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处理_第1页
医学课件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处理_第2页
医学课件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处理_第3页
医学课件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处理_第4页
医学课件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处理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血液科 甘茂周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定义及危害 肿瘤病人感染风险分级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处理 主要内容 发热: 单次口温 38.3 或 38 超过 1小时 中性粒细胞缺乏: 500/mcL 或 1,000/mcL并预计在 48小时下降至 500/mcL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定义 亚太地区中性粒细胞减少伴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抗生素应用规范 (2005) NCCN癌症相关感染防治指南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血液科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苏华芳 , 等 实用医学杂志 . 2007;109-111 . 文细毛 , 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 2005; 15(1): 96-99. 50% 77% 的白血病患者出现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的减少 中性粒细胞数减少是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因素 OR值 (95%CI) P 值 住院 时间 30天 4.667 (1.906-11.426) 1周 9.036 (3.437-23.752) 30天、中性粒细胞减少、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动静脉插管与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有关 粒缺患者的感染率显著高于非粒缺患者 李佩文 , 等 . 2005;5(11):40-42. Huang XJ,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26S (2005) S128-S132. 对 415 例次血液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数 0.5相比 ) 6.00 (3.09-11.67) 0.5相比 ) 9.89 (4.24-23.1) 0.5 109/L的患者相比,中性粒细胞数 0.5 109/L 患者的死亡率显著增加 1523例菌血症患者死亡率的二变量协方差分析 Adap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Kollef MH et al. Chest 1999;115:462-474. ICU感染患者 (n=655)的前瞻性定群研究中,接受起始适当抗生素治疗患者的死亡率降低 初始适当抗生素治疗 降低死亡率 P 0.001 P 0.001 医院死亡率 (%) 不适当治疗 适当治疗52 24 42 18 0 10 20 30 40 50 60 全因死亡率 感染相关死亡率 24 18 不充分的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 正确的抗菌治疗 不恰当的抗菌治疗 病死率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菌血症 1 社区获得性 菌血症 2 金葡菌 菌血症 3 呼吸机 相关肺炎 4 p0.001 p0.05 p=0.02 p=0.02 l 不充分初始治疗增加死亡率 - 研究显示,不充分治疗 是病死率高的重要独立 危险因素 1-4 l 不充分初始治疗 - 分离到的病原菌对所使 用的药物不敏感 5 1. Ibrahim EH et al, Chest 2000; 118:146-155. 2. Valles J et al, Chest 2003; 123:1615-1624. 3. Khatib R et al,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6; 25:181-185. 4. Teixeira PJZ et al, J Hosp Infect 2007; 65:361-367. 5. The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nd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5; 171:388-416.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定义及危害 肿瘤病人感染风险度分级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处理 主要内容 肿瘤患者感染风险 F低危 u 大多数实体瘤的标准化疗方案 u 预计中性粒细胞减少小于 7天 F中危 u 自体 HSCT u 淋巴瘤 u 多发性骨髓瘤 u CLL u 嘌呤类似物治疗(如,氟达拉宾, 2-CdA) u 预计中性粒细胞减少 7-10天 F高危 异基因 HSCT 急性白血病 诱导 巩固 阿仑单抗( CAMPATH)治疗 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 GVHD 预计中性粒细胞减少大于 10天 肿瘤患者感染风险 肿瘤患者感染的易患因素 中性粒细胞减少 肿瘤相关性免疫缺陷 粘膜屏障破坏 脾切除和功能性无脾 糖皮质激素和其它淋巴毒性药物的使用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定义及危害 肿瘤病人感染风险分级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处理 主要内容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初始评价 特殊的病史和体检: l 血管穿刺及置管 l 皮肤 l 肺和鼻窦 l 消化道(口腔,咽,食管,小肠,直肠) l 会阴 /肛周 补充病史信息: 主要合并疾病 最后一次化疗的时间 以前有记录的感染史 最近抗生素治疗 /预防 医学史 HIV状态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初期评价 接触史: 家中成员有无相似症状 宠物接触史 旅游史 结核暴露史 最近血液制品使用史 实验室 /放射学评价: 血常规包括分类, PLT, BUN,肌酐,电解质, LFT 尿液分析 血氧饱和度 有呼吸道症状和体征的病人查胸部 X线 血培养 2次(每次 2瓶,每瓶至少 10ml) 尿培养 (有症状时) 特殊部位培养: n 腹泻(难辨梭状芽胞菌,肠道病原菌检测) n 皮肤(穿刺 /活检皮肤病变或伤口) n 血管穿刺处皮肤(有炎症时,常规 /真菌 /分枝杆菌) 病毒培养: n 粘膜或皮肤疮疹 /溃疡病变 n 鼻咽部呼吸道病毒(有症状,特别是季节性爆发期间)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病原学检查 经验性治疗选择应基于: u 感染风险评估 u 潜在的感染病原菌 u 感染部位 u 当地抗生素敏感性方式 u 有无器官功能不全 /药物过敏 u 既往的抗生素治疗史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经验性治疗 高危(以下任一因子): l 住院期间发热 l 明显的医学合并症或临床不稳定 l 预计严重粒细胞减少延长: 100/mcL 及 7天 l 肝功不全(转氨酶 正常值 5倍) l 肾功不全(肌酐清除率 30mL/分) l 未控制 /进展性肿瘤 l 临床表现为肺炎或其它复杂感染 l 使用阿仑单抗 l 3-4级粘膜炎 l MASCC风险指数小于 21 感染风险评估 住院 静脉治疗 感染风险评估 低危 (无以上因子,并具有多数以下 情况): n 门诊病人出现发热 n 无需要住院治疗或密切观察的相关 急性合并疾病 n 预计严重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短( 100/mcL 7天) n 体能状态良好( ECOG 0-1) n 无肝功不全 n 无肾功不全 n MASCC风险指数 21 n住院 或 n门诊治疗 或 n家庭治疗(设施 良好的选择性低 危病人) 特征 分值 l 疾病负荷 无或轻微症状 5 中度症状 3 l 无低血压 5 l 无 COPD 4 l 实体瘤或血液肿瘤既往无真菌感染 4 l 无脱水 3 l 门诊病人 3 l 年龄 60岁 2 MASCC风险计分模型 Klastersky J, et al. J Clin Oncol 2000; 18(16): 3038-51.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常见病原菌 早期 细菌为主 常见 G+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 常见 G-菌 大肠杆菌类(如埃希氏大肠杆菌 克雷伯 菌属、肠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 常见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HSV) 呼吸道合胞病毒 ( RSV) 副流感病毒和流感病毒 A和 B。 后期 念珠菌属、曲霉菌和其它丝状真菌。 静脉单药治疗(选择其一): 亚胺培南 /西司他丁( 1级) 美罗培南( 1级)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 1级) 头孢吡肟( 1级) 头孢他啶( 2B级) NCCN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经验性治疗 NCCN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经验性治疗 静脉抗生素联合治疗: K 氨基糖甙类抗假单胞菌青霉素( 1级) -内酰胺 酶抑制剂( 1级) K 氨基糖甙类广谱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 ) K 环丙沙星抗假单胞菌青霉素( 1级) K 不推荐常规使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或 奎奴普丁 /达福普汀 Imipenem monotherapy for fever and neutropenia in cancer patients Freifeld AG, Walsh T, Marshall D, et al. J Clin Oncol. 1995 Jan;13(1):165- 76. A Randomized, Open-Label, Multicenter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iperacillin-Tazobactam and Cefepime for the Empirical Treatment of Febrile Neutropenic Episodes in Patients with Hematologic Malignancies Clin Infect Dis. 2006 Aug 15;43(4):447-59. Epub 2006 Jul 10.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single agent and combination regimen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fection in the febrile neutropenic patient. Am J Med. 1996 Jun 24;100(6A):83S-89S 2010 IDSA指南 低危低危 高危高危 环丙沙星环丙沙星 + 阿莫西林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克拉维酸 口服用药口服用药 静脉用药静脉用药 不需要万古不需要万古 需要万古需要万古 碳青酶烯类 (泰能、美平) 头孢他啶 马斯平 特治星 ? 氨基糖甙类 + 碳青酶烯类 (泰能、美平) 头孢他啶 马斯平 特治星 ? 万古霉素 + 氨基糖甙类 + 碳青酶烯类 (泰能、美平) 头孢他啶 马斯平 特治星 ? 抗细菌药 在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的随机试验中,最近的荟萃分析显示头孢吡肟增加死亡率。 Yahav D,et al. Lanct Infect Dis 2007; 7(5): 338-348 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可干扰半乳甘露聚糖检测。 抗细菌药 特殊部位评价 特殊部位评价 特殊部位评价 经验性治疗后随访 u 特定部位检查 u 实验室检测和培养: 复查血培养,记录细菌血症 真菌血症清除情况 u 评价治疗反应和药物毒性: 发热趋势 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u 评价药物毒性包括重要器官毒性( LFT和肾功能检测,至少每周 2次) 3-5天内评价对经验治疗的反应 有反应 发热趋势下降 感染的症状和体征稳定或改善 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 不改变初期经验治疗方案 如果初期治疗中已用万古霉素,继续治疗疗程 初期抗生素至少用至中性粒细胞计数 500/mcL并继续增加时 感染部位及病原菌 治疗持续时间 皮肤 /软组织 7-14天 血源感染(无并发症) 革兰氏阴性菌 10-14天 革兰氏阳性菌 7-14天 金葡菌 第一次血培养阴性后 2周 酵母菌 第一次血培养阴性后 2周 感染治疗持续时间建议 注:对具体病人而言可能需要修改。 感染治疗持续时间建议(续) 感染部位及病原菌 治疗持续时间 鼻窦炎 14-21天 细菌性肺炎 10-21天 真菌 念珠菌 血培养第一次阴性后最少 2周 霉菌(如曲霉菌) 最少 12周 注: 下列情况考虑拔除导管 念珠菌,金葡菌,铜绿假单胞菌,棒状 杆菌,不动杆菌和黄杆菌属 3-5天内评价对经验治疗的反应 无反应 持续或间歇性发热 感染的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血培养持续阳性 稳定 继续目前的抗生素治疗:不 必要单纯以中性粒细胞减少 性发热为基础来调整抗生素 不稳定 广谱覆盖包括厌氧菌 耐药 G-杆菌和耐 药 G+菌 考虑加 G-CSF或 GM-CSF( 2B级) 确保覆盖念珠菌 咨询感染科专家 经验性抗生素治疗 4天仍发热者,考虑具有抗霉菌活性 的抗真菌治疗。 对威胁生命的难治性细菌或真菌感染,考虑粒细胞输注 ( 2B级) 治疗持续时间依赖于临床过程 中性粒细胞恢复情况 药物毒性及感染科专家的意见 3-5天内评价对经验治疗的反应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 治疗有反应的病人不明原因发热的处理 中性粒细胞 500/mcL 中性粒细胞 500/mcL 停止治疗 继续目前方案直至中性粒细胞恢复 或 改为口服抗生素直至中性粒细胞恢复 (环丙沙星 500mg Q8h阿莫西林 /克拉 维酸钾 500mg Q8h) 或 如果病人保持稳定,考虑 7-14天后停 止抗生素( 2B级) 正确使用万古霉素和其它抗 G+药物 万古霉素不应在发热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初期治疗中常规使用 。除非有以下相关性严重感染: 明显的、严重的导管相关性感染 最终鉴定及敏感性检测之前,血培养为 G+菌 已知为耐青霉素 /头孢菌素肺炎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