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重组卷01(武汉专用)(解析版)-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_第1页
真题重组卷01(武汉专用)(解析版)-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_第2页
真题重组卷01(武汉专用)(解析版)-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_第3页
真题重组卷01(武汉专用)(解析版)-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_第4页
真题重组卷01(武汉专用)(解析版)-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重组卷01(武汉专用)

考点细目表

题号题型对应知识点

1主观题内容理解辨析

2主观题内容理解辨析

3主观题建议与启示

4主观题内容理解

5主观题内容理解

6主观题内容理解

7主观题内容概括

8主观题名著内容理解

9主观题名著内容理解

10单选题古诗内容理解

11单选题重点词语含义

12单选题文言断句

13单选题内容理解

14主观题文言翻译

15单选题汉字的读音、字形

16单选题词语辨析

17单选题修改病句

18单选题标点符号

19单选题语句衔接

20主观题材料作文

I阅读(55分)

一、(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实用文本,完成1-3题(10分)

物勒工名

①当今的“3•15”晚会让人们越来越关注产品质量问题,那么在古代也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吗?古人

又是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呢?如果你了解了物勒工名制度,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②《礼记•月令》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其中提到的“物勒工名”是我

国最早的手工业管理制度。它要求手工业制造者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

从笑种意义来说,物勒工名也是我国最早的问责制。

③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在青铜器上刻记人名的现象,但此时多是标明物品的所有者,并非制造者,

将制造者名字刻上器物则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些器物上甚至还出现了主造人和监造人的名字。此时物

勒工名制度才真正出现。到了秦朝,物勒工名制度以法定形式固定了下来。如秦简《工律》中规定:“公甲

兵各以其官名刻久之。”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这种相对比较完善的产品追溯制度,秦国才可能在列国纷争中

以富国强兵之劳一统天下。

④到了汉代,这种制度的实施已深入到官营手工业的各个方面。目前在一些出土的汉代器物上均发现

有铭文,铭刻内容较为丰富,涉及的信息更加全面,标志着这一时期物勒工名制度已相当成熟。

⑤唐朝对该制度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一方面,政府为了确保官营手工业技术领域后继有人,为工匠设

立丘籍,子弟要世袭。另一方面,政府把这一制度和工匠的培养考核结合起来,从技艺培训,到产品制造、

管理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使得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和工匠家族。

⑥明清时期,政府对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更加严格,勒名制度也更规范、具体,最突出的是在工程材料

上都要层层勒名。南京明城墙即为典型代表,每块城墙砖背后都有工匠勒名。在一块“黄州府薪水县”铭

文城砖上刻有67个字,记录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这是目前南京城墙上发现的责任层级最多的一块。据此,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结构严密、层次分明的质量责任体系。

⑦作为一种手工业管理制度,物勒工名既保障了产品质量,也对传统工匠精神的形成和传承起到了重

要的推动作用。

⑧中国古代工匠极为重视生产技术的精益求精。勒名制度下,工匠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对产品质

量要求很高。如在制作车辆时,对两个轮子沉入水中的深度是否相等这样的问题,他们都认真对待,一丝

不苟。

⑨物勒工名还充分体现着诚实守信精神。勒名制度要求每一件产品都有明确的责任人,政府对不合格

产品的追查处理十分严格,让以次充好的行为没有生存空间,彰显了对消费者的诚信。

⑩勒名制度长期约束着工匠群体,久而久之,这种约束内化为工匠敬业专一的意识,从而演化为一种

社会文明和自觉精神。

⑪铭文无声,一刻千年。物勘工名制度反映了古人的智慧,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作者庄华峰,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生碰的一项是()

A.第②段加点字“从某种意义来说”起到限定作用,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第⑦段是过渡段,把物勒工名制度的发展和这一制度对工匠精神的推动作用连接起来。

C.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古代工匠极为重视生产技术的精益求精。

D.全文采用逻辑顺序,介绍了我国古代手工业管理制度一一物勒工名。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氐碘的一项是()

A.物勒工名制度源远流长,其真正出现应该是在商周时期。

B.因为秦国国富兵强,一统天下,所以物勒工名制度得到长足发展。

C.在汉代器物铭文中,你可能会看到器物制造的地点、制造者、监造者等信息。

D.明清时期,勒名制度更加规范,南京明城墙就在每一块砖上记录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物勒工名制度对当今社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有何借鉴意义。(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C2.C3.示例:(1)建立健全产品追溯制或追责制,明确责任;

(2)培育大国工匠精神,培养优秀技术工人。

【解析】1.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结合第⑧段画线句“如在制作车辆时,对两个轮子沉入水中的深度是否相等这样的问题,他

们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可知,这句话列举中国古代工匠制作车辆时的情景,属于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并非作比较;

故选C。

2.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A.有误,结合③段”将制造者名字刻上器物则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些器物上甚至还出现了主造人

和监造人的名字。此时物勒工名制度才真正出现"可知,物勒工名制度源远流长,其真正出现应该是在春

秋战国时期,并非“商周时期”;

B.有误,结合③段”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这种相对比较完善的产品追溯制度,秦国才可能在列国纷争

中以富国强兵之势一统天下”可知,比较完善的物勒工名制度是促进秦国强大且一统天下的因素,选项表

述于文无据;

D.有误。结合⑥段“南京明城墙即为典型代表,每块城墙砖背后都有工匠勒名。在•块'黄州府断水

县’铭文城砖上刻有67个字,记录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这是目前南京城墙上发现的责任层级最多的一块”

可知,是“黄州府新水县”铭文城砖上记录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而不是所有南京明城的每一块砖上记录

了十一级烧砖责任人;

故选C。

3.考查建议启示。

结合⑨段“物勒工名还充分体现着诚实守信精神。勒名制度要求每一件产品都有明确的责任人,政府

对不合格产品的追查处理十分严格,让以次充好的行为没有生存空间,彰显了对消费者的诚信”概括可得:

当今社会要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追踪溯源制,明确责任,压实责任,每一环节具体到每个人。

结合⑩段“勒名制度长期约束着工匠群体,久而久之,这种约束内化为工匠敬业专一的意识,从而演

化为一种社会文明和自觉精神”概括可得:当今社会需要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质量铸就企业的灵

魂。

二、(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4-7题。(20分)

让生命走向蓬勃

①楼下有个角落,多少年来无人打理,总是稀稀拉拉长些杂草。一天,儿子吃完西瓜后,将一把西瓜

籽撒到那里,嚷着说要种个西瓜。我笑道:这么荒僻的角落,还想种西瓜,想得美呢!然而,事实却有些

出乎我的意料。

②几周后,在这个角落里,克长出了四株西瓜藤。最粗壮的那一林幼苗,盘绕着绒绒的卷须,这里试

试,那里试试,吐出一片又一片厚实带毛的绿叶子。没几天,葱嫌的西瓜藤似蛇一般攀爬,沿着围墙一角,

不断延展,扩大着自己的地盘。

③一林小小的植物,竟然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你看,它是那么安辞从容,毫不张扬,却一直在艰苦

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执拗地做好一件事:在贫瘠的泥土里,聚精会神、拼尽全力地生长发芽,舒展枝叶,绽

放花朵,凝结果实。瓜熟蒂落之后,待种子萌动,又将在下一轮的生长过程中重启战斗,继续拼搏,以期

瓜爬绵绵,与天长久,想到这些,心里就有朴素的感动生了出来:越是处在某种原始的生命状态,越是具

有旺盛的生命力。

④那些来自山海村野的人,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为什么依然拥有那么多真实的欢乐,依然那么富于生

命力?或许,是因为他们没有从自然的母体中剥离开来,是大自然赋予了他们粗砺而浑朴的生命力。

⑤反观今天的部分年轻人,身逢中国经济腾飞的盛世,身为独生子女备受宠爱,他们被一群无怨无悔

的亲人源源不断地、无微不至地照料着,作为巨大的消费终端、食物链的最高端,他们享受着科技进步带

来的各种便利,被快递、外卖、家政、电,子支付围绕着。然而,这些年较人却陷入了低迷的人生状态。

⑥种种外部因素的加持,反而使他们失去了直接从大自然母体获得生活能力的机会。在激烈的社会竞

争面前,这部分年轻人难以承受生命之重,于是他们不再向外拓展、探索,而是向内收缩、致藏,他们躲

进自己的小世界,过早陷入激情消退、精神老化的生命状态。对他们来说,奋斗变得虚无,理想变得矫情,

情怀变得可笑,他们活在生活的表层,享受物质,与世无争,只想躺平。

⑦过去100年里人类科技突飞猛进,众多的发明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人们为什么

却越来越难以感到快乐?进化心理学对此的解释是,在人类整个进化史中,人们所面临的就是艰苦恶劣的

生活环境,因此人们的心理已经被调整到去适应这种环境,即从劳动中获得心理奖赏。而现在安逸舒适的

生活是人类从来不曾有过的,人们的心理还来不及去调整,长期得不到心理奖赏,于是人们就开始抑郁和

萎靡了。

⑧H工盛的生命力,--定存在于不断拓展成氏空间的过程之中,要知道,人的成艮没有天花板,成艮,

本就是一个不断设置新目标、拓宽生命广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寻求新挑战、提升生命高度的过程。拓

展成长的空间,势必会遇到艰难崎呕,一定会遭受阻挠压抑。越是深切地陷入被阻挠、被压抑的痛苦,越

有可能深切地表达自己,激发无比强盛的抗争意志,抗争必然带来突破和超越,每一次突破和超越,都是

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不断突破和超越的生命,将会在不断的惊喜中变得越来越强大,生命力乜愈加旺盛,

这样的人会自己舔舐伤口,或者根本不在乎什么伤口,他自然会专注于自己该做的事情,让生命照进光亮!

⑨野地里的无数生命,都是像这样受着自身生命力的驱使而欢快腾跃,那么,为什么不让蓬勃的生命

力贯穿我们所经历的时光?看着眼前枝叶截蕤的西瓜藤,我这样想。

4.第①段中,作者说“事实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出乎我意料的“事实”是什么?(4分)

5.读第③段,说说''原始的生命状态”指的是什么。(4分)

6.优越的生活环境为什么会让年轻人陷入“低迷的人生状态”?请结合⑥©段内容简要概括。(6分)

7.在作者看来,怎样才能获得旺盛的生命力?请结合第⑧段内容简要概括。(6分)

【答案】4.西瓜竟在荒僻的角落里蓬勃生长。5.在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努力生存的状态。

6.(1)优越的生活环境让这些年轻人难以获得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从而逃避现实,与世无争。(2)优越

的生活环境让这些年轻人失去了借艰苦环境获取心理奖赏的机会,从而抑郁萎靡。7.(1)不断拓展成

长空间,使自己能置身艰苦的环境中。(2)直面各种苦难以激发抗争的意志。(3)在突破超越中,收获成

长的喜悦。

【解析】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首段“事实却有些出乎我的意料”,联系前文“楼下有个角落,多少年来无人打理,总是稀稀拉拉

长些杂草。一天,儿子吃完西瓜后,将一把西瓜籽撒到那里,嚷着说要种个西瓜。我笑道:这么荒僻的角

落,还想种西瓜,想得美呢”可知,楼下角落,无人打理,周遭长有杂草,儿子将西瓜籽撒到那里,想要

种个西瓜,“我”认为在此偏僻的角落不可能长出西瓜,但是事实出乎意料,与此相反;联系第②段“几周

后,在这个角落里,竟长出了四株西瓜藤。最粗壮的那一株幼苗,盘绕着绒绒的卷须,这里试试,那里试

试,吐出一片又一片厚实带毛的绿叶子。没几天,葱绿的西瓜藤似蛇一般攀爬,沿着围墙一角,不断延展,

扩大着自己的地盘”可知,出乎我意料的“事实”是西瓜竟在荒僻的角落里蓬勃生长。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③段“越是处在某种原始的生命状态,越是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联系前文株小小的植物,

竟然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你看,它是那么安静从容,亳不张扬,却一直在艰苦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执拗地

做好一件事:在贫瘠的泥土里,聚精会神、拼尽全力地生长发芽,舒展枝叶,绽放花朵,凝结果实。瓜熟

蒂落之后,待种子萌动,乂将在下一轮的生长过程中重启战斗,继续拼搏,以期瓜耐绵绵,与天长久”可

知,“原始的生命状态”是指在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努力生存的状态。

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第⑥段“在激烈的社会竞争面前,这部分年轻人难以承受生命之重,于是他们不再向外拓展、探

索,而是向内收缩、敛藏,他们躲进自己的小世界,过早陷入激情消退、精神老化的生命状态。对他们来

说,奋斗变得虚无,理想变得矫情,情怀变得可笑,他们活在生活的表层,享受物质,与世无争,只想躺

平”可知,优越的生活环境让这些年轻人难以获得应对社会竞争的能力,从而逃避现实,与世无争;

根据第⑦段”而现在安逸舒适的生活是人类从来不曾有过的,人们的心理还来不及去调整,长期得不

到心理奖赏,于是人们就开始抑郁和菱靡了”可知,优越的生活环境让这些年轻人失去了借艰苦环境获取

心理奖赏的机会,从而抑郁萎靡。

7.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第⑧段“旺盛的生命力,一定存在了不断拓展成长空间的过程之中,要知道,人的成长没有天花

板,成长,本就是一个不断设置新目标、拓宽生命广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寻求新挑战、提升生命高度

的过程”可知,不断拓展成长空间,使自己能置身艰苦的环境中;

根据“拓展成长的空间,势必会遇到艰难崎岖,一定会遭受阻挠压抑。越是深切地陷入被阻挠、被压

抑的痛苦,越有可能深切地表达自己,激发无比强盛的抗争意志”可知,直面各种苦难以激发抗争的意志;

根据“抗争必然带来突破和超越,每一次突破和超越,都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不断突破和超越的

生命,将会在不断的惊喜中变得越来越强大,生命力也愈加旺盛,这样的人会自己舔舐伤口,或者根本不

在乎什么伤口,他自然会专注于自己该做的事情,让生命照进光亮”可知,在突破超越中,收获成长的喜

悦。

三、(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儒林外史》的节选部分,完成8—9题.(7分)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

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

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

三四个客人一起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

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

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哭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

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二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

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

来O

众人七手八脚将他扛拐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口艮泪,

伤心不止。内中一个客人道:“周客人有甚心事?为甚到了这里,这等大哭起来?却是哭得利害。“金有余

道:“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房,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

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只因这一句话道着周进的真心事,于是不顾众人,又放声大哭起来。又

一个客人道:“论这事,只该怪我们金老客。周相公既是斯文人,为甚么带他出来做这样的事?”金有余道:

“乜只为赤贫之士,又无馆做,没奈何上了这一条路。”又一个客人道:“看令劣这个光景,毕竟胸中才学

是好的,因没有人识得他,所以陵屈到此田地。”金有余道:“他才学是有的,怎奈时运不济!”那客人道:

“监生也可以进场。周相公既有才学,何不捐他一个监进场?中了,也不枉了今日这一番心事。”金有余道:

“我也是这般想。只是那里有这一注4艮子?”此时周进哭的住了。那客人道:“这也不难。现放着我这几个

兄弟在此,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与周相公纳监进场。若中了做官,那在我们这几两银子。就是周相公不

还,我们走江湖的人,那里不破掉了几两银子?何况这是好事。你众位意下如何?”众人一齐道:“君子成

人之美。”又道:“'见义不为,是为无勇。'俺们有甚么不肯!只不知周相公可肯俯就?”周进道:“若得如

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众人还下礼去。金有余也称

谢了众人。又吃了几碗茶,周进并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

(节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儒林外史》第三回)

8.以上文段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为长篇小说,这部名著在情节

的组织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9.以上文段在刻画主要人物周进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讽剌手法?产生了怎样的讽刺效果?

【答案】8.这部名著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9.运用

了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讽刺手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周进热麦功名、迂腐可笑的丑态,展现了功名利

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使人觉得非常可笑可悲。

【解析】8.考查名著内容理解。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

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守贵”的不同表现,一方

面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

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

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

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虽然它一般被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

却与人们平常所说长篇小说的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小说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

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用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

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有的人物上场表现•番以后,就不再出现,有的人物还再次出现,但基本上只是陪

衬性的了。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9.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手法。

①在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结合选文“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周进看着

号校,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

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可知,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周

进进学无望一心寻死的丑态,强烈地讽刺了周进对功名的潜心追求,从而批判了封建文人深受封建科举制

度的毒害;

②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结合选文“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

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此时周进哭的住了”“爬到地下,就磕了

几个头”“又吃了几碗茶,周进再不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可知,这里传神地描写了周进号哭及听闻众人

筹银助他时的细节,运用白描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周进的喜乐变化皆是围绕求取科考功名,作者抓住平常

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揭露了古代读书人在“功名富贵”的诱惑下的不同形貌,对封

建科举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

③通过对比手法进行讽刺;结合原著内容可知,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依靠在村子私塞里教书糊

口。学生顾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

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进的嘲弄和冷遇;等到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考中了举人,顷刻之间,不是亲的也来认

亲,不是朋友的也来认做朋友,连他教过书的学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太老爷”的“长生牌二周进中举前

后的境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讽刺了世态炎凉,展开了一幅封建科举时代的社会风情画,抨击了封建科举

制度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

示例:在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又是一头撞将

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由这些语句可

见,文章以夸张手法表现周进寻死的II态,富有讽刺效果,批判了科举制度对封建文人的毒害之深;抓住

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又吃了几碗茶,周进再不

哭了,同众人说说笑笑,回到行里”,这两句运用白描手法,表现了周进的喜怒哀乐皆围绕求取功名,也表

现了科举制度对封建文人影响之深。

四、(2023•湖北武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0题。(3分)

送友人归闽

王毅

东南归思切,把酒且留连。

再会知何处,相看共需然。

猿啼梨岭路,月白建溪船。

莫恋家乡住,酬身在少年。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思想情感的理解,不无项的一项是()

A.首联中“归思切”“且留连”写出友人的归乡情切和朋友间的依依不舍。

B.颔联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他日在异乡重逢的画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

C.颈联展开想象,以“猿啼”“月白”来描绘归途情境,流露出诗人的关切之情。

D.尾联中诗人在离别之际劝勉友人不要依恋故土,要趁着青春年少实现人生价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颔联“再会知何处,相看共黯然”意思是:再次相见不知道会在哪里,相对无言,黯然神伤。本句

为虚写,设想未来相见之时;"颔联描绘I诗人与友人他日在异乡重逢的画面”表述有误;

故选Bo

五,(2023•四川绵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1―14题,(15分)

壬子,张从恩、马全节、安申琦■悉以行营兵数万陈于相州安阳水之南。皇甫遇①与濮州刺史恭容彦超将

数千骑前觇②契丹,至邺县,将渡漳水,遇契丹数万,遇等且战且却。至检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日吾属今走

死无遣矣。乃止,布阵,自午至未,力战百余合,相杀伤甚众。皇甫遇马宪,因步战。其仆杜知敏以所乘

马夷之,遇乘马复战。久之,稍解,尊知敏已为契丹所擒。遇日:“知敏义士,不可弃也。”与彦超跃马入

契丹阵,取知敏而还。俄而契丹继出新兵来战。二将日:“吾属势不可走,以死报国耳。”日且暮,安阳诸

将怪觇兵不还,安审琦曰:“皇甫太师寂无声问,必为虏所坦。”语未卒,有一骑白遇等为虏数万所围。审

琦印引骑兵出,将救之,张从恩日:“此言未足信。必若虏众猥至,尽吾军,恐未足以当之,公往何益?”

审琦口:“成败,天也。万一不济,当共受之。坐失皇甫太师,吾属何颜以见天子!”遂逾水而进。契丹里

见尘起,即解去。遇等乃得还,与诸将俱归相州,军中皆服二将之勇。契丹亦引军退,其众自相惊曰:“晋

军悉至矣。”时契丹主在邯郸,闻之,即时北遁,至鼓城。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皇甫遇:后晋名将,曾任太师;②觇:chGn,侦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遇等且战且却去U:后退

B.期知敏已为契丹所擒顾:照顾

C.必为虏所困困:围困

1).军中皆服二将之勇服:佩服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

B.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

C.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

D.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皇甫遇与慕容彦超率领骑兵侦察契丹军队行踪,在准备渡过漳水时遇到了数万契丹兵。

B.皇甫遇与慕容彦超摆开阵势与契丹军队作战,双方从午时打到未时,死伤都非常惨重。

C.张从恩认为安审琦的话不可全信,且契丹军队过于强大,因此不赞成出兵营救皇甫遇。

D.安审琦认为成败由天,但如果失去皇甫遇,将无颜面对皇帝,于是带领军队前去救援。

1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其仆杜知敏以所乘马投之,遇乘马复战。

【答案】11.B12.A13.C14.他的仆人杜知敏把自己骑的马给了他,皇甫遇乘上马再次

进行战斗。

【解析】11.本题考杳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

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B.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顾知敏已为契丹所擒”句意为:寻找杜知敏,已经被契丹擒去。“顾”本

意回头看,这里是寻找的意思,而非“照顾”。

故选B。

1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

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遣矣”句意为:到了榆林店后,契丹大队人马来到,皇甫

遇与慕容彦超二将谋议说:“我们现在退走,将会死尽无遗了!”“至榆林店”动宾结构,“榆林店地名,”应

在“店”后停顿;“契丹大至”主谓结构,应在“至”后停顿;“二将谋曰”主谓结构,"日”表示后面是引

语,应在“日"后停顿;“吾属今走”主谓结构,应在“走后停顿;”因此断句为:至榆林店/契丹大至/二

将谋曰/吾属今走/死无遗矣。

故选Ao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不正确。根据“有一骑白遇等为虏数万所围。审琦即引骑兵出,将救之,张从恩曰:'此言未足信。

必若虏众猥至,尽吾军,恐未足以当之,公往何益?(有一人骑马来报,说皇甫遇等人被北兵数万人包

围;安审琦立即引领骑兵出来,将要去救援,张从恩说:'此话未必可信,假如虏兵真的蜂拥而至,即使把

我军全部派出,恐怕也不足以迎战,您去了能有什么用?'")可知,张从恩认为那个骑马报信的人的话不

可全信,而非“安审琦的话不可全信”。

故选C。

1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

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其仆:他的仆人。以:用:投:给。遇:皇甫遇。复:再,又。

【点睛】参考译文

壬子(十五日),张从恩、马全节、安审琦将全部行营兵数万列阵在相州安阳水之南。皇甫遇与濮州刺

史慕容彦超率领数千骑兵往前方窥测契丹情况,到了邺县,将要渡过漳水,遇上数万契丹兵,皇甫遇等边

战边退;到了榆林店后,契丹大队人马来到,皇甫遇与慕容彦超二将谋议说:“我们现在退走,将会死尽无

遗了!”便停止退却,布设军阵,从午时到未时,力战百余回合,相互杀伤很多人。皇甫遇的马战死,便舍

马进行步战;他的仆人杜知敏把自己骑的马给了他,皇甫遇乘上马再次进行战斗。很长时间之后,危困梢

见缓解;寻找杜知敏,已经被契丹擒去,皇甫遇说:“杜知敏是个义士,不能丢弃他。”便与慕容彦超跃马

杀入契丹军阵,夺取了杜知敏才回来。不一会儿,契丹又派出新兵来战,二位将领说:“我们这些人已经不

能退走,只能以死报国了。”太阳将要落山,拒守在安阳的诸将奇怪前去探测的兵马不见回来,安审琦说:

“皇甫太师一点消息也听不到,必定是被北虏所围困。”话还未说完,有一人骑马来报,说皇甫遇等人被北

兵数万人包围;安审琦立即引领骑兵出来,将要去救援,张从恩说:“此话未必可信,假如虏兵真的蜂拥而

至,即使把我军全部派出,恐怕也不足以迎战,您去了能有什么用?”安审琦说:“成功或者失败,是天意,

万一不管事,理当共同承受其后果。假如胡虎不继续向南来侵犯,而把皇甫太师白白丢失了,我们这些人

有何面目去见天子!"r是渡过安阳水而向北进军。契丹兵看到烟尘扬起,便马上解围而逃跑。皇甫遇等才

得以回来,与诸将一起返归相州,军中都叹服皇甫遇与慕容彦超二将的勇烈。契丹也引兵退归,其兵众自

相惊恐地说:“晋军全部过来了!”当时契丹主正在邯郸,听说后,立即向北遁走,不敢过夜,一直到了鼓

城。

II表达(65分)

六、(2023•湖北黄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19题.(15分)

a黄石作家、“钢的城”作者罗日新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李潘进行对话。b节目中,他们分享文学

之美;传播读书之乐。①借这部作品,罗日新带领读者们共同品味黄石这座城市。

1999年,罗日新下海经商,远走他乡,从此钢厂和黄石成了池()的地方。2008年夏季的一天,

罗日新站在美国休斯敦办公室的世界地图前,在细细m6su6中试图确定家乡黄石的位置。②沉思间,音

日的工友、同事、领导,③一个个在他的脑海中表现。“我仿佛回到了大冶钢厂上班的时光。我突然心潮澎

号:c一定要抓紧时间写写钢铁、写写我熟悉的工厂、工友。”罗日新说。

小说的人物鲜活,既有()的改革者,,d而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温婉、

体贴、善解人意。这样,有效地平衡了作品的硬朗,也给黑红色调的叙述增加了玫瑰的颜色和杳气。

④小说从始至终都被一种巨大的钢铁撞击的铿锵之声笼罩。钢铁的俄造、巨型设备的运转、炉火的喷

薄,让这部小说有了一座钢铁厂般的重量感和力量感,也为乡土叙事占绝大版图的中国文学增添了钢铁工

业叙事的重要一页。

(摘编自陈子才《从〈钢的城〉读懂“钢的城”》,《黄石日报》2023年4月3日6版)

15.下列对文中加点字(湃)的注音和拼音对应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bdi磨拿B.bdi摩挈

C.pai摩拿D.pdi磨拳

16.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魂牵梦萦异想天开B.魂牵梦萦锐意进取

C.心驰神往锐意进取D.心驰神往异想天开

17.文中①②©@处有语病,下列对它们的修改正确且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①处修改为“品味黄石这座城市的深厚文化”。

B.②处修改为“昔日的朋友、同事、领导

C.③处修改为“一个个在他的脑海现形工

D.④处修改为“小说从始至终被一种响亮有力的钢铁撞击的铿锵之声笼罩”。

18.文中abed四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3分)

A.黄石作家、“钢的城”作者罗口新与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李潘进行对话。

B.节目中,他们分享文学之美;传播读书之乐。

C.一定要抓紧时间写写钢铁、写写我熟悉的工厂、工友。

D.而为数不多的女性形象:温婉、体贴、善解人意。

19.文中横线处有一组句子已打乱顺序罗列如下。根据语境,以下四个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小说写出了劳动者身上钢的质地、铁的本色

②也有个性鲜明的普通工人

③从人物气质到作品风格

④同时,更写出了他们身上炉火般的赤诚

⑤书中更出彩的是男性角色

A.②©③④⑤B.②③©©⑤

B.C.④①③②⑤D.④③①②⑤

【答案】15.C16.B17.A18.D19.B

【解析】15.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字形。

澎湃,醛ngpdi,(形)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摩草,m6sud,意思是指用手轻轻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或用手抚摸或用手抚摩(动词)。

故选C。

16.本题考查词语辨析。

“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情切。“心驰神往”意思是整个心思都奔向那里。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

事恃或地方上,一心向往。句中指的钢厂和黄石是他思念的地方,使用“魂牵梦萦”恰当。

“异想天开”比喻想法离奇而不切实际。“锐意进取”指意志坚决地追求上进,下决心强化,力图有所

作为。第二空选择“锐意进取”合适。

故选B。

17.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B.有误,此句无误。

C.有误,应该是“一个个在他的脑海浮现”。

D.有误,此句无误。

故选A。

18.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A.有误,“钢的城”是一部小说,应该用书名号。

B.有误,“分享文学之美”“传播读书之乐”是并列短语,中间用顿号。

C.有误,“写写钢铁”与“写写我熟悉的工厂、工友”属于第二层的并列停顿,中间用逗号。

故选Do

19.本题考查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