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1页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章三角形教材内容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2999.com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重点难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课时分配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2课时与三角形有关的角2课时多边形及其内角和2课时本章小结2课时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不在一条直线上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注意:三条线段必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内角,简称角,相邻两三角形ABC用符号c表示,顶点B所对的三、三角形三边的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三角形的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顶点C所对的边AB可用边AC可用b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可用a表示.不等关系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有两条路线:(1)从BtC,(2)从BtAtC;不一样,AB+AC>BC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同样地有AC+BC>AB②AB+BC>AC③由式子①②③我们可以知道什么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四、三角形的分类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按角分类: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斜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顶角那么三角形按边如何进行分类呢请你按“有几条边相等”将三角形分类。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顶角底角底边底角

底角底边底角显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按边分类: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五、例题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2)边长为4cm”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2)边长为4cm”是什么4cm的等腰三角形。少(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4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分析:(1)等腰三角形三边的长是多少若设底边长为xcm,则腰长是多少(意思解:(1)设底边长为xcm,则腰长2xcm。x+2x+2x=18解得x=所以,三边长分别为cm,cm,cm.(2)如果长为4cm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cm,则4+2x=18解得x=7如果长为4cm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xcm,则2X4+x=18解得x=10因为4+4V10,出现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不能围成腰长是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是4cm的等腰三角形。五、课堂练习课本4頁练习1、2题。六、课堂小结1、三角形及有关概念;2、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及应用。作业:课本8頁1、2、6;教后记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画图的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2、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重点难点〕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是重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画钝角三角形的高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也学过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主要线段除高外,还有中线和角平分线值得我们研究。二、三角形的高请你在图中画出厶ABC的一条高并说说你画法。从厶ABC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高,表示为AD丄BC于点Do注意:高与垂线不同,高是线段,垂线是直线。请你再画出这个三角形AB、AC边上的高,看看有什么发现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显然,上面的结论成立。请你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再画出它三边上的高。上面的结论还成立。三、三角形的中线如图,我们把连结△ABC的顶点A和它的对边BC的中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表示为BD=DC或BD=DC=1/2BC或2BD=2DC=BC.请你在图中画出厶ABC的另两条边上的中线,看看有什么发现三角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如果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画图回答。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四、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画/A的平分线AD,交/A所对的边BC于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角平分线,表示为/BAD玄CAD或/BAD玄CAD-1/2/BAC或2/BAD=2/CAD-ZBAC思考: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是一样的吗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射线,是不一样的。请你在图中再画出另两个角的平分线,看看有什么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如果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画图回答。上面的结论还成立。想一想: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有什么不同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而锐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战在角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五、课堂练习课本5頁练习1、2题。六、课堂小结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和画法。2、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及交点的位置规律。七作业:课本8頁3、4;八、教后记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重点难点]三角形稳定性及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实验〕1、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2)不会改变。2、把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会改变。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不会改变。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三、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的应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固然好,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也未必不好,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钢架桥、屋顶钢架和起重机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挂架则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四、课堂练习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长方形C直角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2、要使下列木架稳定各至少需要多少根木棍3、课本7頁练习。五作业:8頁5;9頁10题。六、教后记三角形的内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重点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呢二、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回顾我们小学做过的实验,你是怎样操作的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BCD勺度数,可得到/A+ZB+ZACB=180。[投影1]图1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拼剪下ZA,按图(2)拼在一起,可得到ZA+ZB+ZACB=180。图2把和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可得到ZA+ZB+ZACB=180。如果把上面移动勺角在图上进行转移,由图1你能想到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勺方法吗已知△ABC求证:ZA+ZB+ZC=18(J。证明一过点C作CM/AB则ZA=ZACMZB=ZDCM又ZACB+ZACMZDCM=180•••ZA+ZB+ZACB=180。即:三角形勺内角和等于1800。由图2、图3你又能想到什么证明方法请说说证明过程。三、例题例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ZACB是多少度分析:怎样能求出ZACB的度数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只需求出ZCAB和ZCBA的度数即可。ZCAB等于多少度怎样求ZCBA的度数解:ZCBA玄BAD-ZCAD=8b50°=300•/AD//BE•••/BAD+ZABE=18(°•ZABE=1800-ZBAD=1800-800=1000•ZABC=ZABE-ZEBC=1000-400=600•ZACB=1800-ZABC-ZCAB==900答: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ZACB=180是900。四、课堂练习课本13頁1、2题。五作业:16頁1、3、4;六、教后记三角形的外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外角;2、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重点难点]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外角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1〕如图,△ABC的三个内角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是/A、/B、/C,它们的和是1800。若延长BC至D,则/ACD是什么角这个角与厶ABC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二、三角形外角的概念/ACD叫做厶ABC的外角。也就是,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共有几个共有六个。注意: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研究与三角形外角有关的问题时,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容易知道,三角形的外角/ACD与相邻的内角/ACB是邻补角,那与另外两个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投影2〕如图,这是我们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画的辅助线,你能就此图说明/ACD与/A、/B的关系吗•/CE//AB,•••/A=/1,/B=/2又/ACD=/1+/2•/ACD=/A+/B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个结论吗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由加数与和的关系你还能知道什么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即,。四、例题〔投影3〕例如图,/1、/2、/3是三角形ABC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分析:/1与/BAC/2与/ABC/3与/ACB有什么关系/BACABC/ACB有什么关系解:•••/1+/BAC=180J,/2+/ABC=180°,/3+/ACB=180,•••/1+/BAC+Z2+/ABC+Z3+/ACB=540又/BAC+/ABC+/ACB=1800•/1+/2+/3==3600。你能用语言叙述本例的结论吗三角形外角的和等于3600。课堂练习课本15頁练习;课堂小结什么是三角形外角三角形的外角有哪些性质作业:课本12頁56;教后记11.3.1多边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多边形及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2、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重点难点]多边形及有关概念、正多边形的概念是重点;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是难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投影1]看下面的图片,你能从中找出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二、多边形及有关概念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由几条线段组成;它们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首尾顺次相接.这种在平面内,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多边形按组成它的线段的条数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这就是说,一个多边形由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与三角形类似地,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如图中的/A/B/C、/D、/E。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如图中的/1是五边形ABCDE勺一个外角。[投影2]连接多边形的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四边形有几条对角线五边形有几条对角线画图看看。你能猜想n边形有多少条对角线吗说说你的想法。n边形有1/2n(n—3)条对角线。因为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n个顶点共引n(n—3)条对角线,又由于连接任意两个顶点的两条对角线是相同的,所以,n边形有1/2n(n—3)条对角线。三、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投影3]如图,下面的两个多边形有什么不同在图(1)中,画出四边形ABCD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凸四边形,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而图(2)就不满足上述凸多边形的特征,因为我们画BD所在直线,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我们称它为凹多边形。注意:今后我们讨论的多边形指的都是凸多边形.四、正多边形的概念我们知道,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像这样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投影4]下面是正多边形的一些例子。五、课堂练习课本21頁练习1、2。3、有五个人在告别的时候相互各握了一次手,他们共握了多少次手你能找到一个几何模型来说明吗六、课堂小结、多边形及有关概念。2、区别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3、正多边形的概念。4、n边形对角线有1/2n(n—3)条。七、作业:课本24頁1。八、教后记11.3.2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2、2、能通过不同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重点难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是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是难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已经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在小学我们用量角器量过四边形的内角的度数,知道四边形内角的和为360°,现在你能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明吗二、多边形的内角和〔投影1〕如图,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们将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AA可以引一条对角线;它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因此,四边形的内角和内角和可以引一条对角线;它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因此,四边形的内角和内角和=2X180°=360°。类似地,你能知道五边形、六边形…〔投影2〕观察下面的图形,填空: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ABD的内角和+△BDC的六边形对角线,从五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于;从六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于;〔投影3〕从n六边形对角线,从五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于;从六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于;〔投影3〕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和等于。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从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求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将n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来求。现在以五边形为例,你还有其它的分法吗分法一〔投影3〕如图1,在五边形ABCDE内任取一点O,连结OAOBOCODOE则得五个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X180°一2X180°=(5—2)X180°=540°。它们将五边形分成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等对角线,它们将六边形分成对角线,它们将三角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等n边形分成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图1图2分法二〔投影4〕如图2,在边AB上取一点O,连OEODOC则可以(5—1)个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X180°—180°=(5—2)X180°如果把五边形换成n边形,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n边形内角和=(n—2)x180°.三、例题〔投影6〕例1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ZC=180°,求/B与/D的关系.分析:ZIA、ZBZC、ZD有什么关系解:Tz/A+ZB+ZC+ZD=(4—2)x180°=360°又/A+ZC=180°•ZB+ZD=360°—(ZA+ZC)=180°这就是说,如果四边形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也互补.〔投影7〕例2如图,在六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六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如图,已知Z1,Z2,Z3,Z4,Z5,Z6分别为六边形ABCDEF的外角,求Z1+Z2+Z3+Z4+Z5+/6的值.分析:多边形的一个外角同与它相邻的内角有什么关系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解:•••/1+ZBAF=180/2+ZABC=180/3+/BAD=180/4+/CDE=180/5+/DEF=180/6+/EFA=180•••/1+/BAF+Z2+/ABC+Z3+/BAD+/4+/CDE+/5+/DEF+/6+/EFA=6X180°又/1+/2+/3+/4+/5+/6=4X180°•/BAF+/ABC+ZBAD+ZCDE/DEF+/EFA=6X180°-4X180°=360°这就是说,六边形形的外角和为360°。如果把六边形换成n边形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对此,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投影8〕如图,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A出发,沿多边形各边走过各顶点,再回到A点,然后转向出发时的方向,在行程中所转的各个角的和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由于走了一周,所得的各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周角,所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四、课堂练习课本24頁1、2、3题。五、课堂小结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六、作业:课本24頁2、3;七、教后记本章小结、知识结构

二、回顾与思考1、什么是三角形什么是多边形什么是正多边形三角形是不是多边形2、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什么是对角线三角形有对角线吗n边形的的对角线有多少条3、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各有什么特点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你能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说明n边形的内角和吗5、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你能说明为什么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吗6、怎样才算是平面镶嵌平面镶嵌的条件是什么能单独进行平面镶嵌的多边形有哪些你能举一个几个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的例子吗三、例题导引例1如图,在△ABC中,/A:/B:/C=3:4:5,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BDCE相交于点H,求/BHC的度数。例2如图,把△ABC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探索/A与/1+/2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2例3如图所示,在厶ABC中,△ABC的内角平分线与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试说明/P=1/2/A.四、巩固练习课本28—29頁复习题7(第3题可不做)五、教后记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单元要点分析教学内容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探索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学会怎样应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本章划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性质;第二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判定方法;第三节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教材分析教材力求创设现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活动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内容呈现上,把研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重点放在第一个条件上,通过“边边边”条件探索什么是三角形的判定,如何判定,怎样进行推理论证,怎样正确地表达证明过程.学生开始学习三角形判定定理时的困难在于定理的证明,而这些推理证明并不要求学生掌握.为了突出判定方法这条主渠道,教材都作为基本事实提出来,在画图、实验中让学生知道它们的正确性就可以了.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节中的两个互逆定理,只要求学生了解其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不必介绍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等内容,这将在“勾股定理”中介绍.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在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中,提高认知水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并应用于实际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能力,感悟几何学的内涵.重、难点与关键.重点: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关键:突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条主线,淡化对定理的证明.教学建议.注意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性质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过程.?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运用多种方式探索三角形有关性质..注重创设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情境,体现三角形的广泛应用..注意直观操作与说理的结合,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课时划分本单元共分成9课时.12.1全等三角形1课时12.2三角形全等的性质5课时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2课时复习与交流1课时全等三角形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教具准备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也”表示.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教师活动】在纸版上任意剪下一个三角形,要求学生手拿一个三角形,做如下运动:平移、翻折、旋转,观察其运动前后的三角形会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实践感知,得出结论:两个三角形全等.【教师活动】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每个剪下的三角形,同时互相指出每个三角形的顶点、三个角、三条边、每条边的边角、每个角的对边.【学生活动】把两个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标上字母,并任意放置,与同桌交流:(1)何时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时它们的顶点、边、角有何特点【交流讨论】通过同桌交流,实验得出下面结论:.任意放置时,并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当把相同的角旋转到一起时才能完全重合..这时它们的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内角分别重合了..完全重合说明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内角对应相等,?对应顶点在相对应的位置.【教师活动】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给予补充和语言上的规范..概念: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证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如果本图11.1—2、ABC和厶DBC全等,点A和点D,点B和点B,点C和点C是对应顶点,?记作△AB3、DBC【问题提出】课本图11.1—1中,△AB3、DEF,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学生活动】经过观察得到下面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37练习.【探研时空】如图1所示,△ACF^、DBE/E=ZF,若AD=20cmBC=8cm你能求出线段AB的长吗与同伴交流.(AB=6)如图2所示,△AB3AAEC/B=30°,ZACB=85,求出△AEC各内角的度数.?(/AEC=30,/EAC=65,/ECA=85)三、课堂总结,发展潜能.什么叫做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43习题12.1第1,2,3,4题.五、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板书本节课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思考”中的问题,右边部分板书学生的练习.疑难解析由于两个三角形的位置关系不同,在找对应边、对应角时,可以针对两个三角形不同的位置关系,寻找对应边、角的规律:(1)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2)有公共角的,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3)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的边(或最大的角)是对应边(或角),一对最短的边(或最小的角)是对应边(或角)六、教后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2.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教具准备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2)教学方法采用“操作——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形成直观形象.教学过程一、设疑求解,操作感知【教师活动】(出示教具)问题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损坏后,只剩下如图2所示的残片,?你对图中的残片作哪些测量,就可以割取符合规格的三角形玻璃,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方法如下:可以将图1?的玻璃碎片放在一块纸板上,然后用直尺和铅笔或水笔画出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如图2,?剪下模板就可去割玻璃了.【理论认知】如果△AB3AAB'C,那么它们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反之,?如果△AB'C满足三条边对应相等,三个角对应相等,即AB=AB',BC=BC',CA=CA',/A=ZA',/B=ZB',/C=/C'.这六个条件,就能保证△ABC^AABC',从刚才的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两个三角形三条对应边相等,就可以保证这两块三角形全等.信不信【作图验证】(用直尺和圆规)先任意画出一个厶ABC再画一个厶AB'C',使AB'=AB,BC=BC,CA=CA把画出的厶AB'C'剪下来,放在△ABC上,它们能完全重合吗(即全等吗)【学生活动】拿出直尺和圆规按上面的要求作图,并验证.(如课本图11.2-2所示)画一个△AB'C',使A'B'=AB,AC=AC,B'C=BC.画线段取B'C'=BC;•分别以B'、C为圆心,线段ABA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A';.连接线段A'B'、A'C'.【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引入课题:“上述的生活实例和尺规作图的结果反映了什么规律”【学生活动】在思考、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归纳出下面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1)判定方法: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三角形全等.【评析】通过学生全过程的画图、观察、比较、交流等,逐步探索出最后的结论——边边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得到了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同时增强了数学体验.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1】如课本图11.2—3所示,△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求证厶ABD^AACD(教师板书)【教师活动】分析例1,分析:要证明△ABD^AACD可看这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是否对应相等.证明:•••D是BC的中点,•••BD=CD在厶ABD和△ACD中•△ABD^AACD(SSS.【评析】符号表示“因为”,表示“所以”;从例1可以看出,?证明是由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一步步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书写中注意对应顶点要写在同一个位置上,哪个三角形先写,哪个三角形的边就先写.三、实践应用,合作学习【问题思考】已知AC=FEBC=DE点AD、BF在直线上,AD=FB(如图所示),要用“边边边”证明△AB3AFDE除了已知中的AC=FEBC=DE^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得到这个条件【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巡视、引导学生,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后,再发言:“还应该有AB=FD只要AD=FB两边都加上DB即可得到AB=FD”【教学形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37练习.【探研时空】如图所示,AB=DFAC=DEBE=CFBC与EF相等吗?你能找到一对全等三角形吗说明你的理由.(BC=EF△ABC^ADFE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15习题11.2第1,2题..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七、板书设计把黑板平均分成三份,左边部分板书“边边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练习.八、教后记三角形全等判定(SAS)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会“边角边”判定两个三角形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过程,学会解决简单的推理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情推理能力,感悟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重、难点及关键.重点:会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难点:应用结合法的格式表达问题..关键:在实践、观察中正确选择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教具准备投影仪、直尺、圆规.教学方法采用“操作一一实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操作分析【动手画图】【投影】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学生活动】动手用直尺、圆规画图.已知:/AOB求作:/AiOBi,使/AiOBi=ZAOB【作法】(1)作射线OA;(2)以点O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交OB于点D;(3)以点O为圆心,以OC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i;(4)以点C为圆心,以CD?长为半径画弧,交前面的弧于点D;(5)过点D作射线OBi,/AiOB就是所求的角.【导入课题】教师叙述:请同学们连接CDCD,回忆作图过程,分析△COD和ACOD?中相等的条件.【学生活动】与同伴交流,发现下面的相等量:OD=OiD,OC=Oi,/COD/CiOD,ACOD^CiOD.归纳出规律: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评析】通过让学生回忆基本作图,在作图过程中体会相等的条件,在直观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得新知,使学生的知识承上启下,开拓思维,发展探究新知的能力.【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作法.【教学形式】操作感知,互动交流,形成共识.二、范例点击,应用新知【例2】如课本图11.2-6所示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侧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2,分析:如果能够证明△ABC^ADEC就可以得出AB=DE在厶ABC和厶DEC中,CA=CDCB=CE如果能得出/1=/2,△ABC^DADEC就全等了.证明:在厶DEC中•••△ABC^ADEC(SAS•••AB=DE想一想:/1=Z2的依据是什么(对顶角相等)AB=DE的依据是什么(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学生活动】参与教师的讲例之中,领悟“边角边”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学会分析推理和规范书写.【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例2.【教学形式】教师讲例,学生接受式学习但要积极参与.【评析】证明分别属于两个三角形的线段相等或角相等的问题,常常通过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解决.三、辨析理解,正确掌握【问题探究】(投影显示)我们知道,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由“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条件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为什么【教师活动】拿出教具进行示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问题的本质.操作教具:把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棍的一端用螺钉铰合在一起,?使长木棍的另一端与射线BC的端点B重合,适当调整好长木棍与射线BC所成的角后,固定住长木棍,把短木棍摆起来(课本图11.2-7),出现一个现象:△ABC与厶ABD满足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相等的条件,但△ABC与厶ABD不全等.这说明,?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学生活动】观察教师操作教具、发现问题、辨析理解,动手用直尺和圆规实验一次,做法如下:(如图1所示)(1)画/ABT;(2)以A为圆心,以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BT于C、C';(3)?连线AC,AC,△ABC与△ABC不全等.【形成共识】“边边角”不能作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教学形式】观察、操作、感知,互动交流.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39练习第1、2题.探研时空】一位经历过战争的老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经历过战争的老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如图2所示)在一次战役中,我军阵地与敌军碉堡隔河相望.为了炸掉这个碉堡,需要知道碉堡与我军阵地的距离.在不能过河测量又没有任何测量工具的情况下,一个战士想出来这样一个办法,他面向碉堡的方向站好,然后调整帽子,使视线通过帽檐正好落在碉堡的底部.然后,他转过一个角度,保持刚才的姿态,这时视线落在了自己所在岸的某一点上.接着,他用步测的办法量出自己与那个点的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他与碉堡间的距离.(如图3所示)(1)按这个战士的方法,找出教室或操场上与你距离相等的两个点,?并通过测量加以验证.(2)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思路点拨】情境中使用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虽然是一种估测,但用到的原理都是三角形全等(SAS);教学中,让学生在教室里或操场上亲自做一做,?实际体验.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请你叙述“边角边”定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思路是:首先分析条件,?观察已经具备了什么条件;然后以已具备的条件为基础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来确定还需要证明哪些边或角对应相等,再设法证明这些边和角相等.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43习题12.2第3、4题.七、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其中右边部分板书“边角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练习题.八、教后记三角形全等判定(ASA)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过程,能运用已学三角形判定法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几何推理意识,发展思维,感悟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重点:应用“角边角”、“角角边”判定三角形全等..难点:学会综合法解决几何推理问题..关键:把握综合分析法的思想,寻找问题的切入点.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直尺、圆规.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教学法”在情境问题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巩固学习【知识回顾】(投影显示)情境思考:•小菁做了一个如图1所示的风筝,其中/EDH2FDHED=FD?将上述条件注在图中,小明不用测量就能知道EH=FH吗与同伴交流.[答案:能,因为根据“SAS',可以得到厶FDH从而EH=FH].如图2,AB=ADAC=AE能添上一个条件证明出厶AB3AADE吗[答案:BC=?DE(SSS)或/BAC=/DAE(SAS].•如果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一定会全等吗试举例说明.【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组织学生思考和提问.【学生活动】通过情境思考,复习前面学过的知识,学会正确选择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小组交流,踊跃发言.【教学形式】用问题牵引,辨析、巩固已学知识,在师生互动交流过程中,激发求知欲.二、实践操作,导入课题【动手动脑】(投影显示)问题探究:先任意画一个△ABC再画出一个△A'B'C',使AB'=AB,/A'=ZA,/B'=ZB(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出的△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学生活动】动手操作,感知问题的规律,画图如下:画一个△A'B'C',使A'B'=AB,/A=ZA,ZB'=ZB:.画AB'=AB;在AB'的同旁画/DAB'=ZA,/EBA=ZB,AD,B'E交于点C'。探究规律: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知识铺垫】课本图11.2—8中,/A=ZA,ZB'=ZB,那么/C=ZA'CB?'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180°-/A'-/B',/C=180°-/A-/B,由于/A=ZA',/B=/B',a/C=/C'.【教师提问】在厶ABC和△DEF中,/A=/D,/B=/E,BC=EF(课本图11.2—9),△ABC与△DEF全等吗【学生活动】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ASA'很快证出厶ABC^^EFD并且归纳如下:??归纳规律:?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与成AAS.三、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3】如课本图11.2—10,D在AB上,E在AC上,AB=AC/B=/C,求证:AD=AE【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例3.?关键是寻找到和已知条件有关的△ACD?^AABE再证它们全等,从而得出AD=AE.证明:在厶ACMAABE中,•••△ACD^AABE(ASA•••AD=AE【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分析,领会推理方法.【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例3.【教学形式】师生互动.【教师提问】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学生活动】与同伴交流,得到有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会全等,拿出三角板进行说明,如图3,下面这块三角形的内外边形成的△ABC和△AB?'C'中,/A=ZA',/B=ZB',/C=ZC,但是它们不全等.(形状相同,大小不等).四、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3练习第1,2题.【探研时空】1.如图4,小红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为两块,?她是否可以只带其中一块碎片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呢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为什么【思路点拨】这是一个实际问题,应带含有两个角的那一块,由“角边角”可知,利用这块能配出一个与原来全等的三角形模具.2.小颖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小兰和她开个玩笑,?将墨迹污染到这块三角形的图形上(如图5),急得小颖直叫,?要小兰画出一个与原来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来,小兰该怎么办呢你能帮她吗【思路点拨】观察图形,可知未被墨水污染的有两条边及其夹角,?根据“SAS'可以作一个与原来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几种方法如何正确选择和应用这些方法.全等三角形性质可以用来证明哪些问题举例说明..你在本节课的探究过程中,有什么感想六、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44习题12.2第5,6,9,10题.七、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三部分,左边部分板书“角边角”、“角角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画图,右边部分板书练习.八、教后记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HL)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比较中理解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并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的过程,掌握数学方法,提高合情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几何推理意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感悟几何思维的内涵.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理解利用“斜边、直角边”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难点:培养有条理的思考能力,正确使用“综合法”表达..关键: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要注意这两个三角形中已经具有一对角相等的条件,只需找到另外两个条件即可.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直尺、圆规.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领会知识.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迁移拓展【问题探究】图1是两个直角三角形,除了直角相等的条件,还要满足几个条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才能全等【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探究”,组织学生讨论.【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发表意见:“由三角形全等条件可知,对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满足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或两直角边对应相等,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就全等了.”【媒体使用】投影显示“问题探究”.【教学形式】分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情境导入】如图2所示.舞台背景的形状是两个直角三角形,工作人员想知道这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但每个三角形都有一条直角边被花盆遮住无法测量.(1)你能帮他想个办法吗(2)如果他只带了一个卷尺,能完成这个任务吗工作人员测量了每个三角形没有被遮住的直角边和斜边,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相等,于是他就肯定“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全等的”,你相信他的结论吗【思路点拨】(1)学生可以回答去量斜边和一个锐角,或直角边和一个锐角,?但对问题(2)学生难以回答.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工作人员提出的办法及结论进行思考,并验证它们的方法,从而展开对直角三角形特殊条件的探索.【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验证.【学生活动】思考问题,探究原理.做一做如课本图11.2—11:任意画出一个Rt△ABC使/C=90°,再画一个Rt?△AB'C',使B'C=BC,AB'=AB把画好的Rt△AB'C'剪下,放到Rt△ABC上,?它们全等吗

HL').【学生活动】画图分析,寻找规律•HL').规律: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画一个Rt△AB'C',使B'C=BC,AB=AB;•画/MCN=90°o•在射线CM上取B'CBCo3•以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弧,交射线CN于点A'o4•连接AB'o二、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4】如课本图11.2—12,AC丄BC,BDLAD,AC=BD求证BC=AD【思路点拨】欲证BC=?AD?首先应寻找和这两条线段有关的三角形,?这里有△ABD和△BAC△ADO和厶BCOO为DBAC的交点,经过条件的分析,△ABD和△BAC具备全等的条件.【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分析例4・证明:•••AC丄BCBD丄BD,•••/C与/D都是直角.在Rt△ABC和Rt△BAD中,Rt△ABC^Rt△BAD(HL).BC=AD【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评析】在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时,要防止学生使用“SSA'来证明.【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例4・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43第练习1、2题.【探研时空】如图3,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与右边滑梯水平方面的长度DF相等,两个滑梯的倾斜角/ABC和/DE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下面是三个同学的思考过程,你能明白他们的意思吗(如图4所示)abc^adef^zABOZDEF^ZABC+ZDEF=90•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相等,所以△ABWADEF全等.这样/ABC*DEF,也就是/ABC+ZDEF=90在Rt△ABC和Rt△DEF中,BC=EFAC=DF因此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这样/ABCZDEF,所以/ABC与ZDEF是互余的.【教学形式】这个问题涉及的推理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全班讨论,共同解决这个问题,但不需要每个学生自己独立说明理由,只要求学生能看懂三位同学的思考过程就可以了.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在合作交流、比较中共同发现问题,培养直观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反思中发现新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今天的学习和对前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探求,可知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有五种方法.(教师让学生讨论归纳)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44习题12.2第7,8题。六、课堂总结,发展潜能由学生谈学习收获七、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三份,重复使用,左边部分板书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等有关概念,中间部分板书“探究”右边部分板书例题.八、教后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1)教学内容本节课首先介绍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方法,然后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作图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过程,领会其应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几何思维,启迪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几何的真正魅力.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领会角的平分线的两个互逆定理.2.难点:两个互逆定理的实际应用..?关键:可通过学生折纸活动得到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利用全等来证明它的逆定理.教具准备投影仪、制作如课本图11.3—1的教具.教学方法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领会定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问题探究】(投影显示)如课本图11.3—1,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沿着角的两边放下,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教师活动】首先将“问题提出”,然后运用教具(如课本图11.3—1?)直观地进行讲述,提出探究的问题.【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得出:根据三角形全等条件“边边边”课本图11.3—1判定法,可以说明这个仪器的制作原理.教师活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下面的作图问题.操作观察:已知:/AOB求法:/AOB的平分线.作法:(1)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OA于M交OB于N.(2)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的内部交于点C.(3)作射线OC射线OC?J卩为所求(课本图11.3—2).【学生活动】动手制图(尺规),边画图边领会,认识角平分线的定义;同时在实践操作中感知.【媒体使用】投影显示学生的“画图”.【教学形式】小组合作交流.二、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19练习.【学生活动】动手画图,从中得到:直线CD与直线AB是互相垂直的.【探研时空】(投影显示)如课本图12.3—3,将/AOB对折,再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第一条折痕为斜边),然后展开,观察两次折叠形成的三条折痕,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学生活动】实践感知,互动交流,得出结论,“从实践中可以看出,第一条折痕是/AOB的平分线OC第二次折叠形成的两条折痕PDPE是角的平分线上一点到/AOE两边的距离,这两个距离相等.”论证如下:已知:OC是/AOB的平分线,点P在OC上,PD丄OAPE±OB垂足分别是DE(课本图11.3—4)求证:PD=PE.证明:•••PD丄OAPE丄OB,•••/PDO=/PEO=90在厶PDO^n^PEO中,•••△PDO^APEO(AAS•PD=PE【归纳如下】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教学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交流.三、情境合一,优化思维【问题思索】(投影显示)如课本图11.3—5,要在S区建一个集贸市场,使它到公路、铁路的距离相等,?离公路与铁路交叉处500米,这个集贸市场应建于何处(在图上标出它的位置,比例尺为1:20000)【学生活动】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探究,获得问题结论.从实践中可知: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将条件和结论互换: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也在角的平分线.证明如下:已知:PD丄OAPE±OB垂足分别是DE,PD=PE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证明:经过点P作射线OC•/PD丄OAPE丄OB•••/PDO2PEO=90在Rt△PDC和Rt△PEO中,Rt△PDO^Rt△PEO(HL)•••/AOC2BOCOC是/AOB的平分线.【教师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组织小组之间的交流、讨论;帮助“学困生”.【归纳】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教学形式】自主、合作、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比较上述两个结论,弄清其条件和结论,加深认识.四、范例点击,应用所学【例】如课本图12.3—6,△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思路点拨】因为已知、求证中都没有具体说明哪些线段是距离而证明它们相等必须标出它们.所以这一段话要在证明中写出,同辅助线一样处理•如果已知中写明点P到三边的距离是哪些线段,那么图中画实线在证明中就可以不写.【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显示例子,分析例子,引导学生参与.证明: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BCCA垂足为DE、F.•••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PD=PE同理PE=PF•PD=PE=PF即点P到边ABBCCA的距离相等.【评析】在几何里,如果证明的过程完全一样,只是字母不同,可以用“同理”二字概括,省略详细证明过程.【学生活动】参与教师分析,主动探究学习.五、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22练习.六、课堂总结,发展潜能.学生自行小结角平分线性质及其逆定理,和它们的区别..说明本节例子实际上是证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的问题,?说明这一点是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为以后学习设伏).七、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22习题11.3第1、2、3题..选用课时作业设计.八、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三部分,左边部分板书概念、定理等,中间部分板书探究,右边部分板书例题,重复使用时,中间部分和右边部分板书练习题.九、教后记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巩固练习)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是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应用展开讨论,让学生熟练地应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应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角的平分线性质的应用过程,领会几何分析的内涵,掌握综合法的表达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在比较中获取知识,使学生感悟几何的简练思维.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应用角的平分线性质定理.2.难点:应用“综合法”进行表达..关键: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来感悟定理的内涵,?抓住问题的因果关系进行推理.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直尺、圆规.教学方法一、回顾交流,练中反思【概念复习】【教学提问】同学们能否从集合的观点来说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学生活动】在教师对“集合”的思想做初步讲解后,学生可以通过交流得出: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分层练习】(投影显示)1.已知:如图〔,△ABC中,AD是角的平分线,BD=CDDEDF分别垂直于ABAC,E、F是垂足,求证:EB=FC.【思路点拨】只要证明EB和FC分别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EBD^AFCD.【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巡视,启发引导,适时提问.【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寻求解题思路,踊跃上台演示自己的证明.证明:•••AD是角的平分线,DEIAB,DF丄AC,•••DE=DF在厶EBD和△FCD中,•••△EBD^AFCD(HL)•EB=FC【媒体使用】投影显示“分层练习1”和学生的练习.【教学形式】小组合作(4人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以练促思.2.已知:如图2,河的南区有一个工厂,在公路西侧,到公路的距离与到河岸的距离相等,并且与河公路桥的距离为300米,在图上标出工厂的位置,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画图略,根据角的平分线性质,工厂应在河流与公路交角的平分线上.【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参与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积极地讨论,得出结论,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媒体使用】投影显示“分层练习2”.【教学形式】合作学习,生生互动交流.二、操作观察,辨析理解【操作思考】(投影显示)首先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1)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角(角的边不要画得太短)/AOB(2)剪下所画的角.(3)折叠所画的角,使角的两边OA与OB重合,设折痕为Ox如图3.(4)在折叠形成的两层纸之间放入复写纸.(5)在Ox上取一点P,并且过点P画OA的垂线.(6)拿出复写纸,并且把折叠的纸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图形,并进行思考,上面的操作反映了哪条规律是课本上一节课中的那个概念吗【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巡视,参与学生的讨论,引导启发.【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从操作中感悟知识和规律,得到结论:反映规律是: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媒体使用】投影显示“操作思考”.【教学形式】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动脑,互动交流.三、课堂演练,系统跃进已知:如图4,AB=CDDE丄AC,BF丄AC,E、F是垂足,DE=BF求证:(1)AE=CF(?2)AB//CD[提示]应用HL证Rt△ABC^Rt△CED2.已知:如图5,BD是/ABC的平分线,AB=BC点P在BD上,PM丄AD,PN丄CD?垂足分别是MN,求证PM=PN.[提示]I/ABD=/CBDAB=CBBD=BD•••△ABD^ACBDADB玄CDB又PMLADPN1CD/•PM=PN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由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学习反思,然后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1.课本P51习题12.3第4、5题.六、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左右两份,左边板书概念和例题,右边板书学生的练习,重复使用.七、教后记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复习与交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进行系统的复习,让学生建构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以及角的平分线性质,会应用在实际的问题中.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全等三角形有关性质和判定等概念,掌握几何的分析思想,能应用“综合法”表达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合情推理能力,体会几何学的实际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应用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分析思路的形成..关键:明确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思想,养成说理有据的意识.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教学方法采用“精讲一精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构筑知识体系.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系统跃进【交流讨论】教学形式:分四人小组,回顾小结.然后,教师请三位同学谈谈他是怎么总结的.【知识结构图】见课本,用投影显示.教师提问:1.举一些全等形的实例,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有什么关系对应角呢【学生活动】踊跃举手,发言: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媒体使用】投影显示一些生活中的全等图形,配合学生的认知.【教师提问】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从中任选三个来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哪些是能够判定的哪些是不能够判定的【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互动交流.形成共识:(1)边边边;(2)边角边;(3)角边角;(4)角角边;(5)斜边、直角边(证Rt△)等能够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1)SSA(2)AAA是不能够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教师提问】.你对角的平分线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你能用全等三角形证明角的平分线性质吗.你能结合本章的有关问题,说一说证明一个结论的过程吗【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形成共识.二、课堂演练,巩固学习【演练题1】如图1,△ABC^^ADEBC的延长线交DA于F,/ACB=/AED=105,/CAD=1O,/B=ZD=25°,求/DFB和/DGB的度数.(85°,60°)(1)(2)(3)【演练题2】如图2,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ACE^ABDF.求证:(1)AE//BF;(2)AB=CD[(1)v^ACE^ABDF,A=/DBF二AE//BF;v^ACE^ABDF,?二AC=BD二AB=CD]【演练题3】若厶ABC^AA'B'C',/A=/A°,/B=/B',且/C=50°,/B'=75°,AC=4cm求/A,/B的度数及A'C'的长.(/A=55°,/B=75°,A'C=4cm)【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巡视、关注学生的思维请三位学生上台演示.【学生活动】书面练习与同伴交流踊跃上台演示.【媒体使用】投影显示“演练题”和学生的练习(实物投影).【教学形式】自主、合作、交流.【教师活动】和学生一起总结认识提高.【评析】上述演练题主要是复习全等三角形性质.【演练题4】已知如图3,AD与CB交于O,AO=ODCO=OBEF过O与ABCD?分别交于E、F,求证:/AEO=/DFO【思路点拨】观察图形,分析已知条件和结论,欲证/AEONBFQ?只需证AB?//DC由已知条件易知厶AOB^ADOC必有/A=ZD,这样就可解得AB/CD,?从而证明/AEONDFO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本P26复习题第4、7、10题.四、布置作业,专题突破.课本P55--56复习题第2,3,5,6,9,11题..选用课时作业设计.五、板书设计把黑板分成两份,左边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学习练习题,重复使用六、疑难解析如图4,在厶ABC中,/仁/2,73=74,/A=60°,求证:CD+BE=BC证明:在BC上截取BF=BE连接IF.•/BI=BI,71=72,BF=BE•••△BFI◎△BEI,二75=76.•••7仁72.73=74,7A=60°,•7BIC=120°•75=60°.•77=75=60°76=75=60°78=120°-60°=60°•77=78.73=74,CI=CI,77=78,IDC^AIFC,•CD=CFCD+BE=CF+BF即卩CD+BE=BC从上述例子可以归纳:证明m=b+c时,常用两种方法,(1)截长法,即在m?上截取一段等于b(或c),证明剩下一段等于c(或b);(2)补短法:延长b(或c),?证明它们的和等于a,上述例子由于71=72,因此,在BC上截取BF=BE连接HTY3IF是较为常用的方法.七、教后记第十三章轴对称轴对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生活实例中认识轴对称图.2.分析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教学难点能够识别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它的对称轴.教具准备: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举实例说明对称的重要性和生活充满着对称。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是对称中重要的一种,让我们一起走进轴对称世界,探索它的秘密吧!二.导入新课观察:几幅图片(出示图片),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强调:对称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到分子结构,从建筑物到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练习:从学生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找一些具有对称特征的例子.2.观察:如图12.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动手操作:取一张质地较硬的纸,将纸对折,并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刻出一个图案,将纸打开后铺平,你得到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归纳小结:由此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练习: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分小组讨论.思考:大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得出:.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三.随堂练习1、课本60练习1、2。四.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有关概念,进一步探讨了轴对称的特点,区分了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五.课后作业习题.1、2、6题.六.教后记轴对称(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性的性质,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2.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教学难点:1.轴对称的性质.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3.体验轴对称的特征.教具准备:圆规、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轴对称图形有哪些性质,从图形中能得到结论二.导入新课如下图,△AB'C'关于直线MN对称,点A'、B'、C'分别是点A?B、C对称点,线段AA、BB、CC与直线MN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做小范围讨论)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我们把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并找出两对称点,看一下对称轴和两对称点连线的关系.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归纳图形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称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下面我们来探究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探究1]如下图.木条L与AB钉在一起,L垂直平分AB,Pi,P2,P3,…是L上的点,?分别量一量点Pi,P2,P3,…到A与B的距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