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力】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后限时训练(一) .doc

新动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后限时训练(打包15套)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新动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后限时训练打包15套.rar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317744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50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28 上传人:伐***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新动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后限时训练(打包15套) 动力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课后 限时 训练 打包 15
资源描述:
新动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后限时训练(打包15套),新动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后限时训练(打包15套),动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后,限时,训练,打包,15
内容简介:
课后限时训练(一)(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1拜年是我国的春节习俗,通常在家族的祠堂进行。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行跪拜之礼,长辈端坐高堂,接受晚辈的祝福,拜年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d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解析】题干呈现的是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而不是对官僚政治的影响,故a项错误;晚辈给长辈行礼,体现出血缘的影响,故b项正确;题干并没有体现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同样,题干也并没有体现出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故d项错误。【答案】b2(2014合肥一模)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锭次,以纸钱置坟头。”该材料中的习俗()a起源于明朝中期b仅流传于中国北方c受外来文化影响 d受宗法制的影响【解析】材料描述的是清明节扫墓的情景,这是人们缅怀已逝亲人,寄托哀思的重要形式,充满了浓重的血缘宗亲色彩,与古代宗法制关系密切。宗法制起源于先秦时期,排除a项;宗法制是中国本土文化,也并非仅在北方流行,故排除b、c两项。【答案】d3下列选项与西周分封制没有直接联系的是()a“周公立七十一国”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c“裂都会而为之郡邑”d“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解析】“立七十一国”体现了分封制,故a项错误;西周时在今山东地区分封齐国和鲁国,体现了分封制,故b项错误;从“为之郡邑”可知反映的是设立郡县,故没有体现出分封制,故c项正确;分封制下诸侯有朝觐述职的义务,反映了分封制,故d项错误。【答案】c4“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上述制度的优势不包括()a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b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c避免决策失误及吏治腐败d有利于发展封建小农经济【解析】“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该制度的突出特点是专制主义,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和吏治腐败,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国家统一和政治稳定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5(2014泉州质检)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大意:宫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a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b掌握军政大权,独立决策c辅助丞相议事,处理政务d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解析】汉武帝时期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材料中“柄归中朝”说明是协助皇帝决策,故a项正确;“中朝”是协助决策,没有独立决策权,故b项错误;“中朝”是独立于丞相之外的机构,故c项错误;“柄归中朝,政去两府”说明不是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答案】a6(2014梅州质检)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 b郡县制和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和郡县制 d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解析】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管理制度,郡县制是秦汉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故a、b、c三项错误;唐代“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是科举制,“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是三省六部制,并且两种制度对中国传统政治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答案】d7史学家张岂之认为,在中国古代,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以下史实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是()a秦朝确立郡县制 b隋朝创立科举制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d明朝废除丞相制【解析】秦朝的郡县制是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确定的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属于新创制度,不能说明“离不开别人的旧”,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选官制,后被历朝沿用,属于新创制度,不能说明“离不开别人的旧”,故b项错误;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继承并发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故既体现了自身的新,也离不开别人的旧,故c项正确;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正式下令废除丞相职位,属于新创,不能说明“离不开别人的旧”,故d项错误。【答案】c8(2014深圳调研)宋代的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君主常以“内降”“内批”“中旨”“御笔”等形式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a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b政治生活具有重文轻武的倾向c中央决策层已经初具内阁制雏形d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解析】宋代君主在军政要务和人事任免上直接处理,“除授不归中书”,个人独断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加强,中枢体系中的相权被大大削弱,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宋朝重视文职官员而轻视武职官员,故b项错误;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而宋代中央决策由皇帝个人独断,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宋代君主专制的加强,与中央集权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9宋朝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这一规定()a加强了对官吏的监察b加剧了官吏的腐败c强化了中央集权d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解析】通过材料中的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和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可以看出不仅仅是加强对官吏的监察,因此对官吏的监察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加剧了官吏的腐败题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题中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和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可以看出有利于官吏之间相互牵制,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c项正确;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题中并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答案】c10清代学者储大文说:“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之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在此他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行省制不利于维系地方治安稳定【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储大文认为元代行省划分不合理,因天险尽去而引起地方治安无法维持,d项正确;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材料主旨没有体现中央集权加强,a项错误;“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反映的是地方治安问题,不是国家分裂割据的问题,b项错误;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但材料没有体现,c项错误。【答案】d11明朝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中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 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解析】材料“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反映出内阁职权有限,并不能代理丞相职务,故a项错误;内阁属于皇帝助理机构,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故b项错误;材料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说明内阁只是辅佐皇帝助理政事,故c项正确;内阁大臣只有票拟权,但没有决策权,故d项错误。【答案】c12清代学者赵翼认为,“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允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回召对承旨遵办,为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由材料可见()a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中国早期议会的基本特征b议政王大臣会议在清朝前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c雍正皇帝因为在东北用兵设立了军机处d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实现了皇权高度集中【解析】议会具有限制君权,体现民主的特征,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前期满族上层贵族参预处理国政的制度,是受奴隶制末期军事民主合议制的影响,不具有议会特征,故a项错误;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只是能够限制君权,不可能高于皇权,故b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立是为对西北用兵,故c项错误;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人臣)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逆命而利君谓之忠,从命而利君谓之顺。荀子荀子臣道人臣要从主之法,虚心待令,皆宜其能,胜其官,而莫怀余力于心。韩非子韩非子南面材料二大哉,我宋之祖宗容受谠(正直)言,养成臣下刚劲之气也。朝廷一黜陟不当,一政令未便,则正论辐凑(聚集),各效其忠。虽雷霆之威不避也。宋何坦西畴常言材料三帝(太祖)尝览孟子,至“草芥”“寇仇”语,谓:“非臣子所宜言”,议罢其配享。诏:“有谏者以大不敬论。”(钱)唐抗疏入谏曰:“臣为孟轲死,死有余荣。”帝鉴其诚恳,不之罪。孟子配享亦旋复。帝自践阼后,颇好释氏教。(李)仕鲁章数十上,亦不听。仕鲁性刚介,由儒术起,方欲推明朱氏学,以辟佛自任。及言不见用,遽请于帝前,曰:“陛下深溺其教,无惑乎臣言之不入也。还陛下笏,乞赐骸骨归田里。”遂置笏于地。帝大怒,命武士搏之,立死阶下。明史卷一百三十九(1)根据材料一,概括荀子与韩非子关于君臣关系的相同主张。在“人臣”对君主命令的态度方面,两人观点又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良好君臣关系的表现。(3)材料三中明太祖对两位大臣的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反映的君权特征。(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的主要因素。【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综合材料一中荀子的观点“忠顺而不懈”和韩非子的观点“从主之法”可以得出人臣要效忠君主;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荀子的观点“逆命而利君谓之忠”和韩非子的观点“人臣要从主之法而莫怀余力于心”来作答。第(2)问从君主、人臣和当时政治氛围三个方面作答。第(3)问的第一小问从态度来看,前者宽恕或宽容,后者严厉;第二小问根据教材中皇帝制度的特征来作答。第(4)问结合第(2)问和历史传统思想、君主专制体制特征来作答。【答案】(1)相同主张:人臣要效忠君主。不同观点:荀子认为如果对君主有利可以抗命;韩非子则主张人臣对君主要绝对服从。(2)表现:君主胸怀宽广;大臣正直敢言;政治风气良好。(3)不同:严厉;宽恕。特征:专制独裁;随意武断。(4)因素:传统思想的影响;君臣的个人因素;君主专制体制。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设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构)“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唐六典材料二唐初规定:“凡军国大事,则(由中书省)中书舍人各执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门下省)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唐还在门下省设立左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专职谏诤之官,“掌规谏讽谕,备顾问应对”。唐六典唐取士之科,多因隋旧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新唐书选举志上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户部尚书年富的官箴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材料三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和民主人士黄炎培对话论天下。黄炎培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亲见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希望中共能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中国青年报(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御史台的主要职能。(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在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方面的主要举措。(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层面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当今重温“窑洞对话”有何现实意义?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巡按州县、纠视刑狱”,说明其职能是国家律令的监督和执行;“纠正百官之罪恶”“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说明其职能是纠察、弹劾不法官吏;“纠察朝仪”说明其职能是维护封建礼仪。第(2)问根据材料二归纳,材料二第一段可以看出是实行三省六部制;第二段可以看出建立谏诤制度;第三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动力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后限时训练(打包15套)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317744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