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1页
201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2页
201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3页
201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4页
2018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必修三,第三单元,考试方向概要,1,立足于授课时间结构:这个授课时间主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从“什么”、“为什么”、“怎么”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 “什么”强调中华文化的三个特点。 “为什么”强调弘扬和继承中华文化的作用。 “怎么办”强调如何再创造中华文化的光辉。 2脚手架单元和教材结构:本单元主要突出中华文化的特点和精髓,是文化生活知识的回归,即从宏观文化到中华文化的焦点。 我们在复习时应立足于感知中华文化、为什么发展中华文化、如何发展中华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感知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于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力的集中体现了民族精神。 为什么发展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于中华文化

2、的力量和民族精神的作用进行整合。 如何发展中华文化,应立足于文化革新(宏观)和弘扬民族精神(微观)进行分析。高考复习战略、重点理论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华文化源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二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三个特性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地域性、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名士专注、速记图表、状元笔记、中华文化、独特性、力量、基本特征考点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有特色的光辉历史,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近年来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选题中,主要考察中华文化两个基本特征的区别和判断。 主要主题主要分析和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3、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练,中华文化的特征还包括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等。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经历了自身的光辉历史,天命神权“敬德保民”思想、诸子起义、百家争鸣、促进统一民族文化发展、儒教、古代中华文化的高度发展、宋明理学的发生、近代西洋文化的传承,深刻影响了早期中华文化,进入了形成了气度恢复的全盛期, 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有很大影响,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考点1、中华文化源长、博大精深,(2)源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表现了与中华文明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退,有的消亡,有的明显从黄河、长江流域开始的中华文明经历了沧桑,但一直以来,始终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无限的魅力。 证实汉字和史学典籍,注意试点一

4、、中华文化源长、博大精深、试点一、中华文化源长、博大精深,特别是文字不能与汉字同等,几千年来,汉字对于写中华文化,继承中华文明起了很大作用。 文字是指人类的所有文字,文字的发明继承了人类文明,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两者存在着包容关系。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帆风顺。 中华文化经历了自己光辉的历史,但近代衰落,落后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2)汉字是文字的一种。 汉字内容丰富,得到中华各族人民的认可和通用,但是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可和通用,不能粗略地说汉字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字。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3)创造了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什么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落的过程原因:中国封建统

5、治的日益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如何创造中华文化的新光辉a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光辉。b .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里耕种。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结合现代文明,维护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c .创新角度(见教材P55 ),考点1,中华文化源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博大,独特性,文学艺术,区域性,区域特征,重要贡献,【考点】:中华文化源长,博大精深,2独特性,独领风骚。 重要的证言、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反映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对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着独特的作用。 总的来说

6、,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1)独特特征、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考点1、中华文化源长、博大精深;(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原因:受我国幅度广、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的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区特征不同地域文化问题的关系:不同地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参考,相互吸收,逐渐融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楚黔文化分别具有水乡文化和边疆山寨文化的特征。 考点1、中华文化源长、博大精深;(3)中华宝物、民族自豪(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民族文化的作用与体现:各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丰富多彩,都对中华文化的形

7、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 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族的文化,有中华文化的共通性,义有各的民族特性。 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中华文化。 它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对中华文化的认知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厚文化的基础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试点1、中华文化源长、博大精深、【误区1】认为中华文化是在中国这个古老土地上培育的文明,各地区

8、的文化都是一样的纠正: (1)中华文化是中国各地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但中国幅度宽,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的发展程度也不同(2) (3)中华各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族的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各自的特性。 (2)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对中华文化的强烈共鸣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基础和较强的民族凝聚力。 了解中华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可以把世界文化和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结合起来。 共性、民族、相互促进、试点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

9、文化的贡献,1,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各特色民族文化的异彩多彩,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1)中华文化的共性和个性:中华各民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和各自的民族特性。(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的宝物,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意义: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的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对中华文化的强烈共鸣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厚文化的基础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

10、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1)三者之间的区别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它是中华民族具有的共同价值观、想法民族文化:指民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在某个地区范围内生活,通过血缘或密切的社会关系结合,具有共同语言、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的稳定人民的共同体。 民族文化是这个共同体能够代表历史和现在创造的共同特征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私伟大的民族精神。 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2)三者联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

11、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中华各族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和各自的民族特性。 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共同拥有的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基础和较强的民族凝聚力。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中华民族精神扎根于几千年的优良文化传统中,是维持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考点1、中华文化源长、博大精深、考点2、中华文化包容性、(1)包容性地位:中华文化源长、博大精深,从其包容性中受益的是。 (2)包容性的含义:即追求同

12、一性和兼收的积累。 所谓“追求同一性”,就是与其他民族文化友好相处;所谓“合并积累”,就是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3)包容性的表现:中国古代思想家各自尊敬,但主张“万物培育不害,道共存不矛盾”。 正是这种包容会通的精神,才使中华文化有了卓越的融合力。 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中华民族善于根据汉族文化吸收不同地区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包容中外不同民族的文化。 速记图: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的含义:追求差异意味着与其他民族的文化。 合并和积累意味着文化交流中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以和平关系交流,另一方面有

13、利于加强对自己文化的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华文化的力量、基础是固定的,要求相同的东西,合并积累,和平相处,吸收,参考,同意,1正确理解和突破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别是(1)注意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和和平相处。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并不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和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包容性不会融合其他民族文化,也不会融合其他文明。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识语:广泛吸收、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合、借鉴等。 误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只是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文字记载着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的成果。

14、 几千年来,汉字写作中华文化,为继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很大作用。 历史学典籍的出现,可以记录和传达很多历史经验、资料史实。 因此,中华文化源从汉字传入和史学典籍保存传入中受益,有其合理性。 但是,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是因为它特有的包容性,即追求同一性和兼收。 这种包容性有助于民族文化在和平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提高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误区: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不同民族的民族文化色彩不同。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各民族的文化之间未必没有共通性。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有自己的民族特征和中华文化的共同性,各

15、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共鸣和归属感。 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试点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台湾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如何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什么启示? 关系:台湾文化是由历史、地理原因形成的具有台湾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它是多种文化交流的产物。 台湾文化来源于中华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是个性和共性、叶和根的关系。 台湾文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同时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启示: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识,我们应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发展中华文化,以文化为纽带,增强文化认识共鸣,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考点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二中华文化的力量;一体现中华文化力量的中华文化力量深深融入民族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鼓励中国人民克服数千年来的困难,战胜内忧外患;二再创造中华文化的新光辉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取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适应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协调,维护和体现民族性。 如何提高生命力、精神力量、力量的源头、时代性、中华文化的竞争力,试点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