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郝根有)_第1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郝根有)_第2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郝根有)_第3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郝根有)_第4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郝根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襄阳区程河中学 郝根有教育部于2001年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放在并列的位置,充分强调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实现学生从“学会物理”到“会学物理”的转变。初中物理课程目标的改革对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渗透“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对初中学生来说,知识结构、生活经验、思考问题尚不全面,实践经验积累较少,动手实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为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尤为重

2、要。那么究竟如何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呢?笔者对此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一、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现代物理概念教学不再是师生封闭在教室里枯燥地讲概念背定律、记公式,而是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相联系,从中找出有关的现象,进行生动活泼的研究性学习。为把研究性学习方式传授给刚学物理的初中学生,使学生由被动性的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性的独立学习,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可采用如下方法:首先针对课题为学生发掘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对物理现象发生兴趣并提出疑问,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实验,再现物理现象,最后让学生讨论思考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获得完整的物理

3、概念。例如,在“什么是浮力”这个概念教学中,第一步给学生讲述语文学习中叙述的“死海不死”的故事,并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用水桶吊起井水的感觉。学生对以上的两个物理现象很感兴趣,自然地感觉到:人和水桶在水中受到了一个向上的托力,便立刻产生质疑:这个“托力”到底是什么力?第二步,结合课本实验图,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实验,体验这个托力的大小和方向。第三步,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托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方向如何?怎样测量?最终让学生归纳发言,使学生获得了完整的浮力概念,以及浮力的测量方法。如此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物理概念教学中去,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掌握概念,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

4、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欲望。二、在物理实验设计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设计实验的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与新课程目标中提倡“研究性学习”的宗旨相吻合。笔者认为,在物理实验设计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可采用以下教学方法:首先根据实验目的,应用学过的知识确定实验原理,然后选用合适的实验器件,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案,最后,让学生讨论思考并动手操作研究,得出实验结果。例如:在设计测量大气压变化实验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复习回顾一下课本上水银气压计、无液气压计测大气压的原理:根据大气压支持液柱和大气压引起固体形变

5、的原理,把气体压强的测量转化为液体压强和固体形变的测量。待学生充分理解了大气压这些原理后,接着向学生提供以下器材:广口玻璃瓶,水槽、水、弹性橡皮膜,牙签、白纸等。并向学生提问:如何选用以上器材,根据上述测定大气压的原理,设计测量大气压变化的多种方案呢?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实验方法,动手设计实验装置,最后学生设计了两种测量大气压变化的最佳方案。第一种方案:将装有半瓶水的广口玻璃瓶倒置于水槽中,当外界大气压变大时瓶内液面升高,反之瓶内液面下降。第二种方案:用橡皮膜密封玻璃瓶口,再将牙签的一端粘在橡皮膜上,牙签的另一端指向标有刻度的白纸,当外界大气压变大时,橡皮膜下凹使牙签指针上偏,反之牙签指针下偏。

6、通过这样的实践训练,培养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同时这类教学活动又给学生提供了创造性、发散性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反过来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加强了学习能力的培养。三、在物理习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近年来,中考命题逐渐增加了开放性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灵活解题的能力,为此在物理习题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很有必要。比如有这样一道题目:某实验室有一架托盘天平(带有一盒砝码),横梁上的调节螺母已无法旋动,其它部件均保持完好,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横梁的平衡时,指针总偏向分度盘的左端,调换左右两盘也无法改变这种状况,请你使用这架天平,测出一个

7、小金属块的质量。要求简述测量过程,表达出测量结果。对这道题,如果学生对天平的工作原理理解较透彻,实际操作技能比较好,会想出几种测量方法。类似的例子,如怎样用刻度尺和水测量啤酒瓶的容积等。这类开放性题目都渗透着“研究性学习”。在平时教学中,把这类题目布置给学生练习,不仅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合理安排、精心设计、耐心指导,将“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初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

8、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同时也会促进物理改革的深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襄阳区程河中学 郝根有 刘双运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现代教学论也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用一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问题情景的刺激,以问题的解决为归宿。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指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师生合作创造性解决问题,是新课改对我们的基本要求。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提

9、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作用 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因而产生困惑、探究的心理。这种状态促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是经历一个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猜想、寻求物理规律并应用于实际的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高,具体的作用有: 1、有利于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往往是抽象的、概括的,在让学生掌握物理概念时,必定要

10、让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加工活动。这个过程,是表面联系和内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在思维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问题,往往能反映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存在的思维误区,这就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时的困惑所在,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他们提供帮助。 2、有利于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在课堂上学生有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汲取物理知识,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提供一个充分展示的空间,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有利于发展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 具有问题

11、意识的学生常常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启动思维,搜寻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对其重新分析、理解,从而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此外,解决问题的欲望还会促使他们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这就使他们的知识得以扩充。在积极的思维、探索过程中,零星的知识变得系统有序,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完善、合理,这就提高了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为今后获取更多知识、培养能力创造有利条件。 4、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而任何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

12、创造潜能。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强势智慧,大胆想象,发展逆向思维的能力,从而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途径 1、把握培养问题意识的正确时机 。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片面追求教学表面的“创新”而进行问题讨论,要注意培养问题意识培养的时机。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即可展开讨论;在小范围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带到较大范围内进行讨论;学生不易发现而又值得研究的问题需要教师适当铺垫,分层次地引导思考和质疑。教师要努力避免在学生充分思考之前过早地主动发问、超前解答。另外,教师还要注意不同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的

13、时机也不同,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体验与把握。 2、营造宽松和谐的提问环境,使学生敢问。 目前,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还不是很普遍,被动学习的局面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学生还普遍习惯于围绕着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问题来学习。因此,物理教师要围绕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去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要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全体学生去发现、去研究。要通过师生互动,从问题出发,充分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参与者、帮助者,是“平等中的首席”,不要给学生造成自己是真理的化身、是知识权威的感觉,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提出问题的合理性,对学生不正确的

14、认识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引导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强硬地纠正。如讲“音色”时,老师举购买瓷器时听敲击声辨别瓷器质量的应用实例后,让学生相互讨论学出其它应用实例。学生们提出了买西瓜听敲击声辨生熟、医生敲病人的肚皮根据响声确定是否肚胀、买花盆时听敲击声辨别质量、工人根据机器运转声判断何种故障等多个事例,活跃了学生思维。宽松和谐的问题环境能保持学生继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信心和热情,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3、倡导多向提问,鼓励发散思维,让学生多问。 一个好的问题必定是一个有利于发展发散思维能力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还可以多人参与,集思广益,互相补充,互相启发,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敢说、敢

15、做、敢疑、敢议,让学生内在潜能充分展现,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多向提问,多向思考,多向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在学习完“伏安法测电阻”后,我组织学生探索不同条件下测出导体电阻的方法,学生们先后找出了无电压表怎样测电阻,无电流表怎样测电阻,电压表、电流表均无怎样测电阻,能否用电能表测电阻等问题,然后进行了讨论研究,找到了每个问题的答案,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广泛参与,自觉追寻和积极探究的主动过程,学生们也从中学会了以新的角度、新的可能之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现了多问之目的。 4、进行提出问题的科学方法训练,使学生会问问题的提出虽然涉及到许多人格因素,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训练对问

16、题提出大有裨益,尤其是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使用,长期训练就会形成一种熟练的思维模式,提高对问题的敏感性,积极的捕捉问题性的认知情景。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在人的思维活动中,问题情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现在的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的问答式教学,也由于知识、能力的准备不足,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在发展初期,对问题不能问到关键,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学生察觉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从而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此时,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直接表达中发现问题、从了解到的学生认识基础与新现象的矛盾中发现问题,精心设计追问,引导学生从横向、纵向、顺向、逆向

17、等多个角度思考,应用联想、比较、组合等科学方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的方法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1)、让学生把自己弄懂的地方变成问题考其他同学。既可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又可为学困生提供提出问题的范式。(2)、设立问题角,把学习中的不懂之处找出来,与老师或同学共同探讨研究。(3)、进行提出问题的技法训练。如应用逆反原理,从逆、反、逆反三个方面就同一知识点提出问题;运用联想法把虽然不同但有类似点的事物联系起来,创造出新事物等。(4)、找出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实例。如增减摩擦方法,增大、减小压强方法、生活中的杠杆等。5、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深问

18、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总结概括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根据所讲授内容和学习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以能力为核心,以活动探究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环境。通过创设的问题情景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向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挑战,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活动中深入探究,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使其思维在向最近发展区跃进中获得深入发展。例如在学习密度知识的应用求体积后,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如何快速测出一卷无轴铜线的长度”这一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同伴讨论、教师引导下得出测质量求体积、测直径求截面积、进而由L=V/S求出长度的问题解决方案中深化自己的思维,获得思维深度的训练。6、及时评价激励,让学生乐问追求成功之心,人皆有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恰当的激励性评价,既有助于学生发现不足,继续探究,更能激发其奋发向上的信心和不断努力获得新的成功的决心,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因此,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一些观点,尽管有的是不成熟的,甚至是错误的,老师都应该尊重这些异想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