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心得体会_第1页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_第2页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_第3页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_第4页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9读道德经心得体会学习道德经心得体会蔡国花学校组织大家学习了道德经,学完后心灵的触动是挺多的。我觉得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 ,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来理解。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系统地认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可能的。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逐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来世界的运行规律。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他的许多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的。例如“功成身退” “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基础。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 , “少私寡欲”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的看待得失,可以净化人的心灵。2 / 29以上是我对“道经”总的认识,下面就具体谈谈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的感悟认识。每个人都有私有欲,面对私欲,必须先自反自省,然后自清自虚,若能做到自知、自胜、知足,那么就可以算是得道。当社会需要用礼智维系的时候,虚伪巧诈也就慢慢的产生了,祸乱也跟着来了,自以为聪明的人,以智取巧,实在是愚昧的根源,因此我们应守质朴的大道,不要虚伪的巧智,取用道的精神,舍弃礼智的浮华。一切需自然而行,道的作用是柔弱谦下,天下万物是从有而产生的,而有却是从无产生而来的,无是道之体,有是道之用,人应无为、无事、无智、无知、无欲、无我、无私才能达到道德最高境界。随着科技的日益发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虚,人类的道德观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其中不乏有些人冲破道德的底线,追求权力,物质,金钱,荣誉。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在道德经这部圣典中找出答案,那就是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家庭中注重为人谦虚、心态平和、淡泊名利、时刻反省,尽职尽责!。3 / 29人生短暂,笑对人生也是过,心情烦躁也是过,我们何不在工作学习中端正心态呢?谦虚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的修养,并不是象人们所说的谦虚就是虚伪,我觉得谦虚有两层意思,谦是谦卑,是一种处事的修养,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虚就是虚心学习,使之更加完善,做得更好。当别人夸奖你时,你完全可以说声“谢谢” ,因为这是别人对你工作的肯定,你完全受得起,但并不是说你就此停滞不前了,还需要虚心求教,找出不足,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心态平和是安心工作之本,只有心境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会在社会中、生活中、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不仅如此,平和的心态还可以帮助处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使之变得融洽。观看道德经后,我觉得接受老子的思想是一种愉悦,是一种洗礼,是一种灵魂的滋养。现代社会的道德问题似乎已被人们淡忘了。中国以“礼仪之邦”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道德自应继承光大。而我们呢?我们应做些什么呢?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无为而治,任何时候做到宽容、向善、谦卑、知足常乐4 / 29读道德经心得今年暑假,我参加了传统教育讲座,并阅读了道德经这本书,对与老子阐述的思想已有了大概的了解,并有以下几点体会:一、 对道的理解和认识书中的第一章,老子就提出了“道”这个特有的名词,阐述了他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 ”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应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利用规律。 ”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二、无为的思想“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去干扰事物发展5 / 29的规律。老子在第二章首次提出无为的思想,并指出“是以圣人处无为只事,行不言之教” 。这里老子指出圣人要能够依照客观规律,处理事情要不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第三章进一步阐述无为,他既不讲人性恶,也不讲人性善,而说人本来是一张白纸,是纯洁质朴的。不要去贵难得之货,不去尚贤,不见可欲,保持人们的本性。三、 以无私来成就“自私”老子在第七章提出了“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我把这种无私精神理解为“不争而善胜” 。遇到事情退让无争,将自己置与度外,反而能保全身。这与第八章讲水的特性又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在第八章,老子用水来比喻人,来教导人。完善的人格要具备水的特性,要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力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夺名利,这就是老子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联系到现实生活,我们在集体工作时不要计较个人的得失,都一心为工作。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团队精神,正是团队成员的无私精神,才能成就我们的事业,我们个人的财富6 / 29也会增加,这不正是“以其无私成其私”吗?四、 修身正确的处世态度第九章,老子就讲了正确的处世态度是功成身退。不要富贵而骄,恃才傲物,锋芒毕露,要淡泊名利,这样才能功成身退。事物发展本来就是向着自己相反的一面,福祸相随,因此在这里奉劝大家见好就收,不要贪图名利,要收敛。第十章,也是讲的修身,这一段用了六句疑问,其实疑问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老子指出人们不管是形体还是精神,不管是主观努力还是客观实际,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样就必须做到心静,洗清杂念,懂得规律,加深自己的道德修养。第十六章,老子主要讲认识世界,当然也包括认识人生。其基本态度是“致虚” “守静” “归根” “复命” 。 “致虚极”是要人们排除一切物质的诱惑,回归到静的本性,这样才能认识道,而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忘了道。既然事物的发展是变化循环的,所以要不变以应万变,为了遵循这一静的原则,就不要轻举妄动,变革不如保守安全。把这一原则应用到生活方面,他认为无为就能不遇到危险。7 / 29这与我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我要怎么做?从一开始,我的生活就面临很多选择,在没有考虑清楚的时候,就去胡乱选择,导致事情的发展一步步到了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如果在一开始,就能静下心来仔细考虑,也许事情就不会到进退两难的地步。学习了道德经 ,能体会到的道理很多,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到生活和工作当中去。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老子的思想,而是希望通过他的思想去体会人生的道理,去正确的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多一分静气,真正能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 。学习论语 、 道德经心得体会(来自: 海达范文网:读道德经心得体会) 2016 级中医学经典班 学号 1110017 何子才通过阅读论语和道德经深刻体会其中的深奥学问,论语和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先哲智慧的结晶,其中深奥的学问,对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身养性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是“安身立命、治国、齐天下”的思想准则。从小的方面来说,二者皆是8 / 29一部指导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君子” 、如何处世的一部著作,从大的方面来说又是一部治国方略,如宋代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当然我们对于论语 、 道德经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有可能是我对于他们所讲的理论没有深刻的体会,有可能某些是自己的谬解,但是我们要看到他的积极意义,为我们所用,继承、创新、发展的看待问题,继承其思想精华。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政治、科学的集大成者,它的思想保罗万象,蕴藏着自然科学、人体科学等等,通过其教育使人回归自然,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安身立命、治国、齐天下。最终解决人的问题。“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道”是万物的本源、它无形无物,但是又真实存在,所以说“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讲出了什么是“道” ,这是古代哲学对自然,对世界最根本的认识,直到今天,我们对自然本源的探究还处在老子的认识基础之上, “道”就是构成万物的本源,是物质、精神的基础。“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9 / 29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 ” 美和恶、善和不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等等都是暂时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也就是说没有美也就没有恶,没有善就没有不善。所以看待问题我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不能绝对化,认为什么是绝对的美或者不美。道德经从探究万物的本源讲起,包罗万象,其内容有如何治国、如何选拔人才、如何识人、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修身养性等各个方面给我们以指导。论语是孔子的学生将孔子所讲、所说加以记载而成。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讲求“父母在、不远游”在论语中还有“学而优则仕”的观念。他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如何从政10 / 29的问题。孔子主张“礼治” 、 “德治” ,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干活。孔子对于礼的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孔子认为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通过学习道德经 、 论语领略中国两千年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老子、孔子的理论思想,为今天的我们,在做人、做事等方面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参悟老庄、孔孟之道。道德经读后感悟虽然只读到道德经的前二十章,但是对与老子的阐述的思想已有了大概的了解。根据我所读的前二十章,我的有以11 / 29下几点体会:一, 对道的理解和认识书中的第一章,是老子提出道这个特有的名词,这里阐述了老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 ”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 ”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第四章和第六章讲了道的形成和作用,指出道是无形的,但作用又是无穷的,道是万事万物的起始,并有“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作用;第十四章讲了道的形象,并用“夷,希,微”来表达。二, 无为的思想“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去干扰事物发展的规律。老子在第二章首次提出无为的思想,并指出“是12 / 29以圣人处无为只事,行不言之教” 。这里老子指出圣人要能够依照客观规律,处理事情是要去违背事物发展的本质。第三章进一步阐述无为,他既不讲人性恶,也不讲人性善,而说人本来是一张白纸,是纯洁质朴的。不要去贵难得之货,不去尚贤,不见可欲,保持人们的本性。从这里可以结合我们公司的发展情况,有很多时候,公司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遇到的困难是肯定有的,我们能怎么做呢?如果急功近利,反而会适得其反。就像公司的专户理财业务一样,如果在客户没有充分了解到公司的投资理念的话,就算通过我们的努力做成了专户,但是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亏损的情况下,那客户会选择不信任而终止合同。所以我们在专户理财的业务上,必须要遵循规律,必须要在客户充分理解并认可我们投资理念的情况下促成专户。这样才会促使客户长远的和我们合作下去。三, 以无私来成就“自私”老子在第七章提出了“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我把这种无私13 / 29精神理解为“不争而善胜” 。遇到事情退让无争,将自己置与度外,反而能保全身。这与第八章讲水的特性又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在第八章,老子用水来比喻人,来教导人。完善的人格要具备水的特性,要可以忍辱负重,任劳任怨,能尽力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不会与别人争夺名利,这就是老子的“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思想”联系到我们公司的情况,在本来优越的工作情况下,我们创造了这个公司。在公司处于危难之时,我们从来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都想将公司做起来。我们正是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所以我们信邦在一步步的发展,壮大。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团队精神,正是团队成员的无私精神,才能成就我们的公司,公司壮大了,我们个人的财富也会增加,这不正是“以其无私成其私”吗? 四, 修身正确的处世态度第九章,老子就讲了正确的处世态度是功成身退。不要富贵而骄,持才傲物,锋芒毕露。要淡泊名利和地位,才能14 / 29功成身退。事物发展本来就是向着自己相反的一面,福祸相随,因此在这里奉劝大家见好就收,不要贪图名利,要收敛。第十章,也是讲的修身,这一段用了六句疑问,其实疑问本身就是最好的答案,老子指出人们不管是形体还是精神,不管是主观努力还是客观实际,都不可能完全一致。这样就必须做到心静,洗清杂念,懂得规律,加深自己的道德修养。第十六章,老子主要讲认识世界,当然也包括认识人生。其基本态度是“致虚” “守静” “归根” “复命” 。 “致虚极”是要人们排除一切物质的诱惑,回归到静的本性,这样才能认识道,而不是为了争权夺利而忘了道。既然事物的发展是变化循环的,所以要不变以应万变,为了遵循这一静的原则,就不要轻举妄动,变革不如保守安全。把这一原则应用到生活方面,他认为无为就能不遇到危险。这与我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我要怎么做?从一开始,我的生活就面临很多选择,在没有考虑清楚的时候,就去胡乱选择,导致事情的发展一步步到了自己无法控制的地步。如果在一开始,就能静下心来仔细考虑,也许事情就不15 / 29会到进退两难的地步。学习了道德经前二十章,能体会到的道理很多,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到生活和工作当中去。老子思想所处的智慧高度和对自然的领悟及对人类社会关系的宏观视角。对事物发展的辩证和转化能给出融入自然规律的基本解剖。特别难能可贵的是能够独立地接近于自然。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老子的思想,而是希望通过他的思想去体会人生的道理,去正确的在面临人生选择的时候多一分静气,真正能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 。陈四化学 习 道 德 经 心 得悟 真 子一、方法论:象卦象、数数术、理道理、法方法、窍窍诀。 先天八卦:乾三连,坤六断;离中虚,坎中满;震仰盂,艮覆碗;兑上缺,巽下断16 / 29234 1 5 6 8 7从象、数、理、法、窍五元方法论入手学习。“象”者指参考先天八卦的卦象,用无极八卦、玄极八卦和元极八卦来修炼,一般用先天八卦,不用后天八卦,直入先天地修炼,后天八卦转先天八卦历经七次返还,直取先天八卦只用三次转换,数术规律上后天转先天历经七返九还,直用先天只需三转九还即可。“数”是指 0、1、2、3、4、5、6、7、8、9 等数术规律,把握无极图、河图和洛书的数术规律,通过修炼使人体之“无根树”复返“有根树” 、 “长青树” 、 “长生树” 。“理”的学习,就是要把握变易、简易、不易三个基本规律,也就是法身、报身、化身,按照一体二相三作用的原则,重在应用。道理或原理是虽然我们出生后,后天之脐17 / 29带已断,成为“无根树” ,但大道母亲与我们玄牝之子之脐带一直都未断。修行者只要连通玄牝与道母脐带,其方法和窍诀就在于重德为本这个总原则。“法”的学习,就是各种修行的方法。要没有宗教教派、宗派和门派之见,不分儒释道,广才儒释道,广泛学习,尽量地本着通宗、通教又通玄的原则去学习,否则就是自己限制自己,作茧自缚,违背大道的运行规律,因为一切都是道的化身,法法平等,无有高下。“窍”是指修炼的窍诀。道家修炼的窍诀就在道德经第六章、第三十八章和第六十七章。如果按照顿修顿悟与渐修渐悟两种分类看, 道德经的修炼是顿修顿悟, 德道经的修炼是渐修渐悟。如果按照佛家三转法轮诀来分类看,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非常道即相克之道、第六十七章常道即相生之道和第六章全真道即相和之道。如果按照道家传统分类看, 道德经第六章是全真道修炼的窍诀、第三十八章是北宗修炼的窍诀和第六十七章是南宗修炼的窍诀。二、本体论:18 / 29“道德经”三字即为体、相、用,又为法身、报身、化身。“道”为清净空灵之法身,故为体;“德”为正大光明之报身,故为相;“经”为大悲周遍之化身,故为用。 “道”为水, “德”为火, “经”为既济,作用、应用、使用,经验、经方、途径、窍诀。“道德经”本身即为本体,为一元统一之全真道、大圆满、如来禅,意为大道母亲孕育、化育、培育、养育、沐浴万千众生、万事万物和万灵万性之道子玄牝,修炼者只要重德为本,重视德性、德心、德行的锻炼、修炼、磨炼、锤炼、冶炼,大道母亲就通过、经过人体连通道母之天线、脐带-天门、百会或左右手劳宫或肚脐、命门或左右脚心涌泉甚或全身毛细孔,将道母之精血、营养、信息、物质和能量供给、供养、输送给道子玄牝,历经三转九还八十一变锻炼、修炼、历练、锤炼、冶炼,而成就佛之三身果位、道之仙道,从而回归无极先天大道。三、道家世界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者一元统一即全真道、大圆满、如来禅。二者非常道、常道。三者指修炼非常道或常道中的五行神丹、五行丹和三界丹之三种丹19 / 29法,从而实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实现“我命在我不在天” 。学习一分为三之思维体系,陶冶悟性之法,身国同治的三维统筹管理法,把握天人地三才之道。实现三回归二,二回归到一,从一元统一回归到道之本源,体证大道,成为道的化身,布道天下,德披众生。非常道和常道的修持都要遵循“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即修行中没有欲望时,即欲神被降伏,识神退位,元神当家作主,观察大道的运行规律中的微妙、玄妙、奇妙、神妙、真妙,即无为法或非常道的修持。有欲望时,有意识的进行观想、导引、呼吸、念咒、结手印,制服、克制自己的欲神、欲望、杂念、妄想、邪念、恶念,即有为法或常道的修持。我们这里所说的全真道和历史上的重阳真人的全真道不是同一个意思,全真道的修持方法是性命不二、性命全了、全真性命的修法,实际上就是道德心髓大圆满,与佛家密宗的大圆满、禅宗的如来禅即菩提心髓大圆满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基本上没有人讲过,但是修法一直在隐秘传承。全真道的修持是先道后德的修法,即先证悟大道后布德天下,引导众生回归大道,也就是禅宗如来禅和密宗大圆满要求的先成佛后度众生,儒家的先内圣后外王的修行20 / 29模式,也是顿悟顿修的方法,所以不是乘愿再来、根基不够、前几世没有积累的人无法修持。而常道和非常道都是先德后道的修持,通过不断的积累功德,在度化众生的同时实现度自己,就是佛家中的菩萨道的修持方法,是顿悟渐修的方法。重阳真人当年在传法时本来是要传全真道的,但是由于时机不成熟,所以就没有传,这也是为什么重阳真人仙逝后,全真教分成七个教派的原因之一。全真道的先道后德的修法由老子传给文始真人尹喜,现在的文始派中的修法“虚无丹法”就是由全真道先道后德的修法而来的。尹喜之后传给麻衣真人李和,麻衣真人李和传给希夷真人陈抟,陈抟传给火龙真人郑思远,火龙真人传给洞玄真人张三丰,张三丰传给圆真真人,圆真真人传给悟真子。这个传承也是隐仙派的传承,隐仙派之前一直都是隐秘的传承,此次应中华五千年的盛世机缘而得以将此道德经中全真道的修持方法公布于世。全真道的修持从小就要注意重德为本,重视德性、德心、德行的修炼,培养自己的涵养、不论动功的修持还是静功的修持,都要求不能观想、存思、祈祷、持咒、念经、导21 / 29引、意念、呼吸,而是当下安住,自动接受大道母亲的加功、加持、加被,在修炼过程中随时把握“知其雄,守其雌” “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随时处在“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的状态和境界之中,遵循“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的修炼之道,修炼时把握好“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 ,才能趋入无极。最后成就之后再布德天下时,才能做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22 / 29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四、全真道: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数术规律为 6:6,取卦成象为坎上坎下,符合“上善若水、上善治水、上善得水”之要求或大道运行之规律,即相和之道。第六章,6 为坎,为水,为大道,为母亲,即道母。六句话,6 为坎,为水,为玄牝,为子女,即玄牝。全真道修炼时持守大圆满入手修炼,见解上要恪守以本来清净的见解为师,做到不戒而戒。意为修行者我法母,我融入母亲怀抱胎胞,将自己的性体和命体非常和谐、和睦相处、不分彼此、不分先后地、全面主动、自动和安祥地融入大道,自己的性体和命体如同住胎之胎儿一样安住其中,自己的性体和命体非常和谐、和睦相处、不分彼此、不分先后地、全面主动、自动和安祥地接受大道母亲的重新孕育、化育、沐浴、养育、培育,母子或母女相和,不23 / 29会出现因相克过盛而导致相乘,也不会出现因相生过亢而导致相冲。母子或母女平安,培育子女之母亲也要符合道母应有之礼、义、仁、智、信之五样美德,投胎转世之子女也应有礼、义、仁、智、信之五德,子女及母亲均在大道母亲面前不能有狂、僭、豫、急、蒙五咎、名利食色睡五盖以及贪欲、嗔恨、愚痴、嫉妒和傲慢五毒烦恼,否则子盗母气,子女冲母亲、克母亲。大道比喻为天,后天之母亲及人比喻为人,人不能去克天,人只能与天相应,顺应天道,顺应大道运行之规律,否则“天生天杀” ,遭受“天谴” ,如此修行符合天人合一之道,作为子女在道母孕育下,学习“绵绵相续,胎息不断” ,就能连通天地,万物及道母从脐带就能在道母亲重新孕育、培育、化育、养育、沐浴下实现神仙栽接、生命再造,成就一气真神,成为“道”的化身,从而不仅实现健康长寿,长生不死,而且布道天下,德披天下,甚至替天行道,惩恶扬善。1.浴神不死,2.是谓玄牝。谷神不死,是谓玄牝。3. 玄牝之门,4.是谓天地根。24 / 29根源、总枢纽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重德为本之门径 连通天地万物、大道之母的天线、脐带5. 绵绵若存,6.用之不殣。绵绵相续,如同真人本来清净、存在,这样喂养下去,胎儿不死。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绵绵不断,安住胎息,若存若亡,保障自己长久生存。6 水 大道、道母、道生25 / 29生5 经 木火 德 风、呼吸、行胎息 符合道、德、经之道全真道者,通过大道先天之母孕育、培育、养育、化育、沐浴道子玄牝,道子玄牝行胎息之法,自动接受道母精血、营养、物质、信息、能量源源不断地供给、供养、输送,同时激发后天肉体之神体及形体,全真性体、命体,全面激活性命不二、本来存在、本来清净的真人。修炼时严格按照无极八卦图修炼之窍诀来修炼,全真道道的修炼与佛家三转法轮所要求的“调伏自心”以及密宗大圆满次第的修炼实际上是不相违背的,此等修炼之道为全真道,符合“道德经”之本义、原旨,从而真正实现当下成就道之法身、德之报身、经之化身,是真成就、假成就,需要到人世间来检验、考验、考察自己。在先成仙、先成道后度众生中,历经三灾九劫八十一难,道心不退转,成为“道德26 / 29经”之化身,真实地证悟道德心髓大圆满,是为全真道之精义也。五、非常道: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肝心 阳神 圣神 仁礼倒 克克水火既济克 倒克 肾 道非常道为相克之道,从心入手修炼,持守戒律入手修炼,见解上要恪守以戒律为师,视戒如眼,修行者一定要主动克制自己后天的欲念、妄念、杂念、邪念、恶念甚至魔念,27 / 29否则就违背大自然即大道运行的规律,最终必然要被大道所克制、克伐、遣伐,非常道的修炼与佛家初转法轮所要求的“诸恶莫作”以及密宗生起次第的修炼实际上是不相违背的。修行者如果能够主动克制自己后天的欲念、妄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