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期末考试复习婚姻家庭法律规范_第1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期末考试复习婚姻家庭法律规范_第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期末考试复习婚姻家庭法律规范_第3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期末考试复习婚姻家庭法律规范_第4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修-期末考试复习婚姻家庭法律规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其调整的对象既包括婚姻关系,也包括家庭关 系。婚姻关系包括婚姻的成立、婚姻的效力和婚姻的解除。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和其 他家庭成员的关系。 婚姻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它受制于社会的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 因而具有社会属性。婚姻关系是由国家法律调整,形成婚姻法律关系。婚姻关系在本质上是身份关系, 是法律对婚姻当事人的约束。法律赋予他们在婚姻方面的权利,并要求他们履行对社会和亲属的义务。 婚姻法 现行的婚姻法是 1980 年 9 月五届全国人大通过的,1981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2001 年 4 月 28 日九 届全国人大 21 次会议对原婚姻法作了一系列的修改、补充和完善。 一、我国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1.婚姻自由原则。 指婚姻当事人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自主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婚姻自由包括结 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根据这一原则,无论结婚还是离婚,必须男女双方自愿,不受他人的干涉和强制。 严禁包办、买卖婚姻和结婚因索取财物等。 2.一夫一妻原则。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为保障这一原则的有效实施, 婚姻法规定: 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 3.男女平等原则。指男女两性在婚姻家庭关系中,享有同等的权利,负担同等的义务。根据这一原则, 妇女在婚姻关系及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了与男子同等的地位。 4.保护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妇女、儿童和老人的特别保护。除了 在婚姻法中有明确的规定外,还专门颁布了保护妇女权益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以 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计划生育原则。推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夫妻双方都应当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二、结婚 结婚,是当事人依法结为夫妻的法律行为。由于婚姻被认为对国家的秩序有重要作用,所以,世界 上所有的国家,不管在任何时期,都运用法律手段,给婚姻的缔结规定各种条件。在法律上,结婚的条 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法律允许结婚的条件,法律上称之为婚姻必备条件;另一方面是法 律不允许结婚的条件,法律上称之为金婚禁止条件 (一)结婚的条件 1.必备条件。一桩合法的婚姻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男女双方完全自愿。我国婚姻法第 4 条规定:“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 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人加以干涉。 ” (2)必须达到法定年龄。法律规定结婚的最低年龄,称法定婚龄。法定婚龄诱人的身体发育程度和 社会条件决定。结婚意味着当事人可能发生性行为和生育子女,所以法定婚龄必须定在人的正常生理发 育成熟的年龄之上。我国现行婚姻法第五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 22 周岁,女不得早于 20 周岁。 但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国家提倡晚婚晚育。 (3)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结婚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禁止任何意义上的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否 则,就是重婚。重婚罪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我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者拘役。 ”最高人民法院年月日关于婚姻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发生的以夫 妻名义同居的重婚案件是否以重婚罪定罪处罚的批复规定:“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 (年 月日国务院批准,年月日民政部发布)发布施行后,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 同居生活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 ” 案例 :方伍峰与王某未办理结婚登记,但按当地风俗举行了结婚典礼,两人还生了一个女孩。后方 伍峰又与李某登记结婚,也生了一个女孩。对于方伍峰的行为,是否构成重婚罪? 2 法院最后认定为无罪。 刑事审判参考一书中指出:“有配偶的人应理解为已经依法登记结婚的人。对 于先有事实婚姻,又与他人登记结婚和两次及两次以上均是事实婚的,则依法不构成重婚罪。对于有配 偶的人又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而形成事实婚姻的,之所以应当以重婚罪追究刑事责任,是因为不能允 许行为人以事实婚姻去肆意破坏依法登记的合法婚姻。 ” 在没有法律婚存在的前提下,是不可能构成重婚 罪的。 2.禁止条件。法律规定,在男女双方存在婚姻障碍,而且有被法律禁止的条件时,不得结婚。这样的 禁止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我国现行婚姻法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 亲结婚。父母和子女之间,祖父母、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曾祖父母、外曾祖父母和曾孙 子女、外曾孙子女之间等均属直系血亲,因而属于禁止结婚的范围。同时,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也是禁婚 范围,具体地说,属于以下血亲范围的男女是不能结婚的:兄弟姐妹含同胞兄弟姐妹和同父异母或同 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叔伯与侄女,姑妈与侄子,舅父与外甥女,姨妈与 外甥。 (2)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我国婚姻法及其登记条件规定,禁止结婚的疾病包括以下几类:患麻风病未经治愈者;患性病 未经治愈者,包括梅毒、淋病等多种形式的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其它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司法实践中主要指重症精神病患者和重度智力低下者。 3.形式要件。 我国婚姻法第八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并取得结婚证后,夫妻关 系方正式确立。根据婚姻法规定,婚姻成立的方式采取登记制。该制度要求结婚的当事人双方必须亲自 到一方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申请,申请时,应将双方的户口证明、居民身份证及本人的婚姻 状况证明和结婚申请表提交登记机关审查。 (二)婚姻的无效与可撤销 1.无效婚姻 指欠缺婚姻成立的法定条件而不发生法律效力的男女两性的结合。 只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重婚的;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婚前患有医学上认 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未达到法定婚龄的。 2.可撤销婚姻。指男女双方或一方缺乏结婚的合意,受他方或第三人的胁迫而结合的违法婚姻。因为 它违反了当事人的自愿原则,应当予以撤销。 三、家庭关系 1.夫妻关系,指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中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在 婚姻法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夫妻双方都有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并且,子女可以随父姓,也 可以随母姓;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他方不得限制或干涉;夫妻 双方都有住所决定权;夫妻双方都有计划生育义务;夫妻双方对共同共有的财产有共同所有权和平 等处理权;夫妻双方有相互抚养的义务;夫妻双方又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2.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 (1)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 养、扶助义务;父母子女之间又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2)非婚生子女、继父母子女、养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根据婚姻法的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 与婚生子女同等的地位,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禁止继父母与继子女间的虐待或遗弃,养子女、有 抚养教育关系的继子女与养父母及继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使用婚生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有关规定。 3.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1)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父母已死亡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 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2)有负担能力的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父母无力抚养的未成年的弟妹,有抚养的义务。 四、离婚 离婚是指夫妻双方依照法律规定,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我国婚姻法从巩固和改善社会主义的 3 婚姻家庭关系出发,既保障离婚自由,又防止轻率离婚,同时还对离婚后的子女抚养教育及夫妻共同财 产处理等问题作了重要规定。 1.离婚程序 离婚有男女双方自愿离婚和男女一方要求离婚两种情况。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的离 婚程序有登记离婚(自愿离婚)与诉讼离婚。 (1)登记离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双方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婚姻登记机关查明双方确 实是资源并对子女和财产问题已有适当处理时,发给离婚证。 (2)诉讼离婚。凡一方要求离婚,或双方对子女抚养及财产分割有争议的离婚,须经人民法院审判 裁决。人民法院经调解,认为感情却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 感情确已破裂的情形包括:重婚或有配婚者与他人同居的;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3)离婚程序中的两项特别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非军人)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女方 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 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 2.离婚后的财产处理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有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 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同时,应共同偿还债务。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欠 下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其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应协商如何清偿;协商 不成,由法院判决。 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另一方应给予适当的经济帮助。 3.离婚后子女的抚养和教育 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两周岁以下的子女, 原则上由母亲抚养。两周岁以上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抚养。两周岁以上的子女的直接抚养人,应由父 母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法院判决。子女 10 周岁以上的应征求本人的意见。离婚后,不抚养子女的 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及教育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及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法院 判决。抚养权及负担费用可因父母的抚养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而变更。 4.离婚后父母对子女的探望权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必须 予以协助。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的,有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 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有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继承法 继承法是调整继承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所谓继承,就是指公民死亡或被宣告死亡后, 依法将其所有的财产转移给他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我国处理财产继承的主要法律是 1985 年 4 月六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 一、遗产的概念和范围 (课件) 遗产是指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二、遗产继承的方式 根据该法的规定,继承的方式,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 1.法定继承 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和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被继承人 生前如果没有立遗嘱,或遗嘱继承人先于遗嘱人死亡,或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遗嘱无效等,均按法 定继承方式进行继承。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婚姻关系、血缘关系及在这两种关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实际赡养、抚养关 系来确定的。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包括:配偶;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 生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 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 父母。 继承法第十条规定,法定继承分为两个顺序: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是兄弟 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先由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获第一 顺序继承人全部放弃或丧失继承权时,才能有第二顺序的继承人来继承。丧偶的儿媳对公婆、丧妻的女 4 婿对岳父母进了主要赡养义务的应成为第一顺序继承人。此外,法定继承人之外的,依靠死者生前抚养 的未成年人和无劳动能力的人或者曾对死者尽赡养、抚养义务的人,虽然不列入继承顺序,但在分配遗 产时,应予以照顾,可以和任何顺序的继承人一起分的他们应得的部分遗产。 代为继承 代位集成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被继承人子女的晚辈直系亲属代位继 承的一种法律制度。例如,由孙子女代位已故父亲的继承顺序继承其祖父母的遗产。代位继承人只能继 承其父亲或母亲应享有的继承份额。 转继承 指继承人和受遗赠人在被继承人死亡后尚未实际接受遗产之前死亡,其应当继受的份额由 他的法定继承人、遗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承受的情形。 2.遗嘱继承与遗赠 (1)遗嘱继承的概念 遗嘱继承时只有被继承人生前所里的遗嘱来制定继承人及其继承份额的一种 继承方式。所以遗嘱,就是被继承人在生前按照法律规定对自己的财产预作处分并在死亡后发生法律效 力的法律行为。我国继承法规定,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被继承人如果有遗嘱,就应该按遗嘱 办理。没有遗嘱时,则按法定继承办理。 (2)遗嘱的形式及有效条件 遗嘱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公证遗嘱,只经过国家公证机关办理了 公正的遗嘱;自书遗嘱,指由立遗嘱人亲笔书写得遗嘱;代书遗嘱,指遗嘱人不会或不能使用文字 亲笔书写遗嘱时,而请求他人代书的遗嘱;口头遗嘱与录音遗嘱,指用口头或录音的方式制作的遗嘱。 其中,口头遗嘱的形式只有在危急情况下才可以采用,当危急情况解除后,以主人能用书面或录音形式 立遗嘱的,过去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遗嘱行为应具备下属条件方具有法律效力:立遗嘱人必须具有行为能力;遗嘱必须是遗嘱本人 的真实意思表示;遗嘱内容必须合法,不能取消或减少法定继承人中未成年人、无劳动能力有无生活 来源的人依据尚未出生的胎儿的应继承份额;遗嘱成立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遗嘱设立后,遗嘱人可以根据某些新情况的出现而对遗嘱内容进行变更或撤销。遗嘱人变更或撤销 遗嘱时,一般要按原立遗嘱时的方式和程序进行。遗嘱人如果李幼鼠粪内容相抵触的遗嘱时,以最后的 遗嘱为准。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不得撤销、变更公证遗嘱。 3.遗赠 指公民以遗嘱的方式将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送给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