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1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word教案2_第1页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1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word教案2_第2页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1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word教案2_第3页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1章第二节《众多的人口》word教案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其次节 众多的人口教案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 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增长折线图,并以此来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通过读我国人口密度图,把握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分界线,并比较其面积、人口数量的差异,提高读图才能;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资料和图表的阅读、方法;分析, 初步学会运用图表猎取地理信息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从而懂得我国实行方案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人口的国情,人口问题的严肃性和实行方案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教学难点: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缘由;教学方法1、自主合作沟通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自

2、主学习文本内容,争论沟通解决生成的 问题;2、图表法:指导同学学会读坐标图和分析数据资料,图中曲线变化的趋势,初步学会 运用资料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课时支配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小品超生游击队,引发疑问;师:视频中的人物在躲什么?同学们知道吗?生:方案生育;师:为什么我国有方案生育呢?生:由于我国人口许多;师:回答的很好,上节课明白了广阔的疆域,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我国的人口;众多的人口 板书:其次节 师:我国究竟有多少人口呢?ppt 展现 据 20XX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0XX 年中国人口 13. 41 亿 ,世界人口约 63 亿,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 1/5;也就是说,世界平均

3、每 5 个 人中就有 1 个是中国人;假如可能的话,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能围绕地球赤道 40 多 圈;以上这些都说明白我国人口众多,可以称为人口的“ 超级大国”,不愧为世界上人口最 多的国家;板书:人口最多的国家 大家可以看到我国人 师:大家请看这是我国 1953 到 20XX 年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曲线,口自然增长率, 正在逐步降低; 然而在后面的这张图片上,中国的对世界人口的奉献率仍有13%,这是为什么呢?这正是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率虽然降低了,然而每年新增人口 都在 1000 万左右;板书: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那么中国如此多的人口是怎样形成的呢?ppt

4、展现 中国人口增长曲线图;师:大家认真看这幅图,想一想为什么, 1949 年以后, 我国人口为什么显现高速增长?某某同学起来回答一下;生:略 师:很好,为什么会显现高速增长呢?主要是由于,ppt 展现 新中国成立,社会稳固,经济进展;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平均寿命延长,生育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人口快速增长 师:请同学们摸索,人口众多且增长快速对我国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大家可以想想生活中的事情,哪些和人口过多有关?生:略 师:看来大家平常很喜爱观看;我国人口许多,虽然人力资源也是珍贵的,但要维护人 老师简 的生存, 仍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给经济进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要介绍

5、几个方面:ppt 展现 交通压力大,粮食供应不足,饥饿贫困,住房条件差,就业困难,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环境破坏严峻;ppt 展现 师:如何应对我国的人口问题,应该实行怎样的措施?于是有了课前大家看到的小品里面的方案生育;ppt 展现 板书:人口国策方案生育师: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进展相一样,与资源环境条件相和谐,方案生育是我国的人口的基本国策; 请同学牢记它的主要内容是掌握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养; 详细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ppt 展现 师:大家请看书上 13 页的这张图片,晚婚 5 年, 100 年可以少生一代人;那样可以节约好多资源,减轻我国的人口压力;师:方案生育开展的这些年,

6、我国少生4 亿多人; 4 亿多人不只是个数字,假如他们每人给某位同学1 块钱, 那么这个同学将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方案生育有效地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其次课时导入: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那么我国这么多的 人口是怎样分布的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板书:(标题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师:我想问问同学们中午到我们食堂吃饭的时候,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生:特殊拥挤;师:那么为什么会这么拥挤呢?有谁可以用地理学问来说明这个现象呢?生:(略)师:(复述) 其实就是当我们全部同学都涌进食堂的时候,食堂的人口数量就很快增加,这样就使食堂这个区域的人口显得

7、很稠密,所以我们就会感到拥挤,对不对; 那么我们来回 忆一下我们在七年级时讲世界人口时用一个什么词儿来表示一个地区的人口的稠密与稀疏 呢?哪位同学来告知大家?生:人口密度;师:对,那就是人口密度,我们来回忆一下人口密度的概念;ppt 展现 并复述加深记忆,那么他的公式是 板书:人口密度 =人口数 /面积 师:那么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是多少呢?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已 39 人,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口 经达到每平方千米 134 人,而世界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千米 密度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3 倍;而且这个数据在即将进行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将会连续增 大;可见我国的人口问题的确很严峻;明白了

8、我们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后,我们再来运算一下我国的几个省区的人口密度;名师精编优秀教案ppt 展现 省份 2022 年人口数(万人 面积(万平方千米)省区人口密度(人 /平方千米)江苏 7438 10.26 725 湖南 6440 21.18 304 青海 518 72.23 7 西藏 262 122 2 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分布的怎样一个现象呢?请同学们摸索;我们知道这四个省区的地理位置是从东到西依次排列的对不对,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呢?(我国东部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都比西部大)当然,只看这几个省区我们好像可以这么说,但是我国一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 所以我们不能说

9、这就是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的,但是我们可以用两幅图来验证一下;大家翻到教科书的 14 页,看“ 中国人口密度” 图;从图例我们可以得知颜色呈红色且较深的区域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而颜色较浅的区域或呈蓝色的区域是人口密度较小的区域;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觉图上那条醒目的线,也就是从我国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我们可以看到, 在这条线以东的地区都是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特殊在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又特殊的大, 每平方米可达到 地区,多数地区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 西部的结论就是正确的了;500-600 人;而在这条线以西的地区都是人口密度较小的 10 人以下;那么我们前面得出的东部人口密度大于那么人口数量

10、又是不是东部大于西部呢?请大家看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 (PPT 展现),找出我国的人口在5000 万以上的行政单位有哪些(河北, 江苏,安徽,四川,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我们来看一下他们在地图上的位置,可以看到几乎这几个省区都在黑河至腾冲线以东,只有四川有一小部分在这条线以西,而像青海,宁夏,新疆, 西藏这些西部省区的人口都在2022 万以下; 这也就充分验证了书上【PPT 演示】 东部地区面积占43%,而人口却占94%;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却只占6%的结论;由此可见我们前面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对不对;其实这也就是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板书:(东部的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

11、大;西部人口数量少,人口密度小);在这里我们把黑河至腾冲这条线叫做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它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在 30 岁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始终为国内外人口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高校田心源教授称为“ 胡焕庸线”;师:那么我国为什么会显现这样的人口分布现象呢?有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的来说一说自己的见解;引导(其实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也就是经济进展水平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当然自然水平的差异要让我们学习了其次章我国的自然环境就很明白其中的缘由了;那么其实最重要的仍是经济水平的差异;就像我们中午饿了要到食堂吃饭一样,广大西部地区的居民为了寻求好的进展也同样要到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就业,查找更好的机会; 从这里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东部地区人口增长快并不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快,而是西部地区的人口大量涌向西部;怎么样才能改善我国这种东西人口分布不均的状况呢?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