人负责相关档案的建立和保存。
7.7.2使用单位应按照特种设备种类,分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安全阀管理台
账,并绘制有较为直观、准确的特种设备分布示意图。台账应及时维护更新,保证为最新状态。
7.7.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内容至少应涉及:设备名称、设备种类、设备制造单位、购置时间、安装单
位、设备位号(或内部编号)、注册登记信息(注册代码、使用证号)、检查情况(安全状况等级、下次检查
日期等)、使用状态、重大维修情况及其他变更情况。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参见附录C。
7.7.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内容应涉及:姓名、作业类别、作业证号、取证时间、复审情况等。特种
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参见附录Do
7.7.5安全阀管理分账内容应期及:制造单位、出厂编号、规格型号、安装位置、安装位置处最高允许工作
压力、整定压力、校验单位、校验报告编号、下次校验H期等。安全阀管理台账参见附录E。
7.7.6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逐台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实现一机一档。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参见附
录F。
7.7.7安全技术档案至少涉及以下内容:
11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献、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监督检查证明等相关技
术资料和文献;
mmm)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查报告及记录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nnn)特种设备的平常使用状况记录: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平常维护保养记录和校验
(检查)报告:
PPP)特种设备运管故障和事故记录;
qqq)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资料(注册登记表和使用证等)。
7.7.8安全技术档案为长期保存档案,设备报废后方可销毁。
7.8运管与维护
7.8.1一般规定
7.8.1.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叱格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好设备运营管理,明确设备运营管理的贡任部门及
负责人。相关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进行操作并如实、认真记录特种设备的运营情况。
7.8.1.2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进行经常性平常维护保养,至少每月组织一次自行检查,每年进行全面
检查,并作出记录,保证在用特种设备始终处在安全状态。特种设备自行检查表参见附录G。
7.8.1.3特种设备应严格按照使用登记时核定的工作参数使用,严禁超过使用登记所核定的技术参数和用途
运营,不应带病送甘。发备压力在、水位表、液位计等显示仪表应当用红颜色标示出上、下限或者是限制区;
压力容器在正常工作时工作压力波动较大的,应用绿颜色标示出压力的正常波动范围,用红颜色标示出最高工
作压力限。
7.8.1.4特种设备使用场合,应具有设备安全运营的环境条件,具有规定的安全距离、安全防护措施,以保
证其安全运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使用环境,综合考虑事故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
应对措施。
7.8.1.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规定设立设备状态标志,设备状态标志涉及特种设备登记标志、特种设备标
志以及特种设备安全标志三种。
7.8.1.6特种设备登记标志是持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核发的证明其特种设备合法的证明,如使用登
记证、检查(合格)标志等,该标志应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7.8.1.7特种设备标志涉及设备标志牌和色标。设备标志牌应涉及设备名称、管理部门和负贲人、设备状态
等。特种设备使用时应有相应的色标,管道按介侦着色环,流向标记清楚。
7.8.1.8特种设备安全标志应符合GB2893和GB2894的规定。在特种设备使用、维修等场合使用安仝标
志。使用单位应按照规定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安全须知等进行危险提醒、警示。
7.8.2压力容器
7.8.2.1压力容湍应按照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的规定每月进行一次定期安全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年度
检查:压力管道应按照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查规程(试行)、压力管道定期检查规则一一公用管道和压力管道定
期检查规则一一长输(油气)管道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年度检查(或在线检查)。年度检查(或在线检
查)应形成报告。检查记录或报告应存入安全管理档案。
7.8.2.2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年度检查可以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组织通过专业培训的作业人员进行,也可
以委托依法取得核准的检查检测机构持证的压力容器检查人员进行。
7.8.2.3工业管道的在线检查、公用管道和长输管道的年度检查可以由使用单位持有压力管道安全管理或巡
线维护项目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进行,也可以委托依法取得核准的检查检测机构持证的压力管道检查人
员进行。
7.8.3电梯
7.8.3.1电梯的平常维护保养应由使用单位委托取得安装、改造、修理许可的单位或者电梯的制造单位进
行。
7.8.3.2电梯应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7.8.3.3电梯的平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保证其维护保养的电
梯的安全技术性能,并负责贯彻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7.8.3.4使用单位电梯管理人员应对维保记录进行确认。
7.8.3.5维保单位发生变化吐应在变更后15tl内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7.8.3.6使用单位无能力进行平常维护保养的,应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实行,但应签订相应的协议,明
确法律责任。
7.8.4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
7.8.4.1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的运营使用单位在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每日投入使用前,应进行试运
营和例行安全检查,并对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认。操作人员应做好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
7.8.4.2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在设备的入口处等显著位置张贴乘客须知、安全注意事
项和警示标志,注明设备的运营特点、乘客范围、禁忌事宜等。
7.8.4.3在国家法定节假日或举行大型群众性活动前,运营使用单位应对大型游乐设施和客运索道进行全面
检查维护,并加强平常检查和安全值班。
7.8.4.4对超过整机使用期限仍有修理、改造价他可以继续使用的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应按照安全
技术规范的规定通过检查或者安全评估,并办理使用登记证书变更;运营使用单位应加强对允许使用的大型游
乐设施的使用管理,采用加强检查、检测和维护保养等措施,加大全面自检频次,保证使用安全。大型游乐设
施重要受力部件超过设计使用期限规定的,应及时进行更换。
7.8.4.5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租借场地开展大型游乐设施经营的,应与场地提供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
议,贯彻安全管理制度。场地提供单位应核算大型游乐设施运营使用单位满足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安全技术规范
规定的运营使用条件。
7.8.5锅炉
锅炉使用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锅炉水(介)质解决。
7.8.6气瓶
7.8.6.1气瓶充装站应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按规定做好工作记录并妥善保管,特别
是充装前的检查记录、充装操作记录、充装后复验和检查记录,并对气粒的充装安全负责;负责气精的维护、
保养和颜色涂敷工作:向气瓶使用者宣传安全使用知识和危险性警示规定,并在所充装的气瓶上粘贴符合安全
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警示标签和充装标签。负责气瓶的送检工作,将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气施送交指定的
气瓶检行机构报废销毁。
7.8.6.2气瓶充装单位只能充装自有产权气瓶(车用气瓶、呼吸用气瓶、灭火用气瓶、非反复充装气瓶和其
他经省级质监部门安全监察机构批准的气瓶除外),不得充装技术档案不在本充装单位的气瓶。
7.8.6.3充装单位应采用计算机对所用的自有•产权气瓶进行建档登记,并负贲涂敷充装站标志、气瓶编号和
打充装站标志钢卬。鼓励采用条形码、电子标签等先进信息化手段对气瓶进行安全管理。
7.8.6.4液化石油气充装站储槽及压力管道的法兰垫片应是符合规定的金属缠绕垫片,严禁对液化石油气钢
瓶进行超装。液化石油气充装管路系统应配备紧急切断装置,现场检查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可以纯熟噪作紧
急切断装置。
7.8.6.5氢、氧气瓶色标应完好,严格使用防错装接头进行充装。
7.8.6.6车用气瓶充装站应执行DB13/T1831的规定,不应对无使用登记证、超期未检或报废气粒进行充
装。
7.8.6.7溶解乙快气体充装单位应有测量瓶内余压、剩余丙酮量和补加丙酮的装置,冷却喷淋和紧急喷淋装
置,并有可靠水源。
7.8.6.8易燃和有毒气体的充装单位应配备抽真空或置换和残气残液回收或解决装置。
7.8.7异情处置
7.8.7.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I缭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
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在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
责人。
7.8.7.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任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平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或特种设备出
现故障时,使用单位应及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7.8.7.3重要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积极推广视频监控,充足运用电子监管手段,保障设备安全运营。
7.8.8安全附件与安全保护装置
安全附件与安全保护装置应配备齐全且灵敏、可靠,不准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各种安全附件与安全保
护装宜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经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并贯彻到人,建立档案,编制设备检修计划,定期校脸和检
修,并记录。
8节能管理
使用单位应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节能管理,制定资源综合运用规划,积极开展特种设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淘汰落后工艺、产品。
9重点监控特种设备
9.1重点监控设备辨识
根据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及特种设备重大危险源分级评估和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工作规定中规定的重
点监控设备范围,结合各类特种设备的危险限度和重要限度,拟定以下设备列为重点监捽设备进行管理:
rrr)额定出口压力22.45MPa,且额定出力N10t/h的蒸汽锅炉;
sss)额定出水温度N120C且额定功率2MMW的热水锅炉:
ttt)介质为易燃物质或其赤性限度为中度危害以上的移动式压力容帮:
uuu)介质为易燃易爆物质,最高工作压力20.IMPa且设计压力与容积的乘积?100MPa.m3的固定式
压力容器:
vvv)介质毒性限度为极度、高度、中度危害的第三类固定式压力容器:
www)超高压容器(P^lOOMPa):
xxx)5人以上医用氧舱:
yyy)GCl级工业管道;
zzz)吊运焙融金属的冶金起重机械和起重量》loot的起重机械;
aaaa)客运索道:
bbbb)A级以上大型游乐设施:
cccc)其他在公众聚集场合及重要场合使用的特种设备:
dddd)经检查判为限定条件使用且危险性较大的承压类特种设备。
9.2重点监控设备的安全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负责重点监控设备的安全运营,应制定重点监控特种设备监控方案,并采用以下措施加强安
全管理:
eeee)建立并完善重点监控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ffff)拟定本单位重点监控设备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逐台贯彻安全管理负责人;
gggg)建立重点监控设备台帐,保证重点监控设备的使用登记率.、持证上岗率.、定期检查
率100%:
hhhh)定期培训安全管理及作业人员:
iiii)按规定对重点监控设备定期进行检查、维护、校验,明确检查项目和内容,明确检
查贡任,每三个月至少由专业人员进行一次检查。
jjjj)建立完善应急救援措施及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1次预案演练,并对演练情况予
以记录:
kkkk)对经检查判为监控使用的型点监控设备,认真贯彻监控措施:未按规定整改的,不
得带病运营。
10隐患排杳和治理
10.1隐患排查
10.1.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坚持“安全第一、防止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从重要负
员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整改监督责任制度。里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审要研究、检
查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督促改善薄弱环节的工作。
10.1.2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排资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做好
记录并及时予以整改。
10.1.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对在本单位的平常检查、检查检测机构定期检查和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
门安全监察中发现的特种设备险患,及时填写特种设备隐患台帐,建档管理,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特
种设备隐患台帐内容应涉及隙患名称及隐患发现来源、治理措施及解决结果等。特种设备隐患台帐参见附录
Ho
10.2隐患治理
10.2.1使用单位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指定部门和人员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随患治
理方案应涉及口的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规定。严重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
用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对于已经发现的每项特种设备事故陷患,应投入必要的想患整治资金,并及时安
排时间整治。
10.2.2隐患治理完毕后,有关部门和人员要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并在有关书面材料上签字。对
于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监察指令书或检查检测机构检杳意见告知书提出的问题,使用单位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将整
改情况报相关安全监察或检查检测机构确认。
10.2.3对于因连续生产等客双因素不能(或难以)及时整治的隐患,使用单位应进行风险评估,对重大的、
难以容忍的隐患,应及时予以消除。其它严有限度的,应制定监控方案,贯彻监控措施、监控责任、整改期
限。监控措施经特种设备管理机构审核,并报经单位分管安全负责人、重要负责人签字后实行。重大隐患的监
控方案还应报告发现该隐患的安全监察机构或检查机构备案。待设齐正常停用后予以整改或采用查封、扣押措
施,期间发生事故的,由使用单位承担责任。
10.2.4对于仅依靠本单位力量难以消除的隐患和一旦发生事故也许导致严重影响的重大隐患,应书面向本地
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10.2.5对报废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采用必要措施消除该特种设备的使用功能。对了危化品1K力容括及压
力管道,应进行介质置换,保证安全。
10.2.6隙患整改和确认的相关资料应及时存入安全管理档案。
11应急管理与事故解决
11.1应急管理
11.1.1应急机构和队伍
11.1.1.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规定建立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单
位设备使用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或与附近具有相应能力的应急救援队
伍签订服务协议,并组织培训、训练。
11.1.1.2电梯使用单位可以委托维保单位实行应急救援工作,有关约定应在维保协议中明确。
11.1.2应急预案
使用单位应按规定制定特种设备应急专项预案,根据设备和生产特点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应急处置
体系。
11.1.3特种设备应急的设施、装备与物资
使用单位应按规定建立应急措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掾证其
完好、可靠。特种设备应急准备涉及物资准备和资料准备:
一应急物资潴备,准备事故或紧急情况应急所需的物资,涉及通信设备和器材、安全检测仪器、消防设施、
器材及材料、个人防护、救护器材、照明设施、破拆工具及其它救灾物资;
一应急资料准备,涉及特种设备的技术资料、现场工艺流程图及平面示意图、现场作业人员岗位布置与名
单、应急人员的联络方式和地址、生产现场承包方或供货方人员名单和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管、医疗、
消防、公安等部门的电话、地址及其它联系方式等。
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