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新七针资料_第1页
立新七针资料_第2页
立新七针资料_第3页
立新七针资料_第4页
立新七针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窗体底端2013年立新7针培训资料大针综合疗法总治各论 大针综合疗法治痛诊断: 原则上第一次来治疗的患者,我们必须让患者到医院拍片检查,排除骨折、肿瘤、结核、重度骨质疏松之类。从影像片上,我们也可以直观的了解到患者椎体的形态,有无偏歪滑移、曲度是否异常、腰大肌有无钙化、棘突钙化状况等等。 诊断三大法宝:望、问、摸。 望(观察):首先是体征,行走站坐蹲的姿势,观察患者言谈举止是否正常(神经错乱和抑郁症及狂躁症),面部气色、背部皮肤颜色,观察皮肤有无外伤溃疡疮癣,皮肤肌肉起伏状态(有没有肌肉萎缩、扭曲现象),骨关节变形与否,有无水肿等现象。 问(问诊):患者的症状痛、麻、胀、酸等具体表现、活动受限

2、的情况,有无天气变化异常现象,外伤史,患病史、治疗史(注意有无医源性损伤),有无其他疾病等等。其次要过问饮食二便正常否、生活习惯、工作性质、工作和居住环境、睡眠及精神状况等等。 摸(检查):触摸肢体肌肉有无红热肿胀(凡是表现肌肉肿胀的疼痛,都是血管受到卡压或血管渗血所致)、寒凉感(风湿及气血过弱);椎体及骨关节有无错位旋移偏歪;通过肌肉骨关节的主动伸展收缩、抗阻收缩、被动牵拉来检查受损软组织,是否有筋缩现象;触摸皮肤检查反应点,主要是检查结节如僵紧、团状、条索状、颗粒状、块状结节等等,结节好发部位一般在骨突边缘、肌肉起止点、韧带旁、肌肉与肌肉之间的交叉部位处。其次按压检查压痛点深浅和范围;然后

3、叩击检查深处有无无难题,叩击的要点是力道,渗透进去,就好比橡胶棒打人外面没有伤但内伤的原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别:一个是比压痛和叩击痛,左右对比,痛重的为异常,痛轻为相对正常。另一个是比软硬度,左右上下对比,找出异常部位。摸脊椎两旁的结节是向椎体方向斜内下压, 结合影像片,比如椎间孔变小,一般都是椎体旋转偏歪造成的。看骨盆的高低,棘突的钙化骨赘,棘突边沿多余发白的部分,就代表此处筋膜挛缩劳损。看棘突的偏移情况,偏歪也预示两边的张力大小不等。看软组织的钙化情况,如果腰大肌有钙化,预示腰大肌疗效不会很快。椎体前缘骨质增生,也是症状顽固的一个因素。X片上显示钙化表示这里张力增大,比如颈椎曲度变直的X片可

4、以看到C1和C7比别的椎要发白一些,说明这两个部位的张力是最大的。 一:经络穴性了解: 背腧穴:人体气血的交换站。 穴位:精气流注的地方。 十二经络五输穴之经、井、荥、腧、原、合、穴位五行所属: 阴经(五脏)五行井荥输原经合木火土(土)金水乙木丁火己土土辛金癸水肺辛金少商鱼际太渊太渊经渠尺泽心包相火中冲劳宫大陵大陵间使曲泽心丁火少冲少府神门神门灵道少海脾己土隐白大都太白太白商丘阴陵泉肝乙木大敦行间太冲太冲中封曲泉肾癸水涌泉然谷太溪太溪复溜阴谷阳经(六腑)五行井荥输原经合金水木(火)火土庚金壬水甲木火丙火戊土大肠庚金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曲池三焦相火关冲液门中渚阳池支沟天井小肠丙火少泽前谷后溪腕骨

5、阳谷小海胃戊土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足三里胆甲木足窍阴侠溪足临泣丘墟阳辅阳陵泉膀胱壬水至阴通谷束骨京骨昆仑委中 八会穴:人体中脏、腑、气、血、筋、脉、骨、髓八者的精气,会聚的八个穴位,叫做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悬钟。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脏腑别通: 心与胆通:心主神,诸疮痛痒皆属于心,胆经的风市为治疗各种疼痛之第一特效针,正是透过心主神,胆与心通而发挥作用的。 肝与大肠通:肝病宜疏通大肠大肠病宜平肝经为主针治大肠经的曲池穴能降血压治肝阳上亢之证,及治疗各类头晕皆有特效。 脾与小肠通:脾病宜泄小肠火,小肠

6、病宜润脾为主。以脾经之阴陵泉治疗五十肩有效,其下寸半之肾关治疗五十肩更是疗效显著。肾关治疗颈椎病手麻亦与小肠经有关,也都是脾与小肠通的用例。 肺与膀胱通:肺主利气,膀胱能行水,即在于开上窍启下窍,提壶揭盖的意思。肺病宜清利膀胱水膀胱病宜清肺气为主尺泽可治疗小便病及腰痛;此外针肺经鱼际穴可治膀胱经所行之背痛。 肾与三焦通:肾病宜调和三焦,三焦病宜补肾为主,三焦经的中渚治腰痛很有效,治疗环腰一圈痛也很有效,就是透过三焦与肾通,而治肾病及腰痛。从印相来看,人坐着,中指为头,小指为脚,中渚穴在无名指和小指之间的骨叉(掌指关节)前凹陷处,这里正好类似于人体的肾脏部位,掌指关节相似于骨盆。大白是另一个肾脏

7、,所以大白也治腰痛,就看是气虚腰痛还是肾虚腰痛了。 心包与胃通:在经络图解上,胃经在经络上是绕膝关节一圈再下行的,传统针灸中针刺心包经的内关穴可治胃痛,所以用来治疗膝痛也甚效,可说是透过心包与胃通发挥作用。 督脉夹脊背俞穴 按大针的治疗思路,取穴与传统毫针在取穴方面有些地方有所不同,毫针主要是按经络学说去辨证取穴,而大针主要的穴位侧重与调理血气有关的督脉和背腧穴附近,汉代华佗发明了华佗夹脊穴,可以治疗很多病。背腧穴与华佗夹脊穴,督脉这三条经络是紧密挨着的,督脉位于脊椎的正中间线,背腧穴的膀胱经穴位离督脉旁开1.5寸,夹脊穴离督脉0.5寸,这三条经络所分布的区域,是大针的主要治疗范围。 大针的具

8、体穴位,也就是治疗点,分为固定穴位和灵动穴位两种,固定穴位是常用治疗点,灵动穴是最主要的治疗点,是灵活变化的,这个在临床代教的时候,我会教你们如何找穴。 固定穴位的定点,通过参考解剖学分析,以及在疗效和安全系数方面做的大量分析总结,最后我选择以督脉与背腧穴之间的地方为固定治疗点,分为两条线,一条是棘突正中旁开0.2寸地方,实际上也就相当于督脉,稍微旁边一点点,相当于多裂肌回旋肌的起点部位。另一条线大约在棘突正中线旁开0.7寸的位置,在西医解剖位置下面,这里正好是多裂肌回旋肌等脊柱稳定肌肉群的止点,下方也是椎间孔部位。总的来说,这两条治疗线的范畴,既属于督脉,又属于背腧穴。 督脉在中医里面,为统

9、督诸阳之经,自下而上。足太阳膀胱经为 “诸阳之属”,自上而下。两条经络的走向刚好是一上一下。督脉为“阳脉之海”、“督领经脉之海”,背俞穴居于督脉两旁,两者经气相互交会, 为脏腑之气输通出入之处。 中医认为,人体气血的传输,主要是通过经络系统来实现的,穴位是气血通行出入的部位,督脉的气血,从长强开始,经过身柱,到达百会,然后经过前额,与任脉相接,然后再转入长强,进入督脉,在人体上周流不息。背俞穴则是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调节脏腑功能、振奋人体正气之要穴,如肝俞(肝主血),脾俞(脾统血),膈俞(血会膈俞)等。背俞穴分布在背腰部膀胱经上,各脏腑的背俞穴与相应的脏腑位置是基本对应的,如肺俞

10、、心俞、脾俞、肾俞五个背俞穴所处位置的或上或下,即与相关内脏的所在部位是对应的。各脏腑都有以本脏腑命名的背俞穴,包括:肺俞、肾俞、肝俞、心俞、脾俞、大肠俞、膀胱俞、胆俞、小肠俞、胃俞、三焦俞、厥阴俞等十多个背俞穴。从解剖学来看,背俞穴很邻近脊神经的后根,现代有脊柱相关疾病之说,调节脊柱就可以治疗很多相关的脏腑疾病。 当脏腑发生疾病时,往往在相应的背俞穴处常可出现阳性反应区、反应点和反应物。通过观察背俞穴处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驰、和皮肤色泽改变、温度异常等反应现象,可以此分析推断属于某一经脉的病变与疾病的性质等。山东付广成的付氏刺血疗法就是这一理论的临床表现。 大针在脊椎两旁的针刺部位,

11、大致可以分为腰部、胸部、颈部三块。中医将人体的颈、胸、腰椎分为三关,分别为风寒关、气血关、寒冷关。大针的治疗功效和作用,我们也可以用督脉和背俞穴相关的穴性来解释。 在治疗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大针综合疗法常用的督脉穴位以大椎、至阳、腰阳关这三个阳穴为主,其次就是命门、筋缩、中枢、脊中。背腧穴最常用的有大杼、风门、肺腧,心腧、肝、胆、脾腧,气海、大肠腧等穴位。 我们说颈椎病腰椎病,其实并不需要知道具体的病名,能够治愈就行了,治病主要是要抓住纲领,就能解决问题。稀奇古怪的一大堆病名,只能扰乱我们的思维。 背腧穴的脾腧穴和胃腧穴,可以治疗很多种胃病,肝腧穴和胆腧穴可以治疗肝胆病,肾腧穴和大肠俞

12、可以治疗肾病和泌尿系统毛病,心俞穴和厥阴俞治疗心脏的毛病;肺腧穴和风门穴治疗肺病,所以其实这些穴位可以统治全身百病。 下面我将讲解一下这些常用穴位: 大椎 大椎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本穴位于背部最高处,这里比其它地方的脊骨要大要突起一些,正因为此,所以称之为大椎,背为阳,所以大椎堪称为阳中之阳,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交汇处。古人称它为“诸阳之会”。从人体功能构造来看,这里也是颈椎和胸椎结合部,也是劳损最多的部位之一。这个地方本来应该阳气很足,如果阳气受到堵压,就必然会影响到大脑和整个督脉气血运行。很多患者在这个地方会有一个很大的脂肪堆积疙瘩,叫做“福包”,陈超然老师也认为脂肪垫会压迫影响神经血

13、管,我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治疗,我认为这个厚厚的福包,是影响头供血和颈椎病的原因之一。 陶道和大杼 陶道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大杼位于陶道旁开1.5寸的位置。 在古代的陶器为生活必需品之一,古代制造陶器是用的一种转盘机,在古人看来,旋转最快的莫过于陶机,我以前做过陶艺,做陶器的过程是这样的,把泥胚放在一个盘上,这个盘下面连着一个机轮,踏动机轮,平盘就会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我们两手轻轻的提拉挤压,就可以将泥胚拉成各种形状的陶艺。所以古人用陶来称呼这个穴,是为了形容气血循行的速度很快。 古人认为,大到天道循环,小到人体气血循环,都是周而复始的,就和这陶机旋转的道理一样,万事万物就在这不停的循环过

14、程中被创造出来。气血也是只有这样不停地循环运转,才能使阴阳协调,促进身体生长发育,维持健康。 所以陶道的作用就是调节人体整个大循环的。陶盘机在旋转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风,陶道下第二胸椎旁开1.5寸就是风门穴,自然界发生自然灾害就会旱涝不均,如果得到大气的斡旋,就能够风调雨顺。中医认为人体的疾病离不开气血二字,不是气血不足,就是气血不畅,陶道的作用就是当人体的气血运行出现气血凝滞、运行不畅的时候起一个调节风气的作用。 古代将脊椎骨叫做杼骨,从外观看,最大的杼骨当然就是大椎骨了,杼在古文里又指织布机的机杼,类似于转轴处,所以叫大杼。从人体功能构造来看,这里也是颈椎和胸椎结合部,也是劳损最多的部位之一

15、,说明这个部位是比较关键的。难经里说:骨会大杼,骨病治此。大杼有祛风解表,梳调筋骨之功效。 陶道和大杼也是比较适合针刺的穴位。身柱和肺腧 身柱位于脊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的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就是肺俞。 “柱”字在古代是指楹柱,相当于楼房的立柱,如果房屋的支柱坏了了,房子还能完好无损吗?身柱在人体中的位置也是这样的,它在后背两个肩胛骨的中间,上接头部,下连背腰,起着承上启下的支柱的作用。活人是依靠阳气在支撑身体,没有气的支撑,身体也就垮掉了,督阳之气升举无力或受阻,就会造成腰脊肩背诸痛,在颈腰椎病痛的治疗中,这个部位是重点。大家经常形容一个人说他是家里的“顶梁柱”,意思是没有他这个家就完了

16、。身柱就是我们人体的“顶梁柱”,所以身柱这个部位越强大,身体就会越强壮。 肺是人体呼吸内外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肺腧就相当于肺气传输、运输、输注的地方,中医讲肺主气,诸气愤郁皆源于肺。 解剖来看,这个部位下面是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多裂肌、回旋肌等等,这些肌肉也是颈腰椎病的一些因素,所以调理气血,这个部位是非常的重要。 我们说气在五行里属木,调气的办法,当然用属金的针刺比较合适点,金克木,所以具体的运用,那就要看患者气的强弱,受阻的轻重来调理了。 身柱为人体一身阳气的主要输出之处,既为支柱,必须肺气足充盈方可负重,故凡全身乏力之气虚证,不论近病远病,当取此穴。 身柱和肺腧穴是比较适合

17、针刺的穴位。 至阳和隔俞 至阳穴在后背第七胸椎之下。隔俞穴在至阳旁开1.5寸。 至阳,至,到达也,顾名思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督脉阳气由尾闾上升,到了这里,是阳气至盛之处,周楣声将之称为阳光普照区。督脉之气上行至此,就相当于到达了一个气血转换的关口。 隔俞的位置,相当于解剖学的横膈膜和膈肌的位置,隔俞的意思,就是胸膈处气血通行的关口。人身背面属阳,在横隔以下为阳中之阴,横隔以上属于阳中之阳。阳气易上升,气为血帅,气上行带动血的运行,到了这里,气容易过去,但血就容易被隔阻,所以中医讲血会膈腧,这个地方,与血液循环有很大关系。 至阳穴是后背督脉上阳气最盛的地方,我们知道自然界现象,阳光很好的时候可以

18、普照大地,所以调理好至阳,可以让全身都受益。 血会膈腧,心主血,而且这个部位离心脏也很近,所以这个地方血液循环不好就会影响到心脏,所以有人心脏不舒服就可以来回拨动几下至阳,马上就会有不错的效果。 黄帝内经讲:诸痛疮疡皆属于心,所以很多痛症,膈腧这个地方也要作为重点来调理。中医又有血水一家的说法,还是一个金生水的理念,针刺不太利于血液循环,所以这个部位我们还是以灸法为主比较好,让热量来暖化血液,促进血液循环。 至阳和隔俞是比较适合灸法的穴位。 筋缩和肝腧穴 筋缩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就是肝腧穴。 说文解字里的筋:肉之力也。缩:乱也。中医里所说的筋,大体上是指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引

19、申为筋肉软组织的通称,顾名思义,筋缩能教筋不缩,治疗筋脉挛缩。古人认为肝腧穴的脉气与筋缩是相通的,肝主筋,黄帝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掉,意思为摇,即肢体、头部振摇的意思。眩,眼前黑,头晕、目眩。所以在治疗一些头眩晕的颈椎病,我们要用这个部位。 肝藏血,久病不愈之人,气血皆有瘀滞,内经讲“久病入络”,所以久治不愈的患者,应该重视调理肝俞穴。 中枢和胆腧穴 中枢位于第十胸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就是胆腧穴。 中枢穴位于第10椎,从解剖学来讲,人体在幼儿期(五岁以前)的椎体分布是,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骶椎5个,尾椎4个,总计是33个。成年人的骶椎和尾椎就融合了。而胸椎的第10椎正

20、好是整条脊椎的中间,上下各有16个椎。顾名思义,这个点是身体转动的枢纽,是上半身和下半身的结合部。故医书上讲中枢有:生发风气、运化水湿的作用。旁开的是胆腧,中医来讲,胆经是走外侧,而脏腑通治论之脏腑别通认为,胆与心是别通的,心主痛。所以也能治疗胆经部位的一些疼痛。临床中很多颈腰椎病在这个部位上下都有明显的压痛点。 脊中和脾腧穴 脊中穴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处,旁开1.5寸就是脾腧穴。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肌肉,脾气健运,则肌肉丰盈而有活力。如脾有病,则肌肉痿缩不用,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接脊和胃腧穴 接脊穴属于经外奇穴,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凹陷中,旁开1

21、.5寸就是胃腧穴。 腹痛(胃炎、溃疡、胃肠道综合征):脊中、接脊二穴,针或灸或点按,大多5分钟止痛。 悬枢和三焦腧 悬枢穴位于第一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旁开1.5寸就是三焦腧穴。 悬,指悬系之意,枢,即枢纽。悬枢在三焦俞之间,三焦总司人体气化,为气机之枢纽,顾名思义,悬枢穴当是三焦枢纽之处。人身体转动必以腰椎为其枢纽,所以这个地方也是一个活动度比较大的部位。 难经谓:“三焦为元气之别使,十二经之根本,生命之源”,三焦俞与人体上下各部脂膜相应,而为之腧,有调理三焦,健脾利水之功效,凡痛之有关脂膜者,俱应取此,以舒三焦郁滞之气。 第一腰椎附近解剖,皮下有背阔肌腱膜和胸腰筋膜浅层,竖脊肌、多裂肌、回旋肌

22、、下方也是腰大肌的起点附着处。 命门和肾腧 命门在脊椎的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旁开1.5寸就是肾腧穴。 门是供人出入的地方。顾名思义,命门就是生命出入的地方。命门在背后正中线腰部位置,正好在两肾腧穴之间。肾是人的先天之本,肾气是否充足,直接决定着人体的健康。中医分为肾阴肾阳(又称元阴元阳),就分别代表命门和肾腧这两部位。肾腧里的的肾水要运行才能产生能量,运行就需要命门里的肾阳来帮助给力,就好像我们烧水一样,没有火来产生热量,水就是冷水,火力小了水也沸腾无力,命门就是肾阳之火藏身的地方,如果火力不足,就不能推动水的运行,肾水就不能运行,滞留在那里,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腰膝酸软、手脚冰凉、关节怕冷、

23、尿频尿急等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肾阳虚,这时候就需要温肾补阳。 一说补肾,很多人就推荐六味地黄丸,其实六味地黄丸是滋阴的,肾阴不足,肾阳过旺,才比较适合。就好像烧水,火力太大,水很快就会干掉,这时候就需要加水,否则就烧干了。所以肾阳虚的人就不适合用六味地黄丸。本身命门之火就不够了,还使劲地往里加水,只会使水滞留更多,使身体的负担更重。 现代人由于饮食习惯、生活条件、工作环境这些因素,决定了肾阳虚远远多于肾阴虚。所以要补肾壮阳为主,加大命门之火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用煤炉或柴火来烧水,火在炉子里燃烧,如果我们在炉子下面的风口处煽风,让火势慢慢加大,壶里的水很快就可以沸腾了。这也是自然现象教会我们治病

24、的方法,要补充命门之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命门穴处“煽风点火”。如果在这个部位去扎针,在五行中,针属金,金生水,肾也属水,水太过反而会影响到命门之火,起反作用了。所以我们就明白了,阳虚太过的人,命门肾腧这个穴位,最好不要用针法,用艾灸命门才是明智之举。 有些搞按摩的朋友,喜欢把自己手掌心搓热了去热捂患者的命门和肾腧穴,患者感觉到非常舒服,如果这个患者寒凉体质太重,最好不要这样去做,对我们自己是有害的,因为手掌心的劳宫穴属于火穴,用你自己的火去对应患者的病寒之气,大家想一想,有什么好处? 肾主骨,肾主腰。肾有邪也可达骨治疗。 命门和肾腧是比较适合灸法的穴位。 腰阳关和大肠俞 腰阳关位于第四腰椎棘

25、突下凹陷中,旁开1.5寸就是大肠俞。 腰是指位置在腰上,阳是指在督脉上,督脉为阳脉之海。腰阳关就是督脉上元阴元阳的相交点。这个穴在人体的位置相当于阳气通行的关隘。在传统针灸中是专门治疗腰部疾病的一个穴位,我前面说过,中医将人体的颈、胸、腰椎分为三关,分别为风寒关、气血关、寒冷关,而腰阳关穴就在第四腰椎,正好处于寒冷关的中间地带,而这里又是阳气通行的关隘。很多颈腰椎病患者经常会感到后背发凉,长期在背心那里灸疗效果都不是太大,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气血受阻,阳气无法上行。因为督脉的气血循行是自下而上,下面堵塞了,上方自然就弱了,气血一弱就无法抵御风寒,就会感到冷凉。而在腰椎病患者当中,有一部分

26、患者也会感到腰部发凉,也是这个原因。我们只要想办法打通腰阳关,让阳气顺行而上,后背发凉的问题自然就能解决。后背发凉也会间接地影响到颈椎,颈椎病患者头供血不足,头昏眼花,所以腰阳关也是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治疗点。 腰阳关旁开1.5寸就是背腧穴的大肠俞,大肠俞有通调大肠之功效,主治大肠疾患。我前面提到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肠炎和便秘。从解剖学来看,大肠是和腰大肌紧密挨着的,长期的便秘肠炎都可能会刺激腰大肌发炎,引起腰腿胀痛。炎症之类可以看做是属火,那么水能克火,金生水,我们用针刺来治疗是比较合理的。 腰阳关和大肠俞是比较适合针刺的穴位。 长强: 顾名思义,就是长久而强盛,本穴为督脉之

27、起点,督脉为统督诸阳之经,本穴的功能就是向体表输送阳热之气,可以疏导督脉寒湿。 中医认为,疼痛原因,多归为风寒湿三因,一般来说,外邪侵入人体,有个由表及里的过程,多数由膀胱经入。 腰俞: 腰俞,位置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也就是臀沟分开处。腰俞,顾名思义,督脉的气血由此输向腰部之意思,腰俞在古针灸书里还有一个别名叫腰柱,意即本穴气血为腰部阳气的栋梁支柱,是充实腰部阳气的来源。 委中: 委中穴是膀胱经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古人有云,腰背委中求。委中之意,委在古汉语里是堆积的意思,中,有内、里面的意思。膀胱经穴位这个委中的五行属性属土,本穴又是膀胱经的合穴,所谓合穴,就是气血汇合之处,这

28、里既然是气血汇合,如果有淤血瘀堵就必然会产生影响。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属土的穴位有气血淤积在里面了,我们该怎么办呢?耕种过泥田或小时候玩过泥巴的人就有经验,泥土中的水分,表面看不到,但是用手拍打或震动之后,水分就会渗出表面来。所以,这个部位,如果放血,就一定要轻轻拍打产生震动,让里面的淤血,浮到表面上来,再刺血放掉。 一:大针治疗颈腰椎病临床操作与运用 触摸检查:曲度变直、反张、前弓;椎体错位,偏歪否,脊间隙张力,直接反应椎间盘,棘上韧带剥离感,软组织肿胀、包快、痉挛、劳损僵硬,横突有无侧摆,条索结节等。 1:颈椎病:治疗:略 2:腰椎病:略 3:膝关节:略 二:正骨理筋手法治疗颈腰椎病临

29、床各论 1:整体调衡手法思路;略 2:静态手法的运用:略 3:让肌肉变短的原理: 如:臀部几条肌肉附着在大转子上,只要让肌肉变短两分钟即愈。以大转子为中心,转动大腿,可以站在对侧,扣住大转子,另一手抵住骶外侧沿,用合力对挤2分钟,让肌肉变短。 4:颈椎手法;略 5:胸椎手法:略 菱形肌松解法:治疗双肩胛区疼痛、发沉、发硬。以治疗右侧菱形肌为例:患者坐位,我站立患者前面,让其右手环抱我腰,我左手四指虎爪状扣住菱形肌,右手肘压在左手爪上,右手抱住左肘,令患者用力抱我腰,我同时扣住菱形肌往左用力一拉,一下一下拉三次,两侧都要拉开。我比较常用的是俯卧位手法。 6:腰椎手法:略 7;盆骨手法:略 8:膝

30、关节手法:略 9:踝关节手法:略 三:四种刺血 灵枢寿夭刚柔篇:久痹不去身者,视其血络,尽出其血。针刺治疗,应该观察血络有无改变,发现有血络结聚征象的就要刺血,祛除瘀滞在经络里的淤血。 自制三菱针,三菱针用油石磨,磨得越锋利越好用,油石买回来先用柴油泡一夜再用。 刺血谨记:空腹不刺血,酒后不刺血,太疲倦不刺血,极度虚弱不刺血,太,太劳累不刺血,打雷天不刺血,半夜和正午不刺血。 1:拍打刺血:拍打疗法由来已久,通过对局部皮肤的拍打,把埋藏于皮肤下肌肉软组织之中的淤血提出来,然后点刺出血拔罐,治疗颈腰腿疼痛,一般肘弯和腘窝都是刺血最常用的部位。这两个部位由于生理结构的特征,如同自然界水沟的凹坑之处

31、,都是最容易积淀瘀血的地方,从而阻塞经络气血。肘弯和腘窝的拍打刺血,很多人都是非常随意的直接拍打,其实是有讲究的。手有阴阳,患者也分阴阳,手背属阳,手掌属阴,女性患者属阴,男性患者属阳,所以男性不要用手掌去拍打治疗女性,阴对阴怎么会好呢?要用手背拍打,以阳对阴效果好。拍打男性患者就用手掌,女性医生则反之。 2:穴位刺血是以刺穴位为主,以安徽王氏刺血为代表,这种刺血是扎的后天之精气,所以也叫后天刺血法。后天刺血就一定要扎到真正的穴位上,压痛敏感点,凸起或凹陷处都可以看做穴位,在穴位上刺血要深一点,皮肤表面轻轻点刺是没有达到穴位的,要穿过脂肪层后再稍进一点有紧的感觉,这才是要领,这才是精气流注的地

32、方。后天刺血一定是要开窍来泻血,三菱针为最好,针感刺激也是保障疗效的一方面 头痛头晕头昏,要让患者剃光头,刺血可以在头部寻找气囊、气泡状、板结状、肿厚处刺血用煮药罐法治疗,用小三菱针在病变最明显处去扎,只有找到最明显点才是最有效的,有其内必有其外的道理,如果用脑电图检查就会显示这个地方有异常,所以就可以治疗脑内的一些问题,疗效非常不错。 刺血要善用太阳穴,太阳穴这个地方在人身上最高处,如果被淤血掩盖就会影响阳气升发,我们观察大自然现象,太阳一出万物生长,所以刺血太阳是调动阳气的很好方法,如果脉络不显现,用毛巾勒脖子,马上就会鼓起来,出血30-60ml,最好让出血自然停止。 3:先天刺血法:以山

33、东付氏刺血为代表,先天刺血其实是调气的,主要是治疗脏腑杂症,运用先天刺血法,不需辩证,只辨病,如果辩证就失去了先天之意,疾病就是阴阳二气太过或不及所致,有其内必有其外,所以小针浅刺,针尖入皮即可,不求深,肺主皮,通过浅刺皮肤上的一些反应区,来达到调节气血平衡脏腑的作用。治疗前不要触碰皮肤,先查看,在治疗区域寻找,以最黑或青白黄色区域色素最沉着的地方为主治点,刺血的目的不是为了放血,是把毒气引出来,所以常常是一滴血也不出,最多2ml血,刺血后拔罐吸出毒气,留罐时间以7、9、11分钟为度,留单不留双。 4:瘀络刺血:瘀络刺血以董氏刺血为代表,让瘀阻经络之血有出路,是调血的最好最快的方法。主要是以某

34、一些部位或区域作为治疗范围,在这些范围内寻找明显的青筋畸络,或细小红血丝点刺出血。分布区域对应症状很重要,既解决了此处淤血的排出,也人为的刺激了血管壁,这个刺激也是一种疗效。畸络实际上是血管的结,与筋结是一个道理,只不过一个是肌肉的结,一个是血管的结,都要治疗使其松散开。 一般在委中穴区域也叫后头区刺血,时间上以下午申时(3-5时)为最佳,时逢气血流注足太阳膀胱经,当其时刺血,出血量能够得到保证,疗效也会更好些。太阳穴区域刺血则以午时(11-13时)为最佳时段。 。 四:特效简便灸法 1:灵火透穴丹(制作):硫磺本是火中精 2:艾绒米粒灸:略 五:印象针法简介 1:手印象针:略 2:印象刺血:

35、 3:躯干印象的认识:略 六:小针从经络气血和解剖学角度治疗临床各论: 这些都是多年来我自己临床上疗效比较顺手的一些经验。都是立竿见影的方法,一般一两次解决,多也不过四五次,远期疗效也很好。 单纯刺血之后最好调一下气血:大叉和火主,可交叉取穴,留针休息。 注意:刺血后一小时内不能喝水,否则效差。 触摸检查:叩击可以检查深处的问题。局部检查一个是靠感觉,主要是靠手摸,手摸的时候,第一遍轻摸浅层,感知手下异常。然后再摸第二遍,较重一点,摸深层,根据手感来决定进针深度。如果治疗3次左右还没完全好,要让患者休息几天,让机体自行修复一段时间。 一:头部症状: 分析:环枢椎椎间隙变小是头晕头痛的主要原因。

36、椎体错位,大小直肌痉挛压迫椎动脉引起头供血不足。 1:找筋结:很多头晕主要是下项线的筋结引起的。 2:C1横突和C2棘突:C2棘突的外侧和上沿扎针,不要求扎到骨面,摸到颗粒或结节扎穿就可以了,扎针时低头扎,扎完针后把患者的头往前低头伸展一下,松开几条肌肉,就可以改善脑供血。如果C1横突尖有劳损,也一并扎开。 头里面的痛,也要解决C2棘突。 头面的很多问题,包括耳鸣、耳痛、面神经痉挛,都离不开C2棘突和CI横突。 如果头颅内压增高头痛,让患者侧卧,用2寸毫针在尾骨尖下面朝后脑方向平刺1.5寸,强刺激不留针,可立刻改善头晕头痛。 3:头顶痛伴紧:头皮发紧,有增厚感,一按一个坑,属痰湿风寒上挠,妇女

37、多见。 治疗:先刺血委中区域,然后仰卧,取毫针太冲+肾关,再在上星至百会一带刺血,远端取至阴穴放血几滴。 头顶痛的手法:压住百会两边,让患者吸气,呼气时放松。 4:偏头痛:枕大、小神经是最易形成卡压的部位,一般位于下项线中点旁开2.5厘米处,并发症状有:视力疲劳,眼球发胀甚至突出。 治疗:先做整体调衡手法,再用毫针扎太冲+内关。然后局部扎针松开结节。再在同侧的太阳区或者小腿外侧刺血,也可以在耳后药罐刺血。 5:后头痛:四十岁左右中年人比较多见,主要是后脑部闷胀重痛,多数都有整条脊椎骨椎体错位现象。 治疗:先做整体调衡手法,这一步很重要,很多人这一步做完了就差不多了,然后令患者俯卧,取毫针扎正筋

38、+正宗+束骨双取(正筋在足后跟筋正中央上方距足底三寸五分,正筋上二寸为正宗穴),然后在长强区域寻反应点,用独头大蒜刺血拔罐。 6:前头痛:毫针扎公孙+内关 (公孙进针1寸或更深)然后刺血太阳,或脚背冲阳区域。 7:头晕:根据患者情况,很多头晕主要是下项线的筋结引起的,针解结节,主要在风池风府处,再用手法微调颈椎或整体调衡,再选择太阳、委中或曲池区域放血。然后仰卧休息,扎曲池+灵骨肾关+太冲,灸百会 (治疗过很多原因引起的头晕效果都还不错) 8:颞颌关节痛:针对侧火主(太冲),针尖斜进,针尖碰到骨头,同侧扎大叉穴,针尖达骨膜,然后令患者张口,用大拇指压住颞颌关节,再让患者合口,立刻就好了。 二:

39、颈部的症状 颈椎病分析:慢性劳损,外伤等致病因素,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体错位,椎间盘变性,骨质退化,压迫神经血管引起头痛、头晕、手脚发凉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中西医临床普遍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以及混合型颈椎病几大类。我们治疗中不去考虑这些分型,我们主要是看症状来分析。 1:低头有症状: 分析:跟大直肌和小直肌有关。 解剖: 大直肌起于第二颈椎棘突,止于枕骨下项线外侧骨面。 小直肌起于第一颈椎后结节,止于枕骨下项线的骨面。 治疗:这个部位不建议用针扎深处,一般手法就可以解决,手法不适合的患者或者无效的患者,可以在委中刺血,再针正筋+正

40、宗,然后在C2棘突,枕骨粗隆边沿斜方肌附着点扎针,就可以改善C1和C2之间的间隙,跟腱捻针令患者活动颈椎动气。 2:转动有症状: 分析:解剖来说主要是斜角肌和肩胛提肌的问题。 解剖:斜角肌里面前斜角肌帮助呼吸的; 中斜角肌,起于C1-6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一肋骨上面; 后斜角肌起于C456横突后结节,止于第2肋,止点大约就在肩井位置。 肩胛提肌起于C1-4横突后上缘,止于肩胛内上角和肩胛鼓靠脊柱缘的上部分。 治疗:主要是治疗后斜角肌,用手法可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少数的就必须要用针法了,局部斜刺。很多颈椎转动痛的会在肩井这个位置有牵扯感。内上角这个地方往往有明显的痛和结节,可以用针扎肌腹上的结节,

41、也可以在内上角处治疗。扎完以后如果还有点症状的,就加扎正筋+正宗+三阴交,手上扎对侧后溪,捻针令患者活动脖子动气。 3:抬头有症状: 分析:后仰动作受力的,一个是斜方肌,另一个是菱形肌。 解剖: 斜方肌起于枕外隆突、项韧带、第七颈椎棘突及全部胸椎棘突,止点,上部止于锁骨外侧端,中部止于肩峰和肩胛岗上缘,下部止于肩胛岗下缘内侧。 菱形肌起于下位颈椎和上位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治疗:斜方肌最容易受损,因为颈胸结合部是劳损受力点,在中间段C7附近找结节扎穿。有些患者后仰就感觉后背胀痛,这种情况让患者抱胸前屈的体位,在棘突旁寻找结节扎。如果无法改善,在斜方肌下做手法,或者扎针C67椎上堆积物,

42、就跟腰部一样的治疗,气感到达痛处即愈。 4:颈骨正中央或两侧痛,在长强附近刺血,然后在三角肌中央找最酸痛的那个点挑筋手法,立刻就有效果。 5:各种颈椎病通用的刺血法:在环绕颈椎的异常横纹的尽头刺血,就像很深的皱纹,这是一种特殊的瘀络,油石会有黑血出来。我们用煮药罐的方法,刺血之后拔罐,疗效也不错的。 三:肩周炎 分析:引起肩痛的主要原因: 1:风湿型:以酸痛为主,阴雨天加重。 2:风寒型:以疼痛为主,夜晚加重。 3:外伤型:有外伤史,淤血阻络。 4:内分泌失调型(五十肩):早期有响声,然后出现局部痛,再严重就大面积疼痛,这种肩周炎不治也会好,女性七七四十九,男性八八六十四岁的时候,身体会出现变

43、化,更年期的肩周炎很不好治,内分泌失调,肩痛只是一个外在表现,这个阶段过了会自愈。有人曾经大量观察总结,得出结论,如果50岁没有肩周炎,5060岁无病;60岁没有心脑血管病,6070岁健康;70岁还有性功能,能活到100岁。 5:颈型肩周炎:典型症状是双肩交替出现临床症状,这种肩周炎要治疗颈椎病,有一部分患者C3、4椎间孔变小,不一定颈椎有症状,但也会引起肩痛,把颈椎问题解决了,肩周炎也就自然好了。 6:长期废用:缺少锻炼运动,自然规律,不用则废,不用则退,长期肩关节没有得到正常合理的牵拉转动,逐渐形成肩关节冻结性疼痛,那就必须要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配合主动的自我功能修复锻炼。 注意:久治不

44、愈的肩周炎,要拍片看看肺尖有无肿瘤。 解剖: 肱二头肌的长头肌腱起于盂上结节,短头起于喙突尖,分别止于桡骨粗隆后方。 肱三头肌长头起于肩胛骨关节盂下方,内侧头外侧头均起于肱骨背面,三个头会和成肌腹以扁腱止于尺骨鹰嘴。 大圆肌起于肩胛骨下角和外侧缘下13,止于肱骨小结节下肱二头肌沟内侧缘。 小圆肌起于肩胛骨外侧缘上23,止于肱骨大结节冈下肌下方。 冈上肌起于肩胛骨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上方。 治疗:肩部疼痛,分析动作受力,做搭肩、摸头、后背这三个动作,首先是要屈肘,屈肘有影响的是肱二头肌受损,痛点多在止点,治疗在肌腹长针斜刺。喙突处有痛的,也扎一下,方向很重要。 1:能屈不能搭肩,对抗肌是肱三头

45、肌的长头,起止点痛,解决肌腹的张力问题。 另外还有大圆肌和小圆肌的问题也会影响肩部活动功能,这两条肌肉起点比较大,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止点在大结节处,比较容易劳损,肌腹在天宗穴处比较多结节形成,顺肌肉纤维走向斜刺。 2:摸头动作,不能屈是肱二头肌,还有胸小肌附着处喙突和肩胛下1/3处大圆肌,让患者上举,抓住腋下大圆肌五秒钟即变软,如果扎针,就侧卧举手,针尖朝腿方向向下扎大圆肌的肌腹。 3:不能上举:能屈不能举是冈上肌的问题和肩胛提肌。冈上肌的作用,是上抬,抬过肩之后就是另外的肌肉用力了,所以冈上肌的问题表现在手臂抬举无力,帮忙能上举,抬过肩又好了,但上举后放下无力。冈上肌治疗在肱骨大结节处,

46、针后再扎 中关(手腕横纹正中央下五分处,类似大陵)中白(中渚),立刻就好了。 4:后背动作,肱二头肌肌腹是一个治疗点,如果喙突这里有颗粒状结节,也一并扎开,喙突这里外缘和下缘都做。第二个治疗点是肱骨肩前的小结节,也就是盂肱韧带处。 5:能背过去,但不能上弯,是颈胸结合部受损,那属于菱形肌,扎针即可后弯。 6:肩膀已经冻结的,抬肩,在肩窝处进针,鸡爪刺,减轻肩关节内压,有比较明显效果。 以上问题解决以后,已经有明显改善了,再加针灵骨大白+肾关,效果立刻又好很多。 四:肩膀扭伤 根据患者伤的情况,先局部痛点刺血拔罐,或尺泽放血。如果夜晚睡觉疼厉害的,在小腿外侧中间偏上一段(胆经区域)寻找瘀络刺血。

47、然后针对侧肾关+阳陵泉,再看所伤经络,如果前外侧痛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加针合谷、三间做牵引动气。如果是外后侧面痛属于手少阳三焦经,加针中渚做牵引动气。后侧属于手太阳小肠经,一般在大小圆肌处痛,加针后溪做牵引动气。 五:肩胛提肌损伤 在局部行肌肉斜刺法,或刃针,然后再针肾关后溪,立竿见影。 六:肘部损伤 分析:一般常见有高尔夫球肘和网球肘。网球肘绝大部分可以一两次治愈,如果局部有粘连,拍片滑车没间隙的就不好治,有间隙的还可以改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肘关节扭伤。 1: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 旋前痛,是肱三头肌损伤,在肱三头肌外侧头治疗,三角肌下缘,找到条索或压痛点,压住让患者活动,不痛了,这个就是治疗

48、点。 反旋痛,是肱三头肌内侧头,与外侧头挨着的,这种状况一般是不能快速伸缩手臂,压住内侧头,立即就可以甩手了。 屈肘痛,还是肱二头肌的问题。 如果再顽固的,局部肱骨小结节有颗粒,也扎一下,在上臂和前臂经筋方向寻找条索状压痛点,用粗针斜刺。 以上问题处理之后,加针曲池+手三里+风市(曲池贴骨进针),灵骨(或外关)做牵引动气。一般都能够很快解决。解剖: 旋前圆肌浅头(肱骨头)起于肱骨内上髁,深头起于尺骨冠突,止于桡骨中下1/3外侧。 分析:大部分都是肱二2:高尔夫球肘(肱骨内上髁炎) 头肌和旋前圆肌牵拉所致,肱二头肌牵拉还会造成手麻,手麻的原因牵拉了旋前圆肌。这两条肌肉寻找结节扎针,然后毫针心门(

49、在尺骨鹰嘴突起之上端一寸五分陷中)+后溪(腕顺一)做牵引动气。 3:肘关节扭伤 外伤或扭伤的,先视情况做一下理筋手法,再在小腿肝胆区和肘弯局部疼痛厉害处点刺拔罐,然后针灵骨+阳陵泉(或风市),有特效! 七:手麻: 分析:手麻的几个原因,1:血液循环不好;2:缺钾;3:糖尿病末梢神经炎。 解剖:腕横韧带(屈肌支持带)在养老和豌豆骨这两个部位扎针比较安全。 1:血液循环不好:有几个原因,解剖学来说主要是正中神经卡压,正中神经受卡压引起手麻,这种手麻一般是中间三个指头麻木,或四个指头麻木,或五个指头全麻。大多数属于腕横韧带的问题,一般是夜间睡觉手麻木或早晨起来指关节痛,但不是类风湿那种,一般是长久的

50、劳损或受寒引起,腕横韧带卡压肌腱,就扎养老和豌豆骨这两个穴位。肱二头肌和旋前圆肌受损也会挤压正中神经引起手麻,相对比较少见。处理完了,加针手三里。 另一个是常说的臂丛神经卡压,斜角肌问题引起的麻木区域主要分布在肩和上臂处,一般不会影响到手指去,这个可以用手法做斜角肌,一般都是立刻就好了。如果还不行,可以扎针,刃针或者大针,只要气至病所,都是特效的。 再一个就是神经根卡压,属于颈椎病,神经根卡压反应到手指,主要是颈椎678椎的问题,分别是颈6管桡侧以及大指和食指,颈7管中指,颈8椎管尺侧以及小指和无名指。如果C5-6和C6-7神经根同时卡压,也会引起五指全麻。肩胛提肌劳损也是手麻的一个原因,这些

51、是大针的特效范围,配合药罐刺血。 2:留意特殊手麻,有一些手麻跟肺癌有关系,这种一般是整条手臂都麻木厉害无力。还有个别患者手麻,在虎口处有明显塌陷肌肉萎缩,而且是长期一直麻,肌无力,这种是椎管内卡压神经,一般都是椎管内长了结核、骨癌、骨髓瘤、囊肿之类,MRI才检查的出来,X片和CT查不出,这类手麻无法治。 3:随便扎扎治手麻:有些手麻,可以在其手臂上寻反应小点,用0.5的毫针扎,有多少扎多少,每个反应点扎一针就可以,。如中指麻,在心包经线上找到反应点扎,小指麻木,在小肠经上找到反应点扎。有时效果立竿见影,立刻就不麻了,非常好用,这些反应点,当是皮下气血流注通路上的一些堵塞之物,即或是颈椎病引起

52、的麻,有些效果也很好。 八:胸肋痛 胸肋疼痛一般有岔气和外伤,以及带状疱疹引起,带状疱疹原则上我们不治疗。治疗之前要注意一点:凡胸部内伤必须要先刺血:大椎、肩井,然后是肝胆区刺血,刺血的时候让患者配合同时深呼吸。 胸肋闪挫伤,针内关或支沟(同侧取穴强刺激,针尖向上斜45角刺1寸感传至胸肋部) 如果是胸部被打伤,呼吸困难的就扎灵骨大白。一般各种原因引起的胸痛,我都喜欢扎足三里,3寸针深刺,强刺激,双侧都扎,令患者配合呼吸,立刻就有明显改善。 九:背心冷 分析:背心怕冷,主要是督脉阳气上升受阻,阳气不能抵御外寒,腰阳关是阳气的一个关口,这里处于人体三关之寒湿关,如果腰部受寒,腰阳关阳气上升就弱了。

53、 治疗:先通过手法或扎针等让胸椎部和腰椎部肌肉软组织得到放松调整,然后腰阳关这里可以灸,驱寒,让阳气有力的上行,到了命门这里,我们说命门是生命的门,肾水需要命门之火来帮助,所以命门这个地方也灸一下,再往上,到了至阳,阳气到这里,就到了一个修整的营地,该补充给养了,所以这里也要灸一下,这几个穴位用灵火透穴丹灸之后,基本上背心怕冷立刻就有改善。 十:腰椎 分析:从人体运动学分析,发生疼痛在腰部有三个动作受限:弯腰、后仰、旋转。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内因:慢性肠炎、慢性盆腔炎、慢性妇科病等炎症,影响导致髂腰肌功能减退,肌力下降,前力减小后力(多裂肌、回旋肌、横棘肌等脊柱稳定肌肉群)就拉紧,导致生理曲度改

54、变,出现椎间盘膨出。如果没有内因,外因是坐姿、活动不当等,影响到回旋肌、多裂肌、横棘肌,往往影响双侧,这时会出现腰肌劳损,单独腰痛。如果内因和外因同时相伴,就很容易出现椎体错位。所以有椎间盘突出的人,一定会有慢性肠炎等。 腰椎间盘膨出的患者,可以做牵引,三月内牵引有80%有效,六个月内的做牵引有50%能有效,六个月以上的牵引无效,往往越拉越坏。 椎间盘突出的患者,不能做牵引,有错位的,一拉就坏,如同湿毛巾旋转一拉就出水,容易加重。 如何判断膨出还是突出?摸棘突,有偏歪的是突出,不能牵引。没有棘突偏歪的是膨出,可以牵引。 急性腰痛不能按摩重压,患者趴床上后面腰部受力,力会传导到腹部,用力越大腹压

55、越大,就会加重患者症状。 有一小部分人腰突症输液有效,就是消炎达到效果,属于肠胃不好引起的。 腹内的问题,看舌苔:黄腻有热,白厚有寒。扎针:肚脐左右旁开两指各一针,关元一针,关元下一横指半处一针,共四针,有寒的用艾灸盒加灸,一般第二天舌苔就变了。 解剖: 腰大肌起于第12胸椎及全部腰椎侧面的横突根部,止于股骨小粗隆。 多裂肌下方,从骶骨和骶髂韧带,腰椎乳突,胸椎横突,和最后4个颈椎的关节突。上方,到所有上方椎骨的棘突,包括枢椎。作用是伸展、旋转并稳固脊柱。多裂肌跨越1-2个椎体。 回旋肌下方,自一个椎骨的横突。上方,至上方靠近的2个或3个椎骨的棘突根部。回旋肌跨越一个椎体。 腰方肌起于12肋骨

56、和上部腰椎横突,止于髂嵴、髂腰韧带和下部腰椎横突。 腹外斜肌起于第8肋外后面,止于腹白线,腱膜下缘卷曲增厚构成腹股沟韧带。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大肌和多裂肌、回旋肌等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劳损肌肉。引起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还有梨状肌损伤;腰骶三角区劳损;骶结节韧带损伤,坐骨结节后骶结节连接韧带,拉紧后会影响骶腰三角区。 腰大肌劳损的临床症状:翻身痛、咳嗽引起腰腿痛、有深处叩击痛、臀部歪向一侧、小腿外侧麻痛、膝关节内侧痛、早晨不能久睡、腹股沟痛、垫高腰部可缓解腰痛、有肠炎表现(解完大便腰痛就缓解)。 1:弯腰痛,坐着痛,大部分都是骶髂关节的问题,竖脊肌下连髂骨上达枕骨,弯腰时受力点在骶髂关节的髂后

57、上棘处,髂后上棘最高点是髂腰肌,外侧是腰方肌。解剖中L5S1段有脊神经穿过,脊神经前支管运动,后支管感觉,可引起类似L5/S1节段椎间盘症状,所以有些大腿后侧症状是这里卡压引起的。而很多劳动者,比如电焊工、蹲着干活的人,这骶髂关节部位是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而劳损,这类人群,这个部位是个重点。 弯腰时脊柱中间痛,在相应棘突边缘找结节条索扎针。深层的多裂肌跨越两个关节,所以痛点并不一定就是治疗点,有可能是起(止)点引起棘突痛,所以扎针要看情形。 处理完之后,再扎灵骨大白+三叉三(三焦经的中渚),让患者起身活动弯腰。 2:直腰后仰痛,主要是多裂肌,还有胸腰结合部的斜方肌引起的,在这些部位扎针。一般不同找痛点扎针,就在L1L2棘突旁紧靠着扎针,结节痛点马上就会消失。 3:旋转腰痛,翻身腰痛也是,临床上80%的腰痛,都是腰大肌引起的,腹压增大会挤压腰大肌,所以咳嗽会腰痛和放射,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