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管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网络安全管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网络安全管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网络安全管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网络安全管理》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网络金融经营管理,第一节 网络金融业务安全管理,一、网络金融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以账户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建立合理的授信制度和开发经营业务管理系统 采用综合性的智能网络管理系统,提供一体化的服务 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 认知其是一个循环管理过程 集保护、监测、反应为一体的动态自适应的金融监控和预警体系 坚持综合整体性原则,二、网络金融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一)物理安全 1、防雷电设施 2、防电磁机制 3、防水防火工作 4、双回路备份机制 5、灾难备份中心 6、信息处理设备安全 7、媒体介质存放安全,(二)网络互联的隔离和网关病毒过滤 背景:网络的连接成为安全风险的重要源头。 方案:对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进行安全隔离。分为物理隔离和逻辑隔离 逻辑隔离:按照通信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双方网络互有通信、单向通信、按需通信等。 按照安全级别的要求不同,分为简单包过滤、状态包过滤、应用层代理、专有协议隔离等。,包过滤技术原理,包过滤技术(IP Filtering or packet filtering) 的原理在于监视并过滤网络上流入流出的IP包,拒绝发送可疑的包。基于协议特定的标准,路由器在其端口能够区分包和限制包的能力叫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防火墙常常就是这样一个具备包过滤功能的简单路由器,这种Firewall应该是足够安全的,但前提是配置合理。,简单包过滤:不能很好地处理动态端口的连接情况。 状态包过滤:是一种基于链接的状态检查机制,将属于同一链接的所有包作为一个整体的数据流看待,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属于合法链接,从而进行动态的过滤。 /view/31d9420303d8ce2f00662354.html 基于状态包过滤的防火墙技术,(三)数据传输加密 在非金融控制的公网上传输机密信息时,必须采用有效的加密措施。 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 ,简称VPN)指的是在公用网络上建立专用网络的技术。属于远程访问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公网链路架设私有网络 。 例如公司员工出差到外地,他想访问企业内网的服务器资源,这种访问就属于远程访问。怎么才能让外地员工访问到内网资源呢?VPN的解决方法是在内网中架设一台VPN服务器,VPN服务器有两块网卡,一块连接内网,一块连接公网。外地员工在当地连上互联网后,通过互联网找到VPN服务器,然后利用VPN服务器作为跳板进入企业内网。,VPN意义,为了保证数据安全,VPN服务器和客户机之间的通讯数据都进行了加密处理。有了数据加密,就可以认为数据是在一条专用的数据链路上进行安全传输,就如同专门架设了一个专用网络一样。但实际上VPN使用的是互联网上的公用链路,因此只能称为虚拟专用网。即:VPN实质上就是利用加密技术在公网上封装出一个数据通讯隧道。有了VPN技术,用户无论是在外地出差还是在家中办公,只要能上互联网就能利用VPN非常方便地访问内网资源,这就是为什么VPN在企业中应用得如此广泛。,VPN意义,在传统的企业网络配置中,要进行异地局域网之间的互连,传统的方法是租用dsn(数字数据网)专线或帧中继。这样的通讯方案必然导致高昂的网络通讯/维护费用。对于移动用户(移动办公人员)与远端个人用户而言,一般通过拨号线路(Internet)进入企业的局域网,而这样必然带来安全上的隐患。,VPN意义,(1)使用VPN可降低成本通过公用网来建立VPN,就可以节省大量的通信费用,而不必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安装和维护WAN(广域网)设备和远程访问设备。 (2)传输数据安全可靠虚拟专用网产品均采用加密及身份验证等安全技术,保证连接用户的可靠性及传输数据的安全和保密性。 (3)连接方便灵活用户如果想与合作伙伴联网,如果没有虚拟专用网,双方的信息技术部门就必须协商如何在双方之间建立租用线路或帧中继线路,有了虚拟专用网之后,只需双方配置安全连接信息即可。 (4)完全控制虚拟专用网使用户可以利用ISP的设施和服务,同时又完全掌握着自己网络的控制权。用户只利用ISP提供的网络资源,对于其它的安全设置、网络管理变化可由自己管理。在企业内部也可以自己建立虚拟专用网。,VPN分类,按VPN的应用分类 1) Access VPN(远程接入VPN):客户端到网关,使用公网作为骨干网在设备之间传输VPN的数据流量 2)Intranet VPN(内联网VPN):网关到网关,通过公司的网络架构连接来自同公司的资源 3) Extranet VPN(外联网VPN):与合作伙伴企业网构成Extranet,将一个公司与另一个公司的资源进行连接,(四)网络入侵行为和蠕虫病毒的传播监控 蠕虫病毒:一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它是利用网络进行复制和传播,传染途径是通过网络和电子邮件。最初的蠕虫病毒定义是因为在DOS环境下,病毒发作时会在屏幕上出现一条类似虫子的东西,胡乱吞吃屏幕上的字母并将其改形。蠕虫病毒是自包含的程序(或是一套程序),它能传播自身功能的拷贝或自身(蠕虫病毒)的某些部分到其他的计算机系统中(通常是经过网络连接)。,蠕虫病毒,与一般病毒不同,蠕虫不需要将其自身附着到宿主程序,有两种类型的蠕虫:主机蠕虫与网络蠕虫。主计算机蠕虫完全包含在它们运行的计算机中,并且使用网络的连接仅将自身拷贝到其他的计算机中,主计算机蠕虫在将其自身的拷贝加入到另外的主机后,就会终止它自身(因此在任意给定的时刻,只有一个蠕虫的拷贝运行),这种蠕虫有时也叫“野兔“,蠕虫病毒一般是通过1434端口漏洞传播。,蠕虫病毒,比如近几年危害很大的“尼姆亚”病毒就是蠕虫病毒的一种,2007年1月流行的“熊猫烧香”以及其变种也是蠕虫病毒。这一病毒利用了微软视窗操作系统的漏洞,计算机感染这一病毒后,会不断自动拨号上网,并利用文件中的地址信息或者网络共享进行传播,最终破坏用户的大部分重要数据。蠕虫病毒的一般防治方法是:使用具有实时监控功能的杀毒软件,并且注意不要轻易打开不熟悉的邮件附件,蠕虫病毒形成原因,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主动进行攻击 此类病毒主要是“红色代码”和“尼姆亚”,以及至今依然肆虐的”求职信”等。由于IE浏览器的漏洞(IFRAMEEXECCOMMAND),使得感染了“尼姆亚”病毒的邮件在不去手工打开附件的情况下病毒就能激活,而此前即便是很多防病毒专家也一直认为,带有病毒附件的邮件,只要不去打开附件,病毒不会有危害。“红色代码”是利用了微软IIS服务器软件的漏洞(idq.dll远程缓存区溢出)来传播,SQL蠕虫王病毒则是利用了微软的数据库系统的一个漏洞进行大肆攻击。,传播方式多样 如“尼姆亚”病毒和”求职信”病毒,可利用的传播途径包括文件、电子邮件、Web服务器、网络共享等等。 病毒制作技术新 与传统的病毒不同的是,许多新病毒是利用当前最新的编程语言与编程技术实现的,易于修改以产生新的变种,从而逃避反病毒软件的搜索。另外,新病毒利用Java、ActiveX、VBScript等技术,可以潜伏在HTML页面里,在上网浏览时触发。,与黑客技术相结合,潜在的威胁和损失更大 以红色代码为例,感染后的机器的web目录的scripts下将生成一个root.exe,可以远程执行任何命令,从而使黑客能够再次进入。蠕虫和普通病毒不同的一个特征是蠕虫病毒往往能够利用漏洞,这里的漏洞或者说是缺陷,可以分为两种,即软件上的缺陷和人为的缺陷。软件上的缺陷,如远程溢出、微软IE和Outlook的自动执行漏洞等等,需要软件厂商和用户共同配合,不断地升级软件。而人为的缺陷,主要指的是计算机用户的疏忽。这就是所谓的社会工程学(socialengineering),当收到一封邮件带着病毒的求职信邮件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抱着好奇去点击的。对于企业用户来说,威胁主要集中在服务器和大型应用软件的安全上,而对个人用户而言,主要是防范第二种缺陷。,对个人用户产生直接威胁的蠕虫病毒 在以上分析的蠕虫病毒中,只对安装了特定的微软组件的系统进行攻击,而对广大个人用户而言,是不会安装IIS(微软的因特网服务器程序,可以允许在网上提供web服务)或者是庞大的数据库系统的。因此,上述病毒并不会直接攻击个个人用户的电脑(当然能够间接的通过网络产生影响)。但接下来分析的蠕虫病毒,则是对个人用户威胁最大,同时也是最难以根除,造成的损失也更大的一类蠕虫病毒。,对于个人用户而言,威胁大的蠕虫病毒采取的传播方式,一般为电子邮件(Email)以及恶意网页等等。 对于利用电子邮件传播的蠕虫病毒来说,通常利用的是各种各样的欺骗手段诱惑用户点击的方式进行传播。恶意网页确切地讲是一段黑客破坏代码程序,它内嵌在网页中,当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开含有病毒的网页时,病毒就会发作。这种病毒代码镶嵌技术的原理并不复杂,所以会被很多怀不良企图者利用,在很多黑客网站竟然出现了关于用网页进行破坏的技术的论坛,并提供破坏程序代码下载,从而造成了恶意网页的大面积泛滥,也使越来越多的用户遭受损失。对于恶意网页,常常采取vbscript和javascript编程的形式,由于编程方式十分的简单,所以在网上非常的流行。,(五)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 TCSEC标准是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的第一个正式标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该准则于1970年由美国国防科学委员会提出,并于1985年12月由美国国防部公布。TCSEC最初只是军用标准,后来延至民用领域。TCSEC将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划分为4个等级、7个级别。,TCSEC,(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 commonly called the “Orange Book”) 美国可信计算机安全评价标准 安全等级 D类安全等级只包括D1一个级别。D1的安全等级最低。D1系统只为文件和用户提供安全保护。D1系统最普通的形式是本地操作系统,或者是一个完全没有保护的网络。,C类安全等级 该类安全等级能够提供审慎的保护,并为用户的行动和责任提供审计能力。C类安全等级可划分为C1和C2两类。C1系统的可信任运算基础体制(Trusted Computing Base,TCB)通过将用户和数据分开来达到安全的目的。在C1系统中,所有的用户以同样的灵敏度来处理数据,即用户认为C1系统中的所有文档都具有相同的机密性。C2系统比C1系统加强了可调的审慎控制。在连接到网络上时,C2系统的用户分别对各自的行为负责。C2系统通过登陆过程、安全事件和资源隔离来增强这种控制。C2系统具有C1系统中所有的安全性特征。,B类安全等级 B类安全等级可分为B1、B2和B3三类。B类系统具有强制性保护功能。强制性保护意味着如果用户没有与安全等级相连,系统就不会让用户存取对象。B1系统满足下列要求:系统对网络控制下的每个对象都进行灵敏度标记;系统使用灵敏度标记作为所有强迫访问控制的基础;系统在把导入的、非标记的对象放入系统前标记它们;灵敏度标记必须准确地表示其所联系的对象的安全级别;当系统管理员创建系统或者增加新的通信通道或I/O设备时,管理员必须指定每个通信通道和I/O设备是单级还是多级,并且管理员只能手工改变指定;单级设备并不保持传输信息的灵敏度级别;所有直接面向用户位置的输出(无论是虚拟的还是物理的)都必须产生标记来指示关于输出对象的灵敏度;系统必须使用用户的口令或证明来决定用户的安全访问级别;系统必须通过审计来记录未授权访问的企图。,B2系统必须满足B1系统的所有要求。另外,B2系统的管理员必须使用一个明确的、文档化的安全策略模式作为系统的可信任运算基础体制。B2系统必须满足下列要求:系统必须立即通知系统中的每一个用户所有与之相关的网络连接的改变;只有用户能够在可信任通信路径中进行初始化通信;可信任运算基础体制能够支持独立的操作者和管理员。 B3系统必须符合B2系统的所有安全需求。B3系统具有很强的监视委托管理访问能力和抗干扰能力。B3系统必须设有安全管理员。B3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除了控制对个别对象的访问外,,A类安全等级 A系统的安全级别最高。目前,A类安全等级只包含A1一个安全类别。A1类与B3类相似,对系统的结构和策略不作特别要求。A1系统的显著特征是,系统的设计者必须按照一个正式的设计规范来分析系统。对系统分析后,设计者必须运用核对技术来确保系统符合设计规范。A1系统必须满足下列要求:系统管理员必须从开发者那里接收到一个安全策略的正式模型;所有的安装操作都必须由系统管理员进行;系统管理员进行的每一步安装操作都必须有正式文档。,(六)其它安全设施 /view/27ff30c35fbfc77da269b113.html 网络防病毒系统规划,三、网络金融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一)网络金融技术风险的特点 非行业性、外生性两大特点 (二)网络金融技术风险的来源 数据传输、网络金融应用系统设计、病毒攻击 (三)网络金融技术风险管理策略 1、信息安全:信息保密性,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保证信息不泄露给未经授权的人;完整性,对抗对手主动攻击,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地篡改;可用性,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为授权使用者所用;可控性,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 2、技术风险管理构成:风险管理要素,包括安全政策、安全配置管理、事态安全检测和技术方案与结构;技术环境包括应用程序、数据管理、系统平台、网络通信和物理设施。,3、技术风险管理模型,安全政策,事态安全检测,技术方案与结构,安全配置管理,物理设施,网络通信,系统平台,数据管理,应用程序,展示网络金融系统的形成和实现过程,描述系统的支撑和服务过程,四、PDR安全管理模型 (一)网络金融系统特点 (二)PDR模型 Protection(保护)、Detection(检测)、Respon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