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设计说明书全空气系统.doc_第1页
空气调节设计说明书全空气系统.doc_第2页
空气调节设计说明书全空气系统.doc_第3页
空气调节设计说明书全空气系统.doc_第4页
空气调节设计说明书全空气系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 气 调 节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空气调节 任课老师:# 学院:土木学院 班级:建环1001班 姓名:# 学号:#日期:2013年7月2日目录1 设计条件1.1 工程概况1.2 设计采用的气象数据1.3 空调房间的设计条件1.4 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1.5 室内照明1.6 室内设备2 系统方案初步确定2.1 系统方案2.2 初选系统方案3 负荷计算3.1 冷负荷计算3.2 湿负荷计算3.3 新风负荷计算4 全空气系统中空调制冷设备提供的冷量4.1 送风量的确定4.2 空调制冷设备需要提供的冷量及热量确定5 室内气流组织的计算5.1 气流组织的形式5.2 侧送风的计算5.3 散流器送风6 风管的水力计算6.1 风管的材料和形状6.2 新风入口6.3 风管系统阻力计算方法与例题7 空调设备的选型7.1 空调设备的主要性能7.2 空气处理机组的选型计算8 其它8.1 消声8.2 减振与隔振8.3 保温9 计算书和图纸9.1 计算书9.2 图纸参考文献1 设计条件1.1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新乡市某综合楼工程,总建筑面积1800m2,共5层,要求对其进行空调工程设计。综合楼的工作时间:上午8:00晚上21:001.2 设计采用的气象数据(1)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5.1(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7.8(3)大气压力:夏季:996Pa1.3 空调房间的设计条件本工程空调房间的设计条件见下表。表1-1 空调房间的设计条件房间类型人员密度人/ m2 夏季新风量m3/(h人)备注温度相对湿度风速m/s办公室(无烟)见附表12460高级3550一般2030室内压力稍高于室外大气压普通教室(无烟)见附表124603050表中数据以规范为准!1.4 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1)外墙结构:加气混凝土传热系数:0.59W/(m2K)(2)屋顶结构:钢筋砼板(聚苯板)传热系数:0.49W/(m2K)(3)外窗结构: 双层窗,9mm厚的普通玻璃,钢窗框传热系数:2.6W/(m2K)(4) 内窗结构:轻质龙骨结构传热系数:4.0W/(m2K)(5)内墙结构:双面石膏板墙传热系数:1.02W/(m2K)1.5 室内照明照明密度或灯安装功率:见附表1 W/m2开灯时间:7:0021:001.6 室内设备 设备类型及安装功率:见附表2 kW 使用时间:8:0021:002 系统方案初步确定2.1 系统方案(1)全空气系统定风量(露点送风、再热送风、二次回风)变风量(2)空气水系统(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2.2 初选系统方案定风量(露点送风或再热送风)3 负荷计算3.1 冷负荷计算计算内容:(以101室为例)外墙、屋顶的瞬变传热的冷负荷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W (3-1)式中 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外墙和屋面的面积;屋面和外墙的传热系数W/(m2);计算时刻,h;围护结构表面受到周期为24h谐性温度波作用,温度波传到内表面的时间延迟,h; 温度波的作用时间,即温度波作用于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时间,h; 作用时刻下,围护结构的冷负荷计算温差,简称负荷温差,。内墙、门、楼板传热的冷负荷当空调房间的温度与相邻非空调房间的温度大于3时,要考虑由隔墙、楼板、内窗、内门等内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对空调房间形成的冷负荷,可视作稳定传热,不随时间而变化,按如下传热公式计算: W (3-2)式中 稳态冷负荷W; 内墙或内楼板的传热系数W/(m2); 内墙或内楼板的面积m2; 夏季空调室负计算日平均温度; 附加温升,取邻室平均温度与室外平均温度的差值; 室内设计温度。 外窗玻璃瞬变传导得热形成的的冷负荷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 玻璃窗瞬传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W (3-3)式中 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W; 窗口的面积; 玻璃窗的传热系数,单层窗可取5.8 W/(m2),双层窗可取2.9 W/(m2);计算时刻的负荷温差,;玻璃窗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透过玻璃窗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W (3-4)式中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W; 窗口的面积;窗口的构造修正系数; 地点修正系数; 计算时刻时,透过有内遮阳外窗的负荷强度,W/; 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设备散热冷负荷设备和用具显热形成的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W (3-5)式中 设备和用具显热形式的冷负荷W; 设备和用具的实际散热量W; -T时间设备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荧光灯 W (3-6)式中 照明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W ; 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可取1.0; 灯罩隔热系数; 照明灯具所需功率,W; -T时间照明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n1n2qX-T W (3-7)式中 室内总人数; 群集系数; 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时成年男子散热量, W ; -T时间人体显热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空调新风冷负荷 KW (3-8)式中 新风冷负荷KW; 新风量kg /h; 室外空气焓值kJ/kg; 室内空气焓值kJ/kg。空调湿负荷计算 人体的散湿量引起的湿负荷计算: mw=0.278ng10-6 (3-9) 式中 mw 人体散湿量Kg/s; n室内全部人数; 群集人数; g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g/h。详细计算见附表13.3.2外门的冷负荷计算当房间送风两大于回风量而保持相当的正压时,如形成正压的风量大于无正压时渗入室内的空气量,则可不计算由于门、窗缝隙渗入空气的热、湿量。如正压风量较小,则应计算一部分渗入空气带来的热、湿量或提高正压风量的数值。(a)外门瞬变传热得形成的冷负荷计算方法同窗户瞬变传热得形成的冷负荷。(b)外门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计算方法同窗户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但一层大门一般有遮阳。(c)热风侵入形成的冷负荷由于外门开启而渗入的空气量G按下式计算:G=nVmw kg/h 式中 Vm外门开启一次(包括出入各一次)的空气渗入量(m2/人次?h),按下表39选用; n每小时的人流量(人次/h); w室外空气比重(kg/m2)。(1) 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冷负荷外墙和屋面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负荷源逐时负荷值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南外墙基本信息长3.15高(宽)3.9面积12.30-2.3传热系数0.59负荷值60.459.858.758.15755.954.753.653.152.552.553.153.6内围护结构冷负荷负荷源逐时负荷值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北内墙基本信息长3.15高(宽)3.9面积12.30-2.1传热系数1.02负荷值96.896.896.896.896.896.896.896.896.896.896.896.896.8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负荷源逐时负荷值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南外窗基本信息长1.13高(宽)2面积2.25传热系数2.6负荷值67.6114.8184.2264.6311.7345.2278.2180.2128.3101.976.351.546.2(2) 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引起的冷负荷(3) 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负荷源逐时负荷值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设备负荷值132132184220248272288304316324240192156(4)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负荷源逐时负荷值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照明负荷值35.564.368.2717375.877.879.780.682.627.82522.1(5)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负荷源逐时负荷值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人体显热134.5134.5160.9176.7189.9200.4211216.3221.5100.279.165.955.43.2 湿负荷计算人体散湿量人体湿负荷0.210.210.210.210.210.210.210.210.210.210.210.210.21渗透湿负荷渗透湿负荷0.290.290.290.290.290.290.290.290.290.290.290.290.293.3 新风负荷计算新风显热409.7409.7409.7409.7409.7409.7409.7409.7409.7409.7409.7409.7409.7全热13141304.212761231.51174.31109.11040.5973.4912.1860.5821.4797.2788.9湿负荷1.251.241.21.141.060.970.870.780.690.620.560.530.524 全空气系统中空调制冷设备提供的冷量4.1 送风量的确定计算送风量按消除余热G=LQ/(iN-iO)=122.534/(61.47805-51.36177)=12.1kg/s 按消除余湿G=W/(dN-dO)=7.2/(13.40992-12.81551)=12.1kg/s 房间工程负荷最大值时刻(13点)的各项负荷值总冷负荷总湿负荷总冷指标总湿指标热湿比送风点焓值室内焓值送风量Wkg/hW/m2kg/hm2kJ/kgkJ/kgkJ/kgkg/s101办公室18790.591480.043185 42.352.650.184.2 空调制冷设备需要提供的冷量及热量确定表冷器的选型(例题)5 室内气流组织的计算5.1 气流组织的形式基本形式见小表。表5-1 气流组织的基本形式送风方式常见气流组织形式建议出口风速(m/s)工作区气流流型技术要求及适用范围备注侧面送风1.单侧上送下回或走两回风2.单侧上送上回3.双侧上送上回25(送风口位置高时取较大值)回流1.温度场、速度场均匀,混合层高度0.30.5m。2.贴附侧送风风口宜贴顶布置,宜采用可调双层百叶风口。回风口宜设在送风口同侧。3.用于一般空调,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1.0,和小于等于0.5的工艺空调。可调双层百叶风口配对开多叶调节阀散流器送风1.散流器平送,下部回风2.散流器下送,下部回风25回流直流1.温度场、速度场均匀,混合层高度0.51.0m。2.需设置吊顶或技术夹层。散流器平送时应对称布置,其轴线与侧墙距离不小于1.0m。3.散流器平送用于一般空调,室温允许波动范围为1.0,和小于等于0.5的工艺空调。4.散流器下送密集布置用于净化空调。5.2 侧送风的计算(1)送风口表5-2 计算表1针对第(3)步:风口个数的估算增加一步建议据公式(6)校核房间高度高度假设风口底至顶棚的距离为0.4m,则3.15m3.5m,房间高度符合要求注:摘自空调工程p400及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复习教材p390(2)回风口回风口附近气流速度急剧下降,对室内气流组织的影响不大。设计时,应考虑尽量避免射流短路和产生“死区”等现象。1) 设计要点 回风口不应设在射流区内和人员长时间停留的地点; 采用侧送风时,宜设置在送风口的同侧下方; 条件允许时,宜采用集中回风或走廊回风,但走廊的横断面风速不宜过大且应保持走廊与非空气调节区之间的密闭性; 若设在房间下部,为避免灰尘和杂物被吸入,风口下缘离地面至少为0.15m; 回风口的吸风速度宜按下表选用。表5-3 回风口的吸风速度(m/s)回风口的位置最大吸风速度(m/s)房间上部 4.0房间下部不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 3.0靠近人经常停留的地点时 1.5注:上表摘自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及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复习教材p3832) 计算公式式中回风风量m3/h回风口个数回风风速m/s5.3 散流器送风(1)送风口 参照教材暖通空调p304第11章例题补充:表5-4 计算表2针对第(3)步:射程校核增加一步散流器中心到区域边缘距离为2.5m,根据要求,散流器的射程应为散流器中心到房间或区域边缘距离的75%,所需射程为。1.875m2.26m,因此射程满足要求。(5)校核轴心温度衰减1.0满足舒适性空调温度波动范围1.0的要求射流末端流速散流器颈部风速送风温差射流在x处的温度与工作区温度之差注:摘自空调工程p402及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专业考试复习教材p392(2)回风口同上。6 风管的水力计算布置风管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尽量缩短管线,避免复杂的局部构件,减少支管线,节省材料,减少系统阻力。此外,还应便于施工,以及运行调节和检修方便。6.1 风管的材料和形状通风、空气调节系统的风管,宜采用圆形或长、短边之比不大于4的矩形截面,其最大长、短边之比不应超过10。风管的截面尺寸,宜按国家现行标准通风与空气调节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中的规定执行。圆形风管强度大耗管材量小,阻力小,但占用空间大,多用于高速空调系统中。矩形风管的优点是占空间小、美观、易于布置等,空调风管用的较多。风管的材料一般选择薄钢板涂漆或镀锌薄钢板;如果建筑空间允许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或砖砌风道,但表面应抹光或刷漆,地沟风道还要做防水处理。有腐蚀性气体的房间还可用塑料或玻璃刚制作风管。金属风管管径应为外径或外边长,非金属风管管径应为内径或内边长。6.2 新风入口(1) 新风入口应选择在较洁净的地点。(2) 尽量远离排风口,并应放在排风口的上风侧,而且进风口应低于排风口。(3) 为避免吸入室外地面灰尘,进风口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应低于2m,布置在绿化带时,也不能低于1m。(4) 为使夏季吸入室外空气温度低一些,尽量布置在背阴处,宜设在北面,避免设在屋顶和西面。(5) 为防止雨水倒灌, 应设固定的百叶窗, 并在百叶窗上加金属网, 以免昆虫或鸟类飞入。6.3 风管系统阻力计算方法与例题6.3.1 方法风管系统阻力计算的目的主要是确定风管断面尺寸及阻力, 从而确定风机的型号等。采用假定速度法, 即以风管内空气流速作为控制指标, 用它来确定风管的断面尺寸和压力损失。计算布置如下:(1) 根据空气处理装置及各送风点所在位置设计送风管道的走向和联接管, 同时确定回风管的走向和联接部件。空调机房内的新风通路和排风通路亦需确定位置与走向。(2) 画出空调系统的轴测图, 管段编号并标注长度和风量。 管段长度一般可按两部件间心线长度计算, 忽略构件 (三通、变径管、弯头等) 本身的长度。(3) 据附表3及附表4选择各管段内的风速, 并计算管道断面。在确定断面时应尽量选用通风管道的统一规格, 以利合理用料和制作。矩形风管道的规格可参见附表5所示。(4) 按选定的管道断面, 求实际管内流速。 按通风管道单位长度摩擦阻力线解图及常用局部管件的局部阻力系数表计算各管段的摩擦阻力及局部阻力。在阻力计算时应选择最不利管路, 即阻力最大的管路。相关计算公式: 摩擦阻力 Pm=Rml Pa式中 Pm管段摩擦阻力, Pa; Rm管段单位长度摩擦阻力, Pa/m, 由摩擦阻力线解图查取; l风管管段长度, m.。 局部阻力 Z=Pa式中 Z局部构件的局部阻力, Pa; 局部阻力系数, 由局部阻力系数表查得; 动压, Pa; 管段内空气流速, m/s; 空气密度, kg/m3, 取1.2kg/m3。(5) 对于最不利管道并联的管路作阻力平衡计算一般希望并联管路之间的阻力不平衡百分率不大于15%。如果通过调整管路尺寸不能达到上述要求, 则必须设调节阀门 (如多叶调节阀等) 以保证风量分配。 不平衡百分率=(6) 根据最不利管路的阻力加上空气处理装置的阻力则为系统的总阻力, 并据此选择风机。 在选择风机时,一般要考虑有10%的余量 (即风机的压头和风量均要比设计值大10%) 以补偿可能存在的漏风和阻力计算不精确。6.3.2 例题 例 一直流式空调系统如图6-1所示(设计中一般绘制为单线图),已知每个风口的风量为1500m3/h,空气处理装置的阻力(过滤器50Pa,表冷器150Pa,加热器70Pa,空气进、出口及箱体内附加阻力35Pa)为305Pa;空调房间内的正压为10Pa,管道材料为镀锌钢板。设计空气管道尺寸并计算风机所需的风压。图5-1 例题计算用图A-百叶风口;B-多叶调节阀;C多叶调节阀;D百叶风口;F通风机;AHU空气处理箱解(1)根据图5-1所示的管道布置及各管道的长度,确定计算的最不利管路为1-2-3-4-5-6。(2)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及选定的流速确定各管段的断面尺寸并计算该管段的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如下:管段1-2:摩擦阻力计算: 取管内流速v1-2=4.0m/s,则管道断面应为: f1-2=0.104m2 取断面尺寸为320320mm,则实际面积为0.102m2,故实际流速v1-2=4.07m/s。按流速当量直径Dv=320mm及实际流速v1-2=4.07m/s,查摩擦阻力线解图得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1-2=0.7Pa/m,故该管段的摩擦阻力为Pm1-2= Rm1-2l1-2=0.79=6.3Pa。局部阻力计算:百叶风口:取风口平均风速为3.0m/s,则风口面积为f=0.139 m2,取风口尺寸为450mm320mm,实际平均流速为2.89m/s。查局部阻力系数表,取活动百叶风口出风时局部阻力系数=3.5。对应的管内流速在有效面积为80%时为v=2.89/0.8=3.6m/s。渐扩管:单面扩大的渐扩管,其面积比为0.139/0.102=1.36,近似为1.5,则在扩散角为30时其局部阻力系数=0.11,对应流速为4.07m/s。风量调节用多叶阀:按0全开时四叶阀查局部阻力系数表,得=0.83。弯头:方形90弯头,b/h=1.0,R/b=1时,=0.29。分流三通的直通管:分流前管段的流量为3000m3/h,取流速为5.0m/s,选定管道断面为500mm320mm(宽高)。实际流速为5.2m/s。由此查局部阻力系数表内90矩形分流三通,求出L2/L=0.5;F2/F=0.102/0.139=0.64。插值得=0.1,对应总管流速。管段2-3:摩擦阻力按5.2m/s;当量直径Dv=0.39m(390mm),查摩擦阻力线解图得Rm2-3=0.8Pa/m。Pm2-3=0.85=4.0Pa。矩形分叉分流三通:先确定总管的面积,已知风量为4500m3/h。设流速为6m/s,选定管道断面为630mm320mm,实际流速为6.2m/s。求支管与总管的面积比F1/F= = 0.79。经插值的得=0.27。管段3-4:已知管内流速为6.2 m/s,求当量直径Dv=0.422m (422mm)。查摩擦阻力线解图得Rm3-4=1.0Pa/m。变径弯头变换断面尺寸为500mm400mm后,单位摩阻仍无大变化,故管段3-4的总摩擦阻力为Pm3-4=19=9Pa。弯头:为变断面尺寸的90弯头,近似按等断面矩形弯头计算,取R/b=1.0,b/h=1.0得=0.29。风量调节阀:全开时=0;叶片数n =4,查局部阻力系数表,得=0.83。风机出口渐扩管:由于未正式选定风机型号,可暂设风量和估计压头相近的风机并查出其出口断面尺寸。如用4-72-11No.4.5A风机,其出口断面尺寸为360mm315mm,则渐扩管两端面尺寸为360mm315mm500mm400mm,取管长为380mm,则中心角约为20,两断面面积比= =1.76。查局部阻力系数表得=0.14。对应动压按风机出口断面流速计算。空气处理装置4-5(包括进出口部件阻力在内):总阻力已知。管段5-6: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5-6= Rm3-4=1.0Pa/m,故摩擦阻力Pm5-6=16=6Pa。新风百叶风格:取有效面积为80%,选用风速为5m/s 则其面积f=0.3125m2。取尺寸为630500 则风口实际平均速度为=4m/s。查局部阻力系数表,得=0.9(对应平均风速的动压)。渐缩管:断面630mm500mm单面收缩至400mm500mm,当=30时,=0.82。弯头(两个):90,R/b=1.0,b/h0.75时,=0.2。(3)支管的阻力平衡计算:管段7-3:此段所有的直管部分,风口,调节阀和弯头等均与管段1-2的管件具有相同的摩擦阻力系数及局部阻力系数,但分叉三通及渐缩管的局部阻力系数需要计算。分叉三通:F2/F1=320320/630320=0.5,故=0.304;减缩管:=20,=0.1。管段8-2:同管段7-3,只需计算分流三通的局部阻力系数。分流三通:条件同管段1-2的直通局部阻力系数计算,查=0.42。将上列各管段的阻力计算结果,列入专门设计的计算表内。经统计得:P1-2=47.42PaP8-2=44.8Pa故不平衡率为=5.5%,满足要求。为改善两管段的平衡性,可利用调节阀调整。对管段1-3与7-3间的不平衡率则有:P1-3=57.62PaP7-3=55.03Pa故不平衡率为=4.5%15%,满足要求。同样可用调节阀改善其不平衡性,使风口出流量更为均匀。(4) 系统总阻力及风机选择: 系统总阻力为管段1-2-3-4-5-6的阻力之和,即445.7Pa,并需考虑房间10Pa的正压。所以风机的总压头应不少于445.7+10=455.7。风量应不少于4500m3/h。据此选择具有一定余量的风机,并使其型号与阻力计算时所设定的型号一致。表6-1 管道阻力计算表管段编号风量L(m3/h)管长l(m)初选风速(m/s)管道尺寸ab(mm)当量直径D(mm)实际流速v(m/s)单位长度摩擦阻力Rm(Pa/m)摩擦阻力Pm(Pa)动压(Pa)局部阻力系数局部阻力Z(Pa)管段总阻力Pm+Z(Pa)管路总阻力(Pm+Z)(Pa)备注1234567891011121314151-21500943203203204.073.64.075.20.76.37.789.9416.23.50.110.830.290.127.21.18.32.91.6247.42房间正压10Pa新风百叶渐扩管调节阀弯头三通2-33000555003203905.26.20.84.0230.270.6210.257.62分叉三通3-4450096620320(500400)422(444)6.2(6.25)111.09.02323.472.90.290.830.146.6719.410.245.27弯头调节阀渐扩管4-53055-6450065004004446.251.06.023.40.22+0.30.8212.219.337.5445.72弯头渐缩7-315001343203203204.070.79.19.947.7816.20.11+0.8+0.293.50.304+0.112.2327.26.555.03见管段1-2管件分叉三通,渐缩8-21500243203203204.075.20.71.49.9416.20.429.4+27.26.844.8与管段1-2比少一弯头三通7 空调设备的选型7.1 空调设备的主要性能(1)冷量空调制冷系统的冷量,应根据所服务房间的同时使用情况、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按各房间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或各房间夏季冷负荷的累计值确定,并应计入新风冷负荷以及风机、风管、水泵、冷水管和水箱温升引起的附加冷负荷。(2)风量满足根据设计计算得出的送风量和送风状态。此外,还要满足对新风量的要求。(3)机外余压 机组的机外余压应能满足克服风管的沿程阻力损失,局部阻力损失以及出口动压损失之和的要求。在考虑了设计计算和施工安装过程中可能造成的误差,以及由于漏风所形成的附加压力损失等因素,因此在一般的通风空调工程中,机组的机外余压宜考虑10%15%附加值。7.2 空气处理机组的选型 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是全空气系统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末端设备,通常包括均流段、过滤段(粗、中、高效)、表冷段(或淋水段)、加热段、加湿段、送风段、回风段、中间段及消声段等。一个好的空气处理机组应该具有占用空间少、功能多、噪音低、能耗低、造型美观、安装维修方便等特点。但是由于其功能段多、结构复杂,要做到顾此而不失彼,全面兼顾,就要求设计人员和建设单位在材质、制造工艺、结构特性、选型计算时多方比较,方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7.3 空气处理机组的安装 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宜安装在空气调节机房内,并留有必要的维修通道和检修空间。8 其它8.1 消声(1)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噪声源的声功率级,应依据产品资料的实测数值;气流通过直风管、弯头、三通、变径管、阀门和送回风口等部件产生的再生噪声声功率级与(2)噪声自然衰减量,应分别按各频带中心频率计算确定;(3)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产生的噪声,当自然衰减不能达到允许噪声标准化时,应设置消声设备或采取其它消声措施。系统所需的消声量,应通过计算确定;(4)选择消声设备时,应根据系统所需消声量、噪声源频率特性和消声设备的声学性能及空气动力特性等因素,经济技术比较确定;(5)消声设备的布置应考虑风管内气流对消声能力的影响,消声设备与机房隔墙间的风管应具有隔声能力;(6)管道穿过机房围护结构处四周的缝隙,应使用具备隔声能力的弹性材料填充密实。8.2 减振与隔振(1)当通风、空气调节、制冷装置以及水泵等设备的振动靠自然衰减不能达标时,应设置隔振器或采用其它隔振措施;(2)对本身不带有隔振装置的设备,当转速小于1500r/min时,宜选用弹簧减振器;转速大于1500r/min时,根据环境需求和设备振动的大小,亦可选用橡胶等弹性材料的隔振块或橡胶隔振器;(3)冷(热)水机组、空气调节机组、通风机以及水泵等设备的进口、出口管道,宜采用软管连接。水泵出口设止回阀,宜选用消锤式止回阀;(4)受设备振动影响的管道,应采用弹性支吊架。8.3 保冷与保温8.3.1保温部位(1)冷、热介质在生产和输送工程中产生冷热损失的部位;(2)防止外壁、外表面产生冷凝水的部位。包括涉及到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阀门等。8.3.2 管道的保冷和保温,应符合下列要求(1)保温层的外表面不得产生凝结水;(2)管道和支架之间,管道穿墙、穿楼板处应采取防止“冷桥”、“热桥”的措施;(3)采用非闭孔闭孔材料保冷时,外表面应设隔汽层和保护层;保温时,外表面应设保护层。8.3.3 设备和管道的保冷、保温材料(1)保冷、保温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能应按国家现行标准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及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8175)的要求确定;(2)保冷、保温材料为不燃或难燃材料。8.3.4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及保温层厚度(1)供冷或冷热共用时,按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中经济厚度或防止表面凝露保冷厚度方法计算确定;附录给出了空气调节供冷管道最小保冷厚度及空气调节风管最小保冷厚度;最小保冷厚度以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的防凝露厚度计算为基础,并考虑减少冷损失的节能因素和材料的价格、产品规格、结合工程实际应用情况而确定,其厚度略大于防凝露厚度。(2)凝结水管按设备及管道保冷设计导则(GB/T15586)中防止表面凝露保冷厚度方法计算确定;空气调节凝结水管防凝露厚度9 计算书和图纸9.1 计算书见附页。9.2 图纸9.2.1平面图(1)风管系统一般以双线绘出。包括风管系统的构成、布置及风管上各部件、设备的布置,例如异径管、三通接头、四通接头、弯管、检查孔、测试孔、调节阀、防火阀、送风口、排风口等。并注明系统编号(如k-1)、送回风口的空气流动方向。(2)尺寸标注包括各种管道、设备、部件的尺寸大小、定位尺寸以及设备基础的主要尺寸。还有各设备、部件的名称、型号、规格等。9.2.2系统图(轴测图)系统轴测图采用的坐标是三维的,它的作用主要是从总体上表明所讨论的系统构成情况及各种尺寸、型号、数量等。具体地说,系统轴测图上包括该系统中设备、配件的型号、尺寸、定位尺寸、数量以及连接于各设备之间的管道在空间的曲折、交叉、走向和尺寸、定位尺寸等。系统轴测图上还应注明该系统的编号。系统轴测图可以用单线绘制,也可以用双线绘制。工程上多采用单线绘制系统轴测图。系统轴测图中所注风管标高,对于圆形风管,以中心线为准;对于矩形风管,以风管底面为准(不包括保温层)。9.2.3 施工说明(1)空调风管采用镀锌钢板制作,厚度及加工方法,按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3-82)的规定确定;(2)风机、空调箱的进出口与风管的连接处,均设置长度为200300mm的人造革软连接;(3)所有风管必须配有支、吊架或托架。支、吊架间距不应超过3m,其结构形式和安装部位由安装单位在保证牢固、可靠的原则下,根据现场情况选定,具体形式见国标图集T616。(4)防火阀的安装必须与设计相符,气流方向与设计一致,严禁反向,并且必须单独配支、吊架;(5)风管支、吊架或托架应放在保温层外部,并在与风管接触处用防腐木块垫上,垫木应比保温层后10mm,同时,应避免在法兰、阀门处安装支、吊架或托架;(6)在调节阀等调节配件安装时,必须注意将操作手柄安装于便于操作的位置;(7)空调送回风管和排风管,均以聚苯乙烯保温,厚度为20mm,做法见国标图集T615。参考文献:1 陆亚俊等编暖通空调(第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 赵荣义编简明空调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3 贺平等编供热工程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4 陆耀庆编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5 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6 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研究院主编空气调节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7 黄翔编空调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8 暖通空调常用数据手册9 中央空调常用数据速查手册10 暖通制图规范附表1 室内照明及人员密度估算指标房间名称室内人数/(人/ m2)照明负荷/(W/m2)一般办公室0.10.231823普通教室0.40.51823注:上表摘自中央空调常用数据速查手册P354。附表2 办公设备散热量 名称及类别单台散热量/w名称及类别单台散热量/w连续工作省能模式连续工作每分钟输出1页待机状态计算机(主机)平均值5520打印机小型台式1307510安全值6525台式21510035高安全值7530小型办公32016070显示器小屏幕550大型办公550275125中屏幕700复印机台式4008520大屏幕800办公1100400300注:上表摘自空调工程P61。附表3 空气管道内推荐风速值 管道部位推荐风速(m/s)最大风速(m/s)住宅公共建筑工厂住宅公共建筑工厂风机吸入口3.5454.557风机出口586.5108128.57.5118.514主风道3.54.556.569465.586.511支风道334.5453.5546.559支管接出的风管2.533.543.2544658附表4 风管风速 低速风管室内允许噪声主管风速支管风速新风入口风速25353423355047233.55065692544.56585812585 附表5 矩形风管的规格 120120160120160160220120200160200200250120250160250200250250320160320200320250320320400200400250400320400400500200500250500320500400500500630200630250630400630500630600800320800400800500800630800800100032010005001000630100080010001000125040012505001250630125080012501000附表6 FK-10方形散流器送风口尺寸 颈部风速(m/s)23456静压损失Pa(mmH2O)7.3(0.73)16.4(1.64)29.1(2.91)45.4(4.54)65.6(6.56)全压损失Pa(mmH2O)9.7(0.97)21.9(2.19)38.9(3.89)60.7(6.07)87.7(8.77)规格尺寸(mm)风量(m3/h)射程(m)风量(m3/h)射程(m)风量(m3/h)射程(m)风量(m3/h)射程(m)风量(m3/h)射程(m)1201201050.771551.012101.312601.54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