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端脑课件_第1页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端脑课件_第2页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端脑课件_第3页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端脑课件_第4页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端脑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端脑,Telencephalon,神经内科 彭静华,端脑又称大脑 cerebrum,被大脑纵裂分为左右半球,两侧大脑半球与小脑之间有大脑横裂。 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称为大脑皮质,深部的白质称为大脑髓质,埋在髓质中的核团称为基底核。 左右大脑半球内部各有一腔室,称为侧脑室。,一、 大脑的外形和分叶 大脑半球表面起伏不平,凹陷处为沟 sulcus,沟间的隆起为回 gyrus.左、右大脑半球间为大脑纵裂 cerebral longitudinal fissure,纵裂的底为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大脑和小脑间为大脑横裂 cerebral transverse assure.,大脑横裂,大脑纵裂,(一)大脑半球外侧面 大脑半球外侧面由外侧沟、中央沟和两条假想的连线分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和岛叶。外侧沟起于半球下面,行向后上方。中央沟起于半球中点稍后方,斜向前下方,下端与外侧沟隔一脑回,上端延伸至半球内侧面。,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额 叶,颞 叶,顶 叶,枕 叶,枕前切迹,Frontal lobe,Parietal lobe,Temporal lobe,Occipital lobe,两条假想的连线为:顶枕沟和枕前切迹的连线及此线中点与外侧沟末端的连线。中央沟分界了额叶和顶叶,外侧沟分界了颞叶和额叶及部分顶叶,假想连线分界了枕叶和顶叶及颞叶。岛叶 insula 位于外侧沟的底。,胼胝体corpus callosum,顶枕沟,距状沟,Frontal lobe,Parietal lobe,Temporal lobe,Occipital lobe,1.额叶 frontal lobe 由中央前沟、额上沟和额下沟分为中央前回 、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 2.顶叶 parietal lobe:在中央沟和中央后沟之间为中央后回。顶内沟以上的部分为顶上小叶,以下的部分为顶下小叶,后者又分为缘上回和角回。 3.颞叶 temporal lobe 由颞上沟和颞下沟(与外侧沟平行)分为颞上回、颞横回、颞中回和颞下回。 4.枕叶 occipital lobe 位于半球后部,形似三角形,枕叶后端称枕极。 5.岛叶 insula,脑回,额上回superior frontal gyrus,额中回 middle frontal gyrus,额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中央前回 precentral gyrus,中央后回postcentral gyrus,顶 上 小 叶,顶下小叶,缘上回supramarginal gyrus,角回angular gyrus,颞上回 superior temporal gyrus,颞下回inferior temporal gyrus,颞中回middle temporal gyrus,(二)大脑半球内侧面和底面 位于中部的为前后方向略呈弓形的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 。在胼胝体的后方有顶枕沟和距状沟。,在胼胝体的背面有胼胝体沟,绕过胼胝体的后方向前移行为海马沟.,中央前、后回移行至内侧面的部分为中央旁小叶。距状沟和侧副沟后部之间为舌回 lingual gyrus。,胼胝体沟和扣带沟之间为扣带回,海马沟和侧副沟之间为海马旁回 parahippocampal gyrus。,海马旁回前端弯曲称钩uncus (又称海马旁回沟)。在海马沟处,部分皮质卷入侧脑室下角呈弓形隆起称海马 hippocampus,海马的内侧有锯齿状的齿状回 dentate gyrus。,额叶底面有纵行的嗅束 olfactory tract,其前端膨大为嗅球 olfactory bulb(与嗅神经相连),嗅束向后扩大为嗅三角,由此分出内侧嗅纹和外侧嗅纹,外侧嗅纹将嗅觉传至海马旁回前部和钩等嗅觉高级中枢。嗅三角与视束之间为前穿质 anterior perforated substance,内有许多血管穿入脑实质。,底面,嗅束olfactory tract,嗅球olfactory bulb,嗅三角olfactory trigone,海马旁回 parahippocampus gyrus,钩uncus,海马沟hippocampus sulcus,二、大脑皮质 Cerebral Cortex,是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平均厚度2.5mm。,(一)细胞构筑 按神经元形态分5类,锥体细胞、颗粒细胞、梭形细胞、水平细胞和Martinotti细胞。 新皮质分6层: 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原皮质:包括海马和齿状回,旧皮质:嗅球,发生上较古老,神经元排列成3层,新皮质:占据大脑皮质的绝大部分,神经元排列为6层。,分型:,皮质结构,大脑皮质六层结构,(二)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l.初级躯体运动区 (4、6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发出纤维组成锥体束,调控躯体随意运动。 该区特点为: (1)定位关系为倒置人体,头部正位。 (2)身体各部投影区大小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而与形体大小无关。 (3)左右交叉,一侧运动区支配对侧肢体运动。,运动前区(6区):位于中央前回前方,主要调控躯干肌的相关运动。 补充运动区(6区):位于中央旁小叶前方,主要计划复杂运动的完成序列和协调两侧的运动。,2.初级躯体感觉区 (3,1,2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旁小叶后部。该区接受丘脑腹后核的纤维,精确感受对侧半身痛、温、触、压觉以及位置觉和运动觉。 该区特点与躯体运动区相似: 倒置人体,头部正位; 左右交叉; 身体各部投影区大小取决于感觉敏感程度,如手指和唇感受器最密,感觉区技射范围也最大。,3、视觉区 visual area,距状沟两侧的皮质(17区)(楔叶下部和舌回上部),一侧半球视区管理双眼对侧半视野(同侧半视网膜),4、听觉区 auditory area,位于颞横回(41、42区),接受双侧部分听觉传入,5、平衡觉区 vestibular area,中央后回下端面区附近(2区),接受来自丘脑腹后外侧核的平衡觉冲动。,6、味觉区 gustatorry area,顶叶岛盖及岛周皮质(43区),接受来自丘脑腹后内侧核的味觉冲动。,7、嗅觉区 olfactory area,(海马旁回)钩的内侧部及邻近皮质附近(34区),语言中枢 1.运动性语言中枢 motor speech area (44、45区)又称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其主要功能是对语言的表述。该区损伤,患者虽能发音但不能说出完整且有意义的句子,称运动性失语 。 2.书写中枢 writing area (8区)位于额中回后部,靠近中央前回手区。其主要功能是书写与绘画。该区损伤,患者手的运动虽很正常,但书写、绘图出现障碍,称失写症 。,3.视觉性语言中枢 visual speech area (39区)又称阅读中枢,位于角回,靠近视觉区。其主要功能是对字义的理解。该区损伤,患者视觉无障碍,但读不懂字义和句义,称失读症。 4.听觉性语言中枢 auditory speech area (22区)又称听话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靠近听觉区。其主要功能是对语言的理解。该区损伤,患者虽能听到声音,但不能理解别人和自己讲话的意思,即所答非所问,称感觉性失语 。,It is dominant in left hemisphere in right-handed person Motor speech area 运动性语言中枢 Located in posterior portion of inferior frontal gyrus Damage: motor aphasia Writing area 书写中枢 Located in posterior portion of middle frontal gyrus Damage: agraphia Auditory speech area 听觉性语言中枢 Located in posterior portion of superior temporal gyrus Lesion: sensory aphasia Visual speech area 视觉性语言中枢 Located in angular gyrus Lesion: alexia,后说话区(Wernicke区):位于顶、枕、颞交界区的颞上、中回的后部、角回和缘上回。损伤后将产生感觉性失语或称Wernicke失语。当回答问话时,听觉区接受听觉冲动,将信息传递到Wernicke区,信息被理解,然后将理解的信系通过弓状束传递到运动性语言中枢(Broca区),在此通过与躯体运动区的联系,控制唇、舌、喉的运动形成语言。当阅读时,视觉区接受文字或图像信息并传递到Wernicke区,使信息被理解,然后再通过弓状束传递到(Broca区)。,(二)大脑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 左侧大脑半球与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数字的计算分析密切相关,右侧大脑半球感知非语言信息、音乐图形和视觉的空间性。因此,左、右大脑半球的功能呈不对称性各有优势。,左右大脑半球的功能差异,优势半球的角回、缘上回损伤,可产生(1)Gerstmann症候群:书写障碍;(2)计算障碍;(3)不能辨别方向和手指。 非优势半球的顶下小叶损伤,可产生(1)偏身辨觉不能;(2)由于方位感消失,出现构筑失用症,病人难于组成立体图形,不会用积木搭成立体建筑物,如房子、汽车等;(3)由于辨别位置的能力消失,出现地形关系障碍,患者不能绘制图表,在地图上标注城市时东西方位颠倒或乱放 。,顶上小叶与对侧上、下肢的精巧技能性运动有关,能辨别肌肉主动收缩的程度、辨别触压觉、运动方向和肢体在空间的位置。可将中央后回的上、下肢区互相联系起来,实现上、下肢运动时的配合,故与上、下肢的精巧活动有关。受损时,对侧身体的本体觉和触觉辨别消失,比中央后回受损的后果严重。,三、侧脑室和基底核 (一)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可分4部,位于顶叶内的 水平裂隙称中央部,并由 此发出3个角,前角自室间 孔水平伸向额叶;后角伸入 枕叶,距状沟在后角内侧壁 产生一个压迹称禽距;下角 伸入颞叶(达海马旁回钩处), 其底壁有海马和海马伞。,中央部,前角,后角,下角,侧脑室脉络丛,侧脑室脉络丛位于中央部和下角,通过室间孔与第三脑室脉络丛相连。,Communication lateral ventricle interventricular foramen third ventricle,1.尾状核 caudate nucleus 位于丘脑背外侧,呈“C”形,全长伴随侧脑室,分头、体、尾3部分。,(二)基底核 basal nuclei,位于两侧大脑半球的白质内, 由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组成。,2.豆状核 lentiform nucleus 位于岛叶深部,在水平切面和额状切面上均呈尖向内侧的楔形。并被外侧白质板分为外部的壳和内部的苍白球。,苍白球又被内侧白质板分为内侧部和外侧部。,尾状核头部与豆状核前部相连,并有纤维穿过,在水平切面上呈灰白相间的纹理,故二核合称为纹状体 corpus striatum。在种系发生上,苍白球出现较早(在鱼类)又称旧纹状体 paleostriatum,尾状核和壳出现较晚(在爬行类)又称新纹状体 neostriatum。在哺乳类以下动物,纹状体是调控运动的高级中枢,在人类,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发展,纹状体退居从属地位。,纹状体,纹状体的纤维联系:新纹状体接受大脑皮质的传入纤维,继而投射到旧纹状体再通过丘脑束投射到丘脑的腹前核和腹外侧核。 同时,新纹状体与黑质、旧纹状体与底丘脑核均有往返纤维联系。,纹状体的功能和作用:与随意运动的稳定、肌紧张的调节密切相关,并有认知功能。旧纹状体病变称震颤麻痹 (Parkinson病)。表现为全身肌紧张增强,肌肉强直,随意运动减少,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呆板,伴静止性震颤。新纹状体病变称舞蹈症,其特征是运动过多而肌张力低下,表现为肌张力降低,上肢和头部不自主的舞蹈动作。,屏状核位于岛叶皮质和豆状核之间,近年研究表明,屏状核可分为结构和功能互不相同的两部分:岛部和颞部。动物实验表明,岛部与新皮质许多区域有往返纤维联系。屏状核的功能作用尚不清楚。,屏状核,3.屏状核 claustrum,4.杏仁体 amygdaloid body 位于海马回钩深面,侧脑室下角的前端,与尾状核尾相连,属边缘系统。,(一)连合纤维,四、大脑半球的髓质 White Matter of the Cerebrum 大脑半球的髓质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主要包括连合纤维、联络纤维和投射纤维。,1.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 连接左右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前端连终板处称嘴,弯曲部称膝,中部称干,后部称压部,胼胝体Corpus callosum,2.前连合 anterior commissure 分别连接两侧嗅球和颞叶。 3.穹窿连合 commissure of fornix (又称海马连合)。穹窿 fornix 是由海马至下丘脑乳头体的弓形纤维束。 穹窿弓形向上,两侧经胼胝体下方前行并互相靠近,其中部分纤维越至对边,连接对侧海马称穹窿连合。,对躯体感觉区的研究表明,胼胝体联系两侧相同皮质区,但与手和脚相关的左右侧相同脑区却缺乏此种胼胝体纤维连接。该结论不仅是根据实验解剖学和诱发电位相结合,而且是根据同一动物的束路追踪与微电极记录技术相结合的资料得出的。并且这种情况也存在与中央前回的运动皮质。,根据脑损伤、胼胝体切除和对人类胼胝体研究的大量资料,可以认为,胼胝体在两侧半球的信息传导(包括记忆)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在脑功能的不对称性中也有重要意义。,(二)联络纤维 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s 是指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包括弓状纤维、上纵束、下纵束、钩束、弓形束和扣带,上纵束 连接额、顶、枕和颞4叶。 钩束 连接额、颞两叶。,弓状纤维,钩束,上纵束,弓状纤维 联系相邻脑回。 下纵束 连接枕叶和颞叶。 扣带 位于扣带回和海马旁回深部,连接边缘叶。,弓状纤维,下纵束,扣带cingulum,(三)投射纤维 联系大脑皮质和皮质下结构的上下行纤维,这些投射纤维大部分经过内囊。 内囊 internal capsule 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和丘脑之间,是由投射纤维构成的白质板在水平切面上,内囊呈尖端向内的“V”字形,可分为(内囊)前肢、(内囊)膝和(内囊)后肢。,内囊前肢位于豆状核和尾状核头之间,内囊后肢位于豆状核和丘脑之间, 内囊膝位于前后肢汇合处。 内囊前肢主要走行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 内囊膝走行皮质核束, 内囊后肢主要走行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丘脑中央辐射和顶枕颞桥束,经豆状核后部的为视辐射,经豆状核下部的是听辐射。,丘脑前辐射anterior thalamic radiation,额桥束frontopontine tract,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丘脑中央辐射central thalamic radiation,视辐射 optic radiation,听辐射auditory radiation,皮质红核束corticorubral tract,顶枕颞桥束,皮质核束corticonuclear tract,内囊损伤可出现“三偏”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