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地理[编号:21176863]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地理
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 知识技能 1 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 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 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二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各种示意图 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
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高中地理Tag内容描述:<p>1、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 学习目标 1 知道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范围 2 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状况 3 通过比较 分析我国的东 中 西部区域发展差异 4 通过学习我国的区域差异 进一步明确我国的地理国情 教材助读 为什么。</p><p>2、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的增长模式及特点 2 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 二 过程与方法 1 学习运用对比法进行分析同一类地理不同历史阶段变迁过程 2 培。</p><p>3、第一课 区域的基本含义 学习目标 1 了解区域的概念 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 2 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3 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4 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教材助读 假。</p><p>4、第一课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能以地壳物质的组成来说明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 能运用示意图解释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说明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3 能分析图形并分辨常见的岩石和矿物。</p><p>5、1 1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1 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特点 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 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识记太阳系成员的位置 运用资料认识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 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 理解。</p><p>6、第四节 区域经济联系 学习目标 1 知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及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所取得的成效与意义 2 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知。</p><p>7、第一课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能以地壳物质的组成来说明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2 能运用示意图解释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说明相互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3 能分析图形并分辨常见的岩石和矿物。</p><p>8、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以流水和风为例 说明外力作用的结果 2 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p><p>9、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1 了解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 爆炸性 增长的现象 2 结合实例理解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 了解人口急剧增长对自然资源产生的影响 3 理解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 结合我国实例 了解。</p><p>10、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2 说出城市主要功能区的分布特点及其空间结构特征 3 解释城市的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4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 说明不同规模城市。</p><p>11、1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了解地球经纬网 理解经纬线的分布特点 东西半球界线 南北半球 高中低纬 2 了解地球自转基本特征 课堂探究 N S 活动一 运用地球仪 请演示地球自转 观察三种地球视图中地球的围绕中心。</p><p>12、第三节 大气环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 知识技能 1 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 各层的主要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2 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 二 过程与方法 1 运用各种示意图 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p><p>13、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城市化的概念 标志及意义 2 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3 理解并掌握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 并能由此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p><p>14、1 3地球运动 地球公转与太阳直射点移动 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 方向 周期 速度 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2 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黄赤交角 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 课堂探究 活动。</p><p>15、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 学习目标 1 分析区域发展具有的规律 并能说出区域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 2 通过实例 能够说明区域发展受资源 环境 产业结构 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影响 教材助读 1 学生自主探究题 1 衡量区域发展水。</p><p>16、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2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以流水和风为例 说明外力作用的结果 2 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p><p>17、农业区位因素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农业的概念 理解区位的含义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理解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产生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 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用案例分析法 指出影。</p><p>18、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简洁为宜 不必面面俱到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 了解。</p><p>19、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是内 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 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运动与地形的关系 3 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实践意义 二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阅读地质构。</p><p>20、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学习目标 1 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和重要价值 初步认识湿地等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的措施 2 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的利用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