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浅析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doc_第1页
职业教育论文-浅析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doc_第2页
职业教育论文-浅析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doc_第3页
职业教育论文-浅析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doc_第4页
职业教育论文-浅析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教育论文-浅析高职高专院校金融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高专金融专业学生需求非常旺盛,但专科层次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不合理。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设计应该以轻理论重能力、轻课堂重实训、轻灌输重参与为特色,做到课程分布全面化,课程实践主导化和教学手段多样化。关键词高职高专金融专业课程综合化改革入世后我国金融业很多领域都实施了对外开放,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加,这就要求有规模可观的大众化金融教育来满足这些社会需要。(一)金融专业的需求状况根据国外经验和我国现状,金融业正由过去的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总体趋势看,既有对高层次、国际化金融人才的需求变化,也有对基层和中层从业人员的新要求。前者的人才培养主要以一流大学的金融专业为依托,针对的是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后者却是以高职高专为依托,在大众化金融教育的基础上努力培养一大批实用型人才。近年来,许多高校对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但专科和本、硕层次的培养目标定位的区分依然不够清晰。因此,如何体现出高职高专的金融专业教育的重点和特点,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当务之急。(二)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课程设计的定位1.轻理论、重能力。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后,金融理论发展日新月异。从宏观的抽象理论描述到市场化的分析研究,金融学向工程化、实证化、微观化转变,其成果逐渐成为现代经济学主流派的重要内容。显而易见,高职高专类的学习时间、学生特点决定了上述内容是不可能全面学习到的。(1)时间特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再除去大学基础知识学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剩下的时间更短,因此,除了金融相关岗位的基础知识外,理论学习时间应尽可能压缩,而腾出时间让位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2)学生特点:理论学习差,但实践能力强。考入高职高专的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一般普遍弱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但高职高专学生在动手能力、社交沟通等很多方面是具有优势的。如果能够通过学校教育,让他们把这种能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这样的课程体系才是我们所需要的。2.轻课堂、重实训。能力的培养光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而应在实践中获得。从硬件上说,金融专业实验室的设计、产学研单位的落实,都是金融专业学生能否得到有用、高效实训的重要保证。从实验室看,应尽可能把银行、证券的软件应用和工作技能的内容涵盖进去,让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充分的训练。另外,让学生在金融企业上岗锻炼也很重要。虽然由于金融企业的特殊性,可能不太愿意大规模地接受学生进场实习,但是,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地把握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讲座、课后辅导等多种方式,拓宽与这些企业的合作面,尽量为学生多创造一些机会。3.轻灌输、重参与。金融专业的课程技术性、技能性和实用性较强,对学生应该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一些高校的金融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讲解中,一般也是照本宣科,重点、难点和热点不突出,不注意知识的联贯性和内在联系,教学过程只是单向灌输,教学效果差。可见,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去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增加师生间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既可以教学相长,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项目设计的好坏,成为区别院校培养人才方案优劣的标准。如果能够在实训设计的环节,突出高职高专生动手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重点加以培养,就能使学生在就业时体现出差别化优势,从而更易得到社会认可。(三)金融课程综合化的具体安排根据教育部提出的“21世纪教改工程”的要求,当前高等教育的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设计出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1课程分布全面化。金融学课程的具体设置应分两个系列:一是专业课程,包括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国际金融学、保险学等为第一系列,而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为第二系列,属于相关职业拓展课程。前一个系列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金融基础知识,而后一个系列是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常可以安排一些用人单位最希望学生掌握的金融领域以外的其他科目,以便于学生累积实际工作中所需要的基本经验。这些课程又可划分为两大模块:一是专业通识必修课,包括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商业银行经营学等。这些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金融和相关科目的基础理论,为今后的实际运用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另一为专业方向选修课,自第二学期开始每学期安排一门进行学习,约16学分,主要根据当前学生最需要延伸的学科来设置,重点是强调应用性,可以由专业教师根据用人单位意见、学生兴趣、社会热点等因素来设置和调整。第一模块的课程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而第二模块的课程应根据趋势变化,积极予以调整。这种设置方式最能体现在专业课程设置中,稳定性和机动性的有效结合。2课程实践主导化。按照目前的安排,基本是每班每学期都有两周实训,一般安排在学院模拟实验室进行。应该说这两周时间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十分宝贵的。从点钞、计算等基本功到有价证券交易的操作,从银行软件到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的应用,都是安排在这两周内集中锻炼。但要在这样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平时课堂的准备和铺垫就非常重要了。考虑到实验室的利用问题,每门课程实践时间的安排都需要错开,有些基本技能类的,可以设置在学期初进行;有些实践是和相关课程的某一章节相衔接的,在时间上最好安排在该章节刚好讲授完毕时,还有些实践的内容是对相关课程的全面的掌握,那就需要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者下一学期开学初期。课程的设置应该是跟随着实践过程的安排而安排的。3.教学手段多样化。仅仅靠每学期两周的集中实训和半年的毕业实习来锻炼学生能力,显然是不够的。因此,如何把实践在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也需要好好研究。(1)强化实践教学。传统金融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叙述性内容多,决定了教学方法必然是“灌输型”的,而新型的金融课程体系强调实践应用和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精选国内外金融经典案例和现实生活中的金融事件,增加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通过创设科学、合理、新颖的情境来带动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2)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创新实际上就是教学媒体的现代化与多样化。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方向。不过,仅仅是利用PPT等方式进行的多媒体演示取代传统的理论教学,显然是落后了。如何让学生学会利用电脑及网络,进行经济分析、数据处理、业务操作、软件应用等金融行业需要经常运用的技能,才是今后教学手段突破的主要方向。在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应该是如何在模拟实验室安装合适的金融软件。软件的选用既应该让学生掌握基本功,又能够和目前广大金融企业实际利用的软件相接近,使学生从学校到企业的适应期大大缩短。如果能够从上述三大方面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相信据此设计出来的才是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合理高效的金融专业高职高专课程体系。参考文献:1吴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