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电子报排版_第1页
五四青年节电子报排版_第2页
五四青年节电子报排版_第3页
五四青年节电子报排版_第4页
五四青年节电子报排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 1919 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 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39 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 5 月 4 日为中国青年节。 青年节期间,中国各地都要举行丰富多彩的纪 念活动,青年们还要集中进行各种社会志愿和社 会实践活动,还有许多地 方在青年节期间举行成 人仪式。1 节日由来 事件介绍 五四运动是 1919 年 5 月 4 日 发生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 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 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 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 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 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 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 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巴黎和约” 的签订,引爆了 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促 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 良好的条件。1 爆发原因 1919 年 1 月,第一次世界大 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 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 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 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 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 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 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 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 在 1919 年 4 月 30 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 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 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其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 主要经过 民外交协会:“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 日本,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 请警告政府及国民,严责各全权(代表) ,万勿署名,以示决心。 ”3 4 月 29-30 日,参加巴黎和 会的英美法 3 国代表召开会议, 日本代表应邀出席,议定 了凡尔赛和约关于山东 问题的条款(第 156、157 、158 条) , 将德国在山东所 攫取的权益让与 日本。3 1919 年 5 月 1 日, 中国谈判代表、外交 总长陆征祥将此事电 告北京政府,并称如 不签约,则对撤废领 事裁判权、取消庚子赔款、 关税自主及赔偿损失等等 有所不利。北京政府外交委员会 (总统府智囊机构)召开紧急会议, 决定不签约。上海大陆报“ 北 京通讯“透露:“ 政府接巴黎中国 代表团来电,谓关于索还胶州租借之对日外 交战争,业已失败。”3 1919 年 5 月 2 日,北京政府以密电通知 在巴黎的中国代表可以 签约。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在晨报、国 民公报撰文呼吁:“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愿 合四万万众誓死图之。“北大校长 蔡元培将外交失败消息通报学生。3 1919 年 5 月 3 日,北京各界紧急磋商对策。当晚北大学生在北河沿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学生大会,并约请北 京 13 所中等以上学校代表参加,大会决定于 4 日( 星期天 )举行示威游行,地点:天安门。3 1919 年 5 月 4 日上午 10 时,各校学生代表在法政专门学校召开碰头会,商定了游行路线。一些准备以暴 力行动惩办国贼的学生写下遗书。下午 1 时,北京学生 3000 余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天安门,现场悬挂北大学生“ 还我青岛“ 血书。在短暂的集会演说之后,队伍向使馆区进发。行至东交民巷西口,受到巡捕阻拦,学生遂推举 代表请求会见 4 国公使。仅美国使馆人员接受了学生的 陈词书,英法意使馆均以公使不在为由拒绝接受。3000 余名学生在烈日下整整晒了两个小时,见使馆区不能通 过,更加义愤满腔,队伍转向赵家楼曹汝霖住宅。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 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每周评论1919 年 5 月 11 日) 下午 4 时许,学生涌至曹宅前。北京高 师数理部学生匡互生率先跳入宅内并打开宅门,学生大队涌入,痛打了正在曹宅的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遍寻 曹汝霖不着,激愤之下,于 4 时 30 分左右怒烧其宅。之后军警赶到,搜捕学生,被捕者共 32 人。3 1919 年 5 月 5 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远在郊外、未参加 4 日行动的清华学生宣布“ 从今日起与各校 一致行动“ 。 1919 年 5 月 7 日,经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生返校,学生复课。3 1919 年 5 月 9 日,为爱护北大 新青年 ,蔡元培怀着复杂的心情秘密出走。 1919 年 5 月 19 日,北京 25000 名学生再次总罢课,之后开展演讲、抵制日货、发行爱国日刊等活动,并 组织“ 护鲁义勇队“ 。 1919 年 6 月 10 日,北京政府撤销曹、章、陆职务。1919 年 6 月 23 日,徐世昌会见山东各界代表,表示 政府已电令陆征祥从缓签字。 1919 年 6 月 28 日,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拒绝在凡尔赛对德和约上签字。实际上,中国代表由于住所被中 国留法学生和工人包围,已无法外出赴会。4 1 成果意义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节日文化 五四核心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 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 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 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 族而努力奋斗。 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 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现。 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5 青年划分编辑 中国标准 共青团 共青团 章程第一条 对团员的 年龄作出了 明确规定:年 龄在 14 周岁以 上,28 周岁以下的 中国青年,承认团的 章程,愿意参加团组织 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 团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团费的, 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团。 团员年满 28 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 务的,应该办理离团手续。这意味着,此次 享受假期青年的年龄限制和团员恰好一致。 国家统计局 统计部门对青少年的划分是 0 岁至 14 岁。 对老年人的划分标准有两个,分别是 60 岁以上,65 岁以上,但是对青年年龄段没有划分。 国际标准 联合国 曾在一份文件中把 14 岁至 25 岁的人称为“青年人口” 。 世界卫生组织 44 岁以下的人被列为青年;4559 岁的人被列为中年;60 74 岁的人为较老年(渐近老年);7589 岁的 人为老年;90 岁以上为长寿者。 五四运动是 1919 年 5 月 4 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 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 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历史原因 新思想与社团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 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陈独秀所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等刊 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 主、科学的大旗,从思想、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 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社团组织在中华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 助团等等,为五四运动在全国的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1 高等教育发展 中国的科举制度在 清末“新政 ”中,因学习西方及日本学制而改变,于 1905 年被废除。到了民初,北京大学、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现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领导下, 引进了开放的学风,提出了“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的办学方针, 李大钊、陈独秀、章士钊、胡适、辜鸿铭(英 国文学)、刘师培、鲁迅(周树人,教中国小说史)、钱玄同(教音韵学)、吴梅(教戏曲史)、刘半农(教 新文学)等被聘请于北大任教。北大同时注重培养 学生独立自主开放进步的思想和精神,这种思想和精 神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动力。2 国耻情绪 191 年 8 月 23 日,日本对德国宣战, 经 70 多日激战,于 1914 年 11 月 7 日占领全部的德国 租借地胶州湾。 1915 年 1 月, 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 一条”,袁世凯在 5 月 9 日,接纳 了其中大多数的要求,这原本日方 要求保密的协定,为新闻界所 得知,并发布该协定,激起了民 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知识 分子及民众对日本以及“卖国”的 政府强烈不满,认为这是 国耻,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反日 的活动,这种情绪在五四 运动中进一步发展,并发挥 了作用。 1917 年 8 月 14 日,北京政府向德国宣战,成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参战国”,即加入了协约国。1918 年 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贷款,并协助组建和装备一支中国参战军,其贷款还被用于安 福国会庞大的贿选开支。同年 9 月,北京政府与日本交换了关于向日本借款的公文,作为借款的交换条件之一, 又交换了关于山东问题的换文,其主要内容为:1、胶济铁路沿线之日本国军队,除济南留一部队外,全部均调 集于青岛。2、关于胶济铁路沿线的警备:日军撤走,由日本人指挥的巡警队代替。 3、胶济铁路将由中日两 国合办经营。北京政府在换文中,对日本的提议“欣然同意 ”。驻日公使章宗祥向 巴黎和会 日本政府亲递换文,后被北京学生痛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对德宣战,与日本同为战胜国,但德国在山 东的权益不仅没有收回,反而被日本扩大了,这一换文成为巴黎和会上日本强占山东的借口。3 工商背景 清末以来,中国的工商业虽有所发展,但在西方产品的输入情形下,中国本土工商业的发展仍然有限,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发生使欧洲各导火线:1919 年 1 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 外国在中国的 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 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 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 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