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3.7压强》(第1课时)教案 浙教版_第1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3.7压强》(第1课时)教案 浙教版_第2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3.7压强》(第1课时)教案 浙教版_第3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3.7压强》(第1课时)教案 浙教版_第4页
七年级科学下册《3.7压强》(第1课时)教案 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7压强(第1课时)【教学思想】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本节课,是留在沙滩上的脚印和捏笔时手指的不同感觉将学生带进了压强的学习之中,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和积极性。在学生探究出了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按图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这时利用课件展现八组学生倍感亲切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分类,并从中找出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的途径,这些会使学生感到物理不是抽象而枯燥的,而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趣味盎然。在课后,又

2、引导学生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本学所学知识分析“国道不堪重负”的原因,并结合社会实际,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培养了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和利用正确的价值观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2自由开放,自主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本节课,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环节中,打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照单抓药”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探索发现的空间,表现在:一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器材,甚至从身边找一些代用品来完成实验;二对同一探究问题,探讨出多种实验方案,摆脱了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

3、探究的过程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解放学生的双眼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去实验,解放学生的大脑去思考,解放学生的嘴巴去交流,使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发挥,充分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领略探究过程的美好与和谐,体验探究问题成功时的喜悦,呈现出一种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格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3授之以渔,终身受用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本节课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这一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弄清了原来未知的知识压力作用效果跟哪

4、些因素有关,这与科学家的创新发明在本质上并没什么两样。在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的同时,还对学生渗透求知方法的教育,正是控制变量、比值定义、类比、对比、分类、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丢掉“拐杖”,主动地参与到知识获取过程中去,这些方法将成为学生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教材分析】压强是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它是在学习了力及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和牛顿第一定律及二力平衡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初中科学教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在本节教学内容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此因素有关”,是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主要载体,“什么叫压强”是

5、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此外,压力、压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节教材从生活场景走进物理学习,又从物理学习走进社会应用,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社会的密切联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4)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

6、能力、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2)在压强概念的学习中,学习运用比值定义法和类比法。(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利用日常用品探索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2)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重点难点】1重点:压强大小决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2难点: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及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学法】教法:启发

7、谈话与讨论相结合。学法:控制变量法、比值定义法、类比法、对比法、分类法、归纳法。【教具学具】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学生用:圆珠笔、压力小桌、砝码、钩码、木板、木条、面粉、细砂、海绵、橡皮泥、铁钉、杯子、砖头、纸盒、图钉、木块及周边其它物品。【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让学生同时捏住圆珠笔的笔尖和笔帽,认真体验手的感觉。3鼓励学生从看到的、感觉到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通过观察和体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问题一:沙滩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问题三:捏

8、住笔时,手为什么会感到疼痛?问题四:为什么捏笔尖的手感觉更疼一些?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一是帮助学生消除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误区;二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压力的存在与作用效果的不同;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初步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初步解决上述问题。2明确探究课题:教师引导:既然上述现象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么现在,你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3猜想假设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验进行猜想。4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回顾“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5进行实验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从课桌

9、上已备的器材或身边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选择器材,来验证猜想。6分析论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7交流评估鼓励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并对自己及他人的实验提出评估意见。8教师小结表扬各小组的创新设计,提出改进意见或期望,并板书实验结论。经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沙滩上留下脚印是因为沙滩受到人的压力,手感到疼是因为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提出探究课题: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大胆猜想并交流经讨论,明确实验方案:让受力面积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让压力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相互切磋,合理分工,共

10、同实验,研究发现。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倾听、感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里不需对压力下定义。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从自己的求知愿望出发提出了探究课题,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温故、知新建立概念1围绕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当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不同,将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引出压强的概念:3利用课件将速度的概念与压强概念进行

11、对比,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压强的公式和单位。4简介帕斯卡在力学方面的突出贡献。5例题应用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巡回指导,及时反馈小组讨论,寻找方法: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理解基础上记忆。思考并回答。倾听并感悟。学生独立解答。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建立压强的概念。渗透类比及比值定义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学以致用指导生活1引导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你希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希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2课件展示8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分析:(1)哪些生活场景需增大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压强?(2)哪些生活场景需减小压

12、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减小压强?3小游戏:全体立正,如何迅速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认真体验并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和归纳。有的迅速改为单腿站立,有的脚尖踮地,有的迅速抱起桌上的书、书包等物品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既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畅谈收获系统升华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从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三方面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一起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强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促进情感的提升。课后延伸思维拓展课件展示汽

13、车超载、国道破坏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课后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道路破坏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以“国道不堪重负”(或其他)为题,写一篇科学小论文。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板书设计】3.7.1压强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三、增大压强:F大或S小 减小压强:F小或S大二、压强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1Pa=1N/m2压强教案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名称

14、、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4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3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

15、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3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广泛性,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面积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 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 教具准备: 压力小桌、泡沫塑料、砝码、橡皮泥、木条、弹簧秤、投影仪、录像机及录像机资料等 课时安排:3课时 2观察教材中P66两幅精美的图片:小小的蝉可以把口器插入坚硬

16、的树皮,体态庞大的骆驼却可以凭借宽大的脚掌成为沙漠之舟 3同学们自己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体验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从同学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这些现象中,大家会想到什么问题吗? 二、进行新课 师请同学们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生人走过沙滩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生人在雪地上,对雪地的压力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人陷了下去,而另一个没陷下去? 生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的感觉为什么会不一样? 生蝉为什么可以将尖尖的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中? 生人走过沙滩能留下脚印和软软的沙滩有关系,因为在水泥地上走过就看不到脚印 生用笔尖扎手会感到很疼,蝉的口器能插入很硬的树皮中,是因为笔尖和蝉的口器都很尖。 生我认为上面的那些

17、现象都是力作用的结果 师请同学们分析,人站在地面上、板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时,人对地或粉笔盒桌面的作用力的情况 生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扳擦或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时对平桌面也有向下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应等于物体的重量 师当我们要将钉子钉人墙面或将一枚图钉按在墙上(也可请一名同学演示,感觉)时钉子对墙面的作用力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生按图钉或钉钉子的时候钉对墙面有垂直于墙面的作用力 师同学们刚才谈到的几种力的情况,它们有共同的地方吗? 生不论是对地面、桌面的力还是对墙面的力,它们都是垂直作用在接触面上的作用点在地面或墙面(接触面)上 师我们把这种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

18、力叫压力 演示静止在斜面上或从斜面滑下的物体 师请同学们分析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生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垂直作用在斜面上 投影 a粉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c按图钉时图钉对墙的压力 图略: 通过分析学生应明确,有些压力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产生的但大小并不一定都等于重力,只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大小才等于重力在很多情况下压力和重力无关,压力不是重力 生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师同学们可以大胆猜想 生力越大产生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生用笔尖和笔帽扎手时用的力差不多大可用笔尖扎得很痛而笔帽则没有什么感觉, 说明压力的作

19、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无关。而是和力作用的面积有关 生我们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压力作用的面积可能都有关系 师研究物理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实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大家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选择合适的器材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 (同学们分组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们的活动最后进行交流) 第一组: (1)先将沙子装在一个平底、敞口的玻璃容器中将沙面摊平 (2)把压力小桌腿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在桌面上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腿陷入沙子里的情况 (3)将沙面摊平后再将压力小桌面朝下放在沙子上,分别加2个和4个砝码,观察并记录小桌陷入沙子里的情况 实验表格:略 分析实验现象: 结论: 第二组:参考教材P67图1313的方法设计实验 (1)准备三块完全相同的橡皮泥(将橡皮泥编号)和两根完全相同的细木条 (2)将一根细木条放在1号橡皮泥上通过挂有1个钩码的弹簧测力计使木条对橡皮泥产生压力 (3)取下l号橡皮泥,换上2号橡皮泥弹簧测力计上挂上2个钩码重做上面实验 (4)取下2号橡皮泥换上第3号橡皮泥将两根木条放在橡皮泥上,重复实验(3) 比较三块橡皮泥的形变情况和第一组的结论相同 师两组同学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两组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