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 教师用书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编号:20819523]
教师用书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三章 三角函数 三角恒等变换及解三角形 第1课时 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 的三角函数 对应学生用书 文 理 40 4页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意义 了解弧度的意义 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理解任意角三。
教师用书高考数学一轮总复习Tag内容描述:<p>1、第五章 数 列 第1课时 数列的概念及其简单表示法 对应学生用书 文 理 70 71页 理解数列的概念 认识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 探索并掌握数列的几种简单表示法 列表 图象 通项公式 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p><p>2、第六章 不 等 式 第1课时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对应学生用书 文 理 84 86页 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方程 二次函数之间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通。</p><p>3、第四章 平面向量与复数 第1课时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 对应学生用书 文 理 60 62页 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 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和几何表示 理解向量相等的含义 掌握向量加 减法和数乘运算 理解其几何意义 理解。</p><p>4、第七章 推理与证明 第1课时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对应学生用书 文 理 93 94页 考点新知 能用归纳和类比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方法 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p><p>5、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 对应学生用书 文 理 1 2页 了解集合的含义 体会元素与集合的 属于 关系 能用自然语言 图形语言 集合语言 列举法或描述法 描述不同的数学对象或数学问题 了解集合之间。</p><p>6、第六章 不 等 式 第1课时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1 2014盐城二模 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 答案 3 1 解析 由3 2x x2 0 解得 3 x 1 2 不等式 1的解集是 答案 0 1 解析 1 1 0 解得x0或x 1 3 2014全国 设集合M x x2 3x 4 0。</p><p>7、第二章 函数与导数 第1课时 函数及其表示 对应学生用书 文 理 7 8页 本节是函数部分的起始部分 以考查函数概念 三要素及表示法为主 同时考查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建模能力 本节内容曾以多种题型出现在高考试题中 要求。</p><p>8、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1课时 空间点 直线 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 如图 直线AB AD 直线CB CD 点E AB 点F BC 点G CD 点H DA 若直线EH 直线FG M 则点M在 上 答案 直线BD 或 的交线 解析 根据平面的基本性质知点M在直线。</p><p>9、第十章 算法 统计与概率 第1课时 算 法 1 根据如图所示的伪代码 最后输出的a的值为 a 1 i 2 While i 6 a ai i i 2 End While Print a 答案 48 解析 由流程图知a 1246 48 2 如图所示 根据题意 完成流程图填空 输入两。</p><p>10、第十一章 计数原理 随机变量及分布列 第1课时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理科专用 1 书架上层放有6本不同的数学书 下层放有5本不同的语文书 从中任取一本 有 种不同的取法 答案 11 解析 共有5 6 11种不同。</p><p>11、第三章 三角函数 三角恒等变换及解三角形 第1课时 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 的三角函数 对应学生用书 文 理 40 4页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 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意义 了解弧度的意义 并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 理解任意角三。</p><p>12、第五章 数 列 第1课时 数列的概念及其简单表示法 1 已知数列 2 根据数列的规律 2是该数列的第 项 答案 7 解析 由于2 31 1 5 32 1 8 33 1 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由2 得n 7 2 已知数列 an 满足 a1 2 an 1 n 2 3 4 则a。</p><p>13、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1课时 集合的概念 1 2014南通一模 已知集合A x x 3 x x 1 则 RA 答案 1 3 解析 RA 1 3 2 2014苏北三市期末 已知集合A 2 a B 1 1 3 且AB 则实数a的值是 答案 1 解析 由题设a 1 2 3 从而。</p><p>14、第三章 三角函数 三角恒等变换及解三角形 第1课时 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 角 的终边过点P 1 2 则sin 答案 解析 sin 2 已知角 的顶点为坐标原点 始边为x轴的非负半轴 若P 4 y 是角 终边上一点 且sin 则。</p><p>15、第四章 平面向量与复数 第1课时 平面向量的概念与线性运算 1 下面有5个命题 单位向量的模都相等 长度不等且方向相反的两个向量不一定是共线向量 若a b满足 a b 且a与b同向 则a b 两个有共同起点而且相等的向量 其终。</p><p>16、第十一章 计数原理 随机变量及分布列 第1课时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 计数原理 对应学生用书 理 164 165页 近几年高考两个基本计数原理在理科加试部分考查 预测以后高考将会结合概率统计进行命题 考查对两个基。</p><p>17、第二章 函数与导数 第1课时 函数及其表示 1 下列对应f是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有 个 A N B N f x y x 2 A 1 2 3 B R f 1 f 2 3 f 3 4 A 1 1 B 0 f x y 0 答案 2 2 下列四组函数中 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填序号 y x 1与y。</p><p>18、第八章 立体几何初步 第1课时 空间点 直线 平面之间的 位置关系 理解空间点 线 面的基本位置关系 会用数学语言规范的表述空间点 线 面的位置关系 了解公理1 2 3及公理3的推论1 2 3 并能正确判定 了解平行公理和等角。</p><p>19、第七章 推理与证明 第1课时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1 一个同学在电脑中打出如下图形 表示空心圆 表示实心圆 若将此若干个圆依此规律继续下去 得到一系列的圆 那么前2014个圆中实心圆的个数为 答案 61 解析 将这些圆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