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初调研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6题;共13分)1. (2分) (2017高二上江苏开学考)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_它似乎是很喜欢接近人的,只要它觉得我们不会伤害它。时而沿着水边,回到有人的地方时而到岸旁嬉戏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时而离开它的幽居藏到灯芯草丛中A . B . C . D . 2. (2分) (2018高一下赣榆开学考)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 .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B .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 . 我
2、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D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 (2分) (2017高三上天水月考)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A . 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B . 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但理解能力比刘言强C . 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李莉的理解能力比刘言强D . 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4.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1)桐庐街道虽小,却并无狭窄之感, , 这似乎是别的
3、小城市中所不常见的。(2)我住在楼上,窗子又正对着风口,每当狂风大作, , 常令我夜不能寐。街树疏疏地种在道旁道旁疏疏地种着街树屋瓦齐鸣,龙吟虎啸龙吟虎啸,屋瓦齐鸣A . B . C . D . 5. (2分) (2017高二上景县开学考)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_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_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_ , _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_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_ ,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A而且但
4、是虽然是因为所以B但/然而纵使因为因而C但是因为虽然/尽管因此D可是因为但是即使/总之A . AB . BC . CD . D6. (3分) (2016高三上姜堰期中) 下面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三国演义中,为避曹操追兵,刘备携新野十多万百姓逃奔江陵,张飞护着刘备且战且走,赵云保护刘备的家小。混乱中,有人称赵云投奔曹操了,但刘备并不信。B . 三国演义“败走华容道”中曹操曾三次大笑,一笑而张飞出击,二笑而赵云杀到,三笑而关羽出阵,活画出曹操刚愎自用、自命不凡的性格特点。C . 三国演义中,曹操召见祢衡,以礼相待,但是祢衡竟然将曹操手下的文武官员尽数辱骂一番。后来曹操大宴宾
5、客,祢衡又脱衣裸体,击鼓辱骂曹操,曹操只好将他当场处死。D . 三国演义中,周瑜和孙权设计骗刘备入吴相亲,想以他为人质讨回荆州,不料被孔明识破其诡计。赵云按照孔明的三条锦囊妙计行事,结果吴国太真招刘备为婿。E . 红楼梦中,袭人、晴雯等凑钱为宝玉庆寿,在晚上偷偷掷骰饮酒为戏。为更加热闹,又悄悄请来宝钗、黛玉、探春、李纨还有香菱等,群芳夜宴,主仆尽欢。二、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9分)7. (19分) (2018高一上扶余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
6、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
7、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选编自明史徐阶传)【注】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
8、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畿内,古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一指京城管辖之地。文中指京都辖区。(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B . 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C . 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D . 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2) 下列对文中划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第三,在文中是指在科
9、举会试考试中,获得一甲第三名,称为探花,赐进士及第。B . 服除,在文中指除去丧服,守丧期满。丧服有五种,分别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C . 故事,在文中是指先例,旧例,跟“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句中的意思相同。D . 皇子,指皇帝的儿子。皇太子,是中国皇帝正式继承人的封号,是储君的一种,授予的对象必须是皇长子。(3) 对下列划线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原谅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又欲肆其西封肆:扩张晋军函陵军:军队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提起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A . B . C . D . (4) 下列句子,划线
10、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以乱易整,不武(替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假如没有)B .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夫晋,何厌之有(厌烦)C .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共其乏困(供给)D .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沛公则置车骑(放弃)(5)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B .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得复见将军于此C . 项伯杀人,臣活之愿大王稍假借之D . 为击破沛公军军中无以为乐(6)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B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C .
11、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D .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秦王必喜而善见臣(7) 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他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有图谋不轨之心,又想借仇鸾事件做文章,都没有成功。B . 徐阶行事讲求谋略。在吏部折节庶官,庶官皆愿为用。自度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事奉他,且更加精心写青词迎和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危语使严嵩害怕而罢手。C . 徐阶做事有主见。仇鸾被诛,时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没有同意;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还请求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D
12、. 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比如皇帝不想徐阶离开自己;进入内阁官居一品后,九年之内一再加官进爵;所进言都被采纳。(8)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三、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8. (7分) (2020运城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贺新郎刘过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想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击筑悲歌,酒酣箕踞。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更忍对,灯花弹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江东、渭北相思
13、句。歌此恨,慰羁旅。注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曾靠在柱子上弹铗唱道:“长铗归来乎,食无鱼。”(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本词上片开头三句写“西来”途中的情景,“几番风雨”既指自然界的风雨相加,也暗含 词人羁旅漂泊的艰辛。B . 词人希望鸿雁作使传递书信,可是家乡遥远,音信全无,更令人生出韶华已逝、功业未建 的无限感慨。C . 下片首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委婉地写出了自己功业无着落的现状,又引出了对当年 豪情壮志的回忆。D . “词之言情,贵得其真,从下片看,这首词像是写给一位朋友,倾吐郁郁衷怀的,所以真情毕露,挥洒无余。(2) 本词运用了多种抒情方式
14、,请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 四、 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9. (10分) (2016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_,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_,_”,表明作者在乱世中的审时度势,先保证生存的基础,并不急于功取功名。马说中“_,_”两句,表现了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往往在马夫的手里忍受屈辱而终究会埋没。在陋室铭中,作者在文中结尾把自己与古代贤士相比,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话是:_,_。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_,_。五、 现代
15、文阅读 (共3题;共24分)10. (12分) (2019高三下吉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山顶的海风胥得意当罗布在电视上第一次看到无边无际的大海后,他便知道了高原上那些叫海子的地方不是大海,而是湖泊。藏区的人们世代在高原上生活,他们把雪山脚下或是草地上面的湖泊叫成海,是因为他们觉得眼前的这片水域太大了,像是他们心中的海。罗布想要走出高原,他想拥有一片真正的大海。自从有了这个梦想之后,他几乎天天都在做着关于大海的梦。罗布想象不出大海的样子,哪怕是海在翻卷着浪花,推打着海岸,但那只是电视里的画面,根本闻不到海的味道。罗布想要去看大海。但这只是梦想,他的祖祖辈辈都在高原上,没有一个人去
16、过海边。尤其是当爷爷听说罗布想看大海时,爷爷笑了,说咱们高原上处处都有海子。又一年征兵开始了,让罗布惊喜的是要从家乡征一批海军。当得知这个消息时,罗布像是疯了一样,他央求阿爸一定允许他报名参军。阿爸没有阻拦他,只是问:“难道不是海军你就不想去了么?”罗布说:“不论是什么我都会好好干,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海军。”罗布如愿以偿了。当他领到水兵服的时候,他觉得梦想成真了。那天,他在草原上飞快地狂奔,雪山在飞舞,草地在旋转。“我听到了大海的呼唤。”罗布的喊声,一直飞向湛蓝的天空。新兵营在城市的郊区。几乎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罗布都能隐隐地听到军舰的汽笛声,浑厚悠远。每一个梦里,军舰都能在罗布的眼前出现。
17、可是,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们轻轻的鼾声。罗布最愿意训练的课目是队列训练。其他的课目都是迷彩服,队列训练的时候,新兵要穿上水兵服。风一吹来,罗布能够看到飘带在班长脑后飞舞,那个时候,他总会走神,一直在想飘带在脑后轻盈舞动时自己帅气的样子。新兵下连队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罗布不停地追问班长他能够分到哪个舰上。班长却对他说:“所有人都要服从分配。”罗布认真地点头。一入伍,他就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新兵下连队那天,罗布坐上了接新兵的车。可是,让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汽车越走离海的方向越远,最后停在了一座山顶的雷达站前。罗布被分到了海军的一个雷达站。雷达站建在山顶上,只有这一座孤零零的房子。四下望去,只
18、有连绵群山和密布的森林。站长说:“这里距离大海有100公里,但我们却在为军舰提供着信号。我们是军舰的眼睛。我们守护的是和平。”站长说得很慷慨,也很动情。站长已在山上工作20多年,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时间一天天过去,失望的情绪笼罩住了罗布,他不知道自己这个海军战上怎么会跑到这个大山里来。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塔楼顶上,隐隐地能望到最遥远的地方白茫茫的一片。他不知道那是云雾还是海岸。那一天,罗布看到站长下了岗之后,又爬上了塔楼,他也悄悄地跟着爬了上去。站长站在塔楼顶上,目光像是穿越了眼前所有的远山和密林。罗布问站长:“你是在想家么?”站长摇摇头:“每年都能回一次家,不太想
19、了。我当了20多年兵了,却一次还没出过海子。”“海子?”罗布很吃惊。“对。我们家乡那儿都是大草原,我们把草原上的湖泊叫作海子。其实,那不是真正的大海。”罗布一步跨向站长,他努力了好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雾气漫上来了,整个山谷云雾涌动,这时,风也刮了起来。站长轻轻地对罗布说:“看,这多像大海呀。”罗布使劲地点头,说:“像,太像了!站长,我都听到了海风。”山上的风确实像是海风。因为风正一下一下吹拂着罗布和站长帽子上的飘带。(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写罗布被分配到雷达站,见到大海的愿望落空,出乎他的意料。这一情节合乎情理,因为前文有
20、多处伏笔交代。B . 罗布在新兵营,总是梦到军舰,但每次醒来,只能听到战友的鼾声。表现了他对大海的强烈渴望以及愿望未能马上实现的失落。C . 小说的细节描写富有表现力。“肩上的杠杠一个接着一个,脸上的皱纹也一道挨着一道”一句,生动地概括了站长20多年的军旅生涯。D . 小说用极为简省的笔墨描写了罗布的爷爷和阿爸,通过只言片语表现了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的质朴天性和乐观态度。(2) 小说中“海子”和“大海”有何寓意?两者在文中交错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小说最后一段有何艺术效果?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11. (6分) (2020高一上亳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20
21、世纪以前,我们都说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六经。不过,到了20世纪,随着西方文学理论传入中国,并逐渐取得了统治地位,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学术界关于神话是文学起源的观点就居于主流地位。神话是具有神圣性的关于神的故事,重在社会功用性,神话当然对西方文学影响很大。那么,在中国,文学的源头究竟是神话,还是六经呢?刘毓庆认为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六经。他的理由有如下几个方面。中国古代没有神话概念,这就意味着神话未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存在。所谓的上古神话,其实是对上古史的一种记述方式。徐旭生先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说:“上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当下文学史著作中所讲
22、述的上古神话,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共工触山等,并不是产生在上古,而是战国以后,真正属于上古的神话很有限。像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黄帝战蚩尤等,这属于上古神话,而这些神话都有历史作内核,其实是上古史的神话化。即使神话存在,也构不成文学之源的功能。所谓“源”,一定要形成对“流”的规定性作用才行。即所谓“本立而道生,源治而流清”,它要决定其“流”之巨细清浊。只有有了“流”,“源”的意义才能成立。尽管中国上古产生过神话,但这些神话对中国文学并没有规定性,形不成“源”的功能。无论怎样抬高它,它也无法取得像希腊神话在欧洲文学史上那样的地位,它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并不像研究者所说的那般巨大。我们可
23、以做这样的设问和思考:假如没有上古神话,中国文学是否会逊色?中国文学史是否会改变它的形态与发展方向?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个巨星如“李杜”“苏黄”“唐宋八大家”是否会出现?我想结论是很清楚的。假如没有西方学者神话研究的理论与观念的输入,恐怕至今人们也不会意识到有神话的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神话,中国文学史不会重写;而没有六经,中国文学史则必须重写。因而把神话定位为中国文学之根,是不能成立的。将神话作为中国文学之源,是用西方概念规范中国学术的结果。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讲义虽然是借鉴日本学者的文学史著作写成的,但仍然把“以治化为文”认作正宗。到1923年,汪剑余将林氏著作改编为本国文学史时,开始引入了“神
24、话”概念,并说:“自汉以后,神话大兴。”鲁迅、茅盾都是较早研究中国神话的学者,但鲁迅撰写的汉文学史纲要和茅盾撰写的中国文学变迁史中,都没有给神话位置。神话为文学史作者普遍关注,应该是在上世纪中叶的事情。这其中当然有中国神话资料钩沉工作取得的进展,更重要的是随着苏联文学理论的传入,神话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里程。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和前提,由此有人推论中国上古也应该像希腊一样有一个神话为主体艺术的时代,神话也应该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土壤和前提。如陆侃如、冯沅君中国古典文学简史、李长之中国文学史略稿、詹安泰中国文学史、杨公骥中国文学等,都是将神话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开端来论述的。(摘编自中国文学的
25、源头是什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六经曾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但是随着西方文艺理论传入中国,中国一些文艺理论工作者开始对这一“共识”提出疑问。B . 西方文艺理论界普遍认为西方文学起源于古代神话,因为古代神话具有神圣性和社会功用性,而且对西方文学产生规定性作用。C . 诸如“李杜”“苏黄”“唐宋八大家”等中国文学史上巨星们的出现,是否要以中国上古神话的出现为前提,确实难以判断。D . 无论是陆侃如、冯沅君的中国古典文学简史,还是李长之的中国文学史略稿等,都受外国文学理论的影响,都把中国文学史的开端定位为神话。(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
26、一项是( ) A . 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和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是两种不同时代的神话,前者出现的时代要远远晚于后者。B . 像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等上古神话也并非“虚造”,因为它们都有历史作内核,所以只能算上古史的神话化。C . “本立而道生,源治而流清”,揭示了“源”和“流”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即“源”对“流”具有规定性作用。D . 林传甲、汪剑余、鲁迅、茅盾等在撰写中国文学史时,都不认为神话是中国文学之源,甚至没有意识到神话的存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刘毓庆看来,中国神话并非独立存在的文化形态,正如徐旭生所言,中国神话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
27、、核心,并不是凭空虚构出来的。B . 中国古代神话对中国文学史没有规定性,但是六经对中国文学史却有规定性,所以中国文学史的“源”是六经而非神话。C . 是否作为独立存在的文化形态,是否对文学史的发展产生规定性作用,这才是判定神话是不是中国文学源头的必要条件。D . 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出现的基础和前提,一定程度上也能由此推出中国神话是中国文学的“源”的结论,因为两地神话出现的时期和作用不同。12. (6分) (2017高二下商水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黄河远上”还是“黄沙直上”全唐诗中王之涣的七绝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但是对诗中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却一直争论不
28、已,我以为应是“黄沙直上”。原诗是: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981年出版的沈祖棻唐人七绝诗浅释中,作者从文学角度对“黄沙直上”和“黄河远上”的韵味意境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这可能就是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吧。只是这富于美感的“黄河远上”是否是王之涣的原词呢?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同他的登鹳雀楼一样,采用的是不加渲染的白描手法,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玉门关位于甘肃西部沙漠中的疏勒河谷,距黄河最近处(青海共和曲沟)的直线距离有770公里,距凉州(甘肃省武威市)的黄河达1000公里。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
29、,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这首凉州词又称出塞,被全唐诗收在第17卷“乐府杂曲”中,是供乐工制曲演唱的歌词,是在当地唱给出塞入塞的政吏、商贾和游客听的,有劝人思归之意。采用“黄河远上白云间”这种虚幻的曲词亦与当时演唱的氛围不符。王之涣出生晋阳(今太原),又是当时熟知和善写边塞风光的著名诗人。正因为他有耳闻目睹家乡沙尘天气和西北边关地区沙尘暴天气的经历,才能写出“黄沙直上白云间”这样生动形象的新颖绝句,使整首曲词沁人肺腑,确能使听者感到出塞之悲凉而动容怀乡。我国地质学家王嘉荫在1963年编著出版的中国地质史料中,已经注意到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型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史书记载里称这种天气为雨
30、土,如北魏“景明四年(504年)八月辛巳,凉州雨土复地,亦如雾”。在王之涣所处年代及其前后50年间,旧唐书上记载的雨土天气有:“德宗贞元十年(794年)三月己亥,黄雾四塞,日无光”这是一些发生在京师(也可能包括当时比较繁华的北方地区)的雨土记载,由此可以毫不怀疑地推论,当时在沙漠环绕的玉门关地区确有可能发生与“雨土复地,亦如雾”和“黄雾四塞,日无光”相同的“黄沙直上白云间”的天气现象。40年来,一些文学家和科学家曾多次指出“黄河远上”之误。1963年,我国气象学创始人竺可桢指出:“现行唐诗集第一句作黄河远上白云间,但古本唐诗原为黄沙直上白云间。依照玉门关的气候和地理看,后者是合理的。”我国古典
31、文学研究家刘永济在1981年出版的遗著唐人绝句精华中指出:“此诗各本皆作黄河远上,惟有计有功唐诗纪事作黄沙直上。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1983年10月26日,我国地质学家尹赞勋在科学报上撰文指出:“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背离原意,不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横排简体字全唐诗中,凉州词的第一句是“黄砂直上白云间”(集作“黄河远上白云间”)。这里的“集”指的是清宫廷内所藏全唐诗集,为清初季振宜所编,这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全唐诗同时刊出“黄沙(在表述微小石粒时砂、沙二字相通)直上”和“黄河远上”两种版本,而且主次分明,具有正本清
32、源的作用。它让人们看到了王之涣身后流传一千二百多年的“黄沙直上”,也看到了近三百年来从出现到取代“黄沙直上”的“黄河远上”。孰实孰误,不言自明。研究古代诗文,有时从美感角度提出取舍,似无不可。但是,那种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未必是恰当的。只有当我们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变异,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的时候,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选自中国图书评论,(有删改)(1) 本文不取“黄河远上”而用“黄沙直上”,下列各项中不支持这种观点的一句是( )A . 前四字现行诗集大都舛误为“黄河远上”,不合当地实际情况。B . 赞同“黄沙直上”的主张实际上是把诗词内容与历史的
33、、地理的、人文的环境截然割裂开来的做法,只是从富于美感的角度阐述。C . “黄沙直上白云间”流传了1200多年,“黄河远上白云间”自清代开始流传,不到300年。D . 把“黄河远上白云间”搬到玉门关来,是与该词的特色和作者的“寓意于物,寓情于景”的风格大相径庭的。(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清初季振宜编写的全唐诗集是目前所知的出现“黄河远上”的最早版本。B . 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是因为他们在研读诗作时,更多甚至完全考虑审美感受,即将自己主观的东西强加到诗作中,有违作者初衷。C . 沈祖棻认为,许多诗坛名家钟爱“黄河远上”、摈弃“黄沙直上”的原因,可能是“黄河远上”较富于美感。D . 人们对凉州词第一句是“黄沙直上”还是“黄河远上”一直争论不休,原因之一是评赏的角度不同。(3) 下面对原文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研究古代诗文,应该用历史的记录去明辨原本状态,用今天的事实去探寻历史真相。B . 王之涣写出凉州词这样脍炙人口的诗作,是个人创作风格、生活环境和演唱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C . 竺可桢、刘永济、尹赞勋对“黄河远上”作正误辨析的具体角度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分析、研究诗歌要尊重历史实际的思想。D . 凉州词一千多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汽车用铅酸蓄电池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规划研究建议报告
- 信息技术-通信行业行业深度报告:太空算力:打破传统地天观重构天基智能版图
- 健康牙齿课件
- 2025年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分析报告
- 营销管理部内部管理办法
- 蔡甸区湿地公园管理办法
- 蚌埠市街区经营管理办法
- 证监会融资融券管理办法
- 衢江区土地整治管理办法
- 规划及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 2025至2030年中国森林消防车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 2025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所属单位内部遴选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生产与运作管理试题及答案
- 暑假的一次冒险经历记事作文4篇范文
- 入职预支薪资协议书
- 煤炭工业矿井建设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 职业技术学院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2024慢性、重大疾病、肢体伤残疾病中医康复方案
- 微生物检验潜在风险试题及答案讨论
- 2025台州市椒江区辅警考试试卷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