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新疆和田地区和田三中中考历史一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2024年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启动二十周年。二十年来,考古人在碎片中寻找线索、在地层里窥见历
史,试图“文明探源”、诠群“何以中国”。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最主要方式是()
A.考古发现B.文献记载C.神话传说D.复原想像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多次巡视全国,立石刻辞,以颂秦德。《琅哪台刻石》上“皇帝……器械一星,
同与文字……奸邪不容,皆务精良……”的铭文说明了秦朝()
A.大一统国家的巩固B.穷奢极欲的暴虐C.灭六国的军事行动D.边疆地区的稳定
3.“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
促进作用。”这段材料概括了丝绸之路开辟的()
A.影响B.目的C.路线D.原因
4.七(2)班同学在历史学习园地的专栏里挑选了以卜图片资料,该专栏的主题可以概拈为()
A.中外交往B.民族交融C.中央集权D.边疆治理
5.表格归纳法有利于总结规律,得出结论。通过下表的归纳,能得出的结论是()
朝代措施
秦朝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彼此制约,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B.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C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不断下降D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6.为拓展学生思维,某中学开展了“思维导图主题命名”活动。如图最恰当的主题是()
A.中国近代主动开放的过程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历程
C.中国近代反抗列强侵略的过程D.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7.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
级官厅之干涉。上述规定()
A.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原则B.强化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C标志着封建主义的彻底结束□.反映了驱除勒虏的革命理想
8.1919年5月爆发的北京学生运动得到了各界群众的支持,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响应学生,影响全国
22个省150多个城市。这场由学生发起、工人扩大的运动()
A.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B.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C.维护了民主共和政体D.是新民主主义苣命的开端
9.如表,可知中国共产党制定土地政策的主要依据是()
中国共产党地政策演变表(建国前)
时期政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
A.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
C.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D.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10.2014年10月是历史上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开始8()周年,老战士黄镇用画笔记录了他经历这一历史事件,
作品中描绘了汹涌的大渡河、白茫茫的雪山和荒芜的草地等.他的这段历史事件的“难忘经历”是指参加了
()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井冈山会师D.红军长征
11.“1954年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有各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有劳动模范、战
斗英雄,有工商界、宗教界人士,还有少数民族、海外华侨代表。”据此可知,该会议()
A.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B.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C.维护了各民族大团结D.确立r最局权刀机关
1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
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必须长期坚持。”材料中“最佳制度”指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一国两制”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
13.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农村经济实力较强的实际经营者承租上地,提供种子、牲畜、农具和其余资本,
使用少量雇佣工人来耕种土地。这种“经营方式”是()
A.庄园经济B.种植园生产C.租地农场D.现代大工厂
14.如图是二战中一次替陆战的战役图解。这一图解可以用于研究()
英国,
苏军
A.二战的爆发B.二战达到其最大规模
C.二战的转折D.反法西斯力量的协作
15.英语每年都会增加一些新词汇,如近些年增加了TheBeltandRoadv(一带一路)、“MultilateralFree
TradcSystem”(多边自由贸易体制)uGlobalSupplyChainM(全球供应链)等一些词汇。材料中这些新
词汇反映出()
A.英国的世界地位不断提高B.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英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16.面对挑战,敢于迎难而上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禀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苞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一林则徐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一一邓世昌
♦当党需要我的时候,我保证亳不犹豫地献出我的生命。一一黄继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和苏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两国的经济
政策,分析出现不同趋势的原因。(3分)
(4)综上所述,给我们推动社会发展以哪些启示。(3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
命,而是欧洲的革命……这两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发生革命的
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
世界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签署《独立宣言》时的场景
材料二经过此事件,纺织、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
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
还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同时为了适应工业化的发展,英国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一一摘编自《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经济基础、政治基础、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社会的发
展迫切要求产生一种新的科学理论,于是马克思主义诞生。
——摘编自高放著《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1848-1917》
材料四19世纪后半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它们之间的冲突也口益加
剧。1914年,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爆发了。
一一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独立宣言》的发布,其斗争矛
头直指哪一制度体系。(2分)
(2)材料二中“此事件”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其对英国发展的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主义延生的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马克思
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所形成的道路是什么?(3分)
(4)材料四中1914年这场“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战争”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3分)
19.近代以来,不同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呈现不同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依靠重炮和商品打开了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在亚洲、非洲、北美洲
和大洋洲占领大量殖民地,建立起庞大的不落”殖民帝国.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二:
时间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2()14年“一带一路”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和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正式提出
2017年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
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据《中国共产党简史》编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崛起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3分)
(3)根据材料二,提炼一个观点或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
楚。)(6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从材料“考古人在碎片中寻找线索、在地层里窥见历史”和所学知识可知,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
最主要方式是考古发现,A正确;
文献记载是辅助方式不是最主要的方式,B排除;
神话传说只能作为参考,不是最主要的方式,C排除;
爱原想像不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主要方式,D排除。
故选:Ao
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要求考生在掌握识记的基础上进行材料的分析,予以作答。
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立石刻辞,以颂秦德”和"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奸邪不容,皆务精良”叫出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巡游歌颂秦朝的功德,统一文字等措施,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巩固,A项正确;题干
未涉及秦朝穷奢极欲的暴虐和边疆地区,排除BD项;“灭六国的军事行动”与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不符,排除C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正行解答即可。
本题以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3.【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
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的大
秦(古罗马地区),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
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故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丝绸之路开辟的影响,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了丝绸之
路开辟促进J'东西方的交流,没有涉及丝绸之路开辟的FI的、路线以及原因,排除BCD。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影响。
4.【答案】A
【解析】和同开琼是日本模仿唐朝开元通宝发行的货币;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郑和下西洋
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榜葛刺进麒麟图反映了明朝的对外交往;清朝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
抗击沙俄侵略。图片反映的是中外交往。故A符合题意;图片反映的是中外交往,不是民族交融、中央集
权、边疆治理,排除BCD。
故选:Ao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雅克萨之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雅克萨之战,考杳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
是知道图片反映的是中外交往。
5.【答案】D
【解析】据题干“秦朝"''设中央政权机构……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唐朝””……皇帝掌握最高
决策权”“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
全由皇帝裁决”可知,i文说明历代干朝不断强化君权,即皇帝权力不断加强。故D符合撅意:题干材料反
映的是中央宜制的变化,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无关,排除A;题干材料反映皇帝权力不断加强,不是丞相
权力不断加强、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不断下降,排除BC。
故选:D。
本题考查历代王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历代王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皇帝权力不
断加强。
6.【答案】D
【解析】题干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这些条约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使中国逐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被迫开放,
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拌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体现了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体现了中国近代反
抗列强侵略的过程,排除C项。
故选:Do
本题考查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A.据材料“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总揽政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及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故A正确。
B.材料未涉及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排除B。
C.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此时的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
D.材料未涉及孙中山民族主义的思想,排除Do
故选:Ao
本题考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8.【答案】D
【解析】A.太平天国运动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错误;
B实业救国是•19世纪末出现的思潮,而不会是五四运动,故B错误:
C.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维护资产阶级的
民主共和政体无关,故C错误;
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标志着中国的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故D正确。
故选:Do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学生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即可.
本题以五四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题干信息的能力。
9.【答案】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地区打土豪,分田地,
建立了革命政权,开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地主减
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
基地。1947年开始的解放区工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哉,为人民解
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所以其调整的主要依据是随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A
项正确;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是土地政策带来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是解放区,排除C项;社会主义
建设的需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掌握相关
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
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原因。
10.【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作品中描绘了汹涌的大渡河、白茫茫的雪山和荒芜的草地等”可知是红军长
征。
故选:Do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长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11.【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有各民主党派的代表人物……海外华侨代表”可知,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
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各个阶层、各个民族,充分体现了民主的广涉性,B项正确:题干反映了民主的广步性,
未体现决策的科学性,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了民主的广泛性,与各民族大团结无关,排除
C项;题干反映了民主的广泛性,未涉及最高权力机关的确立,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答案】B
【解析】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
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
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的自治权。该制度在香港、澳门得到了实践。
据题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是香港、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必须长期坚持。”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中的“最住制度”指的是“一国两制”,B项正确:新中国成
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与国交往的基本准则,排除C项;“求同存异”是1955年
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国两制”的相关史实。
13.【答案】C
【解析】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
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相、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
租地农场,C项正确;庄园是封建经济,与材料的经济方式不符,与雇佣不符,排除A项:种植园是殖民
扩张的产物,不属于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经营方式,排除B项;现代大工厂体现的城市工业生产领域的变
化,不属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资产阶级的萌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
进行作答。
1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可知,诺导底音陆星英美盟军的军事行动,同时苏联在东线对德军作战,体
现了反法西斯力量在不同战场的协作,D项正确;二战爆发的标志是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与诺曼底登陆
无关,排除A项;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与诺曼底
登陆无关,排除B项;二战的转折在欧洲战场是斯大林格勒战役,在太平洋战场是中途岛海战等,诺曼底
登陆不是二战转折,排除C项。
故选:Do
本题考查了诺曼底登陆,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
进行作答。
15.【答案】D
【解析】“'TheBeltandRoad'(一带一路)、'MultilateralFreeTradeSystem'(多边自由贸易体制)、
'GlobalSupplyChain?(全球供应链)”都有利于相关国家发展经济,一带一路加强沿线国家经济联系,
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是多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全球供应链也是强调全球贸易,有利丁经济全球化的加强,D
正确:题干词汇不只是对英国有利,与英国的世界地位无关,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与世界
政治多极化没有关系,排除B;材料不涉及英国的经济实力,题干强调多个国家的经济,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和所学知识
进行作答。
16•【答案】【小题1】历史功绩: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海战壮烈牺牲;黄继光:抗美援朝战
争中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汲取的能量: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等
【小题2】措施:掀起戊戌变法运动。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
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等
【小题3】“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计划:“一五”计划
【小题4】会议:万隆会议;方针:求同存异;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
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解析】(1)主要历史事迹:根据材料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一林则徐”“吾辈从军
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一一邓世昌”“当党需要我的时候,我保证毫不犹豫地献
出我的生命。一一黄继光”并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打击了英国鸦片贩子的利益,维护
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
中,指挥致沅舰奋勇作战,最终壮烈牺牲。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自己的胸障堵侪敌人枪眼,牺
牲自己保护了战友,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能量:结合所学可知,从他们的言论中,我们可以汲取到爱国、
奉献、英勇无畏、要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勇于担当,不怕牺牲等等。
(2)措施: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人“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指的是戊戌变法。甲午战败后,中国有识之
士干是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
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
解放
(3)指什么:材料三中“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实现工业化。工业化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基础,
只有实现工业化,才能使中国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计划:结合所学可知,党和政
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4)会议:结合所学可知,A指的是万隆会议。1955年,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
议。方针:结合所学可知,B指的是周恩来在这个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求同存异”方针的提
出,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可知,“求同存异”方针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
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故答案为:
(1)历史功绩: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海战壮烈牺牲;黄继光: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胸膛堵住敌
人枪眼;汲取的能量: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等。
(2)措施:掀起戊戌变法运动。影响: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等。
(3)“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计划:“一五”计划。
(4)会议:万隆会议;方针:求同存异;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
国际上的影响。
本题考查亚非万隆会议、林则徐虎门销烟、甲午中日战争、抗美援朝,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
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亚非万隆会议、林则徐虎门销烟、甲午中日战争、抗美援朝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17•【答案】【小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小题2】国家干预经济
【小题3】中国粮食产量增加,苏联粮食产量是先上升后下降。
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苏联戈尔巴乔夫实施加速经济改革
的方案,但效果不明显,之后出现下降趋势
【小题4】正确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适合国情,从实际出发
【解析】(1)改革:据材料一“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494年迁都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可
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
历史意义:据材料一“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和所学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可知,改善和巩固了鲜
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2)范例:据材料二“在20世纪3()年代的时候,面对危机,他引进了一些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
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可知,这是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的宏
观调控,是国家干预经济。
(3)变化趋势:据材料三“1950—1984年中国、苏联粮食产量的比较”可知,80年代之后,中国粮食产
量是增加趋势,苏联粮食产量先上升后下降。
原因:据所学可知,中国在1978年之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
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不久,他开始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直到1988年,总体效果
仍然不佳,出现下降趋势。
(4)启示:材料涉及的都是改革,这些改革有成功的,有失败的,从中可以认识到正确的改革是社会发展
的动力,改革要适合国情,从实际出发。
故答案为:
(1)北魏孝文帝改革。
改善和巩固了鲜卑拓跋部与汉人的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2)国家干预经济。
(3)中国粮食产量增加,苏联粮食产量是先上升后下降。
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苏联戈尔巴乔夫实施加速经济改革
的方案,但效果不明显,之后由现下降趋势。
(4)正确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适合国情,从实际出发。
本寇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罗斯福新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
答即可。
本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罗斯福新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
可。
18•【答案】【小题1】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制度体系:英国殖民统治制度
【小题2】事件:工业革命。影响: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促进了英国城市化进程;改变了
英国地理面貌:促讲了人•众教育的推广
【小题3】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
道路(井冈山道路)
【小题4】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国际格局: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
【解析】(1)要求:据材料一“1648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
的要求。”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和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旅游责任险合同范本
- 面点师中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车管所辅警笔试题库及答案
- 数据保密协议书范本
- 招聘会模板试题带答案
- 校国安全顾问合同范本
- 全国摄影竞赛试题及答案
- 基于样本块图像修复算法的优化与创新研究
- 施工便道修复协议书
- 基于极点配置的网络控制系统性能优化与实践应用研究
- CQI11特殊过程电镀系统评估培训教材
- 游泳池设施设备器材安全检查制度
- 工程图学发展史
- 买地做坟地合同协议书
- Unit 8 Lets Communicate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含听力原文)-2025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2025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一(下)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翁源辅警考试题库2025(有答案)
- 2025年医院三基三严护理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保安证考试试题及答案集合
- 2025年全国矿山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 新《公司法》下国有企业外部董事履职问题与对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