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耕作学,Chapter 2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资源、环境条件决定种植 作物生产包容于生态系统,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种什么?,种多少?,种哪里?,何时种?,如何种?,温度,光照,降水,土壤, 生物,资金,技术,市场,政策.,畜禽水养殖,依据和保障,Section 1 农业资源与环境,1.1 农业资源的种类与特点 1、概念 能被人类的活动转化为资财的一切。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2、种类 (1)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与社会资源(Social resource) 自然资源来源于自然界,是天然的,身外地的。包括气候、水、土地、生物等,其中生物资源是农业
2、生产的对象,气候、水、土地资源是其环境;,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社会资源是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出来的、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生产资源,包括劳畜力与机械、电力与燃料、化肥与农药、资金与技术等。 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社会资源是保障; 农业生产过程实际是人类通过社会资源对自然资源加以利用和加工,把自然资源中潜在的能量转变为现实的农产品的过程。 (2)物质(基础)与精神(关键,无穷,变物质) (3)原生(原初,本性)与次生(创造,培育) (4)可再生(宇宙,生物,社会经济)与不可再生(枯竭、丢失),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3、基本特性,整体性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
3、机整体,综合考虑利用 区域性 地区、地域差异,南北、东西、高低、城乡,因地制宜利用 有限性 明显不足,时间、空间、形式,手段 ,核心是提高效率 可变性 变幻莫测,日、季、年,量、质、功能,重点是捕捉、对策 多用性 一物多用,日光(光温钟)、土(种养用),必须合理配置 无限性 时间、世代、进化,发现、替代、技术进步,必须创新养护,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1)资源的有限性与经济利用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农业资源是有限的充分而经济利用,提高其转化效率;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多少不同决定发展途径和特色; 不同资源种类不同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2)自然资源的可更新性与合理利用 生
4、物可繁衍、气候可循环、土地可培肥; 自然资源的可更新性是有条件的合理利用。 (3)社会资源的不可更新性与有效利用,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1.2 环境因子与生活要素,1、概念 环境因子: 生物有机体的所有环境要素,包括无影响的要素 生态因子: 对生物生长发育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 生态环境: 生态因子的总和 (基本)生活因子: 生物的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环境因子,包括光、温、水、肥、气。,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2、生态因子种类,3、生活因素的特性与调控,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1)基本生活因素的同等重要性与不可代替
5、性 每一种生活因子均发挥着独特的生理功能,不可缺少,也不可代替。栽管上不一定同等重要。 (2)作物的产质量是全部生活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各生活因素相互联系和影响,综合作用于作物。,表 沃里尼春黑麦盆栽试验结果(19世纪,德国) (0.1g/盆),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3)最小因子定律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数量最不足的生态因子。理解三要点: 存在最小因子 最小因子是关键 最小因子可变化 (4)耐性定律 各种生物对每个生态因子都有一个适应的范围,过多、过少都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活动,耐性范围 生物对生态因子的最大忍耐量和最小需求量之间的差异(生态幅、
6、生态价)。理解四要点: 一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一种生物不同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 一种生态因子的状况会影响生物对其他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 对多种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都很宽的生物,其地理分布范围也很广,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5)生活因素的适应与调控,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2.1 光资源 1)光质(光谱) 有效生理辐射(PAR)0.38-0.76微米,45%-50% 高效辐射段(红橙、蓝紫光),绿光不易吸收 热量辐射段(红外波段) 影响 产品品质,茶、水果、蔬菜 生长和产量,健壮、倒伏、病害,育苗 红光利于醣的合成,蓝光利于蛋白质合成,利于甜瓜发
7、育生长,果实早熟20天,糖分和维生素增加 紫色薄膜对茄子增产 蓝色薄膜对草莓增产,对洋葱不利 紫外光抑制细胞伸长、植株增高,促进植株健壮。 散射光利于光合作用,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Section 2 农业资源与耕作制度,计量单位: 照度Lux(晴天1013万Lux), 辐射通量cal/cm2.s, J/cm2.s, W/cm2 1 cal/cm2.s=4.18 J/cm2.s=4.18 W/cm2 1 J/cm2.s=1 W/cm2=1/4.18 cal/cm2.s 1 cal/cm2.s7000080000 Lux,2)光强,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影响,适合作物
8、 碳3与碳4,耐荫与喜阳 辣椒、生姜、玉米 生产潜力 个体光合速率, 群体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玉米、高粱、甘蔗,小麦、甜菜,耐荫作物,3)光时,日照时间长度,小时 影响 光周期现象(晚稻) 长日照植物 短日照植物 中性植物 定日植物 4)中国光资源特点 多,分布差异,利用率不高,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190,150,80,120,130,140,120,120,150,150,150,140,160,170,180,110,110,100,90,120,北高南低 北方120-150千卡/平方厘米/年 南方90-110千卡/平方厘米/年,西高东
9、低 沿海100-110千卡/平方厘米/年 内陆140-160千卡/平方厘米/年,高高低低 青藏高原140 Kcal/cm2.y 长江以南100 Kcal/cm2.y,最低 四川盆地80 kcal/cm2.y 最高 西藏150-190 kcal/cm2.y,2.2 热量资源,1)热量指标 0 (活动)积温(喜凉作物起始温度) 10 (活动)积温(喜温作物起始温度) 无霜期(一年内连续无霜日平均数) 作物临界温度及其出现时间 冬小麦分布-20-22度, 水稻抽穗1820度, 喜温作物最热月份大于等于18度,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平均温度分布,固定 纬度(南高北低) 高度(低高高低)
10、季节(夏高冬低),随机 云量(少高多低,旱高雨低) 大气环流、洋流(暖流高寒流低),小范围 地形(阳坡高荫坡低,顶低谷高,水体冬高夏低) 人类热中心(城高乡低),2)影响热量的因素,3)温度与作物生长及分布,温度与产量(同化量、消耗量、净生产量、生物量、同化产物分配) 温度与发育(生理活动、发芽、出苗、出叶、发育、春化) 适温范围(温度三基点) 温度与作物分布(积温需要量、小麦、玉米、花卉) 温度与熟制分布(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温度影响小麦灌浆天数,气温与玉米小麦光合强度,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积温分布,6000,4000,丰富(=
11、10度积温2000-8000度,适合多熟种植地区占2/3,青藏高原最少),夏季高温(南北相差2-4度,京广2度,喜温作物分布广,如水稻、玉米),冬季差异大(南北相差30-40度,熟制差别大),冷害频繁(西北、东北,寒潮,春寒,秋寒),2.3 水资源,1、水分指标 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总量1) 季节月份分布(各月降水及差异,有效性) 干燥度K=(0.16t)/r t: 10 积温 r: 同期降水量 4, 4-1.5, 1.5-1.0, 1.0-0.5, 0.5 干旱, 半干旱, 半湿润, 湿润, 很湿润,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潜在蒸发蒸腾量(PET),土壤和植被共同的最大可能蒸腾
12、量(土壤水分充裕、植被全部覆盖地表):决定于辐射、温度、风速等 湿润指数(MI)=P(降水量)/PET 0.75 极干旱, 干旱, 半干旱, 半湿润, 湿润 地下水深 地下水位距地表距离 可利用水资源量 过境水量 流经本区域的地表水量(包括灌溉条件),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2、水分与作物生长及分布,作物类型需要(旱生、中生、湿生、水生),不同作物耗水量,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蒸发蒸腾量,蒸腾量,蒸发量,玉米生长期累计蒸散量与土壤蒸发量,4/28 5/27 6/26 7/25 8/25 9/4,600 500 400 300 200 100,发育阶段需要和影响(临界阶
13、段,苗期与成熟期,营养生长于生殖生长期、产量形成期),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一些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产量/消耗水分量),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增施氮肥对高粱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耗水量(消耗水分量/产量) 与肥料有关 与作物及生长期有关(豆科多碳四少,苗期少),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3、中国水资源特点,1.水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全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
14、一。 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水土资源区域分布不相匹配 全国水资源80%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3490 m3,亩均水资源量4300 m3,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14.7%,人均水资源量770m3,亩均约471m3,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对发达,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其中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尤为突出。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
15、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水资源补给年内与年际变化大 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年内汛期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左右(南方60%,北方80%左右)。中国水资源中约2/3是洪水径流量。降水和径流的年际变化很大,大部分流域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况,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开发利用难度大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尖锐的主要原因。,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2.4 地貌,1、地势 海拔高度,影响温水光进而影响土等资源: 温:海拔升高,温度降低; 水:海拔升高,降水增加; 光:海拔升高,光
16、增强;,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2、地形(地貌) 表层特征,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河流、沼泽、沙漠、坡向、坡度等。 光热:阳坡大于阴坡; 水:南干北湿; 土:坡陡水土流失重、丘陵一、二、三台土。,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不同坡度和坡向所接受的太阳直接辐射(kcal/cm2/d),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3、中国地貌特点: 比例结构各类地貌比例 西高东低,南山北平,西北沙漠,2.5 土地资源,(1)土地利用指标 面积 全国、四川、雅安、草坝、村、户(土地面积、陆地、水面) 位置 生态经济区、水、路、远近(土地质量指标之一) 利用适宜性 农、林、牧、鱼、
17、工、矿、商、城镇,稻、玉米、棉花(适合于不同的用途) 肥力、土地质量 水、旱、荒、平整、灌溉、产量(生产能力、开发潜力、价值),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耕地面积,统计公布145000万亩,实测18-22亿亩,一般实际面积比上报面积增加30-50%(农业资源主要指标) 垦殖率(农耕面积占总面积比例) 西藏低、江苏高、上海更高,全国13%,江苏省50%,上海60%、西藏3%,森林 13.4%,宜林 荒山 8%,草地 41.7%,耕地 10%,其他 23.2%,世界 中国,土地 耕地 森林 草地,水田,旱地,森林,沙漠,宜农 荒地 3.7%,中国土地利用状况(亿亩),(2)中国土地资源特点,比例结构 荒地多、耕地少 耕地13%,林地3%,草地40%,宜农荒地4% 人均耕地少 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今后可能降至0.8亩的极限水平。 潜力 后备耕地少(2亿亩),单产水平高(300公斤)/亩)、复种指数高(160%)、增产潜力有限,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质量,优、中、差各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受各种限制因子制约,19%侵蚀、11%土质差、9%洪涝、7%盐碱、3.6%应退耕 草原退化三分之一 植被 植被与耕作制度的关系(影响水、土、气候,生物资源、生态指示),耕作学 第二章 资源辨识与耕作制度,工业装备与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玉屏侗族自治县“特岗计划”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考试练习题库【答案】
- 消费心理分析
- 项目进度管理
- 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详解
- 2025年电子用高纯气体项目合作计划书
- 教育科技引领下的医疗教学装备的创新与发展
- 2025届安徽省芜湖县一中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创新教育模式下的领导力挑战与机遇
- 商业视角下的教育产业变革游戏化学习的融资前景
- 广播与电视传输发射技术课件
- 道德观教育教学课件
- 合同履约证明书范本
- 公司劳务派遣服务协议
- 医院检验科培训课件:《标本溢洒处理流程》
- 九阳豆浆机的推广方案
- 通讯ACS510字节解释-
-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揿针技术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
- 路面弯沉温度修正系数
- 选矿厂安装施工方案设计
- 客户关系管理程广见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