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思考大题。_第1页
外国文学史思考大题。_第2页
外国文学史思考大题。_第3页
外国文学史思考大题。_第4页
外国文学史思考大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文学史思考大题: 1、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原因。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 英法资产阶级的胜利及冷静务实的社会心理。 社会的变化不仅对启蒙思想家宣扬的理性原则是一种嘲讽,而且使浪漫主义者所提倡的幻想和追求也显得 苍白无力。人们不得不冷静地审视社会现实,客观地剖析社会弊端。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 德国费尔巴哈的“人本学说”,法国孔德的“实证主义”,法国泰纳的“决定论”,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的 发展。 承前启后的现实主义传统 文学创作中的现实主义传统:人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主义文学 文学理论中的现实主义传统: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莎士比亚的“反映流”,古典主义的“类型说”, 席勒首次提出“现实主义”概念,斯丹达尔提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纲领,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进一 步奠定和发展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2、19 世纪中期法、英、俄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1)法国: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司汤达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司汤达的论文集拉 辛与莎士比亚提出了文学反映现现实的创作原则,是第一步现实主义的宣言书。司汤达的第一部长篇小 说阿尔芒斯,其代表作有巴马修道院红与黑、小说集意大利遗事等。巴尔扎克的人间 喜剧代表了西欧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人间喜剧分为三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 析研究”,囊括了 90 多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高利贷者纽沁根银行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幻灭。梅里美代表作有高龙巴嘉尔曼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体现出了作者“客观而无动于 衷”的美学创作原则,为此福楼拜也被看做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 (2)英国:宪章派文学是欧洲早期的无产阶级文学。此时期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多表现劳资矛盾及小人物 的悲惨命运和苦难生活,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浓厚,感伤色彩和劝善说教明显。狄更斯共有 14 部长篇 小说,成名作是匹克威克外传。代表作双城记艰难时世。此外,女性文学异军突起,夏洛蒂 勃朗特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是代表作品。盖斯凯尔尔夫人的玛丽巴顿是欧洲文 学史上最早反映劳资矛盾的小说。萨克雷的代表作是名利场。乔治艾略特的代表作弗洛斯河上的磨 坊。 (3)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很强的革命性、战斗性和民主倾向,得到了美学批评和美学理论的支持。普 希金是俄国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他 的驿站长开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果戈里的小说描写了俄国农奴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狂人日记外套死魂灵钦差大臣是其代表作品。果戈理的三部小说集有狄康卡近乡夜话 密尔格拉得彼得堡故事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文学巨匠。前 者代表作猎人笔记罗亭前夜父与子等,后者代表作穷人罪与罚卡尔马佐夫兄 弟等。赫尔岑代表作谁之罪开创了俄国政论小说的传统。冈察洛夫代表作为奥勃洛摩夫。车尔 尼雪夫斯基的代表作为怎么办?。 3、联系具体作品分析 19 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将历史的真实性与生活画面的广阔性相结合。 司汤达的红与黑就描写了复辟王朝时期不同政治派别间的矛盾、贵族与平民的尖锐冲突等,以此来反 映波旁王朝的反动与腐朽。 (2)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精神。 果戈理的死魂灵深刻地批判了俄国农奴地主的腐朽僵化病态的精神世界,进而批判了俄国农奴制度的 腐朽。讽刺喜剧钦差大臣入木三分地讽刺了俄国的官僚阶层。 (3)细节真实与典型化相结合,常把人物性格和时代、环境联系起来,自觉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力求做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塑造了各式各样的资产者形象,高利贷者中的高布塞克是带有原始积累色 彩的老式资本家;欧也妮葛朗台葛朗台是由高利贷资产阶级向商业资产阶级过度的资本家;纽沁 根银行中的纽沁根则是七月王朝时期金融资本家的典型。 (4)以人道主义为思想基础。 狄更斯的作品中互相关爱的有着兄弟般情谊的小人物们强烈的体现了他温情脉脉的人道主义。大卫科 波菲尔还对孤儿的悲惨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同情,渲染了感伤气氛。双城记中的卡尔登更是为了爱的 人的幸福献出了生命,体现了人道主义奉献精神的最高形式。 4、以红与黑为例,分析司汤达小说创作的特点。 (1)政治视角。 (2)心理描写。自称“心灵的观察者”。 (3)人物激情。“贝尔主义”的代表。 (4)传记式结构。 5、结合作品,分析人间喜剧的创作主题、艺术成就。 (1)创作主题(中心主题):揭露“金钱主宰一切”的时代特征和金钱的罪恶。 (2)艺术成就:人间喜剧为人类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历史的广阔性和深刻的哲理性。 第二,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人物再现法。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下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度典型意义和鲜 明个性的贵族和资产者的形象。 第三,典型环境的逼真描写。描写了为展示典型人物性格所需要的典型环境。 第四,精确的细节描写。这是构成典型环境,展示人物典型性格和艺术真实性必不可少的条件。 6、试析高老头的金钱主题。 (1)“金钱”对亲情的冲击和泯灭。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在高老头的培养下过着奢华的生活。女儿出嫁时,没人得到父亲 80 万法郎的陪嫁,此时 的女儿对高老头是极尽体贴奉承之能事的。而后,她们却将金钱越来越少的高老头赶出家门,直到高老头 死去,女儿们就没有再露面。巴尔扎克入木三分地刻画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腐蚀了人类最纯洁最无私 的亲情,破坏了神圣的家庭伦理关系。 (2)“金钱”加速了贵族阶级的没落。 资产阶级社会是一个追逐金钱的社会,几乎每一桩的婚姻都是一次交易。贵族鲍赛昂夫人被迫逃离巴黎后 被因耐不住金钱的诱惑的恋人抛弃的遭遇,是在资产阶级暴发户逼攻下走向灭亡的贵族典型,反映了徒有 虚名的贵族阶级的衰亡史和以金钱为后盾的资产阶级的得势。 (3)“金钱”对与年轻人的腐化。 拉斯蒂涅是外省的破落贵族子弟,受到巴黎繁华城市的诱惑,不愿埋头苦读书,于是产生强烈向上爬的愿 望。他目睹了金钱主宰一切、腐蚀一切、毁灭一切的魔力,又因伏脱冷的被捕、鲍赛昂夫人的被逐和高老 头的死,不断印证伏脱冷关于资产阶级的赌博心理和道德准则的邪恶说教,最后跳进巴黎上流社会的罪恶 深渊,沦落为野心家、流氓政客、纽沁根银行家假倒闭的帮凶。他步步堕落的同时,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金钱的罪恶。 7、结合包法利夫人论述福楼拜的创作风格。 (1)他的创作承先启后,既继承发扬了司汤达、巴尔扎克等人的批判现实主义传统,又开启了倡导客观、 冷静、具有科学精神的现实主义新风格,为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对自然主义乃至于 唯美主义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2)他的创作风格是精确、完美、客观的,也因此被认为是法国著名的问题学范例。他近乎苛求地追求真 实,使现实主义文学的真实描写达到了前人所无法比肩的高度。但由于他过分地强调“客观而无动于衷 “的创作原则,尤其是对语言艺术的苛求,则对日后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泛滥负有一定的责任。 (3)福楼拜的全部作品从不描写正面人物,有进取心的英雄在他的小说中消失了,他坚定“一定要写伤人 心的东西”。淳朴的心是例外。 8、简析狄更斯的创作发展道路。 (1)19 世纪 30、40 年代是资产阶级进行议会的年代,也是宪章运动活跃的年代。狄更斯把生活看做是善 与恶之间的斗争,同时认为恶是个别现象,并且最终为善所克服。作品的基调是乐观向上的,讽刺较温和, 多塑造理想化善良仁慈的资产这形象,艺术上手流浪汉小说影响较多。 匹克威克外传奥立弗退斯特老古玩店 (2)19 世纪 40 年代:早期创作中“仁爱”的资产者不见了,作者对他们的乐观幻想已经基本破除。他强 调为富不仁者必须经过破产或其他折磨,接受感情的教育,才能真正懂得“仁爱”和“谅解”。 董贝父子马丁朱什尔维特圣诞之歌 (3)19 世界 50、60 年代:深刻生动地描绘了英国寄生的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以及英国社会风尚日益腐 化,经济生活极度不稳定和笼罩在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繁荣上面的阴影,题材范围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 度。 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我们共同的朋友 9、结合作品(如双城记),谈谈狄更斯的创作特点。 (1)在人物塑造上主要从人物的外部描写入手,抓住人物的某些特征,采用夸张的手法加以强调。 (2)善于运用诙谐、幽默的艺术手法,使苦难的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宽慰,也在笑声中发现愚蠢和荒唐。 (3)创作风格多样性与统一性结合。 (4)小说情节具有鲜明的戏剧性。 (5)第一人称写法。 (6)浓郁的乐观主义情调。 双城记艺术成就 : 塑造了典型形象:得伐石太太 坚定的复仇决心,顽强的毅力,革命到来时毫不手软,她的丈夫称赞她 “伟大的女人,倔强的女人,堂皇的女人,了不起的女人”。梅尼特医生、卡尔登、代尔那等一组形象。 运用对比、对照手法 1、地理环境:伦敦与巴黎 对比不同的政治气氛,有意将英国的宁静与法国的动乱做了对比。 2、人物个人命运,场景对比 英国社会 反抗义士 法国 革命骚乱 3、人物个人命运 梅尼特医生革命后受审判对比 4、人物形象对照 侯爵与代尔那、梅尼特与得伐石太太 运用象征手法:小说中的红色象征流血,金色象征“仁爱”和“幸福”(路西的头发是金色的) 情节复杂,结构严谨(三条线索,法庭上的信、解谜) 远大前程的主题是金钱的腐蚀作用,金 钱使一个天真的青年变成势利者,贫困使他恢复了失去的纯朴天性。 10、结合作品(如死魂灵),试析果戈里的创作特征。 (1)对俄国的专制及其官僚制度进行如此深刻而全面的揭露与批判。 (2)在小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果戈里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极大影响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一批后来者。 (3)作品中突出特色是“含泪的笑”,在笑中隐约可见作者的泪痕悲涩。 11、结合罪与罚,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特点。 (1)虚幻的现实主义。在内容,热衷于描写畸形、病态、骇人听闻,不可思议的现象;在表现手法上,往 往采用夸张、怪诞、梦幻、象征等超现实主义手法。 (2)心理描写。陀氏被人们称为现代心理小说家,他的心理描写主要表现人的潜意识层中的东西,即人的 本能冲动、隐秘的恶和病态的思想。鲁迅称他为“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 主要手法:内心独白、梦境、幻觉、意识流等。 (3)复调小说。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借用复调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氏小说的诗学特征。在陀氏的作品 中有众多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每个声音和意识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这些多音调并 不是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下层层展开,而是平等地各抒己见,不仅人物之间的关系构成对位组合,人物自己 的心理结构上也呈现双重人格,从而使小说具有对话性。 12、为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被现代派作家誉为鼻祖? 因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对 20 世纪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持续和深远的影响 ,现实主义派的作家从他的创作 中可以吸收到有益的营养,所以现代派作家把他的作品奉为经典, 称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他们的先驱和导师。 13、人物形象分析:于连、拉斯蒂涅、伏脱冷、高老头、包法利夫人、拉斯科尔尼科夫。 (1)于连形象分析: 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受压抑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强烈的自我意识 是于连性格中的核心成分,自我意识在时代环境的作用下,产生出平等观念、反抗意识和个人野心。 于连个性刚强、充满激情、富有毅力、敢于行动,细想伸出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对贵族的趾高气扬怀着 深深的抵触情绪,不堪忍受父兄的打骂,几次想要离家出走,表现出对于独立人格的渴求。 于连占有市长夫人及后来要征服玛蒂尔德的行动有报复和反抗意识。这种反抗意识正是复辟王朝时期小资 产阶级青年受到压制后不满情绪的流露。但是,于连的反抗是以个人对抗整个社会,显然他的力量是弱小 的,他的行动是盲目的,因此,顺利时对贵族阶级存有幻想,失败了就对贵族阶级进行反抗,形成他既反 抗又妥协的性格。 于连的个人奋斗被看做野心家的行为,他既要向上爬,又没什么政治准则,于是虚伪成了他改变命运的手 段。 总之,于连是一个具有双重人格和双重精神的人物:既有反抗精神,又容易屈服;既憎恨贵族的卑劣,又 不惮玷污自己的双手;既看重别人的善良正直,又信奉虚伪的道德观;既崇拜拿破仑,又能随意改变自己 的奋斗方向;既热衷于向上爬,又愤然选择了死亡,不肯向卑污的现实让步。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 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 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 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 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2)拉斯蒂涅:高老头的拉斯蒂涅是法国王政复辟时期青年野心家的典型,他在人欲横流的社会显示 中接受种种人生惨剧的开导,最后埋葬了仅有的那点神圣感情,欲火炎炎地投入罪恶的深渊。拉斯蒂涅是 作品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从外省初来巴黎时,他尚有青年人的良心和纯朴观念。但是,“人生三课”:鲍 赛昂子爵夫人“越没有心肝,越高升得快”的告诫,逃犯伏脱冷“要弄大钱,就要大刀阔斧地干”的指点, 以及目睹的高老头的悲惨遭遇,使他懂得了金钱的重要性,并且很快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学会了豺狼哲 学。他在埋葬了高老头的同时,也埋葬了“年轻人最后一滴眼泪”,用更加利己主义的手段,向社会发起 挑战。巴尔扎克曾指出:“把一个上流人物,一个野心家,如何抹煞良心,如何走邪路,如何装成伪君子 而达到目的,曲曲折折描写下来,说不定一样美,一样的动人心魄。”在这里,作者成功地塑造了这个 “野心家”初出茅庐时的行径,生动地刻画了他的堕落过程。 (3)伏脱冷:他的真名叫约格高楞,外号“鬼上当”,他是人间戏剧中重要的资产阶级野心家形象。 在高老头里,他是潜逃的苦役犯,高等窃财集团办事班的心腹和参谋,经营着大宗赃物,是一个尚未 得势的凶狠的掠夺者形象。伏脱冷很能干,手下有一班爪牙。他的阅历广,对上层社会很熟悉,看透了当 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的真相。他对拉斯蒂涅一针见血地指出:“强盗和统治者的差别只在于见血与 不见血而已。”大资产阶级不过是受法律保护的大盗,这个社会有财便是德。他只要有四百万法郎就是 “四百万”先生,合众国的公民,谁也不会来盘问他过去的历史了。他要发展,要以恶对恶,要以不道德 对不道德,既像炮弹般轰进去,又像瘟疫般钻进去,谋财害命,引诱青年,不择手段地去攫取财富。他熟 悉法典,会钻法律的空子,从不在落网的时候被判死刑。他很注重江湖义气,从来没有出卖过人。他对拉 说:“说他是恶棍、坏蛋、无赖、强盗都行,只是别叫我骗子,也别叫我奸细。”连抓他的暗探也说他是 条好汉。他的目的就是再搞 20 万法郎,然后到美洲去买 200 个黑奴,办大种植场。这个形象有很大的冒险 性。伏脱冷反抗社会,是因为他受社会很大的排挤,野心不能得逞。他研究社会,揭露社会,是为了顺应 这一套向上爬,只要他向上爬的野心一旦得逞,他便会变成维护现行制度的鹰犬。这个形象在许多作品中 出现。高老头写他 1819 年被捕,以后他再次逃走,到西班牙过后又化妆回到法国。在幻灭里,他 以西班牙神父的面目出现,在交际花盛衰记里,他当上了巴黎秘密警察厅厅长,在贝姨里他当上 公安处处长,爬上统治阶层。据说,巴尔扎克写这个形象是以巴黎一个秘密警察头子的经历作为原形的。 伏脱冷这一形象很复杂,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揭发者,也是罪恶的制造者。巴尔扎克对他的态度也是矛盾 的,既把他写成社会罪恶的代表,加以批判,又欣赏他的洒脱、意气、能力,通过他的冷嘲热讽,来表达 自己对社会的批判。小说中伏脱冷被捕的场面很有英雄气概,当时在场的画家说:“把他画下来倒是挺美 的呢!”伏尔盖公寓的人都同情他,对出卖他的米雪诺小姐都很气愤,大家对她喊:“滚出去,奸细!” 都反对和她住在一个公寓里。像这样精明强悍的强盗,也败在金钱手下!她的情夫阿霍达为了每年“二十 万法郎利息的陪嫁”,竟将她无情抛弃,而去追求一个他并不喜欢的洛希特小姐。她不得不泪眼晶莹地离 开巴黎,隐退乡间。对于这个人物,作者虽然把她的退隐写成犹如“英雄”下台,但同时也无情地揭示了 贵族阶级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 (4)高老头: (5)爱玛形象:(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爱玛是个在资本主义社会受迫害的妇女的典型代表,她摆脱不 幸婚姻的苏福,追求“巴黎式”爱情而导致毁灭,他由最开始的浪漫向往,转而被现实打击得苦闷失落。 然后他四处追寻,仍然一无所获,最终极度的放纵自己,导致了一个悲剧结局。爱玛是资本主义的牺牲品。 爱玛之死,是她生活道路发展的必然结果。 (6)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拉斯科尔尼科夫是罪与罚的中心人物是 个穷苦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 生,一个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为了证明自己是个“不平凡的人”,竟 然去行凶杀人,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正是这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 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理论”(即关于“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间。 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 局,如果去做一个不顾一切道德准则的“人类主宰者”,那就会与为非作歹的卑鄙之徒卢仁和斯维德里加 伊洛夫同流合污。他的人格中的主导面终于在白热化的搏斗中占了优势,并推动他最后否定自己的“理论” ,向索尼娅靠拢。 一贫如洗、走投无路的年轻大学生,有头脑、爱思考,他过人的才华与贫贱的处境的极大反差使他认为世 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类是凡人,占大多数,必须俯首帖耳,屈从暴力;一类是“超人”,占少数,可以为 所欲为,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大多数人,像拿破仑一样“主宰世界”。为了实践这种理论,为验证自己是 超人,选择了一只贪婪而又弱小的“虱子”行动了,但他没能跨过尸体,反而掉进了良心的漩涡,杀人前 他审判的是社会,杀人后他审判的是自己,他感到自己杀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原则自己的良心。 他在肉体上毁灭他人的同时,在道德上也毁灭了自己,那种与人类隔绝分裂的感受使他备受折磨,最终 “真理的法则和人的本性占了上风,罪犯自己决定承受折磨以获得救赎”。 14、19 世纪后期欧美文学的多元化格局。? 主要包括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巴黎公社文学,唯美主义文学,象征主义文学。 一、背景 (1)社会矛盾的加深和人们对现实改革的失望。 (2)形形色色的哲学社会思潮: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与权利意志论,伯格森的直觉主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泰纳的决定论等。 (3)文学观念的革新。 二、此时期的文学的基本特征 (1)三种思想并存: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传统的人道主义、叔本华等人的非理性主义学说。 (2)对社会的批判往往与无可奈何的沮丧心情或悲观主义思想结合在一起。 (3)对文学技巧的重视。 (4)短篇小说构思布局和表现技巧的运用达到精湛境界。 (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 (二)自然主义文学: 19 世纪 60-90 年代法国文坛的重要文学流派,也是 19 世纪后期欧洲重要的文学思潮,由左拉等人创建。 (1)自然主义理论的主要来源:孔德的实证主义,达尔文的进化论、遗传学,泰纳的决定论、实验医学。 (2)自然主义小说的特征: 追求科学意义上的真实 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也不要现实主义的典型概括,而是追求绝对的客观,摆 脱道德是非的羁绊,对所描写的对象保持客观中立,无动于衷的态度。 英雄人物缺席描写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生物的人 从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的角度去观察人,在自然主义文学的作品中,人类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种类于 生物的存在,作家描绘的是一些萎顿的凡人,他们是本能的载体,遗传的产儿和环境的奴隶。 平和、冷静、无动于衷的叙述文体 (3)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及作品 龚古尔兄弟日尔米妮拉塞德第一部自然主义作品 左拉小酒店戴蕾丝拉甘 (4)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过程: (一)18651876: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形成期 1865 年日尔米妮拉塞德问世 1867 年左拉发表第一篇自然主义小说戴蕾丝拉甘,其间,左拉开始为自然主义写作方法辩护。 (二)18761884: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鼎盛时期 1876 年以左拉小酒店的发表为标志,法国自然主义文学进入辉煌时期。 1880 年“梅塘集团”宣告成立。 (三)18841893:法国自然主义文学分化时期 80 年代中期“梅塘集团”解体。 1887 年发表五人宣言。 (5)对自然主义的评价 自然主义是现实主义发展到极致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从根本上打破了以往的文学观念、思维模式,以一 种全新的手法重塑了现实主义,开启了一代新风,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不可估量,它是西方近现代文学的中 介。 (三)唯美主义文学: (1)唯美主义文学形成过程 背景:物欲横流的现实和商业化氛围导致的“世纪末情绪”,对工业文明和商品化社会造成诗情消弭、 理想失落的谴责。 哲学基础:康德美学强调审美活动的非功利性、非社会性和无厉害性。 发展过程:发端于法国,30 年代,戈蒂耶巴那斯诗派 英国,拉斐尔前派,王尔德 (2)唯美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 戈蒂耶法国唯美主义文学先驱 序言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珐琅与宝石(诗集):以精致典雅、语言纯洁、音韵和谐的形式美而独具魅力。 王尔德英国唯美主义代表作家、理论家 主张只有“美“才具有永恒的价值,艺术应当超脱人生,不受道德约束。 快乐王子(童话集) 莎乐美(剧本) 道林格雷画像(小说) (四)象征主义文学: 象征主义文学的发展历程: (1)19 世纪 70 年代90 年代,:前期象征主义 1857 年,波德莱尔,西方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代表作恶之花,数十篇见解独特的文艺批评。主要 贡献:把丑与恶升华为艺术美,为后人表现社会的病态美开辟了道路。把诗歌从大自然拉进都市,以 其独有的角度深入描写畸形病态的巴黎生活,为诗歌创作拓展出新的领域。以其“通感”理论,为象征 主义诗歌奠定了理论基础。 1886 年,莫雷亚斯发表了象征主义宣言,使这一新的流派得以定名。 (2)20 世纪初40 年代:后期象征主义 后期代表诗人:魏尔伦无言的浪漫曲、兰波黎明、马拉美牧神的午后。 (五)无产阶级文学:包括巴黎公社文学和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文学。 巴黎公社文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宣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揭露反动派镇压革命的罪行、总结巴黎公社 的经验、号召人民继续为公社的理想而斗争等方面。以其革命的激情、理想的光辉和战斗的风格,在文学 史上展露锋芒,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使法国文坛为之耳目一新。也为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进一步开拓 了道路,提供了新的经验。 15、19 世纪后期法、英、俄、美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1)英国:哈代作品反映资本主义侵入宗法制的农村后普通人的命运和心灵,宿命论和悲观色彩较浓。代 表作有属于“性格与环境小说”的威塞克斯小说及还乡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 裘德等。 (2)法国: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文艺理论的倡导者。他的戴蕾丝拉甘是第一步自然主义小说,他的 卢贡马卡尔家族共有 20 多部作品,其中小酒店萌芽最为著名。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 收于梅塘之夜。他的项链等作品反映了小市民的虚荣,而西蒙的爸爸等作品反映了下层人民 的善良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3)俄国:托尔斯泰代表了 19 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 安娜卡列尼娜等。契诃夫是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有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等。 美国:威廉豪威尔斯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是塞拉姆怕拉姆的发迹。马克吐温代表 作早期有卡拉韦拉斯县驰名的跳蛙、傻子出国旅行记、竞选州长、镀金时代,后期有 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欧亨利共有 300 多篇多篇短篇小说,代表作有小说集 四百万,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小说。 16、以作品为例阐析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追求科学意义上的真实:排斥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抒情等主观因素,也不要现实主义的典型概括, 而是追求绝对的客观,摆脱道德是非的羁绊,对所描写的对象保持客观中立,无动于衷的态度。左拉的实 验小说从生物学、遗传学和实验观察社会和医生。强调一部小说就是一部科学报告。在小酒店中主人 公虽然曾经憧憬爱情,憧憬幸福,追求美好的生活,但最终他的憧憬和追求都没有了,这缘于他们与生俱 来的气质。左拉从遗传学角度解读了古波夫妇悲剧的生理根源遗传性的嗜酒。 (2)英雄人物缺席,描写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生物的人:从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的角度去观察人, 在自然主义文学的作品中,人类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种类于生物的存在,作家描绘的是一些萎顿的凡人,他 们是本能的载体,遗传的产儿和环境的奴隶。左拉在卢贡马卡尔家族中对这个家族的血统和遗传进 行生物研究。在小酒店绮尔维斯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的第三代,她的父亲嗜酒,中毒而死;母亲同样喜 欢喝酒。她在贫困、劳累、被虐待和缺乏教育的环境中长大。她在小说的前半部分是一个勤俭持家、特别 能干、特别刚强的善良女性,后来她变得贪吃、嗜酒、懒惰、肮脏、自暴自弃,成为一头在泥沼中打滚受 罪的动物,原因就是酗酒,而酗酒是有遗传因素的。 (3)平和、冷静、无动于衷的叙述文体。左拉在作品中不会运用华丽辞藻、不会有波澜壮阔的情节,很少 甚至几乎没有作家的评论。左拉既排斥浪漫的想象、夸张等抒情主义因素也不要现实主义的典型概括。要 完全脱离善恶美丑、道德是非的约束。对所描写的事物保持客观中立而无动于衷的态度。 17、试析哈代小说中的悲剧意识。 (1)“威塞克斯小说”表现了工业文明与宗法制农村的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农村自然经济的 侵蚀,不仅限于对现实的审视和批判,更揭示了现代文明进中人类心灵所遭受的种种伤痛,焦虑,忧惧, 挣扎,绝望等。自然环境不再是人修养生息之所,而成为人的异己力量,蕴含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悲观情绪。 如无名的裘德通过描写有才华有理想而又勤奋好学的青年农民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壮志难酬的悲剧,揭 示了一个充满失望、痛苦和愤懑的普通工人的内心世界,也表现了整个社会的悲剧,是对资产阶级不合理 的教育制度、婚姻制度的批判。 (2)作品表现了对世界荒诞、人生痛苦的体悟,即人类生活在一个无意义的世界,人类成了自身之外某种 力量玩弄的对象,渗透了悲观主义情绪。如还乡把爱敦荒原作为威塞克斯宗法社会的象征描写,具有 一种驾临宇宙之上并支配着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卡斯特桥市长通 过威塞克斯农民阶级的代表亨察尔同资产者伐尔伏雷在政治、商业的竞争中失败毁灭的悲剧,强调了命运 对人的冷酷无情,宿命论的悲剧色彩浓厚。 (3)情节设置突破传统:爱情主题不再是畅饮爱情的享受者,而是啜饮痛苦的落魄客,爱情婚姻的美丽光 环和浪漫幻想被消解甚至是被颠覆。如德伯家的苔丝苔丝,忠于爱情而向心爱的克莱坦白往事时,克 莱却对她缺乏起码的同情和谅解,表现出极度的自私、虚伪和冷酷,深刻打击了苔丝对新生活的憧憬。小 说对苔丝的悲剧发出悲天悯人的慨叹,流露出一种对人类永远无法解脱悲剧命运的无可奈何的被悲哀。 18、苔丝的形象分析。 苔丝是美的象征和爱的化身,既代表着传统,也融合着现代的特点。 她天生丽质、自然纯朴,充满女性美和自然活力,品德高尚,能够容忍,敢于自我牺牲。她坚强、勤劳而 富于反抗性。自食其力的尊严感和意志使她在困难和磨难面前无比坚强而多次“绝处逢生”。 她对资产阶 级社会及其虚伪的道德充满憎恶,并不断与它斗争。她不幕虚荣,也不稀罕贵族出身的祖先,因此坚持用 农民的姓氏。她对于克莱的爱,处于对他的开明思想和善良倾心,而非贪图他的财产。她对宗教的反抗也 是大胆而决绝的,对宗教及牧师亚雷极度鄙视。但她身上仍然残留农民身上的某些旧道德观念和宿命观点。 既认为自己的“失身”是无辜的,又认为自己在命运面前是有罪的。既有反抗命运的一面,又有向命运妥 协的一面。 苔丝的命运代表着英国南部农村整个农民阶级的命运,她从养鸡到农场种地的苦难历程,典型地代表了整 个农民阶级向工人阶级转化的过程及其在这个过程中遭遇到的悲剧性命运。 19、结合作品分析托尔斯泰创作的思想与艺术特点。 (1)思想特点: a.作品传达出托尔斯泰建立在宗教道德基础上的为上帝、为灵魂而活着,爱一切人,“勿以暴力抗恶”, 通过“道德自我完善”来摆脱罪恶的人道主义思想。如复活中男女主人公的复活道路虽然不同,但精 神归宿是一致的,即博爱与宽恕。聂赫留朵夫的“复活”道路,强调了“道德的自我完善”在盖在人与社 会中的重要作用。人的精神的升华和人的成长,不仅意味着对现实恶的否定,也意味着对产生这种恶的社 会根源的否定。而玛斯洛娃的复活道路,通过对善的存在可能性的认识、树立善的信念来实现的。 b.世界观转变后作品呈现出的人民性。战争与和平肯定了俄国人民在战争中的伟大历史作用,高度赞 扬了人民群众高涨的爱国热情和乐观主义精神。复活则以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妇女形象作为主人 公,给予了作者的深切同情。 c.托尔斯泰一生都在为俄国贵族阶级寻找出路,塑造初一系列的“忏悔贵族”形象。战争与和平中的 安德烈、彼尔,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安娜卡列尼娜的列文等,他们有良好的教养、神圣的宗教 情感和探索精神,时时思考社会、阶级与自己的罪恶并采取尖锐的批判态度,进行灵魂的忏悔,共同走一 条不断接近人民、完善自己道德的道路。 (2)艺术特征: A、全景式的史诗性的叙事艺术,具有再现生活的广阔性和丰富性,又具有表现人的心灵世界的深刻性和真 实性。 如战争与和平以四大贵族家庭为主线,在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交替描写中,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画面, 反映出各个阶级和各阶层的思想情绪,提出了了许多社会、哲学和道德问题。又如安娜卡列尼娜以史 诗性的笔调描写了资本主义冲击下俄国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的躁动不安,展现了广阔的时代风貌和鲜 明的时代特点。 B、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形成作品的动态感。 人物肖像的动态描写。安娜卡列尼娜中并没有集中的安娜的肖像描写,而是在不断发展中展现出安 娜的不同侧面,来逐步丰满她的肖像描写。 人物心理的动态描写。复活写聂赫留朵夫的复活,也是逐渐完成的。从最初只想替被冤枉的玛斯洛娃 上诉以挽救她,也为自身赎罪;到在奔走过程中看到黑暗腐败的现实,才意识到是整个贵族阶级的罪孽; 进而惊醒、激愤、大声疾呼,成为贵族地主阶级的揭露者和批判者。 C、人物的心理描写。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评价为“心灵辩证法”,即注重描写人物心理错综复杂的矛盾,发 掘促使人物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喜欢描写自我反省、心灵的彻悟和激情状态等独特的心灵运动形态;通 过人物表情、动作、音调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理状态。如安娜卡列尼娜注重展示安娜情感与心理矛盾 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她既厌恶丈夫,又时有内疚与负罪感;既憎恨伪善的上流社会,又依恋这种生活条件; 既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又不断为之恐惧和不安且强烈四年自己的儿子。 20、简析托尔斯泰笔下的忏悔贵族形象。 “忏悔贵族”形象是贯穿托尔斯泰一生创作的俄国贵族形象,他们有良好的教养、神圣的宗教感情和探索 精神,时时思考社会、阶级与自己的罪恶并采取尖锐的批判态度,进行灵魂的忏悔,共同走着一条不断接 近人民、完善自己道德的路。代表人物战争与和平中的安德烈、彼尔,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 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 安德烈:才华出众,善于解剖自己,不倦地探求生命的意义。他身为贵族,但能跳出上流社会,寻找自我 的真正的价值。开始,他带着强烈的荣誉感做着英雄梦走上战场。但当他在战场上中弹倒地后顿悟了人的 渺小,而走向了为他人、为人民而活着的更高境界。 彼尔:处在对社会出路和人生意义的紧张探索之中。他向往有理想有道德的生活,却混迹于上流社会。后 来宗教博爱的思想使他的灵魂得到洗涤,走上了追求个人幸福与他人幸福的道路。 聂赫留朵夫:年轻的聂赫留朵夫真诚、崇高,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但后来他受社会不良习惯观 念的影响变得猥琐、低下、空虚和渺小,放纵情欲走向了堕落。但当他看到玛斯洛娃蒙受不白之冤之时决 心替被冤枉的玛斯洛娃上诉以挽救她,在奔走过程中看到黑暗腐败的现实,意识到是整个贵族阶级的罪孽; 进而惊醒、激愤、大声疾呼,成为贵族地主阶级的揭露者和批判者,是“忏悔贵族”的典型。 列文:是俄国农奴制改革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条件下力图保持宗法制关系的开明地主。但这种以维护土地 占有制为前提,以“爱仇敌”和“勿抗恶”为核心的社会改良抓长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 21、安娜悲剧成因分析。 (1)外在原因:安娜与丈夫卡列宁的矛盾实质上是个性解放与伪善的贵族社会的矛盾。 安娜是一个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而她的丈夫卡列宁是不知爱情为何物、一味 追逐权力的官僚。他无法满足安娜对于情感和个性自由的强烈需求,而且为了保全自己的形象不与安娜离 婚,默许安娜的婚外恋,置安娜于不被法律、教会、社会道德认可的境地。 (2)内在原因: 一方面,安娜对于渥伦斯基的期待过度理想化。安娜误以为自己找到了真真正的爱情,而其实渥伦斯基是 个花花公子,他与安娜在一起只是因为安娜是美丽动人的贵族妇人,不仅可以满足他的虚荣心,还可以让 刚踏入上流社会的他被人告看,而他后来为了自己的前途抛弃了安娜,打破了安娜对于爱情的梦想。 另一方面,安娜内心极为矛盾。安娜接受的是贵族教育,尽管她大胆追求个性解放,但是内心仍然受到某 种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对于自己的行为充满矛盾和自我谴责。此外,对于儿子的思念之苦更是加重了这 种内心矛盾,这说明了她的追求的脆弱性,也是导致了她精神分裂、走向毁灭的内在原因。 (3)作家的解释:“伸冤在我,我必报应”。 作者认为安娜的追求尽管合乎善与人道的一面,但离善与人道的最高形式爱他人,为他人而活着 还有相当的距离。安娜所做的违背道德良心的事终将有痛苦的结果。因此,安娜的悲剧来源于原始的基督 教精神,人的道德、良心对于自己的惩罚。 22、娜拉的形象分析。 娜拉是一个觉醒中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形象。她热爱生活,可以为她所爱的人牺牲自己。 最初她对丈夫满怀热爱和依赖,满足于所谓美满小家庭的生活,但其性格中还有倔强、独立思考、强烈反 抗的一面 ,因丈夫的虚伪自私而醒悟,不仅觉悟到在资产阶级家庭中男女之间的不平等,还对资产阶级社 会里宗教、法律、道德、婚姻都产生怀疑,最终以走出家庭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23、易卜生的戏剧成就。 (1)戏剧创作: A、浪漫主义时期(1849-1867):用挪威民族语言,以挪威历史、民间故事、英雄传说为题材创作剧本, 表现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的思想。60 年代愤而出国,在罗马完成诗剧 布朗德与培尔金特,开始 驰誉全欧。 B、现实主义时期(1867-1884):在 70、80 年代,易卜生创作了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 和人民公敌等一生中最光辉的作品社会问题剧(亦称“讨论剧”)。它们突出体现了易卜生剧作 “干预生活”,“提出问题来讨论”的特质,在内容和艺术上都具有独创的意义。 C、象征主义时期(1884-1899)由于痛感革新社会的艰难竭蹶,易卜生的晚期创作逐渐染上了浓重的象征 主义色彩,由社会批评转向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探索,带有浓重悲观主义情绪。其杰作有野鸭、罗斯 莫庄、建筑师等 (2)戏剧创新: A、把当时社会的日常生活搬上舞台,让看戏的人认同剧中人的处境 B、引入新戏剧因素即“讨论”,作者善于在剧情发展中用设问来吸引读者进行思考和讨论。 C、采用开放性的戏剧结构,结局不过是矛盾冲突的最后一次高潮表现,讨论的结果往往不是结论。 D、在戏剧的关键部位,设置“戏剧动作”。玩偶之家结尾的一声门响,不仅意味着娜拉决然离开了海 尔茂的家,而且“门”是以男权为特征的社会与作者理想中的新生活之间的界限。“关门”意味着娜拉人 生观念上的跨越,也意味着一种充满陌生感的模糊的新生活的诞生。象征意义扩展了喜剧内涵。 24、简述 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一)20 世纪初,现实主义为主流,以罗曼罗兰、萧伯纳、杰克伦敦、德莱塞、高尔基为代表,同时 现代派文学在萌动,即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和未来主义。 (二)20 年代,现代派蓬勃发展时期,取得较高成就的有艾略特、卡夫卡、乔伊斯、福克纳、普鲁斯特等, 现实主义导出主导地位,主要有福莱塞、罗曼罗兰。 (三)一战后,现代主义文学处于沉寂状态。现实主义文学回升,以反战及揭示人性扭曲为主题。肖洛霍 夫、莫里亚克、巴比塞、斯坦贝克、海明威、劳伦斯等。 (四)二战期间,主要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进步文学。 (五)二战后的 5060 年代,欧美文学进入繁荣期,各种文学流派纷纷出台: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 黑色幽默、“垮掉的一代”等。 (六)20 世纪后期,多种文学并存,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相互借鉴与融合,表现出综合性的 发展倾向,如格林、厄普代克、辛格、索尔贝娄、艾特玛托夫等。 25、结合作品论析 20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融合趋向。 (一)是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注:注重揭示社会造成人性的扭曲和全面异化现象,探讨在传统价值观念崩 溃下现代人的精神面貌,而对于人类的命运和出路,20 世纪的作家们大都怀有悲剧意识。如肖洛霍夫一 个人的遭遇是通过一个普通平凡的苏联公民(索科洛夫)在卫国战争中的遭遇,再现千百万苏联人在战 争中经历的痛苦,如同一首悲怆的奏鸣曲,引导人们对战争、历史和人生的思考。 (二)是审美视角的内倾:与 19 世纪相比,文学的思维方式发生了由整体观照向个人观照,由注视社会向 注视个人内心生活,由外部世界向内心世界,由浅部的、戏剧化的感情向深部的、非逻辑化的感情的转变。 如一个人的遭遇拓宽苏联卫国战争题材文学的界限,渲染的不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描写 的不是重大事件和英雄业绩,而是通过一个普通苏维埃人的遭遇,表现战争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三)是作品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多义性:由于象征、意识流、自由联想、蒙太奇、情节淡化、视角多变等 手法的运用,作品的生活容量、心理容量、情感容量、审美容量和哲理深度增大。一个人的遭遇突破 苏联文学一味乐观昂扬的正统原则,小说虽然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英勇,但是,小说的主要情感倾向是悲戚 的。作者用一种近乎独白性的手法使整个故事娓娓道来,一字一句都暗含着一位饱经生活折磨的士兵的深 沉悲痛的感情,这就使整个小说带有一种悲壮的、诗意的情调。 (四)是艺术表现手法的融合:吸收了一些新颖的艺术表现手法,扩大了艺术表现手段,提高了艺术表现 能力。如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开放式的结构,局部描写里运用象征、寓意、怪诞、变形等技巧。一个 人的遭遇除了采用故事中套故事的叙述结构,并设置了波澜起伏的情节外,还注重细处摄神,人物言行 神貌生动传神,丰满感人。 26、分析葛利高里形象。? (1)葛利高里是顿河哥萨克中农的一种独特的象征,“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感情 上,他始终徘徊于婚姻和爱情之间,在妻子娜塔莉娅和情人婀克西妮娅之间摇摆不定.。在政治立场上,他 摇摆于布尔什维克党和沙皇政府之间。 (2)葛利高里是一个真诚而迷惘的追寻者。葛利高里作为“人”的魅力在于,在大动荡年代真诚地寻找人 生座标而陷入迷惘困境的悲剧命运。葛利高里追寻的迷惘,首先在于:迷失了“鱼”和“熊掌”的价值判 断。对于葛利高里而言呢?他的困惑在于,无法准确判断,白军和红军,何者为鱼,何者为熊掌。所以是 价值判断的迷失。其次葛利高里追寻的迷惘在于:理性(道义、良知、责任)和情感的两难抉择。二者在 伦理道德上有尊卑之分,在审美上无高下之别,所以,葛利高里作为一个有尊严有血性爱自由重情感的哥 萨克,妄想两者兼得,而一无所获,在婀克西妮和娜塔莉亚之间,陷入两难境地。 (1)葛利高里首先诗歌哥萨克劳动者、勤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