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北京的春节_第1页
30北京的春节_第2页
30北京的春节_第3页
30北京的春节_第4页
30北京的春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赏图激趣,谈话导入,同学们,欣赏了刚才这几幅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描述的是中国哪个传统节日?,大家都来回忆下:你们是怎么过春节的?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一起来学习北 京的春节。,课题简析,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里,寓意着福到了。北京人贴春联也有讲究的,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北京人喜欢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 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庙会 是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北京的春节,小学语文多媒体课件,学 习 目 标,1、会读写课后14个生

2、字;能正确读写相关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重点)。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难点),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收在老舍 文集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标出自然段,想想意思,课文按什么线索写?给课文

3、划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熟记新词,腊月 初旬 展览 蒜瓣 饺子 翡翠 榛子 栗子 爆竹 风筝 逛庙会 走马灯 杂拌儿 寺院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张灯结彩,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灯火通宵: 张灯结彩:,词语解释,形容又零碎又乱。,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 出现了一番新气象。,白天黑夜不间断。,表示无可奈何,不得不如此。,整个晚上都亮着灯。,挂上灯笼,系上彩绸。 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文章线索,这篇课文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的,条理很清楚。,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描述从腊八到过小年的情况。 第二部

4、分(第7段):描述除夕过节的盛况。 第三部分(第8-10自然段):描写正月初一情况。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描写元宵节盛况。 第五部分(第13段):描写 春节结束的情景。,段落层次,用段意归并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主要内容,画卷,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夜,正月初一以及元宵节的情景,最后写正月十 九春节结束。,再读课文,我们已经知道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人们有哪些活动或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

5、在 表格的右边。,填写表格,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 玩意儿,预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品味重点,1、(读)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体会到,北京的春节开始得早。,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北京的春节也

6、就是从最冷的时候 开始的。,引用“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俗语说明,冻死寒鸦,2、(读)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 八粥这一民俗特点。,腊八粥,3、(读)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

7、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你从哪些角度体会到“除夕真热 闹”?作具体分析。,从“味、色、声”的角度体会到除夕真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从人们活动的角度体会到除夕热闹。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吃团圆 饭、放鞭炮、守岁等活动表现了 除夕的热闹。,对“除夕吃团圆饭”你又有什么体会?,透过“ ”、“ ”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包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万不得已,必定,什么叫“守岁” ?你知道守岁有几重意义吗?,

8、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 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 给父母延寿。,4、(读)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 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 容上的匠心独运。,一个“又”字,你看出了什么?,5、(读)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

9、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读着这段话,我们从“处处、整条大街、几百盏”体会到灯的数量多,从“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体会到灯的种类多,从而让我们 体会到元宵热闹、美好的情景。,数量多,种类多,6、(读)“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从哪里看出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一句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总结上文,揭示这几段文字 的中心意思,流露出对元宵节的 喜爱之情。,“处处张灯结彩,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买各种花炮燃放,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有看的,有玩的,有吃的,怎能不美好快乐呢?,作用:,7、(读)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

10、在正月十九结束了。,怎么理解残灯末庙?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到了最后 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浑然一体。,答2、北京的春节是从腊月初旬开始,到正月十九结束,北京的春节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热闹、忙碌 、喜庆、团圆、美好。,答3、北京人过春节

11、时,作者对腊八 、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四个时间段的情景进行了详细描述。其它时间段的情景都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印象深刻,分清详略,通过同学们填写表格,通过重点句子的品析,你知道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正月初一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 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主次分明,印象深刻。,2、中心思想:课文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 了 展示了 表达了,课文总结,1、整体印象:学了这篇课文,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美好、快乐),春节的隆重与热闹,,中国节日的 温馨和美好,,作者对传统文 化的喜爱之情。,3、写作特色: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全文内容安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