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文言断句和翻译.ppt_第1页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文言断句和翻译.ppt_第2页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文言断句和翻译.ppt_第3页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文言断句和翻译.ppt_第4页
第二部分 第一单元 第四节 文言断句和翻译.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鲁侯养鸟,昔者海鸟止于鲁郊,鲁侯御而觞之于庙,奏九韶以为乐,具太牢以为膳。鸟乃眩视忧悲,不敢食一脔,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注】 御,迎接。九韶,传说是舜的乐曲。,第四节文言断句和翻译,1翻译下面句子。 此以己养养鸟也,非以鸟养养鸟也。 译文:_ 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答:_ 答案1.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 2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参考译文】 从前,有只海鸟落在鲁国都城的郊外,鲁侯亲自把它迎接到祖庙里,毕恭毕敬地设宴迎接,并将它供养起来,每天都演奏古时的音乐九韶给它听,安排牛羊猪

2、三牲具备的太牢给它吃。鲁侯的这种招待把海鸟搞得头晕目眩,惶恐不安,一点儿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过了三天就死了。 鲁侯是用他自己享乐的方式来养鸟的,而不是按照鸟的生活方式来养鸟啊。,(2012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家有名士,【注】 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有删改。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就:靠近。 答案C,济先略无子侄之敬济益叹其难测,非复一事虽兄弟宗族亦以为痴唯父昶异焉浑曰:“何如我?”卿家痴叔死未 ABCD 解析本题从内容理解角度考查信息筛选。是王济的感叹,他对王湛有所了解;

3、表明父亲王昶对王湛是了解的;是晋武帝的话,与王湛的家人无关。均与题干要求不符。分别说明王湛的侄子、兄弟宗族、哥哥都不了解王湛,合乎题意。 答案A,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家人不了解王湛的一组是 (),A王湛不被人了解,连侄儿王济也曾以为叔父痴呆,每次去祖父墓地祭祀从不看望叔父,见面不过寒暄而已。 B王济看到王湛床头放着周易,感到奇怪,问叔父要此书何用,是否看过此书,流露出对叔父的轻视。 C王湛看不上王济的那匹马,王济于是牵来督邮的马喂养,十几天后给叔父试骑,方知叔父骑技极为高超。 D王济告诉父亲,说叔父远比自己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后来见到武帝时,又说叔父王湛超过了魏舒。,3下列对正文及注解

4、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本题从夸大其词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济脱时过”说明王济有时也拜访叔父,A项说“从不看望叔父”是夸大其词。 答案A,(1)因共谈易,剖析入微,济所未闻,叹不能测。 译文:_ (2)浑问其故,济具叹述如此。 译文:_ (3)武帝每见济,辄以湛调之。 译文:_ 解析本题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这道题涉及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介词结构后置和省略句。(1)“因”是连词,于是;“微”是精妙、精微;“叹”后省略宾语“王湛”。(2)“具”,详细。(3)“辄”,副词,就;“以”,介词,拿;“调

5、”,调侃。,4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1)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叹(叔父)深不可测。 (2)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叙述(一遍)。 (3)武帝每次见到王济,总是拿王湛来调侃他。,(汝南内史)王湛守孝期满,脱下孝服,就在墓地结庐居住。他哥哥王浑的儿子王济每次来拜扫坟墓,大都不拜访他的叔叔,他的叔叔也不迎候他。王济有时偶尔拜见他,也不过说些冷暖之类的话。后来随便试探着问些近来的事情,王湛的回答很有文采,出乎王济的意料之外,王济非常吃惊,继续与他交谈,(他们的言谈)转而进入了精微的境界。王济在这之前一点儿也

6、没有子侄(对叔父)应有的敬意,等到听了王湛的言论,不禁感到敬畏,心理和形体都恭肃起来。于是留下来和叔叔谈论,整日整夜(不止)。王济虽然才智出众,但是审视自己却觉得自己少了点什么,于是叹息说:“家中有位名士,三十年了,我却还不知道!”王济要离开的时,【参考译文】,候,叔叔王湛送他到大门口。王济的随从骑了一匹马,非常难驾驭,很少有人能骑得上这匹马。王济随口问他的叔叔说:“喜欢骑马吗?”王湛回答说:“也喜欢啊。”王济又让他骑那匹难骑的马,他的叔叔骑马的姿势优美,摇动马鞭如圆环,即使是善于骑马的人也比不上他。王济更加感叹其才华难以估测,不仅仅是这一件事。邓粲的晋纪上说:“王湛,字处冲,是太原人。隐藏起

7、自己的德行,没有谁了解他,即使是他的兄弟和宗族中的人,也都认为他痴,唯有他的父亲王昶认为他很奇特。王昶死了,王湛居住在墓边,王湛哥哥的儿子王济去看望王湛,见到他床头有本周易,就对王湛说:你用这个做什么呢?你看过这本书吗?王湛笑着回答: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有时看看,今天正要和你谈谈。王湛于是和王济一起谈论周易,(王湛)分析精微,王济从来没听说过,感叹(叔父)深不可测。王济生性喜欢马,而他所乘的马奔跑速度快,王济非常喜欢它。而王湛说:这匹马虽然快,但是力薄不能坚持走长路。最近我见督邮骑的马,应当比这匹马好,只是饲喂不足而已。王济牵来督邮的马,喂了他十几天的谷子,与王湛比试。王湛此前从未骑过马,突然

8、间骑马驰骋,动作步骤与王济没有差异,而这两匹马的表现不相上下。王湛说:今天咱们在车路上直行,怎么能分辨马能力的大小?应当到蚂蚁窝边的小土堆边比试。于是到蚂蚁窝边土堆附近让马绕圈,王济的马果然倒了下来。他的有见识和天生的才能竟然到了这样的程度。”,回到家,王浑问王济:“怎么一下子出去那么多天?”王济说:“刚得了一个叔叔。”王浑问他这样说的缘故,王济感慨地把此事如此这般详尽地叙述(一遍)。王浑说:“比我怎么样?”王济说:“他是在我之上的人。”武帝(司马炎)每次见到王济,总拿王湛来调侃他,说:“你家的傻叔叔死了没有?”王济以前常常不作答。了解叔叔以后,武帝又像从前那样问,王济说:“我的叔叔不傻。”王

9、济称赞他实际上很有才华。武帝说:“可以和谁相比呢?”王济回答:“在山涛之下,在魏舒之上。”晋阳秋上说:“王济能够鉴识人才,见了王湛,叹服他的德行高深。当时的人评价王湛上比山涛不足,下比魏舒有余。”,魏舒身长八尺二寸,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后值朋人少,以舒充数,于是发无不中,加举措闲雅,殆尽其妙。 (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有删改)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要揣摩句意,找出动词及施事者。“不”是副词,那么“修”就是动词,“修”是“学习”的意思,要带宾语,因此“常人近事”后要断开。“工”有擅长的意思,后面要有宾语,因此到“射”要断开。“入

10、”的宾语只能是“山泽”,故此处要断开。,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 过6处),“大获”是“猎”的结果,因此在“大获”后要断开。“为”是动词,“后将军钟毓长史”是其宾语,此处应断开。“与”是介词,“参佐射戏”是其宾语,故“射戏”后断开。最后在“画筹”处断开。 答案不修常人近事/少工射/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钟毓长史/毓与参佐射戏/舒常为坐画筹。,【参考译文】 魏舒,身高八尺二寸,不学习平常人当前的事。年少的时候就擅长射箭,进入山林沼泽中,每次打猎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做了后大将军钟毓的长史,钟毓与参佐们射戏。魏舒替他们画筹计数。后来遇到参与射戏的人数不足,就让魏舒来充

11、数,魏舒投射没有不中的,再加上他举止娴雅,几乎能把射戏的妙处都显现出来。,限定时间: 你应该在20分钟内完成题目。 方法指导: 做题前,你应关注两个细节: 1可以先看后面的题目,减小阅读的难度; 2翻译句子时可以先在草稿纸上写一下,然后进行修改,最后誊抄在答题卷上。,【示例1】 (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严祺先文集序 归庄,考点分解一鉴赏人物形象,【注】 浼(mi ):玷污。,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B项,拔:超出,超脱。 答案 B,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题干例句中的

12、“其”和C项中加点的“其”均是代词,他的。A项,指示代词,那个;B项,代词,他;D项,句中语气词,表示期望。 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 “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子并进行断句的能力。文言句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理解句子含义,这是句读的基础;二是要借助文言句式的特点;三是要借助某些虚词或标志。据此,我们

13、可以做以下分析:“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是两个语义明确的独立的句子,需要停顿;虚词“故”,“所以”的意思,它领起一个总结性的句子,因为这个句子较长,所以,需在其主语“其文立言之旨”和谓语“多今人之笑为迂者”之间作一停顿。因此,A项的句读才是正确的。 答案A,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参考译文】 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他的诗歌也与众不同,独具特色。然而考亭先生(朱熹)曾经批评他的文章庸俗,指出他的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就是庸俗的啊,韩愈难道不也是想孜孜以求,志在功名利禄的吗?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它的俗气才行

14、。现在天下许多文人,出身民间,却常常到名人那里通报自己的姓名,而且早上写了一篇文章,到晚上就想镌刻成铭文,常常写成一大本书。在巴结贵人和结交名人时,就带上这些文章作为礼物,像这样,文章即使很好,也显得有些庸俗。我读严祺先的文章,深深地赞叹他能够矫正这些错误,超脱庸俗。无锡这个地方自从顾端文、高,忠宪两位先生在东林讲道以来,继承了源远流长、濒于遗失的学风,这样,前代流传下来的学风才未丧失殆尽。严祺先生于顾、高二人的故乡,诵读流传下来的文章,接受前辈的教诲,受到儒家思想的感化,精通经学。平日里注重名节,谨慎地出仕和退隐,触及世上的功名利禄,好像要被玷污了。愤怒郁闷的情绪,遇到事情就表现出来,所以他

15、的文章表达的思想,大多被当时的人们耻笑为迂腐。韩文公曾经说过:“别人讥笑自己,自己心里却感到高兴。”人们讥笑韩文公,只是因为他的文辞被流俗之人讥笑,他仍然是一代杰出的儒学宗师;如果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被流俗之人讥笑,不又超出古人一等了吗?虽然这,样,让韩文公生活在当今社会,他文章的思想内容,应当也像严祺先先生一样迂腐,一定不会写出呈给宰相的书信、城南的诗句,被儒学大师讥笑了。严祺先的文章,我看到的只有几十篇,这些文章说理论事,语言明快严谨,一位恭谨温顺的儒生,其文章却能够致人死地,其文辞的作用真是大啊!然而我认为就文章语言的华丽而言,即便是当今那些不能免于俗的文人,有的或许也能做到;更何况那些能

16、做到矫正错误、超脱庸俗的原因,在于文章的思想的人呢,世人都会来讥笑他们是迂腐的人。世人都讥笑他是迂腐的,只有我不认为他迂腐,却欣然赞叹他,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啦!,【命题揭秘】 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古文原是不加标点的,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在句意结束时用“。”断开,叫“句”;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古人很重视辨明“句读”,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未断句的古书。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角度看,就需要练习断句。这也是湖南新高考中出现断句考查形式的依据之一。 从现有高考试题来看,断句考题分主观题和客观题两种形式,湖南省多

17、采用客观题形式。,断句 要提高断句能力,从根本上说,要多读一些难度适当的课内外文言文来增强语感。当然借用一定的方法,抓住一些标志,也是用来解答断句题的辅助手段。 1凭语感,先断易。 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先易后难。 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例: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世说新语) 句中共有四个人物“诸葛亮”“魏明帝”“晋宣王”“辛毗”,两个地名“渭滨”“

18、关中”,一个官名“军司马”;句中动词有“次、震动、惧、战、遣、为”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断句: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司马。 【参考译文】 诸葛亮驻军在渭水岸边,关中地区震惊动乱,魏明帝十分惧怕晋宣王出战,于是派辛毗出任军司马。,2“云”“曰”“道”,对话明。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3辨虚词,明语气。 如“盖、夫、其”等发语词常放在句首,“耳、乎、哉、焉、也、耶”

19、等语气词常放在句尾,“之、以、则、而”等助词、介词、连词常放在句中。 例: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战国策齐策四),从句意看,这段文字是使者与赵威后的对话。威后的对话中有三个相同的结构,都以“耶”字结尾。在第二个“曰”字后面齐王使者的话中,“岂”是表反问的副词,应放在句首,和后边的“乎”照应,构成“岂乎”句式。断句: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参考译文】 齐王派使者去

20、探望赵威后,齐王的信还未启封,赵威后就问使者说:“你们的年景不错吧?百姓们安乐吗?大王身体好吗?”使者听了不大高兴,说:“我奉命到这里来问候太后,现在您不先问齐王却先问年景和百姓,难道能把卑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4辨句式,助句读。 文言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例: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史记管晏列传) 文段开头“者也”是判断句,“事齐灵公庄公景公”承前省略主语“晏平仲婴”,“以重于齐”是用“于”引进主动者的被动句。断句: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

21、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参考译文】 晏平仲,名婴,是莱州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先后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因为生活节俭努力工作而被齐国国君看重。担任齐国丞相后,吃饭从来不吃两份肉(只吃一份荤菜),他的妾也不穿丝质的衣裳。 5修辞句,抓特点。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断句。 例: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晁错论贵粟疏),【参考译文】 人在寒冷的时候,衣服不一定要既轻便又暖和的才穿;人在饥饿的时候,食物不一定要美味才吃;饥寒临到身上的时候,就顾不上廉耻了。 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手法。 例: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

22、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列子愚公移山),开头的“夫”是发语词,后面是结构相同的对称句,构成排比。断句: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句中多字重复,运用了顶真手法。断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6抓总说,辨分述。 例: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这句话中“益者三乐”“损者三乐”是总说,继而分述,这就是总分关系。断句: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

23、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近几年出现的考查断句的试题,一般不要求使用标点符号,只须用斜线(/)断开即可;但复习训练中不妨加上。,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B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C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 D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解析古人写

24、文章讲究对称,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断句。如在本句中,“宥过无大”与“刑故无小”相对,“以佚道使人”与“以生道杀人”相对。 答案B,(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 译文:_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 译文:_ (3)则余亦迂甚矣哉! 译文:_,考点分解二文言翻译,【示例2】 (2011湖南卷)(材料见本节真题探究示例1)把文言文 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一向是主张“信”、“达”、“雅”的。信,就是要尊重原文,逐字翻译,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达,就是要通顺、流畅;雅,就是要语言优美、有文采。翻译本题

25、三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采分点:句(1),起、之、衰等;句(2),故、尝、之、论、去、而、可等;句(3),则、甚、矣哉等。 答案(1)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 (2)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它的俗气才行。 (3)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啦!,【命题揭秘】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侧重于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和表述,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此考点一般采用主观题形式,要求翻译两至三个句子。这几个句子一般为:在文中起关键作用的句子,考生须通读全文才能理解该句;含有关键词(重点实词、虚词)的句子,考生须熟悉关键词,特别是多义词,才能确定其意,准确译出,这是得分点;句式较

26、特殊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看,多为叙事性句子,少有议论性句子。 近几年,翻译考查越来越趋于全面,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皆有涉及,特别注重考查古今同形异义实词和词类活用的翻译。,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坚持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对译,将原文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使原文的每一个字在译文中都有着落,译文中的每一个词语在原文中都有根据,竭力保留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表达方式与原文保持一致。 例如: 原句: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译文:不贿赂的国家因为贿赂的国家而灭亡。 所谓意译,就是按照原文的大意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根据原文的句子特点

27、灵活处理。,例如: 原句: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季氏将要对颛臾发动战争。 文言文翻译要求尽量直译,在直译无法进行或不能准确地传达原意的时候,可以采用意译。需要意译的地方往往涉及典故、特殊说法、习惯用法、修辞格等,如果按字面意思翻译,今人可能不理解其内在含义,因此,要换成今人能懂的方式去表达。 如下面几种情况就需要意译: 1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将喻体还原成本体。 原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 译文:误入浑浊的官场,一误就是十几年。,2借代,如果把借代直译出来,往往让人感到不易理解或难以接受,因此,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指代的人或物。 原句:肉食者鄙,未能远

28、谋。(左传曹刿论战) 译文:做官的人见识浅薄,不能做长远打算。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1留(原文保留):各类专用名词和各领域中的习惯用语,如:人名、地名、物名、官名、爵名、国名、朝代名、书名、谥号、庙号、年号、职称、器具、度量衡单位等要保留。 【例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一句中,“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2换(古今词代替):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 【例2】 吾本布衣,女亦黎民。(吾我;布衣、黎民平民;女汝你) 3补(成分补充):文言文省略某一词语(如介词“于”等)或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兼语)的现象很常见,

29、翻译时要根据语境补出。 【例3】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之)以予人,如弃草芥。(六国论) 4删(删除不译):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能也不必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发语词、感叹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作用的词、表提顿的词、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例4】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夫”是发语词,可以删去不译。) 5调(调整语序):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如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翻译时要按现代汉语习惯调整过来。 【例5】 甚矣,汝之不惠!(谓语前置:汝之不惠甚矣) 【例6】 沛公安在?

30、(宾语前置:沛公在安) 【例7】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未得) 【例8】 赵氏求救于齐。(状语后置:赵氏于齐求救),三、掌握文言文翻译三标准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有三条:信、达、雅。 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及词语的含义,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走样,不遗漏,不增加。 达: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表意明确,语言顺畅,语气恰当。 雅:译文要体现原文作者的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文笔要优美、生动、简明,要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条标准中,“信”和“达”是必须达到的要求,“雅”是高标准,高考题中的句子翻译并不一定要达到,没达到也不会导致扣分。在翻译诗歌和整

31、段、整篇文章时,要尽可能向第三个标准靠拢。,一、避免文言文翻译十失误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例1】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误译:公元1084年6月丁丑那天,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应译为: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不需要翻译),【知识精要】,2以今义当古义 【例2】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误译:我们复社里那些行为在读书人前面的人,替他伸张正义。 应译为:我们复社里那些品行可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原句中的“行为”和今天的意义不同,“行”是“品行”,“为”是“作为”的意思) 3该译的词语没有译

32、出来 【例3】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 误译:所以现在的墓中是五个人。 应译为:所以现在的墓中是完完整整的五个人。(“全”是“完整”的意思,“误译”中没有翻译出来),4词语翻译得不恰当 【例4】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误译:不爱护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 应译为:不珍惜珍贵的器物、贵重的宝贝、肥沃富饶的土地。(“爱”是“珍惜”的意思,而非“爱护”) 5该删除的词语仍然保留 【例5】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误译: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也已经很久了。 应译为:从师学道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句中的“也”表提顿,不翻译),6省略成分没有译出 【例

33、6】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误译: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 应译为: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 7把使动、意动当普通动词翻译 【例7】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鸿门宴) 误译:刘邦第二天早晨就跟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应译为: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从:使跟从) 8无中生有地增添内容 【例8】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师说) 误译:(我们)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 应译为: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自己的老师。(“几个人”是

34、泛指,可以指任意几个人,而非特指“我们”),9因断句出错而误译 【例9】 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五人墓碑记) 误断: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误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哀叹这座坟墓里的人,有一块石碑,也就替他写了这篇碑记。 应断为: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应译为: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只有一块石碑,就替他写了这篇碑记。,10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例10】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误译:蚯蚓没有爪子和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应译为: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壮的筋骨。(这是一个

35、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应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调整语序),二、掌握不同的文言句式 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详见Word版训练,A蔺相如者,赵人也 B是鸟也,海运将徙于南冥 C是寡人之过也 D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解析B项是一般陈述句,“是”表示“这”的意思,“也”表停顿。A、C、D三项都是判断句,分别用“者也”“也”“为”表判断。B、C两项中的“是”不是判断词,而是“这”的意思。 答案B,1下列句子中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答案B,2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蚓无爪牙之

36、利,筋骨之强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A B C D,3下列各句中,都含有定语后置句式的一组是(),解析“行李之往来”中的“之”置于主语“行李”和谓语“往来”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求人可使报秦者”意为“求可使报秦的人”(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是判断句,主谓结构“道所存”“师所存”分别是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之”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者”用在动词短语之后,可译为“的人”。“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意为“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之”是宾语后置的标志。“宾客知其事者”意为“知其事的宾客”,定语“知其事”后置。 答案B,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

37、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取材于白鹿洞书院揭示) 解析注意对称句式(务记览,为词章;钓声名、取利禄)、句首连词(然后、然)、句尾语气词(而已也、矣)等文言断句标志。本文段中长句较多,属于较难断句的段落。 答案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张良出,要项伯。

38、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译文:_ _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译文:_ _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文:_ _ 解析(1)为寿:席间向尊长敬酒或赠送礼物,并祝其长寿。婚姻:古今异义词,亲家,子女有婚姻关系的亲戚。(2)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造册。所

39、以:固定结构,的原因。者也:判断句式。出入:偏义复词,指进入。非常:古今异义词,不同寻常的情况,意外的事故。(3)旦日:第二天,明天。蚤:通“早”。谢:道歉,谢罪。谢项王:省略句,即“谢(于)项王”,向项王道歉。,答案(1)沛公举起酒杯祝项伯健康,(又)跟他约定结为儿女亲家。 (2)造册登记官吏和百姓,封存官库,等待项将军来(处理)。派部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 (3)明天不可不早些来向项王道歉。,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