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源、动力、标准、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以人主体、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活动实践是直接现实的活动。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唯物论、认识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于人脑的反映。改造世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本质意识的动力作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Tag内容描述:<p>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的含义 人 (人们) 改造客观世界一切物质性活动 主体 对象 范畴 不同于人的 纯主观意识活动 形式多样 最基本: 生产实践 实践是人类 特有的活动 人类社会 自然 1、蜜蜂筑巢 2、学生认真学习 3、教师讲课 4、农民种庄稼 5、建设资源节约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6、2017年8月1日,中国成功研制并试飞翼展 45米太阳能无人机。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 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手段 实践的对象 -工具、设备是客观的 由客观 条件决 定的 构成要 素的客 观性 实践活动的过程。</p><p>2、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P26)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世界是什么? 辩证的唯物论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能认识世界吗?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疟 摈 啪 塞 愚 勘 雌 狠 路 椒 积 慷 孰 程 邦 降 奈 醛 交 哥 但 遮 房 嗜 淑 剩 公 持 想 虹 巩 枝 2 . 6 . 1 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 2 . 6 . 1 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六课 及 受 媳 及 必 幢 标 崩 缔 泄 督 峙 喀 挥 疤 宁 遏 虎 剩 晌 列 综 镑 拧 往 蓉 解 裕 坊 瑰 诣 吨 2 . 6 . 1 人 的 认 识 从 何 而 来 2 . 6 . 1 人 的 认 识。</p><p>3、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含义、特点)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 目的和归宿) 自学提示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及其特点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 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 人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实践的含义 下列各项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 的小康社会 法官办案 全国大学生辩论赛 大猩猩用树枝钩食白蚁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2020年远景。</p><p>4、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实践的含义及其特点。 2.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用 此来分析具体问题。 3.通过学习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并在生活中 积极去实践。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就是 改造 的 人们客观世界物质性活动 主体对象 范畴 使观念变成现实 不是纯主观的思维 活动 两层基本含义:两层基本含义: (1 1)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物质性活动物质性活动 (2 2)实践是一种)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直接现实性活动,可以把观念可以把观念 。</p><p>5、神舟十号,已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3名航天员驾乘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请思考: “神舟十号”发射成功意味着人类对太空的认识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人类目前获得的对太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1)知道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懂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 的物质性活动,是一种 活动。 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 、 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 二、。</p><p>6、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习目标,思维脉络,1.识记并了解实践的含义。 2.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难点) 3.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观念。(重点),知识清单,预习自测,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知识清单,预习自测,3.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 (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即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p><p>7、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认识论),意识的作用,(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一般到个别,【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哲学,马克思 主义哲学,辩证唯 物主义,历史唯 物主义,唯物论 第四五课,辩证法 第三单元,认识论 第六课,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整体与部分,(第一单元),第四单元,1、实践的含。</p><p>8、青蒿食疗作用】:青蒿味苦、微辛,性寒,归肝、胆、肾经,芬芳清冽,透内内外 具有清热退蒸,清暑截疟,除湿杀虫的功效 主治阴虚潮热骨蒸,外感温热暑湿,头目昏晕,疟疾,黄疸,泻痢,疥癣,皮肤瘙痒。,自主探究:,1、屠呦呦团队研发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的行为属于人类的什么活动? 2、对于青蒿提取物的抗疟效果的认识,是从何而来的呢?,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习目标,1、实践的含义和特点(b)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体,对象,性质,自然界和 人类社会,方式,、。</p><p>9、一则寓言,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 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认识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不能用主观来检验,1、实践及其特点,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古人学问无遗力 ,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 绝知此事。</p><p>10、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情景导入(教师用书独具)神农尝百草远古的时候,人们吃野草,喝生水,食用树上的野果,吃地上爬行的小虫子,所以常常生病、中毒或是受伤。于是,神农冒着生命危险亲口尝试百草的滋味和泉水的味道,使人民懂得应该食用什么,不应该吃什么,并发现药材,教人治病。最终率领民众学会与饥荒、疾病抗争,使中华民族脱离了患病无医无药的境况。导入语:神农为什么能准确地判断各种药材。</p><p>1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改革开放前后的深圳,服务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修建青藏铁路,农业生产,电视机装配生产线,“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北京航天指挥中心,1.上述材料中是谁在从事活动?2.这些活动对象是什么,是在认识世界还是在改造世界?3.这些活动是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探究活动,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p><p>12、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认识月球进行时,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 发现月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1959年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飞过月球的背面,对它进行了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宇宙飞船,成功的登上了月球,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带回了岩石和土的样本。使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2007年嫦娥一号卫星撞月成功,使人们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部分化学元素分布、月表土壤厚度等一系列认识。 2010年,“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中。</p><p>13、第六课,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科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实践出真知,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1、实践的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注意点: 一是人类特有,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二是实践是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观念存在变为现实存在,世界,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思维精神,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判断下面那些是实践活动,1、大猩猩用树枝钩吃白蚁 2、全国大学生辩论赛 3、科学家做实验 4、农民种田 5、学生上课学习文化,是,是,驾驶证考试网 http:/www.jszksw.com/ 驾驶证考试 驾驶证考试网 http:/www.jszksw.com/ 金。</p><p>14、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演示结束 实践及其特点 物质 人 客观事物 直接 对象 目的 社会关系 发展 物质 社会历史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能动 实践 实践 认识 主观 客观 改造世界 2 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p>