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工程模板支撑架、脚手架施工重大隐患判定标准手册(含图文对比及依据规范)一、脚手架工程1.1脚手架工程的基础承载力和变形不满足设计要求。政策标准依据:《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第4.1.1条:地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要求;(2)对地基变形有控制要求的工程结构,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3)对受水平荷载作用的工程结构或位于斜坡上的工程结构,应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GB55023-2022)第4.1.3条:脚手架地基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平整坚实,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2)应设置排水措施,搭设场地不应积水;(3)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胀措施。《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GB55023-2022)第4.1.4条:应对支撑脚手架的工程结构和脚手架所附着的工程结构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当验算不能满足安全承载要求时,应根据验算结果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1.2未设置连墙件或连墙件整层缺失。政策标准依据:《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GB55023-2022)第5.4.2条3款:作业脚手架连墙件应随架体逐层、同步拆除、不应先将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架体。《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第8.2.2条:作业脚手架应按设计计算和构造要求设置连墙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连墙件应采用能承受压力和拉力的构造,并应与建筑结构和架体连接牢固。(2)连墙点的水平间距不得超过3跨,竖向间距不得超过3步,连墙点之上架体的悬臂高度不应超过2步。(3)在架体的转角处、开口型作业脚手架端部应增设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层高,且不应大于4.0m。《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统一标准》(GB51210-2016)第9.0.5条:作业脚手架连墙件的安装必须符合下规定:(1)连墙件的安装必须随作业脚手架搭设同步进行,严禁滞后安装。(2)当作业脚手架操作层高出相邻连墙件2个步距及以上时,在上层连墙件安装完毕前,必须采取临时拉结措施。1.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防倾覆、防坠落或同步升降控制装置不符合设计要求、失效或缺失。1.3.1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防倾覆装置不符合设计要求、失效或缺失。政策标准依据:《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GB55023-2022)第4.4.9条: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符合下列规定:(2)应设有防倾、防坠、停层、荷载、同步升降控制装置,各类装置应灵敏可靠。《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GB55023-2022)第6.0.4条: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应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使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支座、悬挑脚手架悬挑结构搭设固定后;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每次提升前、提升就位后,以及每次下降前、下降就位后。《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第4.5.2条:防倾覆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防倾覆装置中应包括导轨和两个以上与导轨连接的可滑动的导向件;(2)在防倾导向件的范围内应设置防倾覆导轨,且应与竖向主框架可靠连接;(3)在升降和使用两种工况下,最上和最下两个导向件之间的最小间距不得小于2.8m或架体高度的1/4;(4)应具有防止竖向主框架倾斜的功能;(5)应采用螺栓与附墙支座连接,其装置与导轨之间的问隙应小于5mm。1.3.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防坠落装置不符合设计要求、失效或缺失。政策标准依据:《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GB55023-2022)第4.4.9条: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应符合下列规定:(2)应设有防倾、防坠、停层、荷载、同步升降控制装置,各类装置应灵敏可靠。第5.3.10条: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不得拆除防倾、防坠、停层、荷载、同步升降控制装置。《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第4.5.3条:防坠落装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防坠落装置应设置在竖向主框架处并附着在建筑结构上,每一升降点不得少于一个防坠落装置,防坠落装置在使用和升降工况下都必须起作用;(2)防坠落装置必须采用机械式的全自动装置,严禁使用每次升降都需重组的手动装置;(3)防坠落装置技术性能除应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外,还应符合整体上升降脚手架制动距离≤80mm、单片式升降脚手架制动距离≤150mm的规定;(4)防坠落装置应具有防尘、防污染的措施,并应灵敏可靠和运转自如;(5)防坠落装置与升降设备必须分别独立固定在建筑结构上;(6)钢吊杆式防坠落装置,钢吊杆规格应由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φ25mm。1.3.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同步升降控制装置不符合设计要求、失效或缺失。政策标准依据:《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第4.5.4条:同步控制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升降时,必须配备有限制荷载或水平高差的同步控制系统。连续式水平支承桁架,应采用限制荷载自控系统;简支静定水平支承桁架,应采用水平高差同步自控系统;当设备受限时,可选择限制荷载自控系统。限制荷载自控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1)当某一机位的荷载超过设计值的15%时,应采用声光形式自动报警和显示报警机位;当超过30%时应能使该升降设备自动停机。(2)应具有超载、失载、报警和停机的功能;宜增设显示记忆和储存功能。(3)应具有自身故障报警功能,并应能适应施工现场环境。(4)性能应可靠、稳定,控制精度应在5%以内。水平高差同步控制系统应具有下列功能:(1)当水平支承桁架两端高差达到30mm时,应能自动停机。(2)应具有显示各提升点的实际升高和超高的数据,并应有记忆和储存的功能。(3)不得采用附加重量的措施控制同步。二、模板支架2.1模板支架的基础承载力和变形不满足设计要求政策标准依据:《施工脚手架通用规范》(GB55023-2022)第4.1.3条:脚手架地基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平整坚实,应满足承载力和变形要求;(2)应设置排水措施,搭设场地不应积水;(3)冬期施工应采取防冻胀措施。《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第5.2.6条:立柱底地基承载力设计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或工程地质报告提供的数据采用;(1)立柱基础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支安垫木前应适当洒水将原土表面夯实夯平;(2)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其各类回壤土的干重度应达到所要求的密实度。《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第6.1.2.2条:竖向模板和支架立柱支撑部分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垫板应有足够强度和支撑面积,且应中心承载。基土应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对湿陷性黄土应有防水措施;对特别重要的结构工程可采用混凝土、打桩等措施防止支架柱下沉。对冻胀性土应有防冻融措施。2.2模板支架承受的施工荷载超过设计值政策标准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4.3.4条:模板及支架的设计应计算不同工况下的各项荷载。常遇的荷载应包括模板及支架自重(G1)、新浇筑混凝土自重(G2)、钢筋自重(G3)、新浇筑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G4)、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Q1)、泵送混凝土及倾倒混凝土等因素产生的荷载(Q2)、风荷载(Q3)等,各项荷载的标准值可按本规范附录A(作用在模板及支架上的荷载标准值)确定。《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第3.12.3条第5款:模板支架施工荷载:(1)施工均布荷载、集中荷载应在设计允许范围内;(2)当浇筑混凝土时,应对混凝土堆积高度进行控制。《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第8.0.7条:作业时,模板和配件不得随意堆放,模板应放平放稳,严防滑落。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临时堆放的模板不宜超过3层,连接件应放在箱盒或工具袋中,不得散放在脚手板上。脚手架或操作平台上的施工总荷载不得超过其设计值。2.3模板支架拆除及滑模、爬模爬升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或规范要求政策标准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4.5.2条:底模及支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拆除;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同条件养护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第6.4.3条:施工过程中爬升大模板及支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大模板爬升时,新浇混凝土的强度不应低于1.2N/mm2。支架爬升时的附墙架穿墙螺栓受力处的新浇混凝土强度应达到10N/mm2以上。《滑动模板工程技术标准》(GB/T50113-2019)第6.6.3条:初滑时,宜将混凝土分层交圈浇筑至500mm~700mm(或模板高度的½~⅔)高度,待第一层混凝土强度达到0.2MPa~0.4MPa或混凝土贯入阻力值为0.30kN/cm²~1.05kN/cm²时,应进行(1~2)个千斤顶行程的提升,并对滑模装置和混凝土凝结状态进行全面检查,确定正常后,方可转为正常滑升。2.4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未按专项施工方案要求的顺序或分层厚度浇筑混凝土政策标准依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令第37号)第十六条第一款: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专项施工方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8.3.3条:混凝土浇筑过程应分层进行,分层浇筑应符合本规范规定的分层振捣厚度要求(使用振动棒的: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使用表面振动器的:200mm;使用附着振动器的:设置间距应通过实验确定),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放射科肺部CT影像学检查流程
- 湿疹患者皮肤保养要点
- 小儿手术护理培训课件
- 2025合同样本 贷款合同变更协议模板
- 2025年元宵灯会制作合同书
- 《牛津天文学词典》阅读笔记
- 2025年上海市农业机械作业服务合同范本
- 2025海洋、江河、内河联合运输货物水运合同登记单
- 2021年北京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试题汇编:宇宙航行
- 2025买方有权解除购房合同的理由
- 燃料电池-课件
- 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大全-精品完整版
- GB/T 1185-2006光学零件表面疵病
- 锚杆工程隐蔽验收记录
- 2020年汽车物流企业组织结构及部门职责
- 混凝土原理与设计10压弯承载力课件
- 幼教培训课件:《家园共育体系建构与实施策略》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课件
- 2023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比赛场次公开课获奖课件
- 初中物理人教九年级(2022年更新)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教学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