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在华传教士与汉籍外译课件_第1页
晚清在华传教士与汉籍外译课件_第2页
晚清在华传教士与汉籍外译课件_第3页
晚清在华传教士与汉籍外译课件_第4页
晚清在华传教士与汉籍外译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晚清在华传教士与汉籍外译晚清在华传教士与汉籍外译外译汉籍简介汉籍主要指四书、五经和先秦诸子书。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包括诗经、书经(亦称尚书)、礼记、易经(亦称周易)、春秋;先秦诸子书包括墨子、庄子(亦称南华经)、老子(亦称道德经)、荀子、列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外译汉籍简介汉籍主要指四书、五经和先秦诸子书。四书墨子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在西汉时刘向整理成七十一篇,按内容,墨子一书可分五组:从亲士到三辩七篇为墨子早期著作,其中前三篇掺杂有儒家的理论,应当是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痕迹;后四篇主要是尚贤、尚同、天志、节用、非乐等理论。墨子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

2、在西汉时刘向整理成七十一篇从尚贤上到非儒下二十四篇为一组,系统地反映出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专说名辩和物理、光学等内容,前人因其称经,定为墨翟自著,实际是后期墨家作品,这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珍贵资料。耕柱至公输五篇是墨子言行记录,体例与论语相近,是墨子弟子们辑录的,也是研究墨子事迹的第一手资料。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 从尚贤上到非儒下二十四篇为一组,系统地反映出

3、墨子“兼庄子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庄子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老子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

4、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上下共五千字左右。老子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荀子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在自然观方面,他反对信仰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转移的,并提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繁荣发展;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性”和“伪”两部分,性(本性)是恶的动物本能,伪(人为)是善的礼乐教化,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在政治思想上,他坚持儒家的礼治原则,同时重视人的物质需求,主张发展经济和礼治法治相结合。在认识

5、论上,他承认人的思维能反映现实。但有轻视感官作用的倾向。 荀子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列子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后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是东晋人张湛所辑录增补的,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列子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

6、、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

7、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每纪都是15篇,共60篇。本书是在“法天地”的基础上来编辑的,而十二纪是象征“大圜”的天,所以,这一部分便使用十二月令来作为组合材料的线索。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人的品质问题。八览,现在63篇,显然脱去一篇。内容从开天辟地说起,一直说到做人务本之道、治国之道以及如何认识、分辨事物、如何用民、为君等。六论,共36篇,杂论各家学说。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是全书的重要部分,分为汉籍外译三大现象1、在未建立汉学或汉学不发达、没有汉语翻译工作者或缺少、或暂时缺少汉语翻译

8、工作者的国家里,往往通过汉籍的其他文字译本进行转译。转译已成为汉籍外译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2、除独立迻译外,还有合作翻译。合作翻译,又有三种情况:一是本国人员小规模的合作;二是本国人员大规模的合作,即集体讨论翻译,或集体分工翻译;三是跨国合作。3、由节译到全译,由零星翻译到结集或全集的译介,由偶然随意性地翻译到计划系统地翻译,而翻译质量也由低到高,逐步臻于完善。汉籍外译三大现象1、在未建立汉学或汉学不发达、没有汉语翻译汉籍外译的背景如果我们把十七八世纪的国外汉学称之为初创时期,或者发轫时期,那么,19世纪的汉学无疑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为无论是从研究人员的数量、研究机构的建立,还是从研究成果

9、的质量来看,这一时期的汉学已成为一门举世公认的专门学科。Sinology一词也随之应运而生,译成中文就是:汉学,或中国研究,指外国人对中国社会、历史、文化、思想等各方面进行研究的学问。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近代研究”模式的“汉学”从此开始真正确立和发展起来。汉籍外译的背景如果我们把十七八世纪的国外汉学称之为初创时从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下令驱逐西方传教士,到1846年正式废除禁教令,西方传教士的活动在沉寂了整整一个世纪之后,终于随着西方殖民主义东侵叩关的隆隆炮声重又活跃起来,根据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西方传教士取得了在华自由传教的特权。于是,大批传教士以不平等条约为护符,涌

10、入中国,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一股特殊势力。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来华人数,至1874年已有436人;耶稣会(天主教)传教士来华的,在1870年已有250人;19世纪末美国在华传教士多达1500人。 从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下令驱逐西方传教士,到1846这些传教士中虽不乏真正对中国感兴趣者,不过大多数还是想以传教为名,进一步扩大在华势力,“用十字架征服中国”。但他们为了传教,努力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典籍,了解中国社会,顺应中国风俗,并且不断地向自己国家提供中国的真实信息,在客观上充当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媒介,对汉学的发展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就此,我们的人类文明史又应该为他们记上一笔。这些传

11、教士中虽不乏真正对中国感兴趣者,不过大多数还是想以传教十七八世纪的汉学家研究人员主要是传教士,另外包括一小部分的外交官、旅行家、商人,虽然也有少数的学者,但就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影响来说远不及非专业人员。19世纪的汉学研究则不同,它已在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展开,并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开始了各种专业化的研究。虽说,此时传教士仍然是汉学研究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是由传教士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打破,而且有些传教士实际上已转向了职业的汉学家,即名义上的传教士,实际上的汉学家。十七八世纪的汉学家研究人员主要是传教士,另外包括一小部分的外的确,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汉学发展史上可谓是举足轻重,因此有人将之

12、看成是国外汉学的真正世纪,并且把这一时期的汉学划分为三大学派:1、欧洲大陆学派,该学派继承了南欧天主教来华传教士的传统;2、俄罗斯学派,该学派继承了东正教北京布道团的传统;3、英美学派,该学派出现较晚,以英美两国外交官和新教徒为主体。的确,19世纪至20世纪初在汉学发展史上可谓是举足轻重,因此理雅各(James Legge 1815-1897) 中国经典(The Chinese Classics) 四书英译本 书经英译本 诗经英译本 春秋英译本 易经英译本 礼记英译本 庄子英译本 道德经英译本 论语、大学、中庸 英译本的合订再版本 理雅各(James Legge 1815-1897) 中理雅各

13、是伦敦布道会传教士,英华书院校长,近代英国第一位著名汉学家。他是第一个系统研究、翻译中国古代经典的人,从1861年到1886年的25年间,将“四书”、“五经”等中国主要典籍全部译出,共计28卷。当他离开中国时,已是著作等身。理雅格的多卷本中国经典、中国的宗教:儒教、道教与基督教的对比和中国编年史等著作在西方汉学界占有重要地位。他与法国学者顾赛芬、德国学者卫礼贤并称汉籍欧译三大师,也是儒莲翻译奖的第一个获得者。理雅各是伦敦布道会传教士,英华书院校长,近代英国第一位著名汉家庭出身与求学时代 1815年12月20日,理雅各出生在于英国苏格兰阿伯丁郡的哈德利镇。1815年至1822年间理雅各家与在马六

14、甲传教的英国传教士米怜经常通信,这些信使理雅各初步接触了传教事业。1822年,美魏茶(米怜之子)与理雅各在同一所学校读书,此时理雅各更多地受了传教士家庭的影响。他小时候就读于老家的教区学校,曾在一位盲妇处学习英国古典诗篇,这使他从小就喜爱文学。家庭出身与求学时代 1815年12月20日,理雅各出生在于英他十四岁时转入阿伯丁文法学校,勤奋学习拉丁文和英语语法。1831年考入阿伯丁英王学院。在大学三年级时,他又致力于学习哲学与宗教。理雅各在大学求学的四年中,功课一直名列前茅。十九岁,即在1836年,他大学毕业。毕业后,他接受了布莱克本学校的聘请,担任该校校长。 他十四岁时转入阿伯丁文法学校,勤奋学

15、习拉丁文和英语语法。18理雅各在大学求学期间,为当时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所吸引,志愿当传教士。因此,他担任校长只有一年时间,就去投考希伯利神学院。他接受了两年的神学训练,向伦敦传教会提出申请,要求派往中国传教。伦敦会批准了他的申请。1839年7月,他带了新婚夫人玛丽,从英国乘船出发,1840年1月10日抵达南洋马六甲。 理雅各在大学求学期间,为当时英国的海外传教事业所吸引,志愿当作为传教士 1843年,理雅各来香港时带来马六甲的几个基督教徒,算是香港的全部信众。到1870年,经他受洗总人数达272人,先后建起了四座教堂。但在各差会在香港的核心人物中,理雅各的传教成绩不算最突出。他不是固执守旧的传

16、教士所能接受的那种传教士,因为他与华人平起平坐,甚至走上世俗化与中西宗教融合的道路。他更不是英政府所期待的那种传教士,因为他出于对中国的良知,反对鸦片贸易、抗议英政府介入镇压太平天国,不许英政府武力介入教案。在这样的心态之下,理雅各倾心研究中国文化,热心在华事业。理雅各十分努力在中国传教,写出了18种汉文新教布教书籍。 作为传教士 1843年,理雅各来香港时带来马六甲的几个基督教在英华书院教书和担任校长 设在马六甲的英华书院,是由英国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马礼逊创办的。马礼逊在1812年12月21日写给伦敦传教会的信中说:“我希望在马六甲有个机构,可以用作培养欧洲的、本地的和恒河以东国家的传教士。

17、”伦敦会批准了他的计划,并拨给筹办经费。1818年11月11日,英华书院举行奠基礼,1820年校舍建成,秋天正式开学。第一任校长为英国传教士米怜,后来又陆续更换了五个校长,1840年理雅各到达马六甲后,担任校长。当时他才二十五岁。1843年,英华书院搬到香港,仍由理雅各担任校长。 在英华书院教书和担任校长 设在马六甲的英华书院,是由英国来华翻译古代经籍 理雅各把英华书院迁到香港后,开始研究和英译中国古典文学的工作,他计划将中国儒家传统典籍“四书”、“五经”译成英文,并各自附以原文、注释及长篇绪论。1861年“四书”译本依序在香港出版,为中国经典一、二卷。当时由一些传教士如湛约瀚、麦高温、史超活

18、、合信、谢扶利和华人黄胜等人参加助译工作。在此后二十五年间,他陆续翻译出版了中国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春秋、礼记、书经、孝经、易经、诗经、道德经、庄子等名著。 翻译古代经籍 理雅各把英华书院迁到香港后,开始研究和英译中国理雅各与中国助手 理雅各与中国助手 中国儒家经典向西方的传播,对西方的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文学思想,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此,理雅各是有贡献的。但是,另外还有一位中国学者王韬的功绩也不应该埋没。王韬原来在上海伦敦传教会开办的墨海书馆工作,1863年王韬乘船来到香港,担任理雅各的助手。当时理雅各的中国经典头两卷英译本已经出版,他正在翻译书经。中国儒家经典向西方的传播,对西方的

19、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文学思由于王韬的具体帮助,给他解释难懂之处,帮他写注释,使他得以顺利地完成英译书经和竹书纪年等,并作为第三卷出版。随后王韬又帮助理雅各英译诗经,作为第四卷,于1871年出版。第五卷春秋、左传,于1872年出版,以上均在香港出版。随后是易经的翻译。理雅各翻译该书时,参考了王韬众家所注,参以已说写成的周易注释。1882年,易经译竣出版,此系中国经典第六卷。最后翻译礼记。理雅各在王韬礼记集释的基础上,于1885年将此书译成出版,是为中国经典第七卷。礼记于1885年在伦敦出版,这是王韬帮助理雅各英译的最后一部书。 由于王韬的具体帮助,给他解释难懂之处,帮他写注释,使他得以顺从16世

20、纪末到18世纪初,西方来华的传教士对中国典籍也曾多有译述,但都只译片断,且因汉语不精,或对于儒学经义钻研不透,或请学养浅陋的华人合译,译文往往辞句粗劣,语义欠通,谬误百出。中国经典的翻译是理雅各倾注几十年心血才得以完成一项宏大工程,他明确意识到,只有透彻地掌握中国人的经书,亲自考察中国圣贤所建立的道德、社会和政治生活基础的整个思想领域,才能被认为与自己所处的地位和承担的职责相称。从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西方来华的传教士对中国典籍也曾多有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理雅各始终贯彻着严谨的治学态度,除了认真参考和吸取王韬的研究成果外,他自己也十分注重旁征博采,力求持之有据,绝不主观臆断。在他以前别人用拉丁

21、、英、法、意等语种译出的有关文字,凡能找到的,他都拿来仔细比较,认真参考,然后再反复斟酌,慎重落笔,甚至常常数易其稿。加上与王韬等人的切磋讨论,就大大减少了可能有的失误,使翻译质量得以确保。王韬曾这样赞赏他的合作者:“理君雅各先生注全力于十三经,贯穿考核,讨流溯源,别具见解,不随风俗。”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理雅各始终贯彻着严谨的治学态度,除了认真参中国经典陆续出版后,在西方引起了轰动,欧美人士由此得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雅各也因在翻译上的成就与汉学研究方面的贡献,于1876年获法兰西学院儒莲汉籍国际翻译奖(the first International Stanislas Julien P

22、rize for Chinese Literature)。1870年,阿伯丁大学授予他法学博士学位,在爱丁堡大学举行三百周年校庆庆典中,理雅各是受到尊重的人物之一。理雅各在多次访问巴黎的过程中,曾同法国著名的东方学家朱利昂,进行对汉学的高水平的讨论,并获得朱利昂奖金的首奖。 中国经典陆续出版后,在西方引起了轰动,欧美人士由此得以深除了中国经典以外,理雅各的译著还有道德经、孝经、庄子。理雅各的一生是由传教士走向汉学家的一生。他生平的活动,开始于向东方宣扬基督教义,然却显赫于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不是前者而是后者使他为自己赢得了事业的成功与中外人士的尊敬。他的一位孙女说过:“理雅各是天生的学者,后人

23、之所以纪念他,乃是因为他是学者。他并不像那些使人讨厌而产生反感的传教士”理雅各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接受这样的评价。除了中国经典以外,理雅各的译著还有道德经、孝经、顾塞芬(Seraphin Couvreur,1835-1919) 他1835年1月14日出生于法国皮卡尔(Picard),于1853年9月23日加入了耶稣会,1870年4月30日来到中国,在北京学习汉语,后在在直隶省河间府直隶东南教会任传教士(神甫)多年。后又返回法国,于1904年他再次来到中国,后来在河间府传教和翻译中文典籍,他酷爱中国古典文学,还写得一手好文章,他编写过辞书并翻译了大量中国典籍,是这时期汉学家中翻译、研究中国典籍成绩

24、最为卓著者之一。顾赛芬在别人诋毁中国文化的时候,能毅然站出来为之辩护。顾塞芬(Seraphin Couvreur,1835-19他在1895年翻译出版了四书。1920年还出版过大学河间府版,1896年出版了诗经第1版,1927年在献县出版了第3版。1897年出版了书经。礼记于1899年以礼记标题出版了两卷本。又全文译成了法文和拉丁文,以法文、拉丁文和汉文原文三者对照,在1913-1916年间于河间府发行,此书于1950年经过重新编辑在巴黎出版,法文标题为礼记:有关礼节和仪式的记载。和,共3卷,1914年出版。仪礼,1916年出版。 他在1895年翻译出版了四书。1920年还出版过大学他的译作涉

25、及面之广,数量之多,达到惊人的程度。他通常用双语(法语和拉丁语)对汉语同时进行翻译,在诠释中,无意加入个人的解释和评论,而是努力忠实于当时中国官方推崇的朱理学派观点。由于拉丁语的结构更加自由,所以他能进行几乎是逐字逐句地直译中文原文,加上他的法文、拉丁文的准确优雅,无可挑剔,使得译文更加可靠,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所以到20世纪50年代后,仍有机会在巴黎再版。 他的译作涉及面之广,数量之多,达到惊人的程度。他通常用双语(卫礼贤(Richard Wilhelm 18731930) 论语耶纳:迪德里希斯出版社1910老子的道德经耶纳:迪德里希斯出版社1911列子的太虚真经耶纳:迪德里希斯出版社191

26、2庄子的南华真经耶纳:迪德里希斯出版社1912 孟子耶纳:迪德里希斯出版社1914大学青岛1920 易经两卷本,耶纳:迪德里希斯出版社1924吕氏春秋耶纳:迪德里希斯出版社1928易经的各种英译本等。卫礼贤(Richard Wilhelm 18731930卫礼贤原名为理查德威廉,来中国后取名卫希圣,字礼贤,亦作尉礼贤。1873年10月10日,他出生于斯图加特当时符腾堡王国的首府。他的父亲是来自图林根的一位手工业者,母亲则是斯图加特人,他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德国汉学研究影响较大的人物当推卫礼贤,他是魏玛差会的传教士,在他57年的生活道路中,有 20多个年头是在中国度过的,他以一名传教士的身份来到

27、青岛,转而将兴趣和精力投向办教育、办医院,从而踏入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门径,他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中学西播”的一位功臣。卫礼贤原名为理查德威廉,来中国后取名卫希圣,字礼贤,亦作尉1897年德占胶澳后来华传教。1899年,卫礼贤来到刚刚成为德国租借地的青岛,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涯。同任何虔诚的传教士一样,他当时来中国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向广大的中国人传播上帝的福音,但卫礼贤并不属于那种宗教狂热分子,他是一个对文学与艺术有着较高天赋和良好修养的人,所以从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对于了解中华民族及其思想与文化的兴趣就远远超出了宗教事务本身。1897年德占胶澳后来华传教。1899年,卫礼贤来到刚刚成为兴办学校、医院

28、及其他各种慈善事业,通常是欧美新教会在“异教地区”开展工作的重点,这既是传教士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其实现自己传教使命的一般手段。卫礼贤从一开始就对为中国孩子办学表现出特殊的兴趣。1900年5月,也就是在来中国刚刚一年后,他就与新婚妻子在一所租来的房子里为中国男孩开办了“德华神学校”(Deutschchinesische Seminar),规模不大,只有几名学生。 兴办学校、医院及其他各种慈善事业,通常是欧美新教会在“异教地后来,办学计划得到同善会的支持和资助,于1901年春天建立起独立的校舍,定名为“礼贤书院”(Richard-Wilhelm-Schule),并聘请了一些中国旧文人和新式知

29、识分子担任教员,有学生20余人。1903年,学校迁入新址,规模进一步扩大。由于该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成绩优异,1906年清政府赏给卫礼贤四品顶戴,他成了青岛赫赫有名的“卫大人”。 后来,办学计划得到同善会的支持和资助,于1901年春天建立起在卫礼贤聘请的中国教员中,有不少是熟读儒家经籍的旧文人,他们几乎都是科举出身的举人或贡生,其中不乏饱学之士。例如平度籍举人邢克昌,就是卫礼贤最早的经学老师,卫礼贤对论语、大学、诗经等儒家经籍的学习、理解及早期翻译,多得益于他的帮助。正是在办学和同这些旧文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卫礼贤对中国古典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他的汉学家生涯,也就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的。 辛亥革

30、命后与康有为在青岛组织尊孔文社。将论语道德经列子庄子孟子易经吕氏春秋礼记等译成德文,迄今仍在西方再版发行。1920年离鲁。 在卫礼贤聘请的中国教员中,有不少是熟读儒家经籍的旧文人,他们学术评价 综观卫礼贤的整个汉学生涯,他从一个新教传教士成为一个儒家信徒,从一个翻译家成为一个著述家,从一个神学家成为一个汉学家,从一个德国人成为一个“伟大的德意志中国人”和“两个世界的使者”,最终完成了他人生的转变,跻身于世界著名学者和汉学家之林。 卫礼贤是一位独立特出的传教士,他一开始便是以一个正直的办学者和一个友善的求学者姿态出现的,而对于本职传教事宜却十分淡漠,他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说,作为传教士他没有给任

31、何一个中国人行过洗礼,自己反倒变成了踏实的孔教徒,这是他本人和教会始料未及的。 学术评价 综观卫礼贤的整个汉学生涯,他从一个新教传教士成为一在卫礼贤所作的贡献中,最主要的是儒家经典的译解,尤其是他在德国出版的德文版易经翻译使他享有盛誉。他深入地掌握了易经所具有的中国文化源渊、背景,使译本拥有广泛读者,至今已再版20多次,成为西方公认的权威版本,相继被转译成英、法、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等多种文字,传遍整个西方世界。 在卫礼贤所作的贡献中,最主要的是儒家经典的译解,尤其是他在德从这部易经诞生那天起,它就对西方文化发挥着持久而深远的影响。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容格(CarlGustavJung,1875-

32、1961)曾在易经德译本英译本前言中高度称赞卫礼贤的德文译本易经说:“在西方,它是无与伦比的版本”。还说:“他为理解易经原文的象征意义尽力开辟道路。他之所以做到这点,因为他从德高望重的劳乃宣那里学习易经的哲学和方法,并在许多年间一直实践这个问卜的独特方法。他掌握易经原文的灵活思想,这就使他的易经版本在看法上具有一种深度,那是仅凭对中国哲学的学术知识不可企及的”。 从这部易经诞生那天起,它就对西方文化发挥着持久而深远的影戴遂良(Lon Wieger,18561933) 他也是耶稣会士,于1881年来中国,在直隶东南耶稣会任职,大部分时间在献县。先以医生身份从事传教,后致力于汉学研究。他在中国典籍翻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跟顾塞芬一样,也有幸被认为是这一时期汉学家中“最卓著者之一”。他翻译有庄子、淮南子等,共达30多卷。然而戴遂良的汉学研究也有明显的弊病,那就是“无所不包”而又“浅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