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课件模板-001(共4)_第1页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课件模板-001(共4)_第2页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课件模板-001(共4)_第3页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课件模板-001(共4)_第4页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课件模板-001(共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课件模板-1,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一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一 辨肝脏病证文

2、并方:,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目巟目巟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一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一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小泻肝汤 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 枳实(熬) 芍药 生姜(各三两) 上三味,以清浆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不瘥,即重作服之。 大泻肝汤 治头痛目赤,多恚怒,胁下支

3、满而痛,痛连少腹迫急无奈方: 枳实(熬) 芍药 甘草(炙,各三两) 黄芩 大黄 生姜(切,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一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一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小补肝汤 治心中恐疑,时多恶梦,气上冲心,越汗出,头目眩晕者方: 桂枝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心中悸者,加桂枝一两半;冲气盛者,加五味子一两半;头苦眩者,加术一两半;干呕者,去大枣,加生姜一两半;中满者,去大枣;心中如饥者,还用枣。,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一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一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咳逆、头苦

4、痛者,加细辛一两半;四肢冷,小便难者,加附子一枚,炮。 大补肝汤 治肝气虚,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 桂心 干姜 五味子(各三两) 旋覆花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 竹叶(各一两) 大枣(十二枚,去核,一方作薯蓣)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 心病者,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是眩仆,

5、视有余不足而调之。 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陶云:心德在耎(耎(ruan,软)意为祛弱)。,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小泻心汤(第一方) 治心中卒急痛,胁下支满,气逆攻膺背肩胛间,不可饮食,食之反笃者方: 龙胆草 栀子(打,各三两) 戎盐(如杏子大三枚,烧赤) 上三味,以酢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少顷,得吐瘥。 大泻心汤(第一方) 治暴得心腹痛,痛如刀刺,欲吐不吐,欲下不下,心中懊憹,胁背胸支满,腹中迫急不可奈者方: 龙胆草 栀子(捣,各三两) 苦参 升麻(各二两) 豉(半升) 戎盐(如杏

6、子大三枚) 上六味,以酢六升,先煮上五味,得三升许,去滓。,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内戎盐,稍煮待消已,取二升,服一升。当大吐,吐已必自泻下,即瘥(一方无苦参,有通草二两) 小补心汤(第一方) 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者方: 栝蒌(一枚,捣) 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 右三味以白酨浆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再服(一方有杏仁,无半夏,熬) 小补心汤第一方即金匮要略之桥蒌薤白半夏汤,主证及药味皆符,惟金匮要略用“白酒一斗”,本书用“白酨浆一斗”,据外台秘要载此方,白酒即白酨浆,千金要方作白酨浆,实为一物,古又称“酢”,即今之黄酒。,辅

7、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敦煌中医药精萃发微:第8页:白酨浆中的酨字读再,外台秘要释为酢浆,也就是米醋。) 大补心汤(第一方) 治胸痹,心中痞满,气结在胸,时从胁下逆抢心,心痛无奈方: 栝蒌(一枚,捣) 薤白(八两) 半夏(半升,洗去滑) 枳实(熬,二两) 厚朴(炙,二两) 桂枝(一两) 上六味,以白酨浆一斗煮取四升,每服二升,日再。,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一方有杏仁半升,熬,无半夏) 辨心包络病证文并方(第二方) 心胞气实者,受外邪之动也,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善笑不休;虚则血气少,善悲,久

8、不已,发癫仆。 小泻心汤(第二方) 治胸腹支满,心中跳动不安者方: 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三两) 上三味,以麻沸汤三升,渍一食顷,绞去滓,顿服。,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大泻心汤(第二方) 治心中怔忡不安,胸膺痞懑,口中苦,舌上生疮,面赤如新妆,或吐血,衄血,下血者方:黄连 黄芩 芍药(各三两) 干姜(炮) 甘草(炙) 大黄(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小补心汤(第二方) 治血气虚少,心中动悸,时悲泣,烦躁,汗出,气噫,脉时结者方: 代赭石(烧赤,以酢淬三次,打。,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9、:,一方作牡丹皮) 旋覆花 竹叶(各二两) 豉(一两,一方作山萸肉) 上方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怔惊不安者,加代赭石,为四两半;烦热汗出者,去豉,加竹叶至四两半,身热还用豉;心中窒痛者,加豉至四两半;气苦少者,加甘草三两;心下痞满者,去豉,加人参一两半;胸中冷而多唾者,加干姜一两半;咽中介介塞者,加旋覆花至四两半。,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大补心汤(第二方) 治心中虚烦,懊怔不安,怔忡如车马惊,饮食无味,干呕,气噫,时或多唾,其人脉结而微者方: 代赭石(烧赤,入酢中淬三次,打。一方作牡丹皮) 旋覆花 竹叶(各三两) 豉(一方作山萸

10、肉)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一两) 上方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三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三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小泻脾汤 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 附子(一枚,炮) 干姜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三 辨脾

11、脏病证文并方,三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大泻脾汤 治腹中胀满,干呕不能食,欲利不得,或下利不止者方: 附子(一枚,炮) 干姜(三两)黄芩 大黄 芍药枳实 甘草(炙,各一两) 上方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 大泻脾汤之六味药,甲本为“附子、干姜、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先抄“甘草”,又涂改为“芍药”)”,乙本为“附子、干姜、黄芩、大黄、枳实、甘草”。,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三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三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按本方通例,凡五脏泻汤大方,皆由六味药组成,其中,有五味药诸方皆同,即姜、芍药、大黄、黄芩、甘草,只有一味药诸方各异,此一味药出自该脏泻汤小方,据此,大泻脾汤应由前列五

12、味药加附子组成,方中不应有“枳实”,枳实是大小泻肝汤的代表药物。 小补脾汤 治饮食不化消,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 白术(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三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三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若脐上筑动者,去术,加桂四两;吐多者,去术,加生姜三两;下多者,仍用术;心中悸者加茯苓一分两;渴欲饮者,加术至四两半;腹中满者,去术,加附子,一枚,炮;腹中痛者,加人参一分两;寒者,加干姜一分两。 甲本、乙本皆作“一分”,按本草经集注“四分成一两”,据本书通例,用量不当如此

13、之少,疑“分”当为“两”字之误,今改。,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三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三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大补脾汤 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消,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方: 人参 甘草(炙,各三两) 干姜(三两)莪术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一方作牡丹皮,各一两)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分四服,日三夜一服。,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四 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四 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肩息,背痛,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

14、。取之膺中外腧,背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四 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四 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小泻肺汤 治咳喘上气,胸中迫满,不可卧者方: 葶苈子(熬黑,捣如泥) 大黄 芍药(各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喘定止后服。 大泻肺汤 治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欲得气利者方: 葶苈子(熬) 大黄 芍药(各三两) 甘草(炙) 黄芩 干姜(各一两) 上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服。,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四 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四 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小补肺汤 治汗出口渴,少气不足以息,胸中痛,脉虚者方: 麦门冬 五味子 旋覆花(各三两,一方作牡丹皮) 细辛(一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热者,去细辛,加海蛤一分两;若闷痛者,加细辛一分两;咳痰不出利,脉结者,倍旋覆花为二六两;若眩冒者,去细辛,加泽泻一分两;咳而吐有血者,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