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示范基地”实施方案-10-21_第1页
山东示范基地”实施方案-10-21_第2页
山东示范基地”实施方案-10-21_第3页
山东示范基地”实施方案-10-21_第4页
山东示范基地”实施方案-10-2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实证研究课题理论拟在山东选点实践示范的执行方案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农村工作委员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实证研究课题筹备组二九年十月目录一、课题立项背景1二、理论研究方向1三、课题研究的组织模式2四、理论实证研究的实施路线21、强化与完善政府指导推动功能,奠定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32、规范与完善市场化发展措施,建立县域统筹发展长效机制43、构建现代化投融资体系,破解长期制约“三农”发展难题64、理论结合实践、成果结合示范,统筹规划利用农村资源85、落实配套支撑条件,保障课题成果实践示范的顺利推进9五、实践示范的组织执行措施111、组织实施步骤122、已有工作基础133、山东试点执行方案15附1、表一中国新农村科技富民()示范基地筹建工作三落实流程表;2、图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实证研究课题组织实施总图;3、图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实证研究课题组织管理系统图;4、图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实证研究课题实证研究系统图;5、图四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实证研究课题实践示范系统图6、图五中国新农村科技富民()示范基地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管理机构图;7、图六中国新农村科技富民()示范基地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机构图;8、图七中国新农村科技富民()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实证研究课题理论拟在山东选点实践示范的执行方案一、课题立项背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原则,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总结农村改革发展三十多年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汇集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学者,采取“理论结合实际、成果结合示范、推广结合应用”的实证研究路线,设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实证研究课题(以下称课题),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建立城乡一体化体制模式,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案措施,寻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课题研究搭建国家层面的理论整合研究平台,对党和国家多年来研究解决“三农”问题的宏观理论、政策和取得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研究,力求创新,形成一套针对性强、涵盖面广、能够指导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创新体系。二、理论研究方向在开展课题实证研究过程中,旨在破解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推进课题成果实践示范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优化成果,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现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立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在课题成果推广应用过程中,将党和国家的支农强农政策落实到基层,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农业效益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推动各级人大机关的立法创新,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法治环境。三、课题研究的组织模式课题实证研究由中央党校立题,委托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以下称基金会)和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农村工作委员会(以下称农工委)组织实施(详见图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实证研究课题组织实施总图)。“基金会”和“农工委”以课题研究为纽带,聚集国家部(委、办、局)的涉农业务部门、各省(市、自治区)负责新农村建设部门、共同派员组成课题研究组织委员会(以下称课题组委会),汇集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采取“理论结合实际、成果结合示范、推广结合应用”的实证研究路线,搭建新农村建设理论整体研究平台,组织有关单位和相关专家进行理论研讨、选题立项、实地考察、选点示范和实践示范成果的评审、验收工作等组织管理工作。(详见图二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实证研究课题组织管理系统图)。四、理论实证研究的实施路线“课题组委会”下设秘书处、实证研究组、实践示范组,由秘书处负责组织课题的实证研究和实践示范工作;实证研究组承担课题理论实证研究任务;实践示范组承担课题成果实践示范任务(详见图三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实证研究课题实证研究系统图),课题研究设立五个子课题、十五个分课题,在分课题下,结合全国不同区域的特点,设立若干个实践示范专题。子课题一强化与完善政府指导推动功能,奠定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重点研究各级政府执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创新措施、组织实施的创新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创新机制,着重探索如何推进“行政资源整合”,提高各级政府的政策执行力;重点研究社会化合作式服务标准体系的建立,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业务职能,聚合社会能量、优化资源配置,推进“社会资源整合”,强化社会化合作的服务职能;重点研究农村存量资产的资本化利用和市场运营管理模式,培育农村资本信用基础,着重实施农村“存量资产整合”建立农村自我发展的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制度创新。分课题一整合行政资源,完善社会化服务功能重点研究针对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各级政府执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创新措施、政府间合作执行政策的有效途径、强化政府职能与市场功能联动的执政效果,构建政府政策引导、市场功能跟进、跨行业合作、社会化服务新体制;重点研究基层政府职能定位服务功能,建立分类施政服务标准,完善基层政府施政业务的标准化服务和规范化执行措施,提高行政资源共享发挥的社会效益;重点研究推进基层政治体制改革,通过县、省、国家人大分级立法,保护标准施政服务成果,减少行政能量消耗,提高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施政水平。分课题二、整合社会资源,畅通市场化运行渠道重点研究如何推进社会资源整合,建立社会化合作式服务标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业务职能,聚合社会能量、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社会化合作的服务职能;重点研究涉农业务的市场需求,探索社会资源综合利用、科学开发、循环使用效率,疏通城乡之间的市场化运行渠道,打破行业的无形壁垒,吸引多元素资源向农村流动;重点研究农村吸纳社会资源的功能,提高城市能量资源辐射农村的作用,培育“以城带乡”的拉动作用,促进农业发展的科技进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提高农民持续增收的生存质量。分课题三、整合存量资产,奠定资本化信用基础重点研究农村存量资产的利用现状,如何整合农村存量资产进行资本化利用、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创新,构建农村承包土地、建设用地、自有资产的资本化利用实现方式;重点研究推进农村集约化建设,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施“农业工业化”发展“产权农业、设施农业、标准农业、加工农业”的有效途径;重点研究区域存量资产分类评估定价、评级授信,制定托管经营的利用措施,建立政策引导、市场运营标准和管理规范,构建县域资本信用体系,奠定农村资本信用基础,提高农村存量资产的社会利用价值,促进农村产权分配制度深化改革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子课题二规范与完善市场化发展措施,建立县域统筹发展长效机制重点研究城乡科教资源配置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深化科教领域的体制改革与科研机制创新,探索城市科教资源向农村流转的市场化途径,如何运用市场手段“统筹城乡科教资源”,建立市场化运作方式;重点研究村镇集约化建设,推进农村土地股权化流转、资本化利用,培育农村资本信用基础,建立农村物产“资本化利用机制”,强化社会化合作服务手段,构建适应农村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重点研究以“资本信用额度”交易为特征的营商环境和市场条件,完善社会综合服务功能,健全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的市场规则,促进市场发育和公平竞争,消除城乡之间的市场隔阂与行政壁垒,建立“资本信用交易机制”,优化配置资本、信息、市场等要素资源,培育“以科促农、以资助农、以工推农、以商富农、以保安农”的区域发展新机制,分课题一、统筹城乡科教资源,构建农村智力支撑体系重点分析当前国家科教服务与农村技能培训之间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将城市的科教资源与农村的科技需求相结合,引导国家院校的科研教学项目立项(立题),与开发农村特色资源、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用适应农村发展的实用技术,为农村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统筹城乡科教资源”;重点研究深化科教领域的体制改革与科研机制创新,统筹城乡科教资源,完善科学研究和职业教育产业化实施的标准与规范,建立城市科教资源向农村流转的产业化发展途径;重点研究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相结合,科技成果示范与应用推广相结合,提高农村适用技术研发水平与成果转化效率,为农村持续发展构建智力支撑体系,实现“以科促农”的发展目的。分课题二、建立物权资本化利用机制,培育农村资本信用基础重点研究区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整合农村存量资产,建立农村土地股权化流转、资本化利用和农民物权市场化运营的有效途径,完善农村土地和农民物权资本化利用机制和可执行措施;重点研究农村资源与物产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收益权的分类评价标准,建立物权的市场运营操作规范,提升物权的使用价值和增值水平,培育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资本信用体系;重点研究在课题理论的实践示范过程中,进一步理顺农村物权关系,完善各类物权的融资功能,提高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的积极性,依法保护农民、投资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健全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的市场运营规则,完善物权评价体系,培育农村资本信用基础。分课题三、统筹发展城乡流通体系,建立资本信用交易机制重点研究农村在生产经营交易中资金流与物流的现状,分析如何消除城乡之间的行政壁垒与市场隔阂,实现社会资本、信息、市场等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如何健全与完善农村的社会服务功能,建立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商贸物流体系;重点研究企业“会计记帐社会化、资金理财专业化、资产管理市场化”外包服务机制的建立,强化社会化合作服务手段,完善社会综合服务功能,探索以“资本信用额度”交易为特征的营商环境和市场条件,建立资本信用交易机制;重点研究在课题理论成果实践示范过程中,制定市场服务标准和运营规范,建立市场服务功能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途径,推动城乡之间的资源共享,有效发挥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持续增强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实现“以商富农”的发展目的。子课题三构建现代化投融资体系,破解长期制约“三农”发展难题重点研究分析农村发展缺少资金的深层问题,建立支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金融创新体制”,构建新型支农构架,加快确立满足城乡统筹发展的投融资条件;重点研究高效运营的“金融创新机制”,建立社会化合作模式,开发符合农村发展特点的金融服务工具,构建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重点研究区域“农业土地收益权、农村生物资源收益权、农民房地产收益权”的股权化流转、资本化利用,培育农村资本信用基础,开发面向农村的“金融创新产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培育造血功能,提高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分课题一、创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制,引导社会资金的投资方向重点研究当前城乡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农村发展缺少资金的深层次原因,探索如何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资金瓶颈,建立支撑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金融“体制创新”;重点研究加快确立满足城乡统筹发展的投融资条件,解决城乡金融服务业的体制性矛盾;探索金融服务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培育功能完善的农村新型金融服务组织;重点研究促进城市金融资源向农村流动,增强社会资金支农的辐射力,提高新型金融组织服务农村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为满足“三农”的投资需求奠定基础。分课题二、创新城乡金融服务机制,实现投融资的高效运营重点研究当前各类金融组织的运营机理与服务功能,分析城乡现有金融机构在业务运营中存在的缺陷,如何建立高效运营的金融“机制创新”,促进城乡之间的资源共享与社会化合作;重点研究解决农村信用基础薄弱、信贷渠道狭窄、缺少发展资金等难题,构建适应农村发展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以城带乡”的服务机制;重点研究创新金融组织的运作方式,为金融服务机构在农村搭建一个高效运营、优质服务的业务平台,提高农村投融资活动的整体效率,强化金融机构与非金融组织、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建立社会化、合作式服务的行业新标准、新规范,构建社会资金积极投入、安全退出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分课题三、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广泛拉动社会投资重点研究当前城乡金融产品对农村需求的适用性,如何开发面向农村服务的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适应农村资源条件和资产构成特点的新型金融工具,建立高效利用农村资源及存量资产的金融服务手段,使农村资源和资产实现资本化利用;重点研究使用新型金融工具来实现社会资金与农村信用资本的有效对接,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培育造血功能,提高农村既有条件下的融资能力;重点研究为金融产品赋予“引擎”和“杠杆”功能,利用资本信用广泛汇集社会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充分释放农村发展潜力,提高农村自我发展的投融资能力,实现“以资助农”的发展目的。子课题四理论结合实践、成果结合示范,统筹规划利用农村资源重点实践多年来党的农村政策,在不同区域的执行情况及其适应性,寻求课题理论成果转化应用的最佳方式,针对区域特点,理论成果结合实践,分类指导“制度创新”;重点实践科研成果转化的区域定点示范标准,确立科研成果转化的指导原则,加快建立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投融资机制”,制定适应农村发展的成果转化标准,选择适应农村发展的科研成果进行示范,因地制宜提升效益;重点实践农村各类可利用资源进行分区分类考察调研,制定分类分期定项开发利用标准,编制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调整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结构,实施“农业工业化”,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分课题一、理论成果结合实践,分类指导制度创新重点实践多年来党的农村政策,在不同区域的执行情况及其适应性,寻求理论成果转化应用的最佳方式,针对区域特点,如何分类指导各级政府与人大机关的政策创新、立法创新、执行措施创新,探索理论成果走向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重点实践提高理论成果的使用价值,增强制度创新力、实效性,充分发挥各项理论成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分类指导作用,使党和国家的宏观理论、政策,在指导基层工作中具体化作用的针对性,消除片面性与空泛性,避免形式主义,预防教条主义,增强创新制度的实效性,实现配套制度保障力的最大化;重点实践理论成果转化应用与社会效益结合,成果应用与适应区域文化、民俗、历史传统等社会条件结合的组织实施模式,建立社会化合作服务新体制、新机制、新标准、新规范,探索一条符合国情、地情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新途径,全面指导新农村建设制度创新。分课题二、科研成果结合示范,因地制宜提升效益重点实践科研成果示范要与区域农民新城建设、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选择适应农村发展的成熟技术,结合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产业化示范,通过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科技经济的发展;重点实践确立以实施“科技农业、产权农业、设施农业、标准农业、加工农业”为主推进农业工业化发展;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发展“新型建材、地产建筑、生态环保、新型能源”等工业产业;建设区域“农民新城”完善使用功能,发展“科技教育、医疗保健、文化娱乐、信息传媒、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产业;重点实践科研成果产业化示范与区域资源再生、人口发展状况、生态环境等自然条件结合的组织实施措施,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因地制宜的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以工推农”的发展目的。分课题三、统筹规划利用农村资源,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重点实践农村各类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标准的建立,按照“统筹开发、科学布局、合理使用、循环发展”的规划原则,对农村各类可利用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分析评价、分区分类确定使用标准;重点实践制定区域土地(承包地和宅基地)资源分类评价使用标准、县域生物资源(林果、山水等)分类评价利用标准、辖区矿产资源科学开发综合利用标准、村镇集约化建设规划标准(以下统称标准);重点实践依据“标准”统筹编制“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村镇集约化建设规划”(以下统称规划),按照“规划”科学开发利用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子课题五落实配套支撑条件,保障课题成果实践示范的顺利推进重点实践目前农村改革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落实农村土地股权化流转、资本化利用的“先行先试政策”,推进“科技农业、产权农业、设施农业、标准农业、加工农业”发展体系的建立,确保支撑农业发展的各项科研成果,能在不同区域进行转化和推广应用;重点实践如何解决目前财政支农投资、金融企业服务存在的问题,如何建立和使用农村的资本信用功能,拉动社会资金跟进的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新机制,构建农村发展“自我投入、自我约束、自我建设、自我完善”的新体制;重点实践确定各级政府组织管理职责和社会服务职能的业务关系,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消除各种制约因素,使各级政府上下一致,努力营造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强“党的统领作用”,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强化地方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度与社团组织的社会职能服务质量,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实现全局工作的协调统一,全面推进课题成果的实践示范,加快实现农村居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分课题一、落实先行先试政策,总结完善成果、扩大示范辐射重点实践开展课题成果区域示范的先决政策条件,明确各级政府给予“先行先试”的政策范围,分析政府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的保障措施,探索课题成果由县域实践示范到区域推广应用的政策创新途径,搭建课题成果实践示范的政策支撑平台;重点实践明确政府行为的出发点与着力点,为课题成果的不断优化创造条件,培育适宜的政策环境,按照“实践、总结、再实践”的推进路线,持续完善各项课题成果的示范任务;重点实践切实保障课题成果在示范中的推广应用效果,克服现行政策中与课题创新理论不相适应的制约因素,紧密结合区域农村的发展实际,为不同区域新农村建设创立新的政策、标准和规范体系,加快政策与立法创新,为理论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保障条件。分课题二、强化党的统领作用,健全组织管理体系重点实践如何改进和加强党的领导,为课题实证研究工作的组织管理创造支撑条件,研究如何加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地位,强化党中央对全局工作的统领作用;重点实践如何理顺组织关系,保障各项工作管理有序和顺利实施,健全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层次隶属关系,提高组织绩效,增进党和政府的凝聚力,确立与课题实证研究内在要求相适应的组织管理架构,为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组织保证;重点实践建立一个上下贯通、协调有力、相互联动、管理顺畅的组织体系,明确各层次、各组织单元的权力与义务,理顺课题组委会、各级党委、政府、示范基地管委会等不同组织之间关系,提高课题研究水平与实践示范效果。分课题三、创新支农投资模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重点实践当前支农资金的管理使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探索财政支农资金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分析课题成果定向示范的配套资金条件,研究财政种子资金引导市场跟进的有效途径,合理确定财政匹配资金的投入方式;重点实践通过创造财政支撑条件,加快支农投资机制创新,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畅通支农投资渠道,减少支农投资的中间环节与运行成本,从根本上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在课题成果实践示范的同时,建立一套科学的支农投资运营模式;重点实践培育统筹使用、一步到位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使支农资金通过市场得以放大,发挥“以一当十”的支农引导作用,实现惠农强农的预期效果。五、实践示范的组织执行措施课题的理论实践示范工作,由“农工委”会同组委会秘书处组织实施,拟在全国每个省(市、自治区)设立办事处,与各省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进行业务对接,共同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区域,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区域“新农村科技富民示范基地”(以下称富民基地),搭建课题理论整体实践示范平台,成立“富民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称基地管委会),由“基地管委会”按照课题组委会立项的实践示范专题组织实施(详见图四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实证研究课题实践示范系统图)。一组织实施步骤课题成果的实践示范工作分为三步进行,共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全国区域性实践示范任务。第一步拟从2009年11月份开始筹备,先选择山东省作试点,全面推进课题理论成果的实践和科研配套项目的示范,理论通过实践、总结经验、完善成果、再进行全国区域实践应用;科研配套项目通过产业化示范,完善建设、建立标准、指导规范再进行全国区域性推广;第二步拟从2010年10月开始,拟分三批选点,每批选10个省(市、自治区)示范,在2012年完成全国定点,拟在2015年完成课题成果的全国定点示范,课题理论研究部分通过验收结题,编写课题研究成果的总结报告;第三步拟从2016年1月开始,通过各省“富民基地”将成熟的研究成果向全国推广应用,拟在2020年之前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标准、规范的分类、分级汇编工作,分别制作成指导县域、省域、国家经济社会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工作软件,为各级政府提高施政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标准依据;为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服务业务,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标准依据;为各类企业科学发展、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供标准依据。二已有工作基础“农工委”主任高文利同志在“九五”、“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分别参与和承担住宅产业化建设、中国小城镇建设、中国小城镇发展产业基础研究、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村镇现代化建设等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参与课题组部分研究项目的示范,承担了配套科技项目的研发工作。在此期间汇集了多部门、多学科的专家、科研人员、企业家,利用高科技手段,先后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研发出“五大类”新技术体系;利用再生资源“工业矿渣、农作物秸秆、石化废液、盐化苦卤、废纤维、龙须草”等为原材料,开发出“七个系列”的新设备、新成品;1、“五大类产业”新技术体系(1)“三安农业系列标准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含200多个世界农业最高标准,被全国近20个省、市、区推广应用);(2)“生态节能建筑标准技术体系”(含“钢结构复合三板住宅标准”、“太阳能住宅标准”体系,已经在全国推广应用);(3)“能源环保新技术系列标准体系”(含再生能源、新能源和再生资源、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等处理再利用技术标准);(4)“高强耐热纳米超导玻璃系列产品标准技术体系”(该技术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生产,正在组织各项技术标准的汇编工作);(5)“超强吸水材料保水、保肥、治沙标准技术体系”(该技术已经完成了试用、正在组织各项技术标准的汇编工作)。2、“七个系列”再生资源产业(1)利用粉煤灰、矿山废渣等,生产“轻体保温节能装饰墙体”技术与成套生产设备、产品(被列为国家863计划,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已在市场推广应用);(2)利用农作物秸秆,“高效快速清洁制浆法生产优质造纸草浆”技术与成套生产设备、产品(被列为国家重点新成品,已经工业化生产);(3)利用再生材料,生产“高效治污絮凝脱色净水剂”技术与成套设备和系列新产品(被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已在市场推广应用);(4)利用石化废液,生产“民用燃气及精细化工产品”技术与成套设备和系列新产品(国家新型、发明专利,已经完成工业化生产,产品已在市场推广应用);(5)利用盐化苦卤,生产“海洋化工系列产品”技术与成套设备和系列新产品(国家新型、发明专利,已经完成工业化试生产);(6)利用纺织废纤维,生产“纤维复合保温材料”成套技术、设备和系列产品(国家发明专利,已经完成工业化试生产);(7)利用山野龙须草,“生产高性能纤维新材料”成套技术、设备和系列新产品(国家发明专利,已经完成工业化试生产);3、前期工作经验总结(1)1997年2000年住宅产业化建设课题组(七部委组成),在全国推进建筑四新(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三节(节能、节地、节材)一保(保护生态)一治(治理污染)的科技示范工程项目,以山东为起步,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边示范,边应用、边推广”的组织实施模式,取得成果已经在全国推广应用;(2)1998年2001年课题组在全国推进“村镇政务公开”的研究与试点示范;在大中城市周边的村镇,发展“旅游休闲农业”的研究与试点示范。并以广东省为课题研究、试点、示范起步区,分别依托南海市开展“村镇政务公开”的研究,依托高要市开展“旅游休闲农业”的研究,取得成果向全国推广(2001年9月由国务院在广州召开全国村镇城市化建设研讨会,总结推广了该研究成果);(3)2000年2005年中国小城镇建设课题组(2004年改为六部委组成),以推进农村城市化建设为载体,重点研究农民承包土地流转,推进“农业工业化发展”(公司农业、产权农业、设施农业、标准农业、加工农业、科技农业)的研究。在成都实施“农民承包土地股权化流转”试点示范;在天津推进“农民宅基地换房”的试点示范(成果已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推广);(4)2003年2006年中国小城镇发展产业基础研究课题组,推进农村“存量资产资本化整合利用,培育区域资本信用基础”的研究与试点示范,对农村“农民住房产权、承包土地受益权、承包山林受益权”实施分区、分类制定产权、受益权的标准,分别按标准将产权、受益权进行评估作价,确认为有价资产,将确认资产以一个村(合作社、乡镇、企业)为载体整合成可利用的资本,由农村信用社或银行按可利用资本的比例,给予村(合作社、乡镇、企业)贷款额度的受信,再由村(合作社、乡镇、企业)组织农民按需贷款和按期偿还,并分别在山东和浙江进行了试点示范(浙江已经在2009年四月向全省推广,整合确认了13000亿元人民币的受信资产,包括土地受益权和山林受益权)。(5)2004年2007年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促进村镇现代化建设课题组,设立“企业经营业务外包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课题。重点研究建立“企业三分三化经营管理制度”(内容详见中国新农村科技富民计划实施纲要)和“社会化合作服务标准体系”、“资本信用额度交易结算标准体系”建设。并将研究成果分别在东北和山东,选择相关金融企业合作进行了试点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研究成果2007年,已被中国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在业内列为推广服务项目)。三山东试点执行方案课题的实践示范研究,要本着“三个结合”的原则执行,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选点,要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规划和拟建基础设施项目(能源、交通、水利等)相结合;理论成果实践选题立题,要与区域民族文化、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相结合;科研成果示范选项立项,要与开发利用当地资源、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相结合。采取“统筹规划、分项实施、滚动投入、逐步发展”指导方针,在课题理论实践示范的同时,全面推进区域“三个整合”(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存量资产)与新农村建设制度创新。1、试点执行措施推进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示范工作,本着“政府行为推动、市场行为实施”和“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发动农民整体参与”的执行原则,按照“理论结合实践、成果结合示范、推广结合应用”的执行措施,将山东省划分为鲁东、鲁南、鲁西、鲁北、鲁中五个示范区,在每个示范区各选一个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县(市、区)合作。以理论成果实践为纽带,集聚社会多学科专家、学者和科研人员,依托“政府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称办公室),共同组成“理论成果实践专题工作组”(以下称专题组);以科研成果示范为纽带,汇集多个行业的企业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依托“区域新农村科技富民示范基地管委会”(以下称管委会),共同组成“科研成果示范专项工作组”(以下称专项组);再由“基金会”、“农工委”会同“办公室”和“管委会”与试点区农民,共同搭建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示范平台,通过实施课题成果的实践示范,推进区域新农村建设。(1)鲁东地区(含烟台、威海、青岛、日照)在该地区推进成果实践示范选项定点,要与国家和山东省规划的“渤海湾桥隧建设工程”、“胶东半岛城际间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胶莱河梳通建设工程”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发展项目相结合。拟在该地区选择分别建设“科技文化旅游产业园”、“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项目。(2)鲁南地区(临沂、枣庄、菏泽)在该地区推进成果实践示范选项定点,要与“鲁西南煤层气、天然气资源开发”、“煤化工基地建设、建筑材料基地建设、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和“微山湖、沂蒙山区特色资源开发”等产业项目相结合。拟在该地区选择分别建设“鲁南新型建材产业园”、“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园”、“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3)鲁西地区(济宁、聊城、德州)在该地区推进成果实践示范选项定点,要与“儒家文化教育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农业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展区域特色资源产业”相结合。拟在该地区选择分别建设“科技文化旅游产业园”、“农业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园”、“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4)鲁北地区(滨州、东营、潍坊)在该地区推进成果实践示范选项定点,要与“中国石油基地建设”、“黄河口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化工科研基地建设”和“堋云土资源利用、峡山湖资源开发建设”相结合。拟依托潍坊市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建设“山东新农村科技富民示范基地”,在利津县刁口乡选择利用环渤海地区的再生资源,建设“七个系列工业产业基地”(详见“已有工作基础”2),在寿光建设“北方有机蔬菜科技研发加工基地”。(5)鲁中地区(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在该地区推进成果实践示范选项定点,要与“山东钢铁基地建设”、“淄博陶瓷基地建设”和发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信息传媒、商贸物流”等产业相结合。拟依托莱钢集团莱芜矿业有限公司,建设“全国新型保温轻体建筑材料研发基地”;依托山东泰安金山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建设“全国再生材料综合利用研发基地”;依托山东高端科技工程研究院,建设“全国高强吸水新材料及系列产品研发基地”;依托山东高端职业培训学院,建设“全国技能教育培训产业示范基地”;依托山东高端经济管理学院,建设培育“全国新农村建设经验管理人才基地”。2、三落实工作方案(1)组织机构落实“基金会”会同“课题组委会秘书处”,依托“农工委”在山东省设立办事处(以下称山东办事处),其职能业务与“山东省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称省农办)进行对接,共同选择相关专家组成课题“理论成果实践专家组”、“科研成果示范专家组(以下称专家组);由“山东办事处”会同“建设办”与“专家组”,协助“农工委”和“课题组委会秘书处”在山东省选择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县(市、区)政府合作(以下称县政府),选点建设区域“富民基地”,落实课题“理论成果实践”和“科研成果示范”任务;“农工委”会同“山东办事处”和“专家组”与“县政府”合作,共同设立“富民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称管委会),其职能业务与“县政府”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称县农办)进行对接,由“管委会”负责执行课题“理论成果实践”、“科研成果示范”和“富民基地”建设实施工作。(2)任务目标落实“基金会”、“农工委”会同“课题组委会秘书处”组织课题研究专家,编制“十年研究目标”、制定“五年工作规划”、落实“三年实施计划”;“农工委”、“山东办事处”会同“省农办”与“县农办”,共同组织“专家组”和“管委会”编制“五年实施方案”、制定“三年执行计划”、落实“一年完成指标”;“管委会”、“县农办”会同承担“理论成果实践”专题项目的专家和单位与承担“科研成果示范”专题项目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共同编制“三年完成计划”、制定“一年执行措施”、落实“季度完成标准”;“管委会”各职能部门分别会同承担单位和企业,编制“月、周、日”保障完成任务进程表、制定岗位考核标准、落实岗位责任制。(3)执行措施落实“农工委”会同合作银行,依托“管委会”设立“富民基地经营理财结算服务中心”,负责投资管理、经营理财、监管结算等服务性职能业务;“县政府”依托“管委会”成立“富民基地行政综合事务服务中心”,负责行政管理、注册登记、选题立项等行政审批业务;“农工委”授权“农发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农发公司),会同地方政府资产管理公司,共同成立“资产托管经营服务中心”,负责资产经营、代储管理、投资咨询等相关服务业务;“管委会”按照“三分三化”经营管理模式,将企业领导的财务管理权,与企业会计、出纳的工作职权从隶属关系上“分开”。将企业的资本金帐户设在银行营业部,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管理,只收款不对外支款,经营帐户设在“富民基地”投资理财经营服务中心,由企业经理(厂长)管理,只支款不收款,按资金使用计划对外支付生产和非生产所需资金,使企业的资本金帐户和经营帐户“分开”。将企业固定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使用权“分开”,实现会计记账“社会化”,资金管理“专业化”,资产经营“市场化”。3、区域“富民基地”建设筹建提纲建设“富民基地”是为课题理论成果实践、科研成果示范,搭建的区域实践示范平台,属全国新农村建设区域示范项目,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在实际执行中难免遇到一些具体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积极配合、加强沟通,拟通过“富民基地”建设总结经验、完善理论,会同地方政府组织多方力量参与,共同完成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示范任务;“富民基地”建设规划,按照中国新农村科技富民计划实施纲要的要求,本着“政府行为推动、市场行为实施”和“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发动农民整体参与”的指导原则,推进课题研究成果的整体实践示范。将县(市、区)规划为一个“农民新城”区和三个(“现代服务产业园”、“农业科技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经济园区(以下称一城三园),统筹建设区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示范样板;统筹规划建设“一城三园”项目,是课题研究成果在区域整体实践示范的整体,以“政府行为推动”实施“三个整合”(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存量资产);以“市场行为实施”设立“投资基金”推进土地“股权化流转、资本化利用”,培育农村资本信用基础,建立市场化、规范化信用担保投融资机制;利用“投资基金”的集聚功能汇集社会资金,拓展金融服务产品来“调动社会力量支持”新农村建设;以村(社区)镇(街道)为单位,用土地收益权参股来“发动农民整体参与”,推进农业工业化发展,加快实施“产权农业、设施农业、标准农业、加工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建立“以科促农、以资助农、以工推农、以商富农、以保安农”的新农村发展长效机制;编制“富民基地”筹建实施提纲(以下称实施提纲),是做好“富民基地”筹建实施工作指导性文件,我们力图有重点地将其表述清楚。首先,将“富民基地”筹建工作分为三个阶段编制“实施提纲”,计划在2010年6月前完成,第一阶段工作完成时间为2009年12月31日;第二阶段工作完成时间为2010年2月28日;第三阶段工作完成时间为2010年5月31日。这样既量化了工作任务,又设定了完成时间,便于筹建工作有条不紊的按“实施提纲”执行。本着长计划、短安排的指导思想,编制了富民基地筹建工作三落实流程表和富民基地筹建组织系统图,确定了三个阶段“组织机构、任务目标、执行措施”的落实,筹建期间设置的临时性部门与岗位,需要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加强沟通,做好衔接工作,分项确定的任务目标和完善执行措施,在筹建期间很难做到每人一岗,各个部门要从各阶段实际工作需求出发,采取一人多职的形式,做到不缺项、不漏岗,并根据每个阶段发展的工作需要,适时调整职能部门与岗位设置,保障“富民基地”筹建工作能顺利组织实施。(1)组建“富民基地”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农工委”会同课题研究专家,与县(市、区)政府共同派员成立“富民基地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称领导小组,详见图五中国新农村科技富民示范基地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管理机构图,负责第一阶段工作任务,要求在2009年12月31日前结束。领导小组专家顾问成员待定领导小组成员待定工作职责组织专家考察调研、选项立题,确定辖区拟建项目;制订富民基地筹建工作计划,编制富民基地发展规划提纲,确定富民基地首期建设项目。职能部门综合管理部职能组织管理、行政事务、综合服务专家调研部职能调研选项、评估论证、咨询服务统筹规划部职能产业规划、村镇规划、发展规划工作目标拟订“富民基地筹建工作计划”拟订“富民基地发展规划提纲”确定“富民基地首期建设项目”(2)成立“富民基地”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据第二阶段筹建工作需要,在筹建工作领导小组三个职能部的基础上,成立“富民基地”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称办公室),下设课题理论实践示范办公室、富民基地经营管理办公室、一站式综合服务办公室(详见图六中国新农村科技富民示范基地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机构图)。第二阶段工作任务,要求在2010年2月末前结束。办公室成员“秘书处”选派专家顾问待定“农工委”选派工作人员待定“县政府”选派工作人员待定职能部门富民基地经营管理办公室职能投资咨询服务、项目招投标服务、资本运营管理;课题理论实践示范办公室职能项目评估论证、理论指导、培训示范;一站式综合服务办公室职能工商注册服务、项目审批立项、行政事务咨询。工作目标确立实践示范项目,组织人员培训,编制项目建议书,办理拟建项目选址、立项;制订拟建项目招标方案,确定拟建项目中标单位,组织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履行相关法律手续,落实投资计划。明确“十年发展目标”、确定“五年实施计划”、编制“三年完成计划”、制定“一年执行措施”、落实“季度完成标准”。(3)成立“富民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第三筹建阶段的工作需要,将“富民基地”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整体转制为“县新农村科技富民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称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将“富民基地经营管理办公室”转制为“富民基地建设管理委员会”,将“课题理论实践示范办公室”转制为“经营理财结算服务中心”,将“一站式综合服务办公室”转制为“行政事务综合服务中心”(详见图七中国新农村科技富民()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第三阶段工作任务,要求在2010年5月31日前结束。基地建设领导小组成员与管委会成员待定职能部门经营理财结算服务中心职能待定行政事务综合服务中心职能待定资产管理经营服务中心职能待定工作目标确定“富民基地”十年发展目标,编制五年实施计划,制订年度完成指标,分项落实到各执行单位;各实施单位,根据五年实施计划,编制本单位三年执行计划,制订岗位考核标准,落实岗位责任制;各单位执行部门,分项制定本部门季、月、周完成任务的保障措施,分解指标实到每个岗位。(4)“农民新城”拟规划项目区域示范建设区域“农民新城”,采取“政府行为推动、市场行为实施”的创新组织实施模式,重点推进区域“三个整合”(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存量资产),将县(市、区)建设成,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区域示范样板。行政资源整合内容政策措施、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社会资源整合内容科技人才、金融贸易、信息市场、文教医保;存量资产整合内容建设用地、承包土地、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统筹规划将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辖区产业布局和村镇集约化建设进行统筹规划,采取“三个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的措施规划区域“农民新城”。同步规划内容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布局发展、村(社区)镇(街道)制约化改造同步建设内容基础设施建设、新城服务区建设、农民居住建设同步发展内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推进农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商务系统建设,尽快转变农村居民生活生产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远程教育内容以农村适用技术培育新型实用人才,提高农村居民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学习能力,提升农村居民的综合素质,实现农村居民转型再就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远程医疗内容完善现代化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共享,为农村居民就医提供便利条件,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远程商务内容建立远程商务体系,实施“农改超”工程,促进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区域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品优势,再将产品优势通过远程商务体系,转化为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商品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5)“现代服务产业园”拟规划项目科技服务产业将“富民基地”建成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基地、大学生毕业生实习基地、硕士生科学研究基地、博士生项目研究实施工作站,为区域经济发展培育实用人才,推进职业教育产业化。老年科技度假中心内容科技、教育、培训青少年科普教育中心内容科普教育、实践操作、科学研究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内容文化艺术、挖掘保护、交流发展金融服务产业推进农村土地股权化流转、资本化利用,培育农村资本信用基础,构建适应农村多种资金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自我投入、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投融资新机制。培育农村资本信用基础内容土地股权、资本利用、信用担保建立资本信用服务体系内容资产抵押、资本经营、信用交易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内容操作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服务机制创新商贸流通产业将城镇“农贸市场”改造成区域农副产品展示、交易、仓储、加工、配送一条龙服务的“现代化交易批发市场”,将辖区各村(社区)的“农家店”分别改造成“三为一体”(生产资料供应、生活必需品供应、农副产品销售)的超级市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会议会展产业内容会议论坛、信息发布、展示交易购销批发产业内容采购供应、代购代销、批发零售仓储物流产业内容存储、加工、配送(6)“农业科技产业园”拟规划项目科学研究依托“富民基地”建设的平台功能,集聚国内外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技术、设备,将“农业科技产业园”建成研究“良种繁育、有机农业、标准农业”的区域“农业科学研究中心”。良种繁育项目内容种植、养殖、畜牧、果蔬有机农业项目内容有机肥料、无害农药、有机饲料、安全食品标准农业项目内容种植(养殖)、施肥(喂养)、管理、应用成果产业化以“农业科学研究中心”为载体,汇集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专业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依托“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共同建设农业科研成果产业化试验示范、教学培训、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科技产业基地。种植业项目内容优质高产品种、有机食品、蔬菜、水果;生物农药、肥料养殖业项目内容无公害养殖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生产有机(生物)饵料技术畜牧业项目内容科学育种技术、工业化饲养技术、生产有机(生物)饲料技术技术应用推广集聚国内外科技人才,汇集新技术、新设施、新品种、新工艺,通过产业化实验与示范,建设农业高效发展的配套设施,开发农业工业化生产的先进设备,推广适应区域农业现代化建设科技新成果。配套设施建设内容农业科研设施、高效农业设施、水利配套设施成套设备生产内容农业机械化设备、农产品加工设备、生物技术保鲜设备成果推广应用内容科研成果产业化、配套生产设施、产品加工设备(7)“循环经济产业园”拟规划项目新材料产业建筑轻型保温系列新材料产品、超强吸水树脂系列新材料产品、纳米超导超强玻璃系列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是开发利用农村资源、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建筑新材料内容轻型墙体、抗火保温、环保装饰、钢塑(木塑)复合、防腐防水超强吸水新材料内容吸附性树脂、吸水保水剂、水泥功能添加剂、土壤保水保肥抗旱剂纳米新材料内容生产纳米超导超强玻璃系列技术产品再生资源产业农作物秸秆再利用技术的产业化,是农村发展秸杆造纸、制板工业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原材料,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新兴产业。农业秸杆再利用项目内容秸杆清洁制浆造纸、秸杆无害化制板、秸杆制气再利用工业废渣再利用项目内容生产建筑系列技术产品生活垃圾再利用项目内容垃圾制气发电技术环保能源产业农村发展环保产业、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是开放利用区域资源、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改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方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项目。水污染治理项目内容生活污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养殖业水环境污染处理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