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理论_第1页
第二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理论_第2页
第二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理论_第3页
第二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理论_第4页
第二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 基础理论 崔波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教学内容: n人力资本理论 n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人性基础 n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人力资本理论 n 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 理论派别,也是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 础, 也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学的理论基 础。 n 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于 20世纪 50年代中期 ,盛行于 60年代, 70年代以后有了新的发 展。 n 亚当 斯密 早在 200多年前,就提出了 人 力资本的思想。 n 1935年,美国哈佛大学学者 沃尔什 在其 发表的 人力资本观 一文中首先使用了 “人力资本 ”的概念 。 1959-1962年间,美 国芝加哥大学著名经济学家 舒尔茨 连续发 表了 对人的投资 一个经济学家的观 点 、 由教育形成资本 、 人力资本 投资 等一系列著作,全面系统地阐述了 人力资本理论。 n 主要代表人物 :舒尔茨、丹尼森、贝克尔等 人。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 n 资本: 泛指社会财富的源泉。 n 物质资本: 土地、矿产、水利、机器、厂 房等应用于生产的有形资产。 n 人力资本: 与物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它 是由舒尔茨首先给予阐释而获得特定含义 的一种资本概念。所谓的 人力资本,是指 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 现出来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经济增长的主 要因素,它是具有 经济价值 的一种资本。 二、人力资本的特征 n 1、明显的标志是属于人的一部分,表现 在人的身上,是一种 “活 ”的资本。 n 2、人力资本是获得未来收入的源泉。 n 3、人力资本不能转让或出售。 n 4、人力资本不能继承。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比较 相似之处 : n二者都是一种生产性投资,都是对物质生产起着生产性 作用,而这种作用结果都能使国民收人增加和经济增长 ; n二者都是通过投资形成,而这种投资都意味着减少或牺 牲现期消费以换取未来的收人 。 不同之点 : n物质资本的所有权可以买卖、转让或继承,而人力资本 的所有权不可能买卖,转让或继承 ; n耐用的物质资本可以储存,而人力资本不能长期储存不 用。 三、人力资本形成的途径 舒尔茨在 人力资本投资 一书中把人力 资本投资范围和内容归纳为五个方面: n 1、 教育 n 2、 医疗保健 n 3、 劳动者的迁移 n 4、 移民 n 5、 信息获得 四、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n 第一,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 n 第二,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 投资的作用。 n 第三,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n 第四,教育投资收益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 率 。 n 第五,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 。 (二)人力资本理论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 1、舒尔茨的主要观点 ( 1)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 泉 n 其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 投资的收益率。 n 其二,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 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 n 其三,具体数量化计算。 ( 2)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 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 来实现的。 n “ 所谓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是指人们 对于经济条件的变化、更新所做出的反映及 其效率,即人们根据经济条件的变化,重新 考虑合理分配自己的各种资源,如财产、劳 动、金钱及时间等。 ” ( 3)人类时间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 ( 4)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 趋于平等的因素 2、丹尼森的主要观点 n1、教育是生产中人力因素的一个组 成部分。 n2、教育因素和教育投资指的是受正 规教育年限的多少。 n3、 “ 知识增进 ” 是人力资本的组成 部分。 n4、正规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只有其中的 3/5在起作用。 3、贝克尔的主要观点 n 第一、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既要考虑当前的经 济收益,又要考虑未来的经济收益。 n 第二、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 n 第三、收集信息、情报资料也是人力资本内容之 一,同样具有经济价值。 n 第四、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 n 第五、提出了 “ 年龄 收入 ” 曲线。 n 第六、贝克尔还用具体数学计算和实证研究说明 了高等教育收益率,同时还比较了不同教育等级 之间的收益率差别。 五、人力资本理论评析 (一)积极作用 肯定了人力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提高了人们对人的能力的提高在经济增长中所起 作用的认识,特别是提高了人们对人力投资的核 心 -教育投资的重视。 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提高人口质量和劳动质量,这 无论对于提高社会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或 是改善劳动力的生活状况均是有益的; 把教育视为生产性投资,这一点也打破了破旧的 传统的教育观念 。 (二)不足 n 1、把人力投资资本化,抹杀了资本的实质。 n 2、把人力投资与物资投资等同起来,认为他们 都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观点也是不妥的。 n 3、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程度对劳动者工资收 入水平的影响,认为造成工资等级差别的原因, 完全在于教育程度,这是不切实际的。 n 4、方法上人力资本理论采用了简化法。 第二节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的人性基础 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 的背后,都必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 人性行为的假定。 道格拉斯 麦格雷戈 何为人性? n 人性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 也有自然属 性一面。 n 哲学上所讲的人性主要是指人的一般本性和各个 时代发生了变化的本性,是人类本性的最高概括 。 n 心理学的人性观,是指人的某种天生的心理行为 倾向(即不依赖于后天学习或环境熏陶,天生就 有的行为方式或其倾向)。 n 管理心理学的人性观,实际上是指管理者对职工 需要和劳动态度的看法, 一、中国古代人性观与人力资源开 发与管理 (一) “性相近,习相远 ”的人性说 1孔子 “性相近,习相远 ”的主要内涵 : 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只 是指出 “ 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 ” ( 论语 阳货 )孔子所说的 “ 习 ” 是指后天的成 长环境和道德实践,不同的 “ 习 ” 会塑造 不同的人。 2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不同的 “习 ”即企 业管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素质的员工。因此 ,管理者的基本任务是设法利用未开发的 人力资源,必须创造出一种环境,使在其 中工作的每一个成员都能竭力做出最大的 贡献。 (二) “性善论 ”人性说 1孟子 “性善论 ”的主要内容: 孟子认为人都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道德心理并不是后 天具有,而是与生俱来的。 2实施人本管理的借鉴意义: 激励、发展潜力、承担责任的能力、为组 织目标而奉献的愿望,所有这些都现存于 人们的身上,而不是管理部门赋予的。管 理部门的责任在于 使人们有可能认识到并 自己去发掘和发展人的这些潜质 。 (三) “性伪之分 ”的人性说 1荀子 “性伪之分 ”的主要内容: 荀子认为,道德礼仪都是人为的结果,礼仪文理 是社会的产物,根本不存在天赋的道德观念。 2、 “性伪之分 ”的理论学说在人力资源管理 中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的运用: 人是社会的人,不同层次的员工会有不同的欲望 ,如何满足这些欲望、调动其主动性,这就要求 管理者适时适当地授权于下属。 (四) “见素抱朴 ”的人性说 1老子复归于璞的 “见素抱朴 ”说的基本主张 : 老子认为人性自然,人性无善恶之规定,人性没有 先天的道德属性。人性随着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或 善或恶,都是叛逆了人的自然本性,是人的自然本 性的异化。 2老子 “见素抱朴 ”的思想要求在人力资源管 理过程中,企业 “经济效益 ”与 “社会效益 ”需 要有机统一。 (五) “素朴自然 ”的人性说 1庄子 “素朴自然 ”人性说的内容: 庄子推崇人类的自然本性,但并不主张返回到愚 昧蛮荒未开化的远古时代,而是在理性的基础上 返璞归真。 2此说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 “人尽其 能 ”的指导意义: 庄子反对礼乐仁义对素朴人性的浸染和戕害, 表明他尊重人性,希望每个人都得到自由全面的 发展。尊重员工,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这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条规律。 (六) “安利恶害 ”的自然人性说 1韩非 “安利恶害 ”说的内容: 韩非认为,人人都有趋利好利和恶害避害 之心,于是主张分别用名利诱导民众和用 严刑峻法威慑民众,以实现社会的长治久 安。 2此 “法术势 ”思想体系对人力资源管理中 奖惩机制等制度构建有非常重要的启示和 现实意义。 二、西方人性假设理论 工作为收入 看着才投入 总想少干活 还是不满足 (一) X理论的人性假设 经济人 1 “经济人 ”人性假设理论的提出 : 源于亚当 斯密关于交换的经济理论,道格拉斯 麦格雷戈 (Douglus McGregor)于 1960年在 企 业中人的因素 一书中正式提出 “ 经济人 ” 概念 ,并基于此提出 X理论。其后,沙恩也对 “ 经济 人 ” 人性假设理论进行了新的概括和分析。 2 “经济人 ”人性假设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人天生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便会逃避工作。 2)由于人好逸恶劳的本性使多数人缺乏社会责任感与进取 心,总是希望获得别人的帮助而不愿意承担责任。 3)多数人工作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金 钱与地位是刺激人努力工作的最大诱因。 4)一般人都缺乏理性,基本上不能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 易产生盲从行为。 5)人的行为活动在本质上是被动的,但可以通过经济刺激 和强制手段,迫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做出适当的努 力。 3.X理论的人性假设前提下相应的人力资 源管理方法: 1)任务管理: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 产率,完成任务方面,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任务明确、 组织严密、分工具体、考核严格的管理规则。 2)强制劳动:主要通过集权化管理和运用权威手段对 组织成员进行劳动的监督和控制。 3)物质刺激:在激励约束机制上,主要依靠增加工资 、奖金、福利等物质手段激发组织成员的劳动积极性 。 4)严肃纪律:对于消极怠工者,运用罚金、记过或停 职等方式进行严厉惩罚。 (二)行为科学理论的人性假设 社 会人 金钱虽可贵 友谊价更高 工作太无聊 我去找同道 1 “社会人 ”人性假设理论的提出: 20世纪 20-30年代,梅奥通过霍桑试 验创立了人际关系理论, 50年代后定 名为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 人性假设是梅奥在霍桑试验的基础上 提出的 “ 社会人 ” 。 2 “社会人 ”人性假设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人的工作积极性主要是由社会性需要引起。 2)人际关系是影响工作效率的最主要因素。 3)非正式组织是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的一种潜在力量 。 4)管理者的领导方式与领导作风对激励组织成员有 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3在行为科学理论的人性假设前提下,相 应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1)满足组织成员的社会性需要:管理者应该关心 人、体贴人、爱护人、尊重人,鼓励员工参与管 理,尽可能地满足员工对交往、归属、尊重等社 会需要。 2)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管理者应尽可能实行集 体奖励制度,避免单纯的个人奖励,善于营造和 谐的组织氛围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因势利导做好非正式组织工作:加强对非正式 组织的研究,协调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以形成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的合力。 4)提高组织管理者的素质:组织者要由单纯的监 督者变为上下级之间的中介,善于倾听组织成员 的意见,协调人际关系,运用激励手段鼓舞士气 。 (三) Y理论的人性假设 自我实现人 假设 天生我才必有用 工作定要出成绩 指手画脚好累赘 不待扬鞭自奋蹄 1 Y理论的提出: ( 1)马斯洛的五个 “ 需要层次 ” 。 ( 2) Y理论是麦格雷戈在总结马斯洛关于 人的需要层次的研究,以及马斯洛提出 的 “ 自我实现人 ” 概念的基础上,于 20 世纪 5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种管理理论。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尊重需要 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要的 5个层次 自我实现需要 2 “自我实现人 ”人性假设理论的基 本观点: 1)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厌恶工作并不是人的普 遍本性。 2)人是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才华与资源 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3)人具有可以开发的巨大潜力。 4)在正常情况下,人会主动承担责任,力求有 所作为,缺乏抱负、逃避责任并非人的本性 。 5)人具有自主性。 3在 Y理论的人性假设前提下,相应的 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1)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管理的职责不只是重视组织 任务的完成,而是要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 ,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以利于人们充分发挥 自己的潜能。 2)促进组织成员自我实现: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减少 和消除组织成员自我实现过程中的障碍,使其工作 变得更有挑战性。 3)充分运用内在激励的方式:管理的手段不是主要依 靠增加工资、提升职务、改善福利等外在激励,而 是让组织成员在工作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发挥 潜力,从而在内心得到最大的满足。 4)建立能够满足员工自我实现需要的管理制度:管理 的策略是建立组织决策民主化、工作内容丰富化与 工作时间弹性化等方面的制度。 (四)超 Y理论的人性假设 复杂人 假设 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 这里的我不是那里的我 不是我不明白, 这世界变化快! 1超 Y理论人性假设的提出: 沙恩在对 “ 经济人 ” 、 “ 社会人 ” 与 “ 自动人 ” 假设进行认真考察的基础上, 于 1965年提出的 “ 复杂人 ” 。其后,莫 尔斯和洛希对 “ 复杂人 ” 假设作了进一 步研究与完善,井提出了以这一假设为 依据的超 Y理论。 2 “复杂人 ”假设理论有下列基本观点 : 1)人的能力与需要是复杂的。 2)人在同一时间内的需要与动机是复杂的 。 3)人的需要的表现形式是复杂的。 4)人具有对各种复杂管理模式的适应性。 3在超 Y理论指导下的人力资源管 理方式,主要有下列特点: 1)树立权变的管理观念:管理者应注意运用权 变论的观点看待管理中的人和事,把人看成 是因时、因地、因事而变的复杂人。 2)采用权变的管理模式:要根据内外环境及条 件的变化,采用相应的管理模式。 3)运用权变的管理方法:管理的具体方法上不 能 “ 一刀切 ” 、简单化,而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灵活多样地选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五) Z理论 1 Z理论的提出: 20世纪 80年代美籍日裔学者威廉 大内从比较 管理学的角度提出的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 理论。 2 Z理论的主要观点: 1)人能相互信任。因为生存环境相同,价值目 标一致,使组织成员之间可以产生相互信任感 。 2)人与人之间具有亲密性。在相互信任、相互 支持的基础上形成人际之间的亲密关系,使人 愿意为他人和团体服务,甚至做出某种牺牲。 3)人与人之间具有微妙性。人际之间既可以相 互沟通,又可能因各种矛盾使人际关系陷入僵 局。 3 Z理论指导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的主要措施: 1)注重目标沟通。为了促进人与人,尤其是管 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相互信任,必须使组 织的目标与宗旨为全体组织成员理解和接受 ,同时齐心协力贯彻这一宗旨。 2)力求整体评价。在组织中提倡爱心和鼓励爱 心,管理者对人的评价多从整体考虑,从而 使团体结构保持稳定化。 3)协调人际关系。注重研究人际关系的微妙性 ,完善沟通渠道,提倡相互谅解,实行慎重 评价与缓慢的升迁制度。 三、马克思人性论观点 人性主要就是人脑各种形式的心理 意识运动。具体到每一个人的现实人性实 质上就是他心理活动的种种表现 ,是以他 的先天遗传素质为基础 ,通过后天社会生 活和个人努力而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 个性特征。这种现实人性有其发展基础、 发展条件和发展过程 ,体现在人是具有 自 然性、社会性和主体性 的动物。 n 1、 人的自然性是人性的发展基础。 人来自自然 , 属于自然 ,受动于自然 ,他首先是一个自然存在物 。 n 2、 人的社会性是人性的发展条件。 人的社会性是 指 ,人是社会的人 ,任何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 之中。没有人就不成其为社会 ,而没有社会 ,人就 难以生存和发展。人的社会性是人的共同性和差 别性的统一。 n 3、 人的主体性是指每个具体的人 ,只要其心理得 到了正常的发展 ,那么他必定是一个特定的认识主 体和实践主体。 这是因为人类思维的存在 ,使得人 能将自己本身 ,自己本身的生活及生命活动当作意 识的对象 ,即他能 “ 自觉 ” 和 “ 自知 ” ,因而有可 能能动地掌握自己的生活 ,支配自己的活动 ,即他 能 “ 自动 ” 和 “ 自控 ” 。人所特有的自觉、自知 和自动、自控性 ,即人的主体性 ,从根本上将人和 动物区分开来。 n 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及主体性在一定意义上具有 依次递进的性质。但这种依次 “ 递进 ” 并非指机 械地叠加 ,而是在渗透中递进 ,在递进中有渗透。 人的自然性是主体性产生的基础并渗透着主体性 ;而主体性的存在促成人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 产生社会性 ;社会性以自然性为基础 ,它包含自然 性 ,而又高于自然性 ;人的社会化的提高又进一步 强化与提高其主体性。可见 ,人的自然性、社会 性中渗透有人的主体性 ,而人的主体性在一定条 件下又可以得到增强和提高。 n 科学的人性观启示我们 :人是自然性、社会性和 主体性的统一 ,此 “ 三性 ” 是人类的普遍属性 ,但 在具体内容上又存在着社会差异性。因此 ,我们 不可能用同一种方式去解决不同人的特殊矛盾 , 而必须感受、顺应和塑造对象的差异和特点。 n 1、人性是具体的人的人性,离开现实生活中的 活生生的人,把握人性就是不可能的; n 2、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同时又是十分复杂的, 但是简化人的行为或将人的差异性夸大,都不能 对人加以把握。 n 3、管理流程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即受人的心 理需要及其发展水平的影响,又不能脱离其赖以 生活的文化环境和社会条件。 n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上述每一种 人性观都有其长处与不足的一面。 n 5、促进人的发展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任务,而 正确的人性观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前提。 第三节 现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 理的基本原理 一、同素异构原理(系统优化原理) n 事物的成分因在空间关系上的变化而引起不同结 果,发生质的变化。 n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同素异构原理 ,意指同 样数量的人,同不同的组织网络连接起来,形成 不同的权责结构和协作关系,可以取得完全不同 的效果。例如,在群体成员的组合上,同样数量 和素质的一群人,由于排列组合不同,产生不同 的效应;在生产过程中,同样人数和素质的劳动 力,因组合方式不同,其劳动效率也不同。 n 用系统理论来分析,组织结构的作用是使人力资源 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有效地发挥整体功能大 于个体功能之和的优势,也可以叫做 “ 系统功能原 理 ” 。 n 一个组织内耗大,不能形成合力,作的是减法,即 1+12,甚至于以 1当十,就是指 合理的组织结构,先进的组织文化,可以充分地发 挥人力资源的潜力,发挥出组织的系统功能。 人 力 资 源 系 统 特 征 1、关联性 个人与个人 个人影响整体 个体影响整体的方式受其他个体制约 关联度 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 2、目的性 共同的目的 参加过程目的不一 系统目标偏差或个人目标变更部分人离开系统 3、社会性 个体与社会相连;社会影响个体 4、多重所属性 角色定位 5、有序性能 6、环境适应性 适应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改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资源冗余性 人人有潜力 潜力要发挥、要保护 潜力开展程度受环境、领导等影响 二、能级对应原理 1 能级对应原理的含义 能,是表示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增加的能量;能位( 能级),表示事物系统内部按个体能量大小形成的结构 、秩序、层次。 将能级层序原理引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领域,主要是 指具有不同能力的人,应摆在组织内部不同的职位上, 给予不同的权力和责任,实行能力与职位的对应和适应 。 几种不同的能级结构 稳定的能级结构 必须下大上小,即正立三角形 的结构。以一个企业系统为例 ,稳定的能级结构 如下图所示: 战略层(高层管理者 ) 经营层(中层管理者 ) 操作层(基层管理者 ) 决策知识 管理知识 操作知识 领导层 管理层 监督层 操作层 不稳定的能级结构 有: 倒三角形 菱形 梯形 官多民少 中层比高层 缺少 “顶点 ” 缺乏基础 多稳定,但 没有最高 属超官僚系统 基层比中层 决策机构, 少,不稳定 易陷入瘫痪 2能级对应原理包含下列主要内容: 1)人与人之间具有能级差异,这种差异是可以测评 的。 2)管理的能级必须分序列、按层次设置,不同的级 次有不同的规范与标准。 3)人的能级与管理级次的相互对应程度标志着社会 的进步与人才使用的合理程度。 4)不同的管理能级应表现为不同的责任、权力与利 益。 5)人的能级具有动态性、可变性与开放性。 6)人的能级必须与其所处的管理级次动态对应。 三、要素有用原理 n 任何要素(人员)都是有用的,关键是为它创造 发挥作用的条件。 n “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用好之人 ”。 n 要高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开发。 n 应为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完善的制度、发达的教育、周到的培训、宽松的 环境,优良的组织文化,使人们的思维运动越来 越活跃,其主观能动作用大显神威。 1坚信人人有才:任何一个生理、心理健 康的人,都可以在社会中发挥作用。 2承认才各有异:受先天、后天等多种因 素影响,以及每个人自主努力的程度不同 ,使得每个人在知识、能力、性格与理念 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3人才贵在适用:要使不同层次、不同类 型的人才都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必须 针对每个人的特点,扬长避短,合理任用 。 四、互补增值原理 1知识互补。每个人在知识的领域、深度和广度上都是不 同的,不同知识结构互为补充,整体的知识结构就比较 全面。 2气质互补。不同气质者之间互补,有助于将事物处理得 更完善。 3能力互补。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中,各种不同能力的 互补可以形成整体的能力优势,以促进系统有效地运行 。 4性别互补。男女互补,能发挥不同性别的人的长处,形 成工作优势。 5年龄互补。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结合在一起,优势互补, 可以将工作做得更好。 6关系互补。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殊的社会关系,如果这些 关系重合不多,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就可以形成集体的 关系优势,增强对外部的适应性。 互补增值原理须注意的问题 n 选择互补的一组人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事 业和追求 n 注意合作者的道德品质 ,注意其品行和修 养 n 合作者应注意心理互补 n 互补增值原理要追求动态的平衡 ,要允许 人才的流动、人才的相互选择和人才的重 新组合 五、动态适应原理 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人与事的不适应是 绝对的,适应是相对的,从不适应到适应是在运 动中实现的,是一个动态的适应过程。这就叫动 态适应原理。 n 岗位的调整 设岗数、岗位职责的变化; n 人员的调整 竞争上岗,招聘干部,平行调动 ; n 弹性工作时间 小时工、半时工 ,工作时 间自选等; n 一人多岗、一专多能,有序流动; n 动态优化组合 劳动组织、机构人员的优化。 六、激励强化原理 1激励的目的是为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积 极性、创造性,尤其是为形成组织成员的 主人翁精神提供系统动力。 2系统动力既包括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 信息动力三大方面,也包括正激励与负激 励两大类型。 3综合运用激励手段的基本原则是:公平 目标与效率目标结合,个体激励与群体激 励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外激 励与内激励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结合。 七、反馈控制原理 1 反馈控制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决策者 ( 管理者 )根据反馈信息的偏差程度采取相 应措施,使输出量与给定目标的偏差保持 在允许的范围内。反馈控制原理就是要利 用信息反馈作用,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活动进行协调和控制。 正环与负环 正键 :如果在因果关系键中, A增长或减少, B 也因此增长或减少,就称 A、 B间有正因果关 系,并用( +)号表示,称为正键。 负键 :如果 A增长或减少, B反而减少或增加, 就称 A、 B有负因果关系,并用( )号表示 ,称为负键。 正键 负键 + A B BA 反馈环: 两个以上的因果关系键首尾相连而 成环形,称为因果关系反馈环。 正反馈环: 如果一个反馈环中任意一个变量 的变化最终会使该变量原变化趋势加强。 这种具有 自我强化效果 的因果反馈环,称 为正反馈环。 负反馈环 :如果一个反馈环中任意一个变量 的变化最终会使该变量原变化趋势减弱。 这种能 自我调节行为并使原变化趋势受到 控制而渐趋于稳定 的因果反馈环,称为负 反馈环。 人力资源管理的正环和负环 D B CA BA C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的科 技生产力 员工文化素质 员工 培训 投资 流入企业的受过高 等教育的人才数 员工培训 员工素质 员工培训的正环 员工培训与人才流入的负环 一个企业投资于员工培 训,员工素质提高了, 转化为生产力,经济效 益也提高了,最终形成 了良性循环。 企业引进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 人才加强员工培训,员工素质 提高了,反过来,继续流入的 人才可适当控制,而达到一定 程度的稳定。 + + + + ( +) - + + ( -) 人力资源管理的正环和负环 D B CA B E C 生产力 迁入 人口数 就业机会 特区 建设 速度 特区人 口总数 在职的 职工总数 人才流入特区的正环与负环 如果特区建设加快, 就业机会多,人才 必然流向特区,特 区生产力显著提高, 则特区的建设速度就 在原来变动方向上 加强了。 特区的就业机会增多,流入 的人口数增多,但因员工总 数不可能无限制增加,最终 流入的人口数会受到控制而 渐趋稳定。 + + + + ( +) - + - ( -) F + + 就业机会 迁入 人口数 2反馈控制原理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个综合运动过程 。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应有预定的目标 。 3)建立灵敏、准确、有效的信息反馈机构。 4)建立自我调控、高效运作的管理机制。 八、弹性冗余原理 1弹性冗余原理是指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 理中,必须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生理、心理 的特殊性,以及内、外环境的多变性造成 的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在人力资源管理工 作中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具有一定的灵活 性。 2、弹性冗余原理包含的主要内容 n 确定员工编制时应留有一定的余地,虚位以得贤才 ,使企业有吸纳贤才的空间和能力。 n 员工使用要适度有弹性。包括劳动强度、劳动时间 、工作定额都要适度有弹性。 n 中、短期的工作目标要适度,不要定得太高,经过 努力无法达到的目标会使员工丧失信心。 n 员工晋升要有弹性,不成熟的人才可以暂缓晋升, 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包括大系统的弹性 全局弹性,小系统的弹性 局部弹性 ,也包括个人、家庭的弹性。个人对业余时 间的安排要有弹性,家庭对成员的约束要有弹性等 。 3、弹性冗余原理必须遵循的几个原则 n 根据劳动者的体质、年龄、性别、劳动时间的 不同 ,劳动强度应有所不同 n 根据劳动者的智质不同 ,劳动的分工应有所不 同 ,以保持较适当的弹性 n 根据劳动者不同的性格、气质 ,工作定额的安 排可以有所不同 n 根据工种、类别、行业的不同 ,弹性冗余度也 应有所不同 n 根据环境、气候的不同 ,弹性冗余度应有所不 同 4、积极弹性与消极弹性 n 积极弹性 是指 :在一定弹性冗余度内 ,使 职工保持身心健康 ,对工作胜任愉快 ,留 有余地 ,以利再战。 n 消极弹性 是指无所作为 , 消极怠工 ,或怕苦怕累 , 自怜自爱 ,贪图安逸 , 无所成就的消极 保命哲学。 九、利益相容原理 利益冲突通常指在一个系统内由两个群体 或若干个个体间产生。 通常有如下几种情 况: n 系统中一方的利益影响了对方的物质利益 n 系统中一方的利益影响了另一方的安全和 健康 n 系统中一方的利益影响了另一方的发展 n 系统中一方的利益影响了另一方的权利 利益相容原理包含的主要内容 利益相容原理:当双方利益发生冲突时 ,寻求一种 方案 ,该方案在原来的基础上 ,经过适当的修改、让 步、补充 ,使双方均能接受从而获得相容。 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n 利益冲突时处理得当才能相容。 n 利益相容必须有一方或多方的让步、谅解和宽容。 n 利益相容必须是矛盾的各方都到场进行协商以求得 解决。 n 利益相容原理要求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十、竞争强化原理 1竞争强化原理是指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 理过程中,既要引进竞争机制,以激发组 织成员的进取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 开拓能力,发挥其在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与 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强化协作机制 ,以克服片面竞争造成的系统内耗等消极 作用,最终达到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综合效 益的目的。 2竞争产生积极效果的三个前提: 1)竞争必须是公平的; 2)有限竞争; 3)竞争以组织目标为重。 运用公平竞争原理,就是要坚持 公平竞 争、适度竞争和良性竞争三原则 。 运用竞争强化原理应注意的问题 n 1、留有余地,适可而止。 n 2、要注意保护弱小者和新生事物。 n 3、竞争要善于把握时机,注意阶段性。 n 4、国家、组织要注意对竞争的引导。 n 5、要提倡和支持与时间竞争。 十一、文化整合原理 n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 怎样提高组织凝聚力。 n 一个组织的凝聚力,归根结底不是取决于 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是取决于内在的共同 价值观。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真正关注 点应该是组织文化,以及对它的变革和管 理。 n 以人力资源管理的观点来看,新思想建立 在相互承诺的基础上,它具有增强合作、 改善业绩、创造竞争优势的潜力。 思考题 n试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的工作动 机? n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运用十一大基 本原理? n人力资本理论对人力资源管理有哪些 指导意义? 赛马不相马 海尔的人力资源开发 海尔的用人理念: 古人曰: “ 用人不疑,疑人 不用 ” ,韩愈曰: “ 世有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