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论文概述_第1页
《三国演义》论文概述_第2页
《三国演义》论文概述_第3页
《三国演义》论文概述_第4页
《三国演义》论文概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概 述 回望中国历史,悠悠五千年,积淀了璀璨的华夏文化。中国文 化映射着历史的光辉,展现着民族的风华。中国新文化的发展处于 探索状态,经历了众多起起落落,现代文化主要表现为一种快餐式 文化。为适应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精力投入到能够直接带来 利益的专业学习,对传统文化的关注逐渐淡漠。但快餐文化不能作 为人们永远的精神食粮,只能带给人们较多的空虚。中国千年的传 统文化,以伟大的思想为主体,带给人们思想的滋润,这也是中国 文化经久不衰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是人们永远的思想启迪和 精神寄托。 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数不胜数,比较有代表性的并为人所 熟知传颂的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即红楼梦三 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它们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 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 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 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承载着无数文化精华,在浩 瀚如烟的古典小说领域中如一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沧海桑田如何 变幻,其伟岸身姿始终不被湮灭。不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在思维深 度上,它都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一,是悠悠中国文学史上 灿烂辉煌的一笔。三国演义为我们提供了阅历中国传统人文、 社会、伦理、历史、地理、民俗、心理、处事策略的机会,在怡情 悦性的同时,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基于以上 原因,本文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我在文化大背景下汲取冰山 一角。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 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 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残暴不仁的董卓、乱世奸雄 的曹操、三顾茅庐的刘备、运筹帷幄的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周瑜等, 都给后人留下了极深刻的影响。 本文从“一、出场定型法的运用,二、反复渲染法的加强,三、 长于对比烘托等手法”几方面详细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试图找出 作者塑造人物如此成功的原因。下面简单介绍本文的基本内容和主 要成果。 一、从两个角度分析出场定型法的运用。(一)外形塑造突显 人物的性格特征。中国古语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就是说在 一定程度上,人的相貌和他的性格是有关联的,特别是人的性格定 型之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人的相貌。作者就利用这一特点, 在作品中以外貌折射了人物一定的性格特征。举例包括忠勇有模的 关羽和张飞,奸诈有样的曹操。(二)语言运用折射人物的性格特 征。思维和语言是人类反映现实的意识形式中两个互相联系的方面, 它们的统一构成人类所特有的语言思维形式。思维是人脑的机能, 是对外部现实的反映;语言则是实现思维、巩固和传达思维成果即 思想的工具。马克思认为,语言是思维本身的要素,思想的生命表 现的要素;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作者在三国演义中巧用语 言,先声夺人,为英雄的形象做了诠释和定型。举例包括小处藏奸 的曹操,处处机智的诸葛亮。 二、反复渲染法的使用。(一)一波三折写“奸绝”。以曹操 为例,在其与董卓争斗、与陈宫逃往吕伯奢家、疑杀吕伯奢家人并 最终杀死吕伯奢,以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作 结。(二)层层渲染表勇士。以赵云为例,先写其忠心耿耿,神勇 无敌:长坂坡中七次进出救出简雍、 糜竺、甘夫人、刘禅,杀夏侯 恩夺得名剑青釭,斩杀曹洪部将晏明,夏侯敦部将钟缙、钟绅等; 接应诸葛亮又写其是非分明,不贪色利:任桂阳太守时,不贪赵范 之寡嫂之色;蜀军街亭失利后,赵云亲自断后,所属兵将及军资什 物都无损失,却不受赏。赵云品性忠良,爱惜人才:巴蜀初定时, 劝阻刘备分田宅赐将,认为应将田地、房宅归还百姓;为蜀营彻底 收服姜维这一重要人物立下了汗马功劳。层层渲染之下,不难发现: 赵云确实为良将的代表。 三、长于对比、烘托等手法。(一)对比之下显真性。运用对 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性格,能让人更清楚地记住人物性格,最能表 现这一点的就是小说中对刘、关、张三兄弟的描写。(二)烘托之 中愈明了。作者一次又一次地烘托表现诸葛亮的聪明绝顶,他草船 借箭、七擒孟获、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他舌战群儒,而且他的 居住环境清幽,他的亲戚朋友丰姿绰约与言谈举止优雅,这些都从 侧面烘托出了诸葛亮本人的不凡姿态。 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主要以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 年版的三 国演义为主要参考书籍,其他的主要的参考文献包括:1、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2008 年,第 2 版。2、郭瑞 林:三国演义的文化解读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年。3 、朱 一玄,刘毓忱: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年。 4、左丘明撰,赵捷,赵英明注译: 左传 ,武汉:湖北辞书出版 社,2002 年。 5、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毛宗岗批评本三国演 义,岳麓书社,2006 年。6 、刘海燕:元明三国故事中“五虎 上将”形象的流变与传播兼论与早期文 本的关系,明清小说研究,2008 年第 4 期。7、于亚中: 试谈人物塑造的对比和衬托手法 ,北京联合大学 学报1992 年第 1 期。 8、谭丽娜:三国良将 莫如子龙评中赵云的人物形象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年第 5 期。9、王欢阳:略谈人物形象的刻画,文 学教育2013 年第 7 期。10、王莹雪: 典型环境显本色 只言片 语见真情论人物描写艺术 ,怀化学院学报第 32 卷第 3 期。 通过对三国演义的研读以及完成论 中的人物 描写这一论文,笔者感触颇多。 感谢罗贯中用语言绘画,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三国 人物;感谢三国演义启迪我们的想法,让我们有了写作学习的 模板。三国演义通过出场定型法的使用、反复渲染的加强,辅 以烘托和对比,对人物进行了细腻的描绘,给人以深刻印象。 笔者为了完成这一论文,再次深读三国演义一书,同时阅 读相关的书籍、杂志、报刊、新闻,并与老师、同学、朋友进行学 习讨论,最后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到通过多次修改才最终写成了这篇 论文。诚然,论文的论述还不够深入,有些观点还有待提升,但笔 者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学习到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深内涵,以及深 入学习、动脑思考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这必将影响笔者的知 识体系和以后的学习生活,也希望这篇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