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六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doc

高三历史总复习(当堂检测+学案打包16套)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高三历史总复习当堂检测学案打包16套.rar
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四 英国的制度创新和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当堂检测.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四 英国的制度创新和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学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六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当堂检测.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六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学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八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当堂检测.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八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学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五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当堂检测.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五 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学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二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当堂检测.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二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学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三 古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当堂检测.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三 古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学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七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当堂检测.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七 太平天国运动 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学案.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一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当堂检测.doc---(点击预览)
2014届高三历史总复习 模块一 商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学案.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3页/共6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9333497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5.3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20-08-30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2
积分
关 键 词:
历史 复习 当堂 检测 打包 16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总复习(当堂检测+学案打包16套),历史,复习,当堂,检测,打包,16
内容简介:
模块六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训练考点一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1英国的鸦片走私(1)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目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改变原有的贸易格局。(3)严重危害:烟毒肆虐,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2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鸦片肆虐所产生的巨大危害,引起了朝野的广泛关注。道光皇帝下决心禁烟。(2)概况: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3)影响:虎门销烟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3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政府发动了侵华战争。1842年8月英国军舰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4南京条约(1)内容: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此外,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2)地位: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5鸦片战争的影响(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2)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原因(1)根本原因: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提出的全面修改条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2经过: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战争,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中国战败求和。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1858年)和北京条约(1860年)。4影响(1)中国的主权遭到更大的破坏。(2)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开始认识到中国的新变局,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3)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考点二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原因(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膨胀。(2)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2过程(1)爆发:1894年7月,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2)决战:1894年9月,中日在黄海决战。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重庆、沙市、杭州、苏州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华设厂。(2)三国干涉还辽:在列强干涉下,交还中国的辽东半岛,追加3 000万两白银。4危害(1)范围: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国家财政不堪重负。(3)政治: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5影响(1)清王朝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军事改革。(2)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2)口号:“扶清灭洋”。(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因无力镇压,转而采用“抚而用之”的策略。(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5)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2)借口:以“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为借口,组成联军,在西摩尔的率领下进犯中国。(3)结果:清朝战败,签订辛丑条约。(4)危害: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巨额的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在北京设立的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第二部分 能力训练能力训练一问题1有人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这种理解对吗,为什么?问题2有人说,假如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也不会爆发,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问题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问题4不同史观看待鸦片战争的影响问题5 1900年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为此八国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义和团运动是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这种说法正确吗?问题6你如何理解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问题7甲午战争的影响问题8近代前期列强侵略中国的阶段特征及影响能力训练二1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藉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 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 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2(2014临沂模拟)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3如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4(2014雅礼模拟)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辛丑条约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多涉及开埠通商和割地等条款;后一阶段,列强要求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目标由攫取经济利益转变为对中国领土的瓜分b中国反动势力由对列强妥协退让变成列强在华的统治工具c条约内容的变化深刻反映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这种变化是列强对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一种表现5 材料一1840年春英国议会在辩论对中国出兵是否合理的问题时,反对派以拒绝为支持一种恶毒的、有伤道德的交易而进行战争的理由反对政府的政策。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探究1:材料一中的“反对派”为何反对政府的政策? 材料二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如果曲解自由与正义的观念,现在我们不去为我们和他们之间商务关系上的合理利益而采取被迫采取的态度,这种想法就太唐吉诃德了。”探究2:据材料二概括莫克维卡表达的主要观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材料三:西方国家通过武力威逼,迫使中国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建立起侵略中国的条约体系框架。条约口岸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它对中国的国家主权构成了侵害;作为一个社会窗口,它又展示了西方近代化事物。 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探究3:材料是如何看待近代列强强迫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的作用的?材料四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探究4:你如何理解材料中“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这句话的含义?6 材料一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探究1:材料一中李鸿章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马关条约探究2:据材料二分析中日马关条约的侵略条款相比以前有何变化。这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三第十五款 英国属民相涉案件,不论人、产,皆归英官查办。 中英天津条约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辛丑条约探究3:材料三主要反映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有何危害?模块六当堂检测答案1答案a 解析“木乃伊”“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这些形象的比喻说明,传统中国社会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君主专制制度的束缚下停滞不前。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可分析出,道光帝尚存在“天朝大国”思想。a、b、d与题意不符。3. 答案c 解析题干所述为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故c正确。a属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b中增开天津为商埠属于北京条约的内容;d史实发生在1853年。4.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可分析出,中英双方外交往来有明确的规定。a是辛丑条约内容,故排除;b体现不出来,况且南京条约是不平等条约;d与材料无关,故选c。5. 答案b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主要是以清政府为代表的力量来对抗日本的侵略,虽然有民众的参与,但是其主体仍然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清政府,此时期的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才出现了材料中“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的观点。6答案b 解析朝鲜东学党起义是甲午战争的导火线,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在此之后清政府鼓励创办实业,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7. 答案c 解析a开启近代化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b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激起了义和团运动,d错误。8.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日本人”“清国失败”可分析此战争是中日甲午战争,a表述正确;中日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表述正确;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表述正确;君主立宪政体最终以失败而告终,故d表述不正确。9.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中提出要派军队驻防沿海前往北京的战略要地,故选d。10.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国人的热情被激发”“最轻率的赌徒”可知,不符合无产阶级,故c、d排除,而a、b中只有义和团运动符合上述信息。1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的“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失败”“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等信息可见,这次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镇压反帝运动,这个转折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 答案b 解析近代列强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辩证地理解,从材料中恩格斯“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和“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出他认为西方的侵略战争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材料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第(1)题除对材料进行解读外,还要加以概括。在中国古代,以贡赐贸易为主,这与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是分不开的。第(2)题结合两段材料可分析出,认为外夷非中国心腹之害,故与外国继续保持合作关系,并成立总理衙门这一专门外交机构。原因要考虑国际国内两方面。答案(1)特征:以贡赐贸易为手段;控制邻国、宣扬国威为目的;不计经济效益;不承认外国的平等地位。(6分)原因: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发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天朝上国思想影响;自然经济造成的封闭心态。(6分)(2)变化:信守条约,与列强合作;施以羁縻防范之策,成立专门外交机构,处理外交关系。(6分)原因: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暴露中国发展滞后;太平天国起义,国内矛盾尖锐;北京条约签订,英法联军撤退,交还首都。(8分)14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概述清政府出现的现象即可,原因从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总结;第(2)题对中国主权的破坏,要从材料中去寻找和概括,根本原因应从清政府的统治腐败方面作答;第(3)题作答时千万不能忽视材料三所表达的历史信息,因此要从近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海防对比角度思考。答案(1)现象:军队战斗力不强,武器装备落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总复习(当堂检测+学案打包16套)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9333497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