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新生儿科护理操作指引_第1页
2011新生儿科护理操作指引_第2页
2011新生儿科护理操作指引_第3页
2011新生儿科护理操作指引_第4页
2011新生儿科护理操作指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一般新生儿入院指引: 1. 参阅新生儿出生情况表、住院介绍 2. 接收患儿:1) 与护送人员办理患儿交接。2)与家长共同核对有 关患儿的资料(如患儿姓名、性别)。3)发现异常情况:皮疹、 瘀斑、红臀、抓痕或划痕、破损等,告知家属并在病历注明。4) 在新生儿出入院确认书盖左脚脚印,并在脚印单上家属签名、与 患儿的关系、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并按左手大拇指指印确认, 护士签名,写双份手腕带与医生或护士、家属核对无误后系与患 儿双脚。如原有系手腕带与家属核对无误后剪去。5)介绍住院规 则、携带物品、探视制度及相关制度。 初步处理:沐浴、称体重、穿上尿布,更换干净的衣服放置小床或 裸身放置辐射台、温箱保暖。 办理入院手续:1)告知家属详细填写入院档案单。2)根据家属提 供资料填写接收凭证、办理人员签名,将凭证交与家属,并交代 注意事项:探视、外出检查、办理出院均需携带,保存完好,不 可丢失。3)告知家属办理出院示必须由其办理入院本人、本人身 份证、接收凭证办理出院,交父母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4)告知 家属探视时间及解释病情时间。 通知医生检查患儿,及时执行医嘱。 二危重患儿入院指引: 1. 参阅新生儿出生情况表、住院介绍 2 2接收患儿:1)与护送人员办理病人交接。2)与家属共同核对有 关患儿的资料(如患儿姓名、性别)。3)如需紧急处理的患儿 (如新生儿窒息、早产儿等)与家属核对患儿姓名、性别后即抱 入病房,放入辐射台通知医生及安排责任护士抢救,待抢救稍稳 定后再与家属核对患儿并在新生儿出入院确认书盖左脚脚印,并 在脚印单上家属签名、与患儿的关系、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并 按左手大拇指指印确认,护士签名,写双份手腕带与家属核对无 误后系与患儿双脚。 3初步处理:更换衣服、称体重。 4办理入院手续:1)告知家属详细填写入院档案单。2)根据家属 提供资料填写接收凭证、办理人员签名,将凭证交与家属,并交 代注意事项:探视、外出检查、办理出院均需携带,保存完好, 不可丢失。3)告知家属办理出院时必须由其办理入院本人、本人 身份证、接收凭证办理出院,交父母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4)告 知家属探视时间及解释病情时间。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新生儿身份确认指引 一目的: 1确保患儿身份准确无误。 2确保各项检查、治疗安全、准确执行。 3避免误诊误治,给患儿造成伤害。 二相关指引: 新入院患儿佩戴双腕带指引: 1腕带统一用黑色油笔或圆珠笔填写,项目(姓名、床号、住院号、 性别、住院日期、护士工号)齐全,字迹清楚。 2新生儿入院时,护士应查对患儿的姓名、性别,确认无误后安排 床位,当父母或家属面,分别在患儿手臂和小腿上佩戴腕带。 3腕带应松紧适宜,以插入一食指为宜。男婴佩戴蓝色腕带,女婴 佩戴粉红色腕带。 4如果手或脚不适宜带腕带(有留置针、受伤-)可将腕带带于 脚或手上。 5患儿入院时佩戴有其他医院或科室的腕带应在佩戴本科室腕带前 将其取下。 患儿更换双腕带指引: 1患儿腕带脱落:A 单手腕脱落或丢失:双人核对剩余手腕带与床 头卡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填写新手腕带,双人核对新手腕带内 容无误后给患儿戴上;B 双手腕脱落或丢失失:a 在患儿小床或暖 4 箱内寻找剩余手腕带,有,双人核对剩余手腕带与床头卡是否相 符。b 患儿小床或暖箱内若无剩余手腕带。 a/b 查看护理记录单 及首次护理记录,与管床医生及首次接诊的责任护士共同核对, 若有疑问就要行 DNA 测试,核对无误,填写新手腕带,双人核对 新手腕带内容无误后给患儿戴上。 2患儿腕带字迹模糊时,应立即补填新腕带,双人核对后再给患儿 戴上。 3患儿住院时间长,手脚长大,腕带过紧(腕带在手脚处无缝隙或 活动受限或出现压痕),应立即更换新腕带,双人核对后再给患 儿戴上。 4如果双手或脚进行留置针穿刺时,腕带毁坏,应立即补填新腕带, 双人核对后再给患儿戴上。 新生儿入出院印签填写及床头卡项目填写指引 1新生儿入院、出院盖左脚脚印,并在脚印处注明入或出院脚印。 监护人确认是该患儿脚印时,必需签名及填写与患儿关系后按左 拇指印于入院印签相应栏内。 2新生儿入院时准确登记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证明(身份证号码、身 份证上详细地址),出院时凭登记于入院印签上身份证明办理新 生儿出院。 3入出院眉栏处的地址填写应填写目前详细住址,并留两个电话号 码,填写时字迹清晰。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4床头卡项目应填写齐全,标明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 诊断、入院时间。 新生儿出院身份核对指引: 1患儿家长出示的身份证或有效证件与入出院印签上核对必需一致。 2患儿双腕带上床号姓名与家长办理出院单核对一致,并且出院单 右下角盖有医院出院印章。 3核对无误后,盖患儿左脚印于入出院印签上,并注明出院脚印。 4与患儿家长核对腕带无误后,当家长面剪去双腕带。 5家长在入出院印签出院处签名并盖左手拇指手印。 护士执行各项操作时身份识别指引: 1交接班时,护士应核查和确认患儿床头牌、床头卡及腕识别带是 否一致。 2执行各项操作时,护士应核查新生儿床头牌、床头卡及腕识别带 是否一致。 3患儿离开床位沐浴时,必需由护士亲自抱回患儿小床或温箱。并 应立即仔细核对床头牌、床头卡及腕识别带是否一致。 4患儿光疗时,必需由护士检查患儿腕识别带是否与光疗牌一致。 光疗结束后,患儿放回小床或温箱时必需由护士立即检查并仔细 核对床头牌、床头卡及腕识别带是否一致。 6 5患儿出科室检查之前及检查后必需由护士核对检查单与患儿床头 牌、床头卡及腕识别带是否一致。 6患儿由于哭闹、喂奶-等抱起离开原床位或温箱,将患儿放回 床位或温箱时,应仔细核对床头牌、床头卡及腕识别带是否一致。 注意事项: 1从本院产科转入的新生儿必须带有产房写的手腕带,由产房写的 手腕带和新生儿科所写的手腕带必须与送患儿入院的父母或监护 人核对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两名医护人员确认无误后在 家属或监护人面前戴上新生儿科 2 个手腕带,在去除原产科手腕 带。 2在双人核对下给患儿戴上 2 个手腕带,分别在手臂和小腿上。所 有新生儿科患儿在任何时候都要佩戴 2 个手腕带,管床护士应每 班核实确认患儿身份手腕带。 3如果手腕带需要剪除,如在建立静脉通路时,应先给患儿佩戴一 个经双人核对无误的手腕带后才剪除一个原手腕带。 4在做任何操作前必须核对床头卡与手腕带。如给药、输液、输血 等,必须经双人核对患儿信息无误后方可执行操作。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奶瓶的清洗与消毒工作指引 一. 操作: 1. 将奶瓶每个部件、配奶容器及勺放入专用清洗盆,加入清水覆盖 所有物品,并倒入适量奶瓶清洗剂,浸泡 5 分钟; 2. 用奶瓶刷、奶嘴刷擦洗奶瓶每个部件,洗掉全部奶渍,仔细清洗 颈部及螺纹处,在流动水下反复冲洗奶嘴、奶瓶、奶盖、配奶容 器及勺,直至冲净; 3. 清洗后的奶嘴、奶盖、配奶勺分别放入清洁筛内(奶嘴口过大的 及时更换); 4. 将清洗干净的奶瓶、配奶容器分别倒置放入清洁筛内; 5. 晾干后,将奶嘴袋、奶瓶、奶盖、配奶容器及勺分类整齐放入清 洁框内送供应室消毒。 8 二注意事项:每天请物业送奶瓶去供应室应在 11:00 以前, 16:00-17:00 可取回奶瓶。 配奶的工作指引 一准备: 1. 评估患儿:所需奶的种类、奶量、给奶次数、时间; 2. 配奶人:着装整洁、剪指甲,戴帽子、口罩,六步洗手法洗手, 戴无菌手套; 3. 用物:奶粉、消毒好的奶瓶及奶嘴、配奶卡、温开水(38-40)、 水温计、配奶容器、配奶勺、小量杯; 4. 环境:清洁,配奶前配奶室用空气消毒机消毒,专用巾擦配奶台。 5. 核对:双人核对配奶卡 二操作: 1. 查对:床号、姓名、配奶卡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2. 调温:配奶容器盛好所需水量,调好温度 38-40(方法:另用 小量杯放水温计测量水温) 3. 配奶:严格按照奶粉配制方法的比例用量冲凋奶粉(使用前检 查奶粉的质量、有效期),用奶粉专用的计量勺取奶粉( 取平勺),放入配奶容器中,用配奶勺充分摇匀。 4. 备奶:根据医嘱对床号、姓名,将配好的奶倒入已消毒的奶瓶中, 拧紧瓶盖。将奶瓶倒置,观察奶液能否滴出奶嘴以连续滴状流出 为宜(如奶嘴口太大,患儿来不及咽下易发生呛奶),盖好奶瓶 盖按床号放入喂奶车内,并备一瓶温开水。妥善清理、归原, 洗 手。 三注意事项: 1奶粉现配现用,所需用具全部消毒。 2所有婴儿用物一婴一用一消毒。 3按医嘱配制:如:2:1 配方乳即为 2 份配方乳+1 份温开水即可。 10 新生儿管饲、经口喂养指引 一新生儿管饲指引: 1. 胃管插入长度(新生儿)指引 给予管饲插入长度:耳垂-鼻尖 -剑突 体重 插入长度 4 小时,冷藏24 小时或污染的母乳严禁存 贮及给患儿吃。 7存贮前必需在容器上贴标签并标明床号、姓名、挤奶日期和时间。 四母乳的存贮指引(家长篇) 1新鲜挤出的母乳,应装于消毒的玻璃或塑料奶瓶内,在奶瓶上标 明挤奶时间,并立即放入有盖的冰箱冰冻层内保存(延缓细菌污 染),并远离其他的食物,防止污染。 2严禁将新鲜已挤出的母乳加至已冰冻的母乳内。切勿将在不同时 间挤出的母乳放在同一个瓶子内。 3为保持母乳的温度,母乳应储存在冰箱冷藏室(2-4)及冰箱 冰冻层的深部,冰箱的门不应经常开放。 4如果放于冰箱冷藏室(2-4)内,应在 24 小时内使用完。 如果放于冰箱同一个门的冰冻格内,只可存贮两个星期。 如果放于独立的冰冻层(-20)内,可以存贮三个月。 5每次以一次喂奶用的份量为单位储存。 18 五母乳的解冻及加热指引 1放于冰冻层内的成冰块状的母乳解冻时可以放于冰箱冷藏室 (4)内,待溶解至液体后,可以储存 12 小时。如果用自来冷 水解冻,可以放回冰箱冷藏室(2-4)保存 4 小时。如果将母乳 放于温水容器中回温(T37.3),体温波动变化不超过 0.5。 二适用对象: 24 新生儿。 三指引: 1. 新生儿室室温保持在 2426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 55%65%之 间,病室通风良好。 2. 每天应有计划地预先预热温箱、开放式新生儿辐射抢救台备用。 提前预热温箱至 34。 在转运过程中,应使用预热的转运温箱。 各项操作集中进行,确保在操作过程中新生儿处于温暖的环境。应 将体温的波动维持在较小的范围内,不超过 0.56。 刚出生的早产儿应在体温稳定后才给予洗澡,洗澡时应先将室内温 度调至 2728,减少蒸发散热动作应轻、柔、快,以减少热 量的丢失,洗澡后加盖暖被。中心温度低于 36.4的新生儿暂缓 洗澡,及时擦干新生儿身体,更换湿的衣物、尿片。 接收新入院的早产儿时,首先用暖毛巾擦干患儿的身体,并用暖毯 子盖住身体,体重1500患儿,应戴上帽子保暖。 根据新生儿的胎龄、体重、日龄、病情选择合适的保暖措施,提供 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中心体温恒定在 36.5-37.5(肛温) 36.337.3(腋温)之间。 根据出生体重及生后日龄调节适宜的温箱温度,如下表: 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适中温度 出生体重 (kg) 温度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35 34 33 32 1.0 出生 10 天内 10 天以后 3 周后 5 周后 1.5 出生 10 天内 10 天后 4 周后 2.0 出生 2 天内 2 天后 3 周后 2.5 出生 2 天内 2 天后 每 4 小时测量一次患儿的体温25,腋下温度维持在 36.537.3之间1,免保暖过度。24 10.温箱、抢救台内放置温湿度计,加强巡视,至少每 2-4 小时记录 箱温一次,及时处理故障,并定期检测。 11.体温未升至正常以前每 1 小时测量体温 1 次,升至正常后可改为 每 4 小时测体温 1 次。采取降温或升温后每 1 小时复测 1 次体温。 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 腋温35患儿,温箱调至合适的温度后应加盖被、帽子、保 鲜膜保暖,每小时测一次体温,应在 4-6 小时内患儿体温升至 正常,严禁复温过快或过慢。复温时如果有呼吸暂停或休克发生, 减慢复温速度。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 腋下温度 3536.可升高箱温,每次.,一小 时后。 复测体温,直至腋下体温 36.537.3之间。并记录于护理记录 单。 26 腋下温度 37.338可降低箱温,每次.,一小 时后复测体温,直至腋下体温 36.537.3之间。并记录于护 理记录单。 腋下温度38, 每次 1.0,一小时后复测体温,直至腋下 体温 36.537.3之间。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 12.早产儿使用“鸟巢”,并确保鸟巢加温后才可使用。头部戴帽子 或给予覆盖物,对于极低出生体重儿或体温不升的早产儿,身体 覆盖塑料薄膜,减少辐射、对流散热。 13.与新生儿身体直接接触的物品预先放置在箱温 37的温箱中预 热,以减少传导散热。 14.新生儿外出检查、进行换血治疗操作、新生儿手术、新生儿转运 时,要注意保暖。 15.使用开放式远红外线辐射抢救台时正确放置温度探头(床温:感 应面朝上禁止物品遮盖;肤温:感应面紧贴皮肤),温箱出入风 口禁止物品遮盖,防止过度加热发生烧伤。 四. 相关知识点: (一)早产儿沐浴时保暖措施: 1沐浴时室内温度应控制在 2628,水温控制在 40-43。 2沐浴前患儿体温36.4。 3沐浴时动作迅速,在 5 分钟内完成。 4沐浴后应测底擦干身体,特别时皮肤皱褶部位,再穿好衣服及尿 片或用暖毯包裹放入温箱,以维持体温稳定。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5建议早产儿沐浴后头戴毛绒帽,因新生儿头部面积占体表面积的 20.8%,所以经头部失热量较多,若戴上毛绒帽可使氧耗减少约 14.5%。 (二)温箱内新生儿沐浴条件: 1沐浴前体温 36.4。 2体重1500g ,病情稳定(吃奶好、消化吸收好、无频繁的呼吸 暂停、血氧饱和度为 88%以上) 3严禁沐浴患儿 体重5min)持续的哭闹时进行。 3对于腹泻患儿,肛门皮肤有红肿、发炎或破损,建议改用其他方 法测量体温。 4背部、腋下皮肤无破损及出汗,腋下皮肤无胎脂附着。 三相关知识点: 1新生儿体温正常范围: 肛温: 36.5-37.5 背温: 36.3-37.3 腋温: 36.3-37.3 2体温计的检查 将全部体温计的水银柱甩至 35以下,于同一时间放入以测好的 40以下的水中,3min 后取出检查,若误差在 0.2以上,玻璃 管有裂痕、水银柱自行下降,则不能使用。 3温计消毒方法: (1)浓度为 100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30min。 30 (2)75%的酒精浸泡 30min。 4体温计存放: 体温计晾干,放进清洁储物盒备用,储物盒每周消毒一次。肛表、 腋表分开单独存放。 高危药物双人核对指引 一目的:确保新生儿科患儿药物治疗的安全及有效性。 二原则: 对所有高危药品附录 1,在使用之前,必需经第二名护士第二次检 查,核对药名,剂量,用法,药物有效期、给药时间。 三指引: 双人核对应在施用高危药物之前: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1两人必需独自计算高危药物剂量: 一人准备好溶液的量和独自计算出所需的药量,并准备好相应该药 剂量。 第二名护士也独自计算出所需的药量,并与前一名护士核对计算结 果,并检查所取溶液及药名、药量、是否正确,核对计算结果相 符合,则第一名护士在第二名护士观看下,将药物配制好;核对 计算结果不相符,则两人必需单独再次计算一遍,直到两人计算 结果一致。 2两人核对必需包括核对所计算出药的剂量、泵输入速度是否正确, 所给的 患儿(床号、姓名、住院号)是否正确,所给药的时间 点及用药时间长度是否正确。 3核对药物无疑问后,两人必须到患儿床头大声读出患儿的床号、 姓名、住院号、给药时间(点)、所用药物药名、剂量、用法。 4对于经由泵控制输入的药(比如静脉输注钾、肝素、多巴胺等) 还必需双人核对药瓶、安瓿(包括正确的浓度);双人核对初步 设定的泵装置;更换药液时必需两人核对后再更换;增加或撤销 药液时必需双人核对后再执行;改变药物浓度或速度时必需双人 核对后再执行。 5双人核对必须有以下资格之一才可以进行: 注册护士;有执照的经验护士;随行医务人员;药剂师 32 6对于使用一条以上静脉输液,在输液管的远端必需清楚标明所给 药物名称 7以下情况需要 2 名注册护士或有执照的经验护士核对: 剂量已给出(安定或剂量较大的静脉注射药物);开始输注高 风险的静脉药物或改变输液速度;开始安装输液泵时;改变药 物浓度时;改变药物时;短时需要较多药物时。 8如果有任何关于用药剂量、浓度、或计算疑问,必需再次翻阅参 考资料或询问任何一护士或询问医生药师。 9药物准备完毕应及时给患儿用药。 附录 1 NICU 、新生儿科高危药物及易出错药物 10%氯化钠 10%氯化钠 10%葡萄糖 肝素 胰岛素 氨茶碱 肾上腺素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纳洛酮 新生儿 TPN 5%碳酸氢钠 钙剂 20%甘露醇 氨茶碱 西地兰 新生儿 PICC 穿刺操作流程与指引 评估、准备: 1. 评估患儿:年龄、病情、生命体征、治疗方案、血管条件、心肺 功能、凝血功能、局部皮肤有无感染、损伤,患儿的耐受程度、 经济承受能力等情况; 2. 准备: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1)患儿:局部血管保护、洗胃、镇静、建立静脉通道; (2)操作者:经过 PICC 专门培训,有 PICC 穿刺资质,着装整齐, 洗手,戴口罩; (3)用物:PICC 包:(BD 公司生产,1.9Fr、肝素锁、3M 透明敷 贴、纱块、镊子、小剪刀、棉签、孔巾、方巾、弯盘、10ml 注射 器、止血带)75%酒精、0.5%碘伏、生理盐水、肝素稀释液、无菌 手套、手术衣 ;预加温的远红外线抢救台,带心电、呼吸、经皮 测血氧饱和度功能的监护仪,吸氧设施。 (4)术前谈话:签订 PICC 置管同意书; (5)环境:符合无菌操作。 二操作: 1. 查对:床号、姓名、手腕带 2. 置体位:患儿置于抢救台,取舒适平卧,手臂外展 45,适当 固定,连接好监护仪器 3. 测量:上肢外展 90,从穿刺点起,沿血管走向达右胸锁关节 下折 0.5-1cm, 4. 操作者:穿消毒衣、戴手套 5. 裁剪导管:按测量结果裁剪导管,裁剪后导管注入并充满生理盐 水或肝素稀释液 6. 消毒、铺巾:先酒精,后 0.5%碘伏,消毒范围:上肢从手指部 至腋部。铺洞巾于手臂下 34 7.穿刺:穿刺针以与皮肤 20夹角在血管上方进针,有血液自穿刺 针尾端流出,进针角度改为 15,固定针芯、送外套管,将导引 套送入血管后,拔出针芯 8. 送管:见回血松止血带,导管自导引套末端缓慢送入静 脉,至已进入预定长度,指压导引套前端以上静脉 部位以固定导管,退出,劈开、移去导引套管 9. 连接肝素锁:以肝素化生理盐水(1u/ml)正压匀速封管 10. 导管固定:无菌消毒后使体外的导管部分盘放成弯曲状,以 3M 敷贴固定 11整理: (1)患儿:整理衣服,取舒适卧位; (2)用物:妥善清理、归原; (3)操作者:洗手 12拍 X 光片确认导管位置 13. 记录:做好相关内容的登记 指引: 一适应症:对于使用高渗药物、输注葡萄糖溶液需10%浓度、需 应用刺激性或毒性药物治疗、中或长期静脉输液、23-30 周的早 产儿或体重1500g 的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 为首选的建立静脉 通道的方法。 二目的: 1建立可靠、安全、通畅、有效的静脉通道。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2为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等建立中、长期静脉营养或输注高渗 药物、刺激性或毒性药物建立静脉通路。 三操作要点: 1严格无菌操作。 2手术过程一般需 2 人。 3穿刺点低于心脏水平线。 4要注意体表测量结果与体内血管长度常不一致。 5摆好患儿的体位,送管至肩部时使患儿头转向插管侧。 6用镊子以每次 0.3-0.6cm 的速度推进。 7如遇送管困难时不得使用暴力,可暂停送管等待片刻,可边推注 生理盐水边送管。 8穿刺入口处如有出血可以用纱块适当压迫止血。 9置管前应建立原有基础值,用于直观后观察对照。 四相关知识点: 1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 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一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 度、能以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并使其顶端位于上或哦下 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 2优点: (1)减少频繁静脉穿刺的痛苦和不适。 (2)保留外周静脉,作为远期治疗的血管通路。 36 (3)导管保留时间长。 (4)感染发生率3% (5)降低颈部和胸部插管的严重并发症。如:血胸、气胸。 3穿刺血管选择: 常选择贵要静脉(作为首选)、头静脉、正中静脉、耳后静脉、颞 静脉、 腋静脉等。 五导管的使用和管理: 1置管后观察全身情况:有无心率失常、呼吸困难等。 2置管肢体:颜色、温度、穿刺点上部有无水中及静脉走向。 3确保输液管道的紧密连接,观察有无松漏指征,有无冲管困难, 有无回血等。 4留置 PICC 管后第一个 24 小时更换小纱块及无菌敷料,以后每周 更换 1 次。若发现潮湿、污染、卷边、脱落随时更换,注意无菌 操作,向心性撕。 5肝素帽每周更换 2 次。 6持续静脉滴注期间,每 4 小时用 NS1-2ml 脉冲式冲管一次。若输 注脂肪乳则应每 4 小时用肝素 NS1-2ml 脉冲式冲管一次。 7. 补液完毕后,每 4 小时用肝素 NS(1u/ml)1ml 匀速正压封管一 次。 8每天 9:00 测臂围 1 次。如1cm,有可能发生静脉炎,要报告 医生。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9使用10ml 的注射器缓慢静脉注射和封管。禁止使用 2ml、1ml 注射器。 10禁止使用输液泵,注射泵快速冲管,以防断管。 11禁止在 PICC 管抽血或输入全血。 12保持固定牢固,防止扭曲、打折、拽拉导管。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操作指引 评估: 1. 患儿:病情、胎龄、日龄、周围血管及皮肤情况、患儿的合作程 度 2. 药物:药物的性质及量 38 新生儿吸痰操作指引 一评估:患儿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痰液的量及粘稠情况, 听诊肺部湿啰音的部位和程度,口腔鼻腔情况。 二准备: 1. 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 用物:中心吸引装置、有控头吸痰管(气管导管内径的 1/22/3) 无菌生理盐水一瓶、膜拟肺、湿化液(治疗盘铺无菌治疗巾, 内放已吸好 5ml 无菌生理盐水的注射器)、无菌手套、听诊器。 三操作方法: 1吸痰前准备:安置患儿合适体位 ,将吸痰连接管正确连接在 中心吸引装置上,检查有无漏气,是否通畅;操作者调节负压 为吸痰管闭合时负压,压力为 75100mmHg(1013kPa);助手 将无菌生理盐水去盖备用;操作者将有控吸痰管外包装撕开, 戴好无菌手套,将有控吸痰管取出,与导管端连接,试吸引力, 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吸痰管。 2气管内吸痰:操作者在吸痰前 2-3 分钟提高吸氧浓度至 80%- 90%;操作者将气管导管与呼吸机管道脱开,将膜拟肺与呼吸机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管道连接;助手将患儿取侧卧位一手扶住患儿,一手拱如碗状, 以腕力轻柔而迅速地从下至上、由外至内、叩击前胸、腋下、肩 胛区、肩胛下;操作者将患儿取仰卧位,并固定气管导管,头 颈伸展,使气管导管尽量保持较直位置;操作者将无菌吸痰管 轻轻插入气管导管内(不要在负压的状态下),至遇到阻力或患 儿出现刺激反应时往外拔 1cm,插入长度应为气管导管长度减去 12cm(减少刺激气道黏膜),用食指和拇指旋转吸痰管,边吸边提, 在痰多处停留以提高吸痰效率,切忌将吸痰管上下提插,每次吸 引时间不宜超过 10 秒,完毕后由助手立即接上复苏球囊,加压给 氧到患儿面色红润为止,如此反复吸痰 2-3 次,充分吸净气道分 泌物;以同样的方式吸另一侧支气管及肺内的痰。吸痰后以高 浓度氧吸入 2-3 分钟,以补充机体消耗的氧。然后再将吸入氧浓 度分次下调至吸痰前的所需水平。 3口腔内吸痰:助手将患儿摆正体位:仰卧,头稍后仰,颈部适 当仰伸,可在其肩胛下垫小毛巾,使肩部稍抬高;操作者一手 持吸痰管连接处,另一手将吸痰管在无负压下平稳、准确地插入 到患儿口腔咽部,迅速给以负压,用食指和拇指旋转吸痰管,边 吸边提,边吸边往外退;每次吸引时间不宜超过 10 秒,至无痰液 吸出,再以同法吸净双侧鼻腔分泌物,擦净面部分泌物。吸痰顺 序应遵循“先口后鼻”原则,吸过口鼻腔的吸痰管不可再用于气 40 道内吸痰。患儿出现氧饱和度下降或呼吸困难时,立即停止吸引。 4吸痰后处理:吸引器,分离吸痰管,将吸引管头连接在盲端上, 将手套反转脱去并包住用过的吸痰管,手套及吸痰管按一次性物 品处理。听诊双肺呼吸音、啰音情况,评价吸痰效果,确定两肺 呼吸音对称,气管导管未脱落。 5. 整理:整理床单元;患儿取舒适体位;整理用物;洗手; 记录吸痰情况:吸出物的性质、量、颜色。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新生儿洗胃操作指引 一评估: 1. 患儿意识,有无发绀,呼吸暂停; 2. 患儿有无大便,体重(2.5 Kg 选择 6 号胃管,2.5 Kg 选择 8 号胃管); 3. 有无感染性疾病。 二用物:5%碳酸氢钠(10ml)3 支,0.9%生理盐水(10ml)1 支,生理 盐水(100ml)1 瓶,20 ml 注射器 1 支,胃管 1 条,胶布,胃管标 识 1 张,无菌手套 1 付、pH 试纸、已消毒小毛巾 1 条 三. 准备: 1. 检查口腔黏膜有无破损,如有分泌物清理呼吸道并用生理盐水清 洁口腔; 2. 操作者戴口罩、帽子,六步洗手法洗手并戴手套。 四操作: 1. 准确测量并标记胃管插入的长度(从耳垂到鼻尖再到剑突),用 生理盐水润滑胃管; 2. 按新生儿十大安全目标经口插胃管及位置确定,将胃管固定在下 颌中央,防止胃管滑脱引起误吸; 3. 使用胃管标识记录置管日期、胃管的型号、置入的长度,胃管每 三天更换一次; 42 4. 用 20ml 注射器洗胃,每次抽吸洗胃液 1015ml,反复洗胃至胃液 呈清,一般使用生理盐水,鲜红色、暗红色、淡红色胃液用 1.4% 碳酸氢钠; 5. 如需拔管: 将胃管反折迅速拔出,避免误吸,小毛巾清洁面部, 整理床单位。 6. 脱去手套放至医疗垃圾袋,洗手记录呕吐物、胃液颜色、性质及 量。 五注意事项: 1. 洗胃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如面色发绀、呼吸暂停、血氧下降 等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生。 2. 配制 1.4%碳酸氢钠:5%碳酸氢钠 28 ml +0.9%生理盐水 72 ml。 新生儿及早产儿治疗用氧规范指引 一目的: 1. 掌握新生儿及早产儿正确、合理、规范的用氧。 掌握使用呼吸机患儿用氧时能合理、正确、规范的调节患儿用氧浓 度。. 二给氧指征: 临床上有呼吸窘迫的表现,在吸入空气时,动脉氧分压(paO2) 40) 才能维持 paO2 稳定时,应考虑采用辅助呼吸。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给氧(nCPAP):早期应用可减少机械通气的需求。 压力 2-6cmH2O,流量 3-5L/min。要应用装有空气和氧气混合的 CPAP 装置,以便调整氧浓度,避免纯氧吸入。 机械通气:当临床上表现中毒呼吸窘迫,吸入氧浓度(FiO2)0.5 时,paO260mmHg 或有其他机械通气指征时需给 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五注意事项: 1. 严格掌握氧疗指征,对临床上无紫绀、无呼吸窘迫、paO2 或 TcS02 正常者不必吸氧。对早产儿呼吸暂停主要针对病因治疗, 必要时间断吸氧。 2. 在氧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 FiO2、paO2 或 TcS02。使用头罩、 温箱给氧时,必须使用氧浓度监测仪进行监测,探头放于新生儿 鼻子附近,而非氧气主流出道处。在不同的呼吸支持水平,都应 以最低的氧浓度维持 PaO250-80mmHg, TcS0290-95。在机械 通气时,当患儿病情好转、血气改善后,及时降低 FiO2。调整氧 浓度逐步进行,避免波动过大。 3. 连续吸入氧浓度(FiO2)60者,不宜超过 24H,80者,不宜 超过 12H,纯氧不宜超过 4-6 小时,以免发生氧中毒。如患儿对氧 浓度要求高,长时间吸氧仍无改善,应积极查找病因,重新调整 治疗方案,给以相应治疗。 46 4. 对早产儿尤其是极低体重儿用氧时,一定要告知家长早产儿血管 不成熟的特点、早产儿用氧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危害性。 5. 凡是经过氧疗,符合眼科筛查标准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 4-6 周 或校正胎龄 32-34 周时进行眼科 ROP 筛查,以早期发现,早期治 疗。 6. 进行早产儿氧疗必须具备相应的监测条件,如氧浓度测定仪,血 气分析仪或经皮氧饱和度测定仪等,如不具备监测条件,应转到 具备条件的医院治疗。 新生儿头罩吸氧操作指引 一适应症: 1. 低氧血症:目前公认的氧疗标准:PaO295%; (4)摆好患儿体位,固定患儿头部。 2插管时: (1)递给医生喉镜; (2)待医生插入喉镜,患儿咽喉部分泌物多时,协助医生做咽喉部 或气管内吸引; (3)声门暴露不清时,协助医生从颈前下压环状软骨处,暴露声门; (4)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和皮肤颜色。 58 (5)监护插管的连续操作时间,当医生连续操作达 20 秒时,护士 告知医生停止操作,并协助给患儿做正压通气; 3插管后: (1)医生插入管后,将听诊器传给医生听诊,同时将气管导管与复 苏囊连接,给患儿正压通气,判断气管导管是在气管内; (2)协助医生用胶布固定导管,防止导管位置改变; (3)摆好患儿体位,根据情况连接呼吸机; 4整理用物: (1)用物:妥善清理用物、归原; (2)操作者:洗手。 5记录 : (1)记录导管平上唇的插管深度(cm)于护理记录单; (2)记录患儿双侧胸廓起伏情况、呼吸音是否一致; (3)操作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配合医生处理和护理措施。 指引: 一适应症: 1. 羊水胎粪污染,新生儿无活力,需吸引胎粪者。 2. 需要延长正压通气时间 重度窒息需要正压通气时间较长,气管 插管更易于和有效地进行通气。 3. 气囊和面罩通气效果不佳 应用气囊和面罩正压通气,胸部不出 现合适的扩张;或正压通气 15-30 秒,心率仍低于 80-100 次/分; 或 1 分钟仍无自主呼吸。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4. 需要气管内吸引 羊水含有浓稠的或颗粒样胎粪,或有胎粪自声 门涌出,或吸入血液等,应立即施行气管插管吸引,清除呼吸道 内分泌物,和正压通气。 5. 其他 凡疑诊先天性膈疝,或极低出生体重儿需进行气管插管正 压通气者。由于腹部器官(胃、肠)移入胸腔压迫心肺,应用气 管插管可防止气体进入胃肠,影响肺扩张。 6. 需要气管内给药。 操作要点: 1体位的摆放: (1)患儿仰卧于平面床上,头呈正中位置,颈部轻微伸展。在患儿 肩下放置一软毛巾垫,以保持颈部轻微伸展体位。 (2)应防止以下两种不正确体位:颈部伸展或肩抬高过度。颈部伸 展不充分。 2插管操作时间限制在 20 秒以内:为避免患儿的严重的低氧血症, 气管插管的连续操作时间限制在 20 秒以内。在此时间内如没完成 导管插入或插入后失败,均应在撤出喉镜或导管后给患儿进行气 囊与面罩正压通气,使其状态好转后,再重新操作。每个操作者 均应严格遵守此项规定。 气管插管型号选择指引 60 孕龄 体重 气管插管型号 28W 1000g 2.5mm 28-34W 1000gm-2000 g 3.0mm 34-38W 2000gm-3000 g 3.5mm 38W 3000g 3.5mm-4.0 mm 吸痰压力指引 早产儿 1013Kpa (75-100mmHg) 足月儿 1316Kpa (100-120mmHg) 不同体重气管导管型号和插入深度(唇-端距离)的选择 体重 导管内径(ID)mm 唇-端距离 cm 1000 2.5 6 2000 3.0 7 3000 3.5 8 3000 4.0 9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指引 一指引: 1. 保持室内清洁,定时开窗通风,温湿度适宜,每日紫外线空气消 毒 2 次。 2. 认真执行消毒制度,喂奶前注意用流动水洗手,喂奶后用过的 奶瓶、奶嘴、奶盖、配奶用具应按照“奶瓶的清洗与消毒工作指 引”,每个部件彻底消毒,一人一物一用一消毒,避免发生交叉感 染。 3. 加强口腔护理,用 2.5%碳酸氢钠清洁口腔 2 次/日,患处可涂 抹制霉菌素(制霉菌素研成粉末与温开水调匀),用棉签涂在 口腔内所有的黏膜上。在喂奶后使用,每隔 4 小时 1 次,每 天 4-6 次,直到斑点消失再用 1-2 天。 4. 对患儿必须控制使用激素,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 5.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二预防: 1注意观察口腔:鹅口疮发生在新生儿的口腔内,呈白色凝乳状附 在口腔粘膜上。因此需要经常观察新生儿口腔,特别是要将鹅口 疮与新生儿吃奶后残留的奶液区分开来。区分特点是:新生儿口 腔中残留奶液一经喝水就漱清了,不再看到白色凝乳状物。而鹅 口疮喝水后仍可见白色凝乳状物,而且用棉签擦拭后仍可见露出 的粗糙潮红的粘膜。 62 2. 母乳喂养前清洗乳头:由于母乳喂养时,新生儿需要含接母亲的 乳头或经过乳头挤奶入奶瓶,如果母亲的乳头不清洁,就有可能 使新生儿口腔受到感染。因此,母乳喂养或挤奶前一定要用温毛 巾将乳头清洗干净,挤奶前洗净双手。 3人工喂养需要清洁消毒奶具:喂养新生儿的奶具使用后,一定要 按照“奶瓶的清洗与消毒工作指引”,每个部件彻底消毒,不要 留有残留物,以避免滋生细菌,污染奶具,进而感染到新生儿的 口腔,造成鹅口疮,每次喂奶前洗净双手,吃完奶再给患儿喂开 水。 4. 每次给新生儿喂奶后,都要清洗奶具、更换已消毒奶具。 三相关知识: 1鹅口疮临床表现:新生儿中的常见病,表现为口腔颊部、唇内、 舌、上腭和咽部粘膜上粘附着乳白色斑点,严重时融合成片,擦 去后则露出粗糙的潮红的粘膜。鹅口疮多见于营养不良或腹泻的 新生儿。病菌来自母亲产道或污染的奶具,或是由于某种疾病长 期服用抗生素,多见于营养不良或腹泻的新生儿。一般无全身症 状,如感染向下蔓延,会引起食管炎,可出现呕吐,严重的会影 响食欲。抵抗力差时可蔓延到胃肠,引起霉菌性腹泻,严重者可 发生肠道溃疡及穿孔;向下呼吸道蔓延可引起霉菌性肺炎。这些 情况虽较少见,但需提高警惕。 2鹅口疮的病因: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3鹅口疮的治疗: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粉末与鱼干油滴剂或水调 匀,用棉棒涂擦在口腔内所有的粘膜上,在喂奶后使用,以免吃 奶将药物冲掉,每 4 小时用药 1 次,每天 34 次。直到白色斑点 消失后再用 12 天。同时每次喂奶后用消毒奶具,母亲喂奶前要 清洗奶头,防止重复感染。 新生儿咽拭纸采集操作指引 目的:取患儿咽部及扁桃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二 评估、准备: 1. 评估患儿:了解患儿病情、口腔粘膜和咽部感染情况;避免在 食后 2 小时内取标本,以防呕吐; 2. 准备:操作者:洗手、戴口罩; 患儿:患儿取舒适体位; 用物:烟拭子培养管、酒精灯、打火机、压舌板、手电筒。 三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床头卡、手腕带,做好准备。 (2)一人固定患儿头部并用压舌板打开口腔,另一人取出培养管中 的无菌拭子轻柔、迅速地擦拭两腭弓、咽及扁桃体分泌物。 (3)在酒精灯火焰上部消毒试管口,将拭子插入试管中,塞紧瓶塞, 贴上对应标签。 (4)注明标本留取时间,及时送检。 四注意事项: 64 1.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瓶口消毒,保持容器无菌。 2. 最好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采集标本。 3. 采集前数小时避免使用消毒液清洁口腔。 4. 采集标本过程中无菌拭子避免接触腭弓两侧、咽及扁桃体以外的 部位,保证所取标本的准确性。 新生儿脐部护理工作流程与指引 评估、准备: 1. 评估患儿:日龄,足月或早产,脐部情况(脐带有无脱落、脐轮 有无红肿、脓性分泌物或臭味脐部有无渗血、脐肉芽肿) 2. 准备:操作者: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用物:治疗盘(0.5安多福、3过氧化氢、云南白药、 棉签、尿布、清洁衣服、污物桶等); 环境:温暖、舒适、室温 2628C; 二 操作: 1. 查对:核对医嘱、床号、姓名、性别、手腕带; 2. 检查:打开包被,更换尿布,检查脐部的情况; 3. 消毒:无出血或陈旧性血痂:用 0.5碘伏棉签擦拭 2 遍; 有陈旧性血痂:用无菌棉签蘸 3过氧化氢溶液擦洗,蘸干脐部, 再用 0.5碘伏棉签擦拭 2 遍,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有出血:报告医生,配合处理,必要时使用云南白药。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4. 整理:(1)患儿:整理衣服,注意保暖; (2)用物:妥善清理,归原; (3)操作者:洗手。 5. 记录:患儿的脐部情况,报告医生采取的护理措施。 指引: 适应症:脐带未脱或脐部感染的新生儿。 目的: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防止脐部感染。 操作要点: 断脐后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经常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及时更换尿布,避免尿布遮盖脐部而致尿液污染脐部。沐浴后做好 脐部护理。 相关知识点: 新生儿脐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细菌残端侵入、繁殖所引起 的急性炎症。脐带创口未愈合时,异物刺激可致慢性炎症。 新生儿大、小便采集操作指引 一评估、准备: 1. 评估:(1)了解患儿病情、会阴部、臀部皮肤情况; (2)患儿吃奶 30 分钟后,取舒适体位; 2. 准备:操作者: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手套; 66 用物:治疗盘(0.9%氯化钠一瓶、一次性使用尿袋一个、 小便标本试管、一次性大便标本采集瓶一个、无菌棉签、化验单、 无菌手套等)、更换尿布用物; 环境:温暖、舒适、室温 2628C; 二 操作: 1. 查对:核对医嘱、床号、姓名、性别、手腕带; 2. 检查:打开包被、尿布,检查会阴部、臀部皮肤的情况; 3. 大便标本:(1)用浸湿 0.9%氯化钠的棉签轻轻擦洗肛周皮肤, 保持清洁; (2)定时更换尿布或患儿哭闹检查尿布,发现患儿已解大便,操作 者洗手后打开一次性大便标本采集瓶盖,用瓶盖上配置的小勺, 在大便中采集黄豆大小的标本,直接伸入标本瓶盖紧瓶盖。 小便标本:(1)女性:用浸湿 0.9%氯化钠的棉签轻轻擦洗会阴部皮 肤(由内往外、由上往下),保持清洁; 男性:用浸湿 0.9%氯化钠的棉签清洗尿道口,保持清洁; (2)将一次性使用尿袋紧贴会阴部,包裹尿布,待到留取尿标本, 将尿袋内的尿标本沿小便标本试管壁轻轻倒入试管的 1/22/3。 4. 整理:(1)患儿:及时更换尿布,整理衣服,注意保暖; (2)用物:妥善清理,归原; (3)操作者:洗手。 5. 记录:患儿的大小便情况,如有异常报告医生采取的护理措施。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三注意事项: 1. 取标本过程中,发现患儿皮肤破损、潮红、有皮疹等或标本颜 色、性状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2.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室温下保存时间不应超过 2 小时(夏 季保存时间应适当缩短或冷藏保存);如不能及时送检,应 4 冷藏,保存时间不应超过 8 小时; 3. 检验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菌落技术以及微生物种类等,进行 综合判断。 68 新生儿灌肠操作流程与指引 一评估、准备: 1. 评估患儿:病情、反应、诊断、胎龄、体重、肛门及肛周皮 肤情况; 2. 准备: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手套; 用物:灌肠液、10ml 注射器、手套、肛管、尿片、治疗巾、石蜡油、 棉签; 环境:清洁、安静、明亮。 二操作: 1. 核对:床号、姓名、手腕带、药名、剂量、给药方法等; 2. 抽取灌肠液 :遵医嘱抽取灌肠液; 3. 戴手套:双手戴清洁薄膜手套;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4. 摆体位:取侧卧位或平卧位,臀下垫尿布或治疗巾,暴露臀部 及肛周; 5. 插管: 用棉签蘸取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 插入直肠 2-3cm; 6. 固定:用左手固定肛管; 7. 注药:右手将灌肠液缓缓注入肛门,注入完毕后,用手捏住肛 周皮肤保留 3-5 秒。 8. 整理:(1)患儿:30min 后给患儿更换尿片,取舒适卧位; (2)床单元:清洁、整齐; (3)用物:妥善清理、归原; (4)操作者:洗手。 9. 记录:记录灌肠时间,灌肠后所解大便颜色、性质、量及患儿 有 无不良反应等于护理记录单。 三适应症:便秘、腹胀、高温、烦躁或检查前需行灌肠治疗的患 儿。 四目的:清洁肠道,解除便秘及肠胀气、降温,并为诊断性检查 及手术做准备。 五操作要点: 1. 肛门直肠疾患,禁忌灌肠。 2. 观察过程中,若患儿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通知医生 70 新生儿护理危急值管理指引与报告流程 一概念: 危急值是指可能危及患儿生命安全的某些重要检查结果的危象界值。 检查结果出现危急时相关检查部门必须立即报告相应临床科室护 士站(病区主班护士或三班值班护士)或开单医师。 二检验科“危急值”报告项目 1. 全血细胞分析: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 3010 9 /L; 血红蛋白含量 220g /L; 细胞压积 0.70; 血小板计数60010 9 /L 2. 凝血试验 : 凝血活酶时间 30 秒; APTT90 秒,纤维蛋白原定量7.55 二氧化碳分压60mmHg ; 碳酸氢根40mmol/L; 以 人 为 本 顾 客 至 上 团 结 创 新 力 求 卓 越 82 氧分压6.0 mmol/L ; 钠1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